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使游戏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天使游戏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4: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使游戏经典读后感10篇

  《天使游戏》是一本由[西]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Carlos Ruiz Zafon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46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使游戏》读后感(一):好莱坞式的悬疑惊悚剧

  从《风之影》开始,萨丰就摆明了自己的姿态和目的:他要创作的是好莱坞式的悬疑惊悚剧,不是大部头,不是纯文学,而是“好看”的通俗小说和畅销作品。萨丰做到了。尽管没有严肃的内容,没有重大主题,没有终极关怀,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仅就“好看”这一点,萨丰的作品算是成功的。

  资深读者往往热衷于从书中寻找“诺贝尔”元素,期望读到诸如政治、宗教、种族、性别、人性、道德等严肃而重大的内容。而萨丰的小说则单纯得近乎直白:他就是为了写一个扣人心悬的故事,从不试图表达更深层次的东西。正如作者自己所标榜的:故事里有阴谋、爱情、惊悚——这便是萨丰小说的全部实质。如果用电影来比喻,萨丰的目标仅仅指向票房,而决不是学院派手中那座闪闪发光的小金人。

  《天使游戏》延续了《风之影》的风格与模式:父与子,不在场的母亲角色,对文学和书籍的挚爱,神秘诡异、带有哥特色彩的“遗忘书之墓”,窝囊又懦弱的毛头小子主人公,充满魅力的女主角,阴谋与爱情,以及萨丰式的悬疑和惊悚。小说的叙述手法很简单,采用了最传统的平铺直叙法。不过,为了给小说增添恐怖气氛和悬疑色彩,萨丰埋下了一个又个的“包袱”,虽然有些包袱无关紧要,有些包袱到最后仍未解开。

  男主角马丁童年缺乏母亲相伴,父亲是个暴躁的粗汉,动辄对马丁拳脚相向,最后被人枪杀。青年时期的马丁是个侦探小说家,一度风靡一时,虽然穷困,但既有富豪赞助,又有佳人相伴,偶尔还在神秘人的指引下与扮成自己笔下艳妇的女人一夜风流,生活也算一帆风顺。直到某一天,命运之神突然对马丁露出狰狞的面孔:医生告知他将命不久矣;呕心沥血创作的小说恶评如潮,无人问津,自童年起一直未敢相认的母亲还将装有自己小说的匿名包裹直接扔进了垃圾桶;挚友和恩人原来是当年父亲被杀的主要原因,还将与自己多年来深爱的女人结婚……马丁仿佛被全世界背叛和抛弃,陷入绝望的深渊。

  老实说,这是整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部分。不为别的,就为它的绝望和阴暗。我总是本能地喜爱一切负面的东西。所以当柯莱利以拯救者的姿态出现在马丁面前向他伸出援手时,我心下暗喜:靡菲斯特登场。

  命运除了给马丁派来令人畏惧的柯莱利,同时也送来了一位真正的天使——17岁少女伊莎贝拉。这个女孩漂亮、聪慧、能干、善良、固执、有个性,与乏善可陈的女主角克里斯蒂娜相比要可爱、有趣得多。伊莎贝拉以学习写作为理由执拗地闯入马丁的生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同时默默地关怀和帮助他。起初马丁十分嫌弃这个乳臭未干又有点儿自以为是的小丫头,但久而久之还是被她的真诚、善良和热情打动,与她成为亦师亦友的伙伴。

  伊莎贝拉是整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她既可爱又有趣,还挺有个性,和马丁的对手戏总是让我忍俊不禁。她和马丁的关系也很吸引我:他们不是恋人,却亲密无间、相依为命,既是搭档和助手,又是朋友与亲人,就像福尔摩斯与华生。

  但是,只有马丁这个傻瓜才看不出呀,而我相信,伊莎贝拉是爱着马丁的。她的爱很单纯,也很深沉。她从不表露心声,倔强的姿态令人心疼。可马丁总是拒她于千里之外,动辄恶言相向。那个曾经背叛伤害过马丁的克里斯蒂娜只消招招手,马丁便像条狗一样摇着尾巴跑过去,然后将伊莎贝拉抛到九霄云外。像伊莎贝拉这么好的女孩,马丁这种窝囊懦弱毫无人格魅力的软蛋根本配不上。即便如此,伊莎贝拉还是将最真挚的友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马丁:

  “我们是朋友吗?”

  “至死不渝。”

  随着创作的深入,马丁发现自己正渐渐陷入死亡的陷阱:形迹可疑的柯莱利、充斥恐怖意象的《永恒之光》、阴森诡异的老宅、一系列神秘人物与过往……相关人物一个接一个死去,谜团也渐渐解开,最后马丁终于挣脱圈套,孤独一人,远走他乡。

  故事的结局,柯莱利将酷似死去的克里斯蒂娜的小女孩交给马丁,诅咒他将重复原来的悲剧。马丁甘之如饴。小说的最后写道:

  “我会一直写下去,直到有一天她在我怀中呼出最后的气息。那时,我将陪着她,划进激流翻滚的海里,与她一道沉向海底,逃到无论天使还是魔鬼都永远找不到我们的地方。”

  好吧,其实萨丰写的,是彻头彻尾的爱情故事。

  《天使游戏》读后感(二):是天使亦或是恶魔的选择,并在于选择,而在于怎么去做~~~

  对于zafon的作品,这仅是一个开始;

  书名最初让我选择了它,而后优美生动的文字让我痴迷,好久没有如此废寝忘食的捧着一本书不肯放下。用最快的速度去翻阅着,体会着那跌宕起伏的故事。

  全篇围绕着三个故事线,一个是大卫.马丁的自序,让我深切感受到大卫身边的那些纯净的灵魂,犹如大卫自己说的,这个世界不会有比维达尔更纯洁、高尚的灵魂了。在异国他乡游荡的大卫依旧挂心着他的伊莎贝拉,永远的挚友。大卫用自己的行动去解救了自己被禁锢的灵魂。第二个主线就是科莱利与大卫的交易,最心爱人的性命和永恒的生命作为代价,从此他将自己的灵魂禁锢在这个交易中。从交易中我好像看到了一个故事,一则寓言。尤其两人之间有关信仰和真理的那些观念的讨论,抨击着我一直以来疑惑的思想。最后就是马卡拉斯的死亡谜题,我们通过大卫的角度,随着他侦查的过程,一颗牵挂的心也随之跳起了那绝响的佛罗明戈一般,艳红着渗透到巴塞罗那的每一个角落。

  《天使游戏》读后感(三):评《天使游戏》

  文笔:我又一次将文笔提上来说了,这次不是因为文笔不重要,而是因为这本书不容易读,而在这本不容易读的书中第一样吸引住人们眼球的也许就是文笔了。萨丰的文笔不需要怀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顶尖的。由于近年阅读量减少了很多,我不怀疑自己已错过很多文笔很好的作家,于是在我浅陋的记忆中,拥有如此令我印象深刻的文采的作家就只有纪德一个人(不知道纪德?快google)。当然,纪德与萨丰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萨丰的魔幻现实主义也许拿来与博尔赫斯相研判才对。而我在这里的介绍也只能点到为止,劝读者最好不要放过书中任何一个修辞,因为你很可能一生都写不出那样子的几个。

  评分:10

  人物:我一直想将人物放在最后谈,因为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剧情也是服务于人物的,大家最好不要忘记这点。而我不那样做的原因,就是不想将普通的书评变成论文。就像这本书,人物特点和性格基本是通过情节来表现的,我在后面剧情里重点讲讲,比在这里归纳要容易得多。

  评分:8.5

  剧情:本书分成三部,分别讲马丁坎坷的前半生、撰写柯莱利委托的小说,以及调查这个委托人身上昔日的谜题。全书都是运用第一人称写的,而第一部分又是马丁的自言自语,兀自讲述那悲剧的经历,充斥着独白和心理描写,所以是公认很无聊的一部,也是公众认为此书难读的第一条罪证。我当然不那样认为,正好相反,我觉得这是全书最有味道的一部。得益于那超群的文笔,马丁的自嘲、无奈、矛盾、讽刺……都被描写到巅峰,完全满足了我对人类的观察癖好。我很想问,人类感到温暖时的感动和接触到冰冷时的悲怆,怎么可能是无聊的呢?发掘这些感情,透视人的本质,赋予角色生命,这些工作怎么可能是无聊的呢?

  作者在第一部刻画了极其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极度凄凉的社会环境后,第二部则是相对缓和的。马丁恢复了健康,开始投入新的写作,有了一个傲娇、强势又可爱的学徒伊莎贝拉。重点是伊莎贝拉哦,可以说这本书里80%的温情是来自这个角色喔,她对马丁的关怀和照顾让我一度认为本书的爱情线终于启动了。可是作者还是决心延续马丁悲情的一生,马上让他察觉柯莱利的异样,从而进入第三部的调查。

  第三部是公认难读的,因为这里拉扯出的线索、人物真是成群结队千丝万缕,大部分读者比较难梳理清楚。对我来说自然没那个问题,但我同样觉得第三部差强人意。因为作者为了努力地渲染那种惊险悬疑的气氛,而将故事的节奏推得很快,环境和心理描写都减弱了。也可以说马丁从作家转换成侦探这一变化,让我有点不习惯。总之,是我个人对第三部的题材不太感冒,并不是他写得不好,与《达芬奇密码》比起来,侦破冒险这一块上,本书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我要谈谈公众认为此书难读的第三点,便是结局模糊。柯莱利到底是什么来头,所有的迷局布置是怎么办到的呢?头一个问题,简体中文版秘而不宣,而繁体版倒是痛快地交代,柯莱利是堕落天使,我真的不知道简体版是否有做删节,真的不知道。而柯莱利最后为什么要复活克里斯蒂娜,其实文中有答案,我从图书馆广场一端走到另一端,期间已经想明白了。这里为了不剧透(其实这是理解力的问题,不算剧透),我就不说了。

  由于比较难读,剧情方面小小扣点分。

  评分:8.5

  总评:27分。虽然我由于难读之故扣了本书一点分数,但那是为一般读者服务的。我们永远应该记住,是否容易读绝不是评判一本书好坏的标准。这本书从头到尾都给我一种十年一遇的阅读快感,由始至终都让我觉得这是当之无愧的好书。觉得难读而不愿读,那绝对是读者功力不足的表现,一方面我认为是如今社会浮躁让人不愿意钻研,另一方面也是当今文学被严重轻视之故,从侧面也反映出中国社会已经到了需要注入灵魂的时候,国家政府应该好好考虑转型的问题,好好考虑文化、素质、思想这些无形资产在社会生活中应占的比重。

  《天使游戏》读后感(四):非常不错的书

  《天使游戏》读后感(五):无限轮回的天使游戏

  无限轮回的天使游戏

  ——读《天使游戏》有感

  一本好的书

  昨晚已把卡洛斯•鲁依斯•萨丰的《天使游戏》看完。读一本好书的时候,其实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我来说,前前后后用两天时间就能把这本厚厚的书不知不觉地翻到最后。毫无疑问,一本自己认为是好的书,里面自然有很多与自己相通的情感和信奉的人性、道德,以及所有自己想表达但又无法表达出来的思想。

  刘恒说过,一本好书,对一个人来说就像是一种宗教,有太多让你想皈依的理由。这个说法也充分证明一本好书的作用。

  从当初看萨丰的《风之影》到看《天使游戏》这本书,我的感觉虽不是一种宗教皈依,但却是由衷的热爱,真如一个成语所形容的那样:爱不释手!

  书中的人文氛围

  《天使游戏》这部小说带有哥特色彩,但这风格并不浓厚,就像一列火车开到一个需要停靠的驿站,然后又继续向目的地出发一样,很快、很明确。在我的眼里,看到更多的是作者借助神秘的人物、环境所彰显出的人性,及其营造的一种亲切、关怀、温暖的氛围。

  小说的开头,作者告诉我们主人公马丁的父亲如何将其一贯坚持的读书无用论灌输给他,继而进一步解释马丁的父亲为何会变成一个暴戾的人,为何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拥有知识,我们看到的不是批判性的书写,而是从一种谅解的角度所进行的描述。

  马丁的父亲因一次意外冤死后,马丁得到富家子弟佩德罗•维达尔的关照,因他的赏识、推荐,马丁的显著才华有了用武之地,进而成为名作家。维达尔出身望族,同样爱上了文学,并喜欢跟那些不入流的人交往,似乎与马丁一见如故,对他的关照尤为明显,他们在有生之年一直都维持着一种纯真的情谊。马丁对维达尔感激不尽,还暗中跟自己心爱的人克里斯蒂娜替自己的恩人完成他一直想完成的作品——维达尔把这部作品看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可一直找不到灵感。当马丁从克里斯蒂娜口中得知维达尔一直为这个烦恼的时候,便决定跟同样受着他关照的克里斯蒂娜在背后帮助维达尔修改文稿。后来,维达尔决定跟克里斯蒂娜结婚的时候,马丁近乎崩溃。一天晚上,克里斯蒂娜到马丁住的塔楼时,马丁才发现她同样爱着自己。可是,克里斯蒂娜却说:“我们的生命属于自己。我的生命不是我自己的,我父亲的生命也一样,你的生命……”马丁明白,他们的生命都是维达尔的,没有他,他们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活。为了感恩,他们只有放弃在感情里面属于自己的情怀。这样的情节安排可能是作者的无奈,但它无疑是马丁和克里斯蒂娜的悲哀,因为他们无法通过自己把握生命的旋律。

  马丁后来从维达尔口中得知,原来自己父亲的意外身亡是因为杀手认错人,他们本来要杀的是维达尔——一个跟他同族的人认定维达尔跟自己的妻子通奸,所以雇人枪杀他。当马丁对这一切的真相慢慢明白时,他对跟维达尔的情谊也感到了绝望。最后,马丁因涉嫌几单命案被判谋杀罪,遭到警员的追杀,不得已去找维达尔时,维达尔却因失去克里斯蒂娜正伤心欲绝。维达尔一度以为是马丁劫走甚至杀害了她,可是看到如此狼狈的马丁,还是二话没说帮助了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着身不由己的苦衷。他尽力帮助马丁顺利离开这座充满诡异的城市,而自己却在马丁离开的那刻饮弹自尽。

  另外,一位马丁从小就认识的书店老板森贝雷,他把马丁带进了浩瀚的书海,让他尽情地在书店看尽整个世界。森贝雷为人热情、慷慨,深信书籍可以给人类带来生命的意义,他捍卫各种书籍,独具慧眼,知道什么样的书籍有什么样的价值。为了帮助马丁把他那本被所有人糟蹋的新书收藏好,森贝雷决定带马丁走进遗忘书之城,那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有的曾经被列为禁书,有的早已被世人遗忘。森贝雷告诉马丁,他可以把自己的书放进里面,然后在里面选择一本书带出来。(遗忘书之城跟作者的另一部著作《风之影》是衔接的。)马丁把森贝雷当作自己的父亲,所以当他死去的时候,马丁有如失去至亲般的感受真挚而感人,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恩人就这样离去了。后来他听伊莎贝拉说,森贝雷在死之前跟一个女人吵架,原因是这个女人想要买马丁的著作——《天堂脚步声》,可是森贝雷的店里只剩一本这样的书,并且是放在个人收藏书架上拒不出售,而这个女人要拿走这本书的决心同样无法动摇,森贝雷为了捍卫这本书,突然病发身亡。

  伊莎贝拉正值十七岁的时候,爱上文学并无比崇拜马丁的才华,恳求森贝雷介绍她给马丁认识。一开始马丁抗拒伊莎贝拉走进自己的生活,直到他们进一步的相处,才看到伊莎贝拉的迷人之处。但马丁并没有在他们同住一所房子的时候乘人之危,他一直忠于自己的感情,心里只有克里斯蒂娜。为了报答森贝雷,马丁答应给森贝雷的儿子物色对象。他尽力撮合小森贝雷和伊莎贝拉,直到他们成为夫妻,所以在马丁被认定是杀人犯之后,这对夫妇对马丁仍然没有失去信任,他们依然坚信马丁。他们都是因为文学而结识,因为书籍而成为挚友,他们的情谊不容置疑。

  神秘的色彩

  最先出现的神秘之物是马丁一直心仪的塔楼。这座塔楼已空置多年,很多人因为它阴森恐怖的氛围望而却步。马丁成名后,他决定租下这栋塔楼居住。虽然对这塔楼十分喜爱,他同样也能感受到这塔楼的异样。维达尔到访的时候也不愿意呆在这阴森的塔楼,坚持要马丁一起外出相聚。克里斯蒂娜也因在这栋塔楼遇上了让她着魔的东西而变得神志不清,并深信房子里还有另一个人。伊莎贝拉走进塔楼自然也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但是久住此楼的马丁已经习惯了这儿的气氛,只是当秘密终于层层揭开的时候,他才在一堵虚拟的墙里面,发现真相。

  一个名为安德烈阿斯•柯莱利的法国著名出版商带着天使徽章的来信,一封接着一封,后来他和马丁在那栋多年空置的别墅见了面,这一切貌似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在所有的外人看来却都是不可思议的布局。柯莱利的身世扑朔迷离,很多出版界的人认为他早已去世,有些人甚至怀疑是不是真有其人。柯莱利跟马丁定下契约,他付十万法郎让马丁写一本跟宗教一样,可以给人启示甚至引导人的内心世界的书。当马丁对柯莱利产生怀疑的时候,他开始追查藏在里面的种种不同寻常的事件。他最后一次走到跟柯莱利见面的别墅,惊讶地发现那个一直坐在客厅角落的扶手椅上的柯莱利原来是木偶人,而这栋别墅在外人看来已有多年没人修整、居住了,而且根本不会有人进出这么荒凉的地方。

  伊莎贝拉在塔楼其中一间房里发现了一堆书信相册,马丁也发现其中一个女子就是多年前十分著名的女演员,他还发现了一本有着许多宗教内容的手稿,作者就是曾经住在这栋塔楼的名为马拉斯卡的人。他感到十分奇怪,于是着手查探跟马拉斯卡相关的人,此后他便像是一步一步地走进早已有人铺排好的陷阱。当他再次探访马拉斯卡的遗孀时,发现她的尸体沉在泳池底下,他听到第二个人的声音,并准备追查这个人时,发现这个人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由此,他被卷入了一宗宗的谋杀案,成为警察眼中最大的疑犯。

  克里斯蒂娜在疗养院被神秘人劫走,马丁追随着雪上的痕迹找到她,她站在破裂的冰层上面,瞬间被吞噬,他们在最后一刻互相注视,直到他看到心爱的人在沉没,永远地消失在在自己的世界。克里斯蒂娜曾在神智清醒的时候,告诉马丁在塔楼的时候偷看过他写好的那册关于宗教的手稿,哀劝马丁把这手稿烧掉,否则这将带给他不幸。

  爱情的轮回

  书中的爱情主要围绕马丁、维达尔、克里斯蒂娜进行的。维达尔真心爱护克里斯蒂娜,为了得到她,并没有顾及到马丁的感受。而克里斯蒂娜却与马丁真心相爱着,她曾燃亮马丁的生活之火,所以马丁希望能与她一起走到一个无人认识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不幸的是,马丁总遭命运的愚弄,不但无法拥有爱情,还目睹自己心爱的人生命的消逝。

  作者有一段话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在人生、爱情面前的无奈,那是克里斯蒂娜与维达尔结婚数月后在塔楼第一次与马丁相见的场面——

  疲惫清晰地刻在她脸上。数月来,我没见到她,时光便已在她的皮肤上留下痕迹。挫败与空虚在她的目光中隐隐可见。

  “我们不再年轻了。”她说。仿佛能读出我的心思。

  “我们曾年轻过吗?”

  马丁曾经在克里斯蒂娜相册里看到一张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照片,照片里面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在码头上走着,一个成年男子牵着她的手。马丁逃离那座城市最终客居海滨之后,发觉眼前有一幕正好跟曾看到的那张照片里的场景惊人的相似。克里斯蒂娜告诉过他,那是她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但忘记了拍摄的时间、地点,甚至怀疑里面的男人不是自己的父亲,她看到这照片的时候,感到好像它有些什么话要告诉自己。马丁在海边看到的那男子正是赞助人柯莱利,而这女孩就是克里斯蒂娜。

  赞助人看见马丁,对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曾劫走了你最爱的人,现在我把她还给你。我想,这一次你将走上我的老路,我曾有过的体验,你必将感同身受。你一天也不会老去,而克里斯蒂娜将在即眼前成长。你将再次爱上她,看着她在你身边衰朽,终将有一日,她在你怀中死去。这是我的祝福,也是我的报复。”

  这是寓言般的结局,马丁永远不会老去,但他会看到自己心爱的人一天一天地成长、老去。我在想:在克里斯蒂娜的一生当中,马丁会怎样看待克里斯蒂娜,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爱人?妈妈?奶奶?当生命、爱情再度轮回的时候,是否会更懂得珍惜?

  或者是这样,当无法战胜现实的时候,只能在自己编织的寓言里面生活。

  《天使游戏》读后感(六):纪念风之影

  看完天使游戏的时候,我忽然感觉很困顿,当时为什么会特别喜欢风之影呢?有点想不通,两个很有点异曲同工的故事,一个很喜欢,一个却怎么都耐不下心来好好读。明明无论从笔法还是情节都是有迹可循的,明明色调和人物性格都是殊途同归的,再拿起卡洛斯的故事时,却没有了当时的心境。

  风之影是在大三的时候读完的,清清冷冷的走廊里,我站在宿舍外面看书,一直一直的,想要寻找一种结局的感动。两年后读天使游戏,同样是灰蒙蒙的天气,雾霭霭的爱情,却怎么都没有手不释卷的冲动了,想起来的时候看看,就像在拼接一个故事一般敷衍,看完了,也只是长舒一口气,终于看完了。

  有些东西真的需要配上合适的时间~~

  《天使游戏》读后感(七):和魔鬼做交易请谨慎

  随着重读《风之影》后又重读本书,前半部分略显平淡,后半本花了几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依然荡气回肠。本书的小助手伊莎贝拉就是风之影中达涅尔的母亲,她对于马丁的爱也是显露无疑的,只是马丁心中一直爱着的他的克里斯丁娜。书中的诅咒,房子的诅咒,一直追随者马丁,所爱之人的惨死,得不到归宿,没错,跟魔鬼做交易请谨慎,十万法郎换取你的灵魂。

  马丁所著关于宗教、信仰之书,是一本灵魂换来的书。私想,在碰到赞助人之前,马丁及即是将死之人,爱人亦离他而去,又无存款和工作,他已是没有什么能失去的了,即使出卖灵魂换取十万法郎有何不可。可见,我也是低估了灵魂的重要性。而后他的癌症即刻被治愈,他的爱人还一直想回到他身边,他又有灵巧可爱的小助手,渐渐美满的他,总算预见到了他的身不由己,此时退出游戏已经为时晚矣。硬着头皮向前冲的结局即是失去一切。当无爱人无期盼无追求无信仰时候,拥有钱又能意味什么呢。然而警察那一番话又是真是假呢?警察去盘查推翻了马丁所有记忆,让他以为发生的一切均是他的幻想。然而警察的立场是对立的,我们可以认为警察根本无调查,或者是骗他的。那既然这样,他的账户应该是还有十万法郎的。跟在他后面的凶手应该就是马拉斯卡。

  这一切都是轮回,最后,马丁再一次被诅咒,当赞助人把七岁的克里斯蒂娜交到他手上的时候,他注定还要再为失去她而心碎。此时的时间线,风之影的主线应该登台了。遗忘者之墓迎接或者送走了一波又一波,一代又一代的人。巴塞罗那是一个充满记忆和故事的地方。

  《天使游戏》读后感(八):是不是悬疑过头了?

  看过太多天使游戏的书评,一面倒地说没有风之影好看,实际读下来最大的感觉也确实是“不如风之影好看”。。。但如果撇开与前作的对比,天使游戏仍然是一部不错的悬疑小说(当然还要撇开那个莫名奇妙的结局= =来讲。。。)

  和风之影相比,天使游戏的悬疑成分其实更复杂,隐线其实也更多。反过来看风之影的主线到变成一清二白的了。在隐线很多但实则什么都没有说明白的情况下就发现“全书完谢谢阅读”着实是一种很糟糕的感觉。。。虎头蛇尾。

  说悬疑成分,到最后变成更多的变成了超现实成分了。 比如开篇那个诡异的一夜情,主角一夜之间就治好的脑瘤,两个长生不老的男人以及一个貌似起死回生又返老还童的女人。。。我就是肤浅,我就是没看懂- -|||

  不知道作者本人是不是觉得将风之影的人物搬到天使游戏中大概也算是本书的一大卖点,但说实在的,不别扭么?真的不别扭么?您真的没觉得别扭么?。。。没啥存在感的遗忘书之墓和连续在两本书里面打酱油的达涅尔的父亲(甚至连名字到现在都不知道),无力吐槽了。。。

  好像不知不觉就变成通篇的吐槽了。不过还是要说,如若不是抱着对风之影“续作”的期待,也许评价就不会这么刻薄了,无论怎么说,还是认为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天使游戏》读后感(九):典型的卡洛斯小说

  卡洛斯的《天使遊戲》買回來放在書架上有一定時間了,要不是因為母親如願動手術,陪母親時候無聊,我估計還是在看《普羅旺斯》這類小資文字。這本小說的確不錯,情節不緩不慢卻環環相扣,讓人欲罷不能。地點仍然在巴塞羅那,仍然提到遺忘書之墓,匪夷所思引進了天使魔鬼,結局類似《幽靈船》。

  书中一些对话,如说教般探索某种意义,有如《鼠疫》般。本书的情节铺陈下来是很清晰的,但是在当主人公被第二次带进警察局时候,一连串的对话让情节陡转,显示主人公所经历、所交谈的都是其幻想,这点让我产生《禁闭岛》的感觉,因为当时读到这里时母亲让我休息,于是将余下六十多页飞速读完,最终这里疑问成为我唯一没看懂的地方。

  结局设计的巧妙,又让我觉得“这本小说我没看懂,但是的确很好看”的感觉。

  本书最后成功将《风之影》主人公引入,两本书也算有交集了,或许可以解释后者书中某些问题。

  遗忘书之墓不知道是否真实存在,然而对其描述却让我想起高迪,巴塞罗那的小说永远无法避免沾染上浓厚艺术色彩,或许巴塞罗那的文字就是种艺术吧。

  《天使游戏》读后感(十):柯莱利

  在书中有一节写:柯莱利为防止克里斯蒂娜烧掉手稿不慎在塔楼遗落天使领针,此后直到调查员指出在看见大卫·马丁那时起就带着那枚天使领针。这段章节让人觉得也许柯莱利就是大卫。但是,调查员的话可以分两种意思:1.在调查员第一次见到马丁 2.在柯莱利落下天使领针之后调查员见到马丁——这两种时间段。回到开头,马丁在诅咒之城此章是在落魄之后遇见柯莱利。那么,可见马丁落魄是真实的。之后在诅咒之城直至尾声,有人觉得也许那只是马丁的幻想。柯莱利是不存在的,调查员在第二次追捕马丁之后调查整个案件反驳马丁可以证明。但是在天使游戏此章中,我们可以读到调查员是被老维达尔收买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想——调查员实际上并没有去调查或他根本就是在说谎。因为一个被收买的人根本没必要去保护奉命要杀掉的人(除非他脑子有病)。反看马丁,如果一切都是他的幻想,那么在听到“真相”后,马丁应该崩溃或者清醒过来。相反的,马丁却借助调查员的假意帮助逃了出去。顺便说,如果《风之影》中达涅尔的母亲伊丽莎白不存在,那么达涅尔又是哪来的?所以幻想也就是柯莱利是大卫不成立。

  那柯莱利到底是谁?出版商只是掩护,加上他与大卫的契约是一本有关给他自己建立宗教的书。可见柯莱利很有可能是光明使者。

  对于马丁来说,他的事业,爱情都很失败。克里斯蒂娜很自私,她大多数时候就像个自闭患者一样只是关注自己,而对于事业——书中说得很清楚了。

  马丁与伊丽莎白一样是善良且有爱的人,他并不是不值得他人爱,也不是不会爱。他只是在笼中困久了,害怕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