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乡记忆|乡愁之舌尖——熬山芋糖、打切米糖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文乡记忆|乡愁之舌尖——熬山芋糖、打切米糖

2018-04-17 23:16:14 作者:张振中 阅读:载入中…

文乡记忆|乡愁之舌尖——熬山芋糖、打切米糖

  每当我在宜城大街小巷见到小摊小贩叫卖脆香绵甜的炒米糖时,便不禁口齿生津,孩提时过年熬山芋糖的情景立即浮现在眼前。

  隆冬腊月,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正是农家熬山芋糖的良机,整个村庄飘逸着熬山芋糖的香甜味。记得小时候,一到农历腊月初,老祖母就把半升大麦放在筲箕里,洒点水湿润后放在井罐头上利用锅灶的温度催芽。大麦长出一寸多长黄绿的嫩芽时,老祖母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熬山芋糖啦!

  她挑选个头大、表面光洁、没有虫蛀的红皮山芋,削皮洗净切成薄片,放在大锅里旺火煮沸,熟透后再微火焖10分钟左右,放入剁成碎末的大麦芽(做催化剂),手握锅铲用力捣烂搅拌成糊状。然后将煮烂的山芋糊分批装进土布袋里,在木桶里盛半桶洁净清水,把装山芋糊的纱布袋在水中反复漂洗、搓揉,使山芋汁通过纱布过滤渗到水桶里,山芋渣就留在袋里分离出来。

  将漂洗过滤后的山芋汁倒进锅里,这时锅里是满盈盈的一大锅浑浊粘稠的山芋浆液。用旺火煮沸煎熬。一锅山芋浆液一般要经过七八个小时的煎熬,水份才能全部蒸发掉。熬山芋糖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掌控火候是关键。火旺了容易沸腾从锅中漫出来,甚至焦锅底;火弱了沸点达不上影响催化。

  我家熬山芋糖老祖母是总指挥,一切听她的差遣。老祖父专门负责劈柴并从外面将把柴抱到锅灶前,我负责“捣锅底”添柴加火,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火旺了就要抽掉一块把柴,火小了就要添块大把柴,保持一定的火力。满满一锅浆液经过长时间的煎熬渐渐地由稀变稠,铁锅周围留下一圈圈灰白色的渍垢痕迹,像锯倒的大树根底部横切面的年轮。只见橙色透明的糖液留在锅底,用筷子挑起能连成一根线时,说明到了火候,山芋糖就熬好了。要立即起锅不能再熬,再熬就会老火(焦脆)。这时起锅的山芋糖粘而稠,透明晶莹,香甜可口味道鲜美。

  俗话说得好彩虹总在风雨后。由此及彼,使我浮想联翩。那味道鲜美香甜可口的山芋糖,难道不是经过长时间“烈火焚烧只等闲”熬出来的吗?熬山芋糖,看似一锅浑浊的山芋羮汁,经过煎熬才能获得甜蜜的糖稀。熬山芋糖需要的是高温加热蒸发,需要的是足够的时间,需要的是耐心等待,需要的是最后的一把火,才能熬出好糖来。

  人生何尝不像熬山芋糖呢,历经岁月风霜,经过生活千锤百炼凤凰涅槃,脱胎换骨苦尽甘来,才能“熬”出靓丽的人生。人生最值得回味莫过于“熬”的过程,在长夜中“熬”过来方见黎明的曙光;在艰难困苦中“熬”过来方显英雄本色;在复杂人际中“熬”过来彰显“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迎春花“熬”过数九严冬才能绽放如此炫丽的笑容黑发媳妇“熬”成白首婆婆才知当家的柴米油盐贵;在面临疾病痛苦中“熬”过来方知生命可贵

  人的一生面临诸多烦心之事,关键在于“熬”。“熬”是能量积蓄,“熬”是生命的升华。一个“熬”字,看起来轻而易举只有亲身历练方知来之不易,饱含辛酸苦辣,五味杂陈。“熬”出生活的品味,“熬”出人生的深度,“熬”出生命的长度这样的人生有滋有味此时此刻,我想起《红楼梦》中一副名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从熬山芋糖的过程中,感悟到做人与人生的哲理,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乐之事吗?

  山芋糖熬好,就该打切米糖了。那年头农村流行农历腊底家家炒红锅、户户打切米糖的习俗。随着炒米的飘香,年味越来越浓了,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气洋洋氛围之中。炒“结米”、炒“冻米”是农家必备的年货。

  将熬好的山芋糖放在文火锅里慢慢融化,按一定的比例放入味精、生姜、白砂糖、少许熟猪油、炒米、芝麻均匀地搅拌。在适宜的温度中大约搅拌20分钟,使炒米充分粘上山芋糖液,趁热起锅放在长方形抽屉里用力压板,待冷却十几分钟后倒出,再用锋利的菜刀切成条状的长方体,然后再切成薄片像八珍糕片一样,脆酥可口的切米糖就做成了。

  将切米糖储存在坛坛罐罐里,用炒米保养,不至于切糖粘连和氧化。那切米糖味美香甜,蓬松酥脆,脆嘣嘣的,吃在嘴里嘎嘎响。在过年时农家的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这香脆可口的切米糖啰!

  小粟(俗称:谷子小米)打米糖最漂亮,既好看好吃,在那物资匮乏贫穷年代,还是新姑爷正月到丈母娘家看节的珍品呢!将山芋糖融化,将炒熟的小粟放进锅里搅拌粘稠,撒上熟芝麻趁热装在长方形的盒子中,上面蒙上干净的手巾用力压平冷却。用锋利的菜刀先切成长方形的条块,再切成薄片合成一条,用水红的纸一包装,在上面贴个红双喜字,就是一条条的“方片糕”。从外形上来看与集市上买的方片糕一模一样,没有什么区别。那小粟特制的农家“方片糕”薄薄的一片,放在嘴里一咀嚼脆甜芳香,回味绵长。那是过年期间招待贵宾、正月里走亲戚美味珍馐呀!孩提时,这山芋切米糖竟成了农家过年招待客人上等的副食品

  时过境迁,如今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变化。那六七十年代过年熬山芋糖、打切米糖悄悄地退出人们的视线,成了我们那一代人浓浓的乡愁。春节期间尽管桌子上堆满五颜六色的高档副食品,摆着芳香诱人水果,但孩提时与小兄弟们分享山芋切米糖的情景,令人记忆如初,回味绵甜!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长按二维码关注文乡枞阳公众号

  推荐阅读

  文乡记忆|乡愁之声音——告牛

  文乡记忆|乡愁之声音——蟋蟀的歌声

  文乡记忆|乡愁之声音——捉小鸡

  文乡情怀时光深处的那一块钟山表

  文乡情怀|父亲去世十周年祭

  大美枞阳|白云悠悠项镇铺

  文乡美食舌尖上的珍馐——剜头鸡

  文乡美食|臭豆腐(豆腐乳)的来历

  欢迎关注文乡枞阳,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