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胭脂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胭脂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06 21: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胭脂读后感精选10篇

  《胭脂》是一本由[加] 亦舒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23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胭脂》读后感(一):胭脂是归宿

  忽然发觉女人,不论什么年纪、什么身份、什么环境、什么性情、什么命运、什么遭遇,生在一千年前,或是一千年后,都少不了这盒胭脂。———《胭脂》亦舒

  昨夜。更深露重。我翻着这本《胭脂》舍不得放下。晕黄的台灯下,小红帽一只手揪着被子,一只手挨着我的右手边,蜷缩着,已经睡着。转身看他,睫毛长且黑,嘟着嘴,像个孩子,忍不住俯身下去亲吻他光洁的额头。能感觉到自己嘴角微笑

  转身,又拾起这本书,继续看。

  或许,许多热爱亦舒的人都会说,他们还是更偏爱《喜宝》、《流金岁月》这些她早期写的传奇故事。但于我,我更爱《这双手虽然小》、《花好月圆长久》,以及这本《胭脂》,必然也是近期之新欢。

  初看书名,着实以为又是《石榴图》之类,美女一夜间斗转星移,谁料,却不是。

  葛芬。祖母。资深美女。

  杨之俊。母亲。直爽潇洒

  杨陶。17岁。娇艳欲滴

  这一家,三个美女,没有男人。于是,杨之俊至18岁生下女儿之后,活生生地硬把自己扭成一个女金刚状。整天神经紧张,人到中年,整日白衣长裤平底鞋的奔波,还要不停温书考试,生怕被这个冷面的社会淘汰。

  叶家两个男人看着既惋惜不平地问她:为什么男人看你一眼,双眼就要射箭。谁要是碰你一下,你就得取出刀子捅人。约会你,你当是侮辱。跟你说笑,你就痛哭。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明明正直盛年,非要把自己藏起来。他们哪里会懂,若非如此,怎样抚育幼儿,怎样安抚老母。旁人只见到,祖母与外孙,一个比一个的美丽,就怪罪她不够看开,不够放松

  以杨之俊之境地,十七年来,有什么理由,可以让她尽情去享乐。

  她没有父亲吗。当然有,在她两岁的时候,另取了广东太太,生了两个仔,从此不记得另外的女儿姓甚名谁。直到儿子成人依然蠢钝,才发现,原来他还有一个这么出息的女儿。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对于杨之俊来说,女儿是最大的安慰,何况还有母亲身后的富豪叶成秋来帮衬。窘迫之家,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处境了。

  当年葛芬看上穷小子叶成秋,可偏偏她母亲硬要她嫁给二世祖杨少爷。十年之后,叶成秋富甲一方,杨少爷潦倒沦落。

  这明明是一副充满无奈、讽刺的宿命图,却偏偏被亦舒写的宁静安然。几十年的风水轮换,其实却也不过如此。各人有各人的不认命,亦有各人的不得不认命。

  宿命,这东西,就是这样的一个主。不请自来,打不走,骂不走,若和他过不去,自己更过不去。只好闭上眼,假装他不在眼前。盼着睁开眼,他就消失不见才好。

  可每个人总还是要活的。

  一个女人,总还是要泡澡、添衣、听歌、跳舞,以及念想一些或永世不可企及的绮丽幻境。

  杨之俊是聪明的。

  在这有限的宿命给予的空间内,她完成了所能完成的最好的交待。

  母亲一世少女心,女儿出落的美丽且早慧。她的舍弃换来的这些庇佑,果然是值当的。在许多只能听收音机里的老歌,独自泪流的夜晚,她内心一定这样想。

  想起蒋南孙,又或者是邱晴。

  爱情什么的,难道不重要吗?

  “我的归宿便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她不是不要爱情,不是不要归宿。

  若不是时代之变,她也会如母亲一般,穿着洋装,看着画眉鸟吃蛋黄。然后公主般的行过马路,看男人以卑微眼神窥视她。

  可她不是。

  她是新时代的香港女子杨之俊,不是上海小姐

  一百年,三代人的命运在她眼前。她当然懂,紧紧抓得住的才是归宿,其它的都只是宿命,轮不到她做主,亦不是努力就有回报

  还是买胭脂讨己欢喜最容易。而且一买,就得买三盒,赠给三个美丽的女人。多么美好

  这一次。

  亦舒没有给予她一个花好月圆。

  我想,那是因为做了母亲之后,她真正懂得了,一个女人最大的骄傲是什么。

  《胭脂》读后感(二):自己才是自己的归宿

  17岁,34岁,51岁,等差数列的祖孙三代,既为红颜,就少不了故事,故事是否心酸,是否历尽沧桑或许并不重要,到最后成为一种经历,似乎总好过平淡无奇

  母亲管不了“我”,“我”管不了女儿,出奇的,母亲和女儿却很合拍,既矛盾又无奈,大抵每个做母亲的都放不开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对女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就想安排孩子的生活,奈何年轻的心总是要赴汤蹈火去历经世事的,母亲是母亲,“我”是“我”,女儿是女儿,说到底,三个人互有血缘,却终究是三个独立个体,我们安排不了任何人,我们只能先找到自己。

  故事里的男人,并不讨喜。叶成秋是母亲年轻时的恋人,少时落魄无钱,所以祖母反对,无缘与母亲步入婚姻,但在后来的生活中渐渐成功,也一直帮助着“我们”,“我”一直认为叶成秋是一个奇迹,有男人所有的优点,另“我”敬仰,他的妻子去世后,原以为他会与母亲共同生活,神转折,叶成秋竟然向“我”求婚。这个男人是活在过去的,他看到的一直是年轻时的母亲,他只说“我”像极了母亲,他或许欣赏“我”,但这个求婚似乎只是为了圆自己年轻没有实现的梦。

  “我”的父亲与叶成秋正好相反,年轻时家境尚好,自是不必操心,但婚后他与母亲都不善生活,金钱日渐败光,母亲与他离婚,他又再婚,生活不说穷困,也有潦倒。多抱怨,多苦水,也多心,认为母亲与叶成秋剪不断理还乱,破坏了他的生活。纵使缺点多多,既为父亲,便要为他操劳。

  叶世球是叶成秋的儿子,花花公子,却也有着真才实学。先追求“我”,不成,最后与“我”的女儿一起。换作先前,必是反对的,但逐渐明白,女儿已经长大,开始追求自由,而人活着,也是不能靠别人的,人总会令你失望,要靠自己才最真实

  母亲担心“我”的归宿,“我的归宿,便是健康与才干。妈妈,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先决条件首先是人,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先成为自己,才有资格再去谈其他,只有这样在生活才不致迷失自己,才能始终保有独立。

  《胭脂》读后感(三):随便侃侃而已

  关系真心的乱啊。

  很难想得出师太那个年代的人会写出如此多的今天看来仍然“前卫”的感情纠葛。

  而且更让我纠结的是儿子勾引完了老子后也生了非分之想,动完世交同辈的心思又赶着搞到了人家的女儿。

  但凡师太书中的主角都不是省油的灯。

  男人则一肚子花花肠子

  上了年纪的男人总向往年轻的女子,或许有这样的女子会让他们觉得青春依旧在,忘却夕阳红。而年轻的女子也总是被长自己数岁甚至数十几二十岁的男人吸引,安全感?也许是吧。女人这艘船不过是想找个港湾而已,管他是事业还是感情。而相较之下动感情的心思总归是来得容易些。

  为什么不是上了年纪的女人勾引男人?细一想,年龄对女人来说真是把究极杀猪刀,超过某一限度,及时对男子千般好万般好,人家指不定瞅都不瞅你一眼。

  况且年纪一大谁能经得住这么折腾?男人四五十照旧可以东山再起,女人几个能行?千年积淀的文化,上亿年进化的生理构造对女人是多么的不公

  然而看多了这样的故事终究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越来越淡然。

  《胭脂》读后感(四):亦舒

  用一个早上三节课读完了这本书,觉得跟《喜宝》的套路很像。根植于香港岛的故事,潇洒清高女主角,貌美勤奋清高,容易获得男性的垂青但自己却很少投入心血。总有一位年纪略大,女主角父亲辈分的男人出现。那叔叔英俊有钱懂如何做人成熟。叔叔必有一个也跟他一般英俊的儿子,流连于女人堆长袖善舞。父子两都喜欢上女主角。种种因果之后女主角获得自由,也算是外人眼中的成功女性了。

  以前很多人读亦舒,有些人记住了亦舒白衬衫长裤平底鞋的潇洒,有些人上课时偷偷抄亦舒的小说,如柴静可能张小娴的小说不多不少也受了一点亦舒的影响吧。里面的女性形象也有相像之处。不过那本小说的女性不是柔中带刚其实自己也是有一些本事总归能自己站起来的呢?女性写女性,大多都不会自己踩自己的吧。

  《胭脂》读后感(五):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读到杨淘,我的眼前浮现的立刻就是一出道时梁洛施的样子,那就是活脱脱的淘淘,尼玛我是有多爱梁洛施啊……之俊的人选就少了,俞飞鸿如果稍硬一些应该当然不让,至于葛芬,当属韦伟老师了。

  祖孙三代,第一第三代都是懂得利用女性武器享福的,一自觉一无意,只有杨之俊,得靠自己才能将风韵尚存的母亲和含苞待放的女儿养得如此出世,没有男人的家庭竟丝毫不觉怪异可惜之俊竟毫不自觉自己的女性魅力,连我都看出来叶老伯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却还后知后觉……

  《胭脂》读后感(六):三个女人的故事

  亦舒先生的小说,真的会上瘾,是鸡尾酒般的上瘾,不浓不淡,不快乐,略带忧愁地瘾。

  三个不平凡的美丽女人,除了追求者没有男人的家庭,三代人都那么美丽,那么努力生活,最后却是错代的归宿,好奇怪的剧情,可越是不寻常才越是精彩

  不只是亦舒,大概大部分文字工作笔下的女主角都是美得不可一世的,当然,看脸的习俗又不是从最近才开始的,长得漂亮才有资格做女主角。而亦舒笔下的女人,不仅是美妙绝伦,更是有性格骨气的自强女人,多么现代的思想,为了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利用追求自己的男人,抑或高傲地甩开。

  多么让人羡慕,亦舒笔下的女子总有一个高富帅守护者追求者等待着,而她们也不需要为了一个男人一个家庭放弃自己的意志,被爱的才有资格任性,任性地依靠周围的一切男人女人陌生人,最后一句为了生存或者一句爱上了,依然是高贵纯洁伟大女王

  亦舒的女主角家总是有一个老人家照顾,总有一个不幸童年时光最后变得很富有的女主,总有一个隔代老男人相恋,总有一个默默追求不放弃的男人,很有可能就是那个老男人的儿子,这让我对亦舒这个人很好奇,她的婚姻和青春是如何度过的,一定与小说里有交集

  因为羡慕,或许我会查阅一下亦舒的一生,或许我会模仿一下亦舒的风格写一篇小说,或许我会跟随她的女主角奋斗一生。

  《胭脂》读后感(七):《胭脂》有感

  刚刚躺在床上读完了一本书,亦舒的《胭脂》。

  今天很冷,躺在被窝里。实在是不想起来写这篇的读书笔记。但是,还是爬起来了。希望自己可以有点读过这本书的痕迹能够留下。

  星期一借过来的。这是第三天了。说实话。这本书我用了太长的时间。一共才200多页的书。而且文字通篇都是对话形式来讲述的。内容极易理解。实在是不该花费这么长的时间。

  文章是讲述的主要人物是杨之俊,她的女儿杨陶,她的母亲葛芬。叶家,叶成秋,其儿子叶世球。

  她们两家这么多年来的交情。也算是世交了。

  杨之俊在17、18的时候就与20多岁的男人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叫杨陶。这个名字是世交叶伯伯取得。这个男人是英念智。在不知道她怀孕的情况下去了美国发展。20多年后才回来。想要看看自己的孩子。其实,他在美国发了家,并且有了妻子。但是一直没有孩子。原因是不能生育。我想,大概不是他不能生吧。毕竟他还有了个女儿叫杨陶。难道是他的妻子不能生?文中并没有说。只是说他的妻子很爱他而已。他想给女儿一切。只是,我觉得他应该没想到女儿过得不必他差。

  杨之俊后来在一个情妇那里。认识了叶世球。他是一个花花公子。这个人开始用他追求女人的伎俩追求杨。但是,她并不为其所动。是啊。杨的决定是对的。叶,不会与她成婚的。后来,叶见到了她的女儿。发现更是美丽。于是,在这一来二去的交往中。他便和杨陶谈起了恋爱。而她呢。也就在这一次次的经历中开始不再反驳女儿的决定。她同意了女儿与设计公司的富二代交往,并且去了其他的地方。她也知道这个花花公子不会同女儿结婚。可是,她认为总要去经历才对。

  叶伯伯实际是爱她的母亲的人。自从母亲与父亲离婚后。叶经常的救济着这家人。可是,后来,经历了三十年。叶不再对葛芬有那样的感情。而是,爱上了杨之俊。并且,希望她能够与自己去国外。虽然母亲并没有反对。可是,在杨的心里依然有伦理道德想法。即使,杨认为这个人也是丈夫的最佳人选。但是,她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一直尊敬叶伯伯。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有什么特别的收获。只是觉得这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感情故事。也许,对我来说。这个感情故事距离我的生活还太遥远吧。

  《胭脂》读后感(八):偶像

  他和她,是一个三十年前的老套故事。

  穷小子与富小姐,当然她还必须要有一个棒打鸳鸯的势利母亲。

  三十年过去,故事的必然发展是富小姐所嫁非人早已落难,他却努力拼搏一朝得志。

  但他却始终对她不离不弃照顾细微,只是,是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

  当各自的伴侣作古,他却没有再和她走到一起。

  重游故地,当年他被拒之门外只得在不远处某棵树下苦苦等待的她当年的大宅。

  他终于悠悠透露心迹,当年的他只希望终有一日能理直气壮在大宅内吃一杯茶。

  名成利就后他也愿意不惜任何代价将大宅买下,为的就是一偿当年的心愿,甚至说,只是为了出一口鸟气。

  可惜三十年后的大上海也事必物是人非,当年故人旧地,已是无处可寻。

  她的女儿问,假如当年你与我母亲结合,之后你们会否幸福。

  他答,绝不。

  故事,似乎都必需这样发展。

  她在他心里,其实是一个偶像吧。

  得不到,所以才高贵,值得他放下身份匍匐在脚下朝圣。

  假如得到了,那势必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或多或少,我们都会是别人的偶像吧。

  而某些别人,也同样会是我们的偶像。

  《胭脂》读后感(九):女人之于胭脂

  人生如此狗血,我们只有做到冷静处之。祖孙三代,像极了《茉莉花开》。

  俊之,既是女儿又是母亲,跟女儿像姐妹与母亲也像姐妹。母亲风韵犹存;女儿正当青春;自己而立之年,才貌并重。有压力有希望,因此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十八岁的坎坷,造就了今天。每个独特的女人都有一段独一无二的过去。

  这段过去勇敢的走出去变见得艳阳天,如果没有那个能力命运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女人的命运确实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关键时刻做抉择,如果非执迷不悟,非不明事理,大抵上今后的人生道路是不会太差的。而这种不会太差建立在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有随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勇气,有面临困境和抉择时的果断和见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岁月变换时光流逝中越来越淡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骄傲,越来越有魅力。

  需要努力,就像俊之,不停止学习和工作。

  而像书名,取之“胭脂”,在结尾处画龙点睛;通篇来讲,女人离不了胭脂;只要是女人,一生都要与胭脂打交道。胭脂,本质也就是女人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胭脂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