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历范儿》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历范儿》的读后感10篇

2017-12-02 22:02: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历范儿》的读后感10篇

  《万历范儿》是一本由段战江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历范儿》读后感(一):我想轻松却轻松不起来

  从什么时候开始,消费历史已经成了文化的一种潮流。约莫是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开始,历史这个话题在出版传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我这么说并非是要将此书与《明朝那些事》进行比较——虽说二者题材都与明朝历史有关,但体裁不同。《万历范儿》是一本轻松的历史人物志。
  与其说《万历范儿》是本“穿越体”的历史书,更准确地说这是一本“自述体”的历史书。本书从历史人物的角度切入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风土人情、潮人潮事。以明朝万历年间名人潮人为主体,所“拜访”的人物涉及到国家生活的主要方面,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囊括了官场文场武场。虽然书中不曾提到张居正、王阳明等人,但我们也不能说《万历范儿》的人物是不成功的。所谓“贵精不贵多”,从万历皇帝、王锡爵、徐显卿到李贽、徐霞客、利玛窦等人,他们每个人在其所在的领域内,要么十分有特色,要么十分有成就。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万历这个年代显得十分多姿。可以看出,作者在进行讲述时力求根据每个人的人物性格来进行遣词造句。除了在叙述过程中使用第一人称,作者在语气上也在尽量靠拢人物特点。这种做法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好像真的是历史中的人物与穿越回明朝万历年间的我们进行谈话一样的感觉。模仿历史人物的语气别出心裁,也很难做到——毕竟时间久远,对过去的了解十分有限。平心而论,除了军事那章让我觉得自述地不是特别精彩、第一人称完全可以替换为第三人称外,其他章节还是让我觉得作者的确有用心揣摩人物特色、给我营造了一种轻松的“谈话”氛围,尤其是开篇的万历、李贽、徐渭等人的部分让我觉得很精彩。
  总体来说,《万历范儿》这本书采用了历史人物自述的形式,以期通过此种方式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现场感、挖掘历史的细节来丰满历史、用轻松地语调来让读者在轻松中有所收获。在讲述过程中采用了轻松的语气,但内容与对待历史的态度都是较为端正严谨的。这是一本言语有趣、态度正经的历史书。
  《万历范儿》是一本轻松有趣的书,可我的书评却没办法轻松起来。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重新回顾历史,不论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最终或多或少都是要映射到显示中来的。尽管作者在后记中说到他并非刻意或仅仅是为了借古讽今,但不得不说在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在借古讽今。可以说书中所涉及到的每个方面,作者都有提到与现今的对比。从房价到古玩造假,从考公务员到官瘾,从科技发明到现代人对旅游的态度等等数不胜数。必须要承认,借古讽今虽非刻意,但却存在。我们阅读历史,就是为了更加明晰如今社会的发展道路。不能仅仅为了消费历史而消费历史,也没必要仅仅为了还原历史细节而还原历史细节,更无须仅仅为了轻松而轻松。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此乃拙见,卿以为何如?

  《万历范儿》读后感(二):穿越四百年,听来自历史的他们讲述那些缠绵的往事……

知道《来自星星的你》为什么好看么?
知道帅萌得有点不像话的“都叫兽”为什么那么讨人喜欢么?
不是因为他是外星人。我们都知道E.T.长得都很怪异,甚至可怕。都敏俊xi 长得那么好看,又那么有内涵,完全是因为他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时间点,在四百年前穿越到地球,接受了那个时代的文明教化。
四百年前正好是中国的万历朝时代(1573-1620),当时的朝鲜还是中国的一个属国,其文明礼仪深受大明朝的影响。如果“都叫兽”穿越时坐标准一点,降落到中国的北京或南京,接受了正宗礼仪之邦的文化熏陶,那么负责任地讲,他一定会更帅,更有气质。而“都叫兽”不穿越来中国,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因为当时北京、南京比他帅,比他潮,比他有内涵的人太多了。
如果不服气,或不相信,就看看《万历范儿》吧。书中选取了万历皇帝朱翊钧,慈圣太后李彩凤,官员徐显卿、王锡爵、徐泰时,戏剧家汤显祖,文人李贽、徐渭、徐霞客,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李时珍,徐光启,赵士祯,将领李成梁和两个儿子李如松、李如柏等十六个历史潮人,以穿越体的方式,让这些你熟知或不熟知的古人,自己讲述那个时代的雅致风貌和别样繁华,以及一个时代的复杂心声和悲欢故事
来自历史的他们,个性很精彩,故事很有料,请为四百年前的他们尖叫吧。

  《万历范儿》读后感(三):触摸万历

说书之前,先闲聊点相关的话。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俺尊崇科学,认为科学有助于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因此,一直渴望能产生一批靠谱的科普作家,并坚信这个目标的达成比神舟系列上太空、嫦娥玉兔上月球意义更为重大。
同理,我因为比较喜欢历史,认为其具有滋心灵、巩固国民认同的重大作用,因此,一直也很渴望能有一批靠谱的普及历史的作家,并坚信这比发现秦始皇陵、三星堆遗址的影响还要深远。
近现代开始至今的很多历史研究,成果固然卓著,然而在很多外行人来看,毕竟还是觉得和实际生活有不小距离。以至于很多人谈起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中国历史的时候,脑海中首先蹦出来的是两个形象:一是博物馆里颜色灰暗、泛着铜绿或幽光的文物,二是皱着眉头、厚镜片、驼脊背,同样神色灰暗、眼光泛绿或头泛幽光的历史学家。
外行人渴望了解自己的过去,学者们肩负传承文化历史的重任,也渴望别人认同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艰深晦涩的学术成果面目可憎,成果卓著的学术名家高高在上,都让人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双方的隔阂越来越深,学者们关起门来,将历史研究变成了自娱自乐的“私学问”,普罗大众久盼内容活泼的普及读物不可得,开始变得自暴自弃——或大骂研究者们空耗经费,研究些无用事物,或干脆彻底低俗化,靠百家讲坛的于丹、易中天们提供些汉堡包之类的垃圾快餐充饥,不顾其吃得太久损害身心。
历史普及作家们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了!
这两年拜当年明月、袁腾飞等人所赐,既有趣又准确的历史普及读物开始多起来,但因为讲述者的视角和篇幅所限,对历史细节的揭示还相当少。我这里所说的细节,并不是指某个历史名人什么时候生了个儿子,叫什么名字之类的事儿,而更接近于文化史、建筑史、器物史、服饰史、娱乐史、吃饭史、睡觉史等等。通俗点讲,就是当时的人怎么做生意、怎么娶媳妇,住的房子怎么建出来,每天晚上睡觉前有什么娱乐,吃完饭后怎么刷牙齿,便便后用什么擦屁股……这些细节才是活生生的历史,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从哪里来,过去如何生活,以后可能要到哪里去,而这——正是历史研究的最终意义所在。
这个意义上来说,《万历范儿》这本书真的是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对咱们老百姓触摸几百年前真实的万历,功莫大焉!
作者选择了一个有趣、异彩纷呈的时代,又用代入感很好的语言把自己认识到的、体会到的万历世界介绍给读者,拉近了当代与古代的距离,让大家如置身万历年间,作为一个皇帝、一个官员、一个外国旅游者、一个专业人士、一个普通百姓,感同身受地体会风土人情、社会万象,进行了一次穿越之旅,更真切的理解了那时候人的精神风貌、快乐忧伤、惬意与焦虑……
段战江先生的文字流畅,行文层次分明,描述有血有肉,视点包罗万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的史实准确,能确认的就说,不能确认的不胡说,并不因为故意逗趣而违背常识——这一点的不足恰是当前多数戏说类的所谓历史普及读物的“原罪”所在。
尽管本书的不足也有一些(比如每章开头的刻意招徕顾客稍嫌无聊,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角度对内容的表现颇有局限、值得商榷),但是瑕不掩瑜,总体来说,是本值得一读好书。再加上书的装帧不错,加入了不少精美的实物图片,读起来轻松,摸起来爽手,读了当然不后悔
ps:日本研究江户文化的大才杉浦日向子写的《一日江户人》是俺看过的介绍历史文化的最妙的书。看完了作者的书,我有些想问:段战江先生,你有没有兴趣写本《一日万历人》呢?

  《万历范儿》读后感(四):一个王朝的嘻哈史

在网络写手当年明月写完《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丛书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关于明朝的故事已经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中随之而来的“明朝热”现象引发了文化学者和历史学家新一轮的热议和思考。明朝在历史的舞台上不能算是一个十足的大咖,但绝对有被浓墨重彩的资本,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明朝太过于戏剧化,有太多流落于民间的野史,有太多石破天惊的皇家秘史,惹得人们纷纷患了考据癖似的前赴后继。这本《万历范儿》恰巧生逢其时,在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明朝万历年间的浮世绘、人物志徐徐展开。明朝再一次回归,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
皇室的兴衰与皇帝执政策略与性情不无关系,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一个柔弱的白胖文艺男,有着南唐后主李煜的才花,有着八旗子弟对玩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散淡,并自作主张摒弃了太祖皇帝朱元璋所崇尚的“广纳谏言”的好习惯匪夷所思地将严肃的朝政改头换面成了一场又一场的“脱口秀”,文武大臣们从最初的不适应发展成最后的肆无忌惮放纵与恣意充斥在皇室中,万历帝渐渐丧失威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与治理朝政相悖的财和色中。作者并没有把明朝万历皇帝不理朝政的昏庸,与日后明朝的风雨飘摇直接联系起来声讨,反而把万历皇帝的贪财与纵欲当作一种冥冥之中无奈之举来怜悯,使万历皇帝在明朝皇室中的地位显得有些尴尬
科举是读书人出人头地的最好机会,在严苛且繁复的科举制度里,每个读书人都如走钢丝胆战心惊且小心翼翼,生怕一个闪失断送了锦绣前程。与金榜题名形成鲜明对比的名落孙山,使失意者的黯然得到最大限度的解读,范进中举似的悲剧又为那些终生在科举道路上不得志的雅士们坚定了“附庸风雅”的决心。写《牡丹亭》的汤显祖,常年周游列国的徐霞客,背着竹筐采药的民间郎中李时珍有没有这样的境遇,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却在他们身上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科举,我一样活得潇洒
万历年间,文人的名气稍显逊色,能够载入史册并流芳百世寥寥无几,没有属于自己朝代的文体,没有让人听着血脉喷张的大事记,只有些唧唧歪歪的昆曲聊以慰籍。想必万历皇帝在闲情逸致大发的时候也哼唱两句吧。在万历皇帝略显乏味的宅男生活里,文艺并没有得到更大的释放和发展,因而民间的文化流派得到了最大限制,只有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汤显祖、徐霞客、李时珍给撑撑场子,假装体面体面。
当洋人利玛窦自费掏腰包不远万里从意大利来到明朝万历年间南京城时,被眼前商贾云集、人声鼎沸震撼,无数宏伟漂亮的宫殿、寺庙、楼塔、石桥在利玛窦的眼中成为最美的风景。作为一个传教士和学者,他眼睛记录了万历年间的民间风貌,用笔写下了大量关于万历年间的所见所闻,为历史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万历范儿》读起来不枯燥,因为这是一本互动式的历史书籍,在“我带领你”、“跟着我走”的穿越式文字叙述中带给读者视觉上的新鲜和刺激,让人不知不觉且意犹未尽中了解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历史掌故。你会因此爱上历史,会因此重新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行回顾,会串成串,一脉相承下来。
读史明智。《万历范儿》其实就是在嘻哈的节奏里为明朝万历正名,还原一个你所不知道的“万历范儿”。

  《万历范儿》读后感(五):万历名人录

     
     陆陆续续接近一个月才将此书看完,刚翻开书时,作者新颖的写作手法着实让我很不适应。高中文科,都是正规的教育部指定的历史教科书,常常被老师逼着默写历史事件、历史意义之类,很多年后也偶尔会在梦里回到过去的焦虑,今天写不出来怎么办?即使这样,也让我非常喜欢历史;大学主修法学也常看的是周正的法条教材,后来准备司考,都是各种奇葩案例,无穷无尽的法条和法条解释;毕业后,常常看历史方面的各种书,百家讲坛之类的,也都是周正的历史记录,引经据典,或者作者如同写小说一样记录一个时段的故事,第一次看到有作者将一个历史时期,以这个时代的主要任务为列表,以第一人称来介绍每个人的生平,事迹,从历史人物的角度以符合当事人性格的口吻来介绍。对几十年来习惯了传统历史教育和正规严肃史观的熏陶的我,无疑大开眼界,也可以把古板的历史写的这样活泼,文字乍看这样不严肃,而书中随处可见关于万历朝代相关人物的字画,出土的相关文物的照片,字画和文物照片为书本内容增色很多。
      书看到近一半时,才习惯这种写作风格,随即一鼓作气看完。依稀只记得教科书里,明朝的版图很大,而通过万历朝代的这些名人名将的嘴,我看到这样一个自由的时代,开放、富裕而又腐败、奢靡,版土疆域辽阔,贸易自由,商贾遍野,民众衣着服饰千姿百态、千奇百怪,文化繁荣,戏曲昌盛。又有一系列追随内心的名人按照自己的兴趣,遵从内心的意愿,成就了这个时代的在历史上的辉煌与灿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几何原本》、赵士桢的新式武器……这些时代的巨擘们用毕生的经历造就了时代的传奇。
      正如作者借人物之口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以史为鉴,知荣辱,明得失。借古讽今,也是很多历史书目的共同特点,万历朝代,有近三分之一的公务岗位缺编,皇帝认为这是减少民众和自己负担的一大良方,而今天时常可在报纸杂志里看到很多机关超编,更有甚者,占着岗位十几年都不上班,机构冗杂,人员繁多,很多简单的行政事务复杂化,体制内外皆怨声载道。
      印象里最深的是万历朝的民众可以为着自己的兴趣,穷尽一生或者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来完成自己内心的信仰或者兴趣所在点,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带来创造性的价值,而今天,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普及,交通越来越便捷,快速的生活节奏以让我们中的大多数,接近全部难以沉下心在某一个领域深挖,大部分领域的成功似乎都还只是舶来品,我们生产的汽车,发动机全部进口;打着made in China的衣服,都只是在国内代工;护肤品、化妆品但凡经济条件允许的,基本都在香港或海外代购……所有核心的东西,我们都没有掌握,这大概是我们今天最大的痛楚。
      “大乱必有大治,大治必会大乱”,这是大历史的循环规律,历史在告诫来人,也在引领后辈,总还是带着希望前进。

  《万历范儿》读后感(六):另类历史——在真实和想象间游走

      在我原有的印象里,历史像戴着面纱的大家闺秀一直是端庄严肃,带着神秘的,来不得半点玩笑,否则便是亵渎。这便是正规历史给人的印象吧。 可慢慢的,随着《易中天品三国》、《明朝那些事》的红火,历史走出了只有学者研究的象牙塔,变成了一种可以消费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自从,历史也便从大家闺秀变成了邻家女孩,一举一动巧笑倩兮都亲切动人起来。这种历史从个人或者草根的角度出发,用自由活泼的形式来阐述自己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观点。这种平易近人的解读方法,不论是内容、形式还是语言都让历史和文化知识更容易普及和传播。这也算一种另类的历史吧。
   其实,历史也和文学一样,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同的一段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很正常。就看你怎么表述了,只要你能说明白,让大家了解那段历史,找到自己的共鸣,明白你想要的表达的意思,我觉得这就算成功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这本《万历范儿》是成功的。相比别的历史书,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内容全面,注重细节。
    这本书在内容上选取了皇家恩怨、宦海沉浮、文人风骨、市井生活、科技魅影、军事风云六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万历年间朝廷、民间的历史面貌,涉及文物、文献、考古、收藏等各个层面,不同爱好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侧重点。
   同时,在大历史的背景下,作者注意选取小的细节来凸现历史的真实。比如总所周知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我们都知道是一部了不起的医书,却不知道这本书的出版过程还这样曲折;我们都知道徐霞客走了很多地方,写下了《徐霞客游记》,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他母亲鼓励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徐文长很聪明,却绝少有人知道他晚年到底有多凄凉!这些细节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立体的感知。
   形式新颖,视角独特。
   作者没有普遍的先知先觉的写法去写万历如何如何,而是采用时下最流行的穿越方式,直接带读者回到万历年间,身临其境去感受当时当下的环境。不论是前序还是后记,还是万历朝名人穿越采访录都体现了作者在形式上的匠心独运。不得不说,这种形式的运用,让读者对历史有了很大的亲近感。读着书,就像去旅游,移步换景,心随身动,不亦快哉!
   更绝的的是,作者不仅穿越了,而且附身了。全书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来写,皇帝、太后、文人、洋人、科学家、军事家,统统演一遍,真真是过瘾极了。我数了一下,一共15个主人公,每个主人公的出场方式都不太一样,各有各的特点。其中,介绍徐渭和徐光启这两个人时,还有一个不存在的“你”出场,造成历史人物和穿越者聊天的假象,读来更是亲切有趣,让人忍俊不禁。第一人称的写法让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更显得真实可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当时是信了。
    以今释古,活泼有趣。
写史是为了喻今,是为了让今人更清楚地认识历史,明白现今。作者也在书中借历史表达了自己的对历史对当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看法被作者用一种以古释今的方式揉进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如,在写到李贽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受追捧的书是因为他深谙畅销书之道:选题标准,一不搞特殊,二不论名分;写作技巧娴熟,一骂,二夸;懂得图书后期营销操作阶段的九字方针,说大话,玩悲情,懂炒作。真是道出了当代出版业的真谛。历史档案中的之乎者也你可能不明白,但这些通俗易懂的事,你还不明白吗?
   事就是这么个事,作者不但让你明白,还让你在明白之余感觉轻松愉快。这就得益于语言的活泼有趣,不端架子,不板脸子,用生活中活泼泼的语言给你描述出来。比如皇帝的銮驾用“公务车”说出来,比如徐泰时的情趣体现在他不和别人“撞衫”,再比如徐霞客其实是一个“官N代”,这些很萌,很潮的字眼扑啦啦地映入你的眼帘,即使是上高中的青少年读起来也不会觉得艰涩难懂。这和第一人称的写法水乳交融,营造出一个非常生动的历史氛围。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常常会感叹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纵横捭阖的开阔性,以及对历史的非凡演绎。但这并不是说作者天马行空,信口开河。你其实依然可以在书中看出作者背后用功的痕迹。有史料记载的就写清楚,并加引号表示引用,不知道的就用人物的语言写出来,比如徐泰时想要送园子给恩师申行时,对于为什么要送,作者写道“而老夫为何要送他园林宅地,老夫老了,真是记不起来了”。而历史中那些衣料、书籍等不仅有图片也还有详细的说明,一点马虎也没有。
   而作者就这样自由地游走在历史的真实和自己的想象间,带给我们一个打破沉闷活灵活现的历史。你很难说这种历史和原有印象中的历史孰优孰劣。
    存在即是合理。
    

  《万历范儿》读后感(七):万历那些事儿

有一次看记者采访李亚鹏,问他为什么要办书院和艺术小镇。40岁的李亚鹏说:以前他特别爱喝可乐。可是中年后他开始喜欢上了喝茶,因为有些东西是骨子里的。
我想他指的“骨子里的”应该就是一代一代传承、耳濡目染的文化吧。
我从小就不爱看任何与历史有关的东西,一是觉得枯燥无聊,二是觉得历史中的人物都很可笑。我甚至还有一些可笑陈旧的错误观点:比如长城的建造是劳民伤财的无用功,明朝是一个失败的朝代等等。
       不知道是多久之前,我突然意识到,我对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这个民族曾经经历过什么真是知之甚少。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古今皆通用。我们的社会如今发生的事情,其实在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好比《万历范儿》这本书中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这面历史的哈哈镜反照过来时,我们猝然发现,那个时代的制度设计也好,社会问题也好,文化使命也好罢,人生困惑也罢,与现在的某些方面竟是何其相似!”
      这本书选取了“明粉”们最热衷的朝代万历年间。虽然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珠玉在前,但是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纪传体”格式。刻画了皇帝朱翊钧、李太后、利玛窦等16个人物。其中还包括了最早的驴友徐霞客和江湖郎中李时珍。但是,对于这些几百年前的人,我们只能从史书上知道他曾经做过什么,却不曾知晓他在想什么。不过,这也给历史爱好者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去从各个角度揣摩解读。为什么徐霞客要去远游?利玛窦的眼中,中国是什么样的?在本书的每一篇传记中,作者都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分析每个人的心理,将发生在每一个人物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切脱离了时代背景和设定的评论都是耍流氓。在讲述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作者都插空详细的介绍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文化习俗。而围绕着每个人物的故事,都配以大量相关的图片资料。比如在朱翊钧的“宅男皇帝的非主流生活”这篇中,讲述皇帝上朝,百官衣着流行“混搭风”,便配了2幅《徐显卿宦迹图》,可以看到壮观的上朝仪式,以及百官们穿的花花绿绿。讲皇帝出巡十三陵,配有一幅珍贵的《出警入跸图》,这幅画卷真迹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大部分人都无法看到。《李彩凤 太后的家道和佛缘》中,李太后为父亲建造了“李园”,使之醉心园林,不干涉政治。而这座李园,其实就是今日清华大学的清华园。苏州的“留园“,则是太仆寺上卿徐泰时辞官返乡所建,下次再去留园,想起徐泰时,可能会别有一种感慨吧!
      《万历范儿》不是一本沉闷的书。相反,它的笔法活泼有趣,态度真诚严谨。但是,读完它,却让人心情沉重,不由得掩卷深思。

  《万历范儿》读后感(八):我看《万历范儿》

好久没读书了,年末的时候拿到了《万历范儿》的第一版。书中的人物相当一部分真可谓烂熟于耳,比如万历皇帝、徐光启、徐霞客、徐渭、甚至利玛窦等(明朝姓徐的名人咋这么多?),但书中提到的其他不少人物之前不甚了解甚至是第一次听说比方李贽、昙阳子……一方面可能是阅读者如我读的书不够多,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这些人物的影响的确还算不得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当然这样说来,周国平先生说的的读书的两层境界之第一层——获取未知的知识便是阅读本书的首要收获。的确,本书读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量巨大,几乎涵盖了嘉靖后期、万历全朝的所有市井习俗、科技文化、军事、宦海轶事等等,更值一提的是,由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始长达27年不理朝政所造成的明朝特有的艺术与市井繁荣又多为后人粗略的认知多了几分理性思考的空间。
诙谐的语言、激情的开场白,让这本书可以成为当代青少年的课外读本;事事有出处,处处有考据,就是再挑剔如我的读者也深信不疑并有隐隐获得从前未知知识的充实感。书中的每个人都像是悠悠然讲着自己从前的故事:从容、淡定。读者感同身受,自然而然也能以“人”的立场去理解他们而非单纯的主观评判甚至恶意揣测。尤其是开篇以自热而然的“人”的角度去剖析朱翊钧性格成因,让读者忽然也就多了几分理解和宽容了。或许也正因如此,序言中作者的深层本意——“穿越的目的不是为了感官享受和刺激,而是为了反省历史和人性的吊诡之处。”只可惜的是,如果思想层面没有读到作者的这一层用意的读者,既是幸福的,因他不是悲天悯人的主儿,当然,也是不幸的,因他无法以博大的情怀感受人性的多样性……
再说说本书的构架,还是颇有新意的。以高速运行的和谐号列车为载体,带领读者逐站走近万历年间各个层面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开篇的“自序1”读下来整个儿就真如乘行高铁:紧凑、快速而动感。当前的流行语甚至是网络热语在导游利玛窦口中煞是搞笑,因而读起来轻松、诙谐。当然,如果能够把书中的每个人物或者南京、北京两座城市统一作为站点,全程衔接动车到站,从而是否能把全书庞大的信息量以动车这条动态的主线贯穿起来,也就不会给我鸡蛋里挑骨头般的感觉信息量大而没那么庞杂了?
处女座的人好像几乎成了追求完美的代名词,我真的有这个德性。尽管说了那么上述那么一堆溢美之词,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正如圣贤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这面历史的哈哈镜反照过来时,我们猝然发现,那个时代的制度设计也好,社会问题也好,文化使命也罢,人生困惑也罢,与现在的某些方面竟是何其相似!几百年社会变革的反反复复,甚至民族文明的停滞不前,是的我们现代人真是没有理由评判好坏,更没有资格嘲笑历史”。我们只能期望,当历史这根鞭子狠狠地抽在自己身上时,能让我们有所警醒,有所反思。”然而整本书读下来,开头深刻的以古喻今到后来的行文中这一点体现减弱或甚至消失,不得不说有些遗憾。就我说来,若要喻今,则要多些厚重和理性一如开篇,而不是咋咋呼呼开始,温温吞吞收尾,更何况,收尾的是李家三父子,多少来说连着三个人物出自同一家庭,都是带兵打仗,感觉有点重复冗长,不知是否可以找其他代表性的人物?
回头再说说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底自是不俗。正史的书却又感觉是野史轶事的写法,出神入化,让你在轻快中获得笃定。只是开篇多次用到的网络语言对于我这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人来说,合当下年轻人的胃口却不一定合我们的。更值一提的是,后面这样的写法却甚为鲜见,难免有些虎头蛇尾。
最后,想说说阅读此书作者的心理层次:第一,可能就是不知而得知;第二,历史知识的延续与融会;第三:对照当下,念及古人,多些理解,多些反省罢!

  《万历范儿》读后感(九):我不喜欢万历但很喜欢《万历范儿》这本书

                               李连利
漂亮的《万历范儿》终于来到了手中,我对它很喜欢,尚未出版前,便因为他的插图和版式的好,而纠缠着本书的编辑汤梅送我一本。以前看书不喜欢插图,总觉得因为它挤占了文字的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觉得从插图、从当时的画像、从奏折书信的翻拍照中,其实能读到许多文字没有写到的地方,从中更可以看到古人的真实面貌与风情。
因为各自读书的不同、经历的不同,对于图片、奏章的解读往往会各成体系。思想转变了,我便改变了对书好与坏的评价标准,以前唯有文字及其背后的知识含量才是标准;而今,文字之外的插图的选取、图片展现的内涵等,也成了标准。
因为,作者对插图图片的精心挑选和设计,我看到了作者的用心以及这些图片背后丰富的知识内涵。尽管,我对万历这个人并不喜欢。
万历皇帝不上朝的时间,经常被人拿出来或鞭尸或赞叹。有部非常火的明史书的作者曾经赞叹过万历的政治智慧:那么长时间不上朝,却能将国家特别是经济治理得那么好,城市化发展那么强劲,实在是不简单。
然而,我却大大地反对。皇帝不上朝,仅凭特务系统侦知天下众生百态,实在是太危险了。而他所带来的所谓的繁荣,其实就是虚假的繁荣。在《万历范儿》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升斗小民的种种生活的真实面貌。作者的文风有趣、行文如流水,更增加了趣味性。实属难得一见。
然而,这一切如果对照一下西方的进步,在深入去考察一下民风的话,我们却发现真实万历朝并非那么美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万历范儿》这本书应该代表的是精英阶层的“范儿”,这些精英包括将相王侯、知识精英。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了明朝的阳光一族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状态。当然,这些也是时人愿意看到的。如果真的写一部大众的“范儿”,那么,任谁恐怕也写不出欢乐来。而且,受惯了苦日子的我们肯定真的不愿意去读。
正如,人们会空想出唐解元挥笔千金,出口万两的精神图腾,而不愿理睬真实的唐伯虎在大部分生活状态下,其实都是蹲在街上,叫卖着“快来买我的画呀,我好几天没吃饭了!”
不过,我有一个梦想,希望经过394年(万历1620年病逝)的风雨冲刷,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能够像《万历范儿》中的市井生活那般美好。到时候,我们去昌平的时候,看着空空如也的地宫,会发出一声“切,俺们现在的生活比你过得还好!”

  《万历范儿》读后感(十):万历历史严肃得一点都不正经

《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 明代潮人志》这本书不是千古奇书 ,但的确是我看到的比较奇怪的历史书,必须承认:这是一本比较好的历史佳作。
一、说设计。形式不能决定内容,但形式可以影响内容。《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 明代潮人志》这本书设计精美,封面图片诙谐幽默,喜兴可人,用纸考究,印刷美观。关于这本书的内容,也值得下面仔细详说。这本书远远比那些“ 只注内容不注形式”、“只注形式不注内容”、 “ 不注内容也不注形式”得书,好得多多了。这“哥们”够讲究。
二、说内容。对于明朝万历年间那些事,很多读者和我一样,是充满迷惑的:万历朝是盛世还是明亡的起点?皇帝为何28年不上朝?张居正为万历皇帝的“宅男”枚奖章有何贡献?太后李彩凤如何由一个婢女完成了到太后的华丽蜕变?《徐显卿宦迹图》中的考场、官场、皇帝办公室、服饰、礼仪有何玄机?王锡爵、汤显祖、《牡丹亭》,他们是怎样的梦幻组合?园林艺术在何时达到顶峰,千古名园留园倾注了徐泰时多少心血?国民偶像李贽为何选择自杀?泼墨画家徐渭是个愤怒的疯子?徐霞客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背包客还是严谨的地理学家?在利玛窦眼中,南京与北京谁更具皇城风范?李时珍、徐光启、赵士桢的理想能否照进现实?李成梁、李如松、李如柏,一门三父子,个个都是英雄?努尔哈赤被谁养虎为患?……《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 明代潮人志》这本书将这些一一道来,细述万历朝四十八年的繁华和风情,解密时代洪流中人性的无奈与荒诞,为我们解开所有的谜团。这“哥们”够讲究。
三、说角度。《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 明代潮人志》这本书是一本“穿越体”的著作。自从《梦回大清》横空出世以来,“穿越体”就流行开来。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穿越体一词,是随着近一两年穿越题材的文学作品、电视剧热播而出现的。由于穿越题材的文学作品、电视剧在近年来一部接一部的轮番轰炸人们的视野,并且无一例外的播一部红一部,人们逐渐越来越热衷于穿越。但是,见过穿越的,你见过严肃的历史作品也这么穿越的吗?这“哥们”够讲究。
四、说人称。《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 明代潮人志》这本书是采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就从开篇《朱翊钧 宅男皇帝的非主流生活》说起吧,看看人家的“亮相”:“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描述朕这位四百多年前皇帝,你会发现朕既可爱又可怜。朕叫朱翊钧,自号‘禹斋’,你们后人则叫朕明神宗或万历帝。朕属猪,AB血型,处女座,长得体体面面、白白胖胖,心肠好,学习棒,爱骑马,善书法,而且声音充满磁性,非常好听。当然也有些美中不足:个子有点矮(1.65米左右),牙有些黄(氟斑牙),后来又因为疾病的缘故,背变得有点驼,脚有点跛。不管如何,至少在二十岁之前,朕还算一个英气逼人,招人喜欢,让大家充满信心和期望的好皇帝。”用第一人称写作的作品,多数是写自己的生活的,极少是用第一人称写他人生活的。见过用第一人称写作的,你见过严肃的历史作品、历史人物的生活也用第一人称的吗?这“哥们”够讲究。
五、说语言。《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 明代潮人志》这本书的语言轻松搞笑、诙谐幽默,把严肃的历史,写得一点都不正经。我想:如果所有的历史著作都这样写,那些不爱历史的孩子都会成为历史学家的。
六、说推荐。编辑推荐语言老辣且江湖:在我们这个时代,消解并消费历史是一种潮流。把历史当做玩意儿,或不当做玩意儿的我们,就如一群青春期的坏孩子一样,趴在时光洞房的墙角,窃听历史的呢喃,并在高潮的时刻发出集体的哄笑。我们读了四千多年寂寞的历史,也做了四千多年热闹的看客。如果你想做一个有追求的看客,同时也读厌了那些打着“以史为鉴”旗号,把历史解读成黑厚学、制驭术和办公室政治的市侩教材;或是看腻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用琐碎历史边脚料攒成的段子史学,那就不妨换换口味,看看这本既新鲜有趣又麻辣够味,既观察细微,又视野恢宏,既有历史温情,又有时代批判的《万历范儿》。读史的乐趣,其实也恰在历史细节的现场感和代入感,它更容易拨动我们的心弦,从而激起对命运的感慨和情感的共鸣。这“哥们”够讲究。
七、说作者。作者段战江,男,1976年生,山西运城人。编外文人,历史专栏作家,职业经理人。另著有《脂点江山》、《旅游摄影完全指南》等书。看过他的《脂点江山》,一直作为好书收藏着。这“哥们”够讲究。
今年春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今年春节不看书,看书就看《万历范儿:历史哈哈镜 明代潮人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