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倾听孩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倾听孩子读后感10篇

2017-12-09 21: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倾听孩子读后感10篇

  《倾听孩子》是一本由[美] 帕蒂·惠芙乐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7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倾听孩子》读后感(一):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经常会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太不懂事,太不好教养等等,把问题总是归结在孩子的身上,却鲜少有人说自己的问题。其实,无论是我们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或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应该学会倾听,不打断的倾听。也许你在一开始还很难理解,但当你做到真正的倾听,会发现不一样的结果。成年人都会因误解而疏远,何况是不明事理的孩子,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学会倾听,做到倾听,珍惜与孩子的亲子沟通,真正的在正面积极的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在《倾听孩子》之《家庭的心理调适》一书中,形象生动的为我们描述了家庭中孩子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游戏中的倾听”、“孩子哭泣的时候”、“孩子恐惧的时候”、“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愤怒的时候”等等,我们如何与其保持倾听的关系,如何可以有效的倾听?

  小孩子的天性总是爱玩儿,然而家长总是忽略其成长的必然,一味的提前式教育,让孩子失去快乐有意义童年,过早的进入程式化的被动学习状态。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伴随孩子成长环节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会告诉大家如何与孩子在游戏中处理好亲子关系,同时发现孩子的成长,在游戏中倾听。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享受快乐的过程中得到自我肯定和优胜感,因为家长要适当的伴弱,掌握好游戏的强度,用渐进式的方法微调,使他不断的受到挑战,激发他的兴趣,让他释放出笑声。

  当孩子哭泣时,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理解,通常情况,在孩子哭泣时,很多家长都会觉得无奈和心烦,于是急于想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强制让孩子接受。但其实,在孩子情绪开始波动、哭泣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倾听。在孩子开始哭时,也许我们换一种做法可以做到直接调整孩子的情绪,不打断他的哭泣,当他的烦恼慢慢随哭泣逐渐消散时,哭泣也会停止。哭泣能愈合创伤,不要此时嘲笑和训斥孩子,要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

  孩子在年幼时都会有恐惧的时候,这时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充分的照顾到孩子的内心感受。感到惊恐的孩子会很难与人亲近,经常保持“戒备”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能及时的发现孩子这种变化,帮助孩子克服心中的恐惧。

  《倾听孩子》读后感(二):诚意推荐

  将这本书推荐给好几位朋友,原因无他,收获很多。

  难得的将这本书的精华和重点逐字敲键盘录入,可见热爱此书的程度。

  但是众所周知,知易行难,要把书中的内容在生活中实践好,的确需要练习。

  这本书就给练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让我能够在 孩子哭泣的时候,不再那么焦躁;让我能够在我妈脾气暴躁时,知道用什么办法让她舒缓;让我能够在老公需要有人倾听的时候,扮演无限支持的角色,当然这也是本色出演。

  他们因为有了我的倾听,能够启动自我修复,对于他们而言又有了美好生活的开始。而我也在看到他们修复以后的雨过天晴,而再次肯定自己的价值

  良性循环的妙处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对我的要求也是严苛的,因为现在的我肯定不是个好的倾听者。

  希望描绘的场景在不久就能够实现。

  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改变和力量。

  故而不惜时间,写了这篇文字,力荐!

  《倾听孩子》读后感(三):通情达理好家长测试版 (1)

  先读的《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第3版)》,再读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

  《倾听孩子》一书的主旨:爱孩子就应关注其言行,报以倾听,理解其背后的真实感受。大哭大笑都是一种发泄,这对孩子平复情绪、整理思绪、重新振作有大裨益。相反,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甚至在此时进行辩驳、说教,只会导致反弹。所以,家长的要务是在其大哭时守候、陪伴、理解,并创造良机让孩子有大笑忘忧的机会,譬如,让自己显得笨拙。

  一个被如此对待的孩子,长大后会拥有健康自信的心智。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开篇就将“给孩子更多的爱”、“给他更多关注”或”给他更多时间”定义为“陈腔滥调”,这让刚读完《倾听孩子》后有所得的我立即在一旁批注“矫枉过正”。读下去就体会到,倘若海姆·G·吉诺特先生缺乏对孩子的爱和关注,根本不可能写出如此细致的家长技巧指南。这本书强调的是在必要的爱的前提下,更为具体的语言、行为指导。

  情商素来低下的我,在语言篇就获益不浅,譬如,让我明白自己随口就来的对天天宝的空洞称赞是大忌。梳理下称赞的原则,如下:

  1、避免判断性和评价性的赞扬。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2、夸奖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这里尤指评价性夸奖)。越是被评价性夸奖的人,往往不端行为也越多,因为惴惴不安的他想显示真正的自我。

  3、夸奖孩子的努力、帮助、工作、体谅、创造或成就,进行明确、详尽的描述,远远比对品格的空洞评价要有效得多。孩子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承认、尊重和理解,而且自己会推导出积极的结论。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两本书的差异犹如身为教师的我毕业五年前后的对比。刚毕业时总谈自己对历史的爱和理解,人类历史的厚重、无奈、责任,以及知识和视野于人的用处。今日之我,不谈如何追求知识,而是在备课时尽可能多看些学术书籍,多向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不谈应试之无奈,而干脆利落地指出目前需要的答题技巧和分析思路。显然,现在的我可能更能获得他们的认同。然而,我绝不会否定2010年的自己。倘若没有她的奠基,技巧将彻底沦为投机。

  说回书本身。如果,有购书人要我这先行一步的读者推荐的话,必然两本都值得一读。并且,就先读《倾听》再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吧,否则,你可能会觉得《倾听》寡淡无味了。

  写到这,真切地感激我的天天宝的到来。当我笨拙但执着地学着怎么当一个好家长时,也获得了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爱你,并且永远爱你。

  《倾听孩子》读后感(四):哭在前,谈在后,然后是新的认知

  晚上鸽子从自己的小椅子上摔下来了,脑袋“扑通”一声撞到地上,随即大哭起来。我赶紧过去抱起她,检查头和脸,只有嘴角磕出了一点血。拿纸给她擦掉后问她哪里痛?她指指左边后脑勺和脸,我就给她揉揉,没有说话。

  在看《倾听孩子》之前,我的惯常做法是边揉边念叨:妈妈给你揉揉,揉揉就不痛了,宝宝不小心摔跤了是嘛,那你下次小心一点,就不会摔跤了。这套话会循环说好几遍,直到她停下来不哭为止,这个过程大约会持续2-3分钟。停止哭泣后,她脸上还会带着很委屈的表情。

  今天,我只是抱着她,揉着头,没有讲话。她哭了大约半分钟就停止了。等擦干净眼泪,我问她,你从哪里摔下来的?她指指她自己的小椅子,我说那很危险,下次不要站上去了,她点点头,一副明白了的表情。然后去玩其他玩具了。

  为什么结果完全不同?《倾听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乐(Patty Wipfler)这样解释,“孩子在哭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感受和你的存在上,对四周事物全不在意。孩子哭够之后,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会急切地想知道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你只需点到为止。”

哭在前,谈在后,然后是新的认知——这就是一般的规律。 下一次孩子开始哭泣时,也许我们换一种做法可以直接做到调节孩子情绪的作用。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他的烦恼会随着哭泣而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创伤。让孩子自己排除受到伤害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加坚强与自信。

  孩子在生气和愤怒的时候,也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倾听并不表示我们认可他的情绪,或是会纵容他,而是让孩子通过哭闹,摆脱不良情绪,然后恢复正常。

  现代社会,作为父母压力也不小,面对孩子的哭闹,有时也会控制不住情绪和脾气,这也是正常现象。过后,父母可以找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家人,通过别人的倾听,让自己的内心重归平静。

  《倾听孩子》读后感(五):倾听的力量

  离宝宝出生还有2个月的时间,为了缓解育儿焦虑而大量的看书,让自己慢慢建立能当一个好妈妈的信心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想是,只是专注倾听就能有很大的力量。

  一般遇到孩子哭泣或者发脾气,大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想法设法去制止-或是训斥不许哭泣、或是许诺好处诱惑,或是转移注意力,而转移注意力是我想象中最好的方法了...而作者却提出了另一个与众不同的观念-给予爱和陪伴,倾听孩子的哭泣和愤怒,而孩子在此过程中会进行自我疗愈和修复。原文中作者是这样写的:“如果父母能够允许孩子,大哭、发抖、大发脾气,他就会恢复自信和愉快的心境,然后,他会把这次伤害,看成生活中无害的小烦恼,而不是永久的挫折。” 有没有像老子的无为而治?而作者会这么说,是因为另一句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话“每一个人都是及其可爱聪明的,每一个人都是处理自己问他的专家。”,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对方情绪崩溃无法整理自己的时候,协助他思考。“作为倾听者,你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对方感觉好一些。你的目标是通过倾听对方,给与对方尊重,最终帮助他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对于孩子也一样,即使孩子的思考能力有限,允许孩子哭泣或愤怒,可以让他在释放情绪的同时又感受到爱而重新恢复力量。

  书中不仅讲了理念,也根据具体场景具体分析该怎样倾听,比如当孩子哭泣、恐惧、发脾气或者愤怒的时候分别该怎么做。作者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分析了孩子在各种情景下的心理状态,让家长在知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另外,这本书不仅教家长怎么倾听孩子,更用了书一半的篇幅来教家长怎么通过互相倾听来排解自己的情绪。比起育儿,下半篇简直就像在手把手教你做一个心理咨询师。而这并非多余,因为想要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首先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这句话要划重点!育儿不是个轻松的过程,往往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变得焦虑愤怒,此时应该给自己一个冷静放松的时间,不要带着情绪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估量一下你自己的心境。此刻你是否头脑冷静,能够倾听。”因为”如果你感受到攻击或被激怒了,你的注意力就会在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这时你无法帮他。“也许更反而会发一通脾气把情况弄得更糟。

  很多育儿书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亲密育儿,给孩子很多很多的爱与宽容,但不是宠溺(几乎每本书都会同时提到怎样坚定温和的设立边界,对孩子说”不“,也包括本书)。每次看完一本书,内心总会浮起“我要做一个慈祥的妈妈”的感觉。然而我也知道,知易行难,道理都懂却不代表能做到。不过,我会提醒自己控制情绪、注意倾听。嗯,这是这篇读后感的由来-为了鞭策自己不忘初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倾听孩子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