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9 21: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的读后感10篇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是一本由[日] 樋野兴夫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读后感(一):我们终将死去,最后化作尘土

  这本书的封面

  再怎样伟大的人,终究不免一死,而死后只会留下棺材一样大小坟墓。那么既然最后都会死,我们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没经历生死,不知道临死之前的感觉如何,死了以后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但我曾和濒临死亡的老人一同居住过。这个老人就是我外婆妈妈,我一般喊她老外婆。

  我从记事起老外婆的眼就是瞎的,我妈说是以前条件不好,得了白内障没治造成的。虽然双目失明,但印象里老外婆一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小学时我妈出去打工了,留我在外婆家和老外婆三人作伴。老外婆年轻时读过一些书,所以是思想并不死板。村里的人经常到我外婆家来与我老外婆聊天,常常一坐一聊就是一上午。原本以为老外婆会是一个有点福气的老人,最后会像隔壁婆婆那样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但是没想到她那有着稀疏银发的脑袋顶上突然长出了一个奇怪的包,起初只是个小包,后来长大了恶化了病情。最后就是这个包夺走了她原本可以安宁度过的晚年。

  期间也找过医生,挂过药水,但医生说这个治不好的,是个坏病,只能开一些止痛药来缓解,最后还嘱咐外婆,老人家剩下的日子要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吃的喝的都好点。这言外之意大家都明白,但我们不只难过老外婆时日无多,还难过她在最后的日子里还要受病痛折磨。但老外婆自己却没有十分在意这个事情,好像“死亡”对她来说是无所谓的。这头上的病痛也只是自己长寿的“附属品”。记得有一次我问她“老外婆,你怕死么?”老外婆听到后只是笑笑:“死有什么可怕的,人终有一死,况且我都活到这把年纪了,来世上走过这么长的一遭,也是赚了。”

  她后来剩下的日子里,头不痛的时候,依旧像往常一样和村里的人聊天,依旧在外婆出去种地的时候,凭着十几年来自己摸索着对房子熟悉,将饭后的碗筷洗得干干净净,连瓷砖炉灶台面也擦得锃亮。

  老外婆对“死”的态度让我很钦佩,她明知自己时日无多,却还能豁达面对生活,活在当下。这样敞亮的人生态度与我最近在看的《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这本书里要表达的主旨“我们最后都会死,但在活着的时候,尽量多做一些对自己来说有意义的事情”不谋而合

  很清新文艺风格

  此书作者樋野兴夫,是日本的医学博士,顺天堂大学医学部病理学、肿瘤教授,曾先后担任美国爱因斯坦医科大学肝脏研究中心、美国Fox Chase癌症研究会所暨癌研究所实验病理部部长。还创办了“癌症哲学门诊”。长期开展预约制免费私人面谈,即“话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治疗治愈患者

  樋野兴夫博士在《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这本书的前言里提到,和患者在进行的“话疗”的环节里,没有病历本、听诊器,也没有纸和笔。有的只是茶水点心,并用“悠闲面貌”为患者和家属进行“伟大的管闲事”。

  “悠闲的面貌”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而“伟大的管闲事”则是配合对方心情,满足对方的需求,并帮助他脱离困境。此书就是作者对患者进行“话疗”后针对疑难杂症对症下药总结出来的“处方”。看完之后我非常受益,从而对生活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其实生活无非就是,生下来,然后好好的活下去,这个大家都知道。只是大多数人在“活”的过程迷失了方向。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觉得被自己压得喘不过气,常常怀疑活着的意义。

  小笔记,照着封面画了两朵小花,手好残

  樋野兴夫在《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里指出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一两件或厌恶,或痛苦,或为难的事。人一旦失去生活的目标,就会变得脆弱,并丧失生活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找到自己人生的“所依”,也就是明确自己活着的职责使命,也许是为了家人,也许是为了身边的朋友,也许是帮助处境不如自己的人,甚至是改变世界的伟大的使命等等。只有有了目标,人活着才会快乐

  我们活在世上无非是要做三件事情:一是做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或是理想。二是尽量保持与他人和谐友善交往。三是除了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之外,还要创造一点社会价值

  做好自己就是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做好生活中和自己有关的每一件事情,即使会有失败,即使做得不如别人好,也不要气馁,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与他人保持友善。人是群居动物,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帮助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纠纷误会

  创造社会价值是指除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外,有能力了也为别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至于一些具体方法可以去看看作者书中的“话疗处方”,相信它一定会让你豁然开朗。如果我们能围绕着作者提出的观点思考,站在积极下面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一定会比现在活得轻松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这句话是樋野兴夫博士改编自马丁•路德的名言“纵然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也不防碍我今天种下苹果树。”人总有一死,而活着的意义就是只要活一天,就多做一天对自己来说有意义的事情。活在世上,应该对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存着珍惜敬畏的态度。活在当下,不为明天而焦虑。因为你今天做好了,未来不会不美好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希望我们都能充实的过好今天,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读后感(二):填补医学的“话疗法”

  癌症是一类可怕的致命疾病人们谈癌变色,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营养过剩和化学物质滥用带来的环境影响,让癌症的出现越来越频繁。据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癌症数据我国天大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7人,考虑到癌症登记点未记录的数据,实际情况更为严重

  癌症的频发,让中国许多家庭中都会遇到亲友患癌的境况。而一旦患癌,患者往往丧失希望,患者身边的亲朋也常常不知所措

  三年前我在去杭州出差的高铁上,列车刚刚启动从南京南站开动的时候,接到了母亲哭着打的电话,说姥姥得了肺癌。几个月后,姥姥去世,这段时间里,如何和姥姥沟通交流成为了全家人都不知所措的事情。该说些盲目乐观的话,还是说些现实的一点的话,大家都没法统一。姥姥去世后我深深地为自己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没能和姥姥好好交流、没能宽慰她的心情而自责。

  与病人的沟通正是医学未过多涉及的领域。虽然近年的发展帮助人类克服了不少癌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寿命长度,但病人内心的治疗却因为难以快速见到成效而被医疗机构和很多病人亲友所忽略,有不少患者会丧失希望,深陷抑郁同时,旁人又常苦于没有有效办法能够通过沟通交流来帮助患者缓解,这也是通常的医疗所无法做到的。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正是这样一本传授如何用语言作为另一种“药物”打开患者心结的书,医疗无法渗透到的地方,正可以用书中的“话疗”来抵达。作者樋野兴夫是日本的病理学与肿瘤学教授,在发现医学的限制性后,2008年创办了“癌症哲学门诊”,通过谈话为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援助,提供仅靠医学无法完成的工作

  作者发现,病人在确诊癌症后,常常开始非常在意死亡,关注点由自己外部的世界转为自身,认为唯有声明是最重要的,死亡的临近让人心怀畏惧地活着,非常脆弱迷失在无意义感中,深陷焦虑或抑郁。

  想要帮助患者,就需要通过谈话等方式,引导患者换一个角度重新思考现状,明白自己面临绝望的时候,其实依然是有选择不绝望的权力的,由关注生命、死亡转到身外的意义和使命,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为患者余下的人生洒满阳光

  书中一共有48篇短小的文章,集合了作者在与癌症病人及家属沟通中方方面面的体会内容不多,但心得不少,我觉得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实现帮助患者的目的

1、说对话

  既然是“话疗”,用的“话”就像药一样,话语既能成为良药医人,也能成为毒药伤人。只有用对的“话”才能实现疗效,所以“说对话”是使用“话疗”方法的基本和重中之重

  病人真正需要的是关怀,而非一些常用的像是“不多吃点是不会好起来的”这类正确的客套话,正确与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估计病人的心情,投以温暖言语,用关怀转化病人的心态,后面的其它方法才能够有效。同时,就像用药一样,这些充满关怀的话语,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以及病情,各不相同,需要有针对性的使用。《The Etiquette of Illness(疾病的礼仪)》中也提到了很多类似建议,不过这本书目前好像暂时还没有中译本出版。

2、引导变换角度

  说对话的目的是引导病人变换自己的关注的视角。当病人只关注内在、生命、死亡的时候,注定会被死亡的不可战胜和不可预知所打败。想要让患者积极起来,就必须要引导对方认识到有些事情比生命更加重要,关注自身、死亡以外的事物和世界,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

  这里重要的是要引导对方发现,不论现在是如何选择的,一定要明白永远有另一种选择可以做,只不过现在做的选择可能太常做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还可以做其他的选择。同样是看待生命、死亡,消极地哀叹自闭与积极地正面应对就是两种不同的选择。当病人纠结于为什么是我得癌症的时候,引导对方思考未来如何与之相处,这也是通过变换视角让病人明白,虽然有些问题很难甚至无法彻底解决,但我们仍然能有些办法面对。

3、读书&写作

  读书是一种成本很低的增加经历的方法。在感人至深的《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一书中,作者在母亲确诊癌症以后与母亲一起共同读书,陪伴母亲讨论这些书的内容,共同渡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引导患者读一些好书,能够让对方体验到不同于自己人生的经历,也有助于患者自闭内心的转变

  写作同样是一个帮助患者转换视角的好方法,写作尤其是日记,需要观察每天发生的事,让患者能够对身外的其他人和事物产生关心,同时更多地思考自己的处境和有限的宝贵时间内真正应该做些什么,帮助患者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书中还有一切其它小技巧,就不一一介绍了。作者具有非凡的人文关怀精神,完成了医学无法做到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患上可怕的癌症已经够糟糕了,如果再没有好的“话疗”处方,患者经常会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里生活在恐惧下,彻底迷失。

这些“话疗”方法都有助于我们学习怎样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和引导,让患者明白“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更好地利用好有限的“今日”,不抱憾离开,这正是医学和药剂无法替代的一剂良药。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读后感(三):所谓“话疗”,就是一种无畏布施

  佛教里的“布施”,是菩萨六度之一,也就是说,要从烦恼的凡境修证到觉悟的菩萨境,需要修持的六种方法。这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

  布施,又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么三种,而所谓的“无畏施”,指的就是用自己的智慧、知识等等,化解别人的烦恼与痛苦,让别人感觉到身心安乐

  比如说,某个朋友患了重症,面对病痛他非常担忧,这时候你能说一些祝福的话、鼓励的话,让他的烦恼和担忧渐渐减轻,这就是无畏布施。

  再比如说,某个与你有约的老同学突然身体不适,只得爽约,你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处处为他着想,体贴他、关心他,让他感受到温暖,这也是无畏布施。

  日本医学博士、肿瘤学教授、“癌症哲学门诊”的创办人樋野兴夫先生发明了一种“话疗处方”,就是通过“话疗”帮助癌症患者和病人家属解开心结、减轻烦恼的疗法,他的这个话疗处方,也是无畏布施,而通过这本《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我们便能了解到“话疗处方”的神奇所在

  在《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一书中,作者樋野兴夫“由死观生”,认为思考生死之事乃是重新审视人生的契机,所以,不论是癌症患者本人,还是家属,都应该趁着这个契机,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一味地陷入悲观与痛苦之中。

  所以,樋野兴夫所谓的“话疗处方”,就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心理素质等,开出的具有针对性的心灵处方,只不过,癌症哲学门诊开出这个话疗处方,全是话语,这与佛门中所谓的“言施”,即用话语帮助人们解除烦恼。

  话疗处方,初听起来让人觉很新鲜,但也有很多人对这种“话疗”的效果表示怀疑。其实,“话疗”的优点有很多。

  首先,话疗补充了化疗的不足。化疗医治身体,话疗解决的却是心灵上的问题;化疗的目的是消灭癌细胞,而话疗则能帮助患者和患者家属放下烦恼、忧虑,让他们的心情由阴霾转向阳光。

  其次,这种话疗能够有效改善医患关系。通过聊天的方式,医患之间进行更加良好的沟通,患者向医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医生则能给予及时的疏导。这样一来,就能避免癌症患者持续堆积负面情绪而最终造成精神上的崩溃。同时,在患者与医生的互动沟通中,更增进了医患双方的理解与信任。

  再次,即便不是癌症患者,当人生陷落时,也能通过话疗处方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重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当我们身边的朋友出现抑郁情绪时,我们就可以采取话疗,帮助他们缓解心灵痛苦,尽管我们不是专业医师,但根据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也能扮演一下医生的角色,帮助别人走出抑郁的状态。

  那么,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哪些话疗方法呢?

  本书作者樋野兴夫先生,在《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一书里认为,人,要善用语言的力量,不仅要在平时多说善意的话、鼓励的话、安慰人的话、能带给人力量的话,而且,还要用积极的话语来鼓励自己,在人生的低潮期,对自己进行疗愈。

  樋野兴夫指出了这样几个话疗方法:

  一是,平时多夸赞别人,多用一些感谢用语,这样能够给他人带来温暖,同时也是对他人辛勤劳动的尊重。你越是看到他人的优点,就越是会心生感激,这样就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二是,在当今这个每个人都渴求温暖的社会里,即便有人说错了话,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没必要抓住别人的错处不放,更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言论而对这个人进行全面的否定。所以,在回应对方的谈话时,应考虑到对方的心情,尽量说一些温言暖语。

  三是,说话时有些幽默感,即便谈话内容与严肃问题有关,也得保持一些幽默。要知道,心态就像照镜子,你的幽默、温暖和善意,都会传递给对方,疗愈对方,帮助对方从恐惧、焦虑和痛苦的阴影里解脱出来。

  “话疗处方”也是一种药,它救治的要点是人们心中的病症。虽然我们这些非医科专业毕业的人,不懂如何解决身体上的病痛,但是,用暖心的话、善意的话和鼓励的话去帮助别人,这个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所谓“话疗”,就是一种无畏布施。表面上看,我们用语言的力量帮助了别人,但转念一想,我们帮助的又何尝不是自己?通过语言的力量,给对方注入信心和勇气,这何尝不是给我们自己打气?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读后感(四):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有意义地度过余下的人生

  就是这本书了

  如果明天将死,你会做什么?

  是会出于危在旦夕的生命和刹那之间的心情而沉湎于享乐、尽情地吃喜欢的食物,做喜欢的事情?

  还是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怕得瑟瑟发抖,悲叹于自身的不幸命运?

  又或是一个劲儿地求神拜佛?

  我还没到那时,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是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有意义地度过余下的人生。

  人生无常,死亡随时可能来临,这个道理似乎尽人皆知,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只是抽象的道理,而在一个突然被死神选中的人身上,它却呈现出了残酷的具体性,就是同是与死神不期而遇又侥幸地逃脱,情况也很不相同。

  而我,就亲眼看到过这样的情景。

  三年前的一天中午,我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听到那个熟悉的善良老头绝望而又伤感的声音:“孩子,你妈经检查,得了很严重的病……哎……怕是……?”

  ……

  是的,母亲患上了宫颈癌,怕癌细胞扩散,必须进行手术,记得母亲被推进手术室的那天,我就在外面一直等,那段时间自己既忙工作,又忙家里,既照顾母亲,又照顾两个孩子,真是累极了,但是一想到要是母亲有个什么万一,这点累又不值一提。

  我坐在手术室外的椅子上,一直在祈祷,也很担心,但和父亲一句话也没有说,就那样静静地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直到手术室的灯灭了,护士将她推了出来,并告知我们,手术很顺利,要多休养,好好恢复,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

  那一瞬间,我觉得我们好幸运,也不知母亲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竟让她与死神擦肩而过。

  病床前,孩子们给她讲故事,我也常和她开玩笑地说:“妈,你看,这么好的生活,你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很多地方没去过呢!可不能到别的地方去呀!”

  母亲看着我们,感受着我们一家人的爱,微笑着点点头:“嗯,是哦,我喜欢旅游,广场舞也还没跳够,还有那么多喜欢的人在牵挂我呢,我怎么可以就这样离开呢?就算明天不在了,今天我也要把这些事做完啊!”

  出院后,我们经常和她聊天谈心,经过全家人悉心照料,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好,也许她也有这样一个信念:“我要坚强、更要好好生活”吧!

  马丁路德有句名言:“纵然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也不妨碍我今天种下苹果树。”

  而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日本作家樋野兴夫的《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书名不仅如出一辙,内涵道理也及其相似,里面的故事情景,可能与我有过类似的经历有关,更深深打动了我。

  我的读书笔记

  无论是路德的苹果树还是樋野兴夫的花,其实寓意也都是相同的。

  樋野兴夫,医学博士,顺天堂大学医学部病理学、肿瘤学教授,于2008年创办“癌症哲学门诊”,通过谈话为心怀不安的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支持与援助,填补医疗现场与患者之间的“空隙”,著作有《抱着良好的觉悟而活》等。

  癌症哲学门诊其实是一种和癌症患者一对一的私人对话,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患者非常有利,在哲学门诊,电脑、病历、纸、笔统统不用,只有茶水和点心,目的就是让患者能以一种非常放松的姿态将自己的痛苦和忧愁讲述出来,通过和医生的交流,将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

  樋野兴夫也将这一过程叫做“伟大的管闲事”,这也是癌症哲学门诊的概念。

  这很像当时母亲患癌症时,我们经常和她谈心聊天一样,看着她一天一天好起来,我能深刻体会到这种“话疗处方”的力量。

  这样看是不是好一些

  其实不要以为这本书只适合内心烦躁郁闷的病患和身心俱疲的家属,它更需要推荐给所有陷入困境、迷茫不知前路的人。

  最近,母亲又给我发来了不少她和父亲刚从迪拜旅游回来的照片,从国内游到国外游,老妈自从身体好了以后,去的地方比以前还多,看着穿着年轻,笑脸盈盈的她,很难想象三年前她还得过癌症,看到她的身体越来越好,我们的心里也都非常高兴。

  很好的一本书

  是的,我们终究是凡人,所以会对死亡心生忌惮,会对失去掌控的流逝时光感到惶恐,但是只要我们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每一分、每一秒,只要还活着,就有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做到的事,做到这些事,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生命是否还存在这件事,就不会总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烦扰着我们。

  无论怎样,从出生起我们便注定会走向死亡,但即便这样,我们也要直面它、接受它、甚至拥抱它,这才是我们人生旅程中必然也必须面对的问题。

  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有意义地度过我们余下的人生吧!

  这才是最重要的。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读后感(五):Can you give me a smile?

  01

  前几天,“三色事件”引爆了整个朋友圈,不过听说在热搜上,也就半天的事,后来就渐渐被其他事件顶了下去。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一直都不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只会在心里不断的和自己对话,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之中。

  悲伤的不是“黑色”的坏人逍遥法外,也不是“三色”的股票大跌之后又大涨,更不是金钱能撬动的东西越来越沉重。

  这只是一件事情,一个很小的区域发生的事情,而且是被曝光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每一天都有着无数更残忍、更血腥、更恐怖的事情发生。而在我们身边,那些戴着面具的人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或许知道,但更多的,是无能为力。

  我不知道我了解的确实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传播之后会不会被误解,如果因此带来了伤害,我想我承受不住。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很多时候,真相也是。

  再渐渐往深处想,我已沉重得不能呼吸,有的时候,拉高高度,看到的往往更残酷。

  如果生活只是这样,那不如死去,因为在哪里都是地狱。

  02

  前几天,昆明让我一口气经历了春夏秋冬,周末不想出去,就窝在家中,无聊之余,想起了刚寄到的樋野兴夫的新书《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便拆开包装懒懒的翻起。

  不知道纸张是什么材质的,触手感觉很好,书的整体排版也不错,阅读起来很舒服,不知道不觉就看到了下午。

  抬起头,窗外依旧雾蒙蒙的一片,隔着窗户,都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在风中徘徊。只是看了一下午的书,心中那种悲伤的情绪一扫而空,生活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这些事有大有小,但只要心态正确,黑白的空间也能变得色彩斑斓起来。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这是多么豁达的心态。一个人明知生死就在眼前,却从容淡定,举重若轻,那真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相对于普通人,医生每天都会看到很多的生离死别,而我一直都觉得,能将看到的故事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医生都很有悲悯的胸怀,不会因为药水而变得麻木。但是像樋野兴夫一样,生死看透到如此境界,并将阳光传递给其他人的,我之所见,唯此一人。

  作者樋野兴夫,是一名病理学、肿瘤学教授,也是一般社团法人癌症哲学门诊理事长,还是癌症研究会暨癌症研究所实验病理部部长,但更重要的是,他创办了“癌症哲学门诊”。这个门诊和普通的门诊不同,没有白大褂,没有听诊器,没有刺鼻的药水味,也没有处方。他通过和别人聊天,聊人生,聊生死,聊人活着的意义,通过开导,让身患绝症的人用一个阳光、开朗的心态活下去。 这是件多么酷、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想,纵然他白发苍苍,讲到这件事,眉毛也会飞舞起来吧。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一出版,便成为了畅销书,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书中独特的观点,也可能是轻松愉快的风格,还有可能是其中蕴含的能量,但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治愈了我,而且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活法,那些小习惯、小办法,是通往快乐之门的钥匙。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这是我原来的理解,我曾想,只要努力的朝着光明走去,最后身处光明之中,就不会再悲伤。看了《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我才明白过来,不管我怎么努力,阳光之下,我的身后就是黑暗,两者相互依存,怎能挣脱一方独立存在。只是不管身处黑暗,还是脚踏光明,我们都应该开心的活下去,人生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03

  以前听过一句话,“人生除死无大事”,那时候觉得生命本就如此,这样一想,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怎么活下去,进而是怎么活得好一点,如此一来,脸上的干净的笑容不复存在。

  我揉揉脸,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这个脸盘是那样的熟悉而又陌生。高二的时候,同桌和面后面的同学笑着说,你这笑容,真干净,很纯粹的那种感觉。说完还拉着他的同桌来看我,我自然手足无措。现在每每想起,总会不经意的揉揉自己的脸,然后再看看镜子,只是,再也没看到曾经的那个少年。

  都说时间是把刀,可谁曾想欲望才是握住刀的手,自己才是那个指挥手的设计师。成为什么样子,都是自己一手雕刻的。

  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看着最终我们都会死去,那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死去而活着。可其中的过程呢?从出生到离去的这几十年,几年,甚至几天几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真的就什么都不做了吗?我们的存在就没有丝毫意义了吗?

  《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一书传播的思想,让我醍醐灌顶,“人生除死无大事”是最大的错误。孔圣说:“朝闻道,夕可死。”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见,对于有的人来说,在自己在意的事情面前,生死已经不算什么。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也无法改变这个社会,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言行,从而让生活充满阳光。这不是妥协,只是换了一个角度,让有限的生活,变得无限美好起来。

  前几天的“三色事件”,我看到最扎眼的标题的是“如果鲁迅先生活着......”,初想觉得没有问题,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的就是医治人心,这样的事情发生,怎不令人悲痛。当时没有细想,现在看来,我不应该因为这样的事件而说先生会悲痛,应该觉得痛心的是我们。鲁迅先生一生都在呐喊,作品流传后世,思想影响至今,听到的人都已听到,醒来的人也已清醒,改变的人一直都在改变,只有那些装聋作哑的人,还在振臂高呼。

  樋野兴夫的《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如何面对社会人生中的阴暗面,他也是医生,也想医治人心,他给的钥匙就在那里,可大门需要每个人自己推开。

  纵然再大的目标,也需要从小事开始做起,从今天起,我会从点滴开始。

  o,Can you give me a smile?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