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1 21: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10篇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是一本由[日]小山龙介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一):换个视角来看时间吧

  一本关于时间管理书籍,讲的是如何提高自我效率团队效率,书不厚,五六天即可读完。

  作者作为一名在企业混迹多年的达人,对企业自身的弊端了解一清二楚,例如如何避开冗长会议,如何安排客户的时间等等,这些建议对于在企业工作的人来说,确实很有用。当然了,还有很多的建议也是适合各种人群的。对于我来说,3、4、5这三章是比较感触的。

  第3章里,作者提出集中力应该分为“迷幻乐集中力”和“爵士乐集中力”, 前者是强调局部的集中力而后者是着重全局的集中力。两者的适宜使用时间和应用方面都有所区别,所以我们应该加以区分利用,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我们的才能。

  第4章里,作者将时间的利用比喻成投资,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时间才能将我们的利益最大化。我们也不能把时间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要留下20%投资给自己。这些想法确实给了我想问题的一些新的角度,不再一味地盲目忙碌,不然就真的是对自己的投资不负责任了。

  第5章讲得是团队合作。以前总觉得团队合作是一个加法运算,但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是个乘法运算。大家各自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效率就有可能翻倍;而如何合作出现了问题,效率有可能是减半。此外还有前面提到过的一个“合宿”概念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当年马云在杭州包下别墅和他的团队创业故事,我觉得这种方法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团队发挥最大的威力,值得借鉴

  最后是这本书在目录之前有个整理的概念图,算是这本书的一个纲要吧,对于想要回头再看很方便。我用扫描全能王扫描了下来,效果不错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二):时间整理魔法

  89个时间整理魔法,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从容

  1、学会用谷歌日历管理日程。在每周五下午或周一上午安排下一周的日程,总结一套自己的模式,比如周一不会客,周三接待应酬,周五不喝酒。使用不同颜色显示不同的日程,比如说个人计划和工作计划,但颜色最好不要超过3种。

  2、善于使用便签纸。将任务写在便签纸上,并贴在显眼的地方

  3、不一心两用。

  4、制作“不做”清单。

  5、学会集中精力

  (1)牛顿时间和柏格森时间同样是一小时的时间,给我们的“质感”却是不同的。大家在做计划的时候要以“体感时间”为标准,而不是以“物理时间”为标准。在工作上也是一样,如果你觉得时间都是均匀流逝,那么你可能会忽略一个重要东西——浓度。

  (2)每天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为两小时。每天2小时的时间放在上午是最好的,而且是开始一天工作之前。

  (3)加油时间:在效率最容易降低的时间段,下定决心,集中精神,投入工作。将一天的时间分为“上午”、“加油时间”、“到下班前”三段,大家的时间意识也能随之提高。

  (4)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动手打扫,提高集中力;将视野变得狭窄;逃离电话的魔掌;少吃午饭,断食半天;使用仪式

  6、留出空档期。把“什么都不干的时间”放在哪个时间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利用身边的度假村和温泉。在身心疲惫的时候,稍稍从日常生活中逃离出去,沉下心来纵观人生思考人生。学会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旅行。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三):只有你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看了一些书,发现其中有一些共通点,例如培养好的习惯尝试着了解自己。道理简单,可具体做起来,却很容易忽略了这些道理。

  《时间的整理》一书中也是在说这么一个道理,了解自己的常规工作模式,在梳理工作的过程中,看看工作时间是否花费在不必要事情或是琐碎的事情上。平常的工作中,很多人对于工作的时间概念很模糊,想的更多是如何完成今天的工作,明天计划要做什么。书中提出了一种更好的时间衡量,很像学生时的学习计划。以一周为时间单位,本周计划完成什么,下周即将要做什么。再根据周一至周五的时间分配,合理安排工作。例如周一作为一周的开始,更加适合做一周的工作计划表,召开小组会议分配组员一周工作的具体事项。周五是一周工作日的结尾,比较适合制作本周工作总结,初拟下周工作计划。对于需要拜访、接待客户的工作类型,更适宜在周三集中会客。既为拜访客户预留了准备时间,会客后也能根据客户的反馈,在周四、周五及时调整企划案和合同,保证了工作在本周内有一个完结,不至于拖延下去,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人的精力很有限,可是工作永远做不完,如何在繁杂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令上班族头疼的问题。身边的小事一点点地消耗着我们的精力,当重要的事情来临时,脑子不够用了。书中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将一些可控的小事统一固定时间段来做,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当习惯养成后,身体会不自觉地去完成,不太需要动脑的事情,自然无需消耗过多精力。

  想要变得优秀,最快的捷径便是养成很多的好习惯,养成事先思考的习惯,养成事后总结的习惯,在一次次工作总结中,摸索更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总结的方法最为有效。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四):时间就像金钱

  整理的艺术2是本事件管理的书,大体上有以下几点新认识

  一、 时间要用来投资

  首先时间成三个部分:过去的,已获得资产;现在的,为别人付出,为自己付出。所以在时间的付出上考虑别人,也不要忘了自己,千万不要忘了最重要——自己。

  其中投资时间和金钱一样,有长期的战略性投资,也有短期的投资。同时积极跟踪投资进度和回报情况,进行筛选,追加回报率高的投资项目,舍弃投资回报率低的项目,改进投资回报率待增长的项目。

  二、 投资规划

  规划要从长期开始,设置一个愿景,规划长期也许10年也许8年,由自己来定,同时在设置中期规划3年,短期一年,眼前的一个季度、一个月、每两周等等。

  在短期内要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时间和空间选择在外逗留一段时间,最好是国外,没去过的城市等等,只要能充分放松,怎么高兴怎么来。这样劳逸结合

  三、 工作战术

  说道这里又回到了GTD那本书的常规了,基本还是老一套 ,列表-轻重缓急-依次完成。时间浓度-高效时间-低效时间,适当的自我调整。番茄钟,猴子原理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就是高效完成自己的任务,不盲目背上他人包袱

  最好玩的就属“工作会议”了,一起进会议室,各忙各的,不开会,只是找一个安静封闭的空间专心工作。

  对付无聊的会议,就在会后安排和客户见面,这样无论会议是否开完就可以按时立场喽。

  四、 软件应用

  什么remember the milk、google、excel等等配合电脑手机笔记本看着办吧,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同时要不断的改进。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五):Something to you in this book from me

  亲爱的你:

  拥有独立人格,懂得照顾好自己,在事情处理妥帖后能尽情享受生活,不常倾诉,因自己的苦难自己有能力消释,很少表现攻击性,因内心强大而生出一种体恤式的温柔,不被廉价言论情感煽动,坚持自己的判断不后悔。愿你成为这样的人。

  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有些痛苦只能自己体验;有些孤独也只能自己品尝;但是,穿越黑暗一定能感受阳光温度;走出痛苦一定能企及成长高度;告别孤独一定能收获灵魂深度

  学习拥有生活创意,学习管理时间的方法,一切都会在你漫长生命中派上用场,亲爱的。

  体胖还需勤跑步,人丑就该多读书。哎像我这样不懂得自律的,就该学一些管理的方法。

  不管环境多么纵容你,你都要对自己有要求,保持一种自律的气质。或许它暂时不能改变你的现状,但假以时日,它回馈给你的一定让你惊喜。对自己有有要求的人,总不会过得太差。一边随波逐流,一边抱怨环境糟糕的人,最没劲了。

  两本书,从阅读笔记、吸收,到此刻写一篇书评,用了两天。用小小的字体记了满满的九页笔记。希望里面的小建议融汇在我的血液里,成为我自律生活的一部分。

  祈祷。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六):时间是整理出来的

  首先我喜欢书最前面的《时间整理术概念图》非常实用一目了然。不过提个意见,这么重要的东西,完全可以做一个拉开的大页,书再贵点都没关系,为了节约成本分到两页了,看的时候效果不太好,我想拍下来分享,也不太方便,只能放弃

  全书都是方法性的,我没看过一,不知道一会不会讲的是理论方面的,挺想看看一的。其中一个妙招就是“TODO”列表,我在想如果真的实施了,会不会过度依赖“TODO”列表,以后没有干不了活儿了,好吧我可能想多了。后面还有一章讲的是合理分配时间,给重要的事多留时间。里面有个技巧是用颜色区分事情的重要性方法,也很好,主要是设定日程表时候的技巧。

  第二章日常安排,主要讲的是关于生活节奏的方法,其中让我觉得很赞同的“留出点时间约见自己”保持独处思考的习惯很好,最好经常有这种行为,当然老是自己一个人瞎想也不好

  后面也有利音乐、团队、计划等外在的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的章节。大多是实用技巧类的建议和方法。不知道因为是日本人写的,还是第一本书已经写过了的原因。我觉得涉及工作的内容太多了,没有什么关于家庭和工作时间分配的问题讨论和方法建议。在时间安排上,每个人的重点不一样,有些人觉得工作重要,有些人觉得家人重要,有些人觉得朋友重要,安排时间的技巧也不一样,但是方法和技巧是通用的。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七):提纯时间

  以前化学课上讲提纯,学的内容是早还给老师了,脑海中蓦地跳出这个词,于是就去百度了一下。真是太喜欢这个词儿了,百度的解释是:除去某种物质所含的杂质,使之变得纯净

  一天24个小时,每个人都一样。

  24小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这只是牛顿时间。

  24小时,有的人过的有意义,有的人虚度光阴。同样的24小时,却产生了两三倍的差距,这是柏格森时间。

  所以,我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提纯时间,去除时间水蛭,提高时间的浓度呢?

  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我也就先把从书中看来的内容做个总结,开始运用吧。

  梦想力量

  把你的梦想编辑社交媒体的个人档案里,请对自己诚实,这是对自己的承诺。如果你觉得难为情,那只是表示你的梦想难以升华为你的使命。在梦想的鞭策和驱动下,会更加珍惜时间。

  灵感

  苦思冥想也没有灵感的时候怎么办?要知道刻意的并不一定会带来灵感。想不出点子?那就放弃思考休息休息。有的时候,当你在休息,灵感翩然而至。这个时候得赶紧将想到的东西落实到笔头,随着灵感的涌出奋笔疾书。这是说要劳逸结合

  呼吸

  知道腹式呼吸的人挺多的,做起来有些困难。也不是没有方法。我试过的方法有两个:平躺,在肚子上压几本书和杂志,把注意焦点放在书本上,感觉着它们随着你的呼吸起伏。(后来很不幸的睡着了,⊙﹏⊙b汗)用手按住一个鼻孔,深吸一口气,放开,按住另一个鼻孔,慢慢的呼气。(这个是一本中医书里看来的,效果不错,简单易操作)。上次和大侠去参加一个唱歌练习班时,老师要求我们腹式呼吸,指出我们的呼吸方法大都不对正确的方法是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肚子瘪下去。现在我算知道了,我们大多人刻意的呼吸方式是逆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收紧腹部,吐气时将腹部鼓起,这样的方法也能让人平静下来,是个很好的方法。欧阳峰把盖世神功倒着练居不是也给练成了吗?各有各的特点

  短小的任务:

  原来,花不了你两份钟的任务还是要马上做比较好亚。比如你在写报告老板让你去拿一下复印资料。这个时候,马上去拿复印资料显然更高效。不然怎么地,先记下来,设立一个to do list吗?多麻烦,有这个功夫资料早拿回来了。

  工具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者提到了用toggl记录时间开销,用google task设立to do list,用1/f波动音乐集中注意力,以春,夏,秋、冬(每三个月为单位)来规划自己的时间。我试了toggl的网站,记录自己做了些什么用了多少时间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数字总是让人更容易的就能看见自己的进步。

  时间浓度提高后,会有多喜欢时间这个朋友啊。纯粹的情谊,总让人心向往之。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八):时间、精力和人生,一切皆可整理

  近段时间,貌似@萧秋水 老师和@李参 老师等达人们都非常推崇这本书,于是用了一个下午读完了它

  掩卷思考,这本书的确仍然属于时间管理类的畅销书,总体价值上并没有突破《搞定》系列,很多地方甚至和GTD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两分钟内能搞定的是尽快搞定,比如多个ToDo列表,比如巧用暂存箱,比如把中长期目标变成习惯等等,但作为日本畅销书作家的小山龙介出品的畅销书来说,也有相当多自己独特的地方

  一、牛顿和柏格森时间理念

  有句话说“我们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本书减少的柏格森时间就是这个含义,精力最为充沛、效果最好的时间内尽可能做最高附加值的工作,也就是相应的增加了时间的浓度,所以书中建议计划行动时候,把一天最能集中精力的两小时安置规划好。

  二、背景音乐辅助工作

  GTD上讲究情景列表,强调不同的场合进行不同的任务执行,高效而不疏不漏,小山龙介在场景地点的发展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倡增加迷幻和爵士两种不懂背景音乐提高工作的集中力和执行力,提出过1/f波动理论,也就是以前听说过的“白噪声”(书中称之为粉红噪声)处理不确定的工作任务

  三、提倡时间投资应重视基础投资

  时间的基础投资是指在充分了解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自我成长进行长期的投资。这句话我的理解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自己实际情况,既是客观的,清楚了解自己在职场发展或个人成长上的“段位”,也是主观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渴望什么?二是了解自己的效能,通过时间开销记录与分析,了解自己能干什么,加强对时间的掌控力和对任务完成时间评估的准确度。三是基础投资重视对“元知识”和通用化技能的投资。所谓一法通,万法通,基础的元知识积累的足够丰富,面对新技能也可以很快上手掌握。

  四、重视性价比更要关注核心竞争力

  书中拿老虎伍兹的例子告诉我们性价比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老虎伍兹的广告收入远远高于打球的奖金收入,但,如果老虎伍兹如果不去打球,他就得不到广告收入,打球对他来说就是核心竞争力。因此,不能简单的按照收入或者收益率决定删减项目,还必须看待完成项目是否和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

  五、分工协作开拓灵感

  书中提倡面对需要提高技术熟练程度的业务,要分给两个人做,使之相互产生乘积效应 ,同时提高两个人业务技能的熟练度,彼此提醒,耳濡目染,相互学习书本上学习不到的技巧,我认为两个人大概是分工协作的最小模型了,这种工作分工的技巧,的确有利于职场上工作业务的快速提高,并切实减少出错率。

  六、制作“不做”清单

  我们在GTD实践中,特别强调行动的力量,讲究just to do!但是其实,人生有些时候是需要做减法的,培养一个好的新习惯,就必须屏弃一个坏的旧习惯,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一个大项目,就意味着放弃这一段时间内低质量的杂事,所以,做一个“不做”清单显得至关重要,这个不做清单,在我的理解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建立一个“不能做”的规矩,有利于个人品牌和价值观的建立;二是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不仅要强调好习惯的养成,更要重视对坏习惯的屏弃。

  一本不足200页的小书,89个时间整理的技巧,一个更惬意更从容的人生,这本书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格,是一本值得力荐的好书。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九):生命的整理

  看完这本书后的收获如下:

  1、意外之中:激发团队活力,让骨干与优质员工当教练,进行效率提升计划。小辉的培训讲稿框架很清晰。他和华侨的逻辑思维与工作的整体最强。 我常为这些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感到欣慰与惊讶。

  2、意外之中:整改要落到实处,步步细节,处处为营,像戚继光练兵,每一个训练都是扎实有效的。我感觉我向我喜欢的老前辈的作风靠近了0.1CM的距离。

  3、意外之中:瑜伽修改了呼吸法的一个小细节,整理了家务,开始珍惜《生命最后一年的练习》的倒计时第一天,感觉与之前完全不同。下雨天也感觉是上苍赐予的某种启示。

  4、意外之中:当不再自欺,会有一种清晰准确的目光去审视。我的目光如果正确,我的世界就是正确的。

  5、意外之中:瑜伽是深入到生活、工作、休息的每个细节中的,是完整的,通过身体小宇宙去感知大宇宙,是哲学中身体力行的最重要部分。

  6、意外之中:团队中我对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平淡而注重整体的协调与准确率,大家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团队中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责任,爱就是责任。这就是我对责任的理解。

  《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读后感(十):把工作效率提高三倍,然后尽情享受人生

  如题,是我所向往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直的问题所在。总是担心繁重的学习任务,一直念叨着“我很忙”,“我没空”,原来问题在于效率。对于作者提出的89个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就好。从我自己而言,已经在坚持的有番茄工作法背单词、做运动,控制看小说的时间(汗...);利用google calendar进行重复事件的提醒;每天列TODO list安排学习。不过很多时候艰巨的任务会一直延续到很多个明天之后,所以对于书中的用小便签做多个TODO list很感兴趣,也许把大任务分成几个小部分会比较好解决,当然这需要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配合思维导图使用会比较不错。当然也可以试试用excel,最近发现利用好excel可以丢掉很多其他软件!其次,作者还提到了爵士乐型集中力和迷幻音乐型集中力,根据不同的工作安排不同的场景,这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用环境来影响心境的改变对于初学者应该是比较有效的。除了时间管理之外,书中其实还颇能感受到团队管理,业务谈判沟通方面的一些小感悟。不过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作者个人总结的经验方法,适用性也有限,还是得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我看来,书中有些方法有些矫枉过正,重视方法大过实际的效用。特别是对于各种程序的依赖和各种模版的依赖。未来总是不可知的,太过于细化反而会束缚手脚(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强迫症重症患者...)当然,无论是怎样的方法,能高效率完成工作又能好好的享受生活才是终极目标,因为时间的“浓度”才是最重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