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10篇

2022-03-10 18:04: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10篇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是一本由张永锡 / 李瑞文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一):人生精要主义的三部曲

  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一去不返的时间,如果无法掌握自己的时间,创造出生命的价值,那么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无论有多少财富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成甲总结过,时间管理的大师中有两个重要流派,一个是精要派,另一个是高效派。 精要讲究人生要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高效探讨人生要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而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往往两个派别是相互影响和贯通的。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把高效和精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你我的时间价值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专注要务的FAST模型 这是典型的精要主义的思想——做好最重要的事情。正如书的题目所示,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情做好了,那么人生就足够精彩。 那这重要的3件事情是什么呢? 1、专注于单任务的 FAST模型 2、专注于系统处理的 Input&Output系统 3、专注于提升效能的检视习惯 即由点到面的系统记录处理架构(配合工具)加上及时的检视反馈,形成对人生轨迹中重要信息的规划和思考闭环。

  FAST模型的SOP是抉择要务(F青蛙)—列出清单(A 行动清单S分解步骤)—专注执行(T 时间管理)—及时检视 要事有限的前提是如何抉择重要的事情,一般所用的是“四象限原则”即所谓,“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2X2的矩形阵列,人最好要完成的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这样计划才有用。 列出清单同样需要理性的思考方式,书中引用的思维导图、九宫格等方式,都是用来拆解重要任务的有效方法,当然鱼骨图、甘特图等结构化的工具也能够帮助到我们把重要的任务转化为可执行的有限步骤来逐步完成。 专注执行,主要依靠的是对精力的掌控。一般使用的是番茄工作法,即25分钟专注一个工作任务,5分钟休息下。最主要的是在25分钟的番茄时间内要达到“心流”Flow的程度,即无暇旁骛。对于时间感的掌控,是培养人自律的首要条件,很多拖延症患者正是无法真正的认识到如何更有效地分配自己的精力而陷入到绝望的境地。 及时检视是从单点任务的处理到,系统掌控的Workflow都会涉及到的,本书作者在第三部分,重开机Reboot的部分做了重点讨论,但很多细节在前两个部分也有很精彩的阐述,这是值得细读的部分。

  二、系统加工信息的工作流模型

  无论是要务还是番茄工作法,这些多适合面对单一任务的处理,而要更高效率的提升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更系统的方法。书中称为"清空收件夹” 收件夹就是Input收集系统的代表,当然书中用了更详细的“LINE”定义了各类信息来源(IM、Email、Notebook、Extra等等),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众多信息都源于这些点,如何把这些点的杂事快速的记录下来便于后面的加工和处理是这个系统需要完成的首要工作。 如何清空?这就是用到Output系统,即行动提示系统。我们记录和加工后的任务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呢?这就是需要提示系统,作者提出了STAR定义,即 日程表Schedule:Google 日历 任务清单Task: Outlook 滴答清单 奇妙清单 行动清单Action:同上 参考资料Reference:存入电子系统归档保存 这个系统是帮助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完成正确的事情。它和input系统在工具操作层面会有一些交集,这也是我以往没有搞清楚的地方,比如微信,既是一种信息沟通的工具,又可以成为日程表提醒的方式。所以如何打通这两个系统,找到合适的关键工具点是一个重要节点。 在书中,作者帮我们定制了一份“时间管理帝王表”通过检视来找到这个关键突破口。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在处理问题上将更快速,更有效。 因为,处理问题的方式基本就是4D(do it 、dele it、 delay it、 delegate it),如此简单有效,负责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正确的信息按照正确的方式来处理。

  三、记录的目的:检视 单个任务的处理方式和工作流的信息加工都是在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而事实上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的并不是单个任务的处理,而是对整个流程的不断自我检视和迭代更新。 无论是信息还是工具,都有可能随着时间变化。比如我在2001年使用的PDA管理时间工具listpro,在智能机的时代就完全被淘汰了。我必须不断地使用新的更有效的工具来组合完成这个sop。

  正如书中随摘录的苏格拉底的名言:“没有检视的人生,不值得活” 人的价值或许在时间的长河中很难体现出关乎全局的亮点,而对于我们自己,每一步的成长都是我们自己生命的闪光。 愿将本书和所有希望自己生命更精彩的朋友们分享,我们一起前进!互勉!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二):时间管理,让你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人生

  1

  周一早晨起床的时候,我发现依然没有挂烫机用,很失落。因为我又要穿着带褶子的衣服上班了,这会让我有点尴尬,甚至会增加我上班的焦虑。

  其实,上周四挂烫机已经喷不出蒸汽了,但是我周一依然没有办法穿熨了的衣服上班。

  说实话,我有点沮丧。

  想着网上购买基本可以24小时送货,有点忘记了自己周末做了什么。

  看看吧,本来我可以周六晚上之前在网上下单的,那样我就可以周一穿着熨过的衣服上班了。

  是的,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其实是有deadline的,一旦我们超过了那个期限,后续就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更加手忙脚乱。

  其实,不单单生活需要给重要的事情定下deadline,并在那个期限之前完成,工作中也是。

  2

  我尝试着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在周一的时候没有挂烫机用,发现是我对事情的分析没有一个deadline。这个deadline的意思是,我必须在某一天,一定完成那件事。因为倘若不完成那件事,后续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至于这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博恩·崔西在《吃掉那只青蛙》中提到的“青蛙”。

  关于青蛙,日事清的刘磊说过:“青蛙,代表的是那些极具挑战性,做了就能带来很大价值的事情。”

  当然,买挂烫机也许看起来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因为没有完成,说明这件事情其实对我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当然,很明显,也可以为我带来便利。

  说是挑战性,是因为我需要确定旧的挂烫机是不是会自己恢复;或者倘若坏了的话,能不能修好;以上步骤不成立的话,我还要考虑买新的,进入购物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需要把重要的事情,拆分为可以直接执行的行动。

  3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中,提到了吃青蛙的FAST原则:

  F:先吃掉那只青蛙

  A:列出行动清单

  :拆解青蛙

  T:训练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

  另外,针对这个原则,我想到买挂烫机这件事。

  我需要的是买挂烫机,那么我的行动是先检测挂烫机是否可以修好,其次是购买流程。拆解青蛙的过程,其实是我要和谭先生约时间,让他来确定是否可以修好。最重要的一点是,我需要在deadlin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明显的信号。

  这样可以更好地确定,我们真正快速吃掉了青蛙。

  4

  在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中,除了青蛙之外,作者还提出了蝌蚪的概念。

  蝌蚪,我理解的是那些不重要也不紧急,但是似乎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一般来说,每天设定3只青蛙就可以了,但是蝌蚪可以设置为5~只。

  提到时间管理,其实也是对自己精力的管理。在我们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其实用来吃青蛙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倘若我们的状态没有调整到最好,其实可以选择吃几只蝌蚪。

  不管是吃青蛙,还是吃蝌蚪,其实都可以利用一些工具。

  比如滴答。这个APP,是符合《番茄工作 法 图解》这本书的理念的,即全神贯注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的模式。

  这个APP可以很好的督促我们在某段时间段集中注意力全力攻克青蛙,也可以让我们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还有滴答清单。这个APP,可以非常好地让我们记住deadline,也可以避免我们遗忘一些事情。

  在收集的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可以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记下来,有deadline的直接标记在记录的时候直接把时间设置好。这样的话,我们就相当于有了一个体外大脑。

  每天早晨,打开滴答清单,就知道了今天需要完成的事项。完成之后,可以看一下收集箱里没有时间限制的事情。当然,有时候收集箱里的事情好久没有完成,这个其实不用沮丧,可以审核后直接删除,因为那对你不重要。

  再次推荐印象笔记。这个APP,可以让我做好反思和总结,让那些之前接触的东西形成体系。

  就像现在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在APP的笔记里写的,我可以随时粘贴到其他平台。另外,这个APP可以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时使用,非常方便资料共享。

  5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精力也都是有限的。

  我们学习时间管理的目的,不是做更多的事情,而是更好地利用我们现有工作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三):123,“吃青梅”

  我从2012年开始学习时间管理,五年来自己的时间管理系统一再调整完善,每次遇到停滞、卡壳、落后等不适用的时候就会寻找新的信息帮助自己升级系统,比如今年新增了周总结、半年总结、omnifocus使用,把年月日的目标匹配起来,这些都帮助我今年的时间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是最近我发现了新的问题:

  问题1、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我会把工作和生活的收件夹分开,并且纸质版和电子版兼有,一直无法统一起来。

  问题2、现在有总结的习惯,但是对于计划依然不是太明确,只有月计划和每天随心选择要做的事情。

  问题3、在总结方面并没有对下一阶段的计划产生作用,两者是分割的。

  一时我还没找到方法解决,恰好遇到这本《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逻辑性强,语言也很通俗,最重要的是,彷佛为我量身解决了几个问题。

  (一)

  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之一,精简概括了时间管理的核心步骤,而我再提炼成一句话记忆,就是“123,吃青梅”。作者把每天的时间管理概括为3件事:

  第1件事:吃掉那只青蛙,抓住每天最重要的事优先完成。

  第2件事:清空收件夹,把杂事转化成可完成的行动,并对将行动逐个击破。

  第3件事:每日重开机,定期检视,保持高效。

  听着很简单,事实上,我是从《搞定》开始学习时间管理的,那上面的逻辑我用了几年才吃透,倒回来看这几条会觉得虽然简单,但是把关键点都抓住了,如果当初是从这一本开始看,大概会比较容易入门。

  不过逻辑上我更喜欢第2件事放第一位,因为清空了收件夹知道要做什么,才会能分清哪是青蛙哪个是蝌蚪,才会有第1件事吃青蛙。

  (二)

  然后来说说重点——我在书里获得的启发。

  问题1: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我会把工作和生活的收件夹分开,并且纸质版和电子版兼有,一直无法统一起来。

  对策:精简收件夹和行动提示——时间管理帝王表

  这个表关注黑天鹅图书公众号,回复“帝王表”就可以获得。

  表的左上部分是自己现在在使用的收件夹系统,作者给了一些字母作为分类:

  L是表示Line等即时通信工具,代表即时收件夹。我现在在用的有微信、qq、短信。

  I是表示Inbox,代表邮件收件夹。我现在在用的是qq邮箱。

  是表示Note,代表笔记收件夹。我现在用的有工作笔记本、omnifocus、印象笔记。

  E是表示Extra,代表其他收件夹。我现在用的有手机相册、微信收藏夹、百度网盘。

  表的左下部分是自己现在正在使用的行动提示系统。

  是表示Schedule,即日程表。我现在用的有Calendars5、手帐。

  T是表示Task,即任务管理。我现在用的有omnifocus、印象笔记。

  A是表示Action,即行动清单。我现在用的有手帐、工作笔记本、omnifocus。

  R是表示Reference,即参考资料库。我现在用的是u盘、印象笔记、纸质文件、移动硬盘。

  梳理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收件夹系统和行动提示系统相互交叉,界限不清,难怪无法顺畅地完成从收件到行动整个流程。根据书里的要求,对每个部份只选出1-2个工具,写入右上方和右下方的表格里。这1-2个工具最好是符合自己的习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表的右上方表示核心的收件工具,右下方则是核心的行动提示系统。

  我仔细斟酌自己的习惯,发现自己还是喜欢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于是在收件夹中保留了工作笔记本,专门记录工作的灵感和大小事务,omnifocus,专门记录生活的各种事情。而在行动提示系统里,我则做了部分统一,行动清单统一用手帐,有固定时间需设定提醒的则统一用Calendars5,参考资料依然分开存放,工作使用u盘,生活使用印象笔记和移动硬盘。

  那如何打通上下系统呢,作者也介绍了一个“捅人利器”。

  “捅”就是把行动从收件夹系统放入行动提示系统。

  这里有一个小tips,有些杂事需要经过编辑之后才能放入行动,使用作者介绍的语法公式:主语+动词+宾语+宾语,就可以很好转化。例如,“打电话”可以写成“打电话给爸爸祝贺生日”,“写文章”可以写成“电脑写完书评”,而前面的动词还可以作为归类的提示,把相同动词的事情都批量处理。

  “人”就是授权他人做的事。可以做成清单,例如和老板要讨论的事,下午会议的灵感等。

  “利”就是立刻行动的事。如果可以两分钟完成的就马上完成它。例如从冰箱拿猪肉解冻,归档一条信息等。

  “器”就是马上丢弃的信息。现在的信息太多,对于无用的信息马上丢弃,不要再占用自己的时间和内存。例如垃圾邮件,用完的便签等。

  问题2:现在有总结的习惯,但是对于计划依然不是太明确,只有月计划和每天随心选择要做的事情。

  对策:拆解任务,挑出重点——吃青蛙刺身

  目前在工作之余,我报考了心理咨询师,离考试还有两个多月,复习两本教材,我心里还是有点焦虑。

  作者提到一个有趣的词“青蛙刺身”,就是把看似复杂的工作分解成许多小的行动。本来我对每天的青蛙事件还是有点恐惧的,毕竟那本来就是很不想做的事,如果一做就要几个小时就更不想动了,但是拆解成青蛙刺身之后就变得小份了,也就可以用更灵活的事件去完成了。

  所以对于目前的工作,我会先进行拆解,例如心理咨询师的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月复习教材,第二个月练习,最后半个月做真题查漏补缺。而复习教材则拆分成2-3天一章,周末总结重点,基本可以保证一个月复习完。每天也腾出晚上的两个小时完成,不影响白天工作,也预留了休息时间。把安排记在手帐上写好日期,心也开始平静下来。

  之前的计划性不强,现在把月份的计划写在手帐的月历上后,把每天的重点任务分解到日程表上。也不需要每天每个计划都写上,只需要写上青蛙刺身,就可以保证每天完成重点事情,并且预留灵活空间做其他事。可以很好过渡我原来的习惯。

  问题3:在总结方面并没有对下一阶段的计划产生作用,两者是分割的。

  对策:升级晨间日记为晨间仪式,打通每天、每周、每年计划总结。

  我从2013年开始写晨间日记,说是晨间日记,但我都在晚上写,作为日记的简便形式,而且自己记性不好,第二天写往往会忘记前一天的一些细节的事情。没能完全发挥晨间日记的作用。

  作者说自己每天5点到6点45分会启动“晨间仪式”,稍微喝点水,打坐,6点开始规划一天的事情,选出三只青蛙,并分享出去让伙伴知道自己的动态,然后开始写晨间日记,检视前一天做的事情,今天可以继续采取哪些行动。“晨间仪式的目的,是要让自己进入开心兴奋的状态,一天才能充满活力。”而每周五下午,作者会回顾一周的晨间日记,对需要改进的部分则增加下一步行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作者还会做年度检视,阅读所有晨间日记及文章,把重要事件列入在纸上或电脑里,看看前一年的目标是否需要进行修订,写出新的年度计划。

  我发现作者的每一次总结都是和计划挂钩的,参考这种方法,我给自己做了新的调整:晨间日记依然可以在晚上写,但是写的时候可以留心空白的或需跟进的内容,在第二天的手帐上做记录,并在晚上提前写好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第二天早上只需要花10分钟把青蛙标出来,慢慢也可以调整自己的作息早一点起床做简单的运动。每一周的周总结之后可以审视本周需保持和改进的部分,在手帐列入下周提示,也便于下一周的总结对照。年度总结和我做的差不多,目前无需改进。这样调整下来,晨间日记就可以发挥针线作用,把每一天的珠子都串在每一周上,一年的美丽都不会遗漏。

  (三)

  最后,作者提到”高价值工作“,作为三个方法的思想指导:“我们想要生命有意义,就应该把精力、时间先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这些事情,我称为‘高价值工作’,吃青蛙吃的也正是这些事情。”

  作者列出自己的高价值工作有:创作(写书、写文章、制作讲义)、准备演讲、整理和他人一对一的谈话记录、读书、完新app、慢慢写日记。还有生命角色需要采取的行动,属于自己的人生责任,能让自己的人生幸福。

  ”123,吃青梅“是时间管理的方法,但是让人生幸福的,还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蓝图作为指路明灯。我也在反复审视这一部分,目前还做得不够。

  工具书如同多啦A梦的口袋,如果你能从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宝贝,就可能开启不一样的体验。书里还介绍了很多有用的方法,例如吃青蛙的FAST原则,如何利用微信,如何建立参考资料库等,也许你也可以从中发现自己问题的答案。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四):我们一直都错了——世上本没有"时间管理"

  书目:《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

  作者:张永锡 李瑞文

  上架建议:时间管理

  阅读目的:掌握时间管理方法 拥有高效的工作与生活

  提问:怎样做好时间管理?

  我们似乎总喜欢反复提出这个问题,到底时间管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好时间管理?其实我们都错了。时间计划不来、精算不到,又谈何要去管理它?所谓的时间管理,其实是时间的规划和分配!

  在这里,规划和分配只取决于人的精力!

  明知道饭后忙着赶项目,但还是愿意分配出一部分精力先把碗筷刷洗干净再开始工作;明知道第二天早起要准备早会,但还是愿意在睡前打起精神重新复盘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明知道一天行程满满,但还是会早早起床,精力充沛地开启早安最动感的晨运!

  所以,无论个人成长还是企业管理,管的既不是时间也不是人,而是人的精力!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一书,从管理精力这个特殊的视角,带领我们解读真正的时间管理法。

  先吃掉那只青蛙

  ·FAST原则吃青蛙

  FAST原则,也称为"高效四部曲"。作者采取事例结合道理阐述的方法,将高效的理论依据及落实方法逐一清晰罗列,十足的干货分享。同时结合自身与周遭事例来具体规划时间分配与管理。

  (1)F吃青蛙:要事为先

  之前在《你的时间,80%都用错了》一文中,我们强调过一个概念:象限管理法!

  在第二象限中,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即是这里所说的要事!它们目前并不紧急,但是如果一直拖延,最终就会变成紧急事件,甚至变成需要亡羊补牢的事件!

  我们分析下来,这类事情在生活当中不胜枚举:英语翻译的CATTI考试、子女的教育问题、公司团队的工作项目、公众号编辑的文章约稿似乎都是可以容后待办事宜,但这些看似不紧急的事件,往往最为重要。容不得马虎、容不得拖延。否则你真的会在截止日的前一天,东拼西凑胡乱交差的。

  找出要事,是提高效率的首要行动!

  (2)A 行动清单

  ·列出够少的事件,确保执行力度

  (每日1~3只青蛙,5~7只蝌蚪)

  罗列出的事情,越少越好。正如当下的成长环境,我们每个人不是在做时间管理,而是人的精力管理。正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清单中的任务事件也应当量力而行!

  就我个人,目前以写作定位为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再结合"输出倒逼输入"的原则,读书也将同步发展,所以明确自己的青蛙便是:阅读和写作。

  所以读这本书之前,我只认可把自己的时间,分配给阅读和每日的写文练笔;而同时对于良好的习惯素养置若罔闻,觉得太浪费时间。这就如同我们常说的,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认可把时间这样分配而已!道理似乎显而易见。

  现在在生活当中,我也开始注重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所有习惯的养成,我便定义为"蝌蚪"。这里,要列举的类别广泛,如:饭后洗碗、遛狗散步、冲杯咖啡、卸妆敷面、洗涤衣物等等。

  只有"青蛙"与"蝌蚪"事件,均计划妥帖之时,我们的执行方才精准到位!

  ·让清单更容易执行,常问自己下一步是什么?

  前两天的写作交流群,大家探讨如何写好标题。群里导师怀左同学,建议大家多多关注大号儿的文章标题,例如十点读书等等公众号。自行多做总结。

  以此事为例,第一个问题:这件事是什么?

  首先标题写不好,需要总结!

  第二个问题:我们希望达成什么结果?如何行动?

  我们希望归纳汇总标题,要把标题罗列出来再分门别类。

  第三个问题: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所以我下一步需要先添加公众号,读文章看标题。

  最终,我们清晰了行动清单上,可以华丽丽地添加一项:添加公众号!

  这就是为事情"加工",时常提问自己得出行动,使任务更容易完成。

  ·不想行动时,先来只蝌蚪。

  正如我们之前说的,时间管理就是人的精力管理,但是我们不可能日日精力充沛、精神百倍,所以当我们某一刻情绪低落时,也不要灰心气馁,我们可以先把注意力放在"蝌蚪"事件上,得到一个缓冲的同时恢复精力,从而更好地专注吃青蛙。

  自己每天的阅读和练笔,当属练笔为最大最丑的那一只青蛙。饭后困意难挡,我很多时候都是饭碗一推倒头就睡的状态。而当自己睡醒方觉,已经到凌晨5点多,胡乱拼凑1000字也权当是完成了当日自己的任务了。

  在近期的成长阶段,同样是困意来袭,我却可以抓起手边的碗筷,涮洗干净后,恢复了80%的精力再投入学习。又或者优先卸妆洗漱,把精力调动起来,再码字练笔。当然,方法各异,只希望你能找到适合你的!

  01.忙,盲,茫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六):妈妈教育我们说

  我是重度拖延症患者,以至于我妈经常用两句俚语来教育:“屎堵腚眼子才找茅房” “现上轿现扎耳朵眼” 话很糙,理却很精。而时间管理就是让我们有规划的完成这些工作。

  以前工作也是列有清单的,但是当清单上的记录越来越多,很多事情就只好敷衍了事,再后来看到列出的工作清单,总是一句“去你娘的”。结果琐碎的事情没做完,重要的事情没做好。

  作者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比喻,就是青蛙和蝌蚪。而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去理会那些长得都一样的蝌蚪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那只明显长得不一样的青蛙上。而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去根那些长得都一样的蝌蚪较劲,而忽略了那个真正重要的青蛙。

  跟着作者,一起开启我们有规划的吃青蛙之旅吧。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七):做对这3件事,才是高效的时间管理

  我们都是凡人,有没有想过一天当中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么呢?吃饭、睡觉、工作?这是我们每天都重复做的3件事,但是在这3件事当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大小事,你是否都能应付自如地过好每一天呢?如果你是工作狂,那么你应该看看这本书,学习时间管理,让自己忙碌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工作以外的乐趣;若你是游手好闲的人,那么你更应该再三读懂这本书,它将教会你,时间是如此的宝贵,不要辜负你的人生年华。

  书中,永锡老师围绕 “时间管理”这个概念,通过自己的10年践行,为我们分享了他每天做的3件要事。书中提出的方法,没有冗长的文字,但却清晰、简明地让我们掌握了“FAST”四步曲,“捅人利器”,“STAR”系统的训教要素。

  在第一部分“先吃掉那只青蛙”的篇章里,永锡老师告诉我们:

  *生活虽然会越来越忙,但如果懂得时间管理,就算忙,你也会变得轻松。

  *时间管理并不是让你在各种工作中忙得抽不了身,而是让你有闲暇的时间享受生活。

  *时间管理不是一板一眼的照计划行事,而是在专注的工作时间里,感受当下做这件事的乐趣,从而作为一种动力,更好地推动自己更高效地去做其他事情。

  *每天排出最重要的3件事,并设法完成,到今天工作结束时,你会发现,即使还有很多琐事没有完成,但你起码完成了3件重要的大事。这样的工作效率,你有没有发现,与其埋头苦干,还不如提前把工作安排到位,会轻松会很多?

  *明确地排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清楚每件事的轻缓紧急,先完成重要的、难攻克的,那么一天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轻松、快速地解决其他待处理而又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或者其他各种杂事。

  在这部分的结尾,永锡老师总结了时间管理,其核心是精力管理。精力管理并不意味着你要耗尽全力去完成一件事情,进而要你废寝忘食。相反,精力管理首先是要让自己身心舒畅,以最好的身心状态来投入新一天的工作,所以要想精力充沛,你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因为在一天忙碌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疲劳的时刻,如果意志力不够坚定,人们很容易就会脱离专心工作的状态,转而去做其他分心走神的事,这样工作效率就会慢下来了。而如果前一天晚上,你准时就寝,一夜好眠的话,你一定要告诉自己:我昨晚睡得很好,休息很充足,我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今天的工作,处理好手头上的事情。现在虽然觉得有点困,但是我会克服的,知道完成任务为止。在精神上,给予自己鼓励,将疲倦驱走,利用这种心理暗示慢慢形成克服困、倦、怠的习惯,让自己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清醒专注的状态。

  在这一部分,永锡老师说到了“FAST”四步曲原则,其中第三步和第四步是相辅相成的。他提到,我们抓取的“青蛙”也许是重要的、难度大的事情,一时半会可能解决不了,因此,要把“青蛙”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后再吃掉,也就是把这件重要的事情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而这些小目标又必须是环环相扣的,这个目标完成以后,可以顺利地过度到下一个预定目标,或者为下一个目标做好准备,便于下一个目标能够顺利地开展,而这个拆解行动,实际上又是第二步曲“行动清单”的具体执行。

  在第四步曲“训练时间感知能力”中,永锡老师除了重点提到番茄工作法的秘诀外,还特别提到了设置“SWEET”时间——设定一个提醒自己切换的闹钟,在即将要做下一件事情之前停下现在的工作。简单地来说,就是为某一件事情设置前置、后置时间,保证每件事情之间不会掐得那么紧,留下一点儿空隙,让自己从容地在两件不同的事情中,可以实现轻松愉快的切换。

  在书中的第二部分,永锡老师提到:一天当中,即便你定下了今天要完成的几件重要事情,但是不可避免地,总会有一些杂事打断你的工作思路,这个时候又该怎么办呢?永锡老师就抛出了他引以为傲的“桐人利器”法则。使用这个法则之前,你需要做到以下这些步骤:

  1、收集杂事。这个流程由收集杂事的习惯及建立收件夹系统两个部分构成。练好这个流程的益处是,让杂事进来的同时,立刻放到收件夹,会继续专心在眼前的事情上,并且因为杂事放在头脑以外的地方,也能够降低心理上的压力。

  2、将杂事加工成为下一步行动,也就是架构好行动提示系统。此时需要把杂事批量分类到不同的文件夹。例如需要下一步行动的事情,放进“行动”文件夹;需要等待他人回复、委托他人办理的事情,放进“等待”文件夹;暂时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而对工作有帮助作用的资料,可以放进“参考”文件夹。建立分类文件夹的目的,是为下一步行动提示系统做好序列启动工作。

  3、通过分离处理各种杂事以后,文件夹就清空了。而这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检查自己的行动提示系统,用“STAR”原则分类说明,S代表 Schedule(日程表),T代表Task(任务清单),A代表Action(行动清单),最后R代表Reference(参考资料库)。

  通过上述步骤,厘清你接收到的杂事的种类,然后运用“捅人利器”法则处理它们。“捅人利器”四个招式分别是:

  “器”(马上丢弃),识别对工作无用的信息,或者不需要回复给对方的信息,对于没有必要的材料,做好“断舍离”,节省时间和注意力。

  “利”(立即行动),对于那些只要一两分钟就可以处理完的事情,可以立即行动解决,那么这件事情就可以马上完结,而不用把它放到行动提示清单里面。

  “人”(授权他人),这一条原则讲求的是团队合作,让团队中的成员知道彼此的工作计划、工作任务是什么,分工合作,在专注的时间内不互相打扰,利于团队建设和管理,以尽量减少团队中有些人总是忙进忙出,而有些人则游手好闲等分工不均的状况。

  “捅”(放入系统),若是手头上的杂事既不能马上丢弃和立即行动,又不能授权他们协助完成的,那么这一件就不能算是杂事了。我们要回过头来,把它放入“STAR”系统归类整理,也就是书中强调的“时间管理”。现在可供我们使用的时间管理工具很多,“印象笔记”是永锡老师的首选推荐。在工作中,相同功能的APP工具不宜使用太多,最好不要超过两种,避免重复使用,拖慢进度。

  从“收集杂事”到“加工处理”,到“捅人利器”,再到“STAR”系统,永锡老师向我们梳理了高效率的杂事处理方法,这也是他要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做到的第二件重要的事。

  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强调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了,思想就会固化,止步不前。永锡老师在第三部分说的“检视自己,每日重开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他说到,每天仅完成了“吃青蛙”和“清空杂事”两件事情,也许在某个时期内,工作效率会有所提高,但是人脑也和电脑一样,CPU运行的程序多了,就会产生缓存的垃圾,这些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成为我们工作的阻力。因此我们需要重启我们的程序系统,清空一些阻挡我们工作的无用信息和无效程序。至于每日的自我检视,需要做的就是查看前一天的工作计划,从“三只青蛙”到放入“STAR”系统的各种事情,检查并确认各事项是否已完成及后续的结果追踪,目的是检查你前一天的工作是否出现遗漏和破绽,好让你马上作出整改方案,而不是等到别人告诉你工作出了差错,你才手忙脚乱地去查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进而打乱你一天的工作进度和秩序。

  最好,用永锡老师的一段话来总结:要真正掌握时间管理,你必须从阅读者变成实践者,它是一种需要知行合一的能力,一方面要阅读前人的经验,学习以前不熟悉或不知道的概念,另一方面则要实践,并且内化为习惯。所以我们不妨从一个小目标开始,用永锡老师的方法,坚持21天的践行训练,坚持下来了,再不断重复这21天的练习,并持续下去,养成雷打不动的习惯。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八):荐书 | 搞好时间管理,做好这三件事就够了!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我们的人生,而如何管理好时间是一直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今天给跟大家推荐一本由张永锡和李瑞文共同写作的《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 一书。

  作者张永锡是国内知名的时间管理讲师,举办过50余届的“幸福行动家”时间管理公开课,在时间管理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另一位作者李瑞文也是位资深的咨询师,这本书是就他们是多年来时间管理方法的经验总结。

  那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呢?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以下三件事,帮你“多快好省”的管理自己的时间:

  第一件事:用“FAST原则”吃掉“青蛙”,优先完成当天最重要的事。

  “青蛙”一词的来源于博恩·崔西《吃掉那只青蛙》一书,意为“对自已很有挑战的事”。那何为FATS原则呢?

  F:指Frog,青蛙,指对自己最有挑战的事情,每天列出5-7件重要之事;

  A:指“Action List”,列出行动清单,按优先级排列;

  :指“Slice”,指切片,这里引申为“拆解”的之意,将“青蛙小口吞下”;

  T:指"Time",就是时间,这里指“训练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用“番茄工作方法”驱动目标实施。

  个人将“FAST原则”总结就是:

  找出挑战之事;

  列出行动清单;

  拆解重要目标;

  指定时间完成。

  第二件事:清空你的收件夹,避免让琐事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核心目标。如何做:

  1.收集杂事,将自己要做的大小事务收集整理出来,列出清单;

  2.将杂事加工成行动,从清单中挑出要事或当下适合做的事并着手行动规划;

  3.贯通收件夹与行动提示系统,将自己“收集”与“处理”的工作打通,形成系统。

  作者在此提供了三种收件夹系统、捅人利器、杂事加工成行动的语法公式和时间管理帝王表等方法,在此我不做细述,有兴趣的朋友的可以阅读此书。

  第三件事:每日重新“开机”,不断检视我们的“时间管理系统”,不断对“系统”查漏补缺,保持自己高效能的状态。

  定期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并总结经验,例如每天/每周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阻力障碍、经常完成不了的任务等,每次检查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不断更新、完善、升级自己的水准,渐近式提升自己时间/目标的管理水准。

  用“晨间笔记”的方式检查我个人的方式与作者相似,都是通过写“晨间笔记”的方式完成对自己的检查总结,获益良多,我将自在检查在晨间笔记的部分称为“三省吾身”,并用专门的标签来标记,以便于查阅。同时我将自己事务会用红、蓝、绿、黑、橙等颜色标识在晨间笔记中,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含义,例如:

  1.红色:重要,指核心目标、长远目标和重要事务等;

  2.蓝色:创造,指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事务;

  3.绿色:成长,指与“输出”和“输出”相关的事务,例如阅读、写作、学习、看公开课/纪录片和请教咨询等;

  4.黑色:固定消耗时间,指为了生存所需要进行的吃喝拉撒睡等固定必须要花的时间和日常生活事务所用时间;

  5.橙色:消遣,指自己闲置或休闲娱乐时间,例如看电影、朋友聚会和户外休闲等。

  红色核心要务分解在蓝、绿、黑、橙中完成,每项事务所花时间均有记录,并在每周内进行总结分析,我称之为“时间账簿”,而这个也与我的阅读方法(四色笔阅读法)内核一致。

  记录自己的“时间账簿”有几个好处:

  1.掌握自己的时间流向,尤其是在时间管理前期,通过这种方式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时间黑洞”,例如我之前在娱乐消遣时花费时间较多,具体行为是玩手机、看新闻、看剧、发呆等,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会在此类行为上注意时间掌控;

  2.了解自己做事时间花费时长,提升自己的时间敏感度,在每天重复的事务上我们大部分所用时长都会比较固定,例如我的,睡觉时长均在6小时左右,午睡时长15分钟,晨间笔记写作时长25分钟等,这次在自己在做类似时间规划时就比较有底,即不会多花时间,也不会少安排时间,做到恰到好处,而这就是通过记录时间使用情况所带来的好处;

  3.这不仅是自己的“时间账簿”,也是自己的“生活账簿”,一年中自己得得失失基本通过这张表就可以看出出来,我的经验是——我们时间和金钱的流向,基本代表我们当下的状态和生活方向!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九):为什么你的时间管理总是失败?

  前阵子和网友聊天,有个网友给我说了他的痛苦。他之前在使用番茄工作法,但是用一段时间之后就懈怠了,感受不到番茄工作法的好处。等到这种习惯断了之后,慢慢的又会开始想用番茄工作法,总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循环。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学了一个方法之后,感受不到多少的好处。这种情况就像是我们的身体锻炼,身体是一点点变好的,这个时候我们的感受是特别不明显的。什么时候会感受特别明显呢?当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锻炼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体能降低到了相当的水平。

  想要感受到番茄工作法,或者其他方法的优越性,你可以在学会并坚持一段时间后,主动放弃,感受下没有使用这种方式时的工作状态、工作节奏。

  当我们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某种时间管理的方法后,这种方法在我们手里慢慢的就会走向熵增,进而崩溃,被我们放弃。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检视”。

第三件事:检视

  检视,是戴维·艾伦在《搞定》系列图书中提出来的概念。在《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这本书中,检视的名字变成了“每日重开机”。

  我们长时间运行电脑或者自我管理的系统,逐渐的就会积累相当多的一些阻碍系统正常运行的东西。比如未及时清空的收件夹,未能与现实情况同步更新的信息。这些障碍,就成为了整个系统的灰尘。想要让系统顺畅的运行,就必须定期进行检视,清理掉这些灰尘。

  在《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当中,“每日重开机”是第三件事,但我觉得是维持我们整个系统运行中最重要的事。如果你也发觉自己常常用一段时间管理的方法之后就废弃了,说明你的检视做的不够。

  那么,我们应该检视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保证——账实相符,即我们的自我管理系统中所记录的内容、任务、以及带有时效性的信息,必须是与其真实的样子相符合的。我们已经不想做的事情要及时删除,我们想做的要及时的录入(这是收集),我们做了一半的要及时的更新。

  其次,检视应该是定期执行的,不能偶尔想起来才做一次。在《搞定》和《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中,作者们都提倡要进行每周的检视。即每周末拿出一天或者半天的时间来,总结回顾一下本周的工作,不去想太复杂的事情,专注于把自己系统里的东西收拾整理一下,使其更新到最新的水平,并且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执行。

  检视是在系统建成之后,维持系统更新的重要手段。那么系统应该如何去建立呢?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这本书还提到了“吃青蛙”和“清空收件夹”。

第二件事:清空收件夹

  我在学习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去试一下各种工具。当我们同一时间使用的工具过多的时候,这就会导致一个恶果——我们不信赖任何一个工具。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懵逼了。

  其实你使用哪种工具,影响都不是特别大,最重要的是这个工具是你所信赖的,是可靠的。

  在清空收件夹这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有三个小步骤。

  第三:将我们的收件夹工具和行动提示工具,各尽可能的整合至1-2个。

  收件夹可以是纸笔、Doit.im、滴答清单什么的。 行动提示工具可以是日历、Doit.im、滴答清单什么的。

  关键在于你是否会完全信赖这些工具。

  第一:收集杂事

  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拿着笔在纸上划拉就是了,把吸引你注意力的事儿都写下来。

  第二:将杂事转化为行动

  行动是可以被执行的,清晰明确的指令。如果不转化为行动,我们处理杂事就会遇到相当做的阻碍。如果转化成了行动,就清晰、明确。头脑看到行动时,就无需思考,直接行动。

  比如:“轮胎”和“给XX打电话,预订XX下午去更换一个轮胎”

第一件事:吃青蛙

  学会《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里面的第二件事“清空收件夹”后,你就建成了自己的GTD的系统。通过“每日重开机”,你可以维持这个系统的更新。

  但是,更重要的事情是,你在GTD系统中记录的任务,都是需要被执行的。

  人的欲望无穷而精力有限,所以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执行更重要的事情。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呢?这个就得你自己去明确了。一般来说,如果这件事是执行另一件事的前提,那么这件事就比较重要。

  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重要的,那么我们每天的时间和精力就得多往重要的事情上分配。最好是每天早上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先把重要的事情搞定了,剩下的小事儿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喝茶解决。

  时间管理的意义不在于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做事,而是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重要的事儿。

  吃青蛙时,我们可以列一个每日清单。每天1-3只青蛙,5-7只蝌蚪。青蛙尽可能的今天必须完成。蝌蚪可以不完成。当你开始吃青蛙后,你会发现,如果一天中你先吃掉了青蛙,那么这一天一定是高效的一天。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详细的技巧,有兴趣的同学自己阅读吧。在这里我提一下很重要的三个咒语:

  1.列出足够少的事情,行动清单就能完成。在每日清单上列出1-3只青蛙,5-7只蝌蚪。 2.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为了让清单中的行动更容易完成,必须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 3.不想行动时,先来只蝌蚪尝尝。在精力不佳的状态下,还能够推动一些项目,这会让我们更高效。

  我现在实践了一段时间的时间管理,我发现人的状态其实影响是蛮大的。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法和状态,那么有再好的方法,我们可能也会因为“不爽”而不去使用。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读后感(十):只有被火烧过,才能出现凤凰——对书中精华的总结及感想

  我看过的第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是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时间管理相关的理论;这本《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我看过的第二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从中我学到了时间管理的三个具体实践方法:先吃掉那只青蛙、清空收件夹、每日重开机。

  书的导读部分,作者建议我们每天早上读一章本书,并亲身完成每章最后的练习,坚持二十一天。然而,这本书写得实在是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我只用了三天就读完了,具体实践虽然还没来得及操作,却已然对自己即将要执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心中有数了。在此我总结一下本书的理论精华及个人读后感想,用以日后实践中参考:

  一、 先吃掉那只青蛙

  克里斯托弗说“如果人在死神突然降临前得到五分钟的警告时间,可以用这五分钟向他人诉说最有意义的话,那么,所有的电话亭都会被挤爆。因为这些人都想赶快用电话说出心里对他人的爱”。这段话很浪漫,作者引用这段话作为这一部分的导语,其实是想让读者思考: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五分钟,我们会用来做什么?这件我们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我们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即“青蛙”。

  作者介绍了非常实用的FAST原则:

  F:吃青蛙

  禀持着“要事为先”的原则,每天早上,先列出今天最重要的三个任务,即三只青蛙,规定到傍晚18点要完成它,之后对它们进行任务拆解,因为“实际上‘快’是由无数个‘慢’组合起来的”。

  作者提到早晨他列青蛙及工作时会产生“心流(flow)”,即做事时全身心沉浸、充满喜悦、无视其他。我非常羡慕作者的这种状态,因为我做事情从来都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包括此时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也是时不时地看一眼手机,不知道该如何快速纠正这种注意力分散的习惯。作者给出了能产生心流的步骤:先热身,用简单的运动舒展一下全身,同时也是给大脑的“舒展放松完要准备专注投入啦”的暗示,再开始全神贯注地工作。可以用番茄钟给自己倒计时,每工作25分钟休息一下,第二天早晨再写日记检视当日的工作。看到这里,我立马网上下单了一个倒计时的小工具,我相信它能帮助我逐渐将我易分散的注意力收拢。

  A:列行动清单

  一天开始时,先要清空收件夹,包括笔记、邮件、微信、日记等纸质版及电子版文件,之后,我们可以将大脑中的重要事情及杂事梳理出来,一一列出,并列出我们希望的结果,从而推导出下一步的行动,并记在清单上。这里可以纸笔记,也可以用OmniFocus、Wunderlist、滴答清单这些手机app来记录。

  :拆解分配任务

  著名指挥家伦纳德说:“要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完美的计划,二是紧凑的时间”。为了在紧凑的时间内做好伟大的事情,我们必须通过拆解任务来做好完美的计划。

  第一个拆解方法是思维导图,步骤:确定好主要事项,并分好类,列出;展开事项,确定下一步行动;制定日程表,先填好花费大块时间且时间、地点不能调整的事项。可参考东尼•博赞的著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