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抱怨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婵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抱怨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婵琴

2018-03-13 12:30:51 作者:婵琴 阅读:载入中…

抱怨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婵琴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抱怨公司制度合理、抱怨领导做事靠谱、抱怨丈夫处理事情不当、抱怨伴侣生日不送礼物、抱怨老人照顾孩子方式问题、抱怨儿子听话、抱怨城市房价太高、空气污染严重环境糟糕……总之现实生活是如此的不堪,以至于有意无意的习惯喋喋不休,让人有意无意的陷入焦虑不安状况,而浑然不觉

  事实上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妨用倒推的思维来理清抱怨的背后,隐藏的真相是什么?

  以抱怨丈夫处理事情不当。A女士说,“我让他买个洗烘一体的波轮洗衣机。没想到他买了个轮动的,体积庞大,性价比和实用价值非常不高、而是是一个没听说过的牌子。每次看到就来气。”甚至攻击对方,购物品味有问题,做人习惯独断专行,自私冷漠,不愿意参考他人的意见……。

  “那么A女士,你为什么不自己买呢?既然清楚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什么非要绕过过另外一个人现实呢?”

  A女士说:“一般大物件都是对方买。有些事,能让对方处理就让对方处理,我省心。本质上我是一个不喜欢操心的人。”

  继续,抱怨老人照顾孩子的方式有问题。那么,你为什么不自己亲自照顾,毕竟幼年的陪伴和照顾,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需要自我负责的事;或者你需要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老人,让她尽可能的用现代的方式照顾孩子。

  抱怨房价太高。你为什么不在房价相对便宜,自己也有经济实力时候,果断的实现安居愿望呢?为什么非要以侥幸的心理,指望房价跌低再买?期望婚后共同承担房款?

  又或者你发现某个环境不适合你居住,影响到你的生活或工作时,不妨选择离开,或者继续适应、接纳它。如果你对自身有着高度责任感未来感的话,你一定也是一个懂得选择,并能对选择承担后果的人。

  至于环境太糟糕,它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难道空气就没好过的时候吗?

  以上事例,不难发现,我们不开心失望、焦虑,真是的是他人、外界环境造成的吗?

  抱怨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不过是一个人对现实的不满,他人和外界没能实现自身的欲望而已。那一刻,你对当下的人、事基本处于抗拒、愤怒、不安、恐惧、无法接纳的心态、甚至对自身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状况。

  好比有人习惯说:“谁谁谁惹恼了我。”言下之意,我要睚眦必报。人的思维之所以奇怪,是因为TA似乎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后果。那一刻,明明是自己的情绪不够稳定心性不够纯粹宁静,无名火无处发泄,却硬要找一个对象来成为自己的出气对境,认为是对方造成了自己的不开心。

  人的责怪一旦找错对境,是一种很尴尬,也是不得体行为。值得怜悯。抱怨也如此。

  你表面上是在对他人进行挑剔,事实上已经对自己有了不满。只是不愿意承认或者某种意识被刻意蒙蔽掉了。所以,你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受害者位置,还冠冕堂皇,我说的就是事实,对方本来就那样,如何如何不得体、如何如何让人不省心、又怎样冒犯了我……你始终觉得是他人、外界对不住自己,而自身又是怎样的无辜高尚美好

  当外界、他人出现了问题,自身又不愿意以行动,改变事实,只一味在抱怨中,全然否定他人的同时,是否意识到自身的偏激或消极

  抱怨的人,似乎也具有固定的思维,从不曾问自己做过或改变些什么?只想着我得到的为什么与现实有差距?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对他人抱有期待改变、而对自身不愿意尝试努力的心理。这样的心理,暴露的其实也是我们性格矛盾缺失一面

  要知道所有现实的问题,都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所有我们有意无意回避、不愿意正视的矛盾,最终都会形成我们自身的矛盾。

  习惯抱怨,意味着你与现实、他人之间,差生了严重的分歧,而不愿意尝试去沟通、或改变,让现状朝自我内心预期的方向发展。所以,现实中的抱怨,像潜伏在你身体里的某个恶性肿瘤,它形成的病原,同样直接影响你身心,让你在某个自认为理所当然境遇中,始终对他人、外界保持敌意、愤怒、不甘,甚至歇斯底里,但又无力改变。

  抱怨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既然无力解决,不妨心平气和的去接纳它,改变它、放下它、处理它。反之,深陷其中,只会让自己更加不满、不快、不顺畅。认为自己有理,错全在他人、外界。

  这才是抱怨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它容易破坏自身、外界关系最基本的因素。当我们无法靠自身能力,去满足、解决自身意愿的时候,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臣服”外境所给予你当下一切的人、事、物。

  那一刻,不是软弱,相反是你内在能量聚集的最好方式。你通过臣服,不仅给了外界、他人以平和,也赋予了自身足够的自由。如果这算是良好相处模式的话,它无意可以帮你疏通内在的心结、消弭对他人的攻击、外界的牢骚,从而缓解自身的矛盾与不安。

  所以,你发现生活中真正平和、聪慧的人,很少听到他们抱怨某些具体的人、事。因为他们知道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首先需要拿出行动去改变、实施它,而不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自怜自艾、浪费心力。

  当一个幼儿抱怨,食物太难吃时,他会本能的选择不吃,或者以哭闹的方式,让父母他喜欢的食物,以满足身体需求。”但成人一样,你具备基本的自我意识、足够的解决与实现能力,为什么还要借用幼儿的方式,过成人的生活形态

  对外境无端生怨恨,只会增加我执与苦闷

  —END—

  赞赏二维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