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遇事四思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遇事四思

2017-01-23 作者:沙海铁迪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俗话说,遇事三思。当然,这个三不是确指,是说多。我说的这个四是确指。以前我爹常常跟我讲遇事三思。他说,遇到事情要从“利”、“礼”和“力”这三个字考虑,这是基于他以前小时候所受封建教育的认知,不过也不无道理。这三个字赋予现在的意义对人们做事情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结合现在的法制,再加上“理”字,把它们增加为四个字,就是我要说的遇事四思。这四个字是每个人做事情之前应该考虑的,下面我逐字与各位分享:

  首先说“利”。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利有很多种,比如,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自己利益和他人利益;眼前利益和未来利益;显性利益和隐性利益;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等等。做事情要考虑各种利益,衡量得失利害,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应该的,必须的。

遇事四思

  但是,如果只考虑一己之利,不管不顾他人的利益,甚至损害他人利益,是自私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半径的人,容易陷入“我向思维”的泥淖,难以自拔。常常以自己为标杆判断事物的长短,以自己的天平衡量事物的轻重,这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常态”,不是用衡器衡量事物,而是凭主观判断,甚至臆想下结论。这样导致我们发现太多“不合理”与“不公平”而常常不快乐。判断一件事的利害,不能只是看到自己,事情涉及的哪一方的利害都需要衡量。与人有害的事情,不管对自己多么有利,坚决不能做。与自己无害,与他人有利,该做也要做,不能因此就挂起来,不冷不热,不闻不问。

  对自己有害的事情,当然没有人会去做,除非他是傻子。但是,有时候,一件事情与我们究竟有利还是有害,并非一目了然。利益,或者害处,是隐性的、长远的、间接的时候,需要冷静地分析;分析会使事情变得简单

  就说贪污吧,一些群众就觉得:贪就贪吧,反正不是掏自己的腰包,贪的是国家的钱。这种错误的认知就是因为这种利害对群众是间接的,使人不能立即看清楚利害。国家是谁的?不是那些政府官员的,是人民大众的;国家的收入是人民大众的纳税,不是印钞机印出来的。

  隐性的和长远的利害,也常常使很多人一下子看不清事情真相,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遇事要保持冷静,眼光放长远一点儿,仔细考虑利弊。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比取其轻。对每个人都有利的事情,无需费思量,要积极去做,抢着去做。

  利,固然很重要,是做一件事情前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但它不是衡量一件事情该不该做的唯一因素,更不是全部;否则,人就会唯利是从,利欲熏心,追名逐利,见利忘义。那些贪官就是把利看得太重,被利“一叶障目”,而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那些造假者也是被利欲熏心,迷失了自我。太多太多的人贪婪、浮躁,也多是被利所累,而终日惶惶。

  其次,我想和各位分享的是“礼”。”“礼”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里无需赘述,它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对指导人们日常的言谈举止,发挥了重要作用。 (哲理名言大全 www.wenzhangba.com)

  今天,事前考虑“礼”,是说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前,应该考虑它是否符合公民的社会行为规范。有时候,它对人们有一些形式上的要求,现代的有些人过分不注重形式,甚至把形式完全抛弃。结果,他们在完全抛弃形式的时候把内容也抛弃了。内容和形式,如同水和杯子。如果你不喜欢杯子,而喜欢碗,大可以把杯子换成碗;只是应该注意换的时候,别把水也扔了。否则,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出现的那么多“奇葩”的事情,比如越来越多的公主、公交上的各种不文明行为,等等。他们信奉的是“不破不立”,这没有错,错在他们先把旧有的打破了,新的却没有及时树立起来,以至于形成空白,最终什么都不是,无法无天,眼中既无他人,又无自己。

  也许,一个人可能背不过公民行为规范,但是,他应该有教养,懂得行为规范的几个原则:1、尊重原则,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相互尊重,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2、遵守原则,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3、适度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过分的热情和冷淡都是不妥当的;4、自律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握这四个原则,一定会被他人认为是“知书达理”,“彬彬有礼”的。

  第三个字“理”,这里的“理”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法理、法律。一个人做的所有事情都应该符合法律要求;符合法律要求也不会违背前面二者,法律是公平的,保护当事各方利益,也不会教人去做越礼之事。如果一个人藐视法律,妄图凌驾于法律之上,其结果必然是玩火自焚。比如,有些掌握权力的人试图以权代法;有些有钱人以为有钱可以畅行天下••••••结果都是被绳之以法。

  第四个字“力”,要求一个人做事情一方面要“量力而行”,酌情而为;另一方面是应该有得力措施。很多人做事情容易冲动,很多时候不仔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见义勇为的事情常常事发突然,给人的思考时间少,多数人顾不上审时度势,往往凭热情、勇气为之,很多时候目的不仅达不到,还扩大损失和伤害。不会游泳,却跳入水中救落水者,就是这样的典型。遇事冷静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品质。

  当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事情就应该落到实处,制订得力措施。没有具体措施,没有详细方案的事情,不过是纸上谈兵。只有空洞的口号,最终只能落空。一个学生要在下一个学期提高学习成绩,得有提高的具体办法;否则,也只能是当时想想罢了。一个成人工作也是一样,要提高,要出色,要换工作,得有具体可行的方案,并且,这个方案要有可操作性,能够坚持。不然,也只能是空。

  遇事四思,一件事,事前考虑越充分,准备就越充足,之后遇到的“麻烦”就越少。这四个字,只是为我们事前考虑提供了一些很重要的帮助,但还不是全部。虑事周详,制订计划,才能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遇事四思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