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这座城市里,他们不上班已经很久了 | 城市异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在这座城市里,他们不上班已经很久了 | 城市异类

2018-04-12 02:00:18 作者:走心の 阅读:载入中…

在这座城市里,他们不上班已经很久了 | 城市异类

  尺度 | 雕刻青年生活

  · 尺度君个人微信:chidujun2 欢迎勾搭 ·

  

  今天推送给你的,是尺度新上线的专栏城市异类

  乍一看名字,你可能以为这个专栏,是要记录一些奇奇怪怪的年轻人

  然而这个名字的灵感,出自我们曾经发过一篇文章爸妈把我送来大城市,我却成了他们眼中的怪物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既是普通人同时又是别人眼中的另类

  因此这个专栏记录的,是一些原本普通年轻人,在如今城市的异化之下,渐渐长出了犄角的故事

  犄角这东西,总是要等它长出来了,自己才后知后觉

  所以别紧张,其实我们都是城市里的异类记录这些人的故事,也就是在记录自己

  趁我们现在还清醒

  在大城市里,那些不上班的年轻人

  有一次我在做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采访外卖小哥几个问题,就在送餐不忙的时段点了一份下午茶

  结果外卖小哥正好是经常来的熟面孔,我提出采访需求,他欣然答应,就聊了一会儿

  问答结束,他突然说:我一直猜你可能是做写作的,还真是这样

  我问他怎么看出来的,他说:

  你经常点午餐,你家这边是老小区老年人不点外卖,点午餐的肯定是不上班的年轻人,每次送餐看你精精神神不像那种成天打游戏的,肯定有正经工作,但又不去上班,估计你不是写作就是画画(此处他想表达的是设计

  送走了有侦探天赋的外卖小哥,我开始对自己小区以及身边那些不用上班的人产生了兴趣

  这些不上班的年轻人,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去上班?

  在北京这种压力很大的城市,不上班意味着什么?

  当你自由得太久了,

  就会有孤独

  ________

  小七和我一样都是撰稿人,三年前从某时尚类纸刊辞职之后,就一直没有上过班如果你看她的朋友圈,不会意识到她不上班,相反还会觉得她的工作格外忙碌

  然而她不上班的原因,却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对有些行业来说,没有比上班更耽误赚钱的了

  我们的采访约在她家附近的咖啡馆,这家店被她推荐到某微信公号上,之后生意火爆,从此她喝咖啡全部五折还送点心

  我之前在一家时尚杂志工作,工资本身不高,大家都是靠参加各种活动的车马费稿费和私活儿赚钱一开始我还是新人,是这个位置带给我这些机会,但后来我自己有了一些资源,我就不再依赖这个位置了

  随着外部收入越来越多,小七索性自己就辞职了纸媒衰落之后,好的编辑越来越少,高质量内容便越来越依赖外部的撰稿人小七专门承接这类媒体商业软文,再找到合适的撰稿人或者设计师合作如果是小活,就自己做了

  谈到这种不上班的工作生活,小七也有自己的焦虑,因为没有固定团队,大家都是松散不稳定的合作关系,很难做长期的考虑小七曾经想过组建一个固定的工作室,但转念一想,这不和以前在公司的时候一样了吗?

  同时,随着年龄带来的结婚生育的需求,没有社保和全职工作的身份也是一个问题

  自由不是完全好事,你会有孤独感大家都上班的时候我闲的没事,每周去各个朋友公司约工作下午茶,其实就是闲聊

  但我又没有明确的休息日,很多品牌活动都是晚上或周末,大家休息的时候我有很忙,时间长了感觉和大家是脱节的

  我觉得越是眼下的事情越应该解决

  比如今晚吃什么

  ________

  小七的闺蜜阿云是唯一和她生活方式基本同步的但和小七不同的是,阿云更像是一个闲人

  其实阿云有很多工作,调酒师纹身师脏辫手艺歌手DJ 等等,但这些工作都是她基于一时的兴趣突击学习的,她异常聪明敏锐又确实学到很快,可惜都没有专攻去做,成了若干份兼职

  我一直不清楚阿云的收入到底是多少,她应该还有我不知道的其他职业谈起收入,她说自己付出时间最多的事情基本没赚钱,而真正赚到收入大头的,反而是玩票性质

  收入并不取决于你的努力辛苦,而取决于你的工作是否被人迫切需要,是否具有稀缺性 听完她这句话,我第一个念头是她会不会是黄牛票贩子

  和小七比起来,阿云的生活更接近传统评判中的不务正业,这也是她的父母用来抨击她的话

  我爸妈不觉得我是在工作,我做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就是玩,是在混日子他们倒不是不赞同这些工作本身,而是他们觉得做一行就要专研进去,在这个领域里找到最大的公司或者团队,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才是正经上班工作,这是他们的想法

  阿云说,她当时学调酒的时候,她爸爸第一反应是可以支持,接下来的意见是你要学就好好学,争取去北京最好的五星级酒店调酒,慢慢做到管理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斜杠青年的概念越来越流行,这个词的意思源于人们介绍自己的时候,需要用很多个/,意思是职业和身份特别

  很多自由职业者,往往又有很多个彼此关联的职业:比如撰稿人/摄影师歌手/模特/演员设计师/插画师

  而阿云做的这些事情,彼此并无太多关联,而是围绕一个圈子内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作为自由职业者的阿云并不是宅女,相反她有好多个工作地点,纹身店酒吧 livehouse 等等,她只是没有一份明确的上班的工作

  我问阿云是否考虑过以后,或者是否对未来存在某种焦虑

  她说:

  我现在能养活自己,当然只是刚刚能养活自己,但我就是没有事业心,我并不想在某个领域一定要做到多么好或者多高的位置

  工作对我而言不是赚钱,而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所以我只做自己感兴趣的

  话虽如此,阿云偶尔也会怀疑,现在的生活是不是真的能一直过下去但她又自嘲地说,自己在人生规划方面实在欠缺能力,想不明白头疼,就干脆不去想

  我觉得越是眼前的具体问题,才越是该用心解决的,比如今晚吃什么

  世道说变就变,

  我还是羡慕他们在一个安全感体系

  ________

  阿云的二房东老陈,属于靠鼓楼吃鼓楼的人,其实他也不老,勉强搭上80后的边他是除了阿云父母之外,劝阿云找份正经坐班工作最坚定声音,因为这来自他的亲身经历

  老陈第一份工作是千禧年初在北京公交公司,后来实在觉得没意思就回家了,因为旱涝保收饭碗没了,整整一年他爸没跟他说话

  老陈不算是游手好闲的人,刚离开公交公司,他就敏锐地发现社会对盗版音像制品的需求,开始投身盗版 DVD 光盘的事业里

  老陈是个很聪明的人,一开始批发盗版光盘卖,后来发现鼓楼附近文艺青年对小众音乐电影的需求,他开始学习使用电脑互联网,自己刻录光盘出售,而那些文艺青年愿意出普通光盘几倍的价格购买稀缺品

  老陈谈到此时颇为得意,他不用成天马路上遛弯,在家待着干活比较适当年最多的时候 22 台刻录机每天不停工作,那时候总怕警察进门,感觉自己特别像卖军火的

  后来,各种音乐平台独立音乐发行逐渐成熟,人们的消费升级,老陈这边的订单也就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去三里屯逛到苹果专卖店,发现笔记本电脑连光驱都没有,他意识到自己这行没落了

  三十多岁的老陈想重新去求职,但他发现自己唯一的正式工作经历,是公交公司职员(还不是司机),其他工作主要是卖盗版光盘

  好在他是北京本地人,父母搬到了东五环,老陈就把老房子整个租了出去,在鼓楼附近租了另租了一间大房子,再把其他三间分租出去,吃一点房租差价

  我的困境就是时代的阵痛,老陈给我讲出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

  他说混鼓楼这边,天天和文艺青年泡在一起,怎么都能学点有意思说法,年轻的时候不想在国企里混吃等死,这怎么说都算是进步思想,我那也是自主创业了吧,可能不是特别合法,但我就这么大本事了,你别说我还真不懒,我一个大专肄业自己学计算机和互联网,给那些大学生研究生找电影和歌曲刻录,你还要求我咋的

  结果谁知道呢,我的目标客户现在直接在网上看,不用买光盘了,需要看光盘的那些人,我又脱离太久了,最可气的是公交公司现在还是个铁饭碗,我当初都不如就在里面混日子了,老陈非常气愤他自己的处境,他觉得是时代的变革捉弄了自己

  自己当初从单位出来做买卖,就是觉得铁饭碗早晚打破,自主创业肯定牛逼结果铁饭碗依然是铁饭碗,好不容易创点业又被行业洗牌了

  如今老陈还是没有上班,除了吃一部分房租差价之外,他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延续,开始倒卖旧家电,尤其是老的收音机CD 播放机卡带式随身听老式小电视,目标客户依然是文艺青年,以及面向文艺青年的店铺

  但他有时候很羡慕那些上班工作的人,哪怕收入不高,但是在一个固定的单位里,有领导同事,每天有安排好的工作,按时上下班,在一个有安全感的体系里

  鼓楼这边很多不上班的小伙子小姑娘,大概是现在确实比我们那时候强了,不用非得上班也能挣着钱

  但我还是替他们担心,这世道说变就变,人不在一个组织里,总想着耍单帮儿是不行

  你觉得一生里有几年时间,

  你能够对生活真正满意呢?

  ________

  如果说那些不上班,但是有一定工作的年轻人,还有对未来生活的焦虑感,那有些连工作都没有的年轻人反而不焦虑了,他们彻底放飞了自己

  我每次想约水管出来采访,他都在打游戏,后来他可能也不好意思了,说干脆你来我家吧,咱俩吃饭的时候聊聊天中,我意外发现水管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只是不愿意主动表达观点

  水管和老陈有点亲戚关系,他有一次去老陈家送东西,见到了阿云,就聊了起来,也是阿云介绍给我认识老陈反而不太喜欢水管,整天就打游戏,他妈每次见到我都跟我说他,这么大人了咋就能一点正事没有呢

  水管喜欢电子游戏和动漫,他不是一点收入都没有,通过游戏中的装备买卖代练电子竞技奖金和 cosplay 摄影,包括偶尔的游戏直播和行业撰稿,他能赚到一些钱,有时候还会很大数额,但很不稳定,主要他自己也不在意

  工作是权利不是义务,没有法律要求我必须要去上班,我家就我一个孩子,我以后肯定养我爸妈老,那我现在花家里点钱也没问题

  我不同意混吃等死游手好闲这些说法,我一点都不闲,电子游戏和动漫也是信息文化,如果我每天不上班在家里读书,是不是大家就觉得这是正业了,那你凭什么说研究印在纸上的字就是正业,研究电脑上的画面就不是?

  但另一方面,水管自己并不把电子游戏作为某种职业,而只是当成游戏,或者生活方式

  我的物质欲望并不高,我就是喜欢游戏,其他方面开销很低,这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和你说的完全靠打游戏挣钱是两码事 水管并不同意我之前对他从事游戏行业的说法,他觉得自己就是不工作

  水管也短暂上过班,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师,在他看来同事们的成就感都是虚幻的,耗尽精力做的东西,就是为了工资和一点奖金,才华创意都给那些毫无审美的客户,用在那些水分极大渠道上,大家都在摆出努力奋斗姿态而已

  我举个例子,你知道微信微博僵尸粉吧,客户其实知道粉丝是假的,但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要的就是一个满意的数字好给上级看到,至于传播效果又不可能是一时的,没人知道到底怎么样,就算要一时的传播效果,媒体端那边还是可以作假

  这样一来,媒体端赚到了钱,客户将数字拿给上级,上级也满意,大家其乐融融但问题是,你这么个假玩意儿,凭什么让设计师必须改无数遍样稿?我的心血和才华都花在注定毫无意义自欺欺人与互相欺骗上,想通这一点,我就辞职了

  当我问到水管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作品,以及未来如何打算的时候,水管想了半天,跟我说:

  我觉得在游戏中找到了属于我的生活方式,至少现阶段我是满意的,如果以后不满意了,我可能会去工作,或者做别的,但至少目前我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满意状态

  你觉得一生里有几年的时间,你能对生活真正满意呢?

  后记

  ________

  在我们这个生活压力极大的时代,不上班对一部分人来说是某种逃避,但也有一些人,不上班是他们的抵抗或者挣扎,试图探索不同于普遍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这四位受访对象,他们面对上班这件事情,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

  对小七来说,她并不抗拒上班,在家工作只是基于收入的理性选择;

  对阿云来说,她抗拒上班,只享受能带来乐趣的工作,不愿意承担这种乐趣之外的负担与压力;

  对老陈来说,不上班是一个有些后悔的选择,在当年的确是自己勇于改变,只是个人无法预知社会的走向

  对水管来说,他好像有一种看开了的豁达,连工作本身都抗拒,解构了工作的意义

  而更多的年轻人,还是会选择上班无论是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还是做着收入不高的工作,总归是愿意把自己在一个安全感的体系之下

  但那些看似很窄的路,也许在这个时代里,会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它的意义

  第一期    -

  城市异类

  我们是普通人,也是别人眼里的异类

  

  

  本期主笔

  我们在这里

  编辑 /  老花猫

  配图 / ssyer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