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的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49: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的读后感10篇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是一本由李光欣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读后感(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春秋战国之后,秦朝一统天下;楚汉相争后,刘邦收降各地;王莽纂权之后,刘秀定都洛阳;三国鼎立之后,西晋实现统一;南北朝之后,隋唐统治中原;五代十国之后,北宋加强集权;金宋元之后,明朝修筑长城;李自成起义之后,清朝顺治入关;护国护法运动之后,新中国成立。

  分析每个朝代为什么会分,想想为什么能合,会有极大的感慨:有的是政治体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例如周王室的日益衰落,无力控制实力强劲的诸侯的崛起;有的是统治过于严厉或压迫过于残酷,例如秦的暴虐和元的阶级等级制度;有的是政治的腐败,典型的例如清朝。然而,任何一个朝代的分崩离析都不是一个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君相权争、帝权旁落、外戚内宦、贵族门阀、政治制度、土地政策、征伐耗财、境外侵扰、战火连天、天灾不断、固步自封、清谈误国……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向背;天下分立,却各有各的原因。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读史书,遍见人像千万种:为了理想一直周游列国的孔夫子;推行严厉法制最后死于酷刑的商鞅;被困匈奴19年始终不降的苏武;一家人合力完成《汉书》的班氏;乱世之奸雄曹操和忠君之化身诸葛亮;千古女帝武则天;一代名臣张居正;励精图治的康雍乾和丧权辱国的道咸光……有最恨生在帝王家的艺术者、词人和木匠,也有不甘心身为平民的阴谋家、造反派和博弈者;有人机关算尽,有人壮志未酬;仓皇出逃的玄宗泪洒长生殿,英年早逝的岳飞冤死风波亭;石敬塘自称儿皇帝,吴三桂开门迎清兵……每一副面孔之下,是斑驳的人性,被命运的手翻云覆雨。

  秦时明月汉时关,江月年年只相似。

  那么多,那么多鲜活的人,或忠或奸,或文或武,或善或恶,或成或败,或荣或耻,或寿或夭,或死或降,或儒或道,或智或愚,或霸或弱,都化作干巴巴的数行字,叙述着其生平经历和历史功绩。还有的人和事,连背后的真相都湮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渐被遗忘,比如西嫁的文成公主,被灭国灭族灭文字的西夏国,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的全军覆没……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读后感(二):历史让我们学会思考

  每个人读书有阶段性爱好,近些日子我喜欢上了历史。

  从天涯论坛上的偶然看到的一个帖子,知晓了德国人斯宾格勒写的一本奇书《西方的没落》,买来看之。才发现自己认知有限,看懂了不及五分之一。且不说书中关于历史、文明的论述如看天书,仅作者旁征博引的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的历史事件足以令人瞠目。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浓浓的兴趣。

  看不懂不怕,我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正好手边有本黑天鹅图书推荐的《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至少可以先从熟悉的中国历史开始,而本书对于我这种历史盲人来说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尤其适合初学历史、初中生等,极简极简的中国史,但大致脉络和重大历史事件都涵盖了。可以当作工具书,也可以放在床头重复那些历史事件,是历史、也是故事,引人深思。如同电影《敦刻尔克》展示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件重要的历史时刻一样,每个与之相关的人,在那个时刻,想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了什么?对人类社会进程的影响是什么?等等。从书的第一页远古炎黄的战争开始,我们就可以这样思考。

  历史是什么?

  人们常说:历史是面镜子,要以史为鉴。而晓松却说: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们又常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史书中记载的多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英雄好汉,路人甲是不会留在历史中的。

  历史有规律吗?

  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认为文明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的过程。文明是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而赫拉利通过《人类简史》告诉我们,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如何产生,而人类未来会走向何方?我们必须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历史让我们学会思考,就从《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这本书开始吧。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读后感(三):原来历史如此简单

  上学的时候很喜欢历史,觉得可以博古通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可工作后随着工作的繁忙,渐渐看历史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少。直到接触到这本《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才又有机会把中国历史重新串联一遍。

  一个人若要有所抱负,有所建树,有所发展,首先要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非常了解,你必须明白你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经历过什么变化,然后你才谈得上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才谈得上爱国与理想,否则,单凭满腔热情,盲目爱国,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却一无所知,只能称得上爱国贼。

  历史,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了解,只有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才可以更好地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尊严。原来学习历史也可以这样简单。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读后感(四):梳理脉络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

  作者介绍:李光欣是淡江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后来研究生在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之前曾经做过记者与编辑,现在是自由作家。

  为什么读它?

  之前我没有听过他的名字,然而对书名《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很感兴趣,为什么呢?我对各种学科都很博爱,包括历史,看多了电视剧,也读过不少历史相关的内容。

  然而后来出现一个问题,历史上下五千年,我看得多,脑子就越混沌,就像很多古装剧会被指摘出现那个历史年代不该出现的物件,我脑海里也会出现历史年代的混淆不清,无法将它纳入自己的整体框架里,散乱而没有次序。

  看了这本《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我困惑了一段时间:每章后面附带的memo页面是什么作用的呢?难道让我把前面的年表再列一遍吗?至今我也没有弄清楚。

  书籍内容

  书籍总计两百页,字体还比较大,所以内容可以说很简略,罗列的都是各个朝代代表性的事件。

  大致包括:历史大事件如战争、建国、体制改革等;关键性人物,如皇帝、历史文化名人等;标志性文化成果,如代表性工艺、四大发明、建筑等。由于篇幅有限,所以类似简介,如果要具体了解,还需搜索网络。

  然而入门书籍也有利有弊,因为简单所以只有事件的罗列,对人物的介绍,背景都没有更加详尽的表述。如果当做一本书从头到尾去看的话,比较碎片化,前后的联系不紧密,会让人产生有些枯燥的感觉,就像看一部剧情不连贯的电视剧。

  一般历史书籍的编纂方式大致有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等。我们最熟悉的《史记》采用的纪传体,专注于个人经历的完整编纂,看完你会对这个历史人物有比较清晰的认知。编年体的有《资治通鉴》,它就是按照年月日把历史事件客观地记录下来,方便后世的人相互参照,对当年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认知。而国别体的有《战国策》,是按照国家来罗列历史事件。

  这本历史入门书大概兼有两种属性吧。首先编年体的性质在于,它是按照年表将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的,按照顺序看,会知道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而每个章节是按照朝代来划分的,也算某种程度上的国别体。

  书籍使用方法

  首先,它是一本入门历史书,对于学生或不太熟悉历史的人来说,可以翻阅一遍,了解下中国历史的脉络。当然你仍然没有深入的了解,此时如果你对某个人,某个朝代有更大的兴趣,便可以此为基石,去寻找其他的历史书籍和资料去补充深化。就这一点而言,这本书相当于是启蒙读物。

  其次,之前提到它的编纂方式比较特殊,也可以给我们借鉴一二。我说过我对历史的年代有些混淆不清,那么我翻阅历史书籍的时候,可以参照它的方式自己画一个年表,仅仅用十几个字概括历史事件,梳理出自己的脉络。

  最后,它的年表是不全的,中间特别多的空白,如果读到相关历史,你可以直接在书上添加自己读到的时间以及年代,把它当做自己的笔记本一样。以上为我的一点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后记

  我没有从头到尾读完这本书,因为没有必要,这本书的着重点在于应用,而非全篇的阅读与记忆。如果你恰好有这本书,记得充分利用它哦。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读后感(五):历史就应该这样读

  现在学校里还开设有历史课,不知道现在的历史课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枯燥无味。中国的教科书就是有这样,如同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原本鲜活激荡的故事,硬生的讲得像一块馊掉的、硬硬邦邦的“馒头”一样。想想自己,曾今上过的历史课,这段学习的历史,简直就是不堪回首的历史。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读历史

  这次推荐李光欣写的《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一书,就是这样一本好书。笔者在阅读的时候,以前读的故事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了一遍,非常的美妙。当初读通上面讲的三套书时,可是用了1年多时间才读完,至今也没能再次通读一遍。因为要读的内容太多,很多部分都是边读边忘。曾经,也想过结合书中的年表,把一些重要、有趣的故事填进去,增强自己的记忆和联想,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完成。而这本书恰恰补足了我这方面的需要。

  习大大今天在说“新丝绸之路”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丝绸之路最开始是在公元前115年,也就是在耶稣降生前的115年,而中国的蚕丝技术则是从公元前4800年的史前时代就开始了,我们在古老的仰韶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出土的蚕形石饰等有关蚕丝的古董。

  不但大事如此,小事也是。我们文字中妇女的“妇”字,就来源一个古代的女人,叫做“妇好”。她是商朝王丁武的女人,不但能文能武,还颜值好,不但颜值好,还嫁得好,不但嫁得好,老公还管得好,经常给她祷告祈福,这算是真正的“十全女人”了。这个“妇”字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个人揣测大概就是希望做女人当如“妇好”吧。

  若对历史有兴趣,不如就这样开始读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