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周鸿祎自述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5-19 02:05: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精选10篇

  《周鸿祎自述》是一本由周鸿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一):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1 诺基亚怎么倒下的? 高层头脑,平台战略,然后分解到各个部门KPI,但是不怎么注意用户感受或者体验。这种动辄平台的战略可能是一个原因。小公司一开始千万不要实施的太宏观,可以想想,但是落到实处一定要从小处,大公司不想覆盖的地方入手更好。

  2 微创新,听起来不算大事,用户体验改善的一个个小点,非常重要。努力做到超出预期。

  3 周还在为他的3721洗白。不可否认他对互联网的历届有独到深刻之处,但是手段是有让很多人不认可的,这是他的价值观问题。

  4人性,心理学与产品的关系已经有太多言论了,方向肯定是对的,要沉下心来深入进去。世界的事情都是互通的,头脑的思考会带来改变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二):他的书就像他的产品,不装,通俗易懂,大道至简,老少皆宜。

  买这本书是因为之前听有人把他的书读出来,听了一下,觉得不错,就买了。买了后又觉得太浅显,太口水看不下去。

  有天看到我的书单里有这本书,想着都已经花钱买了,再看看吧,于是又拿起来看了。于是翻看目录,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看了一下,还是有点收获的。这也是我现在看书和以前的区别,现在我一般不会从头看,而是从目录中先挑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后来发现这样反而更有兴趣,节省时间,而且印象深刻一些。

  看书有收获的几个地方如下:

  1、什么是商业模式

  我以前确实以为商业模式就是赚钱模式,急功近利的想法。书中说到商业模式包括4个模式:即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只有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有价值的产品,针对特定的用户群,采用有效的能接触目标用户的推广方法,在有了大量的用户基础后,收入就不用愁了。也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用营销的思路,即产品、价格(收入)、渠道(到达用户的途径)、促销(推广)。用4W+2H总结:为特定的Who(用户)提供什么有价值的What(产品),通过什么渠道(Where),怎么推广(HOW),去获得利润。

  2、什么是创新,怎么创新?

  有3种创新,1、发明,就是之前没有的,这种一般人做不到。2、用户体验创新。这个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做到的;3、商业模式创新。这个虽然可以做到,但是比较大,也比较难。所以我们都可以去做用户体验式的创新。所谓用户体验式的创新即从一些用户的显性细节的功能入手,找一些用户比较容易感知的点去提升用户体验,比如他举例,360杀毒软件开发了一个测试开机速度的功能。还有查收流氓软件的功能;查病毒只有几个简单的选项:快速查杀、全盘查杀、特定区域查杀,通俗易懂的几个键。

  还提到创新最简单的一点就是逆向思维,特别是在跟大公司较量时,选择大公司看不上的需求,避开他们的强项,或者与他们目前的优势相反的功能。他举了facebook正因为他与Twitter功能相反,比如后者是开放的,不需要对方认证,即可关注。Twitter与博客相反的是,它限制140字的字数,不像博客可以随便写多长,反而让它迅速流行起来。IBM当初发现个人电脑落后于微软、inter时,曾经联合苹果去反击,但是效果不好,最后明智地放弃,转向软件和服务,从而实现了一个很好的转型。AMD公司产品跟Inter差不多,但是一直打不过它,差得很远,反而是另外一个公司ARM,他们不跟Inter比强项,专注低端市场,比功耗低,反而成功了,这么看来有点类似蓝海战略,或者有点类似那本《逆转》的书,和强者一样正面对抗,找到强者身上的软肋,结合自己的长处。反而有胜算的机会,就像蚂蚁反而能扳倒大象,靠的是扬长避短。

  3、什么是强需求和弱需求?

  个人觉得强需求,一种是刚性化需求,比如男人喜欢看爱情动作片,买房、吃饭等生理或生活必备需求;还有一种是虽然不强,但是用户容易感知到或者体验到的显性需求。电信行业最喜欢提的价值是提升用户感知。比如产品的外观是否好看。联想到对每个人来说,个人形象是强需求,因为直接影响到周围人对你的印象和评价,而且这个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至于你有多少才华,你品德多好,这个不是显性的,一眼看不到,所以哪怕花很多钱、很多时间来打扮都是值得的。所谓这年头颜值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靠脸吃饭。

  4、怎么学会像小白一样思考?

  很多人就因为懂得多,所以对用户,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一股脑告诉用户;而且想当然地以为用户会听得懂;感兴趣。其实用户可能只关心跟自己有关系的一点。你说了一堆,可能它根本不感兴趣,或者听不懂。所以在推广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小白用户最关心什么。只说一点就行了。

  5、你以为光有一个好点子就够了?

  闭门造车是没用的,没有一个企业成功就靠一个好点子就够了,每个好点子在经过实践检验后,都已经改过很多次了,这个点子和当初想的可能已经大相劲庭。而且好点子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实践中一点点创新,然后出了很多好点子。

  6、你以为乔布斯真的能创造需求?

  他真的没那么神,之前他也一直失败,后来开发出iPod,最先的创新是一流的设计,后来又创新用了一个存储器,可以存一万首歌——再一点创新,加了个屏幕,变成IPOD touch——再一点创新,加了个电话功能,就变成了iphone——再加一点创新,屏幕大点,就变成了IPAD。他的Itunes也是因为之前可以卖歌曲,后来创新扩展到可以卖软件。所以总体来看,乔布斯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规划整套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而是在实践中一点点创新,后来总结出来的。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三):方法可以学习,但激情热情大概比较难以培养

  【概述】成功特质和互联网方法论

  ☆敢想敢干:《硅谷热》

  ☆热情激情:

  (颠覆式)创新:破坏性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柔道战略》和《定位》《二十二条商规》《再定位》;Think different

  目光长远:要学会提前预判行业发展趋势

  用户体验:没有所谓布局,一步步按照用户需求来改善产品(微创新),就成了优秀的企业和产品。

  商业模式: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

  【思考&重点】

  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布局和精益创业;原来苹果不是一下子布局成功的。先是MP3卖的大火,然后想着加个屏幕成了MP4,然后加个电话功能就成了手机。APP STORE是在Itunes的基础上,既然卖歌卖的火,那么卖APP也该卖的火。包括很多互联网创业,也都是这样,并不是所谓的布局,而是试水试错改进。

  【应用】

  ☆敢想敢干:好难……

  ☆热情激情:好难……

  (颠覆式)创新:阅读《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柔道战略》和《定位》《二十二条商规》《再定位》等

  目光长远:要学会提前预判行业发展趋势??问题是如何做到,多阅读多沟通多思考?

  用户体验:体验为王!所以创业之初,试运行期间就应该开通客服——解决问题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进行用户体验的反馈跟踪记录。

  商业模式:学习之……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四):一个互联网老兵的理念

  # 一句话总结

  商业应该回归到以人为核心的本质,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以及颠覆性创新。

  几个核心点:

  趋势的力量,任何事物的发展抵不过趋势(历史的趋势)

  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本质是通过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和收入模式,不仅仅是世人想到提到的“赚钱模式”。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至上,只有为使用你产品的用户提供足够精致的产品,并且用户量增多后,才会出现客户(为产品的增值服务付费的人),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解决痛点。

  颠覆式创新,从无到有的创新(越来越困难),商业模式的创新(收费-免费),产品体验的创新(复杂-简单)。创新需要逆向思维,反向操作(“think different”)

  免费(free)是互联网时代的精髓,免费带来忠诚的用户群,免费让用户感觉到互联网的自在、便利。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通过免费获取大量海量的用户群,在这之上进行广告/提供增值服务,比如网游。

  免费之后怎么办?建立自己的价值链、生态系统、跨界,比如小米的手机、智能家居,360的杀毒后手机、儿童产品等。

  体验为王,产品追求极致,注重细节的力量,比如苹果的产品,目前的互联网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书中推荐阅读的书籍,关于颠覆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五):《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新书发布会演讲精彩语录

  1、我一直坚信如果有一天谁颠覆了360,我希望是自己公司的小孩,是我培养的。要么是外面的创业者,是我投资的。我觉得公司被颠覆,行业新陈代新是一种交替,我不希望市场、用户永远被一个公司长期垄断,从70年代到00后的年代,还是一帮互联网的老同志和大家讲互联网,这是不对的。

  2、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我结婚了,要不然我什么时候也弄个90后的妹妹搞点绯闻,一个绯闻就值几亿的广告,基本上公关部就不需要了。

  3、我写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确实中国很多企业家包括一些伟大的企业家都病了,这种病就叫做互联网焦虑症。过去在他们眼里互联网是一帮小屁孩搞得泡沫经济,只知道烧VC的钱,互联网离自己远着呢。

  4、很多企业在规划产品的时候都不可能一上来就高瞻远瞩,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一步步推演过来。你连产品的问题都没解决,你连用户都没有呢,你就在那里琢磨赚钱,我觉得你有点操之过急。而且我在中国见到最最可笑的事情,就是收到很多商业计划书,不客气的讲,有很多计划书上来就和我谈模式,说老周,我这个模式既不是B2B,也不是B2C,而是被B2B2C2B,我一听就晕菜了。

  5、颠覆不是消灭,而是你在用户的价值链中被边缘化了。换句话说,谁离用户最近,谁的价值就最大。有了微信之后,运营商就被边缘化、管道化了。他们并没有被消灭,只是被隔离了。

  6、最近一家新上市的公司是9158,9158被称作是暧昧经济。为什么有很多人送礼物给女主播,原因就是我在大家面前送花、送虚拟飞机,我觉得很有面子,所以有了免费的用户在下面支撑,才会产生增值付费的用户。

  7、免费是超出预期,超出用户对你的期望值,所以企业不能固守在原来的领域,必须要跨界!

  8、《互联网方法论》给了你一些技巧、方法,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勇气、胆量,是你面对巨头的时候,敢不敢去挑战他。这才是创新的本质。而创新最大的阻力,也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你的既得利益和现有的市场份额。

  9、免费要赚钱,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利用免费去建立一个用户群,在这个用户群的基础上,过去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来用户很多是做广告,让猪来付广告费,或者我做增值服务,中国的游戏都是免费玩,但总有一些比较富有的人在里面愿意花更多的钱来买道具,这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这对任何企业都是一个挑战。

  10、忘掉模式、少谈主义、不忘初心!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六):反思:如何让我家的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压力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读后感

  ---------成长来自于经历磨炼,通过不同的场合、情景中体验不同的感受,不断与自己对话,反思好与坏。有想法就应该不管3721地去实施,而不是久久不去行动,藏在心中,不然它将永远无法到达你的心所指的方向。

  这本书前半部分挺啰嗦的,说来说去也就是中心思想“做什么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我的工作经历大多为服务咨询,的确处处以客户体验为准,不过似乎也没有达到互联网让细微到零件与巨头产业并存所及的等级。其实我在读这本书时,心里一直以我家那图书批发公司为基准,即使我从来都没有在那里真正工作过,从我爸妈的日常对话和我几年观察的过程中,我也会去想想有什么地方他们做的不够好。这么多年,这个生意不但没有上升的趋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俩的个人规划与发展。如今在线书城的低价炸弹,实体书店垄断大亨“新华书店”,再加上政府严苛的规定,他们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想必依旧没有找到任何提升业务的头绪:或转型,或创新。

  如今大家都在一股脑往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或者创新软件方向拼命,似乎好像拿到一个电脑相关的学位就如同考上公务员一样拿到了铁饭碗。我们不断被告诫:传统行业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尾端,要想继续维持公司现有水平就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型或创新。但这一句简单直接的箴言究竟有多难,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创业的人才会有所体会。

  传统行业以数量为本,今天我们与出版社签合同制定年度计划,明天我们联系下线客户,为他们提供货物;或者直接以低价售卖给学校,新华书店,以低价赚取机会和数量。10年前,我爸妈从一家小零售店发展至7家零售店然后向大量批发以及品牌代理转型,用自己的勇气和能力在成都买房买车开公司。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却也不至于艰难到没有头绪,那些年你若是勤奋一点,脑子动得快一点,比别人想得长远一点,机会就会向你奔来。但如今,一来就是网络技术,写代码,建网站,网络营销。。。。光是这些名词就足以让你头晕眼花,然后放弃企业转型的想法继续做自己的低利润生意。

  周鸿祎的几个观点的确给我指出了几个新的思考方向“优质客户体验”“借鉴的力量”“团队价值”“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特点”“从0开始的勇气”接下来我想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思考如何衍生公司的发展平台。

  图书公司的客户是下线书店、学校、新华书店或者其他零售机构,上线是出版公司,表面很难逃脱传统行业的框架,也就不太可能杀出一条让同行无法竞争的新销售模式。为什么说以客户为基准------如今商品选择太过丰富,竞争足以压低价格造福消费者,这时消费者自然会以感性的角度去选购产品,换句话说,谁能给客户带来最舒适和优质的服务和帮助自然能吸引更多的客户群,并且在最佳情况下,客户会因习惯你的服务而长期选择你并且扩大影响范围为你带来更多的客户。客户至上对于批发公司似乎很容易被理解为“市场最低价”或者“无底线地降低利润”,因为学校或许只会认价格高低,不管你的服务质量。于是这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图书批发”这样的商业模式发展到让客户因你的保质保量向价格妥协,也就是如何能让客户愿意放弃其他商家的低价诱惑却因我们的增值服务而转向我们的产品。

  另一个最重要的点------团队,也是我最难去分析的,因为我从没和这些员工交流工作过。在加拿大的2年,所有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是独立并团结的,每个人有自己的长处,被放在对的位置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同,同时为他们培养一种主人公意识绝对是重中之重。目前公司顶多10个人,库房就占了一半,财务一个人,业务全靠总经理和另一个业务员,按理说一个以批发为主的公司,业务是驱动力,没有主动寻求机会的力量和主人公意识的价值观一定是这个公司难以维持的最重要原因。我其实很清楚,因为公司资金的限制同时也为聘请员工增加难度,很少有大学生愿意毕业拿2000元工资,当然我们也不愿意娇生惯养的人出现在这里,毕竟业务员是一个特别需要用心刻苦的工作,他一定能随时跟上老板的思路和步伐,改变销售战略和对象。对我来说,如果让我对公司进行未调整,我会提高业务员底薪加提成,建立一个至少3个人的团队,包括一个业务经理,以团队竞争为驱动力。财务和库房可以微调也可以保持原状,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同时,公司统一的培训系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你的员工真的知道你公司的目标和方向吗?他们跟你站在统一战线上吗?在建立企业文化的同时思考如何让员工因为提升自我而努力,而不是指望他们总是为公司着想这样的“天方夜谭”。因为我的员工经历告诉我,员工并不会在意公司会多么好,但他们会为了自己的个人发展和生存压力去学习新技术,从而促进公司的发展。对员工心理进行全面地分析并好好利用这一点定会事半功倍。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转型的看法。

  图书公司想转型,做电商市场显然已经无法与同行匹敌,不过像我之前所说,从业务员入手,如何建立客户服务指标(KPI)一定是我们第一个需要修改的地方,要是我们只管卖完这批书,不管客户评价和反馈,下一次想必客户一定会头也不回地奔向低价炮商家,毕竟你一个价格不低服务不好没有特色的公司到底凭什么挣钱呢?亚马逊是最早做网上售书的公司,我恨它的出世,却也感谢它对电商和购物国际化的推动。我们明白大家习惯上网购买课外书,为什么我们不去思考如何让他们在网上购买教科书或者练习册?又如何让他们拥有最好的增值服务从而达到以一传百扩展品牌知名度的效果呢?总之,我始终相信这里有路可寻,不过只是需要注意国内的法律条规,不出意外应该会有法律打着“学生减压”的旗号打压练习册的销售市场。不过我们就是想让学生明白其实学校3折从批发商采购图书,卖给他们全价的差价其实可以转化为我们为他们提供的种种服务,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

  我的前两份工作在餐馆,如今在大学咨询机构当助理,这几天接触了拍卖行,也想尝试做法庭翻译或者陪同翻译的兼职,似乎自己跟理科一点也不能沾边。我自诩英语优秀,跟中国式价值观格格不入,却也无法完全融入西方社会,不过却跟在西方长大的亚洲人有共通的想法和做事风格。我把这看做一个转型期必经的过程,个性独立,不愿意依赖任何人去完成我所设定的目标,却也在因太强硬而吃亏的经验中学会在真正需要帮助时示弱。我明白自己脸皮厚,不怕失败,总愿意从0开始,信奉“经历”的力量,把每一个新事物,新观点,新方向作为衡量自己未来方向的指标。如今,但愿自己能在有一天回到成都,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把公司支撑起来。那时爸妈显然已经退休,但愿他们在养老生活中能为我的公司扮演顾问的角色。

  以上的观点只是我看了《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之间和之后的一些想法。这本书刺激了我对我家这个在转型期被压力笼罩的传统企业产生更多思考,我觉得能跟上时代的尾巴另辟一条小路绝处逢生,或许会比直接硬着头皮跟同行抢“诺亚神舟“船票更行的通。总之,一切待我回国在公司实习收获更全面地实践经验之后再具体去想如何操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感谢父母!感谢爱我的人!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七):周鸿祎自述

  image

  如果评选中国最佳产品经理,周鸿祎显然不是第一,毕竟还有微信张小龙。但限定安全领域,周一定第一。经过他的努力,中国有了规模可以和业界大安全公司匹敌的国产安全公司,这是质的飞跃。周是争议人物,树敌多,骂声一片,但是360安全产品做的好,大家离不开。这本他的自述虽然没有理论创新,但总结好,干货多,值得学习。

  我觉得产品经理并不是立志要做就能做成的,要有一些自身的素质为前提,例如善沟通,有闯劲,抗造等。况且像360这样的几千人的公司,产品经理应该也就十来号人。但从产品角度思考是多数工程师缺乏实践一环,值得总结。这本书中,周没有提到的是研发工程师的重要性,我们都是炮灰。

  火鸡的悲剧

  在圣诞节之前,一直被喂养的很好,直到被宰杀。瑞星等收费杀毒软件被360宰杀,短信和彩信被微信宰杀等。

  互联网盈利模式

  A.卖货(京东)

  .广告(google)

  C.增值服务(网游卖装备)

  海量用户转为大量客户即可。

  互联网模式的特点

  互联网商业模式不等于赚钱模式,而等于用户。用户数量增加必然赚钱。

  推广模式:不是靠砸钱宣传,而是靠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收入模式:很多时候做起来才知道收入模式是什么。

  互联网产品的研发成本:是按照用户数量人均计算的,用户数量越大,研发成本越低。

  如何创新

  大公司的研究院,创新机构追求高大上的项目是错误的,应该从用户角度出发,提高体验,口碑传播。例如360让杀毒软件傻瓜化,娱乐化(启动速度超过90%的计算机等)。

  容忍失败:大公司一个项目组做了一年失败了是无法容忍的。创新要容忍这样的失败。

  不要扯感念和各种技术术语,从产品开始。think different但是一定要落地。

  image

  为创新做到极致:360安全浏览器和银行签订协议,自动安装网银插件。还有就是小米遥控器,第一次看到确实震撼了我一下。

  中国不缺风投,天使,缺乏创业者的勇气。

  三种创新模式:

  A.发明 - 这个很困难

  .商业模式创新:例如从收费到免费。(360应该是占了这两条,免费以及傻瓜化软件界面)

  C.体验创新:复杂到简单。笨重到轻巧。

  创业者如何生存

  不要试图做大平台,找一个大公司没有注意的角落,产品化,解决问题。

  早期不要过多宣传,避免大公司注意到,和用户泡在一起。

  打大公司痛点,例如360免费模式不难,难得是瑞星等公司自断商业模式,加入到免费安全产品里面来。

  产品经理的养成

  不能有玻璃心,脸皮要厚,忍受用户的攻击。

  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技术之外,读了唐诗三百首,不去游历,不去开阔视野和心胸,也写不出好诗。

  功能不要大而全,一个功能可以打动用户解决用户问题即可。

  三个错误的假设:第一,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第二,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知道它存在;第三,假设用户一定按照设计方式使用。

  团队的组建

  1.要有情怀。纯为了解决财务困难而组件的团队没有成功的。

  2.财散人聚。

  3.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

  员工的评估:结果为导向,以是否产出了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为导向。

  概念辨析

  用户和客户的区别:

  部分用户会转化为客户,但是首先要积累用户。

  强需求和弱需求:

  满足用户强需求。即使360报警有病毒,用户也会下载AV链接,这就是强需求。因此360提供了静默模式。

  一些失败案例:

  360安全卫士大文件删除功能导致的用户误删除

  加密邮件,使用复杂,需求少。

  假设用户知道功能的存在,假设用户喜欢尝鲜,例如360桌面的图标归类功能。

  微信击败了短信,使得运营商彻底沦为管道,和几亿用户隔离了。

  中国出不了乔布斯的原因

  不是没有人才,是没有土壤。大公司对于小公司产品的抄袭等。

  乔布斯的一些意见

  软件行业,人才的能力差别是50:1,甚至100:1

  A级人才的自尊不用你来维护,用产品说话。

  厌恶流程。

  一些新的可以尝试的产品和趋势:

  随身Wifi

  网页游戏。

  硬件免费几年之后会出现。我喜欢kindle DX的消失其实和这一条有关。硬件的免费和降价是为其商业模式服务的,亚马逊分析了DX的使用,发现DX用户反而购买的电子书少,下载免费电子书多,因此砍掉了这条产品线。

  不看好智能手表,屏幕小。

  周鸿祎推荐的图书

  《定位》

  《柔道战略》

  《创新者的窘境》

  《创新者的解答》

  《免费》:一系列,22本

  《商业秀》:所有的商业都是娱乐业。

  《精益创业》:小步快跑,不要想着做平台,注重用户体验。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八):360的软文,还不错

  一般人推广写软文,互联网大佬写软书,《参与感》我没有读过,但是从我的了解到的情况应该跟这本书的作用比较类似。 周鸿祎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我来看有如下几个方面:

  1、正名,获取粉丝,之前太多的负面消息,希望通过本书得到一些缓解,表明他是时时刻刻跟用户站在一起的,为用户服务的;

  2、另外一个就是宣传360,宣传360的各种产品,宣传360公司;

  另外,虽然是软文,但是文章中还是写出了很多真实的、可借鉴的产品设计理念,并且在书中推荐了不少其他非常有价值的图书,作为扩展阅读非常有必要。

  整本书的主线跟创业的主线很类似,首先是客户需求,然后是创新,再然后是运营推广,最后是杂项小的方法和技巧,整本书可以从任意章节开始阅读,几乎不受印象,特别是最后一章,最后一张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周鸿祎之前在博客或者其他网站公开发表过的言论,独立性非常强;本书的最核心价值,应该是站在一个互联网创业老兵的角度,讲述自己眼中的互联网创业方法和创业理论,虽然很多方法和理论都不是他发明创造的,但是他作为一个老兵,站在他的角度,给读者讲述这些理论的运用方式和实战案例,还有就是这些理论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应用和发展。

  下面仅从个人的角度,来描述本书对我冲击比较大的几点:

  1、失败真是成功他妈。雷军在金山就有比较称重的包袱,微软是其对手,始终跟随着微软的步伐,WPS在中国市场上成为前年老二,杀毒软件按照行业惯例来做,不温不火,而后不360杀毒采用创下新的方式干掉了;其实个人认为这是360给雷军上了一课,自雷军从金山出来之后,思想也开阔了,后续用类似的手法创造了小米(论坛运营并不是雷军发明的,360之前做的比雷军更细致,这个是我个人看到的),以免费的方式使得WPS在移动客户端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而后投资的猎豹基本上成为金山的又一大主力,所以那次雷军的失败给他带来的损失不仅在后来得到了弥补,而且远超之前,所以这个应该是给360交了一点学费,360给他上了一课。

  2、大道至简,产品要做简单易用,为了易用,必须要把功能强大影藏在易用背后。

  3、需求挖掘:不同的表述方式就是不同的思考角度,之前我们用的“用户的痛”,这个表述很形象,而且表述出需求的强烈程度,但是像这么强烈的需求可遇不可求,并且现在这么强烈的需求基本上也都被现在的系统解决了。另外一种表述方式就是本书中所表述的:"用户不明白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机会",表述为困惑,或者是易用性的改进,易用性的量变会导致质变,就像IPHONE一样;

  4、不要盲目跟风,看大趋势有必要,但是不要盲目跟风,因为这些市场热点大公司都花了大量的经历做研究,创业团队的资源和能力肯定PK不过他们,但是又不能不看;另外对于看趋势应该是在趋势还不明朗的时候,你就看到了,这样就能抢占先机;

  5、创业的目的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我希望20年之后,我孩子问我当时做了什么,我至少可以说我还是做了那么一点事的。

  6、用户量第一:盈利模式,收入来源这些东西都不重要,用户量才是最重要,因为有有用户说明解决了用户某一类需求,只要这个需求存在,那么这个产品就是有价值的,目前没有盈利模式不能代表产品没有价值,只是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而已;所以刚开始作重要的还是做用户量;

  7、没有高瞻远瞩,只要频繁的试错与进步,不要刚开始就想着做平台,那是大公司的事情,小公司应该从小做起;

  8、对现有市场,创业公司不能以常理出牌,不能跟随主流市场来定义产品,这样会被垄断者压死,因为这个市场是他的,所以对于创业型企业,必须对这个市场进行搅局,重新划分市场;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而是整个商业模式的创新;

  9、创新的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很难发生,那就是发明。发明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技术、新材料在今天越来越难了。大家不要动辄就把创新跟发明画等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迪生,但即便你不是爱迪生,你一样可以创新。 还有两种创新形式: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我们可以发现,商业史上对市场格局的颠覆,绝大多数都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和用户体验上的创新,而不是像发明了可口可乐那样的秘方,或者像做出了电灯轰动世界,颠覆市场。 关于商业模式的颠覆,我在前面讲了免费,其实就是讲了商业模式的创新所形成的颠覆性力量。实际上,用户体验上的创新,或者说用户体验上的创新所产生的颠覆性力量,在互联网上是最多见的。

  10、盈利模式也分为三种情况:平台卖产品,平台打广告,平台增值服务;

  11、刚切入市场的时候,你如果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你是什么,你是谁,用户为什么要用你,那你这款产品一定是失败的。

  12、解决一个问题,再挖一个坑:一定要延长自己的价值链。打比方说,你卖手机都不赚钱了,那你一定要在手机里留下赚钱的东西。

  13、用户体验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感觉。拿最简单的吃饭这件事来打一个比方。我在饭店,吃饭付账,这个过程叫作体验吗?肯定谈不上。这种体验,肯定是特殊的,肯定是不正常的,肯定是在你的预期之外的。体验要像拿针刺一下,或者踢一脚,让你印象深刻,才会形成一种口碑。超出预期的体验,不一定是给用户1万块钱,而是超出用户的期望,才能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九):互联网入门好书

  之前给某电商打工的时候,对方总是提及创新,提及用户至上,提及用户体验。于是我也似懂非懂地跟着喊口号。而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互联网思维,让我的理解加深了很多。

  1、商业模式:做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单单是指盈利模式,还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

  2、用户:要创造一个可持续性的公司,你的产品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想想你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所以要多与用户沟通,听听用户的想法,不要自己在家闭门造车地为用户设计需求。

  3、微创新:成功的产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产品会持续地优化迭代,也不断地产生一些便利用户的微创新。

  4、微创新:当面对强手的时候,不要按照他的节拍跳舞。不妨逆向思维,在用户体验(复杂->简单)和商业模式(收费->免费,贵->便宜)上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周鸿祎自述》读后感(十):道理讲一万遍不嫌烦

  作为出版行业的边缘从业人员,有一阵子我很担心读书的问题。

  当下,出书显然不再带有“加冕”或者“崇敬”之意,基本上,只要你有个万把块就可以出一本和《康熙字典》一样厚的自传。在中国,书的价格也格外便宜,甚至越经典的书,越可以找到廉价的阅读方式,所以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这个行业的人也要吃饭、养娃、除便便不是吗?因此,“出书”逐渐走上了一条营销不归路:争议人物、抢眼球的话题、震撼三观的标题都成了主流,互联网大佬们不缺钱,他们赫然发现以自己的行业经历来抓人眼球,出一本封面挂着他们大头照的书,貌似传播率也很高,不过这类书籍还是可以有空翻翻,长长的软文背后,还是藏有干货的——比如小米的处女座细节强迫症,阿里的永远和年轻人(未来的潜在大户)在一起战略,百度的农民工主战场战术等等。

  周鸿祎的这本《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的确有效,看完以后改变了我一直认为360是一个顽固的虎皮膏药软件的印象,转化为“貌似还是有点小情怀的为用户着想的小东西”。小米黎万强写《参与感》饱含了一股冲冲冲的暖流,周先生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更多地流露了一种金牛座的执拗,虽然他本人是以谁都不想得罪当个老好人的天平座。抛开360的创业之路,毕竟成功的公司说起自己走过的路都会自动忽略狗屎和泥坑,周先生还是很真诚的把影响自己很深刻的道理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说实话,这些道理,讲一万遍不嫌烦!

  【永远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其实这个道理就是——换位思考。我们虽然离马云、雷军、老周这样的互联网大佬距离有几万光年,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有一天,我们也会造一艘速度无敌的宇宙飞船,对吧?所以,换位思考这个道理,无论是小人物还是江湖大老板,都应该掌握。因为,说到底,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就是情商高的人。

  当你能够揣摩你的朋友、爱人、亲人的心思,有一天他们都会成为你的客户,这样你就提前拥有了“凝聚力”。

  很多人不懂怎么样积累人脉,我一直认为,人脉绝不是刻意联系、互相请客吃饭得来的,一定是你“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在某个自然的时刻感动过对方,他们也会在重要的时刻想到你。

  【空想家需要接地气】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的文字非常朴实,老周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乔布斯的爱。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看了《硅谷传奇》的电影,对苹果的那条著名的广告《1984》记忆犹新,因此他的人生准则也是想要脚踏实地做出一些能留下来的东西。

  平庸的人和伟大的人之所以不同,和智商、背景关系不大,而是体现在强大的执行力。

  其实这个道理我们都听过一万遍,“梦想”不遥远的方法,就是要想办法落地。在《精益创业》这本书里,作者也提到有了好的创意,先不要管路能不能通,做起来再说,有了第一次尝试、第一次交易,后面的思路就会自然清晰起来。

  别说什么洋和尚会念经,其实鲁迅先生很早就说了——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COPY+优化=创新】

  这年头,再诞生一个爱因斯坦或者爱迪生真的比较难。在创意上,向前跨一大步,真的很难。不过换句话来说,爱因斯坦如果没有参考牛顿的力学或者其他物理学家的思考精华,他也不能成为巨擘。而爱迪生就更不用说了,直流电和交流电的事迹,足矣证明“人性就是丑陋”。周先生在自己的自述里也讲了,其实哪有什么真的创新,不过就是基于前辈的作品之上,找出适合当下的让人觉得更方便、更美的优化而已。

  不要停下脚步去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搞“惊世”的发明,或者凭空搞一套让人全盘接受,这个道理诺基亚已经用失败帮我们佐证。周先生说,无论你是风华正茂的骚年还是情怀满腔的中年,创意永远就是想办法让自己身边的人更愉悦、生活更美好的好主意。

  向前一步,不一定要一万米,一毫米也是让人惊叹的距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