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读后感10篇

2022-03-21 15:35: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读后感10篇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是一本由牧原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3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读后感(一):关于清史,你可以看看这本书

  不知道为什么,电视剧总是很喜欢拍清朝的故事,特别是康雍乾三朝,似乎让人有些恍惚,清朝难道只有这三朝才有故事吗?事实上并不是,从努尔哈赤起军开始到顺治帝成为入关后第一个皇帝,从慈禧垂帘听政到溥仪退位,这中间的故事又何尝不荡气回肠,不扣人心弦。

  无论清王朝最后到底是为什么就这样没落,我们至少可以看见这个社会在发展,发展到已经容不下陈旧,容不下与世界脱节。看历史,可以让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史为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虽然一本书并不能写很多历史的故事,但是至少可以为我们理清历史的脉络。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读后感(二):细数百年风云 看尽大清历史

  在自己的记忆中,从儿时的《戏说乾隆》,到学生时代的《宰相刘罗锅》、《康熙大帝》、《还珠格格》,再到近年来的《步步惊心》、《甄嬛传》,关于清朝题材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甚至一些作品反复播放,被誉为清宫戏的经典。但众多作品的内容更多地是编剧艺术地加工,偏重于市场的需求,和真实的历史事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到底剧中的人物在历史中是否存在?剧中的故事是否在历史中真正发生?……等等诸多问题,要想真正地去解开,从《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寻想要的答案。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我们全景再现了大清帝国二百余年历史中的重要节点和兴衰历程。从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到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直到最后的宣统皇帝溥仪,十二个你熟悉或者陌生的大清皇帝依次出现,通过围绕十二位大清皇帝身上的故事,作者用316页的篇幅为广大读者真实地再现了两百七十六年大清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从建国之初的八旗子弟的南征北伐、战场厮杀,一步步统一北方,直至取代大明,一统江山;到内部间的皇权变更,勾心斗角;从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威震八方,到一代皇帝的骄奢淫逸、国弱民穷;从闭关锁国、坐井观天,到外敌入侵,丧权辱国……在历史长河中那些辉煌和屈辱都完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清楚的看清那些历史发生的意外与无奈,那些历史发生的斗争与杀戮。

  从1616年后金政权的建立到1912年民国建立,短短二百多年时间记录了一个王朝从崛起到灭亡的全部,多少人多少事淹没在历史之中,作者巧妙地将诸位皇帝作为主旋律展开内容陈述,不因为某些人的非凡成就就高高在上,也不因为某些人在位期间的丧权辱国就拼命贬低,而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客观详实的故事对每位皇帝的性格、功过、原因进行评价和分析,让我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是天灾还是人祸?是皇帝的平庸无能,还是官员的腐败贪污,或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夸大,不逃避,全面真实地带我们去回顾那段历史,分析那些掌权人的功过是非。

  名扬世界的开国雄主;开疆拓土,为入主中原奠基;多情天子,不爱江山爱美人;修内而安外,雄才开盛世;“铁腕”下的一代名君;盛世风流,却能独享高寿;大器晚成,纵横扫天下;矜守俭德,守其常而不知其变;苦命天子,独上高楼不胜寒;女人当国,因病早亡;上朝无实权,下朝无真爱;从皇帝到公民的世界奇迹。相信从这些作者对历代帝王的评价中,你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大清历史的真相。下次再观看清宫剧时,会会心一笑,不会再把精彩纷呈的剧情和细腻生猛的历史混为一谈了!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读后感(三):满族王朝的帝国兴衰史

  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清朝经历了12位皇帝,延续了200多年,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正处于一个中西方实力轮换的时代,腐败的封建制度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其灭亡,也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马背上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作为入关前的两位皇帝,他们在东海戎马一生,统一了女真族,建立了满洲,在明朝管辖的边缘之地,他们南征北战,茹毛饮血,开创了大清的早期基业。通观历代王朝的开国之君,大都是闪耀着政治家的开拓智慧,这与末代帝王的昏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治世的康雍乾:在这130余年里,三位皇帝不断加强了封建专制,通过裁撤内阁、削蕃等政策,实现了君王对国家权力的绝对控制,实现了对新疆、西藏、蒙古、台湾的统一,奠定了祖国领土的基调,经济上的轻徭薄赋和适度的商品经济发展,康乾盛世得以出现。康雍乾的治世建立在封建王朝下,虽然取得了诸多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但从长远来看,经济得以发展的只是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依然受到压制,康雍乾的盛世也只能算是日薄西山前的余晖。

  帝国的夕阳:道光和咸丰。在西方处于工业革命的隆隆机器声中,帝国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无论是一向节俭的道光还是想自强的咸丰,在腐败的大清王朝下都束手无策,而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而被压抑的人民起义也再次爆发,腐败的清朝政府岌岌可危。

  傀儡皇帝:同治、光绪和宣统。在19世纪的最后50年,中国政治被牢牢控制在慈禧太后这个女人手中,皇帝只能充当傀儡。这位贪恋权力的女人却极度害怕洋人,顽固守旧,中国的现代化被大大阻碍,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先后尝试进行改革,但最终遭遇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双重绞杀,帝国主义的侵略却反而愈演愈烈,丧权辱国的条约更加苛刻和不平等,最终清王朝走向了灭亡。

  清王朝经历了大一统到山河破碎,固然有皇帝本身素质的原因在内,更多的是归结于腐败落后的制度对于商品经济的压抑,另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也造成了自身的盲目自大。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当前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要使国家经济强盛,就要对内进行改革,对外进行开放。

  清王朝之所以能够在前期出现治世,也与其汉化政策有关。作为一个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诸多汉人居住的地域如何实现统治,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重用了一批文人大儒,推行汉语、满语,兼容并蓄;其次,与元代的实行人种等级不同,没有明显的民族差异,没有激起广大汉人的不满,从而维护了民族团结;最后,主动推进了满族的汉化政策,以开放的态度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巩固了国家统治。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读后感(四):没有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大清

  明末清初的戏剧作家孔尚任在他的《桃花扇》里写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写得是世事无常、漂浮不定。想必当时的他也没有想到,在这部作品之后的223年,随着大清王朝皇帝退位诏书的颁布,这个存在了276年的封建王朝也犹如一座高楼大厦轰然倒塌,剩下的只有残垣断壁的历史。

  牧原的《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这本书,删繁取简,以简单明快的节奏,向我们陈述了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进程。从打地基到筑高楼,再到宴宾客,最终楼塌了,然后新中国在一片废墟中成立。毫无拖泥带水,读来痛快淋漓。

  脉络清晰,这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276年是一段很长的历史,中间历经12任皇帝,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发生了无数事件,如何能将这一段历史清晰的呈现给读者呢,作者主要将目光聚焦于历史的演变。以历史为背景,以时间为轴线,以每一个统治者为脉络,以大事件为筋骨,以其他重要人物为点缀,完完整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朝从崛起到衰亡的宏大卷轴。

  重点突出。这不是事无巨细的历史著作,没有必要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信仰等等面面俱到,而是截取最主要的部分,即围绕着主要人物——各个阶段的帝王以及帝王周边的人展开,把影响历史进程、事关国家兴衰的关键节点一一呈现出来,比如努尔哈赤志夺辽沈、皇太极反间计除袁崇焕、乾隆治下的贪官和珅、咸丰帝时的太平天国起义、慈禧垂帘听政等等对国家政治、历史走向有深刻影响的事件一个不落,全部都有描述到,每个事件的主角只有几个人,其他人物的存在弱化或者虚化,重点十分突出。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历史变迁很受人关注。我国有著名的“历史周期律”对话,说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从作者为我们呈现的脉络来看,能够清晰的看到明朝的腐败给了努尔哈赤崛起的机会,大清建立以后也经历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然后到光绪溥仪的积重难返,可以说是一个完整历史周期律的演示。

  作为一名读者,特别是非历史专业的读者,这本书相当适合。一方面它会让读者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不会因为过于庞杂而让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因为主要是围绕各个帝王的一生写的,所以对历代皇帝有兴趣的读者更不应该错过。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读后感(五):是终结也是开始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风水岭,关于大清总是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去说,从课本到电视剧,到处都有清朝的影子,从繁荣到衰败,从盛世到落魄,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有浮于表面的东西都有更深层的含义和始末等待我们去发现,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真正的韵味。

  很多人关于大清的认知都停在割地赔款、山河破碎的屈辱时代,恨那些不平等的条约,怨当政的软弱不作为,也痛恨封建思想,网络上更有“大清已经亡了”来调侃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其实大清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琢磨和学习的地方,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国家,都是以中华五千年的每一步做为奠基。我们纵观历史,为饮水思源,也为举首戴目。

  清朝统治的前期,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清朝的十二位皇帝都在本书中还原,有开国之君,有治世之帝,也有不甘作亡国之君,以前在课本中冰冷的历史人物都在书中鲜活有色彩,使历史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精彩和真实。

  正如书名“不忍细看的大清史”,“细看”正是本书的亮点所在,细节决定成败,也是细节组成了所有的历史,了解事件的本质,就要追其根源。看完本书,再将种种细节填充在年表之上,还原历史真相。

  我们佩服英雄郑成功的魄力和胆量,英明而大胆的做出“亲征”台湾的重大决策。也知道了郑成功在军粮告急、军心魂散的时刻发布的庄严宣告,才能使将士们顶着逆风齐心协力。我们惊讶于大贪官和珅的揽财无数、富可敌国,利用一切权利压榨百姓,嗜血财政。也知道和珅的聪明机敏,博闻强记,在巧言善辩和嚣张跋扈之下也有他的胆识和魄力。

  所有事件都有它的两面性,正如书中第一章对开国雄主努尔哈赤的评价:可以说,努尔哈赤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又埋下了“光宣衰世”的基因。从细节看历史,不仅仅是看到了更多的传奇故事,也看到了在变迁之中的潮流和宿命。是时代创造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时代,引发的不仅仅是感慨,也有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就像我们的人生,不止有长度,还有深度、广度、高度。历史也有它的多重含义,如果想从另一个角度和深度去了解历史,那么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选择。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读后感(六):纵使不忍细看,也不要逃避历史

  可能不少人和我一样,一开始对于清朝那将近三百年的历史的了解,是来自于电视荧幕上的那一部部的清宫电视剧。

  国运强盛的“康乾盛世”一般都会是穿越戏,言情戏、戏说剧的首选背景。想想若真的是能够好不容易来一次时光旅行的机会,谁不想去个繁华盛世瞧瞧精彩。而晚晴的那段不堪历史,则是爱国剧的常见体裁。历史的屈辱烙印是不容忘记的,忘记历史便是忘记根本。

  可是电视剧到底还是电视剧,尤其是那些不太靠谱的穿越言情剧,虽然有着历史事件以及人物的背景,可到底还是有诸多戏说成分在里面,笼统的看看也就罢了,可千万别太当真了,要不然是会闹笑话的。若是想要真正的去了解一段历史,还是去找本正儿八经讲历史的去看看吧。

  不忍细看的历史系列已经出到了第五本,这一本恰好讲述的是清朝的历史,书名就叫做《不忍细看的大清史》。

  说起来,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今时间最近的一个朝代。人们有关于清王朝的历史相对来讲还是了解的多一些的。可是这个王朝的历史还真的是让人不忍细看的,尤其是晚晴的那几十年的历史更是让人心酸。它总是伴随着战败、割地、赔款以及不平等条约等等令人感到屈辱的词汇出现,而此书在这段历史方面也是着墨点颇多的。全书一共十二章,康乾盛世的辉煌时代占据了大概四章的内容,但接下来后面却足足有五章是讲述道光皇帝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一直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为普通公民之后的历史,几乎是整部书的小半个部分。

  由此可见,太平盛世固然让人感觉到骄傲,但是曾经的屈辱经历更是不可忘记的。

  回看历史,有着太多的心酸与不堪,一些历史的真相的确是不忍让人深究细瞧。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逃避历史,更加不能够去遗忘历史。

  这些曾经的历史人物,或风云一时,或昙花一现,却都是曾经鲜活的存于这个世上的。那些曾经的纷繁复杂局势,兴衰荣辱的历史经历,也都是不容忘记的。

  一个个的历史人物,一段段的历史故事,他们汇集在一起便有了这本《不忍细看的大清史》。

  《不忍细看的大清史》读后感(七):帝国的没落

  如果让你选择最喜欢的朝代,我想唐宋是大部分人最喜欢的朝代,如果要说是最讨厌的令人憎恶的朝代,我想大清朝在很多人心中是第一的,讨厌无非是外来的侵略,愚蠢的闭关政策,封建主义的毒害,不平等的条约,软弱无能的帝王等等原因,对于清朝我内心也保有着不喜欢的感觉,这是最后封建帝国的腐败造就落后,也造就了那个黑暗年代的历史。

  不忍心系列的历史目前出了《不忍心细看的大唐史》,《不忍心细看的大明史》,《不忍心细看的五代十国》,《不忍心细看的大汉史》,以及《不忍心细看的大清史》,分别由不同的作者编写,而本书是由牧原所编写。牧原,写作出版作品几十余部,新浪微博知名博主、心理学家、知名图书策划人、畅销书作家,擅长策划与撰写心理学、励志类图书,代表作有《人生随时要静心》、《交对人做对事》、《淡然》等。

  这样的帝国是悲哀的令人悲痛又憎恶的,在各种不忍心系列的历史,我想这部给读者的内心也带来了不忍心细看最高峰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