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请让我慢慢长大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请让我慢慢长大的读后感10篇

2018-02-10 21: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请让我慢慢长大的读后感10篇

  《请让我慢慢长大》是一本由吴蓓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一):请家长朋友们给我们的教育多一点信心勇气

  仅仅是三个小时前在豆瓣看到了 华德福 的名字,也仅仅用了三个小时通过各方面的搜索简单了解了一下他,但这三个小时我目不转睛,被他深深的吸引。

  我是一个毕业一年多的大学生,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培训行业工作我喜欢孩子更喜欢跟他们再一起,但一年时间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却让我有点害怕,我惊叹于现在孩子们被大量的课余辅导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惊叹于他们书包重量,惊叹于他们接触媒体丰富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之高。。。这样的情景让我感到了压抑迷茫。我经常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问着,他们真的快乐么。我的课堂够丰富生动么,孩子们快乐么,喜欢么?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家长们真的理解么,成绩真的是最重要的么?

  当我看到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时,我被震撼到了,这是教育么?然后是豁然的开朗。这或许就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的未来吧。我知道华德福在中国国能否稳定成长发展不但是他自身面临的挑战也是这对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捆绑了数十年的家长们的一个挑战。中间的争议和问题终究会无法避免。但我想家长们对我们多样化的世界以及多样化的教育有充足的信心与挑战的勇气。同时也希望执着于教育,或者华德福教育的人们能给家长一些耐心爱心

  我已经辞去了一所全国知名连锁培训学校职位,现在我选择的是一个乡镇上培训学校,因为我觉得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教育,却不知道什么教育才是好教育。我有很多想法,有时候想着想着会让我兴奋,但是兴奋着兴奋着就变成了自嘲,总觉得自己各方面经历经验太少,想法太过简单和不成熟。尤其最近看着五岁的外甥女在学校及其学习困惑,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去深入这个行业研究决心

  我会继续我的教育事业,也会继续关注华德福教育。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二):象孩子一样长大

  拿起这本书,你能感觉到它的分量。

  三百多页的纸张,没有半个插图---写的秘密麻麻。

  晚上安静的时候看,坐在床头,昏昏的灯光,不知不觉就是深夜2点钟了,还是意犹未尽

  感动,很多时候被感动的眼角湿,不是为内容,而是为吴蓓老师的爱心感动了,这种愛讓我想起我妈妈感觉亲切又慈爱。

  迫不及待的将全部内容看完,受教育了。

  象孩子一样长大,我这样想:

  孩子的快乐往往很简单,一块棒棒糖,就可以开心的玩一天。

  一堆沙堆,也可以想象成一个世界,

  看到河岸上的蚯蚓会觉得他是不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小孩眼中的每个人都是友善的,纯真的。

  小孩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好奇的。

  所以,我想能如小孩一样继续成长--带着孩子般的童真。

  我眼中的世界是不是也会变得很不同

  吴蓓老师博客的链接:

  http://blog.sina.com.cn/waldorfbj

  华德福教育在北京的实践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三):《请让我慢慢长大》

  《请让我慢慢长大》

  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速度来读,这本书我读了很久才读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实际的厚度,更是因为作者吴蓓带来的思想上的厚重

  这是一本关于华德福教育的最好的介绍。以前我也接触过好几本关于华德福教育的书,可是没有一本能够看完。而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打动了我,从头到尾,一点一点,慢慢地看,书中画满了铅笔线。我是一个教师,我想只要是一个真正热心教育的老师,就不可能不被这本书所打动。

  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国外对华德福教育的考察和了解。第二部分是在北京亲自创办北京第一家华德福幼儿园时,每周写的一篇周记,一共五十篇。就好象薛瑞萍的周记一样,没有什么过多修饰的文字,仅仅依靠记录本身就可以打动你,那是怎样详细的一份记录啊!不仅仅一个幼儿园老师做不到,就是任何一个最优秀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都无法做到。而且那详细记录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教育啊!那是我们在传统教育中,想破头也想不出来的教育啊!但是那又是每一个真正懂得教育懂得孩子的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比我们现在的教育好多少多少倍的教育啊!其实面对那种教育,我们现在的学校都不好意思称作是教育。我相信那应该就是理想中的教育吧!

  是啊,这样的教育也许在我们的国度里还只能够称为是理想吧!

  中国香港台湾都有华德福学校,情况都还不错大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在成都创办到现在已经有快十年的历史了。深圳华德福幼儿园是第二家,吴蓓在北京的华德福幼儿园应该是第三家。近两年华德福学校华德福幼儿园在中国越来越多,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甚至合肥、郑州、昆明、青岛、杭州等等华德福像春笋一样层出不穷,连绥芬河这样边缘的城市都有了华德福,真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当然这里几乎都是近两年才创办的华德福幼儿园,有了华德福小学的,仅仅是成都、广州和北京,在网上看好像成都华德福马上要有小学六年级的毕业生了,所以他们准备开始办初中

  不过中国大陆所有的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都面临着很严重经济问题。中国的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很难得到来自外界的大规模的捐赠,从校舍到设施都要从零开始,而华德福教育对环境要求是很高的,要求学校应该建在郊区。华德福都是小班教学,一个老师带的学生很少,师生比很高。华德福对教育器材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华德福教育是一种很贵的教育,所有好的教育都是贵的教育。这么贵也不是很多地区承受不起,中国建了多少花费几个亿的公立小学,不过那是建大楼,学生入学还是免费的。公立学校强调的是教育的公平,虽然现在不那么公平,但是至少在一定的地区内教师的工资,教师的工作,学校的班型,学校的学科设置等等都还是差不多的。所以华德福的标准不可能成为所有学校的标准,即便在国外也不能。就现在来看,华德福还是我们教育的理想。

  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所能够给这些老师的经济条件却非常可怜。就拿运行最好的城都华德福来说,一个教师的工资才一千到两千元,而这样水平的老师在公立学校工资肯定会高很大一块,并且还会有各种社会保障和各种待遇。公立学校教师往往还会有来自学生的各种灰色收入。这样水平的老师即便是在社会上办个什么班,也会过上挺不错的日子。而且华德福的老师工作量远远比公立学校老师的工作量要大得多!好的公立学校都在城市的中心区,而华德福学校一般都建在交通非常不方便的郊区甚至农村,这样算起来两者的收入待遇水平就相差不是一倍两倍,差别实在是太大了!能够坚持在华德福学校工作的教师,多少都是因为理想而在工作的!在国外华德福教育已经有快一百年的历史了,由于能够得到各种基金会的支持,很多华德福学校在经济上并没有太多的困难,华德福学校教师和公立学校的收入相差不多。而按照中国的情况,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理想,是很难维持太久的,成都华德福就有一些老师在工作了几年以后选择了离开。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够永远生活在理想当中。经济待遇是华德福能否长期大量留住优秀老师的一个门槛,毕竟我们都生活在现实当中。本书的作者吴蓓,在努力了一年之后也因为经济原因放弃了自己的幼儿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还有学生,华德福幼儿园收费比较高,成都华德福每个月学费加杂费一千多,小学学费一年一万,有点贵,但是好像还没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想想我们周围最好的小学的择校费,也高达好几万元。所以为孩子选择不选择华德福,并不是经济的问题,而是对一个新的教育理念能否适应中国现实,很多家长不敢轻易冒险。幼儿园还好办,小学很多人就选择了公立学校,至于中国能否办好华德福初中高中,那就只能够用时间来去检验了。不过我相信华德福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学校总有一天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四):所有美好事物的成长都是缓慢

  先说一个真实故事:我一个邻居,从小他家里就让他学不少东西,还没上学就背唐诗宋词,他奶奶还让他当面背给我听。

  去年过年回家,问起邻居读初中的儿子,说不喜欢读书,送体校去了。

  这句话就应了这本书中说的:过早开发儿童智力,从长远看来,不但不利于儿童的成长,还会带来不少的心理生理疾病

  现在很多家长的口号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小就让孩子上这个补习班,那个提高班,除了主课,还有音乐,美术,体育。。。。。。

  中国人望子成龙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得到了登封造极地演绎,加上现代流水线式培训的教育体制,社会与学校都在一个劲地给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巴不是这些孩子一夜之间成为神童、天才成功人士、社会贵族、有格调的人。作者说“现代的教育就像化学农业,给植物各种化肥促长,一年长成的植物,在化肥的作用下,三个月就长熟,但它们的根、茎、叶健康吗?有谁关心过它们真正的需要?有谁知道它们的痛苦?我们只看到孩子考试多少分数,却不知道付出代价是什么。”

  且不敢说现代的社会把孩子当植物看,至少没当人看:或把孩子当成大人物自豪工具,或把孩子们当成生产线的一个产品,或者当自己的梦想的寄托与精神慰籍。我们给予他们赋予了太多的希望寄托与梦想,最终导致我们按我们的方式来教育他们。也就导致了儿童负担过重这一社会问题,而最终,是由这些儿童来承受这一切。

  针对这样的弊病,华德福提出了另外一种教育方法

  华德福强调顺其自然地来教育孩子,觉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培养对人类自然感情,强调孩子人性人格的发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不是智力与知识的发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成长,从生活中,从交往中,从劳动中,从活动中,从游戏,从自然中来接受教育,学习,而不是从知识,从书本,从课堂中来学。

  华德福认为,“万事万物发生有时间性,违背大自然规律,人就会受到惩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自然规律,违背了人的发育成长规律,付出悲惨代价的是孩子的一生。。。。。虽然公立学校的学生比华德福的学生学习阅读早,但不少公立学校的学生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失去了兴趣。”

  目前在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他们既缺少与老师的交流,也缺少与同伴的交流,真正的生活是需要自由的。华德福认为学校的公共场合,如餐厅休息室、走廊等,应比教室的地位重要,即人的自由交流空间比课堂学习的空间更重要。

  比如,Satish Kumar就认为,“一个学校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厨房。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我们日常的食物是怎样来的,学习怎样和别人一起劳动。其次应按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发挥他们的潜力,不要有统一的标准。学校不是工厂,不能按照标准去批量生产。第三,提倡小规模学校。”

  于是他们教学生去学做针线活,木匠活,编织,照顾植物,做饭菜等,“现在许多孩子看不到妈妈用手洗衣服。用手洗衣服需要一步步的过程,现在由于机器替代了手,孩子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了空白,如放水,擦肥皂,搓衣服,拧衣服,这些过程被机器取代了。。。。。。华德福教育不反对机器化,但每种进步的背后都有某种牺牲和损失。。。。孩子需要看到一件事情完成的过程,年幼的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如果我们身边的一切事情都由机器来做,食物买现在的或到餐馆就餐,衣服由洗衣机来洗,大人在家里大部分时间在看电视,想象一下小孩子看到父母一动不动地坐着,他能从中学到什么?”

  在华德福的学校,厨房都是敞开的,学生随时可以进去;“幼儿园的 老师必须每天擦灰尘、扫地、收拾、拖地,让孩子看到老师的日常劳动,这样孩子才会模仿,才会有要做事情的动力,。。。。”“华德福幼儿园要求老师做事时,要创造一览无遗的工作过程,让孩子随时轻易加入进来。在工作与活动之前,老师要收拾好事先的计划安排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地把事情做好,直到把一切收拾完为止。老师要保持平静心情进行工作。”为什么要说老师保持平静的心情呢?因为华德福相信,如果老师怒气冲冲样子,会被孩子吸收。

  在这里,华德福强调的一点是我也反复说过的:孩子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还有家庭与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有责任。“‘每个正常发展的儿童会以充满工作的成人世界为榜样,从中接受到自己游戏与行为举止的刺激、启示,幼教老师在做任何一个工作时,都应该意识到孩子的存在。’。。。。。孩子通过观察我们来学习,我们的为人处世帮助或阻碍他们成为他们自己。老师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谈举止和心态将给孩子带来长期的影响。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也会影响孩子内部器官的发育,因为幼小的孩子是个‘完整的感官体’,他不加区别地吸收环境中的一切。因此,成人要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负责。。。。。‘因为幼儿会将所见所闻吸收进他的整个身体形成过程中。’他对成人行为的好坏没有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他跟随着成人的一举一动而生活。”

  通读此书,会让所有批评中国教育体制的人有所领悟,并感到有希望。因为一方面我们都在批评,可是一方面,我们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去我们所批评的学校中接受教育。现在有了华德福教育,我想,给了很多不满现在中国教育的人一次实践和实验的机会;同时,我们成人也应该反思,不要一味怪学校,怪社会,不要忘记反思我们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在这个世界的变化中,我们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我一直认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就是由你我这样的人组成的;所以,一方面我们对社会问题有责任,作为公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包括批评的权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反思,也许我们自己也是这些问题的一部分,我们自己就组成了这些问题,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自身在问题中的角色与作用,并努力从我做起,尽可能地提高自己,影响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的广泛性,问题的发展性。

  有一句话这么说的,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就像托尔斯泰《生活值得过吗》中的一句话说的,所有美好事物的成长都是缓慢的。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五):抄两段

  “讲完故事后……千万别来一句:“你们听懂了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故事一旦被分析、被当做说教的工具,它就失去了生命。”——P218

  “有的家长问我,我的孩子老被欺负怎么办?我建议家长不要这么说自己的孩子,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是说,就事论事,不要用“欺负”两个字。有的时候,别人抢走了孩子的东西,孩子不吭声,也许他不在乎。有的时候,别人推了他一下,他没有愤怒的表示,也许他心胸豁达,不计较这些小事。大人要观察他被“欺负”的时候,是什么反应。如果是由于胆小,就鼓励他把心里想的说出来,如果孩子毫不在意这些纠葛,大人也就不要过问。……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被欺负了怎么没有反应,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想法:我是被别人欺负的孩子。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胆小怎么办?我也告诉他们不要当孩子的面说他胆小,以免他觉得自己就是胆小的孩子。孩子胆小可能与年龄、经历、个性、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家长要分析原因,最好不要笼统地下结论。”——P316

  《请让我慢慢长大》读后感(六):深得我心

  自从有小孩以后,就开始担心她的上学问题。和大多家长一样,我也对学校教育寄予很高的期望,因为家庭教育毕竟不系统,在家上学也不现实。但是和大多家长不一样,我不希望孩子上什么重点、名校、名园。我只希望她能上一个让她快乐的学。

  在听说华德福教育之前,我觉得我的理想不可能在中国实现。看了这本书,而且从网上发现竟然有华德福学校和华德福幼儿园在我们所在的城市,而且幼儿园离我们还不远,非常期待。第一个想法是要让孩子去上,第二个想法是要介绍给一个当过幼儿园和小学老师的朋友,让她去华德福工作。

  昨天在公园听见旁边几个带小孩的妈妈聊天,一个笑着说小孩上幼儿园的时候如何哭,其他孩子有哇哇大哭的,有抽泣的,有看见别人哭自己也哭的;大班的也有哭的,小班的哭成一片;幼儿园老师如何把教室门啪地关上,防止孩子扒门,把窗帘拉上,防止孩子们去看窗帘外面的家长......听上去真可怜。如果是我,肯定狠不下心让孩子哭着去幼儿园,也不会笑着去说这件事。更重要的是,这个幼儿园一定不是个好幼儿园,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孩子不愿意去。

  然后来说这本书。吴蓓是个老实人,是个好人,这是看这本书的第一印象。从序言开始,就觉得作者正如她自己所说,不是个能言善辩的人,是个内向的人。她的文笔一般,作为学物理出身的人,可以理解。关键的是,她在用心,付出全部心血来做教育。对于这样的人,找到一个好的教育理念是一个机会,是外因,有她这样的人,一定能做的很好。对于这样的书,朴素的文笔反而更让读者感觉到内容的真实和作者的真诚。看完这本书,真想让我的小孩也去上她办的幼儿园。

  华德福的理念深得我心。幼儿园本来就不该教什么知识。背什么唐诗、三字经之类的是我深恶痛绝的,学识字、数学、英语都太早,都没有必要。小孩就是要玩,要快乐地玩。

  每次看到我的孩子哈哈大笑,或者乐呵呵的玩,都很感动。等她长大到要上学的时候,不知道还有多少机会这样开心

  我常跟周围的人谈起,我自己小时候学习够好,我也有博士学位,虽然没有上过最好的学校,但是已经不需要把学习好、考上好学校的梦想和压力放在孩子身上。我只希望她快乐,一直都这样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