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深度模仿》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深度模仿》读后感10篇

2018-03-30 21: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深度模仿》读后感10篇

  《深度模仿》是一本由[日] 井上达彦著作,后浪 丨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度模仿》读后感(一):为创造而模仿——《深度模仿》书评

  闻名全球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创始人舒伯茨是以意大利咖啡的形式为样板而发展起来的,意大利咖啡的方式是站着喝、意大利装饰、意大利语菜单,他最初想把这种形式完全引入美国,但考虑到美国人群习惯场景不同,例如美国客人会希望要椅子坐下,还需要英文菜单等。舒伯茨进行了两者的糅合,发展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第三场所概念,为美国人提供舒适的咖啡场所,进而全球开始扩展起来。

  类似这种参考行业内外进行模仿进而创造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深度模仿》这本书里,作者井上达彦,世界知名商业模式专家同时还写过《深度案例思考法》一书,他研究了星巴克、丰田、7-ELEVENT、西南航空等数家企业,得出“为了创造而模仿”的方法

  觉得书中很多观点提高了我的认知简单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享

  1、模仿为了什么?

  2、模仿的本质是?

  3、模仿的方法是?

  首先说说第一个问题,模仿为了什么?

  印象中,“模仿”一词总被等同于“抄袭”“复制”,总带上一点贬义的含义。但纵观历史,无论从商业的角度还是其他角度,模仿都存在,且模仿都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在书中为“模仿”正名。用了许多溢美之词,比如“模仿是创造之母”“照抄是美德”“模仿是理性行为”等。

  我们无法否认,

  铃木敏文如果没有去美国考察,模仿美国零售业的形式,就没有现在的7-11便利店;

  小仓没有以UPS为学习样本,就不会诞生个人快递的商业模式,就没有大和运输;

  强生公司没有向内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原则学习,就不会有一次性使用的隐性眼镜安视优诞生;

  就如《创意的生成》一书作者说过,创意是旧元素的新组合。一切的创新都来源与原来的元素,井上达彦说“以样本为基础的学习战略,为了创造而模仿。”

  再看第二个问题,模仿的本质是什么?

  模仿分成两种,一种是产品服务的模仿,例如天猫开拓了天猫国际,发展海淘,京东也不甘拉下,发展出全球购的频道,这就是产品上的模仿和竞争

  一种是结构的模仿,可以理解为商业模式的模仿,这个是更高维度的学习,但往往这个却不起眼,且难以发现。但这也不是不可能,作者在书中也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这里就引申到了第三个问题模仿的方法有什么?

  说到方法,必须先知道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模型P-VAR,如下图:

  如果想要分析同业或者跨行业的样本,需要从以上模型的4个方面出发,采用守破离的方式。

  守指的是彻底模仿;破是突破样本的教诲,离是发展出自身的模式。通过这样的3个阶段,才是模仿的最高境界

  使用守破离,书中提到分5步来走,其中都是用P-VAR模型贯穿。

  1、选择分析参照企业,比如A公司选择了B为参考样本,

  2、用P-VAR分析企业,从定位价值主张等角度进行企业B的分析;

  3、描绘本公司A的蓝图,从样本从得到结论,是完全模仿还是反向模仿,或者是部分的模仿,对自身进行产业设计

  4、对比理想的产业设计和公司税现状,明确差距矛盾

  5、设置目标,实施变革

  以上为《深度模仿: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发掘创新基因》这本书的一些读后心得

  话说书评写得容易,因为大部分都是从书中摘录而成,而更高层面的应该是深入理解后再去实践,往后挑选1~3家企业进行嵌套分析,再回来补充实践案例。

  微信/简书/头条号:RickyUp

  不懂系统思维广告人不是一个好的终身长者

  《深度模仿》读后感(二):模仿,商业创新的第一步。

  “2017年方便面的销量比2015年同期减少了13亿桶,原因外卖越来越方便

  方便面企业可能并没有做错什么,甚至比以前更优秀,更勤勉,但突然间外卖出现了,你就面临巨大困难,甚至会被灭掉。

  时刻保持危机感。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时刻创新,永远突破自己,方能突破重围!”

  这是友人的一条朋友圈,虽有些鸡汤之嫌,但创新的急迫和关键用这几行字就恰如其分描述出来,切中要害。

  创新,是近两年的热点词,不言而喻,它也是商业发展的动力。创新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如何实现创新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极少数人能只凭天赋创造新生事物,更是极少数人能在商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通过学习就取得长久经营胜利。或多或少,置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都有模仿同行业或其他行业优秀范例的情形。商业社会如同密密的一张大网,企业无论如何卓越,都离不开向其他围绕的优秀者学习连接,孤立地成为翘楚是不可能的。正如模仿生物的专门学科——仿生学,衍生了无数创新产品,同样的,商业模仿对创新也是功不可没

  《深度模仿》读后感(三):2星|《深度模仿》:陷入锤子模式,案例太少,洞察力欠缺

  2012年的书了。我感觉作者陷入了锤子模式(手拿一把锤子看世界全是钉子),尝试用自己的一个理论解释企业成功的原因。这个理论我感觉也是比较牵强的。

  另外书中的实际案例是在太少了。可能日本最近几年比较出彩的商业案例不多了。

  总体来说作者洞察力不够强,案例不够精彩。2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摘抄不代表认同,仅仅是让读者了解本书的风格

  1:无论是丰田的生产系统,还是7-11的流通系统,都是通过向范例学习原理原则,一边消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一边改进,创建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结构。模仿而生的结构,最终凌驾于原创之上。P25

  2:因此,总部可以掌握时刻变化市场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加盟店。如果和总部断绝了关系,加盟店则无法准备适合的商品。日本7-11通过构建持续更新专业知识的系统,保持住了各个加盟店的向心力。P27

  3:可口可乐模仿取胜的秘诀是自动贩卖机网。日本可口可乐对比UCC咖啡、佐治亚咖啡取得了逆转性胜利。P35

  4:大和运输立即组建了事业部,把新产业的理念集中为“快递商品化计划”。企业的蓝图是:通过米店和酒馆收货,原则上收500日元费用,翌日送达的快递务。P61

  5:罗多伦的企业理念用一句话说,就是低价格站着喝的咖啡店。也就是像鸟羽先生1971年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看到的咖啡店那样。P86

  6:守破离模式首先是彻底地模仿,然后在彻底模仿的基础上突破从样本中学得的教诲,最后确立自己的方式。也就是说肯定样本开始,然后通过否定样本,最终调和自身与样本的矛盾部分,描绘出理想的蓝图。P125

  7:KUMON难以模仿的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自学自习。另一个重点是做的事与学校不同。 P144

  8:聪明的瑞士厂商却逆向思维,打出了时尚性和品牌。“准确性”在世上泛滥时,作为装饰品,机械表的优美无与伦比结果,其产品又重新占领了市场。P153

  《深度模仿》读后感(四):被误解多年的高能技术

  一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就很激动,因为“模仿”二字。作为没赶上素质教育,遨游在题海战术的一代人,缺乏创思思维和形象力,是我们自我否定的“硬伤”之一。每年的九十月份数着诺贝尔奖被其他国家的有才之士收入囊中,也总是我们心中说不出了的怅惋。茶余饭后,我们总是会谈论到一些关于创新与想象力的内容,我们总是在感慨,却也全然没有自我突破的头绪。

  对井上达彦先生的《深度模仿》这本书的阅读,帮助我捋顺了思陆,回答了萦绕在我心头十年之久的问题。原来“模仿是创造之母,是创新的灵感之源。”我们知道,除了在极特殊情况下,极少数天才能够做到无中生有的创新性行为外,大部分的发展都是由模仿来的,也就是说,“模仿”两个字,竖向发展,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传承”二字。本书中的模仿,主要是从商业角度,对商业模式的模仿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模仿的本质,模仿的对象,模仿的方法等等。有理论还有案例,井上达彦先生搜集了全面的案例分析了日本多个行业的龙头代表的前期模仿方式和后期因模仿而自发出的别人无法超越的创新性。

  咱们先来说说模仿的四种形式,分别是对外的正向模仿和反向模仿,对内的正向模仿和反向模仿。《深度模仿》对这四种方式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案例解读。对外的正向模仿,就是根据自己选择的模仿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模仿。我们选择的模仿对象一定会是口碑业绩双丰收的,所以这样的正向模仿,能够为我们直接带来收益利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似简单的模仿也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模仿者与被模仿者之间有着很大程度相似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些业绩不好或者是和我们的追求目标大相径庭的对象,也是可以被拿过来学习的。我们不仅可以学习他们失败经验引以为戒,还可以从他们的经营模式的反面寻求自己的突破口。比如说,格莱珉银行就是站在了传统银行的反面,开始的经营模式。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默罕默德尤努斯原本是一位大学老师,当他很偶然的一次机会遇到看学校附近村落中的贫穷的女人们时候,萌生了借贷给贫困家庭女性想法,这就站在了只有富人才能贷款的传统银行的反面。哪些贫困的孟加拉妇女手中没有钱,也没有人替她们担保,还款能力也不稳定,但是默罕默德尤努斯依旧希望为她们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便自己开办了一个银行,也想出了分期还款的方法。

  对内的正向模仿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工作团队或者是身边的伙伴有业绩非常突出的,就可以成为我们模仿的对象,对内的反向模仿,便是从自我否定之中寻求力量的方法。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谈谈模仿中的创造性,现今社会的工作强度,让咖啡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那就从广为人知的星巴克开始说起,根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星巴克已经在全球五十个国家,开设了一万七千家分店了。然而起初的星巴克却全然不是这个样子,星巴克最初只是美国西雅图卖咖啡豆的小店,星巴克咖啡的创始人舒尔茨,由于感染了咖啡的魅力,便舍弃了自己的高管职位,成为了星巴克的一员。一次偶然的机会,舒尔茨到米兰参加一个展览会,结果舒尔茨被意大利的咖啡文化感动了,回到美国之后,一个想法在他的心中滋长起来。舒尔茨坚持顾客们就在咖啡店中感受到咖啡的美好。但是他的这一想法与星巴克起初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舒尔茨就此自立门户,开了一家咖啡店。舒尔茨把意大利咖啡店的样子原样搬到了美国,放着歌剧,没有椅子,意大利语的菜单……这让对咖啡好奇客户们并不买账,舒尔茨很快就将这一切美国化了,英语的菜单,舒适的桌椅,优美舒缓的音乐……能够享受咖啡的咖啡店越来越受欢迎。历史证明了舒尔茨的正确,不久,星巴克的经营出现了问题,很快就被拍卖了,买下它的人,正是舒尔茨。美国化了的星巴克是舒尔茨在模仿意大利式咖啡店后的创新。

  所以,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并不是凭空而出的,受欢迎的,接受度高的创新,一定都是从实际情况发展而得的。然而真正的天才,是那些能够从那些看似无关的事物中,寻找到灵感的。

  《深度模仿》读后感(五):深度模仿即是深度学习

  鼹鼠的土豆老师在网上发出书评预约书单时,我第一时间就约了这本书。

  原因有二,第一点就是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出现粉丝锁票惹怒电影院事件,让我想去了解一下这个电影的始末。正好,电影改编的小说作者那段时间天天上热搜,热搜内容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作者唐七涉嫌抄袭,抄袭了十几本小说原著的内容。而作者发布的法院认证证明自己没有抄袭,网友们也没有认可

  第二点就是功夫小子吴京自导自演的商业大片《战狼2》一路飘红,自从上映以来,票房和口碑双丰收,打破了国内电影的记录,成为最快破亿,最快破8亿最快破9亿,华语影视票房第一,并成功挤进好莱坞商业大片前100位。

  对于抄袭,我跟大家一样,非常痛恨。而对于《战狼2》,不完美,但是导演吴京够努力认真诚意也够眼光

  然而网上,对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票房,作者都呈现一边倒的骂声,同样对于华语票房第一却又不涉及抄袭的《战狼2》,网友们也毫不客气地骂声不绝。有很多网友指出《战狼2》的成功会导致更多类似于手撕鬼子的雷剧产生,所以不支持《战狼2》。这种指责也真是莫须有

  所以,当看到《深度模仿》这本书时,我眼前一亮,也深为感动

  大家都在焦虑不安,都在站队,互相批评批判,大打口水仗时,作者井上达彦却在看到日本企业创新能力衰弱之时,静下心来,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成功企业之道,让“模仿”,这个词,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怎样帮助日本企业去发掘创新基因,从而获得成长和发展壮大。

  作者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在网上站队,怼,骂,人身攻击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要做的,就应该像本书作者这样,静下心来,去研究为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办法去研究,去借鉴,去模仿别人是怎么解决的,而不只是一味地指责谩骂。

  《深度模仿》的作者是世界知名商业专家井上达彦,博士毕业后,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高级研究员。

  井上达彦有感与日本企业创新能力的衰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表现远超预期机构的成功之道,终于认识到:在商务世界里颠覆常识,创立新事业的著名经营者,都非常善于模仿和参照。

  这是一本商业书,但是,并不仅仅只适合管理经营者读。所谓万物皆师,我认为这本书人人都适合读。成甲在《好好学习》里说:读书,一定要从书里学到用于改善我们的生活的信息,这本书才有用,这些信息才能变成我们的知识。否则,就只是信息而已。

  就拿我来说,我并不是管理经营者,那么我能从这本商业书里学到什么?并且能用来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呢?

  被誉为广告天后的李欣频老师就说过,看一本书,观一部电影,只要有一俩句话影响了你,解决了你的困惑,让你有所收获,这本书或者这部电影对于你来说就是好书和好电影。

  所以,《深度模仿》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不善于经商,也不是管理者来说,却也有不小的收获。

  比如说书里说井上达彦认识到在商务世界里颠覆常识,创立新事业的著名经营者,都非常善于模仿和参照。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认为,在工作中,表现非常优秀的同事,是不是身上有很多我们需要去学习借鉴的地方,其实就是模仿他(她)的为人处世的精髓之处,让自己得到提高。而他(她)身上的负面缺点,我们也应该把它当成反面教材来学习,引发自省。通过别人的尝试错误和结果,积累自己的经验和窍门,从而走得更快更好更远,这才是我们模仿的初衷,也才是作者提倡的深度模仿。

  回溯历史,只要你仔细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历史上被人们看做是创造性的作品,你会发现甚至可以说所有的作品都有模仿样本的作品。无论是小说,绘画还是音乐,几乎所有独创的作品,都有参照或者引用了过去伟大的作品。

  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就说过,所谓独创的作家,不是不模仿别人,而是无法被别人模仿。

  所以,井上达彦因此模仿得出,在商业的世界里,模仿的本质,也不是不模仿,而是无法被人模仿。作者以其作为框架,深入学习研究各个明星企业的成功之道,从而总结,书写出了一部让日本实现从山寨鼻祖到创新大国超越的应时之作。在我看来,此书的成功也是作者深度学习深度模仿的结果。

  作者把模仿分为三重境界:1.守 2.破 3.离。

  1.守,即深度模范案例的精髓。 2.破,即突破范例的瓶颈。 3.离,即是开创别人难以模仿的商业模式。

  丰田汽车的生产系统之父大野耐一先生在《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介绍说丰田汽车的生产系统,是他听说了美国超级市场的传闻,也就是顾客自助服务,随意取得自己必要量的必要商品。买方无需购买多余的商品,卖方也不用带着多余的商品四处游荡。从而得到启发,因此在1950年开始,丰田公司就开始着手研究超市,并且在生产现场尝试了这个想法。所以,作为世界知名的企业的丰田公司,在一开始时就积极地借鉴模仿了美国超市的生产方式,并且很认真地去深入研究,把超市“必要的商品,必要的时刻,必要的量”的精髓用到了汽车的生产系统中,也就是所谓的“守”。

  “破”,也就是说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局限性,超市也不例外,超市里也会出现断货的问题。如果某个顾客一次性购买大量相同商品时,该种商品便会在转瞬之间销售一空。同样,后期工序一次性大量购买同种零件后,前期工序的库存也会在瞬间销售一空,如果前期工序库存大量零件,为了降低库存的费用,则只能将其转嫁给零件生产厂商。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平息大量购买和完全滞销的波动。这就意味着后期工序的丰田汽车自身,生产量要尽可能地平准化。大野先生再次挑战了业界的常识。

  一次制造大量相同的零件更有效率,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因此,一般厂家都根据车种类别设置专用的生产线,如果无法设置专用的生产线,则上午制造“卡罗拉”,下午制造“花冠”。

  但是,这样却不能达到生产平准化。为此,丰田汽车使用同一条生产线,交互制造卡罗拉和花冠。并且,即使是制造卡罗拉,也与市场需求量吻合,每制造一辆三厢轿车,便制造三辆两厢轿车和客货两用车。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丰田汽车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更换模具铸模的工作很费事,必须停止生产线的运作。而丰田汽车则是大幅缩短了这项工作的时间,确保了生产平准化和多品种少量生产并进。

  丰田汽车还以福特的生产系统为范例进行模仿,但是并没有像福特那样强制安装,而是改为在超市购物一般,在必要的时刻,购买必要量的必要商品的理念。经过实际的反复试验,终于铸就了丰田现在的生产系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丰田汽车达到了模仿的第三个境界“离”。即开创了别人难以模仿的商业模式。

  曾经是模仿对象的福特和通用汽车,现在都反过来学习模仿丰田汽车的生产系统。特别是通用汽车,不仅在外部进行研究,还和丰田汽车成立了名为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的合资企业,从内部进行模仿。可是,同为汽车厂商,却没有一个企业能达到丰田汽车的水平。

  我想,这不仅是因为这些想要模仿的企业并没有真心地想要进行深度的模仿,而且就丰田汽车本身而言,它也是一直在进步变化中,在不断地学习借鉴模仿中,永远以“万物为师”这个理念,不断地向天地万物进行深度模仿,深度学习。这,才是丰田汽车从始至今都立于不败之地,难以被模仿,被超远的商业模式吧。

  那么,丰田汽车的精髓应该就是很善于向其他企业,天地万物进行深度学习,深度模仿。所以,要模仿,就应该模仿它的这个精髓。

  同样,这个精髓,也适合于我们每一个,我们也可以模仿丰田公司这种以天地万物为师的理念,向天地万物进行深度学习,深度模仿适合于我们的天地万物的精髓,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

  《深度模仿》读后感(六):每周一书 | 模仿成功

  引言

  "模仿是创造之母。"

  一般都认为通过模仿会失去独立性和创造性,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形容模仿者的词语都是充满了负面的意思。

  在寓言中,还有讲述愚蠢的动物盲目的模仿,结果倒了大霉。模仿真的是一个不值得提倡的行为吗?

  在古代,完全照抄榜样,是学习的基础,受到人们的尊重。古罗马时代,据说学徒们从背诵、临摹到改变说法等,努力进行模仿训练。当时认为模仿是追求独创性和创造性不可或缺的活动,会慎重的选择模仿对象。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古代各种大文豪哪一个不是从临摹前人的字帖开始?王羲之,王献之哪一个不是从模仿开始的?

  如果觉得这些太古老了,那我们再说个现在依旧存在的,BAT三巨头中的腾讯。腾讯现在最火的手游王者荣耀不就是模仿了英雄联盟吗?而现在又有多少的手游在模仿王者荣耀?不要拒绝模仿,模仿真的是创造之母。

  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但这句广告词也道出了模仿的真谛——形似与神似。

  模仿其实有三个等级:①单纯的照抄式模仿;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③得到新的创意:本质转移;

  好多人都把模仿只是停留在第一阶段,单纯的照抄式模仿,所以失败了。我们提倡模仿,但我们提倡的不是照抄式模仿,更准确的说我们允许在初期进行照抄式的模仿,但一旦过了初期你必须去结合你所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升华,从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得到新的创意,这才是成功的模仿。

  有些人或许会提到,现在一些企业疯狂的根据对手进行模仿,然后大量的失败,这又是为什么?

  我们要明确,企业进行模仿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为了引发革新的模仿,一个是为了应对竞争的模仿。

  前者正是我们提倡的创新模仿,而后者它其实只是一种企业的防御手段,同质模仿。当竞争对手出现新动作了,因为还不能够确定对手的新动作是否会成功,那怎么办?模仿啊,先模仿了,要是对手成功那我们也肯定成功,要是对手失败了,那我们也不亏,因为我们免除了被对手超越的危机,更何况说不定这个同质模仿变成创新模仿,那不是血赚一波?

  至此,我们可以说模仿它真的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只是说你的模仿要有深度,不仅仅模仿对方的表面还要模仿对方的本质,然后去挖掘这个本质并得到创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