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艾伦·图灵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10篇

2022-05-13 16:14: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10篇

  《艾伦·图灵传》是一本由[英] 安德鲁·霍奇斯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一):對於本書的翻譯倒是有些懷疑

  本書

  的

  翻譯

  是

  流暢

  之極

  一本

  理科

  教科書

  般

  生僻

  卻

  如此

  流暢

  通順

  有些

  吃驚

  不過

  著

  最後

  常出現

  過於

  中國

  化的

  翻譯

  有些

  懷疑

  是不是

  作者

  在

  寫譯

  而

  不是

  翻譯~~~~

  什麽

  夫妻雙雙把家還

  什麽

  活字印刷

  而且

  這麼

  少

  的

  傳記

  比例

  到底

  原書

  是

  什麽樣子

  真的

  有些

  懷疑~~~~~~~~~~~~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二):Passionate Goodbyes

  在看图灵传之前刚刚结束维特根斯坦的传记,还在想说这两个人会不会在剑桥有交集,没想到还真有,但是必然的,两人连朋友都算不上,是啊,是太不一样的人了

  维特根斯坦是让人觉得有距离感的人,学术上有自己的固执生活上有着自己的偏执,勤于自省羞于感情的表达,认为交情和友情是繁琐的,一段时间内与一位好友维持联系也不过是不脱离平均智商人的生活的方法,所以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的我只能远远看着他的成就和人格,而且还得是瞻仰,书的名字起的也真是符合“天才为之责任”,正是有这份远离感所以更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而图灵是个相比之下生活气息浓郁得多的人,虽然邋遢爱穿皮夹克和睡裤,懒得理会那些说不同的人,但是坦率的热情和对于兴趣的直白确实是有着吸引旁人(我这个普通人)的魅力的,是一种与维特根斯坦拒人五米之外冰山气息决然不同的热烈气息

  相比较于维特根斯坦羞于自己的性欲,图灵简直就是遇见了合意的对象就坦白性向求交往,一开始真的挺为他捏把汗的“你这熊孩子在二战营地里也这么乱搞心是要有多大!”不过好庆幸,图灵的可爱和这份坦率,或许也因为周围都是很精英的人,大家并不认为同性恋这件事情有多严重

  不介意自己身为同性恋的身份,甚至在宣扬计算机的智能时也把其作为了描述之一——“一个男性计算器会想要抚摸一个女性计算机的大腿”这句话真的可以让我乐一整个月

  非常感谢传记的作者只用了最后百分之十来讲述那件人生转折点的报案事件,语气也是冷静克制的,饱含了悲凉的心情我这个脑残粉真心可以体会,前面百分之九十对于图灵性格、学术成就、轶事的浓墨重彩甚至让我这个一开始抱着看八卦心情来看这本传记的人“露馅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哎哟卧槽图灵这个人咋这么可爱好想逗逗他肯定特搞笑”到后来都不想要看到这件事情发生,以至于到后来还在想阿诺德这个大街上的闲人何德何能还能被提上一笔,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那个盗窃后来导致一系列乱七八糟事情发生的小婊砸嘛!

  同为杰出的天才,处于同样的时代关于自己的性向面临同样的眼光,可能就是因为图灵的坦荡荡和直率,他有着很多包容的朋友也需要面对更多的议论,疏于人事的维特根斯坦根本不会面临的这些东西让我一开始还以为那个时候的英国对于同性恋者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歧视,但是事实呢?越是把自己剥开来给别人看,越让旁观者可以戳到他的血肉里,也让人为他后来的折磨而可惜不已,特别是那种“我认为身为同性恋并没错却要因为其他人的一致指责而承受眼色和道德谴责”的观念与现实的冲撞的无力

  想到how to justify and justify to who这两个问题更让人扼腕了

  有的人选择安静的站在他的身边,有的人选择沉默的退后,有的人选择顺从,有的人选择拒绝

  图灵原来说过一个洋葱的表皮理论,结论是你根本就不知道撕掉了多少层表皮之后你得到的空空如也的内心还是真材实料的内核,他的心里有一团火,庆幸很多人那个时候就看见了那团火,可惜更多的人那个时候只看见了烟

  他用热情浇筑了一切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对待了所有他身边的人,坚持了自己不认为不道德不正义的主张,所以不管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世界说再见,都有人记得他曾经热的像一团火,炙热了周遭然后自己选择了熄灭,恰到好处、恰是时候地和世界说了一个火热的再见

  现在呢,全世界都在回味他的可爱,多好的恋想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三):只是一点摘抄

  “他无法与任何人分享这种反社会道德的精神,无论图灵有多么希望,但他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自由。此时此刻,图灵站在人生的海滩上,面朝大海。一年后,1954年6月7日夜里,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拖拖拉拉一个半月,总算是半懂不懂地看完。尽管时间已长,而且对关键之处仍然有疑惑,但看到这里还是觉得心头难受。

  本书的最后一章可谓是最特殊的一章:没有大篇幅图灵的经历,而是试图“重走图灵那充满荆棘的死亡之路”。

  我不敢妄自尊大去评价他的一生。只是摘抄一些关键段落,也许能揭开看书时候的一些疑惑。

  ①关于自由

  “人们在面对图灵时,总是小心翼翼地划出一条界线。甚至图灵面对自己时,也在试图保持距离。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似乎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他无法适应,但又没有发生特别激烈的冲突。” “图灵是个无师自通的存在主义者,他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通往自由的路。然而随着生活越来越复杂,他也变得越来越困惑,这条路到底通向哪里,他越发看不清楚了。” “他确实把他的承诺守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是伟大的主宰者,但在政治的世界里,他却正如他1941年在信中的落款:永远效忠于丘吉尔的奴仆。” “在他们的头颅中,都有那么几立方厘米,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抵御外部世界的入侵。” “图灵在外部世界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找到了一个更纯洁的尽头。” “他本想张口,却哑口失言。”

  ②关于科学

  “1954年6月,图灵咬了那颗苹果,没有人察觉到这里的隐喻──那颗苹果浸满了40年代的毒药。” “收益与风险,永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科学家们对于政治的态度,从蔑视转向敬畏,他们在绝境中救了盟国的命,因此提高了自身的地位,但也牺牲了自己的纯粹。科学的意义,开始变得政治化,这是30年代留下的一个被忽视的矛盾,而正是这个矛盾造就了50年代的环境。” “科学总是宣称自己的独立性,科学不依赖法律、传统、社会观念,科学是形而上的,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却暗示着脱离社会的后果。” “他认为,带着个人情绪去看待科学真理,是一种极端的弱智。他经常指责其他学者,出于个人情绪而排斥智能机器。在他看来,对待科学就要像对待宗教一样,无条件地敬畏而虔诚,这一点非常重要。科学只关注事物本来的样子,这与人类的动机无关,与人类的价值判断无关,更与人类的感情无关。” “科学能否把社会抽象成数据和指令?科学能否脱离社会体制,通过独立地观察、实验、方程来解决社会问题?无论科学多么尊重事实,它能否违背统治阶级的意愿?在这样的「科学」中,真理和人性的界线,远远不像物理和化学那样清晰,这些问题都是图灵的机器智能所存在的缺陷。” “这是个超哥德尔式的问题,其本质在于,科学能否跳到承载它的这个社会之外,图灵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③关于同性恋

  “他不知道同性恋禁忌跟女性地位低下有什么关系。他也许从来没想过,他遭受的这些苦难,与女性所受的社会压迫是同根同源的。” “人们理所当然地笃信,夫妻双双才能把家还,男女分工是家庭制度的基础,在他们之间,则应该由性爱来联系。而同性恋的存在,是对这个信念的破坏,尤其是在战后重建时期,男人工作、女人持家,这种制度变得格外重要,所以同性恋的危险性也就格外明显。对于那些把婚姻和生育视为义务而不是自由的人们来说,同性恋这种行为,就像是宗教中的异端,他们和苏维埃的共产主义一样,企图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把禁忌变成常规。” “对于图灵这个人,从本质上来说,真正的难题并不是他的同性恋身份,而是他的那种神秘感,那种无法控制的未知感。正如法官所说,像图灵这样的人,没有人能猜透他接下来会做什么。当年在特殊的社会局势下,人们不得不容忍他的特殊性,哪怕是最傲慢的人,也要对这位解谜大师礼让三分。但在1954年,情况不一样了,他始终处于被怀疑的状态,于是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一切不完全纯洁的东西,都会被视为潜在的邪恶。” “对他来说,生活注定不可能是纯粹的,正如科学不可能是纯粹的。布莱切利的故事让他明白,这世界上没有纯粹的事物,也没有真正的鲁宾逊。图灵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他原本活得很真实,但即便如此,科学却使他从事了一份建立在诡诈之上的工作,性爱则使他不得不对警察撒谎。” “图灵的一生就是一场危险的实验。他不但思维放纵,毫无约束,而且还同时吃掉两个禁果,社会的禁果和肉体的禁果。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度的分歧,而这种分歧,给他带来了无法解决的难题。他的人生,背离了他的思想,因为人生不是离散状态机。在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浮现出许多关系问题:思维和身体,智能和行为,科学和社会,个体和历史。图灵总是以一贯的风格,去面对这些问题:一言不发,扭头就走。” “除了图灵之外,所有的人都得救了。”

  ④机器模仿原则

  “为了回避关于思维、思想或者自由意识「到底是什么」这样的哲学讨论,艾伦倾向于仅仅通过对比机器和人类的行为,来检验机器的思维能力。这是对思维的实验定义,就像爱因斯坦对时间和空间进行的实验定义,这使他的理论从先验的假设中解放出来。”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相比,在思维、智力和学习能力方面,只不过有着程度上的差别。” “因此,艾伦用模仿原则进行讨论,并不是个新想法:如果机器表现得像人类一样,那么它就是与人类一样。”

  ⑤他自己的模仿游戏

  “他对计算机的痴迷,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对社会规则的极端敏感。自从孩童时期,他就对「明确的义务」感到疑惑,他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精神分裂的模仿游戏,一面是科学家,一面是同性恋。有很多东西在威胁他的自由,有一些他会接受,有一些他会屈从,还有一些他会反抗,总地来说,他对那些别人无需思考就会接受的东西格外敏感。因为这种精神,他很喜欢给计算机编程序。”

  “他想把生活变成一盘棋。”

  “像任何同性恋者一样,他的生活就像一场模仿游戏,而非扮演自己的真正角色。” “没有什么问题是只靠思想就能解决的,因为他的肉体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⑥关于计算机

  “他想要「建造一个大脑」。” “图灵机的状态,可以看作是思维的状态,那么它的物理载体,就可以看作是大脑。这个类比中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图灵机模型是不依赖物理实体的。” “ 说到建造一个大脑,并不是说机器的组件要与大脑的组件相似,也不是说机器组件之间的连接非要像脑区之间的连接一样。艾伦需要知道的,只是用一种机械化的方式来描述大脑如何存储文字、图片和技能,以及感官信号输入与肌肉信号输出之间的关系。” “ 我们不需要使用不同的机器来做不同的工作,只要一种机器就足够了。对于不同的工作,我们可以把「设计不同的机器」这个问题,变成「给通用机设计不同的程序」。” “ 通用机不只是一个机器,它还是所有机器的总和。”

  ⑦关于机器思考

  “ 通常所说的「大脑」这个词,是与高等智力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实际上,大脑的很大一部分,可以看成是无意识的自动机器,产生着一些可以被模仿的复杂反应。但是,这仅仅是一部分大脑,新机器无论如何都不会完全代替人类思考,它们只会促进更高层次的思考……” “ 在计算机模仿人类活动这方面,图灵思考的是对于「学习」的模仿,在这个前提下,机器不只会执行「我们已经知道明确步骤的事」 。模仿人类行为的核心是「训练」机器、使其表现出智能行为” “ 婴儿的皮层是一个未经组织的机器,可以通过适当的干涉性训练,来对其进行组织,而这种组织的结果,可能就会使机器变成通用机。 图灵认为,机器一开始是无组织的,由一些类似神经元的组件随意搭建而成,后期需要对它进行训练: 通过实施适当的干涉和模拟训练,我们就可以使机器学会对特定的命令产生特定的正确反应。” “ 新生婴儿的大脑,要逐渐变成一颗智能的大脑,它就必须要具有客观的规则,和主观的能动性。目前为止,我们只考虑了客观的规则。将一台机器,或者一颗大脑,转变成一个通用机,这是规则的最极端的形式。但是光有规则,是不能产生智能的,还必须要具有某种能动性。 图灵倾向于通过「训练」,让机器自动地产生主观能动性”

  ⑧机器思考的问题所在

  “图灵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对话是一种交互,而不是在内部处理符号。语言可以改变世界,这种改变取决于语言的意义。「意义」这个词,被波兰尼引伸到超自然的宗教观,但图灵认为,大脑与外界的联系,本质上跟电传打字机没有什么区别,这事没有什么超自然可言。图灵的模型,是一种「物理作用尽量小」的机器,但是对话这件事,无论是通过声音还是通过读写,都是与物理世界紧密相关的。图灵的模型,通过「选择一些特定的细节」,回避了这种相关性,但他却没有给出有力的论点,来证明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图灵的问题在于,他要用一个离散状态机,储存语言并以此表现智能,那么没有感觉器官能行吗?没有运动器官能行吗?没有有机的神经突触能行吗?没有生命能有智能吗?没有交互能有心灵吗?没有意识能有语言吗?没有经验能有思维吗?”

  “一个自由的个体,时而与社会机器共转,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反抗它,通过外界的「干涉」来学习,同时也对那干涉感到愤怒,那干涉是智能和义务的共同作用,也是环境带给他的刺激和碰撞──这就是艾伦·图灵的生活。当所有的这一切,反映在他关于机器智能的想法中时,它们并不能融洽地结合到一起。图灵没有考虑交互渠道的问题,也没有考虑智能在社会政治世界中的作用。他漠视这些问题。但他并不是一直这样,他曾经给默卡夫人写过信,问她如何才能像灵魂一样自由地生活和交流,但他同时也说:「可那样就什么都做不了。」”

  “他现在的讨论,就具有下棋一样的形式主义特点,可以这样说,图灵描述的这种机器能力,与行动无关的能力,并不像是思考的能力,而是做梦的能力。”

  “思维和行动,逻辑和现实,这是他的学术问题,也是他的人生问题。”

  “任何一种「简化」,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欺骗。”

  ⑨政治立场

  “他虽然总是对反法西斯主义者很友好,但他自己对政治并没有兴趣。他有通向自由的其它道路,那就是致力于自己的事业。让其他人做他们能做的事,他要做他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有一次,他与弗雷德·克莱顿谈话时,谈到为什么有些科学家仍然要为德国工作。本着自身的感受和政治现实主义思想,艾伦认为,科学家会把精神全部集中在科学研究的内容上,无暇考虑其意义。”

  “他一直都天真地保持着政治方面的独立和直接。”

  “艾伦·图灵并不是工党的拥护者,他也并不是真的关心政治。作为一个萧伯纳的崇拜者,一个《新政客》的读者,一个反对狭隘保守的旧体质的战时科学家,他会支持改革。但无论是旧体制还是新体制,对他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吸引力。”

  “他在很多方面,仍是一个保持理想主义的学生。他对原始的自由主义的推崇,他在汉斯洛普表现出来的对弱者的同情,还有他对绝对本质的痴迷,比密尔更具有乌托邦的味道。”

  “他是最不关心政治的人。”

  “对图灵来说,个人就是政治的一部分,政治也是个人的一部分。他选择为政府效忠,这种选择对他来说,只是背叛自己的这一部分,还是那一部分。无论他在这种选择中如何摇摆,总是存在着一个坚实的逻辑,即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他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他确实把他的承诺守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是伟大的主宰者,但在政治的世界里,他却正如他1941年在信中的落款:永远效忠于丘吉尔的奴仆。”

  ⑩图灵安息

  “你说我是个谜,其实我们都是谜, 在苦痛中开始,在折磨中结束。 被卑微的事物拖向死亡, 把崇高的理想,背负到诸天之上。”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四):對於本書的翻譯倒是有些懷疑

  本書

  的

  翻譯

  是

  流暢

  之極

  一本

  理科

  教科書

  般

  生僻

  卻

  如此

  流暢

  通順

  有些

  吃驚

  不過

  著

  最後

  常出現

  過於

  中國

  化的

  翻譯

  有些

  懷疑

  是不是

  作者

  在

  寫譯

  而

  不是

  翻譯~~~~

  什麽

  夫妻雙雙把家還

  什麽

  活字印刷

  而且

  這麼

  少

  的

  傳記

  比例

  到底

  原書

  是

  什麽樣子

  真的

  有些

  懷疑~~~~~~~~~~~~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五):也許只有100頁是傳記內容?? 購書一定慎之又慎

  500多頁的書

  算一算

  也許

  100頁吧

  才是

  圖靈

  的

  傳記~~~

  如果

  按照傳記買

  應該

  只付

  五分之一

  的

  價錢

  才合理~~~~

  就好比

  不是

  電視劇

  里

  插播

  廣告

  而是

  廣告

  里

  插播

  電視劇~~~~

  作者

  的

  目的

  到底

  是

  嘛兒呢???

  很多

  傳記應該

  寫

  的

  居然

  以

  註釋

  的

  小字

  簡簡單單一筆帶過~~~~

  反而

  不應該是

  註釋

  的

  教科書般的

  技術理論

  卻是

  幾百頁

  的

  成為

  主角~~~~

  真的

  有些

  迷惑不解~~~~

  本身

  也是

  同志

  的

  作者

  爲什麽

  這麼

  古怪

  的

  處理

  圖靈

  的

  傳記????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六):图灵,生日快乐。

  今天0点到来的时候,我在CogSci和别人讨论问题。我说,我插一句,我的时区现在是2012年6月23日0点,艾伦图灵100岁生日快乐。

  正在讨论问题的人,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研究量子计算的学者,一个机器学习的,一个数学的。他们都停下来,祝你生日快乐。你会兴奋嘛?百年之后,晚辈们在搞这些好玩的东西。

  可你却是最悲伤的故事。

  科学家的幸福,就是自己栽一棵树,然后有人伺候它。最大的幸福,则是自己能活着,看到这棵树长大。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距离还不如现代飞机的翼展,但是奥维尔·莱特在临终前,看到了超音速飞机上天。彼时彼刻,他回想自己当年那个破玩意儿,一定会兴奋地笑起来。

  可是你呢。你给计算机科学播下种子,然后你走了,什么都没来得及看到。你播的种子,全都发芽了,开花了,请你看看呀!晚辈们,没负你呀!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七):再也不敢买字节社(唐茶)的书了-。-

  一星全是给“字节社”(又名,唐茶)的。其实我恨不得打0星,可惜豆瓣不让。

  9月1日,我手贱买了此书。看了两晚上,发现缺了一大堆的图。不是缺一两张图,而是缺得只剩一两张图。

  我曾发邮件和微博反馈过这本书的质量问题,9月5日,字节社分别通过新浪微博和邮件回复我:

  (新浪微博)你好,图片我们会尽快补上。几处缩紧排版错误也已经修改,待图片补上后会一起更新。非常感谢您的勘误。

  (邮件)……书中的图片我们会尽快补上。

  于是我傻呵呵地隔几天就检查一下这书有没有更新。然后,尼玛今天都10月6日了,我傻呵呵地刷了一个月了,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这书都卖1个多月了,还是一坨比盗版书更没有诚意的一坨屎。

  “中文世界最好的电子书城”,呵呵。。。我真二啊,这也能信。

  ====================================================

  10月7日晚更新:

  2012-10-07 18:30:20 Lawrence Li (唐茶計畫總監)

  你好,我是唐茶 / 字节社的创始人李如一。我们的书出现了这种低级错误,真是非常抱歉。刚刚已经将书内的图片补上,并修正了不少错字。您在「书店」>>「已购读物」>>「读物更新」里应可看到更新。这里要感谢您的批评,我们会在未来努力控制品质。

  我的回复:

  2012-10-07 21:14:58 望 (添加签名档)

  草草地看了一遍,至少还有下面几处错误没有修正:

  唉。。。。我觉得我快变成罗永浩了。

  ====================================================

  2013年2月27日更新:

  去年12月13日,字节社在微博上给我留言:“我们今天会将您反应的这四个错误修正”。

  一晃又是2个半月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更、新。

  我已经对这货不抱任何希望了。

  ====================================================

  2013年9月23日无聊的更新:

  刷了iOS 7,又看了一眼这本书,哈哈哈哈哈果然还是没有更新。

  都过去一年多了喂!坑爹呢这是!不想更新就下架算了啊!

  字节社以及字节社创始人捞轮丝李,请您继续高傲地装逼下去吧!

  ====================================================

  2015年3月17日看完《模仿游戏》再次更新:

  翻了一遍书,字节社还是那半死不活的样子,仍停留在2012年10月的那次更新。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八):远去的巨人

  这是一本很厚的书(好吧,其实500页也不算多了-。-),但是除了开头部分的家谱介绍和中间一些数学发展的历史,整本书的其他部分并不枯燥和冗余,大部分的内容都以一种极度客观(尤其是同性恋那部分)的第三者的视角展开,其中也会不时来一些调皮的幽默,令人莞尔一笑。

  【骄傲&平等】

  毫无疑问,图灵有着大部分天才一样的骄傲,如果不是全部。他就事论事,毫不留情,颇有几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味道。他个人毫不避讳这点,并且颇引以为傲,他曾公开地说“这个世界,我唯一尊重的,就是真理”。面对其他人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修饰语和润滑剂,他刚开始觉得不解,后来觉得不屑,最后大家再和他交流的时候,已经使用了他得风格。尽管如此,图灵又并没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尽管他可以在学术上把你鄙视到地底下,但这种“我高你低”的看法仅仅局限在事情或者观点上,而不会引申到更广泛的领域,这种反精英主义的精神源头书中并没有进行分析,这点确实令我颇为惊讶。当然,我也坚信这点,所以我会认为图灵很天才,但也是个普通人。

  【抽象&具体】

  图灵钟爱抽象,尤其是在数学领域,图灵机本身就是一个抽象到不能再抽象的概念,惟其如此,在图灵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计算机才能如此深刻和全面的影响整个世界。图灵在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会先想办法将其抽象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在这个高度上思考其答案,他觉得停留在一个抽象层次较低的解答是丑陋的,是不优雅的,在这一点上,我相信除了搞数学的人,很多码农也会产生共鸣。但是在工程领域,图灵又不会放过任何具体的实现和操作,他从小就习惯自己制作各种仪器设备,这虽然不会带来理论的推进,但通常是作为验证其想法的一个必要的手段,如果环境不能给他提供必要的设备,他会毫不犹豫的考虑自己动手做一个。

  【技术&人事】

  这又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图灵当然和所有钟爱技术的人一样,渴望一心埋在技术中,周围能自动产生相应地人事和行政支持,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在图灵刚刚开始为军方服务的时候给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他很难理解为什么很多重要的事情要被拖这么久),后来他逐渐理解并适应了,但是这种适应并不是非常完美的,更多的是希望有一个擅长人事的人来和其进行配合,他自己并不会进行一点妥协或者说学着处理这方面的事情。在这一点上,书中将图灵和冯诺依曼进行了对比,二者的学术成就可能不分伯仲,但是在这一点上,冯诺依曼毫无疑问是个大赢家。这一点,对现在的技术人员也很有借鉴意义,技术确实重要,但它不会凭空产生,它来自于需求,产生于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应用于生产,这是一个整体,其中也许有轻有重,但一定缺一不可。

  【同性恋】

  未翻阅本书的时候,我听说过图灵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并因此受到很大的的压力。但是当我第一次看到作者淡定直接的描述图灵对年轻男性提出性的需求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不能接受,这感觉很奇怪,虽然自己天天在各种地方调侃“搞基”,但真的看到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很震撼。书中并么有对图灵的感情史进行过多的描述,虽然作为一条线索,但也仅仅是就事论事,当然这部分在战后因为环境的改变成为了重点,并最终导致自杀的悲剧。值得一提的是,图灵的自杀,作者也开始的非常突然,因为后面还有几十页内容,作为读者的我再次被震撼到。

  图灵不仅是个天才,更是个坚持自我的巨人,而且我觉得后者比前者更令人敬畏。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九):图灵传——读后感

  终于啃完了大师的一生,书排版不是很好,没有小断章,看得很累。

  图灵的一生,一直对大自然充满的好奇心,单他不局限于理论,或者说,他是按照自己的理论体系去解析整个世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某些语句只是用来为了大家更好地交流。

  书上提到一点,他是一个同性恋,并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勇于承认,反映出了他在一生中追求理想的勇气。

  他清楚自己活着的价值——自然之壮阔,爱情与友情之美好,只专注于追求自己的价值,无视除此之外的一切。

  反观自己与他的差别,先不说智力上,在自身的认知上还不清晰,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应该知道自己要些什么,然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耗在上面,这就是我一生的追求呀~

  《艾伦·图灵传》读后感(十):孤独的成长,也孤独的死去

  他偏执、天真,也骄傲。可爱的像个孩子。与大多科学巨人不同,他有一颗天才的头脑,具备不世出天才的特质,同时他又晕血,他喜欢热闹,喜欢宴会,他喜欢抖抖小机灵,他幽默,他喜欢听八卦和阴谋论。还为自己打过小算盘。

  与其说敬佩他,倒不如说喜欢他,心疼他。

  他孤独的成长,也孤独的死去,图灵从来没有真正地融入到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或之中。他从来都孑然一身,不属于任何群体。

  但他却没有孤独的生活。也许偏执的性格使图灵成为大多数人心中的怪人,但是从始至终,总是有人在他身边。或许这是他仅剩的幸福了。

  他对一切都抱以淡然和洒脱,似乎从没发过脾气,虽然他时常受挫,但他总能换一个方向。疑惑到是图灵时常处于的状态。他疑惑人们对他的态度,疑惑人们的生活方式,最后疑惑自己的生活。这位谜一样的解题者,最后却败给了自己心中的谜。

  他坚强的挺过了审判,挺过了刑期,最后却选择了一个糊里糊涂的死亡方式。

  与自杀相比,我相信大多数人更愿意相信他死于意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