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篇

2018-04-17 21: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篇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由毛姆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6.0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一):《月亮和六便士》

  刚刚买回来读起来比较迷糊,看过豆瓣的评论后就一味的责怪是译者翻译不当,可是读完整小说,再看前言。觉得译者非常用心。(建议读完不太懂的人可以再看看前言) 看很多网炮的评论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却看见了月亮”。和译者最后提到的老同事看法如出一格,认为“六便士”是指世俗价值观,而“月亮”是满世界艺术

  可是这么毛姆在最后写到的布鲁诺特船长,让这个观点难掩耳目,“我不是给你说过了,我按照我的路子也是一个艺术家吗?我在自己身上认识到了让思特里克兰德不得安生的那同一种渴望。只是他的媒介是绘画,而我的却是生活。”

  天才离不开精神纽带信仰支撑着斯特里克兰德过着香客般的生活,支持着船长依靠劳动撑起岛屿的椰子树。这两者本质如出一辙,只是生命的滑落轨迹不同,再提一下斯特里克兰德欣赏的那位画家。或许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有误,时间转的很快,不给人们穿透的机会,便带着一生秘密与世长辞

  译者理解为: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命运,命中注定哪样就是哪样。如果斯特里克兰德敛起性子选择勤勤恳恳的生活,生命一定看上去更美满些。

  总之理想且纯青,每个人都是这样走尽了一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二):死磕最光荣: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理想的故事

  《月亮和六便士》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部日本作家作品可能是因为书名比较矫情吧。还没开始看的时候就有读过的朋友剧透说这是一本讨论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选择的书,月亮就是理想,六便士就是现实,择其一而不能二者兼得。读完一遍我个人不能苟同现实和理想做选择的说法,因为斯德里克兰德在离家之前只是不知道画画是他的追求,当他终于发现了绘画才是他唯一的理想的时候他就决然离开了,他根本没有做选择,只是遵从内心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儿,接下来在外人看来出现在他生活中的一切苦难、一切人和事物对他来说都无关痛痒,因为他要做的只有绘画这一件事,他感受到了人生有限,没有时间去在乎其他的人和事,他对布兰奇太太冷漠和病重时对阿塔的温情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人性本该有的欲望于他而言是绊脚石。如果非要跟理想挂钩的话,只能认为这是一个人不顾一切最求理想的故事。

  题外:从可读性和词汇的运用上看得出本书的译者是用心了的,但可能是因为这是一部以画家高更的人生经历为蓝本而写的作品,读的过程中总觉得差一点点味道,这部作品可能需要一个懂画懂画家同时懂毛姆的人才能译出应有的味道吧。建议没读过的书友在读的过程中涉及到对画的描述的时候百度一下高更的作品,对号入座一下,你会感受到作者是真的认真了解了高更的作品和他的一生,也没准毛姆就是高更的一个迷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三):溺水者与深潜者

  很早就听闻毛姆的这本《月亮与六便士》的大名,下载电子版却一直未读,印象中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内容应该类似于狄更斯的作品《远大前程》。最后真正开读之后,查看资料才发现狄更斯与毛姆是相差一个世纪的作者,内容也完全不是自己想象当中的样子

  《月亮与六便士》的灵感来源于画家高更,主人公查尔斯 斯特里克兰德也是沿着高更的人生经历行走着。前半生有着美满的家庭作为一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拥有平淡的世俗生活。谁也不曾预料的某一天,斯特里克兰德抛却了一切毅然踏上了绘画之旅,他走过巴黎,停留过马赛,最终在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走向人生的终点

  开篇作为作家的“我”无意中走入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家中,热衷于文人聚会的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在作者看来那样的恬静优雅。做一个很好的聚会主人,他们谈论艺术,开无伤大雅的玩笑。这一场景像极了伍迪艾伦电影中的场景,优雅节制的言辞不动声色的俏皮话,乐于其中的中产阶级,斯特里克兰德在他人的言谈中便是一名非常枯燥乏味的证券经纪人。

  恰恰是这样一个淡而无味的人给予故事最大的变故,他离开了。人们都在猜想,他们都确信是因为新的爱情造成了斯特里克兰德的背叛。当“我”来到巴黎,在一间逼仄的旅馆见到斯特里克兰德的时候,他说:“我告诉你我想画画,我管不住自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如何游泳是无关紧要的,游的好坏无所谓,他不得不挣扎出来,别让淹死才是大事。”

  斯特里克兰德仿佛受到了某种神谕的感召,毅然决然的决定放下一切,遵循神谕。他放下的那么彻底,变得那样的自我,甚至偏执。毛姆写到,“皈依会在各种形态发生,通过许多方式实现。有些人需要大灾难,如同一块磐石会被咆哮的洪水击碎;但是有些人的皈依则是循序渐进的,如同一块顽石被涓涓细滴洞穿那样。斯特里克兰德具有狂热者的单刀直入信徒式的义无反顾。”

  在人们看来斯特里克兰德就像一位溺水者,在迷失波涛之中。在斯特里克兰德看来,他自己是一位深潜者,抛却陆地上的一切潜入自己的艺术之中,寻找另一片世界,用画布展现他的感悟思索

  他与世界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唯一了解其艺术价值的却是德克 斯特罗依夫,这个被斯特里克兰德搅的家破妻亡的可怜画家。“我”在目睹巴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之后也对斯特里克兰德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我”并不能理解斯特里克兰德的画作,在那个年代“美”无法被用来形容他的画作,“我”看倒的仅仅是怪异色调与拙略的技法。

  来到塔希提岛的斯特里克兰德仿佛得到了释放,没人像看溺水者的眼光看他,他只是很多个怪人中的一个。这种原始的生存环境,恰恰为他提供了天然的创作环境,他可以自在画画。读至此我也渐渐理解了斯特里克兰德,觉得他不在是一个无情冷漠的人,恰恰只是一个天真的,拙于表达的人。他非常的坚定,不畏惧生活的磨难,不在意他人的言辞,就是做自己。

  像高更一样,斯特里克兰德的成名在去世之后。毛姆最后的描绘相当精彩,“我”来带斯特里克兰德之前的家中,挂着他画作的复制品,一位来自美国的评论家与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节制的交谈,仍然生活于世俗快乐中的儿女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塔希提岛上,“我”遇到的那些真性情居民,与之凯凯而谈斯特里克兰德的生平。以及,脑中浮现的斯特里克兰德的小儿子太平广袤无垠的海面自由自在快活身影

  我们可能都不是天才,但是有时或许不用让世俗逼迫自己成为一个带着假面之人,问问内心想做什么,试着去做做看,也许你会快乐很多。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四):原来如此

  我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是我们那会儿上高中大家都滥情,随随便便都在用“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一问,才知道有本书叫《月亮与六便士》。

  直到我现在看完我这本了,我都没看到这句经典名言。一百度才知道原来是另外一个人写的,我们引用了半天的名言名句,发现和原作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小说原来是写一个画家,有点毛病,好好的日子不过,偏执地追寻自己心里那点东西。有人说,“月亮”就是艺术,“六便士”指的是世俗。主人公为了“月亮”而放弃了“六便士”。

  其实我不大喜欢这种讲法。我在短评里面也写到,电影《寻梦环游记》倒是更加贴切我的观点。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追寻自己的梦想、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和与家人、与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没什么冲突呀。

  即使斯特里克兰德抛弃了他的妻子一个人单独地去作画,不也没什么成就。反倒是和阿塔在一起的生命的最后光阴,他完成了绝大部份自己的代表作以及那幅画在墙上的心血大作。你看,他并没有离开自己爱的人。

  只能说,前面两个和他的性格不合适,注定无法和他一起追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五):高更

  先说说书,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作者问题,文笔实在烂透了,文中的主人公真的不喜欢,一个忘恩负义,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看不起女人,不懂得感恩自私孤僻,就是一个疯狂的人,反而特别喜欢罗伊夫,伟大灵魂,把热情的人给了老婆,还有主人公,哪怕主人公都不屑于他的帮忙,他却一如既往的帮助主人公,最后主人公抢走了他的画室,抢走了他的老婆,逼死了他的老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他好,这已经不是正常人境界了。主人公在最后去了一个岛上,和人生中第三个女人结婚了,最后得麻风病而死,唯一让我崇拜地方就是他对于爱的痴迷,抛家弃子,抛弃了两个女人来到一个岛上,还觉得那两个女人是傻逼,为了他的画,他付出了一切,但是我还是不喜欢他,哪怕他是画家加科学家文学家等,我都不喜欢他,他不是一个正常人,他与他的画一样的丑陋,偏执的认为自己是对的,他的画是真实而丑陋的,就如他。

  再来说说高更,和书中不同,他并没有抢别的女人,也并没有死在荒岛上,他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抛家弃子来到岛上,和一个土著女人结婚生子,最后因为和多个女人做爱而得梅毒死亡,没有书中那么残酷,但也是一个令人不喜的人。

  梵高和高更一样的偏执,为了高更还割了耳朵,30多岁就死亡了,为了月亮,他们不屑于便士,也不屑于生活,只要月亮,这是一个人自愿选择的道路,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便士失去了月亮,或者压根没有月亮。我希望我也能拥有这种热情,但没有那么过火,任何时候都要勇于追求自己的兴趣,不为金钱,不为名誉,不为出名,不为得到赞赏,不为生活,只为了爱好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六):斯特里克兰德们,你们是咋想的!

  抛开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执拗的性格。《月亮和六便士》是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罢!艺术天才就必须穷困潦倒、“不得好死”!!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作为职业是证券经纪人的一个人,在他的前半生里,经济首先是富裕的,而他的头脑也应该是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银行家安迪那样的:精确计算长远考量。从他的前半生看去,他人生的正确轨迹就是满地尽是六便士,并且,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是放在现在,都让人歆羡的完美人生和完美状态啊!

  而他偏偏执拗地转头,我要乘风归去,前方琼楼玉宇!他可以说是很决绝地抛妻弃子,转身去追求他的艺术梦想,去画画了。斯特里克兰德当初不留只字片语离开家庭的行为最初还是可以算作一种能够叫人理解的“高冷”、一种无家庭意识,甚至对女人的无感,毕竟天才总是离群索居的。但你后来别再祸祸另外的两个女人啊,你还又组建家庭,说好的你追求艺术、独善其身呢,你抛弃了一组妻儿,你说你只管画画,说白了就是你只追求你的梦想、追你的月亮。那临了临你又娶妻生子祸祸一组妻儿是什么意思,这就不是艺术家的高冷孤傲了,而是自私过度了喂!

  《月亮与六便士》给我的终极启发是,我这辈子可别遇上斯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伙伴甚至伴侣甚至自己。

  我为了追求月亮(梦想,信念,追求),一生穷苦潦倒,身染重病双目失明,死后留下身后名,有什么用??

  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走向极端的追求自我满足人。我呢,我希望暴富,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无闲事挂心头,我希望每一个小小的大大的愿望都实现,但我的这些想象这些希望都是希望我还活着的时候发生在我身上的,不是留给身后的,不然,它们没有任何意义

  或许!毕竟没有天才的想象,不能理解天才的斯特里克兰德们!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七):月亮高悬头顶,低头却不得不思考六便士

  非常喜欢书的名字,月亮和六便士,是不是和高晓松说的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是相同的意思呢?月亮每晚都会高悬在我们的头顶,和我们内心的追求和向往一样,每时每刻都在你的身体里面,只是我们不可能靠月亮活着,我们必须低头看看六便士,正如我们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不得不考虑现实一样。多么美好题目,给我们希望,却也让人无奈,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平衡好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的关系,我们中有多少人能做到斯特里克兰德那样?

  说实话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它的期望很高,作者是毛姆,小说的原型是高更,这些都让我对它充满好感。可能是这个版本的翻译过于僵硬,又或者我对毛姆的叙事方式比较不感冒,读的时候很吃力,斯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起初更是觉得有些讨厌。

  有个非常感动的地方,斯特里克兰德回复“我”的一段话,我看到之后马上用手机拍了下来。他说“我想画画,再不开始就来不及了……”这个人的内心还是少年,出于对画画的向往,他抛弃了一切。本来觉得他抛妻弃子,诋毁女性,而且为人处事奇怪,等等这些可能都出于艺术家的一种偏执吧!

  有时候不知道是在看斯特里克兰德还是在看高更,时不时就会把高更代入进去。有时候你不知道是毛姆的书令世人更加了解了高更,还是高更让世人对毛姆的书更感兴趣。可能是相辅相成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