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7 20: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精选10篇

  《春天樱桃树做的事》是一本由阿郎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01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一):情不可无色,影最生色相

  刚开始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因为它的名字——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这本书的名字原本给我一种很清新感觉,再加上我一直对影评有着很强烈好奇心,便约了这本书。 后来我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时,才发觉这个书名出自智利诗人聂鲁达的一句诗:“我要在你身上做春天想在樱桃树上想做的事情”,其寓意也并非我想的那般。而且说实话,我一开始还以为情爱电影就是描写爱情小说,直到翻开书后,才发现我搞错了定义。 说来有些惭愧,我虽然爱看电影,但是对于情爱电影却抱有一些十分浅薄观点,再加上性格保守,从未看过这类电影。在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对情爱电影有了全新的认识,借用一句话就是,原来情爱中还隐藏着关于人性的一切细节,而阿郎用文字向我们解释了电影中关于爱的深刻诚实,关于浪漫永恒,关于永恒地去爱。 在阿郎看来,电影被附加东西太多,它是一个精神象征;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品;是一个使命多元的工具;有时候,也是一种隐秘盛放。而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欲望花朵。 电影在一开始,就是“给文盲找乐子用的”,这决定了它要负担原始使命,总是比其他艺术形式更直接,更目的明确。而电影人一定是人性洞察方面大事,他们知道人性的本质在哪,也知道人性的装扮点在哪。 情爱电影其实很难拍摄,火候掌握不好,便容易变成低俗的产物。原先的我便是很典型一叶障目,觉得情爱电影和那些低俗的产物相似,然而在本质上它们完全不同。埃里克▪侯麦说过一句话:“电影不是在探讨人们做什么,而是探讨他们在做事情时脑子里想什么。” 阿郎对于情爱电影确实很有研究,从这本书中,我初步了解到他所体会到的各国人民对情爱电影的口味是什么样的,附着了怎样的名族性——法国人随性,韩国人的压抑……阿郎认为,电影这些从拍摄手法到看问题角度的不同之间,感情无一例外的成为了情爱电影最后的落脚点。 本书分为三卷——情之红、色之白和爱之蓝,也是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执导拍摄的三部以色彩名称的电影,分别为“蓝色情调”、“白色情迷”、“红色情深”,三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基于这三种颜色代表政治理念分别表述了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是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获得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摄影特别奖等多项大奖,被许多影评家认为是电影界的巅峰。 就像韩松落说的那样,有些文字,对读者是小型的节日,阿郎老师的电影文字就是其中之一。他找到最可言说的电影,他看出最难以言状的爱情,他用最冷静又最热烈,最沉溺又最悲悯的方法,让最隐秘的部分显影,让最克制的部分溢出。 情不可无色,影最生色相。情爱电影是人类灵魂的隐秘通路,开起与闭合间,欲望的花朵,繁芜盛放。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二):水军刷好评刷得真吓人

  刚出的书,就有一堆人前来评5分,呵呵。随便点开俩人,一看,不少都是没头像的,评论的都是这个出版社的书,还全是5分,大家自己原因吧。

  有的出版社为了宣传自家的书,通过豆瓣小站赠书给想读的人,让大家写书评,本是情有可原。因为只要组织得当,写出的评价对其他人买书是有参考意义的。但是这本书却利用水军刷好评,而且是刷得毫无底线了!这位阿郎之前的《并指如刀》,评分只有7.1,有人评论说是“读过最烂一本电影书.”,我也表示赞同,怎么到了这本,评分如登上火箭,被刷到了8.7!?原来《并指如刀》都是找的阿郎手下小编或者以前的手下人来评论,所以刷的人有限,但是这次则是找的专业水军,阵容强大,刷到8.7自然easy。

  阿郎之前那本7.1,才是他的真实水平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三):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你也喜欢

  看书名,不懂……春天要对樱桃树做什么呢?然后去百度,发现这是聂鲁达的诗,里面充满了爱和欲望,还有诸多大神在后面解答,简直开启了一个新世界。我现在好像懂了……

  再来看书里的内容,就更能理解书名的意思了,作者阿郎把他专栏的作品首度放在一起,对我们这种没看过只听过《看电影》这本杂志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里面收录了四十八篇专栏文章也就是说,这是四十八部电影。悲惨的是,我一部也没有看过。不过没关系,跟着作者的笔触,我“观赏”了这些电影,他描写的很好,好到让我可以不用去找资源了,看文字就够了。

  这本书的主题是情爱,从内容来说,几乎全是国外作品,国内也有吧,但被禁的差不多了。而且编剧想象力我觉得也没有国外编辑想象力好。没办法,国内大环境造成的。还是说说电影中透露出的人物特性吧。由于禁忌带来狂妄,在道德的准绳下,很多人性是被压抑的,只能在艺术作品里得到体现,这才有了这么多情爱电影。

  我很喜欢的一个日本作家是东野圭吾,最近好像很火,可我七八年前看他作品的时候,还没走多少人知道他,那时候我就已经把他的大部分作品看完了,现在大家都来追捧他,反而我没那么喜欢他了。主要是作品质量也不如以前。他的作品里就显示出很多人性。日本那个弹丸之地,会出现很多我们不能理解的事件,或者说在我们国家也有,只是没人发现和挖掘。这些事件就很能反映人性。同样的,在书中提到的这些电影里,我们要探究的就是人性,而不是表面的情爱。

  具体说,就是背后的原因和本质,一个人为什么变坏,为什么杀人,为什么堕落,为什么沉迷,都是有原因的。有可能成长环境不好,有可能是后天遭受到不好的事情,有可能被人欺骗利用,最终唤醒了心中“恶”的那一部分。情爱,也往往伴随着堕落和欲望,还有放弃无奈。我们不要用一个标准判断,还是要多想想,要做个聪明人,就得有千手千眼,何况我们大部分人还不算是顶级的聪明人。情爱背后也是有众多起因的,复杂到我们不可能看清。

  爱情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爱也是,只是我们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罢了,于是就有了这些电影,就像春天要对樱桃树做的事。谁不期待呢?你敢说吗?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四):那些不曾触碰的影片

  文/初晓

  一句唯美的话“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即这本书的书名。

  翻阅资料,我才知原来这唯美的诗句竟然来自聂鲁达的 《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相传诗是写给他的情人的。细细品来,这是一种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我想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春天来临,春风拂过,樱桃树开花、结果,一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实际上隐喻了聂鲁达对爱情最为深沉渴望

  这是一本专门研究情爱电影的专栏随笔集,作者阿郎曾在《看电影》杂志做过一个专栏“情爱参考”,这些文章便是专栏的成功。本书中的电影选取的都是情爱电影,还有一些曾被划分为禁片,比如备受争议的《九歌》《不可撤销》等,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才是精品。作者阿郎用他独特锐利的眼光犀利语言文字,将一个个情爱电影解读分析,并深入探索,直至探索到人性方面。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五):《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妙人养成指南

  文/妍紫

  这是一个方法论盛行的时代,成功需要方法,人际需要套路,升职需要技巧……连最基本的谈个恋爱也不乏多事的人,从各个层面进行解构,教你怎么搭讪,怎么着装,怎么约会。其实不是多事的人太闲,主要还是因为当下的世界,总盛产毫无趣味的所谓君子,有魅力鲜活妙人少之又少。

  情感魅力养成:什么是丰饶的妙人?

  妙人?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妙人?

  举个例子冯小刚导演在《老炮儿》里演的六爷可以算一个,他仗义固执,却对深爱的女人有度有节,有激情有看顾,当决定要最后赴死一搏,他也会把房产证塞进许晴的门缝,这个就是很爷们的做法,很有风骨,一时无二;阿尔•帕西诺在《闻香识女人》中,他看不到东西,却根据香水就能泡到他喜欢的女人,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法庭上展开大段激情四溢的辩论,那风采会让爱他的人觉得,君子何曾老矣?

  在电影的光影里,这样的妙人很多,有007的果敢,有阿汤哥的英俊,有阿甘的傻呆,有卷福的专业,有抖森的邪魅……

  有趣味具风骨的妙人,总是知道什么样的举止可以赢得心仪的那个人,也懂得拥抱赞美来得实在明白情话对于情人来说是氧气般的存在。他们知道生活终归会如岁月长河般归于平静,但在平静之前,总要用激情掀起足够多的惊涛骇浪才能证明短暂人生是特别的,唯一的。高手的“撩”,没有痕迹,看不出技巧,是深入骨子里的自然魅力。

  作为一本“撩阅读”时代的开山之作,《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的新书《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绝对称得上是本妙人养成秘籍。《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是阿郎的经典专栏“情爱参考”的精选集。书中精心收录“情爱参考”经典影评随笔46篇,从故事,到人设,从隐秘的情感到情爱的画面,直面人、性与人性,解构出一个曼妙而独特的光影世界。

  “撩阅读”时代开启: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妙人?

  中国历史儒家的历史,如何当一个正人君子一直是千百年来的教育重点

  尽管有孔子立下了“饮食男女”的基调,有老子讲“食,色,性也”的本真,但依然会产生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奇葩说。结果呢,不过是塑造出了更多的阳奉阴违小人罢了。

  不要以为谈情说爱是很俗艳的事,能够直面人性的艺术作品才具用永恒的珍藏价值

  阿郎在写给《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的自序“断刃与胭脂”一文中写道:后来知道,编辑部让我主持这个栏目,是因为我写的情爱参考“最不情爱”。在这个栏目一开始,我就知道一点,情爱只是引子,参考才是重要的。毕竟影片类型已经在那了,文字更需要洁身自好……贪婪理想主义点缀,就是《华尔街》;暴力正义包裹,就是《边境杀手》;情欲穿上爱情的外衣,就是《美国美人》;自私救赎去装点,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情爱电影是人类灵魂的隐秘通路,开启和闭合间,欲望的花朵,繁芜盛放。”

  是的,重在参考。看一部结构人性的电影,直面自己的欲望和思考;做一个有趣味、有魅力的男人或女人;拥有一种只属于你自己的自由、独立而特别的人生。就是这本书的存在意义。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妙人?

  就是要和《戏梦巴黎》里的他们仨一样在巴黎街头演绎青春恣意地狂奔;要像《年轻的亚当》中的他们一样对爱对生活懂得忍让与坚持;要和《枕边书》里的邬君梅一样懂得即便生活残酷也可以创造出绝美的书写……

  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曾经说过:电影不是在探讨人们做什么,而是探讨他们在做事情时脑子里想什么。明白了这一点,你也许就懂得了情爱光影背后的万有引力所在。《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从这个角度上说,就是一本开启“撩阅读”时代的光明之钥,在某个关键时刻,给你醍醐灌顶清明

  红尘里无趣的君子很多,人海中丰饶的妙人很少。

  我想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六):断刃与胭脂——阿郎 (自序)

  在 2003到 2011这 8年,我在《看电影》杂志主持一个叫作“情爱参考”的影评专栏。

  2015年在北京,遇到一个媒体朋友,第一次见面,她和我说:“我是看你的《情爱参考》长大的。”对于一个媒体人,这大概是吨位很大的夸奖了吧。

  这个栏目的设置本意,就如“情爱参考”的字面意思。影片的选择,必须限制在类型的框架内。而在选择影片和图片的时候,我经常问自己的就是“有什么参考价值吗”。大概就是这样的思维,才在几个人试写之后,编辑部决定由我来主持这个栏目。

  后来知道,做出这样选择,是因为我写的情爱参考“最不情爱”。在这个栏目一开始,我就知道一点,情爱只是引子,参考才是重要的。毕竟影片类型已经在那了,文字更需要洁身自好,电影是一个太特殊的产品了。

  这个栏目,我一直坚持自己写。只是后来工作越来越忙,需要同事顶班的时候越来越多。8年之后,决定交出这个栏目的时候,我没有感到轻松,反倒是很多奇怪情绪,爬满心头。

  关于这个栏目,广告部的同事经常告诉我,和客户进入闲谈阶段的时候,他们往往最先询问“情爱参考什么时候可以出书”。我不知道,或者说,我没有做好这个准备。这一等,又是 6年。当那位媒体朋友再和我说起“情爱参考”这个栏目的时候,我知道,有些事情,已经被时间浇灌成型,是时候,拿到阳光里晾晒了。

  电影被附加的东西太多,它是一个精神象征;是一个追求利最大值的产品;是一个使命多元的工具;有时候,也是一种隐秘盛放。其实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欲望的花朵。电影在一开始,就是“给文盲找乐子用的”,这决定了它要负担的原始使命,总是比其他艺术形式更直接,更目的明确。

  但彼时的电影之所以成为今日的电影,是因为他们更懂得在这些欲望的边缘,施加更为电影化的注脚。贪婪用理想主义点缀,就是 [华尔街 ];暴力用正义去包裹,就是 [边境杀手 ];情欲穿上爱情的外衣,就是 [美国美人];自私用救赎去装点,就是 [海边的曼彻斯特]。

  电影人一定是人性洞察方面的大师,他们知道人性的本质在哪,也知道人性的装扮点在哪。如果一个导演连钱都不爱,他也不会爱他的电影。如果一个电影人连人类的基本需求都不屑于关注,相信我,他的精神理论就会很可疑。

  情爱电影很难拍摄,在电影史上,这类行走在悬崖边缘的高手们,都有行差踏错的时候,比如大岛渚、比如凯瑟琳•布雷亚。但在情爱电影这个框架内,这种行差踏错,反倒是当事人后来封神的一个仪式。这是另一个隐秘的通道,就像这么多年,人类对欲望不定期的开启与闭合。

  在写这个栏目的时候,正赶上韩国电影开放。在最初那几年,韩国的情爱电影在尺度和手法上,呈现出管涌的态势,大概蓄积的时间太久,闸口处就越发汹涌。

  这让我得以从另一种角度,知道电影到底是什么,在电影的公共层面和私人角度,存在一个怎样的数值。这个数值是一个变量,所有的电影创作,都是对这个变量的捕捉。这是电影人的痛点,也是乐趣所在。

  当然,在这个栏目的后期,也遇到了情爱电影自身的迭代问题。说实话,当那种古典的情绪被一个更加激进的方式再次探求的时候,我是惶惑的,比如 [九歌]。在别人的盛赞面前,我也试图抓紧它摇滚的精髓。但摇滚也好,再往前一点的女性主义也好,都不能成为某种借口。就像爱情不能成为欲望的借口一样,相反也禁止通行。

  对于一种类型电影,研究太久,我得以窥探到各国人民对情爱电影的口味,附着了怎样的民族性。比如法国人的随性,韩国人的压抑。可是这些从拍摄手法到看问题角度的不同之间,那个叫作感情的东西,无一例外地成为情爱电影最后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又因为时代大环境的原因,呈现出越发令人眼花缭乱的形状。而这些纷乱的形状,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有电影以来的另一段隐秘历史。

  我管这股历史的暗流叫作断刃与胭脂。

  没有比感染了胭脂的断刃更残忍与美好、坚硬和柔软、冷酷与炙热的了。就像近乡情怯,大音希声,在原始与文明两个锋刃之间,人类一直在进行危险的舞蹈。

  这也让我知道,人类一直都不是最聪明的族群,他们觉得对世界认识很多,但往往看不清自己。

  有了电影之后,我们才更知道他们是谁,自己是谁。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七):我在这春天遇到你,真好。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春风一度化为风雨,滋润樱桃树,这便是爱情的开始。图源网络,侵转删。原来,这就是春天喜欢的樱桃的模样。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八):爱欲纠缠的活色生香

  所谓成熟,大概是少年时看情色电影,会遗憾那么漂亮的人怎么拍了这样的电影,如今再看,只觉得那些美丽的人儿若不拍一部这样的电影真是可惜,是以为记。

  人生大抵不过“食色性也”四个字,而心之所思,是以为情,目之所驰,是以为色,情色二字困扰着世间的男男女女。艺术本就是欲望盛开的花朵,电影自诞生百年以来,那些行走在情色悬崖边缘的高手们将镜头对准了古往今来的痴男怨女,光影在银幕上晕染变幻,爱欲在人心中生根纠缠。

  在五月樱桃成熟的暮春时节,正好读到阿郎的《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这本书是阿郎老师2003到2011这8年期间,在《看电影》杂志上主持“情爱参考”影评专栏文章的结集出版,48部电影展现了48种情爱人生,在禁忌狂放的情爱光影里,在人、性与人性的撕扯之间,阿郎老师用文字渲染出灵魂最本真的颜色。

  这48部电影中,有些是很久以前看过,也有一些未曾得见庐山真面目,读过之后觉得担心多余,因阿郎老师的文字极具画面感,即使没看过电影,影像也能在他的笔下还原,甚至借助他的文字延伸了想象的空间。“阳光明媚,贝蒂袅袅婷婷走上木楼梯,镜头由贝蒂的脚缓缓摇上,露出贝蒂阳光一样灿烂的笑脸,野性的炫目的美丽的,手中一方耀眼的红纱。”这一段文字读来,像熟透了的樱桃入口化作一团甜汁,《巴黎野玫瑰》中的贝蒂美的让人心惊,她像救世主一样出现,在桑格平庸之前拯救了他!阿郎在评凯瑟琳·布蕾亚的《姐妹情色》时写道:“清晨着睡衣的伊莲娜和穿着夹克的费南德在门边亲热,纤细的阳光从上方照射过来,像披上了一身彩霞,青春的身体在欲望面前显得生机勃勃。”这一段读来,感受到荷尔蒙在纸上荡漾,那些青春的身体正肆意绽放。

  然这48部情爱电影,阿郎只是作为引子,目的是通过引子呈现爱欲纠缠的活色生香。男人因性生爱,女人却是因爱起性,男人与女人本就是不同的动物。爱是什么?在这些电影里,看到的爱是嫉妒,是怀疑,是控制,是令人目眩神迷的迷幻药;就像阿郎所说:“我们对爱的定义太宽泛,怜悯、同情、取暖的需要、欲望的需要,或者干脆就是完成一个特定仪式的需要。”这些反而令我们迷失在寻找爱的路途上。爱成为一场战争,因为有关系的地方就有强弱,你爱我多一点,还是我爱你多一点,争来争去受伤的也许多半是那个更爱的人。所以,阿郎认为:“不能否认的是,关于爱情,从某种意义来说,无异于赌博,只是有人学会了输就缩赢就挺,而有些人注定了一次都输不起。”这真是应了“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那句话。

  在这些爱的背后更多的是欲望的驱遣,爱情有时候竟成为了欲望的幌子。在《姐妹情色》中,布蕾亚呈现的完全与感情无关,呼之欲出的只有年轻汹涌的欲望;在金基德的电影中,无处不在地是对欲望的暗喻:空气里粗重的呼吸,互相纠缠的目光中满是欲望的味道,欲望在房间里来回碰撞,欲望在床上横生弥漫。相较于爱情,欲望倒是不朽了。

  那到底是爱情还是欲望?其实根本分辨不清,因为二者本来就是一体的。但不管怎样,惟愿像阿郎老师一样相信爱情,相信总有一个人在远方等着我驱马赶来,所以此刻不能懈怠;也愿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个人,风雨相携不离不弃,从身体到灵魂都彼此信赖和依靠。

  此生只想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九):说不尽的欲望与诗

  说不尽的欲望与诗

  韩浩月

  是简简单单地看一次电影,还是在电影里活过或爱过一次?想想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你就能轻易找到答案。

  好的电影不敢一次看太多,就像找到对的人,一次只能爱一个。但春天与樱桃树的关系不是这样——春天浩荡,樱桃树有许多。观影人谁敢把电影比作樱桃树,谁又敢把自己比作春天。

  在晚春下午阳光里读影评人阿郎的影评集《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有种舒适的倦怠感。书中收录的那些情爱电影大约一半看过,一半没看过。文字的好处是可以过滤掉那些让你昏沉的情爱体验,给你一个通达透彻的答案。对于懒惰者来说,绕过过程知晓答案,是件省心的事,如同浪子绕过爱情直达床畔。

  阿郎写作这本书所花费的时间长达八年。八年看这么些电影写这么些文字,不算多。所以他的文章给人以一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感觉。一静一动,以静制动,他是沉舟,电影如千帆。读过本书,情感再粘稠的人,也会产生点“片叶不沾身”的跃出感。

  阿郎的文字口头禅是“喜欢极了”,这四个字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捕捉到。比如他在评论《巴黎野玫瑰》时写到,“喜欢极了贝蒂出现时的场景,镜头缓缓摇升,全景,阳光明媚……”,在评论《年轻的亚当》时写到,“喜欢极了影片开头,水波潋滟,一湖如碧,一只高贵的天鹅骄傲地游弋……”

  在我所了解的语意当中,阿郎的“喜欢极了”并非单纯是字面层面的“极致的喜欢”。这四个字还包含有诸多微妙的表达,比如欣赏、震撼、享受、愉悦、动心、神驰……但当这些包含了嗅觉、触觉、味觉等在内的敏感气息,被归于“喜欢极了”这种朴素的、口语化的表达之后,让读者也产生了心旌摇曳的感觉。

  如果在职业上做一个比喻,阿郎不像是一位影评人,而像一位放映员。他抚摸着并不存在的放映机,用语言勾勒画面,为读者“放映”那些让他在深夜里觉得百花缭乱的故事。他要克制自己激动的情绪,尽量用速写的方式描绘出那些色香味俱全的场景——在电影审美方面,阿郎对画面与场景的关注似乎要多于台词。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艾曼纽起床,那是一个华丽而凌乱的房间,化妆镜和巨大的床铺遥遥相对,化妆镜左手是寂寞的沙发,在餐桌边垂头丧气;餐桌上的残羹冷炙暗示昨夜曾经的狂乱,可以想见,我们的主人公怎样在桌前和人举杯,并怎样在那个夸张的大床上,度过了昨夜。”这是阿郎在《艾曼妞》中的一段场景描写,这不是对画面的复原与再现,而是灌注了个人格调与情感之后的重新创作。这也不是对电影的一种解读,而是用小说家的口吻和侦探家的心理,带读者进入电影、参与电影。

  “她的睡裙不敬业地散落开来,耀眼的肌肤在午后的阳光下生机勃勃”,“回忆有时候太过孱弱,抵御不了短小精悍的真相光临”,“食物、爱欲、子弹以及那天早上的阳光”……阿郎在他的影评文字中,融入了许多诗的语言。这种语言风格稀释于他的全部文字当中,与他描述的那些电影画面相得益彰。几十部情爱电影被凝结为两个关键词“欲望与诗”,诗成为阿郎解剖故事人物欲望世界的手术刀,而诗也恰恰调和了电影作品那些指向纷乱的价值观,让那些已经位列电影长廊中的艺术形象,拥有了永不褪色的外衣。

  作为本书作者,阿郎拥有冷静的眼光和安静的笔触,但却能够敏感地发现电影里角色内心深处的热烈。因此阿郎的身份既是作者又是媒体,作为作者,他从第一观影现场带来丰富感受,作为媒体,他对扑面而来的影像洪水进行深切加工,捧给读者最有价值的内容,这大约也是影评人存在的价值所在。《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作为一名影评人所交出的答卷,里面写满了所有影迷都感同身受的爱。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读后感(十):荷尔蒙的味道也可以很清新

情爱中隐藏着关于人性的一切细节,或者引向毁灭,或者升入天国。阿郎在用文字向我们揭示着电影中关于爱的深刻与诚实,关于浪漫的永恒,关于永恒地去爱。 ——金宇轩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书名来自于聂鲁达的诗:“我要在你身上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仔细品起来真的很妙,用最雅的诗句来描绘人性本能的欲望。

  我看到网上有句话叫“世间无趣的正人君子太多,缺的是训练有素的流氓”,正和本书的封面上这句“红尘里无趣的君子很多,人海中丰饶的妙人很少”相应。

  我曾经也曲解过情爱电影存在的意义,觉得只有那些不正经的人才会去看。仔细想来,何谓“不正经”,又何谓“正经” 呢?情与爱本来就是人之常情,七情六欲是人的本能所驱使,就是修道之人也未必能完全抛弃,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避讳呢?大概是骨子里的传统观念作祟吧。而君子坦荡荡,一些 “红尘里无趣的君子“我认为也并不能称作真正的君子。我并不是在说每个不看情色电影的人都是装逼犯,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本身也没看过几部。可以不喜欢,但没必要自恃清高。情色电影直白、赤裸裸地将人最底层的欲望表现出来。也许它不够含蓄,也许有些人觉得被冒犯,它也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值得欣赏的。

  书的自序叫做《断刀与胭脂》。叙述了这部作品产生的过程,还有关于电影和情爱电影的一些看法。作者阿郎曾在杂志《看电影》的“情爱参考”专栏主持长达八年,这部作品就是来自他专栏中的精选影评随笔。

  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情爱电影被附加的意义不同,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最终又统一到感情上。

这些纷乱的形状,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有电影以来的另一段隐秘历史。我管这股历史的暗流叫做断刀与胭脂。没有比感染了胭脂的断刀更残忍美好、坚硬和柔软、冷酷与炙热的了。

  这些抽象的概念在作者笔下被具象化,言辞实犀利准确,富有诗意,值得去细细品味琢磨。

  阿郎老师的一篇影评通常分为几个层面:影片的内容、情爱镜头、思考。有时候几个层面是分开叙述 ,有时候是同时。

  他对每一个角色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剖析,还有故事的发展经过以及一些重要的突出人物性格的细节。听他叙述一遍,就如同自己亲自看一遍一样有画面感。那些散发着荷尔蒙气息的经典镜头,在阿郎的转述之下竟然变得很清新唯美。他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是能够把最打动人的部分讲述的特别有感情,用词也恰到好处。人总是多方面的,随着时间和经历会不断的变化。他通过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引着我们思考复杂的人性、爱情、婚姻、忠诚、死亡等等。也许电影并不能帮我们找到答案,但是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感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更理解他人。

  有时间我会将书中的影片逐一看一遍,也许那时会有更多不同的收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