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鹰城卧龙诸葛亮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鹰城卧龙诸葛亮

2016-09-25 作者:将相河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鹰城卧龙诸葛亮

  鹰城卧龙诸葛亮

  鹰城地域,人杰地灵。当年“何必辨襄阳南阳”的感慨声中,卧龙岗分属襄阳和南阳,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成为历史公案。但对于诸葛亮此前生活在鹰城的历史,却是不争的事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诸葛亮青少年时期生活在鹰城,虽有历史原因,但其经历的农耕生活,牧马生活中,也少有颠簸流离的窘迫,因而从容读书,到平顶山北访问前贤张良故里,结识徐庶等友人,为后期的隆中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正是鹰城特有的龙山地脉,一条巨大的红龙由须弥山而来,在火柱山形成双龙并行往东,后在白龙护佑下,结龙山形状,再驰骋千里,经襄县首山,走叶县穆柯寨,过安徽界首,最后东入长江。正是鹰城龙山,成全了诸葛亮的号,“卧龙”之名就有了历史的出处和真实的来源。反观南阳和襄阳的卧龙岗,则因鹰城龙山得卧诸葛亮后,而随诸葛亮迁徙至此而再起当地之名。同样,沂南县诸葛亮故里卧龙村也是因鹰城成就了卧龙后而起其名。

  关于诸葛亮姓氏来历有三:一是相传,原为伯夷的后裔葛伯的封国。根据史书记载,当年陈胜还未称王时,葛婴率部队前往九江,在那里遇见了楚国的后裔襄疆,葛婴为求得正统,便拥襄疆为楚王。但随后便传来陈胜称王的消息,葛婴因一臣不能事二主,就把襄疆又杀了,并随即返回陈县拜见陈胜,并报告了这件事情。陈胜却因此怀恨在心,过后找了一个借口将葛婴斩杀。但到了西汉文帝时,文帝为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赐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侯,并世居于此。葛氏为感念文帝功德,遂将“葛”姓与地名合并改称为诸葛氏;二是春秋时齐国有熊氏之后有复姓詹葛,因读音讹为诸葛氏,后改为诸葛氏;三是有“詹葛”一姓,在齐国人的语系里,“詹”与“诸”两音不分,久而为“诸葛”。

  关于琅邪郡,秦始皇时置郡。包括现在山东省的诸城市、临沂市和胶南市一带。作为琅邪的望族,诸葛亮先祖可以追到西汉的诸葛丰。据《汉书》记载,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人。他自幼聪慧,读经阅史,以明经为郡文学,特立刚直。贡禹为御史大夫时,以同乡召诸葛丰为属员,后举荐为文学侍御史。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城因而有语曰:“间何阔,逢诸葛。”诸葛丰执法严正,害人者遂久阔而不相见。元帝嘉奖他的气节,加封诸葛丰为光禄大夫。时侍中许章以皇帝贵幸,淫奢而不守法规,其属下犯事,牵连及之。诸葛丰具文弹劾,正准备上奏,适逢许章私出,诸葛丰遂举符节令其下车,欲将其逮捕。许章逃入宫门,乞哀于天子。于是元帝收回诸葛丰的符节。诸葛丰不胜愤懑,上书辞职,元帝不许。是后所言益不被用。在位权贵多言其短,元帝降诸葛丰为城门校尉。从诸葛丰开始,历史上的司隶校尉不再掌握符节了。诸葛丰降为城门校尉后,继续上书检举官员们的不法行为,反被元帝说他诬陷好人,于以治罪。本要服刑,见他年老,故罢官为庶人。后病死。

  关于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其生年不祥,(?-192年[一作187年]),字君贡(一作子贡),琅琊阳都(今临沂市沂南县)人。其妻章氏,其弟诸葛玄。因诸葛氏乃汉代官宦世家,诸葛珪曾做过青州泰山郡丞。郡丞,系郡守的佐官。秦朝设置。汉朝制度,郡守下设丞及长史。都丞为太守的佐官,秩六百石(太守秩二千石)。《左传》里有“守丞”的说法,郡丞应该沿袭了这样的职责。《后汉书•百官志》中也说,郡丞位太守佐官。 但是实际上处理民政有实际职务的却是功曹。 东汉地方边郡没有郡丞,而设长史;长史的职责十分明确,掌兵马。 而长史与郡守是不同郡的同一个职位,可见郡丞实际上也是管理郡城守备的。关于泰山郡,汉元狩元年(前122年),济北王将其领地内的泰山一带献给汉武帝。武帝以其地置泰山郡。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领24县:奉高、博、茌、卢、肥成、蛇丘、刚、柴、盖、梁父、东平阳、南武阳、莱芜、巨平、嬴、牟、蒙阴、华、宁阳、乘丘、富阳、桃山、桃乡、式。至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172816户,726604人。东汉初省并数县,又割东海郡之南城、费县属泰山郡。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泰山郡领奉高、博、梁甫、巨平、嬴、山茌、莱芜、盖、南武阳、南城、费、牟十二县,有8929户、437317人。东汉末,复置华县。汉献帝时,一度析泰山郡置嬴郡,以糜竺为嬴郡太守。可见,诸葛珪在任时涉及的事务也是较多的。

  据清代张澍的《诸葛忠武侯文集》里的《诸葛氏谱》记载,诸葛珪先后共育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 长女嫁给房陵太守蒯祺、次女嫁给黄门吏部郎庞山民。汉光和4年(181年),诸葛亮就诞生琅琊阳都(今临沂市沂南县)在这样的官宦人家。2014年4月,我在山东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进行现场教学,当晚夜宿沂南县城,只见满大街的商品中诸如诸葛亮酒之类,都少不了诸葛亮的符号,也无不透漏出诸葛亮老家的底细。诸葛亮3岁时,他的母亲章氏病故,葬在这里。而同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军一度被扑灭。但时隔4年,公元188年黄巾军的余部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再次横扫黄淮流域。泰山郡又首当其冲受到冲击。鉴于起义军格杀勿论,当地不少官吏、地主被迫外逃。诸葛珪作为起义军直接打击的对象。也只得背井离乡,踏上了外逃之路。

  由于袁术任命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一家人商量好跟着诸葛玄到豫章赴任。诸葛瑾与继母滞留家乡,后辗转到了江东。结果随后不久东汉朝廷就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于是,诸葛玄不得不另觅途径。他转念一想,自己与荆州牧刘表素有交往,何不将诸葛一家投向刘表。这样,便沿着陈宛古道朝西南而下,欲投奔刘表。到了平山(今平顶山)下,古称高阳故里的地方。诸葛一家前进不得,原来再往前走,就为当时占据南阳郡的孙坚势力所阻,被迫滞留在河南平顶山下。据《鲁山县志》记载,彼时,孙坚占据鲁山。诸葛亮7岁跟全家到平顶山安家,次年8岁时丧父,他的祖父也在此染病而逝,葬于平顶山下。清人张澍引《诸葛氏谱》说:“玄死时,瑾年十五,亮年八岁”。而八岁的诸葛亮、年幼的弟弟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则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也在平山(今平顶山)下病故。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按礼俗在叔父坟旁结庐守孝、读书、劳作。后来,诸葛亮成就大业,鹰城人们为纪念他,在其隐居地平顶山脚下建祠供奉,村以庙名,形成诸葛庙村。诸葛亮活动范围很广,平顶山武侯祠是诸葛亮从小离开其山东故里向西南迁徙过程中的第一站。《南阳府志》和《叶县县志》对此均有记载。(人生哲理名言 www.wenzhangba.com)

  1994年,在鹰城市区诸葛庙村发现的一通明代石碑,进一步印证了诸葛亮在鹰城的实事。上面刻着明代南京太常卿、叶县人牛凤撰写的《改正诸葛武侯祠记》。据《叶县志•陵墓》称:“开皇断石幢系明代叶县县令牛凤在《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石碑中所记”。今平顶山卫东区妇幼保健站有诸葛庙遗址,东有诸葛庙街,《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的石碑,竖立在妇幼保健站院内,至今保存完好。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少年时代主要的生活、学习、活动区域就在我们鹰城。

  诸葛庙位于鹰城市中心繁荣街南段,占地面积6亩。庙门曾有一匾,上书“诸葛遗旧墟”。听市民俗专家陈丰臣讲,当时庙内西边有一块石碑,高约1米。圆顶,后面有小洞,刮风时会出现鸟鸣声,传说是“鸡鸣石”,也叫“望京石”。殿内塑有诸葛亮坐像,头戴冠巾,身穿八卦衣,右手执扇,左臂弯曲,肘下放置书籍,左右各有一童子。后墙是二十四孝图。东山墙脊门下绘有白云藏龙,云龙下是三顾茅庐及其其他写照。西山墙上绘山石猛虎,下面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等图案。《叶县志》八景歌有“诸葛遗址委松杉,石坛口霭寒云封。”用于描述清代诸葛庙的壮观和奇特景象。

  按照专家们分析,诸葛亮前半生的27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诸葛亮7岁以前在家乡琅琊郡今临沂市沂南县)度过了童年;第二阶段,诸葛亮8岁-17岁离乡避难,其间在平顶山下生活了将近10年,度过了少年时代;第三阶段,诸葛亮17岁-27岁先后东迁至叶县东北西湖村。从西湖村,诸葛亮又迁至今方城县小史店乡石峡口,最后在南阳卧龙岗,得以出山。在这里躲避战乱,

  此外,去年秋天,我到郏县李口乡张店村,拜谒张良故里。在村主任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块有历史价值的红石石碑。碑长106厘米,宽40厘米,厚19厘米,在没有打磨的天然石面上,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是建安6年诸葛亮携元直在拜留侯祖庙,瞻仰张良像后所写的一篇短文。石刻共六行五十七个字,字体为汉隶,铭载:“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此碑仍然弥漫着只有汉人才有的淳厚、高古、苍茫之气。年轻的诸葛亮并非以书名世,而此偶尔乘兴所书的数十字,却使我们感受到了其文之畅、其书之精、其情之诚。余曾云:“汉人书无一不佳者”,此可证之。

  这里,固然有书法之美。更主要的是透漏出诸葛亮曾寓居平顶山的信息。在当时,从平顶山南翻过山峰,就可以走到张店村,距离不过十几里远。从今天的平顶山脚下诸葛庙一带出发,即是昔日的高阳华里。潘民中在《平顶山历史文化谈片》一书中说,高阳者,所兴之地也。高阳即在今许南公路两侧,平煤八矿所依山,古称高阳山,山前有古城遗址,为高阳邑。北魏曾在此设高阳县,离此西去不远的诸葛庙村,曾有隋代石幢遗存,上书“此处有诸葛坟墟,高阳华里”等。这些记载和遗址证明,高阳之地就在附近,湛河流域曾是黄帝及颛顼帝生活或活动过的地方。

  《中州杂俎》记载,诸葛亮“又尝居叶县之平山下,现存隋开皇二年断石幢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在高阳华里。’今山下少西有诸葛庙,东金鸡冢,疑冢即孔明父祖葬处。盖孔明瑯琊避地而西,自其父祖已然,其居南阳则自孔明始也。此断石幢既为隋时物,则去三国时未远,言必得其真,故而书之。”成都《武侯祠大观》一书指出,诸葛亮祖籍山东沂南县诸葛镇之诸葛祖坟中,只有亮祖母墓而无其祖父,这为亮祖父葬居平顶山有了依据。

  此外,留侯庙碑碑文还涉及另外一个历史人物徐庶,碑文中称元直。《三国志》中有徐福传。徐福幼年时行侠仗义,后弃剑拜师,终于成为一代名士,与诸葛亮、崔州平交好来往。先佐刘备,后因受到要挟奔曹操,但一生不献一计。临行前向刘备荐举“卧龙”诸葛亮。徐庶本名徐福,即元直。

  自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时;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控制的许县(今许昌)。许昌和鹰城距离不足百里,此时诸葛亮已16岁,在今日黄楝树社区平日读书,他曾经放马今日神马俱乐部,传说近有一个大水坑,就是他的饮马坑。他市场背靠黄楝树,手不释卷。或蹲在树下用楝子摆方阵(兵阵)。有一种说法,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是在这棵黄楝树下开始习演的。至今鹰城人空闲时在地上画方格,甲乙双方摆子对阵(俗称摆方)的习俗就是由此流传下来的。他尤其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望着北部的龙山山岗,称其“卧龙”。随后,诸葛亮迁到叶县居住了一段时间,再到方城,一步步挪到了今日南阳一座山岗。按照钱穆的说法,地因人而名,称其为卧龙岗。以至于,遍查古籍,在山东沂南县并没有卧龙岗,也只是到了后代,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才在沂南县有了卧龙岗之类的称呼。

  在南迁的过程中,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诸葛亮居然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诸葛亮丝毫不为所动,依然故我,读书交友。直到后来刘备三顾茅庐,精彩的隆中对。再后来诸葛亮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这里不再赘述。

  特邀作者 赵光耀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鹰城卧龙诸葛亮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