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沉默的羔羊》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沉默的羔羊》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3 21: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沉默的羔羊》经典读后感10篇

  《沉默的羔羊》是一本由[美] 汤玛士·哈里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元,页数:2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一):我们都是碳元素精致复合物

  最稳定的元素出现在周期表的中间,大体在铁和银之间.

  在铁和银之间.

  我认为那是最适合你的地方.

  苏格拉底说:"人的一种品质未必能抹掉他的另一种品质,他们可以共存,可以是既是善良又是可怕."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们才会对暴力,臆想,易性癖,和人格分裂既厌恶又着迷.

  我承认我崇拜汉尼拔博士,无论是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人也好,一个女性也好,他认真他自负他对他人有着超乎寻常的掌控力...他学识渊博品位高雅自制而且有礼貌充满了迷人魅力...所以续集里史达琳做了他的情妇我一点也不意外.

  当然,如果羔羊不再尖叫了,那时侯博士吃掉她我也不意外.

  我们都是碳元素的精致复合物...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吃了你又能怎样呢?!

  更何况我们亲爱的博士,一般人是不够格上他的餐桌的...

  礼貌很重要,你得记住说:"先生,请..."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二):有你在,这个世界精彩

  莱克特最后写下的这段文字,是对克拉丽丝的赞赏:有你在,这个世界更精彩。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我竟然会迫不及待的看完这部暴力重口血腥的小说却又对正反主人公都如此的着迷。不知道是不是感觉到共鸣,还是更深层次悲哀,正如同那封信中说的那样:要获得神圣宁静,你得一次又一次的去争取,因为鞭策你前进的是困苦,看到困苦,困苦就不会有尽头,永远也不会有尽头。

  被害者都是普通人,没有娇媚的容貌拥有着最普通生活,讽刺的是如果不是参议院的女儿被抓可能罪犯依旧逍遥法外,大洋彼岸的美帝也存在特殊待遇。没有人关注过身旁擦肩而过的消失的陌生人,各人背着各自的伤痛。小说带给我们的是极致压抑拨云见日的希望,我却一直想象着那一个个普通被害人悲惨遭遇。还好有克拉丽丝在,她可以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体验她人的生活与情感,用自己冷淡而又坚毅性格影响接触过她的人,就像莱克特医生说的:有你在,这个世界更精彩。

  还能说什么呢?不要让愤怒挫折妨碍你的思维,更不要因为恐惧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三):羔羊不沉默

  看过这部片子几遍,汉尼拔那深邃眼神优雅言谈举止,让我感受到他绅士外表下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秘密同时也对他内心世界产生无限的疑惑:他究竟在思考些什么?

  斯达林的干练、执着勇敢,加上对过去生活的逃避,被朱迪福斯特完美表现出来了,当然也就给人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面对阴险、深邃、睿智的眼神,面对善良、疑惑、稚嫩的眼神,我同时看到了一丝迷茫矛盾,对人性理解上的茫然,对自己内心世界与离经叛道行为的矛盾辩解,他们对自身性格的了解都是那么的缥缈,这也许就是两人吸引对方的共通点吧!

  同时也要感谢朱迪福斯特和安东尼霍普金斯,倘若没有他们的精彩表演,我们无从欣赏这样精彩的电影并理解其真谛,更无法触动自己那久已冷漠心灵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四):很棒的悬念小说

  很棒的悬念小说。悬念到什么程度呢:我两个月以前在新华书店看到了它,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于是我就站在那里看,一直看了三分之二,书店要关门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了,两个月来一直对它念念不忘,很想知道结果。因为我看到的地方刚好是野牛比尔绑架了马丁参议院女儿的那一段——作者刚好让那个变态杀人狂在小说中露了一脸,他的巢穴,囚人的深井,以及一条被他叫做甜心的宠物狗。——参议院女儿命悬一线,史达琳和莱克特医生的战争扑朔迷离……悬念最大的一处……真是折磨人啊。

  惦记了两个月,终于昨天又拐进新华书店,站在那里把小说看完了!太赞了!

  吸引我的地方很多:

  第一是史达琳。小说中,史达琳是以一个准联邦特工,也就是一个特工实习生的身份出现的。果敢、机智冷静这些特工必备的特质在一个实习生的身上是不可能体现得那么淋漓尽致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史达琳所体现出来的非凡的能力。她和魔鬼医生莱克特的周旋斗争实际上是小说中最为惊心动魄环节。因为她取得和莱克特医生对话的筹码是这位魔鬼医生对她的兴趣——而当魔鬼饶有兴趣地盯着一头羔羊的时候,羔羊的处境会如何呢?史达琳的危险甚至远远甚于参议院女儿的。在莱克特与史达琳的周旋中,关于史达琳儿时的记忆被层层揭开。莱克特用一种类似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方式观察着史达琳,这也是我倍感兴趣的地方,一起和这位魔鬼医生探索着史达琳封存的记忆。

  第二,作者显然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在关于那些血淋淋的屠杀案例的叙述中,许许多多的“屠夫专业知识”让我既震惊又恶心。比如剥人皮的种种工序和注意事项,以及诸如此类等等等等……一边处于震惊之中,一边叹道:真长见识了!

  第三:莱克特。小说中仿佛安排了两对魔鬼与羔羊的对峙。莱克特与史达琳,野牛比尔与参议院女儿。显然后者只是前者的映射而已。莱克特背负着8条人命案,必死无疑。因此也毫无所惧,将众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只是为了玩儿”。偏偏警察们又有那么多所求于他,更让这位天才与魔鬼一体的医生乐不可支。他企图揭开史达琳封存的关于儿时的记忆,然后把她纳入他魔鬼的阴影中——也就是说理直气壮地杀掉她(我暗地里认为莱克特如果要杀死史达琳必然存在着某种他自己设定的标准的)——幸而,史达琳是纯洁的,磊落的。无邪得像天使。因此莱克特没有得偿所愿。反而对她抱着某种欣赏的态度。(所以,要做个好人呐!)莱克特对史达琳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他说:“你如何处理你的愤怒?”

  第四:还是莱克特。莱克特是不折不扣的魔鬼,相比之下,野牛比尔反而像个幼稚无知的小混混。但是,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仿佛不自觉地把莱克特置于一种审判者的地位。在他天才的以及邪恶光芒之下,众人的真实面目纤毫毕现。——善的恶的,当然还包括天使一般的史达琳。不过,结尾让我震惊的是:莱克特居然平安逃脱了!在莱克特出逃前给史达琳最后的信件里,他很好心地又不怀好意地告诉她:羔羊已经沉默了,但是还会尖叫。还说了一句:让我们彼此提醒。

  其实,震惊之外,对这个结尾还是比较满意的。作者的愿意也许是告诉大家: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但是我一厢情愿地把莱克特的出逃理解为:因为这个魔鬼其实也是我们的上帝啊,上帝怎么可以死掉?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五):史达琳就是新女性的代表/渣评读后感

  女主人公史达琳新女性的形象很让我振奋,直面内心的自卑而使自己不懈努力,为自己被人瞧不起而敏感愤怒,她很幸运能够遇到了克劳福德和莱克特两个精神导师,而这幸运却真实地来自于她的努力聪明和勇敢。

  因海报慕名而来,分了大致3天看完。整本书中莱克特和史达琳的监狱推理谈话最为出彩,不过中间对剖尸,詹姆·伽姆相关描写却也十分恐怖让我一度晚上不得不终止继续看下去(苦笑)

  差一星是因为最后伽姆的死小说描写的很短暂突然,没有和史达琳特别特别特别复杂的周旋描写,大概是国内悬疑小说套路套多了?另外短暂得没有给人震撼感觉,大概是又被大护法之黑花生套路了?小说结尾略些仓促,仿佛很多作家喜欢给读者多一点留白,但是多给点后续描写还是会很感动的啊

  (;´༎ຶД༎ຶ`)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六):回味不已的經典作品

  “沉默的羔羊“ 這部在當年轟動一時的驚悚電影,直到今日還是許多人回味不已的經典作品,可我從沒想過找原著小說來看,畢竟當年我年紀還小,不知道文字的魅力,才會在前陣子發現這本小說後,急急忙忙安排時間把這部“沉默的羔羊“好好地看完了。

  劇情方面有看過電影的朋友應該都滿清楚了,不過小說中的漢尼拔形象和電影中不大一樣,其實漢尼拔年紀是沒有那麼大的,了不起四十歲上下,應該是看不出老態的,不過這點是不影響小說的閱讀。

  漢尼拔的出場可說是經典橋段,在史達琳正式見到他之前,就已經聽到許多漢尼拔的過去的惡行,讓讀者也不免好奇這個極為聰明、手段卻又十分兇殘的“食人魔“,倒到底實際是怎麼的一個人?

  史達琳經過牢房層層的戒護和關卡時,讓人不禁會感到,怎麼會有個人可怕到,可以讓人用這種極為誇張的形式去個隔離他?左手有六根手指的漢尼拔的確就是有這種能力,光是史達琳和他第一次的談話,就足以讓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了。

  “水牛比爾“在美國犯下的連續殺人案件,不僅將屍體丟棄到河中,可怕的是死者們都還被撥了層皮!史達琳雖然還是FBI未畢業的學生,但成績相當優異,因為此案關係重大且陷入膠著,她的長官為求案情的突破,便破格讓她參加了辦案的過程。

  這最主要的還是要利用史達琳去借助漢尼拔的能力,看能不能在這個案件上探問到有用的線索。然而事與願違,漢尼拔根本不想配合FBI辦案,但“水牛比爾“卻沒有停止行動,這次是參議員的女兒“凱瑟琳“失踨了!

  FBI們依“凱瑟琳“的外形特徵判斷,她有非常大的機率是“水牛比爾“最新的下手對象!而史達琳在時間所剩不多的情況之下(從人失踨後48小時後,屍體就差不多要出現了),將最後一絲希望放在漢尼拔身上,而漢尼拔也趁著這個機會,向參議員提出了一些要求

  史達琳靠著漢尼拔給的線索,驚險地在“水牛比爾“的藏身之處,成功地救出了參議員的女兒!而這一切付出的代價,卻是在最後讓更危險的人間兇器漢尼拔有機會重新獲得了自由

  這部小說簡直可說毫無冷場,從翻開小說的第一頁開始,便會被作者的文字魔力給吸引,進入這場驚悚動人的絕妙好戲!小說能寫到像電影般的精采程度,可說是非常少見的,若是看過電影而還沒接觸過小說的朋友,可以花時間找來看看,絕對是值回票價的!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七):你这么变态,你妈妈知道么

  在五天前,我重新读了这本小说。

  好的事物人们总是会翻来覆去阅读,欣赏和把玩。

  很多原著都比电影要好,但我觉得,这部作品电影要比书好,或许霍普金斯的存在。当然,史琳达的扮演者也很优秀,可一座山头只有一座老虎,对么。

  如果让我推荐理由只有一个,尽管有许多过程的地方让人推敲起来觉得没那么容易,但作者对心理描述和对白刻画,很有功力,读起来会身临其境,你很难在现在这个社会读到一本不那么娘们的书,对么。

  相信我我的朋友,此书值得你读。

  而我想说的是,为何国外的心理扭曲者那么多,让人匪夷所思

  当然国外也会认为我们的小脚也是扭曲和变态,并且还是群众性的变态,但这是审美,和穿人皮的衣服与吃人的肝脏,还是有区别的。

  我想这就是媒体责任,当他们得意洋洋宣扬某些事物哗众取宠的时候,多少 ,会引导一些 过于愚笨,或者过于聪慧的人,走上一条扭曲的路。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八):沉默的羔羊

  每个人都是荒野上的独步者。每一次相逢,简单的点头示意或是短暂的携手同行,都让人在之后一个人的路途中回味。荒野虽然寂寥,但偶遇胜景,提醒我们不虚此行

  这段话是看到的最好的书评,复制过来后都不好意思继续写自己的感受了。

  里面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有创伤、有阴影、带一点绝望色彩

  汉尼拔教授挚爱的妹妹被人杀害吃掉,而他发现自己也吃掉了部分,于是他开始吃人、令人害怕。同时又让人不由自主产生敬意,他善于观察,嗅觉敏锐,专业背景深厚到警察也不得不来求助;他在狱中保持了自己基本体面的生活、戏耍企图研究他的教授、寻找有意思事情、厚待尽职的狱卒。

  史达琳心中的羊羔一直在凄厉的叫着,她救不了它们;心中英雄般殉职的警察父亲其实只是个巡夜的,她不愿面对这个事实;勇敢背后的自卑,她怕被人发现,又摆脱不了;只有在隆隆的洗衣机旁边,流水声中,她才能感到平静心安

  野牛比尔,除去凶残的手段,他有点傻、也有点孩子气,他想变成女人,又不能变成女人,除了涂指甲油外,他选择杀害女生、用人皮做衣服使自己有女性的身体,对狗狗很宠溺,每次作案前都会看看妈妈年轻时的录像,那其实并不是他妈妈。

  关于史达琳的上司,我只记住了两个情节,一个是史达琳求他让她继续查案的时候,他掏出了身上仅有的300美元和支票,那是他准备给将要安葬的妻子买鞋的钱,另一个是妻子去世后,他看窗外的风景,认为应该风景有所改变,因为她不在了,但是景色还是同几十年前,他俩初次见面的时候一样。

  对于小说我有两个疑问:1、为什么是史达琳?也许因为她是唯一的女性,而且漂亮;同时史达琳还拥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认真、执着、单纯、勇敢。也许是因为,他认为她是同类,心中都有一片伤口,永难愈合,正如他问她,那些羊羔还叫吗? 2、教授真的那么厉害吗?关于野牛比尔,不能证明他的强大和智慧,他分明是知道内幕的啊,杀人吃人也不能算,最开始观察史达琳的时候算是一处、最后逃脱时的计谋算一处,但我期待更多。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九):“羔羊沉默”系列的三层内容

  归功于学院奖的强大号召力,“羔羊沉默”系列成为广为人知的惊悚作品。我不是惊悚作品爱好者,对该系列却也是爱不释手,自从很多年前与之邂逅,从看过电影到找来书读,再到重温影像,再到细品文字,反反复复不知看过多少遍。

  好的作品可以温故而知新。一遍遍的回味,慢慢的,我从“羔羊沉默”系列作品中读出了更深层的内容。

  第一层:惊悚、悬疑、推理

  这是该系列作品最惯常被人们贴上的标签。心理变态的系列杀人狂,这是惊悚作品永恒的主角之一。然而真正的惊悚片爱好者却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合格的惊悚片:无论是剥人皮的“野牛比尔”(Buffalo Bill)还是连续做出灭门案的“牙仙”(Tooth Fairy),作品都没有将之渲染得足够恐怖;至于“食人魔汉尼拨”(Hannibal the Cannibal)更是以其优雅的格调和渊博的学识打动无数读者,从而成为该系列当之无愧的主角,哪里有惊悚可言?

  托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习惯于让杀人凶手早早出场,直接描写其心理活动以及犯罪活动的准备过程,这使得该系列作品的“悬疑”标签也显得名不符实。可能有悬疑爱好者会因为无法从这些作品中体会到分析谁是凶手的快感而感到失望吧。

  失去了悬疑的外衣,作品的推理成分便淡了很多,换言之即是需要读者细细品尝其中味道。在《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中,年轻的实习探员Starling从一个“简单”的任务——访谈Dr.Lecter——开始,在Dr.Lecter的提示下从案件卷宗中发掘追捕“野牛比尔”的线索。其中条分缕析的推理过程,掩藏在Dr.Lecter的嘲弄、Starling的回忆、Chilton和众人的干扰中,需要读者也像Starling一样,一步步抽丝剥茧,看到结果。如果说悬疑式作品需要的是读者的推理,推理出事件的真相,那么“羔羊沉默”系列作品需要的则是读者的元推理(Meta-reasoning),推理出主人公的推理过程。而自指(Self-reference)的东西总是很酷的,这是人类心理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第二层:心理、语言、行为

  近些年心理主题的电影很是风靡,这也成为与惊悚、悬疑相并列的一个常见标签。“羔羊沉默”系列作品可以算是此风潮的引领者。我们的系列作品主角,Dr.Lecter,是精神病学博士,同时其本人也是一个罕见的有着异常心理症结的心理学研究对象。而其它两位系列杀人凶手自然也是心理疾病患者。Abnormal Psychology最初曾被翻译为“变态心理学”,出于人们的猎奇心理,描写“心理变态”的作品从来都是很吸引人的。

  而“沉默羔羊”系列的作者并不仅仅将镜头只对准心理异常的凶手,对于其它角色的心理同样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Starling对自己出身和家境的自卑、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弱者的怜悯、以及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对父亲的依恋和父爱缺失的代偿,是该系列作品一条重要的主线。此外,Graham敏感的神入(empathy)、Chilton自大的判断、Barney憨厚的细心、Pazzi敏锐的贪婪,在作品中描写得同样精彩。

  语言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现和结果。所以,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也都是精雕细琢的。Starling在气恼时习惯性的口头禅展现了她潜意识中压抑的愤怒,Lecter喜欢使用的古英语体现了他对优雅和品味和苛刻,Crawford严谨而务实的讲话风格表现了他在公事私事政治情感交杂冲击之下的勉力自持和尽力为之(还有比这更像父亲一样的形象吗?)。各种人物的标志性细节动作在书中也是比比皆是。

  第三层:创伤、成长、情感

  在心理学诸多流派中,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无疑是最为大众所周知的。基于精神分析理念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要远远多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学派等其它心理学流派。一方面是精神分析学派具有挥之不去的神秘色彩(反科学性?)从而更能贴合通俗娱乐的口味,另一方面则是在融合了多种心理学视角的作品中精神分析理论的鲜明特征使得其血统更容易被分辨出来。

  “羔羊沉默”系列就是一组带有明显精神分析思想的作品。童年经历、创伤、潜意识,这几个弗洛伊德的核心关键词,在该系列作品中随处可见。

  在Starling的内心深处,父亲的死和羔羊的嘶鸣是两个带有象征意义的巨大烙印,她的理智和高效、她的正义和怜悯、她在面对恐惧时鼓出来的勇气,无不源自她年幼时的经历和记忆。父亲在巡夜时被劫匪打死,只能由母亲一力担起养育家庭的重担,而且作为最大孩子的Starling不得不被送往亲戚家抚养;所以Starling渴望强大,用力量来保护自己;同时对于弱者有着缘自共感的强烈同情。Starling曾认为增强力量、击毙罪犯、解救人质可以让羔羊不再鸣叫,在那段时间里她确实做到了;然而现实的复杂和无奈最终还是解构了Starling对正义的绝对信仰和以此带来的对世故的委曲求全,而让位于超前审判和自我裁决,这是Starling继承自她的父母并内化在超我之中的品质。

  对于Dr.Lecter,妹妹Mischa的被吃掉是他一生都不能解开的创伤。从Mischa被杀的那一天起,他变成了一个复仇者;而当他得知自己也吃下了妹妹的肉时,他变成了一个恶魔——一个食人魔。一个人越是为自己的过失行为寻找合理性以降低内疚感(以及懊悔感和负罪感),他就会在这种行为中陷得越深。如果说Lecter在吃第一个凶手的肉时尚且是在体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复仇快感,那么当他手仞最后一个凶手之后,他对“烹饪”的愈加痴迷和精于此道则完全是内心症结的代偿。

  从人格类型上来说,Clarice Starling和Hannibal Lecter都(非常可能)是INTJ(参看http://typelogic.com/intj.html)——理性的问题解决者(analytical problem-solvers)。再结合身边的实例,概括来看,INTJ型人格很大程度上的一个共性是:童年或成长经历早期的一个巨大创伤,成为心中一个难以解开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岁月里,TA用一生的时间,尝试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tarling的问题是想要羔羊不再鸣叫。她努力在弗吉尼亚大学修心理学和犯罪学的双学位,而当机会来临得以参与到野牛比尔的案子中时,她宁可课程重修也要在案子中竭尽全力。巴尔的摩犯罪精神医院的恐怖地牢、老鼠横行的旧仓库、冰冷的殡仪馆、野牛比尔的地下迷宫,在面对这些的时候,她如何战胜她的恐惧?想想羔羊的鸣叫。INTJ的人在面对问题时可以激发出惊人的潜能,而这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Lecter的问题是Mischa。他研究数学和物理学,他渴望找出打破熵的原理的方法,让摔碎的杯子复原,时光倒流,Mischa复活。比起Starling的羔羊鸣叫,Lecter的问题则完全是不可能的任务。Dr.Lecter毕生都至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其结果却毫无悬念地总是以难以为继的一厢情愿收场。核心问题陷入死胡同,多余的智慧和利比多渗透到其它领域,使Lecter在许多领域——古意大利的文学和历史、古典音乐、香味、酒和烹饪——都有着惊人的造诣。他筑就了庞大而丰富的记忆宫殿,却无法修补那散发恶臭的黑暗地牢,每当地牢之门无意开启,他会从睡梦中惊醒,厉声尖叫。

  作为以难以接触著称的恶魔,Lecter是许多来访者的噩梦。在少有的两个能够与之交谈的访客中,Lecter与Starling的互动远比与Graham的交流更精彩生动。不仅仅是因为Graham抓获了他而导致的敌意,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和Starling异性相吸,还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和她是同样的人——同样受一个生命的问题所困扰。很多年以后,Lecter都还记得Starling欠他的一个回答:羔羊停止鸣叫了吗?

  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因其可证伪性不强而饱受诟病,然而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天才的洞察力。成长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一路上荆棘丛生、危机四伏。一个人年幼时的创伤,就像刺进蚌的肉体的砂砾,此后漫长的岁月里,TA用液体将那种刺痛层层包裹,直到凝结成一个坚硬的核心,连自己也认不出来。

  不单单是Starling和Lecter。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成长的烦恼、乃至噩梦:

  Margot在浴室遭到Barney不能自已的举动时斥骂他是“同性恋”;

  ammie把他“最好的东西”献给了主,他的基督却来得太迟;

  Jame Gumb在为精心筹划已久的“工作”做准备时观看录像带里“妈妈”(甚至不能确定他是否认错了人)的美丽身姿;

  Francis Dolarhyde在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努力吃下红色巨龙时艰难地吞咽;

  ……

  如果能够不被"Abnormal"误译为“变态”蒙蔽了眼睛,用心体会,你能看到他们的失望、寂寞和挣扎。

  Thomas Harris文字中的情感描写堪称神来之笔。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细节是Mr.Crawford把准备为刚刚过世的妻子买一双鞋子的钱交给Starling,让她跟随她自己的感觉去调查案件;Starling走后,他一个人站在清晨的阳光中哭了。

  在Harris的笔下,每个人都是荒野上的独步者。每一次相逢,简单的点头示意或是短暂的携手同行,都让人在之后一个人的路途中回味。荒野虽然寂寥,但偶遇胜景,提醒我们不虚此行。

  . 文中所述的“羔羊沉默”系列,指的是Thomas Harris所著的Hannibal Lecter四部曲,同时包括小说和电影。而不仅仅针对其中某一本书或某一部电影。

  ----

  20101105

  写于沪西长风书斋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十):羔羊沉默了

  史达琳梦中的羔羊终于不再尖叫了,但是莱克特给史达琳的信中说,“因为鞭策你前进的是困苦,看到困苦,困苦就不会有尽头,永远也不会有尽头”。追求平静的史达琳,与追求安逸(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的我,同样会在明天再次听到羔羊的尖叫,它催促我前进,前进,,只要一停下来,整个人都会变得不安而焦躁,可能我渴望的是平静吧,现在一切的未知太可怕了,让我非常没有安全感。所以我无法平静下来,整天都在想做什么可以让我更有优势些,以后可以找到好点的工作,生活不会太困难。也可能我是想太多了,这个年纪的我们,大部分都是在玩玩闹闹,而我是少部分,想的有点多的那种。没有安全感的人,就是这么纠结,烦躁。

  另要说的是这本书的翻译,封面说史达琳与莱克特展开殊死搏斗,,,最初看到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不过心里搏斗,这样说也差不多吧。书中有些句子表示不能理解,但是大体还是流畅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