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接受幸福的勇气》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接受幸福的勇气》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20 03:04: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接受幸福的勇气》经典读后感10篇

  《接受幸福的勇气》是一本由岸见一郎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3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接受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一):幸福的获得感

  拿到书的时候,我正在因为工作中的繁忙而焦虑,“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带着些许的怒气,还有一种不信任的心态,翻开这本人生幸福的指南。首先这是一本烧脑的书,作者是学院派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不同于普通的鸡汤,这是一本可以引人深思,判断并且择取方法获得幸福的应用书。

  不论哲学还是心理学,都是科学。运用严谨的逻辑,总结大量案例的要素关系,得出适合绝大多数情况的理论。作者是阿德勒学派的大咖,因此作者的论点也是基于阿德勒学派。本书,作者相信,幸福原本就存在,我们在生活的一切苦乐间游走,寻找接受幸福的勇气。这种艺术和技术可以培养,可以习得,像一切严谨的科学成果,读之让我们塑造自身的幸福观,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拥有幸福哲思,也因此获得来自精神的,历久弥新的安和快乐。

  ——我们必须正视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大海,只有波涛汹涌的远洋。人生总会面对些许不令人欢愉的事情,然而这并不代表生活就不幸福,幸福观应当是建立在人生观道德观之上的,以不断提升的智慧和洗练的平和包容的心态为基础的,长久印刻在精神的宽广绵长而柔和的愉悦。对于某一个被定义的好的,坏的或是中性的自然存在的点(如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对于与人相关的自由、尊严、卑微、惶恐等诸多性格的特质;因为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也让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因此每一位哲学家对每一种物质和每一丝情绪对幸福影响的解读都是不同的,本书中有一些观点还是不能说服我,不过,在阅读中审视自身“哲学”的过程,也是沁人心脾的美妙。

  最后两部分,通往幸福的路与如何活出幸福的人生推荐细读,作者通过逻辑推理、列举事例等方式给我们提供了让自己变得更为幸福的方法。这些方法很重要,因为即使我们也许知道道理,却在生活中回避,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书籍就这样一针见血的戳破读者内心的借口与不安,然后在给我们治愈顽疾的良药。所有的主旨,都在于幸福的“获得感”而获得更多让自己感觉更幸福的方法,也着实需要直面自身所有优劣,并敢于改变的勇气。

  《接受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二):浅谈“幸福”

  在收到书前,我一直在思考幸福究竟是什么,但是思考了很久也没有确切的定义,毕竟就是柏拉图那样的大哲学家,也无法轻易将这自古以来人人都在追求的状态解释清楚。但是幸福的感觉,我却在前不久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正如书中所言,失去才知道得到的珍贵。从小我便生活在父母身边,小学初中高中甚至都不超过一个街区,那时无法理解住校生对回家的渴望,反而羡慕他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随心得规划自己的生活。然而,当我真正的去了外地上学,成为家中的“暂住者”时,却在与父母的每一顿饭中明白了幸福。而他们也似乎在我走了之后找到不一样的相处模式,更为亲密,不再是“爸爸妈妈”的身份而是平等的夫妻。他们之间的小互动,小嬉戏使他们加深了有“女儿”在时,所不那么清晰的小默契。这也正是印证了岸见一郎所倡导的“幸福是自己给的”。虽然在我远离家时父母万般不舍,但我们并没有因为这改变而变得不幸,我在寻找我的未来,而父母也拥有了自己的相处时间。我们都过的很好。

  “人非‘变得’得幸福,而是幸福本来就‘存在’”这一观念使我非常的感兴趣。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也许“幸福”并不是需要我们所说的“苦心经营”而是本就存在,简单的类似游戏中的自带属性一般。这使我不经想到了我国流传甚广的《三字经》中所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概念。人们带着一无所知来到这世界上,不知道“恶”为何物,不懂恶也不作恶 ,没有伤害,也不带来伤害,正如塔罗中的“愚者”是一个0,一个开始。

  谈了这么多幸福,“如何活出幸福人生”成了我们所需要谈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前文不是说了“幸福本就‘存在’”吗,为什么还要谈如何去做。我想,我们虽然拥有幸福但却并不能时时感受到它的存在,我们会因为很多事的暂时蒙蔽而产生质疑。这时我们便需要明白如何打破质疑继续前进。

  “活在当下”是非常好的生活方式。未雨绸缪固然重要但过多的忧虑反而会成为束缚你手脚,阻碍你幸福的绊脚石。从我个人而言,我便是典型的案例。我总在担心,总在忧虑怕这怕那,在事情发生前便断绝了一切可能,这样的性格使我错失了很多机会。后来,在与朋友长辈的交流以及自我反思当中。我明白了,不要活在可能性中,活在当下,勇于尝试。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曾经为之奋斗过。

  幸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不同的理解。无论是腰缠万贯,位高权重还是清风明月,煮酒小酌。所需的不同使得每个人追求的幸福也不甚相同,我们无法评价谁高雅或谁低俗,因为幸福的模样本就不同。

  随心随性,love&place,希望你们都好,都幸福。

  《接受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三):何为幸福——《接受幸福的勇气》

  “ 你幸福吗?你所在城市的幸福指数有多少?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是否会让你感到幸福”,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的人并不陌生。对于处在和平年代的社会人,不再忍饥挨饿,战火连天,那饱暖思淫欲之后的感悟也许就是幸福的指标和指向。那么关于幸福的问题对于现今的我们也许就像哲学的终极问题一样,一直困扰着许多人。而,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活得幸福,势必成为现今社会最值得思考与关注的问题了。

  岸见一郎先生在本书中通过六大章207个小节,对幸福进行了全面的剖析,解答。通过哲学和生活案例的实际结合回答了许多困扰大众关于幸福的答案。通过阅读此书,也令自己获益良多,那么,我们就通过此书阅读之后,来聊聊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既——何为幸福。

  幸福这件事儿,在我看来一定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受。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栗子:Z姑娘心仪已久了一款YSL的限量版口红,那么她的南票很有眼色的送给她,那么Z姑娘不光觉得南票特别爱自个儿,而且,也会觉得自己倍幸福;好了,要是南票也花同样的钱送她一束花,也许姑娘就只是觉得开心,但,至于幸福不幸福,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幸福这件事是就个人所需而产生的,有的人觉得成功了,他就幸福,不然,其他的任何事情,与他而言也许就只是高兴,而非幸福。当然,幸福源自内心的需求,那么在说的深入一点,就是个人的缺失,越缺少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由此可见,当缺失与缺少的这部分得到相应额度的补充和满足后,那么这个幸福感会不会得到自我认可,感知以及体现,我想各位看官可以脑补一下。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幸福家庭一定是,父慈子孝,承欢膝下;那么,不幸的家庭呢?那种类就多了去了,鸡飞狗跳的,逼死父母的,抛弃妻子的等等,可是,就此问题大伙儿有没有认真的考虑过,为什么?我理解,你眼中的幸福未必就是我眼中的幸福,你眼中的不幸对于他人而言未必就是不幸 。所以,千万不要拿自己的普世价值或思想去权衡别人。你知道,人家家一天鸡飞狗跳的就不快乐,就不幸福了?你了解逼死父母的怎么不是因为父母自己酿的毒酒,幸福的一饮而尽;你怎么了解人家离婚就不能幸福且不会幸福了?更何况,在我看来,也许表面上幸福的家人也未必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是吗?所以,幸福源于个人而非他人眼中。

  那么,接下来在聊聊怎么源于自己。 能量守恒定律(energy conservation law)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已不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 。这条定理能够很好的诠释幸福源于自己。首先,自身持有对幸福的感知就是总能量;静止的能量代表你本身所需要,以及缺少的幸福缺失感;动能代表你自身寻求的方向;则势能代表外界对你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彻底,冷静,客观的去了解自我,当我们了解自我后,应当开放的,欢喜的接受自我的不足和缺失(静止能量评估),接下来,当我们了解,理解自我后,我们先要学会,自我修复,从新编程,再次审视自我,从而获得更多的路径,扩大接收源,以便更好的获得幸福(势能的正确产生);最后,就是外在对我们的影响,当我们获得了内心平静,自然对幸福的感知力就有所提升,在我看来,也许,当你看到一束阳光,感受阵阵微风,都会为你带来幸福,因为,想要能量守恒一定是由内而外,而非由外而内的。

  幸福这件事儿,不光要看书学习,也要从生活和感受中总结。当你有一颗平和而安静的心,一双 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对能倾听自我内心声音的耳朵和一颗充满智慧的头脑时,那么,我相信,幸福一定会常伴左右。

  《接受幸福的勇气》读后感(四):吃鱼吃肉打怪兽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于我而言,这就是最简单的小幸福。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所以也常常把幸福挂在嘴上,确实,我觉得幸福。

  看到书名儿的时候,《接受幸福的勇气》,一看,这里定有治愈良物,定在前方有光。也些许遗憾在读这本书之前没有读过书中所说的另一本《被讨厌的勇气》,光看书名儿,也觉得,嗯,这会是本有趣的书。

  我对这本书的理解简单说出来就是,告诉读者,作者认为的幸福是什么,不幸福是因为什么,然后怎样去追求幸福。这样的安排,正如我未读是所想一样。一步步读下去,跟着作者紧张,跟着作者开心,跟着作者恢复平静的心,然后自己明白过来,噢噢,是他的经历呢。

  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无法定义的,因为每个人所认为的幸福都不同。成功吗?中奖吗?或者,开豪车?谁能说得清楚呢,人生在世,欲望缠身,永远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得到之后才会幸福,那么,什么时候能幸福。

  幸福,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但是,我也觉得,幸福,能看见,能感受到,能听到。

  幸福能看见,患了眼疾的病人,在医院经过很久的治疗,每天用纱布蒙着眼睛,每天打针用药,每天闻着医院的消毒水味道,当他治愈之后,拆开纱布,被第一丝光亮刺的眼睛有点微微闭上的时候,当睁开眼睛,看到至亲至爱之人就在眼前的时候,看见的,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能摸到,寒冬天出门上班,匆匆忙忙,冷风涩涩,吹得路人把脖子也往衣服领子里凑,呼出一口气也瞬间变成白色的雾。完成一天的工作,疲惫的回家后,家人能握住你冰冷麻木的手,那一刻,是否就能感觉到,自己摸到的,是多么的幸福。

  幸福能听得到,社会在发展,城市里的人们远离不了城市的喧嚣,城市森林,由一片片高楼大厦林立组合,每天听到的是各种噪音,汽笛声,施工声,声声入耳且声声不息。而某天,出去春游一趟,去爬了高高的山,在林间,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泥土的芬芳,此刻,鸟儿们几声清脆的歌唱,无不是一大享受,此刻,你能听到的是幸福。

  也如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书中所说“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漩涡淹没,从幸福的巅峰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咽,才会品出真正的醇香。”珍视幸福,不要等失去才后悔,世界上最不等人的,就是时间那个美丽的混蛋。

  我想,我很幸福,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幸福,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也同样幸福,幸福就是那么简单,吃鱼吃肉打怪兽,或者是,今天去买果汁的时候,售货员递给我一根我喜欢的颜色的吸管,我也能开心一整天,这样,就很幸福。

  《接受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五):一生中后悔的事

  张枣的《镜中》有一句诗: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有些人,有些事,回忆起来,有多美好,就有多遗憾。

  回忆过往,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有两件事令我十分后悔,一件是高中没能好好学习,一件是二十四五岁时错过了一个非常好的男人。第一件使得我现在不得不花费曾经十倍百倍的努力来弥补当时的幼稚。而第二件,应了张枣的诗。

  因为这两件后悔的事,我现在过得十分忙碌也十分封闭,忙碌是为了学习,然后让赚钱变得容易一点,封闭则让我运行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必去接触更多的人,少了许多麻烦,当然也少了很多乐趣。为了避免今后继续出现让我后悔的事,我为过去的遗憾赋予了很多意义,它们从此变成了我的界限和标准,变成了我某个阶段的起跑线和终点线,也变成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内束缚和要求自己的准绳。

  大部分时间我很平静,沉浸在努力中让我感到充实和满足,我可以不用理会任何来自外界的声音,我听见自己的心跳的声音,听见自己汲取书中养分的声音,听见自己在轨道上加速运行的声音,我觉得这样的生活至少没有停滞,至少不会继续产生遗憾,也至少不会受到伤害。

  当有人面对这样的我,问道你为什么还不结婚时,我总会笑着告诉他们,我现在很好,虽然是一个人,但充实且宁静。当有人试图走进我的生活,我的第一反应是后退两步,观察,然后拿出曾错过的那个男人的模子去衡量后来而来的每一个男人,当然,他们肯定都无法适合,我理所当然地将他们驱逐出我的世界,切断了与他们邂逅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可能性。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问题,很自我的生活,很自我的做自己,努力完善着不完美的部分。直到我读了勇气系列三部曲——《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以及《接受幸福的勇气》,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然用过去的遗憾造就出了更多遗憾。那些我自以为是的准则和理论,那些我自以为是的想法和理念,让我错过的何其多。

  “过去不能成为借口,过去的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的”,“不能把过去的经历当做现在的问题的原因而不去积极地解决它们”,“不应该逃避问题,模糊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责任”……这些句子犹如当头棒喝,一下下拍打在我身上,让我无所逃遁。原来这么多年,我始终未能原谅和接纳那个曾经犯过错误的自己,也一直在用久远的遗憾错过着理应感受到的幸福。我如此努力试图认清自己,到头来依然没有分辨出何谓“善”(对自己有利),就像蒙着眼在路上狂奔,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却还自以为始终在跑道里奋进。也因为蒙着眼,所以看不清四周,无法信赖他人,无法真正敞开心扉去建立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此害怕受到伤害,也如此害怕幸福会是短暂。所以,一直以来也并没有十分幸福。

  过去的一切都已过去了,我却还拿它们抑或当做挡箭牌,抑或当做盲目的推进器,我赋予过去的意义变成了拿捏今日幸福与否命门的关键,细思极恐。

  我也总以为更努力一点,就会对周围人的需求少一点,就会做到自强自立,自己能解决的事无需索求他人的帮助。可归根结底,人始终是社会的人,无法脱离人群单独存在,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如此不完美,更是需要其他人来补充、来完善,来关注、来帮助。

  在勇气三部曲里,我直截了当地审视了一次自己,关于逃避,关于无法信任,关于勇气,关于幸福,有太多地方需要反思。我们当然要做更好的“存在”,当然要变成更好的自己,但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需要有直面现实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也需要有接纳自己,继而重新投身到人际关系当中的勇气。

  对自己真正的负责,那么难,却那么重要。电视剧《我叫金三顺》里有一句台词:去爱吧,仿佛没有受过伤害。我想,现实中,真正可以做到的恐怕寥寥无几。凡事都有代价,凡事都需要或大或小的勇气。

  此时此刻,我的人生中又添了一件后悔的事,便是没有早点读到这样启发人心的书,但此刻,我已不那么惧怕后悔这件事了,我庆幸自己没有更晚读到。

  明天还有无限的可能,别拿过去绑架了自己。我们总说爱自己,但爱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接纳真实的自己,这也需要莫大的勇气。愿我们都是自己的勇士,人生路上勇往直前,愿我们幸福。

  《接受幸福的勇气》读后感(六):关于“幸福”的一些思考

  读心理励志类的书籍,总是心里会有一些警惕,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为了洗脑鸡汤的中毒患者。但这本书的标题击中了我,接受幸福的勇气,勇气,反复读这个名字,从题目里似乎里都带来了一些灵感。这是我读这本书的初衷。

  长期被焦虑所困扰,任何事情只要发生就会焦虑,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升职,焦虑,买房,焦虑,旅行,焦虑。别人觉得很开心的事情,到我这儿只剩下焦虑。好的事情确感受不到快乐,一度认为这是一种能力的缺陷,也仔细分析过这是什么心理问题,为什么总是看着阴影而忽视阳光。我一直认为问题也许出于我缺少找到幸福的能力,从没有思考过接受幸福也是需要勇气的。

  作者的学者身份让整本书的布局规整的像是一篇哲学论文,初读甚至觉得有些生硬枯燥,但是仔细的读完全书,会跟随着作者的思路对于“幸福”这件事有所思考,而引发思考可以说是最大的收获。

  书中有一些观点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而有一些观点我并不认同,一并记录,作为思考的分享。

  关于幸福的定义,作者一开始就明确,“幸福与所谓的成功、幸运,还有所谓的幸福感是不同的。”这一句话乍一听似乎是很容易让人认同,是一句十分政治正确的话,可仔细想想,几乎我们日常所有的“幸福感”,都可以和成功与幸运相连,而“幸福感”和幸福不同,更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再一个是,作者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我们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发现幸福,但有人却害怕因为与他人建立关系而受到伤害,无法融入人际关系,这是因为他们知道,不幸能够聚焦关注,而幸福则不能。”这个观点让人有些疑惑,诚然我们能够从人际关系中发现幸福,甚至因为人际关系而产生幸福,但是剥离人际关系,幸福就不存在了吗?作者对于人际关系和幸福的关联让人不能完全的认同。他所列举的关于让人无法获得幸福的理由,倒是浅显易懂,关于人们因为恐惧失败,因为恐惧不好的结果而导致一开始就回避人际关系的建立,倒是让人想起了那句诗,“为了避免一切结束,你避免了所有的开始。”在本书作者看来,这是不幸的,这样的不幸是你选择的不幸,而这样的选择在你看来却是好的。因为恐惧失去,恐惧未来,而拒绝了幸福的可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不幸。

  放大来说,因为害怕失去,所以宁愿从未拥有,这样的论调并不少见。也往往作为一种自我逃避的借口。不愿拥有是真的因为不想要吗,未必,甚至反而是因为太想要,太渴望的同时又对自己充满了怀疑,觉得自己似乎不配拥有,与其让自己成为被淘汰的一方,不如从一开始就选择拒绝参赛,似乎为自己找到了一些尊严。越是自卑越是自尊,人的心理有时候又虚伪又虚弱。

  书中对于人和幸福,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自由意志。”

  一般在探讨幸福或者不幸这样比较虚的概念的时候,很少会强调自由意志。作者认为,你必须承认自由意志,你才能真正的认识幸福,感受幸福。因为自由意志是与责任感相连的,因为承认了自由意志,就得承认你的人生的责任是由你自己负责的。人的自由意志决定了你的社会关系,你的人生价值,因而与你的幸福切实相关。而那些没有勇气追求幸福的人,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自由意志。

  作者的观点紧密的结合,形成了他所认同的逻辑链条。在读完作者的观点后,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对“自信”的思考。

  关于幸福,作者有很多建议,活在当下,自由意志……但在我看来,这些特质,正是构成了一个特别“自信”的人。

  对自我认同,对自己有信心的人,他认可自由意志,他对“当下”的感知是健康的,不被过往困扰,不被未来焦虑。

  他们在人际交往里一样表现的自然而积极,他们对自我的认同不来自于外界的评价,自信的人经历了挫折能更快的恢复。而不自信的人要经历更复杂的自我建设。

  自信,自我认同,爱自己,让你更能感受幸福。

  而困扰我的那些焦虑,从某种意义上正是不自信的表现。“我不配得到这样的东西,我必须更加努力才不会失去它。”,无法活在“得到”的当下,而在得到的那一刻就开始担心失去,正是因为对自己掌握未来的发展没有信心的原因。无法享受快乐,正是最糟糕的部分。

  对于“幸福”,这本书未必能给你一个解法,但是对于自我认同的思考,这是有价值的。

  《接受幸福的勇气》读后感(七):心静 、欲平。 幸福便会萦绕

  心静 、欲平。 幸福便会萦绕

  常言道: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这也是当代大多小资青年对于幸福的定义; 私下也查询了不少有关于幸福的定义: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并不与快乐、快感、方便划等号。可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 全文较于理性站在西方哲学体系的思维上针对”幸福“一词的定义与分析:何为幸福?以西方希腊历史故事的典故 分析,以质化、量化做对比,并将自认为的道理影射归类社会现象上,倡导大伙们要有自己的想法与追求,勿须盲目的陷入他人所谓的幸福,成功学定义里——权欲迷眼。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在于思想,你没有那份随机应变的能力与背后坚实的底气 何必四处碰壁,自古以来 失败者各有各的忽略点;成功者亦有幸运不占少数。 最近,恍恍惚惚~~生活变得一团乱麻,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作不顺心,朋友远离, 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对于人生所追求的幸福感产生了质疑;可谓负能量满满。回归正题 这本书作者岸见一郎站(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在一个老师的角度上分析,与我最近接触到的佛禅 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量力而行;我们应当做的是,定义好自己所在角色的属性,适当的用力而非一味不知目的地的蛮进; 就例比:爱、一种奇妙的情感将不相干的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有的家伙活得很自在,也有的活得很痛苦。个人观点,最恰当的爱,便只给一半;过便溺、少则吝。。。正如月 满为盈,亏则缺!给爱的一方,事事操心;被爱的一方,强烈的窒息••••• 想起了,昨天逛知乎看到一个例,答主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还需要出国进修的看法 话题所联想到了 Mark Elliot Zuckerberg在哈佛的毕业演讲其中一句话:The greatest success comes from having the freedom to fail,原生家庭给我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足够的选择与退路;回望当今社会快餐式的生活模式,每天早九晚五上班 下班 休息,我们不自由的个体,只是活在亲友的期寄下的一个螺丝钉;学生时代不许早恋,早恋对你没好处的,好好读书考个大学有个好工作才是人生大事,渐渐地毕业后 有了自己稳定的收入;家里又开始催着恋爱结婚了,活着,只是活在亲友的想象里;那个完美的自己饰演着好累。。。摆脱这种束缚感,我生下来并不是为了谁;我的生命开始(背景+经历)不是由我决定,起码我能决定过山车的旅途自己的感受。向往那些随心而活,随欲而定的智者,生于色彩多纷扰的世界注定,却不庸人自扰的画圈坐井观天。平淡的生活需要生机,年轻人 还是阅历太少,欲妄大于执行力。思维固化即将类同于当代的阶级固化,很多东西看不清 舍不得;最近搬家,昨天整理衣橱柜,曾喜爱的衣物减之又减,发现一年春秋冬夏也不过拾余件。 ………… 人在遇到人生的大疑、大乱、大苦、大难时、若未被击倒,自然会在其中超越得到“定”,因定而得清明,由清明而能得静。有欲念,就有火气;有火气,就有烦恼;静使人平消火气,火气一消除,即便菩提。 很认同佛禅所谓的修心、修行;难得一世为人,活几载沉浮,闲看花开花落,平安喜乐 才是主要的,身体健康。暂时有个想法,尽力好好的工作,攒笔钱,去冒险 多一点自己生命的阅历,悟出自己的(人生追求)幸福感 “活在当下”。不要依附任何人,独立、自信,不用变得刻意,凡事退一步 忍一时 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接受幸福的勇气》读后感(八):你的存在,便是最大的价值

  我出生在公务员家庭,父母一个在县委,一个在工商局工作。他们从小就严格教育我,让我好好学习,争做人中龙凤。但是我的天赋真的很一般,无法迎合父母的期望。所以一旦有表现不好的地方,父母总是会教育我一番。因此我从不奢求父母给予我多少东西,他们做什么我吃什么,他们买什么我穿什么。即使父母说你想要什么样的东西,我只会说,你们买什么,我就用什么。感觉自己就是他们的累赘,没有资格提出任何要求。经过18年的培养,父母也放弃了我成为人中龙凤的想法。但是自卑的种子已经在心里生根发芽,并在经过18年成长为一颗寄生着我内心的带刺藤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