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格裂变的姑娘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格裂变的姑娘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5 10:55: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格裂变的姑娘读后感精选10篇

  《人格裂变姑娘》是一本由[美]奥尔加·特鲁西略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格裂变的姑娘》读后感(一):公平是自己跟自己的

  很多人都说上帝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也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但这种乌托邦式的想法仅限用于那些不愿意面对现实的人。很多事情都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书中所讲述的这样一个人生,相似的时刻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好的结局。精神上的损伤是强有力的,尤其是这种损伤的来源是自己的家庭,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如果连家人都背叛了,那么一个人将永远活在自我中,出于本能去寻找一个倾诉对象,最后只能把自己拆分开来,这也就是人格分裂。

  近些日子也有着很多虐待儿童的新闻出现,这些儿童从很小的年龄就遭受着成年人泯灭人性的对待,然而作为孩子的他们来说甚至分辨不出善恶,人们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以为可以为非作歹。一个人家里的事外人是很难干涉到的,所以说要想杜绝这一点还是有障碍的,这本书主要的意义就是帮助那些受到伤害的人能够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作者分享这些给人们,也是希望让人们对于此类事件重视起来,让我们看到哪怕遭受到了这样的打击,奥尔加依然重新站了起来。

  有关于人格分裂,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叫《致命ID》,还有就是《分裂》,其实一个人的人格是可以无限分裂的,当受到了一种无法承受的打击时,人体会自己创造出一种能够适应这种打击的新人格。如果要谈到治疗,可以想象,这无非就是让一个人格同时接受所有人格遭受到的打击,这是更具有挑战性与难度的一件事。我想对于奥尔加来说,可能直接删除童年的记忆是最合适的,可是这并不可能,这样一来她甚至连一个完整的人格都没有了。在面临着几乎不可能的挑战时,奥尔加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相信自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出愤怒,但是读者却能够感受到那种精神带来的压力,随着阅读也会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想象着这些恐怖的瞬间。对于善良的人,大多数人都不会在乎他们的所作所为,因为善良往往是无法表现的,真正能让人注意到的都是那些看不惯的不和谐的画面,既然善良无法被人们发现,那就用书中的这种方式来告诉他人善良的人终会有好报。

  《人格裂变的姑娘》读后感(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

  《人格裂变的姑娘》,初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24个比利》。比利因为幼年被继父性侵的悲伤记性,促成了他人格裂变症状的产生,而且,在比利的24个人格中,也曾裂变出来过与他性别相反的女性人格。在我看到《人格裂变的姑娘》一书的书封上标注着“比《24个比利》更痛心泣血”字样,瞬间把我带到了曾经看《24个比利》时,脊背凉嗖嗖的那种感觉。不知道《人格裂变的姑娘》的主角,是在经历了什么样令人压抑的遭遇后,才会出现人格裂变的情况,才会变成如今的多重人格?

  当我翻开《人格裂变的姑娘》,加之对《24个比利》的印象深刻,一种恐惧感袭卷全身。我发现,这二人在人格裂变前都曾经历一个共同点——幼年时遭受性侵,并且无人相救、无人敢救,不同的是,比利是个男生,性侵他的是他的继父,而奥尔加是个女生,性侵她的是她的生身父亲。性侵这二人的性侵犯也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暴力,在我看来,这二人都有着人格的分裂,人前如慈父,人后似禽兽。最令人的气愤的是,奥尔加的父亲竟然当着她母亲的面性侵她,教导她的哥哥如何性侵她,还将自己的女儿当作卖浮的工具介绍给社区里的陌生男人,在她那样幼小的年纪,但凡一个有良知的父亲都不会做出如此禽兽的行为,实在令人愤恨。如果奥尔加没有将自己的人格分裂,谁也不知道她能坚持多久?或许是邻居的善意,或许是上帝的教诲,或许是为了重新得到母亲的爱,或许只是单纯地想要活着……

  《人格裂变的姑娘》读后感(三):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坚强

  看了《人格裂变的姑娘》,心情一直很沉重,奥尔加这个姑娘经历的一切仿佛就像一场噩梦,她的这本回忆录里,好几次让我几次潸然泪下,除了心疼她,更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祝福,祝福她以后的一切都安好。

  至亲的残忍对待,换作我们,我们未必能够承受,因为常常父母的冷落都让我们感到很难受了,更何况是奥尔加经历的呢。

  亲身父亲和哥哥的虐待和性侵,母亲的冷漠和冷眼旁观,对于一个小姑娘不外乎是挖心般难受和痛苦,我们作为旁观者能做的只有不断谩骂这家人的所作所为。

  奥尔加遇上了这样的家人无疑是灾难性的,是毁灭般的存在,这是大不幸,一个小女孩孤身一人,她能做什么?她只能够让自己封闭起来,选择性遗忘这段痛苦的回忆,渐渐的形成了多重人格障碍,这不外乎是她自我保护的方式。

  还好,上天关上门的时候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奥尔加遇到了真心对待她的朋友,同事,爱人,在医生的帮助下,渐渐的走出了阴霾。其实接受心理治疗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这可能会形成二次伤害,再次身心受到折磨。还好奥尔加走出了阴影,并且她成为了一个帮助同样在遭受折磨的同类人走出阴影的知心人。

  对于奥尔加,我想对你说: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你的坚强带给我们正能量,告诉我们生活的磨难是很多的,但是我们要勇敢的战胜它。因为杀不死你的,终究会让你变得更坚强。

  《人格裂变的姑娘》读后感(四):被恐惧支配的沉默者——暴力者的帮凶

  好像自打人类文明社会以来,就存在着受害者或者说远点儿在生物出现之后便一直存在着受害者,食草动物吃植物,肉食者吃食草动物,再到肉食者的互相啃食,到了所谓的文明社会之时,互相啃食也只有饥荒的时候,还得遇到苛政猛于虎的时候,这些不是普遍规律不说也罢,本来读此书的时候前面的东西过于容易引起共鸣,对于暴力的恐惧让人心情沉重,然而读完最后一页让我想起来,好像以前念三天半书的时候,有过一个叫雨果的作家的某篇文章里这样说过:现在我作证,发生了强盗行为,一个强盗叫英吉利,一个强盗叫法兰西,他们去东方披着文明的外衣,抢劫了东方的财富,犯下了野蛮的罪恶。

  貌似以前是看到过这样的文章句子,要是没有的话,权当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好了,现在我也有样学样的说:现在我见证了暴力虐待,对于女人、儿童的暴力,以及让我深深的恐惧,然而我不想被恐惧支配,成为暴力者的帮凶。所以我说出来了,要知道书里的主人公,从小受到暴力者的虐待,虽然偶尔逃离这样被恐惧支配的环境,然而这导致自我保护的出现,造成了人格分裂,也就是说沉默的帮凶是她的家人,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对她制造了十多年的虐待,虽然说暴力者也就是最大的恐惧源在主人公十一岁的时候死了,也就是他的父亲,可是她的哥哥和母亲还是继续对她实施暴力虐待,成了继续这样罪恶的犯罪者,而且到后来犯罪者并没有收到任何惩处,他的哥哥们让她不舒服,和他们保持距离,而她的母亲则像是一个强盗一样,以母亲的名义让她换各种账单,直到接受心理治疗非常久之后才拒绝支付账单。

  光是复述这个大概就让我觉得对于暴力者的恐惧,让人不舒服,或者说恐惧使人沉默,使你觉着不能保护自己,可是当你的家人对你背叛了,不能保护你。你呢?逃离获取短暂的喘息之机?可是你的邻居、学校、教堂只不过让你暂时的苟延残喘,非常不错的是你的自我保护机制,及时的分裂一个又一个的你,到你垂垂老矣之际,你会忽然发现你对于人类的不信任依旧存在,你依然是一个不停制造分裂的人,虽然你耗时几年话费不少的钱财,可是你依旧是一个不信任人的受害者。

  以前,我还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暴徒们攻击野蛮人,我不说话,暴徒们攻击老人,我不说话,暴徒们攻击女人,我不说话,暴徒们攻击小孩子,我不说话,最后暴徒们冲着我来了。好像也是这样一段话,可是对于暴力的恐惧支配者我,让我沉默成为暴力的帮凶,可是这是我想要的世界么?所以我作证,发生了暴力,不愿被恐惧支配。我要说出来,保护自己,寻求帮助。

  另:这里写的都是对于这本书看过之后的想法,以及我看过的其他类似的关于暴力的想法,我总觉着沉默是被恐惧支配是暴力的帮凶,所以我觉着我要战胜恐惧,拒绝当帮凶。

  有时候我在想,是什么导致我们控制欲那么强?暴力倾向那么强,一定要控制这什么才能心安?主人公对于跑步路线的改变,觉着不受自己控制,她那个暴力狂父亲对于母亲上班,自己上学和各种改变,都觉着不受控制,然后暴力相向,为何变成这个样子?

  溪川上

  2017.12.09 午后

  《人格裂变的姑娘》读后感(五):你终将被生活温柔相待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俗称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患病者会分裂出不同的人格,这些不同的人格,有着各自的感受、记忆和智商。

  多重人格的形成,与“分裂”有着直接关系。

  “分裂”,是么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过程。这种分裂状态发展到严重程度,就会造成分裂性障碍,分裂出各种各样的人格。或许你会好奇:人格分裂是怎么引发的?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人,他们会有怎样的生命体验?这种心理疾病能不能治愈呢?

  《人格裂变的姑娘》就是一部讲述人格裂变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奥尔加·特鲁希略,她是一位社区律师、法律顾问,还是作家、演讲人。她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处理家庭暴力、儿童虐待、性侵犯以及创伤后的疗愈。奥尔加·特鲁希略杰出的工作成绩,为她带来了由全国儿童联盟颁发的优秀领导奖,而且还得到了阳光女士基金会和平奖。

  奥尔加有着非常不幸的童年:长期被父亲殴打、辱骂,甚至性侵。她的两个哥哥不仅没有保护她,反而伙同不良少年,一起对她实施性侵犯。奥尔加的妈妈明知道她的处境很悲惨,却并没有做出任何干预行动,而是任由家庭成员对奥尔加继续实施凌虐。

  正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奥尔加出现了人格分裂的症状。对于长期遭受侵害的人来说,“人格分裂”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通过选择性失忆和幻觉,来应对身心创伤。

  奥尔加说,她面对这些难以承受的虐待和侵害,会创造出一个新的人格承担这些痛苦,这样,她就能在经历了这些创伤之后,依然能平静地生活、学习。但是,她身上的伤痕却暗示着,年幼的她遭受着怎样的折磨。

  原本应该照顾自己、保护自己的亲人,反而成为伤害自己的人,而那些原本可以袖手旁观的局外人,却让奥尔加感受到无限温情。奥尔加很坚强,也很坚定,她在朋友、同事、爱人那里得到的鼓励和支持,让她明白,自己终将被生活善待。

  但是,要治愈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不仅因为费用高昂,而且治疗的过程也比较漫长,甚至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依然可能陷入强烈的身心痛苦之中。

  萨默医生是奥尔加的主治医师,他通过自由联想和催眠的方式,帮助奥尔加整合分裂的人格,教会她如何倾听内在的需求。

  在治疗过程中,奥尔加时常会因为回忆起童年时遭受的创伤而痛不欲生。可她依然是个勇敢的人。她把自己的童年经历和心理治疗的过程,用回忆录的形式表达出来,为的就是能够激励、帮助那些和她有着同样遭遇、患有同样心理疾病的人们。

  这就是《人格裂变的姑娘》这本书的主要意义。奥尔加希望那些遭受过创伤的人们了解到,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是可以治愈的。看到奥尔加的故事,我们应该明白,不论我们遭受了多少伤害,都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真心地爱护我们,而我们在治疗自己心口上的创伤时,也不要忘记去温暖别人。就像奥尔加那样,她勇敢地站出来,用演讲的方式告诉人们,家庭暴力给一个人造成的身心伤害多么深重,而那些说什么“家庭暴力根本不算大事”的人,完全是泯灭了良心和人性。放纵暴力,就会成为暴力的帮凶,就像奥尔加那冷漠、麻木的母亲,她给奥尔加带来的伤害,并不比奥尔加的父亲和哥哥带给她的伤害更少。

  奥尔加·特鲁希略的这本《人格裂变的姑娘》,前半部分充满了暴力、黑暗和痛苦,但是作者的文字,却带着一种比较平静、克制的情感。这可能是因为,写作本书时,奥尔加已经得到了疗愈,所以能够用平静克制的文字,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被作者的童年经历引发某些情绪上的反应,——任何一个内心尚存温度的人,都会对这种悲惨的遭遇,产生悲悯和同情。

  在本书序言里,奥尔加·特鲁希略说:“拥有创伤的人都充满了创造力、爱以及勇气。”但我想说,正是那些内心充满了温暖、正义、良知和爱的人们,支持着奥尔加们从分裂,走向了完整。

  《人格裂变的姑娘》读后感(六):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人人都会经历孤立无助的绝望时刻,愿你走过那段逆旅时,眼中仍有光芒。——《人格裂变的姑娘》

  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我是烈火,也是枯枝,一部分的我消耗着一部分的我。

  作者奥尔加·特鲁希略,社区律师、专业顾问和演讲者,主要处理家庭暴力、儿童虐待、性侵犯以及创伤带来的影响。曾获得由全国儿童联盟颁发的优秀领导奖以及阳光女士基金会和平奖。看了简介,心里就对作者表示深深地敬佩之意,还有震撼。

  该书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作者从3岁起常常遭遇父亲和哥哥的虐待和性侵。为了保护自己,她通过选择性失忆、幻觉、人格分裂等应对童年创伤。直到31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奥尔加才得知自己身患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医生通过自由联想和催眠的方式,帮她整合分裂的人格。

  说到性侵,我一下子就愤慨起来。这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素媛》。这是真实的事件,当可怜的素媛遭受侵害后,比起侵害本身,最让人寒心的是无良媒体铺天盖地的大肆渲染,作为受害者的素媛一家仿佛成了周身污秽的耻辱之人,被四周诧异好奇的目光所包围。 她受到的伤害可想而知。起初,我不明白,现在,我依旧不明白。这世界,也许就是不公的。可是不怎么样,恶毒的人,我坚信他们会以更悲惨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是在大牢里,又也许,是在人们的谴责声中。而善良的人,即使一开始得不到世界的善待,但最后,一定会好好的,就像奥尔加一样。一本书上曾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等待正义的过程本来就艰难。知道会黑暗,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打不垮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这点,我坚信。

  不禁又想起了红黄蓝幼儿园的案例,花儿还没开放,就将面临衰败,人们气愤,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时光无法倒流,我们只能努力,保护更多的孩子不受侵害。可是那些受害的孩子怎么办呢?谁又会为他们讨回公道呢?不得而知,只是更心痛。

  望社会不再黑暗,望悲剧不会再次上演,望天下所有孩子,都能幸福快乐的成长。

  《人格裂变的姑娘》读后感(七):恶狠狠

  3岁的奥尔加,5岁的奥尔加,7岁的,12岁的,怕去商场的奥尔加,对别人不信任的奥尔加……虽然不是24个,却也足够让人惊诧!对于那样的经历,我只想恶狠狠的冲向那两个父亲母亲,明显的是那两个男孩是被污染了被教歪了。作为亲生父母,是否他们的心理也是有问题的?!

  很佩服作者的勇气,首先是能够从那样痛苦的经历中成长起来,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其次是她勇于公布自己的经历,以救赎自己,救赎那些同自己一样的人们。

  这个女孩的记忆,正如她自己所说,是烈火,也是枯枝,一个经历摧残,一个在身体外旁观。从3岁开始,正常人的记忆很少能够从那么小开始,除非是特殊的,而作者正经历那特殊的经历,不仅是身体的痛楚,还是懵懂时的恐惧,并且那种深攫的感受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她只知道那是伤害,却又不了解,最亲最爱的家人就如地狱的恶魔,而她就生活其中。

  我在儿时,也几乎经历过性侵犯。那是一个很远的亲属,天黑后,在他喝酒后骑车载我回家时,却在中途走向岔路并且停下,我突然感觉他在抱我,心中有些意识的我一路狂跑,跑出一段路后,我听到机车追了上来,然后他似乎清醒了一些,要求重新载我回家,我喊到:我怕你!他安慰我并跟我保证马上原路回家,于是我重新上了他的车,回到了家,他曾要求我许将此事告诉家长,我确实也没有告诉,因为不知怎样启齿,而且即使说了,我不知道对我的名誉,我的家人会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这件事,影响我终身,我会很怕黑,很怕跟那个人体征相近的人,对性很冷淡,并会经常回忆起那种恶心的感觉,并对有些人产生自然的排斥。还有一个比较熟悉的场面,是一个成年男性与未成年的女儿一起边吃饭边看电影,却出现了那种性爱场面,而那个成年男性的表现是狠狠的抿一口酒,眼睛变得通红,也没有要打断那个影片的意思,而女儿似乎有些不知如何面对,借口说感到恶心而逃离了现场。天知道如果她继续待下去会发生什么!?

  作者明显的警示了读者,情节部分在前部分提及,如果有读者受不了或看不了接受不了,可以选择跳过去,直接看后面如何改变接受治疗的部分。那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一个真实的接受心理治疗的案例,庆幸作者遇到了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医生,并且遇到了很多帮助了她的朋友们。虽然治疗的过程漫长,并痛彻心扉,还要继续面对家人的冷漠无情和伤害!为什么不去惩罚她的那两个兄弟?!已经没有了证据是么?

  作者选择将自己的经历公开,并以此帮助更多的人,首先她的经历能够使同样症状的人产生共鸣,并且她的治疗经历属于成功的范畴,能够给大家提供成功的经验。在这里我的关注点似乎有些偏离,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这种神经症状的治疗,分裂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有治疗师提供的正确方法,是能够回归正常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