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年托洛茨基》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少年托洛茨基》的观后感10篇

2022-04-05 03:02: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年托洛茨基》的观后感10篇

  《少年托洛茨基》是一部由雅各布·提尔尼执导,杰伊·巴鲁切尔 / 埃米丽·汉普希尔 / 莲妮·芭拉班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托洛茨基》观后感(一):年轻人该起来改变世界了

  当你认为自己不平凡的时候,你就会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你叫什么名字?有没有一个伟大的人恰好和你重名?你有没有想过轮回转世,你就是那个伟大的来生?

  不要笑我痴人说梦话,因为真的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做到了。

  电影的名字叫《少年托洛茨基》。

  一开始我以为是讲那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斗士的童年时期。事实却是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少年。

  他除了名字与这位伟人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做梦。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1879年10月26日-1940年8月20日)俄国与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列宁最亲密的战友,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左翼领袖,工农红军、第三国际和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以对古典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独创性发展闻名于世。

  密密麻麻的小纸条,详细的记录着托洛茨基的人生经历,可以说,这个名为托洛茨基的少年固执的复制着前人的经历,并深信不疑。

  他是一个疯子。

  “革命的理念是可笑的,他们永远被当成一个疯子看待。”

  但是最后他真的成功了啊!

  对啊,我们都是年轻人,年轻人不就应该是豪情万丈,有思想有力量的吗?无知无畏的年轻人捍卫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的环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啊!

  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为什么大多数人从不去想!

  为什么发出振奋人心的话语的托洛茨基被人当成疯子,又为什么沉寂了那么久的少年们掩盖着内心的渴望!

  电影里有几句台词值得我们这些作为学生的好好想想。

  “ 学校就应该这么糟糕吗?”

  “说真的,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一件让学校变得更好的事。”

  “把行动放在信仰前面。”

  我为自己在最初的嘲讽感到歉疚 ,也为逝去的光阴中无所作为而悔恨。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享受、歪曲着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含义,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做有意义的事,无悔时光。

  当我相信自己不再平凡的时候,我会充满动力去做不平凡的事!相信吗?我们终究会改变这个世界。

  《少年托洛茨基》观后感(二):We want a union!

  任何一个仅仅把此片当成对上个世纪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讽刺的喜剧片的中国观众,如果不是现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或捍卫者的话,那就是片中所说的持apathy观点者。

  我想影片的制作者也并不是仅仅想拿托洛茨基开开玩笑,因为今天的世界并非到处如片中的多伦多,leo并非是如今社会中的另类人物。去年的希腊,高中生们走上街头向警察投掷石块来捍卫社会福利,他们如同those students in that square in China 一样,有一些被警察枪杀;几个月前席卷中国的罢工浪潮中,那些要求自由公会的本田汽车工人是和leo差不多的年纪,他们也面临被逮捕和辞退;上个月的法国,数百所高中的学生罢课,和他们的父辈一起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试图让工人阶级为经济危机买单的企图。

  想想你所在的学校,或是工厂和公司,是不是有着无数缺少人性的校规,有着无处不在的压力,有着不够的午餐时间,有着多年不涨的工资,有着高高在上欺压你的管理层,有着无穷无尽的加班?难道你从来没想过需要一个改变?难道你和你的同学或同事们不需要联合起来组织一个union来挣得你应得的权利?

  我们的敌人远比电影中的校长或理事长强大,他们的爪牙也远比电影中的警察残忍凶恶。他们是大资本家,政府高官,将军和秘密警察头子,个人在他们面前,不论你反抗的武器是燃烧瓶还是冲锋枪,都微不足道。但“我们”比“他们”多的是人数,联合起来,组成union,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学校,村庄或是居民小区,都会令我们强大。

  所以,这部电影应该被理解成一个《动物农场》似的政治寓言。小成本决定了片子不能达成宏大的背景和叙事,但这看似调笑的人物和故事传达的信息是:被压迫者应该组织起来,进行反抗。作为一个中国观众,如果你还不是不是或没希望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的话,这条信息才是所有虚假的繁荣和富饶之下的主旋律。

  另外,这段台词确实在感情上很触动我:

  What you seem to forget, Madame, is that we are not government employees,we are not your employees.We are students.just like those students in that square in China.and my name is Mr.Torsky.

  还有最后学生们举着临时赶制的标语配合着吉他扫弦出现的时候,令人热泪盈眶。

  《少年托洛茨基》观后感(三):我爱托洛茨基,我也是托洛茨基!

  在教室看完了魁北克电影少年托洛茨基 The Trotsky,有些激动,骑车回宿舍写下以下文字。

  Trotsky是一个17岁的高中生,他发动父亲旗下的工人起来造反,抗议工厂没有工会,工人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不由得让我想起12岁的卡斯特罗以及大约相同年纪的毛泽东领导自家的农民反抗父亲的独裁。12的我,依旧不敢直接和父亲对抗。

  影片中的托洛茨基原名列昂•布隆斯泰恩,他自认为自己是前苏联的领袖托洛茨基转世。托洛茨基是列宁的亲密战友,斯大林掌权后他流亡国外,最后被斯大林派出的杀手在墨西哥暗杀。

  托洛茨基转入了一所公立高中,校长和督学都无比腐朽,而且,这所高中没有学生会(students' union).这里所说的学生会不是他妈的中国的学生会,是类似于西方工会那样的组织。他们有权代表学生和学校谈判,有权对教学活动和学校建设提出建议。托洛茨基对此很不满,他尝试了各种方法来发动学生们去反对学校的法西斯主义,历尽波折,终于获得成功。具体细节,有兴趣的人去下载电影吧。

  之所以我如此激动,是因为我从少年托洛茨基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我不得不重提十年以前,我也做过一项类似于托洛茨基在西蒙特利尔高中所做过的事,尽管规模小很多,也没有电视记者来采访我,但在当时当地产生的影响的确是轰动的。十又二分之一年过去了,我似乎,似乎还和从前一样。幻想着改变,改变恶心的教育,改变身边的人,改变社会,改变制度,改变这个国家。就像影片结束的时候托洛斯基对弗拉基米尔(列宁)说:we are going to change the world! 年轻的托洛茨基,他走得比我更远,他的行动更坚决,他身边有一群忠实的朋友支持他,为他奔走相告。反观我自身,十年了,我的想法依然不成熟,我的口才依然不雄辩,我没有像托洛茨基那样找到自己的亚历山德拉,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并未为之感到沮丧,恰恰相反,我越来越努力地积极地生活,去了解一切对之好奇的未知事物,去接触这个我并未直接触及的社会。当然,从政治信仰上说,与十年前的我有了很大不同,我反对以战争和死亡为主要方式的革命,赞成渐进的而彻底的改革,我依然相信民主和自由,只是加上了宪政和法治的前提。

  接受电视采访的托洛斯基说:Vive la revolution!(革命万岁)这里的革命,应当理解为对不合理的制度和社会现实的抗争。 坦白的讲,我并不认为这种革命在中国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不合理的事物实在太多,有时候人们都习以为常。况且,身处高位,家财万贯的人,所谓的那一批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习惯革命这个词。那些安于现状的人,他们同样不愿意改变。看看奥巴马在美国搞医疗改革多么费力,萨科奇延长退休年龄引起多么大的震荡。

  少年托洛茨基可以绑架校长最后被无罪释放,而在中国中部大别山的一所中学,可怜的我们连写信上访的权利都被剥夺了。法律,通信自由,人权,在农村的许多地方就是shit。昨天去听一个加州律师的讲座,介绍美国的司法制度,反复地提到constition(宪法)我很想告诉他一个故事,当年我们的国家主席刘少奇面临抄家的时候,手拿着红皮宪法,说自己受宪法保护,红卫兵give a shit about that。四十多年过去了,如果我回去跟家乡的人讲什么《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他们依然give a shit about me 。扯远了。

  我爱托洛茨基,我爱这部电影,里面的音乐很好听,我也是托洛茨基。

  《少年托洛茨基》观后感(四):无聊或是无所谓?

  了解托洛茨基生平以及政治斗争残酷的影迷,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或许会对于这种青少年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幻想感到可笑,幼稚,或是回想式的同情,悲哀.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开始赞赏这种年青人的理想与坚持,他那神似的衣着眼镜体态,他的演说才能,他的思想,还有他的真诚,脚踏实地向着理想的进发.当然还有他与女友(很特别的嗓音)的感情生活,老红色教授(有着曾经的抗争历史)对他的支持与启发的难能可贵.(另:老红色教授与学校老董事的最后对话是很有意义的一段,忙于各种基金会(当中包括福利事业)的老校董当然无视这种年轻人的狂热,但你不能否认他们的这种追求创新的精神.)

  影片同时也是一部了解国外人们生活家庭,社会,校园状况的影片.同时有着一种讽刺与幽默腔调.比如家庭中的哥哥一家,或是工厂中的工人,两位学校管理人的刻板神态,以及那个前男友的自怨自艾.(A bit embarrassed than you two.)

  当学生们都费心于个人小天地,让时尚个性侵占生活空间的时候,政治运动的开展,学生会的建立,对于整体利益的追求,将会是何等的"高大"与难能可贵.但是政治运动需要众多的工作,需要人们对于理念的理解与授受,还有对于活动参与的热情.当然,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相应的惩罚与打压.

  影片中段,几个政治团体(包括阿甘正传当中的黑豹党草绿色军装)依次出现,迈步向前的段落,有着一段非常精彩的摇滚配乐.另外是"社会公正"舞会的时候,各种的政治人物化装同样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少年托洛茨基》观后感(五):还好有愤青

  先说一句题外话,我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国内要把这部电影翻译成“一个美国高中生的俄共幻想”。第一那孩子根本就不是美国人,(恩,豆瓣上是魁北克~~)第二人家也没有幻想共产主义啊。他只是凭借着他对托洛茨基的崇拜和对其理论的理解做着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关于这部电影的几点感想

  一、你是无聊还是无所谓?BOREDOM OR APATHY?

  这个问题太犀利了。我用这个问题来考量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群被人扒光了衣服站在空旷的原野上不知所措但也茫然冷漠。

  魔兽的贴吧里面有个帖子叫:大学是个牛逼的组织。当我看着那些照片的时候,我就想问这个问题,他们是无聊还是无所谓?那真的是一群“被牛逼”的人。

  当我看到Apathy的时候,我内心就有一只猛虎在细嗅,但是不是蔷薇,它在小心地细嗅着,寻找什么东西才是人们所在乎的,什么东西才是人们觉得有趣的。

  是从什么时候起,I don't care变得流行?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真的什么都不care了呢?没有人关心了,关心这个世界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周围的人们过得好不好,自己的心里都有怎样的沉淀。大一点说,没有人关心贫富差距,环境恶化,战争暴动……是哦,真的NONE OF OUR BUSINESS了。

  是不是因为曾经有人关注并为之努力但是最后的结果并不为人所满意就击退了后来人所有的热情与勇气呢?

  是不是自己曾经有所尝试但是并未能改变就浇灭了自己胸中那团炽烈的火呢?

  是什么东西就这样一点点磨掉了你向好的心?

  是什么让自己连为自己争取应有的东西的勇气都没有了?

  真的不行了,我头脑里面一团乱麻,我尝试用一种逻辑性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但是自己却游走在什么是能说的,什么是不能说的那条界限,我怕自己越走越远了。

  换个话题吧。

  二、托维茨基

  我就不明白了,我咋就不认识他呢?世界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呢!为啥我就只认识列宁呢?

  隐约地看到电影中的那句:“你就是我的斯大林。”有点懂了,原来这两个人之间有点问题啊。突然一下就有点印象了,是不是就是除了斯大林之外,另一个列宁的接班人啊。

  可见啊,我们往往对这种权力之争的事件这种带着身份标签的人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啊。我想知道关于他的故事。

  我应该有权利自己去选择培养给自己怎样的价值观,应该有权利自己去选择猎取的知识领域。

  三、心理暗示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话题。主人公,因为自己的名字就相信自己是托洛茨基转世。于是爱上了那个叫做Alexandra的女人,因为历史上托洛茨基的妻子就叫这个名字。还努力寻找着自己的列宁,不和自己的父亲讲话……统统只为了重走托洛茨基的路。

  能碰到他们,是一种巧合,但也正是里昂刻意为之的结果。

  我们常常给自己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暗示,不得不说的是,当你长期给自己积极的暗示的时候,那么好事发生的几率真的好像大很多。心理学上把这个叫“皮革马利翁效应”。

  陈述了这么多,现在说说我的想法。

  刻意为之而得来的暗示真的有用吗?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欺欺人吗?

  我觉得有用的。因为在这些自己刻意的暗示之后是一颗朝气蓬勃有理想而敢为之的心。这颗心才是真正起作用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有颗心,还要那样刻意的暗示不是多此一举吗?

  但是这个只符合那些内心足够强大可以承载来自于外界巨大的压力的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需要外界给自己一点动力和支持以支撑自己走的更远。

  而那些刻意为之的事情,便是一种积极暗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身边的很多人,才不是那么傻逼。他们才是真实而令人感动的奋斗者。

  《少年托洛茨基》观后感(六):告诉你:什么才叫真正的励志和成功学

  一路热泪盈眶地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们是否曾经也想过要改变这个世界?我们是否曾经也有过对这个世界的不满,觉得需要改变?并且在这改变中,我们负有责任?可是我们最终都变成了一个中年人,以拥有一间房子、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妻子(丈夫)、一个(几个)孩子为满足?我们不知何时,开始觉得这个世界的庞大、自己的渺小?觉得自己孤独,不被人理解?在这个世界不能找到同志?觉得自己所想的一切,在这个庞大的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我们何时变成了这样。一个中年人,一个犬儒主义者。我们除了嘲笑、旁观,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在热情者面前显示理性;我们在梦想者面前显示成熟。我们内心空洞、虚弱、软弱。世界并未变得更为庞大,只是我们已经变得渺小。就像真正的预言书,不可能是那些通胜、风水,告诉你来年一年的运程,而是《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我们》等,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会为了自己预测的准确而自喜,并作为卖点,而后者则自始至终是,悲观主义的。于此,我们回到这部电影:什么是励志、成功学?我们满天高谈励志,以及成功学。书店、电视、电影里汗牛充栋。不。不可能是这些。《托洛茨基》这部电影,才是真正的励志,真正的成功学。真正的励志,真正的成功学,不可能是要叫你利用这个世界的规律和把自己变成一个机械人,以便使自己这个世界取得所谓的成功。而是要叫你改变这个世界。这就是《托洛茨基》与书店、电视、电影里的汗牛充栋的区别。

  《少年托洛茨基》观后感(七):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奇葩的爹最后送了本红宝书给奇葩,有人说不可思议,我觉得吧当爹是长出了口气奇葩儿子终于送走可以祸害别人了。

  奇葩儿子没头脑的反抗为啥响应人那么多,因为大家都有不满需要表达只是找宣泄口而已,至于奇葩绑架校长闹革命的目的,呵呵,与他们何干。看律师老头、律师女、奇葩那些来的同学就知道了,其实大家目的都完全不一样啊,借着这事大家出口气闹腾下,飚几句狠话都不用负责的感觉。就像校长说的,人就喜欢自由自又散漫的生活,但又希望自己需要的各种配套服务包邮到家,这本来就是悖论。都他娘的散漫罢工了,还想要各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啊。

  奇葩就是被法西斯老爹娶的继母给惯的(这个继母做得真不错,慈爱啊。。。应该是溺爱啊。。。出了个这么奇葩傻儿子),饿他两顿看看(开头他离家出走,娘一说露宿街头会被人尿一身,奇葩就赶紧拿钱了。娘一说要做他爱吃的,他就答应回家吃饭了。都没断奶呢,亲爹狠心点扔去印度看看)

  奇葩的爹为啥送儿子红宝书呢?我想他爹对家庭、生活、社会应该也有很多很多的不满,只是迫于生意需要安于现状,谁没有颗反抗的心啊,但是谁让法西斯老爹还要管一家人吃饭呢(而且还是这么没头脑的儿子和女儿)。反正祸害的奇葩都要送走远远的了,老爹只求奇葩不给自己的厂子和家庭捣乱,爱怎么革命革命去(爱祸害谁祸害谁去)

  《少年托洛茨基》观后感(八):送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礼物

  我不知道这部片子想表达什么? 革命?自由? 公正? 共产主义? 还是仅仅向伟大的托派致敬?

  “不明真相的群众又一次被蛊惑了,又一次犯了群体无意识的桎梏,男主角托洛斯基是个大善人,事事为别人着想,别人都活在水深火热中,不管别人愿不愿意,极力鼓动别人去改变自己,改变制度。幻想存在的都是不合理的,视原有的契约为不正当压迫。”真正如此吗?显然不是,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司法健全的社会,几乎每个美国公民都有维权意识,工人不会如电影里描述的那般被一个高中生提醒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美国有一个强大并且很给力的工会。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美国工会历史悠久,随着由弱势群体发展至现在具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力的社会群体,作为三大主体之一的美国工会对美国现代产业关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国家劳工关系法”的出台,工会得到了美国法律上的认可,再也用不着为了得到资方在认可举行罢工、甚至与资方发生流血冲突,这为今后美国工会的大规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的各行业都成立工会,钢铁行业中几乎所用的钢铁公司都建立了自己工会。“国家劳工关系法”规定了工会的职能,即通过劳资双方集体谈判达成的劳动协议决定工人的工资、福利,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

  置于公立学校的独裁校长,那些连大陆中学生都觉得恶心独裁制度很是无稽,电影并没指出,这些所谓的独裁制度是否早有成文契约(校规 校训 严明纪律),如果早有类似规定,学生若是触犯,就不能认为侵害他们的权益,不是吗? 基于美国这样一个司法健全且人人皆有很强维权意识的国度,真让人哑然会如电影中展现的那般不堪……

  这片显然是拍给中国大陆的广大莘莘学子,没日没夜领着微薄的薪水被剥削压榨的一线工人,被忽悠没了土地的农民且广大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看的。

  这个礼物貌似很给力,我代表@%&* 谢谢导演……

  《少年托洛茨基》观后感(九):Boy, Be Ambitious !!

  尽管电影说教味很重,尽管非常异想天开,

  那孩子真的准备改变世界。

  如果说改变世界离不开特殊人物,那么Leon绝对就属于这类人。

  尽管这部片子只是描写了一个孤立的事件,

  既没说主人公之前的革命史,也没有上演日后封侯拜相的革命成果。

  但主人公坚定的信念是这部片子非常明确的主旨。

  即使声音微弱,即使会受伤害,

  但他们都无法阻止我们发出声音。

  尽管看起来非常幼稚,尽管没几个人相信他会成功,

  但改变世界的人从来就不需要这些安慰剂。

  他们屡败屡战,也许成功,也许失败,

  终要让世界改变。

  当然影片忽略了对于“革命”更深层的探讨,

  包括对于“改变是否就是好事?”这样的行为准则的探讨,

  因为革命者大都是怀着好心办坏事。

  但作为一部小成本独立喜剧电影,

  影片已经难得的做到了“言之有物”。

  同时影片对于时代风气中的泛娱乐化倾向也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在一个没有革命的时代,娱乐充斥了孩子们的头脑。

  而影片通过leon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反衬出了其他学生的apathy冷漠——对周围事物的冷漠,对理想的冷漠。

  《少年托洛茨基》观后感(十):你们都很naive啊

  不知道为什么分这么高,本来是听到了电影的主题曲Don't talk down(超好听,推荐)然后想起这部电影,就想来豆瓣看看这个我觉得是烂片的片子能得几分,结果竟然得到了7.6这种还不错的甚至还算高的分数。

  然而,电影只是讲了一个加拿大少年觉得自己是托洛斯基的转世,心系共产主义事业,引导父亲工厂的工人罢工,学习托洛斯基和自己的资本主义家庭脱离关系,找了一个大自己10岁的姑娘(这里开始也是为了学习托洛斯基,后来发现是真爱),最后全片的高潮就是在学校引起了一场反抗老师的革命(夹杂着对中国红*卫*兵的模仿和嘲讽),而所谓的“革命”也充斥着粗俗和暴力,方式多多少少模仿上世纪70年代的某场运动,个人看了并不是很舒服。

  怎么说呢,那么多的10分的理想主义者如果你们觉得靠这种革命的方式去推翻,只能说你们naive。我承认我是一个悲观的现实主义者,但是革命的内涵这部电影远远没有表现出来,仅仅对革命形式的模仿和哗众取丑式的靠低廉的批评政府和权威引起共鸣是很容易的,引起年轻人强烈的支持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建议你们so-called“理想主义者”先多读读书,这个少年做的完全不能和托洛斯基比好吗,先读读《托洛斯基传》,了解一下托洛斯基好吗。或者你们有多少人甚至完整的读过《资本论》。。。

  请不要把简单的反抗权威看做一种时尚,没有意义的反抗权威其实有另外一个名字“造反”。

  哦,其实我是人类药丸党,所以没关系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