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原则》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原则》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1 20:1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原则》经典读后感10篇

  《原则》是一本由[美] 瑞·达利欧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98.00,页数:5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则》读后感(一):Tough Love Is Love

  Tough Love Is Love

  《原则》(Principles),(美)Ray Dalio著,刘波、綦相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版,550页。

  作者Ray Dalio是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Bridgewater桥水公司创始人,该公司现在管理着1600亿美元的资产,是多年以来回报最高的对冲基金之一。Ray的个人资产有180亿美元,是意大利后裔,的确与意大利民族的马基雅维利特性有些相似。这本书里经常提到要把某某员工解雇。他今年68岁。这本人生工作经验总结是写给自己后代看的书,是给公司的继承人看的书,是给公司CEO看的书。全书分为三部分:人生经历生活原则,工作原则。

  什么是原则?原则就是宗旨标准行为准则。大千社会形势千变万化,各种现象让人应接不暇,如何应对和行动判断的准绳确定了,就有了方向或参照物。“活下去”或“自我保存”就是一个准则。

  Ray作为一个创始人,他公司管理方面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出色业绩要求组织重于个人、个人必须服从整体、分权(集体决策比个人拍脑袋强)。要求极度透明、求真(Truth,truth,only truth!),不信任任何人,所有人都必须得到制衡。

  原则也是有例外的,当某条小原则(如极度透明)与公司的终极原则(利益最大化)相悖时,毋庸置疑该如何抉择

  超觉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Ray在书中极度推崇这种冥想方法,称自己练习这种冥想50年,从中获益很多。之前我在多伦多时,也听Easy Financials公司的创始人说他的一切成功都是靠这种冥想得来的。上世纪70年代,这种冥想因为Beatles乐队练习而声名大噪。

  这种冥想方法与内观略有不同。早晚各20分钟,闭目,默念某个词语句子(或者说,咒语)。咒语是不外传的。有说法这咒语或颂词是古印度宗教里的一些词语,发音比实际意义重要(这从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明为什么Beatles乐队会修炼)。学习这种方法要交960美元的费用,这种冥想方法的印度创始人因此成了巨富。

  书中提到的一些人生和管理智慧,我简单总结如下

  独立思考面对现实

  头脑必须极度开放。不要在学会用别人的视角问题之前就对此人做判断

  有智慧意味着具备同时看到两面并做出适当评估的能力。“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所有的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

  回顾: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学习,不断进化,变得更好。

  不要被失败打倒:丘吉尔: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但依然热情不改。

  想要追求卓越就必须挑战自己极限

  相信万事总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焦虑好事。焦虑让我们生存下来。生于忧患。痛苦+反思=进步。

  长期来看,现金是各种资产中最差的,因为通货膨胀和税收会让它飞速贬值。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坎贝尔 《千面英雄

  对不应妥协的事绝不让步。

  公司是自上而下建设的,文化先从金字塔顶端做起。

  把企业设计成一个机器,没有人比机器更重要。考虑问题时,要分清这是个例,还是机器、系统层面的问题。将组织设计成一台永动机带领团队领导者像是乐队指挥一样,不必也不应该代替某位乐手的位置,但能带领大家奏出优美曲子。最好的经理人,是让公司在没有自己的情形下仍然可以运转的很好。

  定期开会,把组织造的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准

  如同雇佣军一样,外部的顾问是靠不住的。

  找到出色的人很难。公司人员流动性太高,提高培训成本。(桥水公司貌似新员工一年内的淘汰率是40%)。

  做决策时不必过于追求细节抓大放小,从高层次看问题就可以了。不必太战术性,而要战略性。

  判断别人可信与否,一是看ta过去有没有成功经验,一是看ta的说法有没有逻辑

  管理者要像西餐大厨一样,不时尝尝汤的味道

  管人:严厉的爱最宝贵,也最难给。所谓Tough love is love。 不要追求别人对我们的印象如何。管理者的天职是把业绩做好,团队拿高工资奖金,只求一团和气,业绩一落千丈,最后公司倒闭,一时的好受造成了永久的痛苦。重要的是达成目标,不必顾及他人感受

  Ray在书中介绍了一些管理工具,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

  每日更新:要求每个向他直接汇报的经理每天写一封电子邮件向他汇报每日进展想法

  问题日志:强迫每个员工主动把犯下的错即时写下来,避免重犯,也让别人吸取教训。

  作者在书中说,我们不要夸大新东西的好处。的确,这些大道理我们都懂,从我们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中总结我们自己的原则同样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就看你怎么做了。

  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原则》读后感(二):原则有效,但形成原则才是关键

  罗辑思维背书的新书《原则》,本书书名比较吸引眼球,毕竟是大基金的老板编写的书籍

  有原则是高效的,特别是作量化投资的,总是在决策,必须有原则和标准,尽力去量化,才能降低偶发事件和人的局限。

  花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和多个夜晚才读完,有点小小的失望

  原则的有效性其实不用质疑,但是如何获得原则,没有提,每个人想要什么、目的是什么不同,原则就有不同。

  以前有位同事很有原则,很简单很粗暴,也比较有效,但是因为目的和局限,最后没有留下脚印离开

  所有的原则推导过程、形成过程是复杂的,这比原则本身更为重要。作者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简单写了他的履历和成长,从而可以有丝丝的参考。

  投资、量化、成功、到最后回馈社会,所以的过程,强调“进化”,接受错误,反思“形成逻辑和系统”,最后其实是系统控制论的思想,通过反馈不断进化的核心思想。

  有几点观点,或者说系统不错,剧透一下:

  1. 独立思考: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怎么作?

  2.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力量,是一切的驱动力

  3.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4.头脑极度开放,听可行度高的别人意见

  5.决策:简化是核心、了解决定、问别人的意见

  5.量化:逻辑、理性常识概率

  《原则》读后感(三):美国对冲基金瑞·达利欧的秘诀:曾犯错公司只剩一人,今管理1500亿财富

  一个人的崇高价值如何体现?财富、社会地位贡献还是对他人甚至全球影响力

  爱因斯坦想用思想改变世界,乔布斯想用科技改变世界,达利欧却想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原则改变世界。

  从12岁的懵懂少年,他就开始用做球童挣的钱玩股市,再到1975 年,达利欧创建了桥水——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杰出的对冲基金公司。在从业8年之后,也就是1982年,在一次错误的投资失误之后,达利欧被打回了原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他。

  在这之后,他发现并成功锻造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并帮助他走向了人生巅峰——桥水管理的财富达1500亿美元,他的个人财富也累积到了150亿美元,在《福布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如果拿他和巴菲特相比,他小心谨慎,在投资市场中,他比猎犬还要敏锐,比机器还要精准。他又低调至极,媒体在他那里从来无法得到有用信息,但坊间对他的传说却又神乎其技。

  和山雨欲来、腥风血雨,如黑色旋风般的索罗斯相比,他既如此成功,又如此有情怀,如春风化雨般,低调、从容成就了一个时代的投资传奇

  他就是对冲基金“教父”、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

瑞·达里欧我希望这些原则能帮助你策划远大的目标,从失败的痛苦中找到突破的路径,进行高质量的反思,最后创造出你自己的行事原则;希望你能够系统性地遵循你的原则,并能创造出远超预期的丰硕成果。——瑞·达利欧

【生活原则】

为了拥有最好的生活,你必须知道最好的决定是什么,而且要有勇气做出最好的决定。——瑞·达利欧

  什么才是成功的生活?达利欧说,“了解现实如何运行,构想我要创造的东西,将其实现,是让我非常兴奋事情努力争取伟大的目标会让我容易失败,因而我必须不断学习并想出新的主意,才能继续前进……理解现实,接受现实,现实地行动,既是务实的,也是美妙的。”

  因此,达利欧把“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列为第一大生活原则。

梦想 + 现实 + 决心 = 成功的生活——瑞·达利欧

  取得成功、推动进步的人对现实背后的因果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并利用原则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过来也成立:不深深扎根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制造问题,而不是推动进步。

  对于快速学习和有效改变而言,极度头脑开放、极度透明是价值无限的。而且,拥抱极度真相和极度透明能够给你带来更有意义的工作和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达利欧高度赞叹进化的力量,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将导致你无法了解真实情况

  在达利欧看来,自然的一项根本法则是,为了赢得力量,人必须努力突破极限,而这是痛苦的。但“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达利欧相信进化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力量,我们都在以大致相同方式进化。从概念上看,进化就像是一系列反馈环,或者一直向上持续改善,或者保持水平,也有可能持续下降直至毁灭。你的反馈环是什么样子,将由你自己决定。

  达利欧还独创了实现人生愿望的“五大流程法” 。在他看来,如果能把五件事都做好,你几乎肯定可以成功。

(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而且不容忍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规划可以克服问题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瑞·达利欧

  首先你要选择你追求什么,即你的目标。你还要成功就必须做好每一步,而且必须按顺序一步步来:认真做好每一步,你将获得必需的信息,以便继续到下一步并将其做好。你必须以清醒、理性的方式来推进这个过程,从更高的层面俯视自身,做到一丝不苟诚实。如果你被自己的情绪压倒,你就退后一步,暂时停止工作,直到恢复清醒的思考能力。必要时,向冷静、善于思考的人请教。

  达利欧意识到,影响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障碍是你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个障碍让你难以客观地看到你和你所处环境的真相,难以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人的帮助来做出最好的决策。所以,决策者需要保持“极度的头脑开放”,如果你能获得这种能力(只要练习你就能),你将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现实情况,大大改善自己的生活。

  但尽管大多数人能变得极度头脑开放,但有一些人不可能。学不会极度头脑开放的人就不会经历从蛹到蝶的变化。变得头脑开放不一定意味着失去决断能力,事实上,因为这能降低人的犯错概率,所以这应当能增强人的自信心

  成为真正头脑开放的人需要时间。和所有真正的学习一样,这也主要是一个养成习惯的问题,反复多次练习之后就会变得像本能一样,不这样做反而无法忍受。

  达利欧作为一个职业的决策者,他用了一生研究如何有效决策,不断在寻找能降低犯错概率、实现更好效果的决策规则与系统。他了解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是,大部分日常决策是潜意识性过程,比通常认为的要复杂。但尽管世界上并没有最好的决策方式,但存在着一些有效决策的普通规则。

  简言之,学习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决策,并拥有勇气做出最好的决定,需要你:

(1)追求你想要的东西 (2)通过极度的头脑开放从失败中汲取良好的教益 (3)不断改变和进化,使自己能力更强,勇气更盛——瑞·达利欧

【工作原则】

任何组织或机构若想正常运转,其工作原则必须与该机构成员的生活原则相契合。——瑞·达利欧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员工。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员工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选用什么样的员工。优秀的机构拥有优秀的员工和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员工具备高尚品格和出色的能力。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喜欢想象力驰骋且愿意开创先河。

  首要原则是打造良好的文化。

  要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关于极度透明,几乎每个人都能得以了解几乎所有的事物。如果人们得到的信息不全面,就容易受他人影响,也无法做出自我判断。如果工作中做不到全面的实事求是和公开透明,就会导致公司里面的人被分割为两个阶层——信息灵通的掌权者和其他不明真相的人——因此达利欧让实事求是和公开透明都达到极限。

  在公司里无处不在的创意择优 = 极度求真 + 极度透明 + 兼顾考虑可信度进行决策。

  要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对相互交往要一清二楚。要认识到机构规模过大对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构成威胁。要知道很多人只是假装为你工作,而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要珍视诚实、能力强、表里如一的员工。

  要营造一种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意识到错误是事物演化过程中的自然连带部分。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到目标。要观察错误模式,判断是否因缺点而引起。记住在经历痛苦后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错误可以接受,哪些错误无法容忍,不要让你的下属犯不可接受的错误。

  当遇到冲突时要求取同步和掌控分歧、超越分歧。要保持开放心态,同时也要自信果断。如果由你主持会议,应把握好对话。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调和主要分歧——尤其是价值观层面的——要考虑是否值得维持这种关系。

  做决策时要基于对观点的可信度评估。采用精英式创意机制,需要你了解每个人观点的长处。关注可信度最高、与你观点不一致的人,尽量理解其推理过程。

  第二大原则是用对人。

  之所以要用对人,是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要记住人与人存在差异,认识不同、思维不同使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工作。对待你的团队要像体育界管理者那样:没人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取胜,但每个人都必须战胜对手。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样留住人。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考虑薪酬时,要提供稳定性也要让人看到机会。要记住维系伟大的合作关系,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体贴和宽厚。

  为了恰当地用对人,还要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属将经历个人成长。要准确地评价人,不做“好好先生”。严厉的爱既是最难给的,也是最重要的爱(因为它很不受欢迎)。要知道了解人们怎样处事和判断这种处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结果,这比了解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第三大原则是建造并完善你的机器,以实现目标。

  要从高层面俯视你的机器和你自己。应对每个问题的手段都要服务于两种目的:

(1)让你与目标更为接近 (2)能够对机器(员工和设计)进行培训和测试。——瑞·达利欧

  要了解员工及其工作的动力,因为人是你最重要的资源。要深入探究你的机器以了解你能从它那里期待些什么。不要对所有人等同视之,要合理对待,有所区别。确保你和你的员工承担相应的责任,也欢迎别人监督你负起责任。

  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不能容忍问题的发展与蔓延。进而,对问题进行诊断,探究根源。为了应对问题,还要建造并改进机器。当然这些都要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还要运用工具和协议来指导工作开展,同时为了取得成功,所有机构都必须建立制衡机制。

  在《原则》一书的结语中,达利欧说道,“一想到我当下正在努力把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把这些原则告诉给你们,我就能感到一丝欣慰,一丝满足。”这应该是瑞·达利欧的肺腑之言。

  文/蒋永军,本文首发于正和岛。

原则8.6[美] 瑞·达利欧 / 2018 / 中信出版社

  《原则》读后感(四):看书籍《原则》前必看的一篇文章(有助于理解本书)

  Ray Dalio:我为什么要写《原则》?

  看视频点我

  阅读原文点我

  (关注微信号:读书舍 ,后台回复2,获取如何阅读一本书 思维导图 )

Good principles are effective ways of dealing with reality. To learn my own, I spend a lot of time reflecting. So rather than just giving you my principles, I will share the reflections behind them.I believe that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comes about because of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that repeat and evolve over time.

  At the big bang, all the laws and forces of the universe were created and propelled forward,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over time like a complex series of machines that work together: the structure of galaxies, the makeup of Earth’s geography and ecosystems, our economies and markets, and each one of us. Individually, we are machines made up of different machines—our circulatory systems, our nervous systems, and so on—that produce our thoughts, our dreams, our emotions, and every other aspect of our distinct personalities. All these machines are evolving together to produce the reality we encounter every day.

Look to the patterns of those things that affect you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that drive them and to learn 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m effectively.

  y doing this, you will begin to understand how the machinery underlying any “another one of those” works and develop a mental map for dealing with it. A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relationships grows, the essentials stand out from the blizzard of things coming at you; you will notice which “one of those” you are facing and instinctually apply the right principles to help you through it. Reality, in turn, will send you loud signals about how well your principles are working by rewarding or punishing you, so you will learn to fine-tune them accordingly.

  Having good 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realities we encoun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r of how well we handle them.I’m not saying that all people have the same encounters. It is certainly the case that different peopl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face different challenges.Still, most of our encounters with reality fall under one category or another and the number of those categories is not enormous. If you were to write down what type of encounter you have every time you have one (e.g., the birth of a child, the loss of a job, a personal disagreement) and compile them in a list, it would probably total just a few hundred items and only a few of them would be unique to you. You might want to try this.Not only will you see for yourself if what I’m saying is true, but you will also start to build a list of the things you need to think about and have principles for.

Whatever success I’ve had is because of the principles I followed and not because of anything unique about me, so anyone following these principles can expect to produce broadly similar results. That said, I don’t want you to follow my (or anyone’s) principles blindly. I suggest that you think through all the principles available to you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put together a collection of your own that you can turn to whenever reality sends “another one of those” your way.

  Life Principles and Work Principles are organized in outline form at three different levels .Higher-level principles, which are also the chapter titles, are preceded by single numbers.Mid-level principles are contained within each chapter and are designated by numbers.Sub-principles fall under the mid-level principles and are marked with letters。

  (关注微信号:读书舍 ,后台回复2,获取如何阅读一本书 思维导图 )

  《原则》读后感(五):怎样读《原则》?

  每个人对「原则」概念的理解不一,但大理相通——

  以产品设计为例,蚂蚁金服设计团队基于 Ant Design 提出设计价值观的理解示意图,此图略作修改,可帮助你更好学习与运用《原则》。

  通过此图,你可以将其原则概念提炼如下:

  原则处于价值观与行动中心,基于评价事物好坏的价值观而存在,是价值观的抽象外化清单,是每个人反复实践而后在心中不断更新的小书,为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提供行动指导。

  事实上,每个人在践行过程都会有自己的原则,有人可能称之为经验、道理、方法论——你把事情做好,把自认为做对事情的规律总结并分享出来,跟着做的人都能做好,那就成了你的原则。

  瑞·达利欧将做好桥水基金的方法总结为《原则》,涵盖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总总,你总以为成功有秘密,读完你可能发现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听过,觉得不过如此——但说到,并且做到,这才是成就瑞·达利欧的秘密,这才叫原则。

  知道了这一点,你会怎么做?

  我又会怎么做?

  建立科学写作原则:《笨方法学写作》,将我在学并且在做的事情总结,像瑞·达利欧一样持续更新。

  笨方法读《原则》正在连载:https://www.jianshu.com/nb/21067232

  《原则》读后感(六):雷·达里奥《原则》:基于生物进化论的投资与工作原则

  雷·达里奥的《原则》终于引进了中文版,这本书在国外火了很久,先是作者免费公布电子版,后来又整理出版纸质版,阅读量过百万,雷·达里奥继索罗斯、巴菲特、查理芒格之后成为中国人最崇拜的投资人,那么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想必是很多人最想知道的。

  成大事者,从不把赚钱当做首要目标

  在我看来,雷·达里奥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书里一句话:成大事者,从不把赚钱当做首要目标。

  也是说成功是种副产品,是你忠于自己,去追寻内心获得的额外奖赏。

  所以我理解的雷·达里奥的原则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正如书里所表达的,忠于自己的内心的人,从不为选择而纠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就是原则。

  原则大大降低权衡选择的成本,因此人得以专注,然后在追寻内心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副产品。

  所以雷达奥一再强调诚实。

  首先,对自己诚实,主要体现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其次,对他人诚实,这样的沟通成本最低,变得可预期,也就是所谓的靠谱,不用揣测你的意思,大大增加沟通效率,降低了合作成本。雷·达里奥还强调一定不能在背后议论别人,有什么当面说清。

  最后,是对世界诚实,也就是雷·达里奥一再强调的,要认清现实,只有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才可能获得成功。

  来自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方法论

  雷·达里奥说自己的思想来源于进化论,他相信大自然的规律,有点中国道家道法自然的意味,这里的法就是效法的意思。

  在进化论思想中,雷·达里奥一再强调“错误”的重要性,因为在错误中,我们能获得学习和适应的能力,生物进化的适应(成功)就是靠试错来实现的,所以雷·达里奥一直强调错误的重要性。

  雷·达里奥说“我阅人无数,没一个成功人士天赋异禀,他们也常犯错,缺点也不少,他们成功是因为正视错误与缺点,找到日后避免犯错、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与生物进化论不一样的一点是,进化是没有目标的,试错也是没有目标的,但是雷·达里奥却非常强调目标的重要性。

  这一点,我个人不是很认同的,进化论所谓的成功是适应的结果,适应并不是因为更好和更强,只是因为其他不适应的被淘汰掉而已。

  适应者(成功者)容易事后归因,尤其是人性的弱点容易把失败归因于环境,把成功归因为个人品质,然后总结成功方法论。所以看成功人士的书要保持警惕。

  当然,我个人也不完全认为成功是完全偶然的,而是复杂的,复杂系统理论解释复杂的意思是介于混沌和秩序之间的广泛地带。

  我倾向于混沌占比更大,而且人类社会的制度构建一直在试图降低不确定性,在确定性中方法论是有用的,所以我觉得成功人士的书籍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最想知道的是雷·达里奥的成功方法,雷·达里奥把他归纳了五个步骤:

  1、设定目标——2、发现问题——3、分析问题——4、制定计划——5、执行

  具体的步骤还需要你去看书,不然知道公式也没用,另外,书的第三部分,他还归纳200多条工作原则,对于公司人,尤其是管理人员非常有用。

  最后来碗鸡汤:

  当金钱积累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增加再多,也就不会明显提升那些我认为人生最棒的东西: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人脉,有趣的经历,吃得好睡得好,听歌,各种新点子,性等其他基本需求和令人愉悦之物。

  ————雷·达里奥

  《原则》读后感(七):进化:万物迭代的核心算法

  《原则》的作者是瑞•达利欧。这个名字可能听着有点陌生,但他一手创办的桥水基金,是全球最大、盈利最多的对冲基金公司,甚至超过了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保持着基金界、投资领域至今不亏的神话。 《原则》这本书是2018年全球都在同读的一本书,在中国、美国、日本,全世界大家都在读这本。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一个对冲基金的老板写的书这么感兴趣呢?达利欧在这本书里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让那么多人对这本书如此的痴迷? 达利欧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白手起家40多年来的生活和工作原则,高低分三种原则算下来,有500多条。这些原则全都是他多年实践的结果,不但自己用,而且要求桥水的员工必须贯彻执行,这也算是桥水的员工手册了。 因为这些原则实在是太独特,华尔街甚至把桥水称为“异端组织”,有过很多的争论。几年前,达利欧干脆在桥水公司的官网上贴出了这些原则,让大家去判断,结果全球下载量超过300万次。《原则》这本书就是他首次对这些原则进行全面阐述,可以说是将桥水的成功秘诀首次公开了。 这些原则给予了达利欧和桥水很多从未梦想过的东西,帮助他从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超级传奇的大咖。 达利欧完全称得上是白手起家,而且经历非常传奇。他出身卑微, 12岁的时候,他买了自己的第一只股票——东北航空,本来这只股票不怎么样,结果东北航空不久被收购了,达利欧大赚一笔,从此进入资本市场。 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之后,他进入了大宗商品交易领域,没干几年呢,在一次某行业年度大会上,他请了脱衣舞女来表演,然后还打了老板一拳,结果就被解雇了。后来他干脆就自己创业了。开头干得很不错,但是没几年,因为他自己判断失误,公司倒闭,所有员工都被遣散,他也几乎破产,不得不跟他父亲借了4000块钱才能够勉强生存。 这次失败,按很多人来说,可能就起不来了,老老实实当个小白领得了。但达利欧不同,他后来称这次失败为“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之一,而且他发现啊,大多数极为成功的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惨痛失败。关键在于什么呢?有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就像乔布斯也曾被赶出苹果,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嘛,是吧。这种一蹶不振、低到谷底的经历一定会让你觉得痛苦,可是就是要在这种痛苦反思,痛苦才会消失。如果你不放弃,将来还有很多机会。因为你要成功嘛,就一定要挑战自己的极限,而挑战自己的极限可能会使你一蹶不振,这种循环是不可避免的,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总结这些失败提供的教训,学会谦逊和极度开放的心态,从而增加你成功的概率,然后继续挑战自己的极限。达利欧就是这样成为一个专业的犯错者,专业不是专业犯错,而是成为一个专业犯错误的人,有错就改、不断反省才是一个专业犯错者。他因为犯错而总结出这么多的教训,就是他写成的这本《原则》。 达利欧靠自己的原则,重新将桥水打造成全球巅峰的对冲基金公司,管理资金超过1500亿美元,盈利超过450亿美元。因为掌管着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主权基金,达利欧一度被称为“美国隐形的财务部长”。 他还成功预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他跟多国领导人有来往,跟比尔•盖茨啊、美联储前主席啊也都是老朋友,帮帮欧央行处理处理欧债危机啊,这都是他的日常生活。是不是绝对算得上是人生赢家? 对于自己的成功,达利欧一再认为,“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了真相是什么,并以真相为基础去行动。” 说来说去,《原则》到底说的是什么?其实它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人生算法,而且还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可执行的算法体系! 什么是算法?就像计算机是依靠算法来处理我们输入的所有指令,原则就是我们在遇到任何情况的时候,可以调用的相应的一种公式来应对。你可以想象啊,每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情况,假如没有原则,你每遇到一件事,就要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每天、每月、每年我们会遇到多少想不到的事?你要是针对每件事都想一个解决方案,是不是得累得半死,很多时候还未必有什么好的成效!但你想想,假如我们把这些情况分成不同的类型,并且拥有处理不同类型情况的公式,我们是不是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抉择,并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像计算机一样,可以智能地应对所有指令。 所以说,就拥有了一系列良好的成功公式。原则可以不断地被应用于类似的情况,帮我们实现目标。 我们要理解这套算法,要先从它的原点看起。原则体系的原点是什么呢?就是进化。 进化,大家说了很多年,很多时候强调的是自然界的生物进化,但是作为金融家、实干家,达利欧对进化的认识与科学家不同。他并不是从生物的生理进化角度出发,而更多的是在社会、企业管理等层面考虑。达利欧说的进化,可不是生物进化,也不是什么从猿猴变成人之类,他认为,“科技、语言等,一切都在进化。例如,知识就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不断进化。在很多代人的时间里,知识对人的总体影响和基因的影响一样大,甚至更大”,而包括“产品、组织、人类的能力,所有东西都在以类似的方式逐渐进化”。 这种进化,当然是好的,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和改善,我们个人在这种进化中不断成长,我们的企业在这种进化中不断完善和强大,我们的社会也在这种进化中不断进步。因为大家都在向前奔跑,所以我们每个人、每家公司都要不断进化,即使你现在是最强的也不行,如果你不能持续进化,迟早会被其他进化了的东西替代,这对于任何产品、任何组织、任何机构都是一条铁律。“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而“不进化就去死吧”。 对于进化,可能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比中国人感触更深。我们的祖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处在变革的浪尖上,一直在进化。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光这40年来,我们就见证了太多的事物新生、壮大,见过更多的事物瞬间消失。比如,设立经济特区、粮票消失、开设股票市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等,这些新鲜事物的诞生和旧事物的消亡,都是不断进化的表现,包括最近的共享经济热潮,消失的公司也不计其数:Uber被收购;滴滴和快的合并;大众点评被美团合并。 但是进化还有残酷的另一面。我们要理解,社会进化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体都将永远存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整体的进化,为整体做出贡献,要有大局观,毕竟,“现实为了整体趋向最优化,而不是为了个体”。当然,对于企业、经济体、国家来说,要鼓励个体追求整体进化,那就要设立相应的激励体制,鼓励大家去主动进化,以获取相应回报。 达利欧说:进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报。”“进化是出于本能的……我们本能地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本能地创造和改进技术帮助自己”,在每个个体的努力下,“构成了一个美妙运转且不断进化的整体系统”。 所以,达利欧也提出了,每个个体“既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虽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自己就是一切,自己是最重要的,但是从大的层面来看,“我们显然又毫无分量”,个体太渺小了,沧海一粟,所以你说每个个人的,任何成就和影响都微不足道,但出于本能,我们又“希望自己有意义,希望进化,而我们只能产生一丁点儿意义。所有这些一点点的意义加起来,才是宇宙进化的推动力”。 换句话说,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我们在一生中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将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事物,以及关心什么人、什么东西,包括你的家庭、社区、国家、人类、整个生态系统,等等。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想要追求卓越,你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而挑战自己的极限可能会使你一蹶不振,这将造成很大的痛苦。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失败了,但这不一定是失败,除非你自己放弃。信不信由你,但之后你的痛苦将会逐渐消散,你在未来将会迎来很多其他机会,尽管当时你也许看不清这些机会。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总结这些失败提供的教训,学会谦逊和极度开明的心态,从而增加你的成功概率,然后继续挑战自己的极限。 而且我们还必须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至上,以及将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哪些人。我们会不断在自己的一生中,遇到迫使我们做出上述抉择的情况。这也是达利欧所极力倡导的,我们要“最大化自己的进化,比任何物种都更快、更深入地进化”。“对大多数人而言,成功就是以尽可能高效的方式拼搏和进化”,这将对他人和整个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我们应该采用什么视角呢?以什么方式挑战呢?这就到了达利欧说的下一个人生角色:塑造者。塑造者有大有小,可能是千古的伟人,也可能是你们当地的商业、非营利机构或社区的领导者,但无论哪种塑造者,通常会在别人的质疑和反对之下提出独特和有价值的愿景,并以美好的方式将其实现。他们都是独立的思考者,不会让任何东西或任何人妨碍自己追求大胆的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对表现一般的手下不能容忍,同时想给世界带来巨大、有益的影响。比如想移民火星的埃隆•马斯克,在达利欧看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塑造者,他甚至没有火箭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开始造火箭了。 但是达利欧在探访塑造者的时候发现,塑造者有着截然不同的类型,有些人可能只能被称为“发明者”, 他们没有提出原创性想法并落实,只是进入已有的组织并将其领导得很好。只有真正的塑造者才能一直从成功走向成功,并将成功保持几十年。世界上有很多人,但人的类型有限;有很多情况,但情况的类型有限。所以让合适的塑造者应对合适的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在达利欧看来,也非常简单:以创意择优的理念极度求真、极度透明,让问题和缺点摆上桌面,以便直截了当地应对。 这时候我们就来到了原则的核心概念了,什么是创意择优,什么是极度求真,什么是极度透明? 在说这些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达利欧提出如何应对。达利欧有一个五步流程,可以帮助实现人生愿望。这五步非常简单: 1. 有明确的目标。 2. 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 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 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无论怎么看,这五步都是很简单粗暴的。但细细执行起来,你会发现有很多细节,你可能根本就没法做到。 第一步就很难,你要选择你追求什么,即你的目标。怎么区分你的目标和欲望?目标并不仅仅是“你想要什么”。我们一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现在是2018年1月,很多人可能都在元旦的时候列了个目标清单,但其中可能很多都是欲望,比如多吃几家米其林餐厅啊、多去几个国家旅游、多和朋友聚会啊什么的。这些不过是欲望,不是目标,合理的目标是你真正需要实现的东西,欲望则是你想要但会阻止你实现目标的东西。比如你要变美、变瘦、变得有知识,那大吃大喝显然是阻碍你的。 一个现实的人必须把目标和欲望区分开,调和你的目标和欲望,以明确你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那你怎么确定你想要什么呢?英文有句话说的很好,the heart wants what the heart wants,翻译成中文差不多就是“听从你内心的呼唤”。问题是,要听到内心的呼唤,一定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可是怎么认识到真实的自己,就很难了,达利欧说,难在两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自我意识。没人喜欢犯错,而且一般也接受不了自己的错误和弱点。所以一受批评就受不了了,就会感到很愤怒,就像刺猬一样为自己辩解,企图推卸责任,谁批评你,你就攻击谁。 第二个障碍是思维盲点。不同人看问题的视角很不一样,思维方式也完全不同。我们没有办法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好像你没法跟红绿色盲解释红色、绿色一样。达利欧特别提醒,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而且你也不能保证你的答案每次都是最好的答案,对吧?但很多时候,就是你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有限的视角,得出一个判断,然后就开始捍卫自己的判断,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这两点一阻挠,有分歧的各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简直不可理喻,就开始吵,一吵就上升到私人恩怨,有时候甚至开始人身攻击,就变成对人不对事了,再说什么心平气和,什么理性选择,都不可能了,至于进化什么的,就更别想了。 所以要克服这两个障碍,要怎么做?你自己不聪明,那就多听听聪明人的意见啊!听听导师的意见,听听过来人的意见,听听成功者的意见。这也就是达利欧说的,保持极度开放的头脑! 什么是极度开放的头脑?我们一般能理解开放心态,就是虚心啊,就是认真听不同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吧?能做到这个就很不容易了,但是达利欧认为,这远远不够!因为有很多人说自己开放,只不过是假意“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但依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任何观点,不寻求理解其他观点背后的理由。要做到极度开放,你要主动地询问对方的意见,探寻背后的理由,要真正认识到大多数分歧,其实正是学习的最好机会。就是你得找人来批评你,你会心花怒放,问对方,你为什么觉得我做的不对?要是人家说得对,你不应该生气,反而应该高兴,应该抓住机会进化。 但这里面也有一个陷阱,就是你不能跟什么人都搞头脑开放。遇到一个跟你意见不同的,你就要开放半天,那一整天可能就光开放了。你要对花时间干什么、和谁花这时间进行排序。这里面又涉及可信度的问题,这个我们稍后再谈。 成为真正头脑开放的人需要时间。和所有真正的学习一样,这也主要是一个养成习惯的问题,反复多次练习之后就会变得像本能一样,不这样做反而无法忍受。这通常需要约18 个月,你可以尝试看看。 好,既然你认识到要极度开放了,你是对什么观点极度开放,就很关键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你怎么判断哪些观点可信、有价值?依据的工具就是极度求真、极度透明。 所谓极度求真,就是一切都要以事实、以真相为基础。你不要听别人说两句好话就飘飘然,也不要因为别人批评你就暴跳如雷。关键在于,对方说的对还是不对,如果对方说的是对的,那你应该虚心接受,反而应该感激;如果对方说的不对,那就更没必要生气了。但是这一点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因为我们是人,就天然地把批评视作一种攻击,立刻产生戒备。这都是人的本能,是几十万年进化的结果。 在桥水,他们给每个人弄了一张棒球卡,把所有人的背景、专长、表现什么的数据都列在电脑里,开会的时候一点头像就出来了。你要是觉得谁说的不对,可以直接给他打分,打个D-什么的都可以,所有人都能看到你给谁打了多少分。有一次,达利欧自己还收到了一个下属给公司高管的群发邮件,主题是什么?是对达利欧提出批评。说他在今天ABC会议上的表现只能得到“D –”。而且每位与会者都赞同这个苛刻的评分。甚至说他一定没有提前做任何准备,不然怎么会讲得这么糟糕。这在哪个公司是可以想象的事?但这在桥水,就是极力鼓励的,要求你必须把自己的专业意见表达出来。 所以这也反过来要求,你不要做老好人,对谁都是正面评价,对谁都是好好好。尤其是当你是一个管理者的时候,这一点就很要命了。你不能正确评价你的下属,可能阻碍了他的发展道路,对公司也有有害的。你以为你是在帮助别人,其实你是在害他。 说完了极度求真,极度透明是什么呢?就是什么事都不瞒着,坦坦荡荡,做人是这样已经不容易,做公司就更难了。桥水就是这么干的。几年前,桥水计划重组公司的后台部门,把这个后台团队从桥水剥离出去,并入纽约梅隆银行,为桥水提供定制服务。一般来说,这么大动作,在很多公司都是秘密进行的,万一不成功,大家还是好朋友、好同事对吧?但桥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坚定认为说明事实、公开透明是唯一负责任的做法。所以在还没确定的时候,他们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整个部门,包括打算做什么、怎么做,接下来有什么问题等。结果怎么样?整个部门理解了公司,避免了谣言和传闻,后来这个部门转让成功了,部门的人还常常回来桥水聚会。就像达利欧说的,如果人想学到应对不利局面的本领,就需要面对残酷和不确定的现实。 当然了,也有不能透明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达利欧还会告知不能公开的原因。就是靠着这种坦诚,桥水这么多年从来不惧公开和审核。 有了极度求真、极度透明,达利欧说在桥水上班多舒服啊,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怎么说的就怎么做。你看国内好多公司啊,鼓励加班,很多人就在那里磨洋工,加班给老板看。在桥水,你就不必要这么做了,这样一来,节省了大家做秀的时间和精力,二不必猜测同事、老板、下属的想法。这两点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是及其难做到的。 做到了极度求真、极度透明,你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极度开放的人,因为你一定会尊重和接受真相和事实。在做决策之前,会搜集所有相关信息,达利欧就说,他取得的成功不论多大,跟他知道多少都没关系,主要是他知道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怎么做。那就是找到知道怎么做的人,接受他们的观点。 那你怎么知道谁是有办法的人?谁的观点是最好的、最可信的?这就是做决策的下一步:可信度加权。你一定要找到在这个问题上最权威、最有可信度的人,听从他的意见,而不是谁的意见都听,搞民主,一人一票,结果把毛头小子的话和大师的意见同等对待。达利欧觉得,所谓一人一票的民主和独裁一样,都不可取。 怎么定义可信度呢?达利欧有2个标准:曾反复地在相关领域成功找到答案、至少成功过三次、拥有过硬履历的人;在被问责的情况下能对自己的观点做出很好的解释,这是第二个标准。桥水内部进行的可信度加权投票,就是根据不同人在不同领域的可信度,对每个人的观点进行衡量。这也就是他们所奉行的“创意择优”。不是一人一票,也不是老大说了算,而是谁的观点对,就听谁的。 达利欧认为,任何公司要成功,都必须创造优秀的文化,拥有优秀的人。桥水的创意择优、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可信度加权,正是保证了优秀的人能在桥水全力工作,而无须为了所谓的办公室文化耗费精力,甚至被排挤。 如果公司拥有了优秀的人、优秀的文化,公司的不断学习和改进,持续进步就成为可能。我们又回到了原则体系的原点:进化。 40 年前,也就是桥水初创之时,构成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30 家上市公司中,目前仅剩6 家。有些公司已经消失,有些公司变化大到几乎被人遗忘,而如今在道琼斯指数成分股名单中傲视群雄的公司,如苹果、思科,当时都还没有成立。 这就是是否积极进化的区别,要想长盛不衰,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必须不断自我进化。 《原则》这本书说的就是这么一套人生算法体系,遵循这套体系,你将挑战自己的极限,应对生活和工作。但有一点,达利欧特别提出,你并不需要严格按照书中的原则去做。达利欧说,他的原则仅供参考,你自己要做什么事情,得有自己的原则。 而且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每一个原则都有例外,没有任何一个原则能够取代常识判断。如果GPS出错了,你非得跟着开到死路,甚至开到水里,也不能就赖GPS,对吧?你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归纳,认真反思,不断进化才能生存下来。 最后,你要知道,人生可以按照你的预想去实现,但是首先你要知道你想要什么,做一个极度现实的人,以极度开放的头脑,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寻找可信度最高的人的帮助,做出决策。这就是《原则》这本书给出的人生进化方案。这也是全球为什么都在读《原则》的重要原因。

  《原则》读后感(八):为什么2018要从读这一本书开始?

  本篇书评首发于好物联合商店微信公众号(ID:haowuok)

  新年伊始,知乎上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相信「新的一年会更好」?很多回答实际上都充满无奈,比如「谁不希望会更好呢」、「因为我们只有相信,才能继续前行啊」之类。潜台词是:没办法,我们谁都无法阻止时间无情的流逝,除了怀抱希望,还能干什么?

  其实,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行动的。换个角度去思考,如果每一年每一天所经历的、所学习的都能够成为你上升的台阶、你晋级的资本,真正成为你的财富,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新的一年会更好」?

  但是回顾刚刚过去的2017年,你是否能够清醒地列举出你积累了哪方面的财富,你在哪些方面变得更成熟更有经验了呢,哪些经验是可以成为你在新的一年里进行决策、判断的珍贵材料?

  跨年夜,我们在商家、电视、媒体包括我们自己共同营造的某种乐观氛围(或幻觉)里度过,相互送出最真诚的祝福,但如果每一年都是重新开始、从零开始,又有什么理由去相信「新的一年会更好」?

  这就是为什么第 01 期生活提案,我们会推荐这本大部头著作——《原则》。准确的说,第 01 期 生活提案来自于这本书的作者 瑞·达利欧 先生。我们只是转述而已。

  从世俗的意义上讲,瑞·达利欧先生 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公司的创始人,被视为投资界的「乔布斯」。但不要误会,本期的生活提案与投资或成功没有关系,你现在看到《原则》仅仅是他关于生活和工作两个部分的总结。

  我预定了这本书,与这本书一起送达的还有一个薄薄的解读本小册子,其撰稿人包括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 傅盛,中粮集团董事、中信银行前副行长 欧阳谦,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秦朔,INB资本合伙人 李笑来,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作者 万维钢 ,华尔街见闻创始人 吴晓鹏等,但我不建议你在阅读正文之前读这个解读本,这本小册子的商业味道太过浓郁,有可能会误导你去理解 瑞·达利欧先生 的本意,而忽视了他对生活的真正意见。

  OK,让我们回到正题。瑞·达利欧先生 用这500多页的大部头给出的生活提案是什么呢?我们先从他对生活的假设说起。(以下假设为好物联合商店从《原则》中总结的几点,非书中正文)

  1 人生选择假设

  我们的生活是一系列选择或决策造成的结果。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做出选择或决策,有些决策会导向我们期望的结果,有些决策则恰恰相反。

  2 情景重复假设

  我们的生活其实是由不断重复的情景构成的,也就是说,我们一辈子遇到的需要作出选择或决策的时刻,大多数都有前例可循。无论是市场大势还是生活小事,无不如此。只不过,我们往往知道的太少,亦没有对自己每日所遭遇的情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从而导致应对失措。

  3 自然择优假设

  自然会走向整体的最优化,而不是个体的最优化,但多数人只是根据事物对自身的影响判断好坏。多数人把对自己或者自己关心的人不利的事情叫作坏事情,而忽视了更大的好。而自然则把「好」定义为对整体好的东西,并通过最优化进程实现这种「好」。

  4 自我局限假设

  人的自我或大脑本身存在局限,比如「自我意识障碍」,是指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让人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还比如 瑞·达利欧先生 反复在提及的「相对于我知道的东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并没有多少。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是认知上的局限。

  5 主观客体假设

  人拥有将自己当做一个「客体」进行研究分析的能力,可以从更高层次上俯视的能力,这不仅适用于理解现实和现实背后的因果关系,也适用于俯视自身和周围的人。

  以上假设并无超人之处,但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断通过自己的失败、成功、痛苦、喜悦深入理解这些假设,形成独特的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且贯穿一生,就是 瑞·达利欧先生 的过人之处了。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在《原则》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我的历程」中,瑞·达利欧 写下了从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之子到卸任桥水公司CEO的整个冒险经历,他曾经的无知、自大和失败,他的独立思考、反省己身和谦卑与骄傲。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理解他的观念是如何形成且行之有效的。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对吧。事实是,虽然不想承认,但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避的我们,采取的应对策略往往是 毫无章法的、习惯性的、听凭本能的、被迫做出的……

  是时候搬出 瑞·达利欧先生 的生活提案了:

  非常喜欢这本书的设计,厚重、严肃、简洁。虽然可以预见的是接纳并执行 瑞·达利欧先生 的这条生活提案的人万中无一(这么说来,这可真是一条失败的提案啊),但我想,你至少看到了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是什么样子。

  2017年4月,已经工作40多年的 瑞·达利欧 卸任桥水临时联合CEO,按他自己的说法,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依赖其他人,我们学习;第二个阶段:其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工作;第三个阶段:当其他人不再依赖我们,我们也不必再工作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生活了)。

  他说,「我将在今年传授完我一路走来学到的知识,接下来就像约瑟夫 · 坎贝尔描述的那样,我将自由地生活,自由地老去。但现在我不考虑老去那部分,只是考虑如何自由地生活,而且对此感到兴奋」。

  《原则》读后感(九):原则 读书笔记

  原则

  想要追求卓越,你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而挑战自己的极限可能会使你一蹶不振,这将造成很大的痛苦。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失败了,但这不一定是失败,除非你自己放弃。信不信由你,但之后你的痛苦将会逐渐消散,你在未来将会迎来很多其他机会,尽管当时的你也许看不清这些机会。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总结这些失败提供的教训,学会谦逊和极度开明的心态,从而增加你成功的概率,然后继续挑战自己的极限。

  我相信,想要改进你的决策,你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是深入思考你的决策原则,同时以文字和计算机算法的形式把这些原则写下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返回测试,并以实时的方式,在用你的头脑进行决策的同时运用这些原则。

  当然,我们也在不断犯错误,但错误都在我们的预期范围之内。而我们会尽最大可能利用我们的错误,因为我们养成了习惯,把错误看作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像任何组织一样,桥水成功的关键是人和文化。

  人生由三个阶段组成:在第一个阶段,我们依赖其他人,我们学习;在第二个阶段,其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工作;在第三个阶段,当其他人不再依赖我们、我们也不必再工作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生活了。

  英雄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英雄,他们是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步骤成为英雄的。右图展示了英雄的典型历程。

  他们通常最初在一个平凡的世界过着平凡的生活,然后被一个冒险召唤感召。这引导他们走上一条试炼之路,充满了战斗、诱惑、胜利和失败。一路上他们得到别人的帮助,通常是那些走得更远、成为导师的人,尽管一些走得不够远的人也能以不同方式提供帮助。他们还会遇到盟友和敌人,并学会如何战斗,通常是以非常规的方式战斗。他们一路上会遇到各种诱惑,并和长辈、晚辈发生冲突,也会实现和解。因为有实现目标的伟大决心,所以他们能克服对于战斗的恐惧。考验和教育他们的战斗以及别人赠送的礼物(如建议)都能让他们获得特殊力量(即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既取得成功也遭遇失败,但随着他们变得更强,持之以恒地追求更多东西,他们的成功越来越多,失败越来越少,而这会带给他们越来越大、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战斗。

  英雄总是会至少经历一次极大的失败(坎贝尔称之为深渊或被鲸鱼吃进肚子),这将考验他们有没有韧性东山再起,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多的智慧继续战斗。如果能做到这些,他们将经历一次变革(脱胎换骨)。他们将体验到恐惧,而恐惧在保护他们的同时又不会使他们失去推动自身向前的进取精神。胜利终将带来回报。尽管英雄在战斗中并不知道,但他们最大的回报就是坎贝尔所说的恩惠,即英雄在其历程中悟出的成功秘诀。

  到了晚年,赢得更多战斗、取得更多回报,通常已不是最能让英雄兴奋的事了,他们更关注如何把经验传授给他人,也就是坎贝尔所说的回报恩惠。当回报完成后,英雄就可以自由地生活,然后自由地死去,或者对我来说,就是从生命的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型。(在第三个阶段里,英雄可以自由地享受生活,直到生命终止。)

  良好的原则是应对现实的有效方法。为了总结出自己的原则,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我将分享原则背后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我的原则。

  考察影响你的那些事物的规律,从而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应对这些事物的原则。

  我建议你深入思考所有你从不同来源获得的原则,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原则,以便你在现实中遇到某种情境时,都能利用这些原则。

  生活原则概要与列表

  ● 独立思考并决定:(1)你想要什么;(2)事实是什么;(3)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且要保持谦逊和心胸开阔,以便你能动用自己的最佳思维。

  生活原则导言

  ● 考察影响你的那些事物的规律,从而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应对这些事物的原则。

  第二部分 生活原则

  1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1.1 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

  a. 梦想+现实+决心=成功的生活。

  1.2 真相(或者更精确地说,对现实的准确理解)是任何良好结果的根本依据

  1.3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

  a. 对于快速学习和有效改变而言,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是价值无限的。

  .不要担心其他人的看法,使之成为你的障碍。

  c. 拥抱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将带来更有意义的工作和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1.4 观察自然,学习现实规律

  a. 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将使你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

  . 一个东西要好,就必须符合现实的规律,并促进整体的进化,这能带来最大的回报。

  c. 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

  d. 不进化就死亡。

  1.5 进化是生命

  1.5 进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报

  a. 个体的激励机制必须符合群体的目标。

  . 现实为了整体而趋向最优化,而不是为了个体。

  c. 通过快速试错以适应现实是无价的。

  d. 意识到你既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并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子。

  e. 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视角。

  1.6 理解自然提供的现实教训

  a. 把你的进化最大化。

  . 记住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c. 自然的一项根本法则是,为了赢得力量,人必须努力突破极限,而这是痛苦的。

  1.7 痛苦+反思=进步

  a. 迎接而非躲避痛苦。

  . 接受严厉的爱。

  1.8 考虑后续与再后续的结果

  1.9 接受结果

  1.10 从更高的层次俯视机器

  a. 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并明白你有能力改变你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 通过比较你实现的结果和你的目标,你就能确定如何改进你的机器。

  c. 区别作为机器设计者的你和作为机器中工作者的你。

  d. 大多数人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不客观看待自己以及其他人,这导致他们一次次地栽在自己或其他人的弱点上。

  e. 成功的人能超越自身,客观看待事物,并管理事物以塑造改变。

  f. 在你不擅长的领域请教擅长的其他人,这是一个你无论如何都应该培养的出色技能,这将帮助你建立起安全护栏,避免自己做错事。

  g. 因为客观看待自身很困难,所以你需要依赖其他人的意见,以及全部证据。

  h. 如果你的头脑足够开放,足够有决心,你几乎可以实现任何愿望。

  2 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

  2.1 有明确的目标

  a. 排列优先顺序:尽管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所有东西。

  . 不要混淆目标和欲望。

  c. 调和你的目标和欲望,以明确你在生活中真正想要的东西。

  d. 不要把成功的装饰误认为成功本身。

  e. 永远不要因为你觉得某个目标无法实现就否决它。

  f. 谨记伟大的期望创造伟大的能力。

  g. 如果你拥有灵活性并自我归责,那么几乎没有什么能阻止你成功。

  h. 知道如何对待挫折和知道如何前进一样重要。

  2.2 找出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a. 把令人痛苦的问题视为考验你的潜在进步机会。

  . 不要逃避问题,因为问题根植于看起来并不美好的残酷现实。

  c. 要精准地找到问题所在。

  d. 不要把问题的某个原因误认为问题本身。

  e. 区分大问题和小问题。

  f. 找出一个问题之后,不要容忍问题。

  2.3 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a. 先把问题是什么弄明白,再决定怎么做。

  . 区分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c. 认识到了解人(包括你自己)的特性,有助于对其形成合理预期。

  2.4 规划方案

  a. 前进之前先回顾。

  . 把你的问题看作一部机器产生的一系列结果。

  c. 谨记实现你的目标通常有很多途径。

  d. 把你的方案设想为一个电影剧本,然后循序渐进地思考由谁来做什么事。

  e. 把你的方案写下来,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并对照方案执行。

  f. 要明白,规划一个好方案不一定需要很多时间。

  2.5 坚定地从头至尾执行方案

  a. 规划做得再好,不执行也无济于事。

  . 良好工作习惯的重要性常被大大低估。

  c. 建立清晰的衡量标准来确保你在严格执行方案。

  2.6 谨记:如果你找到了解决方案,弱点是不重要的

  a. 考察你犯错误的类型,并识别你通常在五步流程中的哪一步上做得不好。

  . 每个人都至少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阻碍其成功,找到你的这个弱点并处理它。

  2.7 理解你和其他人的意境地图与谦逊性

  3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3.1 认识你的两大障碍

  a. 理解你的自我意识障碍。

  . 两个你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

  c. 理解你的思维盲点障碍。

  3.2 奉行头脑极度开放

  a. 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 认识到决策应当分成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决定。

  c. 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d. 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吸纳。

  e. 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

  f. 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

  g. 搞清楚你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和对方的可信度,想想哪种做法最合理。

  3.3 领会并感激: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

  3.4 和可信的、愿意表达分歧的人一起审视你的观点

  a. 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以尽量使其不那么糟糕。

  3.5 识别你应当注意的头脑封闭和头脑开放的不同迹象

  3.6 理解你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a. 经常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

  . 将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

  c. 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

  d. 假如很多可信的人都说你正在做错事,只有你不这么看,你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看偏了。

  e. 冥想。

  f. 重视证据,并鼓励其他人也这么做。

  g. 尽力帮助

  g. 尽力帮助其他人也保持头脑开放。

  h. 使用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工具。

  i. 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停止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信任自己的决策程序。

  4 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4.1 明白你与其他人的思维方式能带来的力量

  a. 我们拥有各种天生特征,既可能帮助自己也可能伤害自己,取决于如何应用。

  4 .2 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我们做出的美好选择,而且是我们天生的生理需求

  4 .3 理解大脑里的主要斗争,以及如何控制这些斗争,以实现你的愿望

  a. 要明白,意识与潜意识在不断斗争。

  . 要知道最常发生的斗争是情绪和思考的斗争。

  c. 调和你的情绪和思考。

  d. 善择你的习惯。

  e. 坚持友善地训练较低层次的你,以养成好的习惯。

  f. 理解右脑思维和左脑思维的差别。

  g. 理解大脑可以改变的程度。

  4.4 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特性

  a. 内向与外向。

  . 直觉与感知。

  c. 思考与感觉。

  d. 计划与发觉。

  e. 创造者、推进者、改进者、贯彻者与变通者。

  f. 关注任务与关注目标。

  g. 职场人格量表。

  h. 塑造者是能从构想一路走到构想实现的人。

  4.5 无论你要实现什么目标,让合适的人各司其职以支持你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

  a. 管理你自己,并协调其他人实现你的目标。

  5 学习如何有效决策

  5.1 要认识到:(1)影响好决策的最大威胁是有害的情绪;(2)决策是一个两步流程(先了解后决定)

  5.2 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

  a. 你能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是决定问谁。

  . 不要听到什么信什么。

  c. 所有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

  d. 不要夸大新东西的好处。

  e. 不要过度分析细节。

  5.3 综合分析变化中的形势

  a. 始终记住改善事物的速度和水平,以及两者的关系。

  . 不必过于精确。

  c. 谨记80/20法则,并明白关键性的20%是什么。

  d. 不要做完美主义者

  5.4 高效地综合考虑各个层次

  a. 用基线以上和基线以下来确定谈话位于哪一层。

  . 谨记,决策需要在合理的层次做出,但也应在各层次之间保持一致。

  5.5 综合分析现实、理解如何行动的最好工具是逻辑、理性和常识

  5.6 根据预期价值计算做决策

  a. 不管你押对的概率已经有多大,提高你的押对概率始终有价值。

  . 知道什么时候不要去押注,和知道什么注值得押同样重要。

  c. 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

  5.7 比较更多信息带来的价值和不做决定造成的成本,决定优先顺序

  a. 先把你的必做之事做完,再做你的想做之事。

  . 你很可能没有时间处理不重要的事,那最好将它留着,以免自己没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

  c. 不要把概率当作可能性。

  5.8 简化

  5.9 使用原则

  5.10 对你的决策进行可信度加权

  5.11 把你的原则转换成算法,让计算机和你一起决策

  5.12 在深刻理解人工智能之前不要过度信赖它

  工作原则概要与列表

  我将工作原则概要陈列于此,以便你浏览,选择你感兴趣的阅读。你也可以跳过这部分,直接读正文。

  第三部分 工作原则

  ●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人

  a. 优秀的机构拥有优秀的人和优秀的文化。

  . 优秀的人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

  c. 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喜欢让想象力驰骋且愿意开创先河。

  ● 严厉之爱有助于成就优异的工作业绩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a. 为了成就伟大事业,对不应妥协的事情就必须坚持立场、寸步不让。

  ● 基于可信度加权的创意择优是实现有效决策的最佳模式

  ● 让热情与工作合二为一,并与志同道合者倾力推进

  打造良好的文化……

  1 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

  1.1 不要惧怕了解事实

  1.2 为人要正直,也要求他人保持正直

  a. 若不想当面议论别人,背地里也不要说,要批评别人就当面指出来。

  . 不要因忠诚于个人而阻碍追求事实和整个机构的利益。

  1.3 营造一种氛围,让每个人都有权了解合理之事,不可保持异议却缄默不语

  a. 表达出来,并对你的观点负责,否则就走人。

  . 切记要绝对开诚布公。

  c. 切莫轻信不诚实之人。

  1.4 要保持极度透明

  a. 通过透明实现正义。

  . 分享最难分享的事情。

  c. 要把极度透明的例外事项减到最少。

  d. 确保让因极度透明而获得信息的员工意识到,他们有责任妥善管理好信息,做出明智的权衡。

  e. 要向善于管理信息的人透明,对那些不善管理信息的人,要么不透明,要么将其清除出公司队伍。

  f. 不要向公司的敌人提供敏感信息。

  1.5 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和有意义的工作相互促进,尤其是在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的环境下

  2 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2.1 忠于共同的使命,而非对此三心二意之人

  2.2 对相互交往要一清二楚

  a. 确保员工要多体贴他人,少向别人索取。

  . 确保人人都理解公平合理与慷慨大方的区别。

  c. 要清楚界限在哪里,并站在公平的另一端。

  d. 酬劳与工作相适应。

  2.3 要认识到机构规模过大会对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构成威胁

  2.4 要记住很多人只是假装为你工作,而实际上是在追求一己私利

  2.5 珍视诚实、能力强、表里如一的员工

  3 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3.1 意识到错误是事物演变过程中的自然连带部分

  a. 把失败变成好事。

  . 不要为你自己或他人的错误而懊恼,要珍爱它!

  3.2 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成目标

  a. 不要纠结于埋怨还是赞美,而要专注于准确还是不准确。

  3.3 观察错误模式,判断是否因缺点引起

  3.4 记住在经历痛苦后要反思

  a. 要能够反思,并确保你的员工也能如此。

  . 要知道,没有人能客观地看待自己。

  c. 教导并强化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

  3.5 知道哪些错误可以接受,哪些错误无法容忍,不要让你的员工犯不可接受的错误

  4 求取共识并坚持

  4.1 认识到冲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因为人们正是用冲突来检验各自的原则是否一致以及能否解决彼此的分歧

  a. 求取共识要不吝时间与精力,因为这是你所能做出的最佳投资。

  4.2 知道怎样求取共识和掌控分歧

  a. 把可能的分歧摆到桌面上。

  . 区分苍白的抱怨和有助于改进工作的诉求。

  c. 要记住每个故事都有另一面。

  4.3 保持开放心态,同时也要坚定果断

  a. 区别心态开放和心态封闭的人。

  . 远离心态封闭的人。

  c. 提防那些羞于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的人。

  d. 确保工作负责人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问题和他人的意见。

  e. 认识到求取共识是双向的责任。

  f. 实质重于形式。

  g. 自己要通情达理,也期待别人通情达理。

  h. 提建议、提问题与批评是不一样的,所以别混淆。

  4.4 如果由你主持会议,应把握好对话

  a. 明确会议的主持人和会议的服务对象。

  . 表述要清晰准确,以免造成困惑。

  c. 根据目标和优先次序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

  d. 主持讨论时要果断、开明。

  e. 在不同层面的讨论对话中穿梭对照。

  f. 谨防跑题。

  g. 坚持对话的逻辑性。

  h. 注意不要因集体决策而丧失个人责任。

  i. 运用两分钟法则避免持续被别人打断。

  j. 当心讲起话来不容置疑的快嘴王。

  k. 让对话善始善终。

  l. 运用沟通手段。

  4.5 伟大的合作如同爵士乐演奏

  a. 1+1=3。

  . 3—5人的效率高于20人。

  4.6 珍惜志同道合者

  4.7 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调和相互间的主要分歧——尤其是价值观层面的——要考虑是否值得维持这种关系

  5 做决策时要从观点的可信度出发

  5.1 采用创意择优,需要你了解每个人观点的长处

  a. 如果你自己无法成功完成某件事,就不要想着指导别人该如何完成。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通常不是什么好点子。

  5.2 关注可信度最高、与你观点不一致的人,尽量理解其推理过程

  a.要分析人们的可信度,以评价其观点正确的可能性。

  .较可信的观点很可能出自以下两种人:(1)至少曾经三次成功解决过相关问题;(2)对所得结论的因果关系分析很有道理。

  c.若某人并无经验,但其所讲道理似乎符合逻辑且可经受压力测试,则一定要试一试。

  d.要更关注发言人的推理过程,而非其结论。

  e.没经验的人也不乏好点子,有时远远胜过有经验的人。

  f.每个人都应在表达观点时信心满满。

  5.3 考虑好你要扮演老师、学生、同事中的哪个角色,你应该去说教、提问还是辩论

  a.学生理解老师比老师理解学生更重要,尽管二者都重要。

  . 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责任尽力了解重要的事情,还必须保持谦逊和非常开放的心态。

  5.4 要了解人们提出意见的过程和逻辑

  a.无论你向谁提问,对方一般都会提供答案,所以要仔细考虑向谁提问。

  .让每个人都可肆意评论其他人的观点,此举低效且浪费时间。

  c.提防以我以为……为开头的发言。

  d.系统梳理员工的工作记录,评估其发言的可信度。

  5.5 处理分歧务必高效

  a.知道适时终结辩论,推动就下一步措施形成共识。

  .可信度加权可以作为工具,但不能取代责任人的决策。

  c.如果你自己没有时间全面检视每个人的想法,则要明智选取具有可信度的观点。

  d.若由你负责做决策,要把可信度加权后得出的结论和你自己的想法做比较。

  5.6 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设法了解重要的事情

  a.沟通是为了获得最佳回应,故应与最相关的人沟通。

  .以教育或促成共识为目的的沟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最佳答案,故应让更多的人参与。

  c.要认识到你没有必要凡事都做出判断。

  5.7 要更关注决策机制是否公允,而非是否如你自己所愿

  6 知道如何超越分歧

  6.1 要牢记:相互达成协议时不能忽视原则

  a. 每个人都要遵守相同的行为原则。

  6.2 不要让大家把发牢骚、提建议、公开辩论的权利与决策权相混淆

  a.对决策本身以及决策者提不同意见时,要有大局意识。

  6.3 不要对重大分歧不闻不问

  a.专心协商大事时,别被琐事烦扰。

  .不要被分歧束缚住——要么提交上级裁定,要么投票表决!

  6.4 一旦做出决定,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即便个人可能有不同意见

  a.着眼大局。

  .不要让创意择优变成无法无天。

  c.不要容忍暴民手段。

  6.5 如果创意择优与机构的利益相冲突,就难免会造成危害

  a.只有在罕见或极端情况下才宣布宵禁,此时可暂不考虑遵守原则。

  .当心可能有人会提出为了机构的利益而临时放弃创意择优。

  6.6 要知道一旦有权做决定的人不想依原则行事,规矩就会被破坏

  用对人……

  7 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

  7.1 你最重要的决策是选好工作的责任人

  a. 最重要的责任人是在最高层负责订立目标、规划成果和组织实施的人。

  7.2 负最终责任的人应是对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人

  a.确保每个人都有上级领导。

  7.3 要记住事情背后是人的力量

  8 要用对人,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

  8.1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a.要考虑你寻找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能力和技艺(按此顺序)。

  .要用系统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招聘人才。

  c.注意:人与职责要相匹配。

  d.要找出色的人,而不是此类即可。

  e.不要凭借你的影响力帮别人找工作。

  8.2 要记住人与人存在差异,认识不同、思维不同使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工作

  a.明白如何进行个性评估,并清楚结果含义。

  .人容易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因此安排面试官要确保其能发现你想招的人。

  c. 选用那些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人。

  d. 要记住人一般不会随岁月有太大变化。

  8.3 对待你的团队要像体育界管理者那样:没人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取胜,但每个人都必须战胜对手

  8.4 关注人的过往经历

  a. 核查情况。

  . 学习成绩不能充分证明这个人是否具备你想要的价值观和能力。

  c. 概念思维能力强固然最佳,但经验丰富、业绩出众也很重要。

  d. 警惕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e. 不要假定在别处获得成功的人也同样能胜任你所要求的工作。

  f. 确保你选用的人要品格好、能力强。

  8.5 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

  a. 选那些会问很多好问题的人。

  . 让求职者知道这份工作的阴暗面。

  c. 合作者必是意趣相投之人,但也须是诤友。

  8.6 考虑薪酬时,要提供稳定性也要让人看到机会

  a. 依人发薪,而非依工作岗位发薪。

  . 薪酬至少要大体上与业绩测评结果挂钩。

  c. 薪酬要高于一般水平。

  d. 要更多想着如何把蛋糕做大,而非怎样切蛋糕才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一块。

  8.7 要记住维系伟大的合作关系,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体贴和宽厚

  a. 对人要宽宏大量,也这样要求别人。

  8.8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样留住人

  9 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

  9.1 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属将经历个人成长

  a. 认清优缺点后,个人会飞速成长。结果是,职业路径并非当初所料。

  . 培训引导个人发展。

  c. 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即便这意味着会使他们犯些错。

  d. 经验会形成内化的学习,这是书本学习无法替代的。

  9.2 不断提供反馈

  9.3 准确评价人,不做好好先生

  a. 到最后,准确和善意是一回事。

  . 正确运用褒贬。

  c. 考虑准确度,而非后果。

  d. 做出准确评价。

  e. 要像从成功中学习一样从失败中学习。

  f. 多数人做过的事和他们正在做的事,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么重要。

  9.4 严厉的爱既是最难给的,也是最重要的爱(因为它很不受欢迎)

  a. 虽然多数人爱听好话,但准确的批评更加难得。

  9.5 对人的观察不要讳莫如深

  a. 从具体细节中综合判断。

  . 从点数中发掘有用信息。

  c. 对某个点数挖掘别太过度。

  d. 采取业绩调查、绩效指标和正式考核等评价工具来记录一个人的所有表现。

  9.6 让学习过程变得开放、有成长性和不断重复

  a. 绩效指标要清晰公正。

  . 鼓励员工客观反思自己的业绩。

  c. 要有全局观。

  d.对业绩考核要从具体案例开始,找出规律,与被考核人一起探究证据以求取共识。

  e. 评估人时,你可能犯的两个最大错误是:对自己的评估过度自信,无法取得共识。

  f. 达成评估共识不能以等级论。

  g. 通过针对错误及其根源的坦诚对话来了解你的员工,也让员工了解你。

  h. 确保员工做好工作,不必事无巨细进行监督。

  i. 改变是很难的。

  j. 通过发现人的缺点来帮人渡过难关。

  9.7 了解人们怎样处事和判断这种处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结果,这比了解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a. 如果一个人工作干得不怎么样,要考虑这是由于学习不够,还是能力不足。

  . 培训和测试一个业绩不佳的员工时,常见的错误在于,只看其是否掌握所需技能,而不是评估他们的能力。

  9.8 如果你跟某人真的就他们的缺点取得共识,这些缺点可能真的存在

  a. 评判员工时,不必达到没有一丝疑点的境界。

  . 用不了一年时间,你就能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适合其岗位。

  c. 在员工任职期间持续评估。

  d. 要像评估应聘者一样严格评估员工。

  9.9 培训、保护或辞退员工,不要修复

  a. 不要让员工尸位素餐。

  . 准备好朝你爱的人开枪。

  c. 某个人不适合某个岗位时,要考虑是否有更适合他的空缺,还是你需要让他们离开公司。

  d. 要慎重对待把不称职的员工换到新岗位。

  9.10 换岗是为了人尽其才,有利于整个团队

  a. 换到新岗位前,要让员工完成职责。

  9.11 不要降低标准

  建造并进化你的机器……

  10 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

  10.1 从高层面俯视你的机器和你自己

  a. 不断把结果和你的目标进行对照。

  . 出色的管理者就是一家机构的工程师。

  c. 制定量化评价工具。

  d. 要注意别把精力过多用于应付各种事务,而忽视你的机器。

  e. 别被突发事件分散注意力。

  10.2 应对每个问题的手段都要服务于两种目的:(1)让你与目标更为接近;(2)能够对机器(人和设计)进行培训和测试

  a. 经历的每件事都是一个案例。

  . 如果出现问题,要在两个层面进行讨论:(1)机器层面(该结果怎样产生);(2)案例层面(如何应对)。

  c. 制定规则时,要解释清楚背后的原则。

  d. 你的政策应当是你的原则的自然延伸。

  e. 尽管好的原则、政策几乎都会提供良好的指南,但要记住每条规则都会有例外。

  10.3 了解管理、微观管理和不管理的区别

  a. 管理者必须确保自己负责的领域运转有效。

  . 管理你的下属就好比是在一起滑雪。

  c. 优秀的滑雪者当滑雪教练要比新手当教练强。

  d. 你应当把具体工作授权给员工做。

  10.4 了解员工及其工作的动力,因为人是你最重要的资源

  a. 经常了解那些对你和公司重要的人。

  . 对员工的信心应通过了解而来,而不是随意猜测。

  c. 根据你的信心大小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了解。

  10.5 明确职责

  a. 记住谁负什么责任。

  . 防止角色错位。

  10.6 深入探究你的机器以了解你能从它那里期待些什么

  a. 获取足够程度的理解。

  . 不要保持太远的距离。

  c. 利用每日更新来了解团队成员的行为和思想。

  d. 问责以了解问题会不会突然发生。

  e. 问责过程要触及你直接下属的下一级。

  f. 允许你下属的下属随时越级向你汇报。

  g. 别想当然地认为员工的答案都是正确的。

  h. 要学会明察秋毫。

  i. 让问责过程透明,而非私下问责。

  j. 欢迎被问责。

  k. 对事物的看法和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人,相互间的沟通通常不畅。

  l. 不放过一个可疑线索。

  m. 解决问题有很多办法。

  10.7 像公司的拥有者那样思考,要求你的同事也这样做

  a. 休假也不应忘记责任。

  . 强迫自己和员工做困难的事。

  10.8 承认并应对好关键人物风险

  10.9 不要对所有人等同视之,要合理对待、有所区别

  a. 别轻易被迫让步。

  . 关心员工。

  10.10 优秀的领导一般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a. 既要弱,又要强。

  . 不要担心你的员工是不是喜欢你,不要让他们告诉你要如何做事。

  c. 不要发号施令让别人服从你,要努力为人所理解并理解他人,以达成共识。

  10.11 确保你和你的员工承担相应的责任,也欢迎别人监督你负起责任

  a. 如果你已经与别人就某事的做法达成一致,要确保其按此操作,除非你们就改变做法已形成共识。

  . 区分两种不同的失败情况,一种是没有遵守约定,第二种是根本没立约定。

  c. 避免下沉现象。

  d. 当心那些混淆目标和任务的人,因为如果他们分不清楚,你就不能信任他们并给他们委派职责。

  e. 当心缺乏重点、徒劳无益的理论上应当。

  10.12 清楚地传达计划,用明确的量化指标对进展予以评估

  a. 继续推进之前要回顾计划执行情况。

  10.13 在无法充分完成职责时,将问题提交给上级解决,让你的下属也积极主动这样做

  11 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

  11.1 如果你不担心,你就要担心了;如果你担心,你就不必担心

  11.2 对机器进行设计和监督,确保能发现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不够好,否则就自己动手做

  a. 指定员工负责发现问题,给他们时间进行审查,确保他们有独立的报告路线能够反映问题,而不必担心揭丑的后果。

  . 当心温水煮青蛙综合征。

  c. 当心从众心理。即便没有人担心,也不表明没有问题存在。

  d. 发现问题时,要把结果与目标相对照。

  e. 尝尝汤的味道。

  f. 尽量让更多双眼睛来寻找问题。

  g. 打开瓶塞。

  h. 最熟悉工作的人最有发言权。

  11.3 在分析问题时要非常具体,不要泛泛而谈

  a. 不要用我们他们这种不指名道姓的说法,以掩盖个人责任。

  11.4 不要害怕解决难题

  a. 必须理解,那些有良好解决方案的问题不同于没有解决方案的问题。

  . 以机器的方式来发现问题。

  12 诊断问题,探究根源

  12.1 为了做好诊断,要先问以下问题:1.结果是好是坏?2.谁对结果负责?3.如果结果不好,是因为责任人能力不够还是机器设计有问题?

  a. 问自己:还有人能以别的方式完成这个工作吗?

  . 找出五步流程中的哪一步出了问题。

  c. 找出哪些原则被违反了。

  d. 避免事后诸葛亮。

  e. 不要把某人所处环境的优劣与其应对方法的优劣混为一谈。

  f. 要认识到这样的事实,别人不知道怎么做,并不意味着你就能知道怎么做。

  g. 问题的根源不是一次行动而是一个原因。

  h. 为了分清楚哪些是人手不足的问题,哪些是能力不够的问题,要考虑如果在特定岗位上人手充足会把工作做得如何。

  i. 要记住管理者通常出于以下5个原因之一(或更多)而失败或未能达成目标。

  12.2 通过持续诊断来保持综合判断的与时俱进

  12.3 诊断应当有成果

  a. 如果让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12.4 使用如下的深挖技巧,对出现问题的部门或下级部门形成一个基于80/20法则的印象

  12.5 诊断是实现进步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13 改进机器,解决问题

  13.1 建造你的机器

  13.2 把原则和落实原则的方法系统化

  a. 认真思考你做决策所依据的标准,据此建造优秀的决策机器。

  13.3 好的计划应该像一部电影脚本

  a. 让自己一段时间置身于痛苦的位置,更深入地理解你为了什么而设计。

  . 设想其他可能的备选机器及其运行的结果,然后做出选择。

  c. 不仅要考虑第一轮的后果,更要考虑第二、第三轮的后果。

  d. 定期召开会议,让公司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准运行。

  e. 一部好的机器要考虑人可能并不完美这一因素。

  13.4 设计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不满意的现在与美好的未来之间有一个不断努力的阶段

  a. 懂得清洗风暴的力量。

  13.5 在设计组织结构时,要围绕目标而不是围绕任务

  a. 自上而下地建设组织。

  . 每个人都必须由一位具有可信度的、奉行高标准的人来监督。

  c. 金字塔塔尖上的人应当有管理直接下属的技能和专注力,并对下属的工作有深入理解。

  d. 在设计组织时,运用五步流程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不同员工能在不同步骤发挥良好作用。

  e. 不要让一个机构去适应员工。

  f. 要考虑机构的规模多大为宜。

  g.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以最合乎逻辑的办法来划分业务部门及其下属部门。

  h. 让各部门尽可能自给自足,以便控制所需的资源。

  i. 为保证联络和沟通顺利,高级管理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的比例、基层管理人员与其直接下属的比例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

  j. 在设计中要考虑继任计划和培训安排。

  k. 不要仅盯着你自己的工作,还要关注如果你不在场,工作会如何开展。

  l. 为确保正确完成关键任务,宁要做两遍而不要二次确认。

  m. 使用顾问要明智,防止过度依赖顾问。

  13.6 描绘一幅金字塔形的组织架构图,任何两条由塔顶向下连接塔底的线不应产生交叉

  a. 当遇到跨部门或跨附属部门的问题时,让金字塔交汇点上的人来处理。

  . 不要替别的部门的人完成工作,也不要从其他部门抽人来为你工作,除非你征得该部门管理者的同意。

  c. 防止部门错位。

  13.7 必要时可建立护栏,但最好不要有护栏

  a. 不要指望人们能意识到并消除自己的盲点。

  . 考虑三叶草式的设计。

  13.8 保持战略规划不变,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的战术微调

  a. 不要让权宜之计超越战略目标。

  . 同时考虑大局和细节,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13.9 保持适当的监控,让谎言没有可乘之机

  a. 进行调查并让员工知道你将开展调查。

  . 要知道如果没有警察(审计人员),法律就毫无意义。

  c. 当心橡皮图章。

  d. 按你的要求花钱的人在花钱上可能会大手大脚。

  e. 通过杀鸡儆猴阻止不良行为。

  13.10 报告路线和职责描述要尽可能清晰

  a. 不要根据头衔,而要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和人员的能力分配职责。

  . 要不断思考如何产生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

  c. 雇用少数聪明人才并赋予他们最好的技术手段,要远胜于雇用大量普通人并配给一般的技术。

  d. 使用助手来提高效率。

  13.11 要知道几乎做每件事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都比你预期的要多

  14 按既定计划行事

  14.1 朝着令你和你的机构振奋的目标去奋斗,要考虑怎样把任务与那些目标挂钩

  a. 协调一致激励大家前行。

  . 别冲动,磨刀不误砍柴工。

  c. 寻找有创意、聪颖的解决方案。

  14.2 要意识到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a. 不要灰心丧气。

  14.3 使用检查清单

  a. 不要把检查清单和个人责任相混淆。

  14.4 要留出时间休整

  14.5 鸣钟庆祝

  15 运用工具和行为准则工作

  15.1 把系统化的原则嵌入工具以践行创意择优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a. 为了促进真正的行为改变,必须内化学习或变成习惯。

  . 利用工具搜集数据,经过处理形成结论和行动。

  c. 把原则阐述清楚,运用各种工具和计划来推进实施,形成信任、公平的氛围,使任何结论都可以通过跟踪其背后的逻辑和数据来加以评估。

  16 千万别忽视了公司治理

  16.1 为了取得成功,所有机构都必须建立制衡机制

  a. 即使在创意择优下,靠观点胜出也不是分派责任和权力的唯一决定因素。

  . 要确保公司里没有任何人比体系更强大,也没有任何人重要到不可替代。

  c. 当心出现诸侯割据。

  d. 设计一个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规则时,要确保制衡机制能发挥作用。

  e. 确保报告路线清晰。

  f. 决策权归属要清晰。

  g. 要确保从事履职评估的人:(1)有时间掌握被评估对象工作情况的全面信息;(2)有能力实施评估;(3)没有利害冲突阻碍其有效行使监督权。

  h. 决策者能够接触做决策所需的信息,但必须守信用、妥善安全保管信息。

  16.2 在创意择优下,CEO单人决策没有集体决策好

  16.3 原则、规矩、制衡等组成的治理体系不能取代出色的伙伴关系

  任何组织或机构若想正常运转,

  其工作原则必须与其成员的生活原则相契合。

  ●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人

  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人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机构选用什么样的人。

  a.优秀的机构拥有优秀的人和优秀的文化。能够持续进步改善的公司同时拥有优秀的人和优秀的文化。没有什么比获得优秀的文化和优秀的人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比这更难。

  .优秀的人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我所说的高尚的品格,是指能够实事求是、开诚布公,致力于所在机构的事业;出色的能力,是指他们具备能力和技艺,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只具备其中一种素质的人是危险的,不应留在机构里,而同时具备两种素质的人则难得一遇,必须倍加珍惜和善待。

  c.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喜欢让想象力驰骋且愿意开创先河。这样能够实现与时俱进。桥水的做法是创意择优,通过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努力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我所说的有意义的工作,是指人们有激情去投入的事业;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相互之间能够真心相互关爱(就像一个大家庭)。我认为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而做到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则使工作成就和人际关系都能不断精进。

  《原则》读后感(十):形成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原则

  这本书中信出版社的策划是对标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去的。

  纸质书电子化存档,知道这本书和作者是大约一年前笑来老师的纸笔墨,当时这本书的中文版还没有,笑来老师组织人翻译的是一个简版。这次中信出版社把书出的很厚,前面加入了作者的类似自传的经历,把书出的厚厚的,所以能卖98元。 最近发现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的体系-生活和工作原则,和这个作者很像,估计是吴军老师模仿了作者的做法。不要企图一次或者一天读完,这本书适合先翻一遍,然后用Word敲打一遍,然后慢慢读和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原则。 今天看微博,SOHO的张欣也在读这本书也安利了。 看《原则》配送的一个小册子,都是看过的大咖的推荐文章。这次中信做的很好,没把这些推荐文章放在树的开头,现在本能的就有点抵触和鄙视这种现象,尾大不掉,谁要你们画足添蛇啊。还有就是腰封,各种推荐语。 来看李笑来的评价,李笑来也是作者的超级用户、超级粉、脑残粉。 “一路挣扎,对,就是挣扎。挣扎到2011年的时候(时间真快,已然七年),我在网上读到了瑞.达利欧发表的”原则“,如获珍宝。唯一一次字字珠玑;我不知道前后读了多少遍,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坐车、等车、坐飞机上或者坐在候机大厅里,沙发上、床上,甚至马桶上。这本书成另外我的大脑的”背景音乐“,甚至成了我放松的一种方式。” “第一时间下载电子版,有声版,把它放在车里,每天来回路上真的把它当成背景音乐。” “7年来,我个人是受益匪浅的--这绝对是大实话。而我的读者和《原则》的读者,最终都能体会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几乎完全就是《原则》在我个人身上烙下的印记。”(引用自书籍的赠送小册子,李笑来的文章) 终于知道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源头知识了。 待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