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极致产品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极致产品读后感摘抄

2020-03-10 23: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极致产品读后感摘抄

  《极致产品》是一本由周鸿祎著作,精装出版的2018-6图书,本书定价:296,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极致产品》精选点评

  ●通俗易懂比较粗的产品概念知识加一案例痛点刚需、高频,读完对小白还是有点用处的。边读边在想,这是多自自己照片放大封面

  ●老周传授的武功心法。读完以后喜欢上他的直率真性情。

  ●26岁第三本,感觉全书就讲了一点。就是走到用户中去,做实实在在的产品人。不要高谈阔论战略,而是以用户刚需,使用频次为首要关注点。及格分送给这本书,有点鸡汤了。

  ●刚收到。认同感产生圈子变成了一种文化,叫做产品文化。比如阿迪的椰子鞋就是一种产品文化。象征自由放松自我。在快节奏社会里,我们对产品的需求不再是功能的需求,而是一种释放个性表达。因此怎样把我个性化的群体需求,就是产品研发和产品设计的新一代使命

  ●2018年第52本。和主教之前出的书内容大同小异

  ●一个路数怀疑周鸿祎请人出来刷软文

  ●极致产品的三个关键词:刚需,痛点,高频。现在市面存在着许多伪需求的产品,没有做过真实市场调研以及用户访谈,闭门造车,导致很多产品其实很默默无闻。 尤其是产品经理如何能瞬间变小能力,是很多产品经理缺少的,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产品,忽略了真实的用户习惯体验。 如何做好一个产品,做一个极致产品,是很多产品经理该认真考虑问题

  ●完全记得我看过,三星

  ●跟他别的书重叠部分很高,不知道为啥要写这么多本。

  ●在书店里面快速翻完,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得深入业务,深入产品才可以

  《极致产品》读后感(一):其实,最后想赢得用户,还需要用产品说话

  产品与服务,或许是这个消费升级时代最后赢得客户的两把利刃了,这本书里面讲的内容,需要我们每位产品经理好好学习。里面有关于产品的许多内容,也有怎样把产品打造成极致产品的方法,更有周鸿祎自己的思考发现,对许多人都十分有启发作用

  而用户体验又是极致产品的另外一方面,也是我们应重点学习的方面,因此,大应该更有目的的找出怎样让用户体验更好的体验。

  《极致产品》读后感(二):消失的十年

  几个小时草草读完,

  大概是少了范海涛缘故文笔和上一本《颠覆者》相去甚远

  论产品思维也远不如梁宁讲得透彻,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见解,是本书中为数不多亮点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360早早布局物联网、智能硬件,偏偏错失手机时代

  后又转向做手机、投资直播站台答题,依然没有下文

  伴随今日头条、拼多多等一代代风生水起

  360在移动时代的转型举步维艰,还在吃十年前剩下的红利

  创业者要能回归本质

  ‘一秒变小白‘能够抓住基本型需求,乃至期望性需求

  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而产品的兴奋性需求、大卖点、长远的行业趋势

  我相信和个人格局的关系更大一些

  今天回国借壳上市的360,依然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但愿能一如赴美上市前那般所向披靡

  守得云开月见明

  《极致产品》读后感(三):极致产品:刚需,痛点,高频

  我自己本身也是从事互联网的,也可以说是个产品经理。快速看过《极致产品》,说是一本书,其实应该说是,周鸿祎在黑马学院结合自己创建360公司以来,所做产品经验的总结。

  在书中,红衣教主给我们总结了很多做产品的方法论。

  一:极致产品的三个关键词:刚需,痛点,高频

  就是产品必须是用户的刚需,必须是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且使用场景要在用户的生活中经常发生。什么是刚需?用户想要的都可以称之为需求,当需求非常强烈,甚至非要不可,就可以称之为刚需。什么是痛点?在解决需求时,往往会遇见阻碍,比如时间、金钱、难易程度。这个阻碍就是痛点。当解决问题的阻碍越大时,痛点越强烈。高频,其实是好产品六字真言中,最容易被忽视或省略的一个词语,这个也是我做为产品经理,最深有体会的一个点。有许多人,在做产品的时候,经常会想象出一个场景,但是这个场景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发生,这就会导致产品使用者感到这款产品“很无用”,“鸡肋”。

  比如:上门修锁,是不是刚需?肯定是。是不是痛点?绝对痛。但是它发生的频率太低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产品往往就很难凝聚用户。

  二: 没有用户体验,就没有商业价值

  没有用户体验,就没有商业价值。我一直坚持用户至上的理念,产品经理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第一原则。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放到用户的角度上,先做用户再做客户。如果一个产品不考虑用户体验,最终一定会失去用户。这是周鸿祎在微博上面发表的一句话。

  创过业的人,一般都遇到过这样的竟况。初创的时候,找不到方向,或者说根本不知道用户需要的是什么。要怎么样来满足用户所需。有不少创业者选,先做一个相近的产品来积累用户,慢慢摸索用户的需求,然后在针对大部分的需求,然后商业化。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创业中十个这样做的,至少要死九个。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个周期太长,自己把自己给耗死。

  三:损害用户体验的利益不可取

  用户就像鱼,好的产品就像水,要养鱼,先养水。

  《极致产品》书中还有更多的方法论,慢慢品尝,会有不一样的味道。

  《极致产品》读后感(四):书中的几个主要观点

  极致产品7.4周鸿祎 / 2018 / 中信出版社1.好产品的关键词:刚需、痛点、高频。即产品需要符合人性最根本的需求,能抓住用户痛点,并拥有较高频次的使用场景。 2.像白痴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理解需求,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3.产品经理要以用户体验为第一原则,先做用户再做客户,争取超越用户预期。 4.未来的智能硬件不仅仅停留在联网上,而是基于大数据的万物互联、智能交互。 5.做软件产品不能追求100%完美的产品,而应该在痛点功能上做到极致,打动用户。然后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6.做硬件产品则恰恰相反,需要在现有条件范围内尽可能做到最好。因为硬件产品的用户使用成本、迭代成本较高;而且开发周期较长,从研发到适用再到量产,需要打通工业设计、元器件选择、材质选择、质量控制、供应链选择等诸多环节。 7.产品经理的重要品质: 不怕挨骂并能从骂声中抓取到建议性信息; 对产品和工作有高度的自发性热爱; 打破经验的桎梏,不能陷入成功者的误区,多以小白的身份贴近用户; 保持好奇心; 持之以恒,无畏重复和失败。 8.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聚焦于某一定位,持之以恒。

  《极致产品》读后感(五):忘掉完美,拥抱极致

  极致产品的三个关键词:刚需,痛点,高频。做一款产品,特别时新产品时,往往各方面的资源都非常有限,需要进行大量的取舍,包括用户群体的取舍、功能的取舍等。需要将产品对准某个特定群体,能够满足某个细分领域的人群,才可能将自己的又是发挥到极致,进而获得更高的用户认同率。同样,产品刚起步时一定要针对用户的某个高频痛点,然后在这个点上进行突破,要有尖刀功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其他功能应该时帮助尖刀功能实现更好的效果。易企飞公司一开始主要做人力资源领域的SaaS系统,产品覆盖了人事领域的入离流转、考勤打卡、员工福利、薪酬核算、社保缴纳、绩效激励、人事测评、企业招聘等十几个功能模块,看起来功能很全,但用户并不能直观地感知到产品的价值所在,同时与企业使用的OA软件功能重叠,很多功能不能落地使用。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察后,把产品集中到薪酬这个核心点上,大幅调整后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产品规划需要“一招鲜”,才有可能“吃遍天”。第一个高频痛点是产品的敲门砖。

  “小白”思考法就是要象“白痴”一样去体验和评价产品,觉得好用就推荐,难用就放弃。很多产品经理和设计者之所以觉得产品使用起来很简单,是因为产品是他们一手设计的,产品的每一个流程都已经再他们的脑中根深蒂固,在使用产品时自然会觉得异常顺利。他们以为用户会象他们一样,“用着用着就习惯了”。我们在体验产品时需要有普通用户的“同理心”,从普通用户的角度去试用和体验产品。关注产品的管理人员,要象周鸿祎一样更多地参与到产品的早期体验和测试中。

  每一个成功的产品,都需要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用户的反馈。周鸿祎要求360所有做产品的人,包括主要技术骨干,都必须跟客户做直接的沟通。如果时间允许,尽量都到用户中心锻炼一段时间。抱怨是产品研发的灵感来源,产品团队要仔细倾听那些反对的声音,从这些声音中找到用户的真正需要,然后着手实现。

  创新包括用户体验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创新。每个颠覆式的创新都源自一次次的微创新,微创新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思路。产品的商业模式至少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以及收入模式四个方面。简单说来,就是研发了何种产品,这个产品能够给哪些用户创造哪些价值,如果让用户认识了解这个产品,以及该产品如何盈利。

  不管是勇士还是懦夫,上了战场都会恐惧,二者的区别在于懦夫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惧情绪,而勇士在恐惧时还能冷静地做出判断。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琐碎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组成的,我们需要有持之以恒地将事情做得非常深入的能力。不断地换地方挖坑找水看起来很傻,当事人却往往乐此不疲。

  忘掉完美,拥抱极致。调整心态,重新站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