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她去成千上万个世界里旅行过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她去成千上万个世界里旅行过了

2018-01-30 12:15:14 作者:杨茜 阅读:载入中…

她去成千上万个世界里旅行过了

  如果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那她已经去成千上万个世界里旅行过了。

  ▲主播/思婕  配乐/黄婉婷-漫步

  文 | 杨茜

  打开冯昱的网站,会看到许多张熟悉的脸。

  成龙、冯小刚葛优、徐克、王晶、周迅、刘涛、陈丹青……

  但那种熟悉只是最初的感觉,接下来的会是陌生

  ▲成龙,徐克

  ▲陈可辛

  ▲陈丹青

  ▲杨千嬅

  ▲徐帆

  冯昱说,毕竟那是摄影,不可能完全的准确和真实,但那一定是一个曾经存在过的情绪

  她拍名人,也拍普通人

  拍过183个宁夏的孩子,和他们交换微笑;拍30岁到40岁之间的女性,和她们交换面对生活问题方法;拍母亲希望妈妈们可以看到那份经历岁月之后的美……

  而更为有价值的,是源于观看者。

  她的照片镜子,镜子里的脸,亦是观看者的脸。

  1

  1

  1

  hotography(摄影)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是以光线绘画的意思,而冯昱名字里的“昱”字,指的是光明、照耀。

  这也许是一种启示,但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

  冯昱是北京姑娘,爽利、率直、简单,黑上衣,牛仔裤,笑起来特别好看眼睛里透着亮。

  ▲摄影师冯昱

  她喜欢翻家里的老相册,里面有一岁时候就在玩胶卷的自己,有拿着老爸的快门线不知道在听什么的瞬间……

  老照片都有这样的魔力,一扇门打开,迎面而来的旧时光温度、有味道、有触觉、有情感

  当然老天爷的启示在最初的时候,也并不是那么清晰,似乎只有一些看起来不大相干的线索。

  譬如她从小就喜欢人,对人好奇,可又有点社交障碍,不敢同人讲话,家里来很多人,就站在角落爸妈说“跟人说话”,小小的她紧张的一句都憋不出来。

  再譬如小时候喜欢设计衣服,后来也真的去学了服装设计,毕业之后在时尚行业做了一名服装编辑

  可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太拧巴了,自己一点也不喜欢时尚,也不愿意花一个月工资去买一件衣服、一个包,那又有什么底气去说服别人买呢。

  这件事,被她上升到了本性道德层面。不是大题小作,是人要不要对自己忠诚

  人生来都带着本性,叔本华说:

  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去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谴责别人的本性。

  只有真实面对自己的时候,关于本性的线索,会像出现生命中的细小光点,逐渐汇聚一处,变成一道明亮的光束,指引你去到最想去的地方

  冯昱放弃做时装编辑,拿起了相机

  没有灵光一现的启示,就是一个不断找自己的过程

  起初什么都拍,拍着拍着就发现,最喜欢拍人,不是那种时尚大片里的模特和明星,也不是新闻记者相机里的人物,是一种很简单的,在某个当下,呈现出瞬间真实情绪的人。

  那时,冯昱遇到一个国外的摄影经纪,聊了两小时,知道了原来这是一个摄影门类,名字就叫“portrait”(人像)。

  ▲崔健

  1

  2

  1

  一开始拍朋友,后来拍艺术家,大家都觉得艺术家难搞,她觉得兴奋,难搞就说明有意思

  后来慢慢开始拍明星,不同之处是,拍明星的拍摄时间有限,10分20分就要快速搞定。

  原本以为没有什么用处的敏感天性,让她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拍到自己想要的感觉。

  拍冯小刚用了十分钟,他那天有点疲惫,但很轻松,冯昱问他“用您还是用你”,他说“你”。

  拍摄很顺利,很快就结束了。半小时后冯小刚回来,想要看看照片,一张他看着镜头的,他很喜欢,说那是他自己。

  ▲冯小刚

  后来冯昱自己回去细看,照片还保留着一个细节,他的脸和手不是一个颜色,脸上有厚厚的粉底,眉毛也被化妆加重了,而手上则是很严重的白癜风。

  她拍照的重点向来不在于好看不好看,拍出来的照片不会立刻就抓人眼球,但会让人一直看,每一次,都会有一些不一样东西出来。

  ▲佟丽娅

  拍王晶,更像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反思。刚入行年轻气盛,不太会与人沟通,听说是拍王晶,脑子里就仨字:三级片。

  拍摄场地不是很理想,她找来找去,就觉得只有床上是比较满意的,一张大白床,很简单,王晶坐到角落,自己向后一退,就会有很好的照片。

  熟料当王晶知道要在床上拍的时候,怒了:“为什么要坐床上?去哪里拍也不去床上拍。”

  这时候她才反应过来,这位导演对于「床上」这个词有多敏感,可那时候年轻,憋着火,她让王晶自己选,王晶选了沙发,她带着情绪咔咔咔了几张。

  照片出来,那一瞬间真实发生的情绪全部落在了照片上。

  ▲王晶

  这件事,让她知道一个职业摄影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如果不懂得沟通,不顾及被拍摄者的心情,那就是不职业的。

  拍葛优那天,遇到麻烦,拍摄场地是葛优家楼下的小茶馆,很窄很小。

  更糟糕的是,葛优压根不知道那天是要拍他的杂志封面,他说自己不上封面。

  编辑没办法,退到一边,拿眼色示意冯昱,让她去沟通。

  于是她上前同葛优说:“他们没有和您说,是不太好,但是我是他们雇来的,您不让拍,我没法交代,您能不能帮我一个忙,拍完了之后,您要不上再不上。”

  拍到的这张照片她很喜欢,场景里的很多人都很兴奋,而照片的主角葛优虽然在笑,但那笑里有很多别的东西。

  ▲葛优

  刘青云浑身带戏,大概是摄影师们最喜欢的类型,冯昱随手递他一个手电筒,让他自己去玩,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

  ▲刘青云

  但没有一张是冯昱想要的。

  直到最后,她说了一声“好啦”,刘青云放下手臂,看着她,手电的光从下方照上来,她抓住了那一瞬,她说那是想要的,没有戏的戏。

  ▲刘青云

  刘涛对摆姿势很在行,每一个都很美,笑也很甜,可冯昱觉得那种永恒不变的美遮住了某些东西。

  换场的时候,刘涛坐在影棚旁边的帘子下,放松了,看着远处,冯昱拿起相机,拍到了一个有故事的人。

  ▲刘涛

  还有周迅,那个永远都以轻盈、仙气、灵秀出现在荧幕上的人,在冯昱的相机里却呈现出了一种重量。

  ▲周迅

  在冯昱眼里,明星和普通人没有区别,每一个人都是独特而真实的个体,而事实上,真实永远来的要更加轻松和简单。

  她不喜欢用很复杂的方式,不喜欢那种用复杂的灯光、服装、背景去刻画一个人。

  她也不喜欢太过直白的东西,简单的用美和丑去下判断,被刻画出来的悲伤愤怒、喜欢,都是太过简陋和粗糙,甚至是一种思维和感知的懒惰

  ▲徐克

  对于她,做摄影师,技术不是重点,也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技艺的精进,就是一张一张地拍,一次一次的思考,这样的方式当然很慢,但也很踏实

  她整理了这些照片,起名叫“我看见你”,为此写了一段话:

  “我拍人像,是那一刻的那个你,没有太多烘托,也不是戏说,我拍的你,不需要我来捏,只需要打开,呈现你本来的样子。”

  ▲崔健

  1

  3

  1

  2015年,被冯昱定义为出走的一年。

  太过于疯狂的沉浸于自己的工作里,让她想要暂时放空一下。在火车上遇到一个老太太,对她说:

  “人就像瓶子,要把水都倒出去,才可以装进更多。”

  于是她决定去纽约休假,临时起意,在公众号上发了一个小小的摄影项目,“给我一张床,让我认识你”。

  在纽约的50多天里,她通过这个项目,免费住到了不同的纽约人家里。

  杨蔚,美容品牌创始人,80年代来美发展,创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公司,她的家是冯昱到美国的第一站。

  杨蔚每天的时间从清晨7点开始,整理自己、陪伴家人、工作、读书,所有时间安排井井有条晚餐是一定要家人团聚的。

  杨蔚会讲很多她的经历故事,最后她告诉冯昱:

  “女人就是女人,不用一味刻意让自己变强,要找到平衡,平衡就是美。”

  冯昱还去了一个老朋友的家里,鬼才时尚摄影师Bela Borsodi,当年和他一见如故

  和这位老朋友聊天,更像是一次奇幻漂流,他内心反叛,但积极乐观,冯昱看到了他大量的工作细节,一个又一个鲜艳而靓丽的点子在头脑中爆炸。

  冯昱还参加了犹太女孩成人礼,遇到了一对典型的美国母女,70岁的中餐厅厨师,单亲父亲时代广场路边画肖像画的老哥。

  如果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那她已经去成千上万个世界里旅行过了。

  ▲去成千上万个世界里旅行过了

  1

  4

  1

  这几年,手机摄影让拍照这事变得太简单了。

  、美图秀秀的风靡,也让照片变得越来越相似,磨皮、拉腿、美白,所谓的美丽都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失去了美这个词本身的力量

  于是冯昱拍了一个系列:一个人,一张照,一句话

  都是身边的人,想着一句话,随意想干什么都行,她随机拍下这组照片。

  照片出来,惊奇的发现,每个人呈现出来的样子,和那句话有一种微妙的联系

  她想通过这个项目还原一个场景,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去照相馆一样,花了钱,订好了时间,就认认真真的拍一张照片,你会一直记得这张照片,很多年后还拿出来翻看。

  他们不是PS定义过的美,脸会胖一点,或者两个眼睛不一样,脸上有血丝和斑点,可这恰恰让照片有了一种丰富的感觉,如果一磨皮,这种丰富的美就没有了。

  在另一个项目里,妈妈们第一次进入到冯昱的工作里。

  从什么时候,妈妈们开始觉得自己不美了呢?

  “我一点都不上镜,我拍照不好看。”

  “现在不爱照了,岁数大了,照出来相不好看。”

  “太胖了,肤色不太好。”

  视频里的妈妈都这么说,然而就在她们打开门,走进那间纯白、明亮的房间时,大幅的肖像里,每一个妈妈都那么美。

  她们和女儿站在一起,笑,眼角里有点泪光。

  冯昱问自己的妈妈:“美吗?”

  妈妈说:“美。”

  她后来在公众号里写:“大家都爱我的笑,后来发现,我爱笑原来是和你一样。我和你学会善良宽容和笑,妈妈,我爱你,但是我不好意思说……”

  有一天读中村修二的文章:“孩子的最大资源——有无限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

  冯昱身上也带着许多少年气,肆无忌惮的笑,四仰八叉的躺着,明亮、爽朗、想要去探索、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

  1

  5

  1

  回到生活里,冯昱会放下相机,沉浸在生活和情绪的流动中。

  和家人旅行的时候,画画的时候,做饭的时候,不是通过相机去看,而是用自己的身体和感官,去进入,去享受

  并不是每一个时刻都要被拍下来,也不是每一个时刻都需要被分享出去,也并不是每一个感受都需要被传达。

  纽约的Bela说,摄影对于他只是工具,是他为了和这个世界接触,创造的工具,他对摄影本身,并没有什么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世界和生活本身。

  对于冯昱来说,相机只是她传达感受的一种工具,她的生活并不是围绕着摄影,而是围绕着生活。

  “可以让我创造和感知的,我都爱,说白了就是我爱活着,我的追求就是好好活。”

  ▲在宁夏拍了183个孩子

  本期作者:杨茜,一个想着能走多远走多远的说故事人。

  -END-

  推荐阅读

  自由职业这些年,我靠什么活得挺好?

  她在亲手打造的花园里,把90岁的姥姥拍成中国的"塔莎奶奶"

  他从软件工程师,到面包师,不求一生波澜壮阔,只为不违本心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伍宝中华茶道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