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爸妈都这么爱催婚?
有个在澳洲留学的女博士,父母N次催婚不成,最后气急败坏,说:“你澳洲的同学那么多,不是好几个也是整天瞎晃没对象的嘛,你就看看看得过去,随便找一个嫁了,不就好了!”
接着,女博士的爸妈又是一番唉声叹气,嗔怪女儿“女孩子家念那么多书,最后还是没个好归宿。学历越高越没了指望,读那么多书,是为了什么?”
女博士一听就傻眼了,什么叫“随便找个人嫁了”?什么叫“学历越高越没了指望?”难道我念书就是为了嫁人,要不然就没意义了?
女博士一向觉得,自己爸妈好歹也是知识分子,素质不差,没想到最后还是犯了中国式爸妈的通病,一味劝诫她读书无用,应该随便嫁了。
她觉得很无奈,但现状的确如此,身边不少单身多年的同龄女生,最后还真的是拗不过爸妈,“草草将就”了。
而特别让女博士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中国的爸妈这么爱催婚呢?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她,实在不大能将父母的这种行为简单翻译为“父爱母爱”。
其实这跟整个社会传统观念息息相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子女没有结婚会认为是父母不够称职,父母也认为操办子女的婚事是他们的责任,完成了这一项,自己的人生才算是完整。
父母那一代的婚姻模式就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加上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要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中国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边界非常模糊,就喜欢为子女操心。
没有对象的,老是催着找对象;有对象的就开始各种催婚;结了婚的,又开始催着生孩子;生了孩子的,又开始催着生二胎……父母一生的追求都放在了子女身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所以中国父母是最操劳的父母。
他们唯一的责任与使命就是盼着子女早日成家,早生贵子,传递香火,否则他们的人生就不够完整。
此外,在相亲问题上,单身女青年的家长比单身男青年家长更加焦虑。许多家长认为,男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增值,而女人随年龄增长只会贬值,所以大龄单身女青年的父母面对亲戚朋友会感觉抬不起头,有些父母直接建议大龄未婚的女儿降低择偶标准,可以考虑离异的单身男士。
可见,父母的催婚动机主要在两大方面:
1. 担心大龄未婚的子女被社会边缘化,说白了就是害怕你不结婚将来会过得很不好;
2. 害怕因为子女迟迟未婚,自己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对于子女,面对父母的逼婚,首先要分辨父母的主要催婚动机到底是哪一种:
父辈焦虑如果动机更多属于第二种,这样的爸妈往往控制欲很强,会源源不断地把自己从外界吸收的压力传递到子女身上。子女首先要做的不是一味牺牲自我,顺从和迁就父母,真的就“随便找个人嫁了”,这样的结果首先未见得会幸福,其次父母也不一定就此“满足”。你更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该不该听爸妈的话随便将就结婚”,而是如何在自己与原生家庭之间建立起明确的边界,坚定而恰当地拒绝父母过度卷入参与自己的人生计划。
父母责任如果动机属于前一种,那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不论结婚与否,要让爸妈知道你能过得很好,哪怕将来老了也无忧,譬如前文提到的女博士,毕业后进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当高管,收入丰厚,买的养老保险比“结婚生子”更有保障,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久而久之,爸妈自然也就忘了“随便找个人”的那套说教。
闲聊:
每次你爸妈催婚的时候,你心里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本文由珍爱学堂出品
戳阅读原文,带个TA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