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京塔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东京塔的读后感10篇

2018-01-15 21: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京塔的读后感10篇

  《东京塔》是一本由[日] 利利·弗兰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塔》读后感(一):看了会哭的书

  一两年前的畅销书了,很多杂志上都介绍过,所以我知道他是一本很感人的书,就一直没去看,我对这种感人的东西没有抵抗力。那天去图书馆,看见两本崭新崭新的它摆在那,闪闪发光,实在觉得不借我就对不起我看见它,那就看看吧。

  看了作者的简介,竟然主演过《嫌疑犯X的献身》,我看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啊!这部电影现在还在我单位电脑存在打算看呢!顿时对作者产生好感。

  本以为这本书作者是一个乖孩子,孝顺母亲的好儿子,刚开始也确实是这样,但后来变的很颓废,过着一种萎靡的生活,用作者的话说,是叛逆期晚来了十年。书中的内心感受写的很真实,不是一味的虚假说自己有多孝顺,而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妈妈要来和自己住,嘴里说着来吧来吧,但妈妈真说要来的时候,又觉得很意外,不想和妈妈一起住。开始住了,也会嫌妈妈烦,嫌妈妈唠叨,但有时候又会觉得对不起妈妈,妈妈也很寂寞。看到后来妈妈得癌症,坚强、要强的妈妈最后还是痛苦的忍不住要去死,我就开始预期中的哭的稀里哗啦了……

  作者的写作很随意没什么华丽语言平铺直叙,但看着很舒服,很真实,如果不介意哭,还是值得一看的

  《东京塔》读后感(二):窥见旧光景

  翻至末章突然想听一首岸部真明的指弹,忘记名字只好挨个听对照旋律。从剧版《桃花期》开始一直很喜欢的Lily Franky十二年前写的自传体小说,很早就知道,拖拖拉拉到这会儿才看完。

  第一人称视角读起来很舒服,没有在写作技法上刁难读者,仿佛用作者的眼睛窥视,代入感适中。只几页已经大概晓得故事结构,开头部分平淡而略显干涩,时常穿插的说教段落乍一接受起来也不容易。和许多朋友相识讨论过“最早记得几岁的事”的话题,我虽不算太晚的那种,但即便自恃“记得”,也就零星几件小事,有的连难忘都算不上,莫名就记到现在。比起摄影机镜头一般详述还穿开裆裤的第一人称主人公这样超远所谓“自传”阈值的写法,《东》在幼年时期的篇幅上控制得很合适。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既不会过短显得铺垫不足,也不会过长让不同阅读习惯的人望而却步。得赤痢住进隔离病房情节自然印象最深,母亲不顾被传染的危险日夜陪伴身边深深留在脑海里,在“我”去到东京后因为照顾师弟笨阿凡而染上风疹,被身边所有人孤立的时候依然只有母亲最在乎自己。

  文中的“我”并非一个时刻听话好孩子表面一套背面一套的时候更多,读罢满是共鸣。因为渴望生活独立,从高中起就离开家,怀着笼中鸟重获自由心情开始的新生活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迷茫和怠惰。到患病初愈后重新开始母子共同生活中间的十五载,放浪形骸的“我”由最初的少年成长一事无成的而立壮年。电话书信里无论如何掩饰独自在外的困窘落魄,从此以后将两个人共同面对。比起拿母亲上京作为叙事上的分界,更早一点的夏威夷之行即清晰地划出线来。前面是我的故事、母亲的故事;后面是我和母亲的故事。年龄的成长与阅历的积累,让一个与千千万无二致的离家游子学会了珍惜感恩,那些曾经充斥内心的狂妄无边际的痴梦不再,渐渐只剩被时间蚕食后的坦然与自知。行文中是母亲无处可去的状况才使得“我”下定决心,而未能给操劳一生的母亲带来舒适生活环境也成为小说后半最暗潮涌动的强烈情感。沉郁之处超越文化背景,怎能忍住不为之动容

  从副标题的“有时还有老爸(時々、オトン)”即晓得“父亲”似乎是个反面角色。甚至母亲病重住院和“我”通电话时还会讲生发液这样不着调的话题,也还在往上贴“失格”的标签。结尾与其说是洗白,更多是作为儿子的原谅。最初因婆媳不和而站在奶奶一边的父亲,一年见不上一面见面还没有一句正经话的父亲,分居多年小聚依然由母亲一脸幸福地挽着手的父亲,这些都是留在“我”真实的记忆里,共同拼凑成了不曾真的破裂的“家族”两个字。当父亲在家乡小酒馆里再次唱起《夜之银狐(斉条史朗 - 夜の銀狐)》,有过的伤痕无声无息地抹平,血缘与亲情依然维系着一切。

  数不清读过看过多少拿“东京”作为主体意象文学影视作品,这个庞大充满诱惑,时而朝气时而冰冷的现代都市,承载了太多只言片语难以诠释的复杂情愫。在“我”带着母亲的排位第一次登上这座城中高塔时,映入眼帘的不是如何的繁花似锦,竟应验了听来的一句,东京鳞次栉比的楼宇间零星点缀的墓地让整个城市变得好似巨大的陵园。无数人怀揣赤子之心来到光怪陆离的首都,ta们中的大多数没能将理想变为现实,有的历经挣扎带着仅剩的生欲返乡,有的吞下嗟叹和悔恨永远沉睡在了土壤中,和东京、这两个字所代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融为了一体。

  执意没有看过改编影视就写了读后感,大概担心影响到对书本身的主观判断,不知是不是做了件其实多余差别的事。对了,那首曲子叫《流星》。

  2017.3.13 Night

  《东京塔》读后感(三):所谓亲人

  经历生离死别,承受过生命之重,才会百般感悟吧。并非强说愁,而是切实的感伤;并非想彰显自己是何其的孝顺,而是真真切切地对亲人的心疼,和一路走来的由衷感恩。

  一本自传体讲述了作者的故事,其中也会隐约看到一些熟悉的场景。毕竟,亲情啊,生离死别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至少其中的那份情亘古不变。尽管是翻译来的书,但书中的文笔和描述是能摄住人的灵魂的,将人带入一幅幅画面中。

  不论是作者人生发展脉络,还是故事尾声母亲的离去,整个人都随着情节的深入情绪低到谷底,看不到希望。这是这本书,我所不喜欢的。

  之所以标题定为“所谓亲人”,是源自书中母亲所珍藏的一段剪纸文章

  “所谓的母亲,是没有欲求的

  我的孩子将如何伟大

  会多么富有

  都不重要

  心底深深希望的是

  他每天都能健康快乐

  就算有再昂贵的礼物

  也不及我的孩子可以心地善良

  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

  所谓的母亲

  当真是没有任何欲求的

  因此,让母亲哭泣

  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为的事情

  这段话将时刻提醒我,可为与不可为,当做与不当做,于母亲于所有我挚爱着的亲人于来日我的孩子。愿所有母亲父亲皆安康快乐!

  《东京塔》读后感(四):《东京塔》读书笔记

  1、贫穷却懂得满足的人是富人,而且是非常富有的富人。很有钱,但总是担心变贫穷的人才是真正贫穷的人。

  2、小的时候人们都讨厌平凡,可是长大后却努力地想实现平凡。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却梦寐以求

  3、当我们在鸟笼中渴望飞向蓝天,我们会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在所拥有的自由,有限的自由,其实这个时候才是最自由的时候,才是自由的真正含义

  就业,结婚法律道德。这些烦琐的约束,被固定了的道路。我们只有在这些约束中追寻自由才有意义

  在自由泛滥的地方,其实根本没有真正的自由,只有貌似自由的幻想

  4、什么都没做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好恐惧的。我们的生活里没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可是我们并不觉得生活很枯燥。只有得到某些东西的人才会感到乏味、恐惧。

  5、其实孩子只有在小的时候才可爱,可是一眨眼就过去了。长大以后就变得任性,不听话了,还经常给我惹麻烦,真的很不容易。痛苦的事情要比高兴的事多好几倍。

  甚至我有时候会想:真是受够了,要是没他们该多好。可是孩子嘛,有时又会做一些事,让我觉得生下他们真是幸运,有时候真的会这样。其实抚养孩子就是这种心情和辛苦的不断重复。

  6、在一生之中,总是追求大满贯而为此生存的人,若知道胜利就存在于积累于今的千点牌中,会将其兑换为和牌吗?追求大满贯自有必须为之付出代价。但是,正因为对前方充满梦想,那代价之中才有其存在的意义价值。当他知道,被弃之不顾的那些代价最终却成就了一盘臭牌,一定会感到这个故事腐朽、乏味,如鲠在喉。

  7、并非“反正都是死”,而是“如何都要活”。

  8、所谓的母亲,是没有欲求的。

  我的孩子将如何伟大,

  会如何富有,

  都不重要。

  心底深深希望的是,

  他每天都能健康、快乐,

  就算有再昂贵的礼物,

  也不及我的孩子可以心地善良,

  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

  所谓的母亲,

  当真是没有任何欲求的,

  因此,让母亲哭泣,

  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为的事情。

  《东京塔》读后感(五):最终我们还是一起站在东京塔上

  想到这次离开家之前,妈妈看着我说:我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你不要担心。

  我之所以可以捧着这本书在深夜咬牙痛哭的原因,就是深知最爱的人患上病痛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时候吧。因为自己对于母亲,后悔自己没有做过,后悔自己做得不够

  上个学期,大英老师请假两周回来,强忍着眼泪和我们说了父母车祸过世的消息,最后却在那一句“请大家每天给父母打个电话或者发条信息吧”时痛哭出声。

  得知妈妈需要调理身体和化疗后,很后悔自己脾气太差,和妈妈斗嘴。后悔自己不懂事,不会和妈妈分担家务,甚至还挑三拣四地嫌弃咸了或者淡了的饭菜。甚至气哭她…可是,让母亲哭泣,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为的事情啊。

  看,我们总在快要失去或已经失去的时候才会去后悔自己对父母的做得不够。可是,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这就是正在失去的过程啊。珍惜当下,去和他们相处,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我最幸运的,就是妈妈的身体真的恢复得很好,现在很健康,我还可以有时间去为她做很多事情。我不希望到最后,是以那样的方式,带着母亲登上东京塔去俯视整个城市的风光

嗯,看到这则书评的人们,给父母打个电话吧

  《东京塔》读后感(六):“那天,我们会站在世界的中心。” 那天,我们站在世界的中心了,谁在身旁?

  一个很平凡老妈,在儿子雅也三岁时,便带着他离开丈夫,独立抚养着他。

  为了生计在小吃店工作,总是忙碌,脸上笑容却不曾失去的老妈;从来不会叫我念书的老妈;我的功课再烂,也不曾对成绩发表任何意见的老妈;几乎不会责骂我的老妈;买东西永远不会想到自己,只想到我的老妈;只有我一个人吃饭,也会做好几道菜的老妈;为了让我早上可以吃到好吃的腌酱菜,总是定好闹钟半夜起床搅拌米糠的老妈;明明手头拮据,却当场付出十几万现金买机车给我的老妈;一直到得了胃癌的临终,还拼命用不能动的嘴唇,不放弃地想在最后留一点什么给我的老妈;怕死后还要麻烦别人,预先为自己的葬礼每月存三千块钱的老妈。

  这样的一个老妈啊,总要等到分离才想起应该要珍惜。十五岁正值叛逆期的雅也,就是在坐上火车前往寄宿学校时,看到老妈准备行李里,全新的衣裤跟夹在里面的一万元,才一边吃着便当一边哭了起来。

  最后的一刻终于到来。他却什么也来不及为她做,从病房窗口望出去,就是东京塔,他曾经想带老妈一起上一次东京塔,但没有实现……

  这辈子,永远永远没有可能了。

  《东京塔》读后感(七):我们心中的东京塔.

  文中母亲去世到火化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入殓师》里的画面,哭得好难过

  再孝顺的人,到亲人离去的那一刻,到那个巨大的恐惧来到面前时,都会有遗憾,都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没有跟妈妈说更多的话,没有带妈妈去吃更多的好东西,没有带她去走走更多的地方。

  人生中很多事是你在想珍惜的时候已经不能珍惜,能做到的时候却没有去做,不想错过的也不知不觉地错过…然而人生就这么回事啊。没有人总能在需要的时候做出正确决定。需要珍惜的人和情感也总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冲动而没有好好珍惜。 母亲把她的人生都分给了我,因此,让母亲哭泣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为的事情。

  雅也与母亲,正如麦兜与麦太一样感动在于平淡、真实,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入到社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好的事,坏的事,然后长大,然后丢失忘却很多东西,再长大。美好的东西注定无法永远拥有,所以我们才会长大成熟成人。成人后才会因为失去未珍惜而痛苦流涕。

  《东京塔》读后感(八):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

  在书店里满满是书架上我一眼就看到了它,因为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这句话似乎和我的生活非常非常的贴切,因为工作原因老爸很长时间才能回一次家,所以我的生活里一直也是“我和老妈,有时还有老爸”。

  雅也的童年父亲不常在身边,但是他的母亲尽全力给了他好的生活完整的爱,花心思给他做好吃的。所以这本书里没有抱怨没有悲观,就算后来住在废弃的医院里,作者依然把这段生活写得没那么悲惨。但是我总是从这本书里读出了自己的悲伤。雅也的外婆一个人拉着重重的车卖鱼,晚年时依然好强而倔强,独自居住,吃着粗茶冷饭;雅也一个人到东京读书,迷茫放纵的生活;妈妈来东京和雅也一起生活,和他的朋友打成一片,为他们做好吃的;老家的姨妈们和妈妈一起去外国旅游,妈妈兴奋的像孩子一样;爸爸从老家赶来陪伴在妈妈病床前,和她谈心劝慰她;还有最重要的东京塔,雅也一直和妈妈说我们一起去看东京塔。。。对我来说,整本书都让我难以忘怀,每一段情节都让我难受并感动。

  太久没有这样的读一本书,里面的每句话每段情节都让我反复的念叨、回忆。看完了书我把电视剧找出来看,速水重道不负众望,演的很好很好。。。

  看完这本书我写了一张计划表夹在书的第一页。在计划表里我一项项列出了我最近五年里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事情,这些计划有的很好实现有的暂时有难度,所以未来的五年里我要好好努力,也要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东京塔》读后感(九):再等等,我很快就回家

  世上的书何止千万,读到哪一本也是有些缘分。

  这是一本关于母亲的书。

  中川雅也的自传体小说,描述他自己坎坷的成长经历和与母亲相依相偎的一生,让我引用一下书背的描述:

  “一个很平凡的老妈,在儿子雅也三岁的时候,带着他离开丈夫,独立抚养着他。

  为了生计在小吃店工作,总是忙碌,脸上笑容却不曾失去的老妈;从来不会叫我念书的老妈;我的功课再烂,也不曾对成绩单发表任何意见的老妈;几乎不会责骂我的老妈;买东西永远不会想到自己,只想到我的老妈;只有我一个人在吃饭,也会做好几道菜的老妈;为了让我早上可以吃到好吃的腌酱菜,总是定好闹钟半夜起床搅拌米糠的老妈;明明手头拮据,却当场付出十几万现金买机车给我的老妈。

  这样的一个老妈啊,总要等到分离才想起应该要珍惜。十五岁正值叛逆期的雅也,就是在坐上火车前往寄宿学校时,看到老妈准备的行李里,全新的衣裤跟夹在里面的一万元,才一边吃着便当一边哭了起来。”

  喉头有些发干,虽然有很多话想说,最后也是这样干巴巴的几行字。从小到大,那么多次的离家去远方,走之前妈妈每次都做水饺让我吃了再出门,在玄关的地方送我出来,在小区的铁门外看我坐上车。想要给一个拥抱然后再见,从来没有过。

  雅也说起的酱腌菜,让我想起来家里的咸鸭蛋。小时候记得妈会做好一瓮的咸鸭蛋,家里因为怕高血压,吃盐不多,自己腌的咸鸭蛋也不会放很多盐。做好的时候蛋白清香蛋黄流金,比白煮蛋好吃的多,一顿能吃好几个。外面买到的咸蛋像是纯粹在吃盐,完全吃不下去。

  从小地方来的人来到了大城市,渺小的自卑,倔强的自负,生活好似永远在两个极端徘徊。看着雅也东京浑浑噩噩的生活,我总是想到One Day里面Emma打给Dexter的电话: London swallowed me.

  这么辛苦为什么?为什么不多回去几次?雅也在书的中间提到,在大城市挣扎求生的人,忘记了最重要的亲人,正在远方老去。

  与其说从这本书里读到了什么,不如说,感觉像是从这本书里又重新过了一遍不同却又类似的人生。

  闭上眼睛

  许愿

  想做那个帮你拍照的摄影师

  那时的你,扎着马尾,穿着彩虹毛衣

  想告诉你,今天的晚饭由我来做,地板由我来擦

  想陪你去医院看病

  想帮你染发

  想帮你叠衣服

  想陪你看电视

  想告诉你

  无论我在哪里

  都一直在想着你

  再等等

  我很快就回家

  《东京塔》读后感(十):经典词句

  1.可是要是在东京,只有生活必需品的人会被认为是贫困者。在东京,只有拥有多于必需品的人才能成为一般的市民,拥有过剩的财产才能成为富裕的人。“贫穷却懂得满足的人是富人而且是非常富有的富人。很有钱,但总是担心变贫穷的人才是真正贫穷的人。”《奥赛罗》的台词

  2.小的时候,人们讨厌平凡,可是长大后却努力地想实现平凡。

  3.大人们的适应力很差,他们会不停地回头,不能彻底与过去分离,寻找光彩的眼睛是暗淡的。他们不喜欢变化,会停滞不前,看不出什么进步。

  4.一些缺乏自控的人所拥有的低级的自由,把他们的思维和感情麻痹掉,把他们引到了路旁的阴沟里。……阴沟里的自由不受道德、法律的约束,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控制它。所剩下的自由其实只是违反道德、违反法律。

  5.爸爸的人生看上去很开阔,而妈妈的人生在十八岁的我的眼中显得很狭窄,因为妈妈把她的人生都分给了我。

  6.“人的目标必须是出生的这个人自己为自己定的。”

  7.“不过呢,不管你是画画,还是什么都不干,不管怎么样都要最少花上五年时间。一旦开始了,就必须坚持五年。你什么都不想干也行,你就五年什么都不干试试,在这五年里好好想想一些事。其实这件事本身就不容易,如果你中途后悔当初没工作的话,这就说明你连吃白饭的才能都没有。”

  8.电影《初生牛犊》(Absolute Beginners)里的一句台词“不从这里踏出去一步的话,那肯定一事无成。”

  9.“东京也好,乡下的小镇也罢,哪里都一样。与谁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10.我觉得谁都没有恶意,只是对每个人来说说看重的东西不同罢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东京塔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