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吃的大冒险》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吃的大冒险》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31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吃的大冒险》经典读后感10篇

  《吃的大冒险》是一本由[美]罗布·沃尔什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5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吃的大冒险》读后感(一):这位爷叔是真好吃

  名字颇为耸动,封底广告语上也把书中唯一一笔带过的吃昆虫什么的着重放出来,其实都是坑爹。作者沃尔什最大的冒险也不过是去越南菜馆跟侨民探讨下越战的意义,然后吃个里面放在上上签的幸运春卷神马的。

  通常我不大爱看外国人写的美食书,除了翻译上的隔膜,最重要是他们写的那些吃的、调味品,很多是我们生活中接触不到的,隔膜又添一层。这书印象倒还不错,因为作者真正是个馋人,馋相跃然纸上,至少第一印象就好了。尤其是他到处追寻世上最好吃的辣椒酱那几篇,啊呀好想跟这位爷叔交个朋友啊!当笔友也成啊!我要向这位爷叔隆重推荐我们扶兰的小徐瓜瓜大冲辣椒酱!海南黄灯笼也不错,但瓶装的就太咸!

  还有《行家吃蟹》那篇,也深得我心。吃蟹就是要慢,要吮吸到每一个角落。就像友邦人士对我们的皮蛋持有不可理喻的偏见一样,我以前也一直以为蛮夷是只吃蟹盖不啃蟹钳的,所以傲慢与偏见哪儿都有,你们也不要愤愤不平了。

  除了遍尝高级昂贵的美食,比如据说是世界第一名厨的料理,他也跟自己女儿社区内做炸鸡这种垃圾食物的试吃与排名,这是对食物的真爱啊各位亲!听说台湾KFC的吮指原味鸡就皮脆肉嫩,绝不是内地这种疲软风湿、外面死咸里面不入味的样子,我最了不起就是将来有机会去台湾自由行时先去KFC吃炸鸡啊!

  不过令我遗憾的是,这么一位对吃没有什么戒心很少成见的仁兄,书里还是几乎没有中国菜的影子。在很多西方人心目中,高级的美食就是法国菜,要试试异国风情就尝尝南欧东西非神马的,很少有中国菜什么事。看到他写到的越南菜里也有幸运春卷,我就直叹气,为什么亚洲菜除了日本料理,都要搞这种自降身价的邪魔歪道?是哪个开了这样的恶头啊?

  《吃的大冒险》读后感(二):机场读物

  等飞机时该看什么书?它不能太沉重,拖着行李箱行进只会徒增不便;它不能太深奥,在嘈杂的喇叭声中文字怎么也钻不进脑袋;它不能太休闲,否则和一同候机的翻廉价时尚杂志主妇们拉不开距离;它最好厚度适中、价格公道,尽管在机场是最舍得散银子买书的时候;它又要有趣味,在眼前匆忙来去的人群中遁入自己的一方天地

  真幸运,在机场书店里乱七八糟励志书中,我找到了《吃的大冒险》,伴我津津有味地从北京飞回了武汉。

  作者沃尔什的理念是,借探索美食来体验生命,借吃来探索世界文化历史以及情感。他确实做到了,而且探索得饶有趣味、险乐迭迭。

  “陆与海/的味道/从这一道羹/你便能认识天国。”这是聂鲁达诗《康吉鳗羹之颂》的最后一句。这首在我看来有点无厘头的诗,指引沃尔什跑到南智利的小岛,和一艘捞蛤船出海。在智利这个海产天堂,渔人们依然用着些许原始方式捕鱼。那些在餐馆中令人垂涎的珍馐,在渔人手上不过是惯常的午点。不要繁复的佐料,无需精致的瓷盘,洒点柠檬汁便能享受海鲜的生猛。所谓“世界顶级”的海鲜,最初也不过是渔人手中的战利品。渔人的古老文化源远而不变,而他们打捞的东西,大概已经随着时代千万般演化升级了。这样单纯洗礼,“真如脚下的柴油引擎的震颤一样实在。”

  蓝山咖啡世人皆仰之慕之欲得而品之,可蓝山咖啡的主人却颇受经济全球化的干扰,赌气放沉蓝山咖啡。特怀曼坐拥上万磅全世界最优质的蓝山陈味,却碍于牙买加咖啡协会规定,连一盎司都不能卖。当我们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性的产业链时,当我们自以为身处一地,花钱便能体味天下各种极品时,真该看看这些极品的故乡是否还安然无恙

  Like Water for Chocolate中红玫瑰的魔力令人眼红,而事实上玫瑰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甚至吃玫瑰约等于吃内吸性农药。吃玫瑰大抵是典型的吃感觉。套句烂俗的话说——她吃的不是玫瑰,是浪漫事实上,无论吃什么,若无联系的情感与处境,饕餮或是垃圾真没什么太大不同

  为什么东南亚人爱吃榴莲?这个问题被作者引申到一个更为世界兼容的问题:为什么许多文化都有少数几种腐败臭味的东西成为人们偏爱的美食?这些食物本身难闻不难吃,它们的色相是又臭又软又稀,与一种我们婴儿时代学习的要远离的某种东西类似。作者给的解释是人们爱寻求刺激。要我说,嗜吃这些玩意儿的人眼里根本看不到它们的外形,鼻子也干脆闻不到它们的臭味了。纵然人生初期的学习印象多深刻,后天也是可以在每位的感官诱惑改变的——尽管改的时间可不少。

  关于形形色色的吃的真知奇谈,书中简直比比皆是。看来,一个美食专栏作家,不仅要有不错的味觉官能,化无形为有形的妙笔,最好还能有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儿,对心理学人类社会学之类的能白话那么一点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把舍命尝美食视为己任。

  有料有趣又有味,打点行装时,别忘了把这本书塞进行李包:)

  《吃的大冒险》读后感(三):吃貨吃貨

  美國人是不懂吃的。也不知道是誰說過這句話。他們說英國人吃炸魚排布丁,美國人吃漢堡包薯條。中國人覺得他們根本不懂得吃的藝術。我看本書推翻了這一論點。美國人不是不懂吃,這種指控明顯是種族歧視。是中國人瞧不上美英兩國人吃的東西,茹毛飲血的飲食大漢族主義蒙蔽了我們的判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不一定要喜愛吃漢堡,但一定要知道人家也不是每天吃漢堡包和炸魚排的。

  英國人統治過許多地方,介入到很多地區的政治,所以英國國內對自已涉足過的國家料理就比較時興,像中餐、中東、印度等料理在英國就很興盛。美國因為移民人多,飲食就多元,德、意、法、日、中、西班牙、墨西哥、韓、越各色,花樣之多口味之繁,那比中國八大菜系是複雜多精彩多了。

  當然,西洋的飲食文化和我們是各有千秋,這不妨礙我們去吃美國人愛吃的橄欖油,也不妨礙美國人愛吃我們的炒面。首先要讓自己換個腦袋思考,這年頭都全球化了,不能再固步自封,要把自己當成全球文化的一份子,要去接觸去包容和欣賞不同的文化。

  有些中國人可能很難真正愛上那些不油不咸的食物,也不明白為何有些老外吃肉不喜歡看見骨頭,中國人很難理解為什麼你老外吃肉還駝鳥心態不敢面對自己吃的是動物屍骸這一事實。當然人家也很難明白為什麼你中國佬要吃那麼油膩的東西,為什麼一邊吃飯要一邊抽菸。

  這本書不會談到這些問題,這本書談到的是飲食文化淺薄又保守的美國人怎樣在過去這三十年間追求新的體驗,他們的口味是什麼,對什麼感到興奮,新鮮,又對什麼感到害怕。可能對吃狗肉吃穿山甲的中國人來說,這作者吃的東西都算是文明的可食性物質,但對美國人來說,這位作者已經算是吃的冒險家了。這書是台灣先出版的,后三聯才出。三聯的版本和本地化相當成功,比台版的設計要有情趣和典雅,譯筆的本地化也很成功。

  《吃的大冒险》读后感(四):吃的大冒险

  评判一本美食书的好坏,最基本的标准是读者是否能被书中描述中的食物勾引去,然后产生强烈饥饿感。Robb Walsh 不愧是James Beard Awards (饮食界的诺贝尔奖)二度得主,追寻美食的故事和文字很精彩。他最大的贡献是用灵魂介绍了美国南方饮食文化,虽然只是炸鸡和烤肉之类的食物。

  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介绍Benny Wade Clewis 当地很出名的囚犯黑人厨师的故事《狱中再尝乡土味》,就餐的地点是得州的监狱感谢作者能注意到正在消失的美国南方黑人烹饪。 感动的一段文字:

  把最普通材料变成有个性美味菜式,一向是南方黑人烹饪的特点

  “黑人的灵魂菜之所以叫灵魂菜,是因为做菜的人只能将就着材料做,”本尼说,“凑不齐的材料就用自己的灵魂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