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10篇

2018-04-26 21:3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10篇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是一本由[美] 特奥·康普诺利著作,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一):现代技术发展到N次元,也无法做到“理解”和“领悟”这两点

  看到这本书,让我想起来前阵子炒的沸沸扬扬的微软聊天机器人

  2016年3月23日,微软公司研发的聊天机器人Tay在几大社交网站上闪亮登场。微软公司表示,设计团队会让Tay用有趣方式回应所有信息,18-24岁的美国年轻人是他们的受众目标,他们希望研究机器人“对语言的理解程度”。

  微软聊天少女Tay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二):学会在信息超载的时代专心做一件事

  1.大脑分为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三个脑共同配合完成认识决策、思考等活动

  2.思考脑负责思考的整个过程比较准确,但速度慢,需要专注,容易疲劳,不能多任务并行。

  想法:根据思考脑的特性工作间隙就不要用那种费神的游戏做调节,比如象棋,那样只会让思考脑变得更加疲劳。由此可以联想到,如果晚上睡不着,通过这种活动思考脑的游戏来加速它的疲劳或许会有助于睡眠。

  3. 反射脑负责最原始刺激反应特点是速度快,是自发、无意识的,可多任务并行,但失误率较高。

  想法:经过不断训练积累大量经验之后,反射脑应该也会形成一种成功可观的快速判断力。

  4.存储脑类似数据库,负责信息的存储与分类,需要睡眠的保障

  5.影响我们深入思考的4种原因

  (1)随时在线:看似效率高,但其实每一次打断,都分散了思考脑的注意力

  (2)多任务并行让大脑超载,会降低效率和准确度。关于这一点,某些已经训练到一定水准,达到肌肉记忆或者反射脑记忆水准的人,也可以做到高效多任务并行,但并行太多任务对质量也有影响。

  (3)睡眠不足失眠不足会减少大脑内存,存储脑无法有效分类整理信息。

  (4)负面压力

  6.解决方法

  (1)离线思考:在精力充沛时候完全投入解决一个问题电子静默,拒绝干扰。以2小时周期(四个番茄钟)用10分钟统一处理信息。

  (2)批量处理,按照任务四象限将任务分类,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和不紧急也不重要的琐事。一次只处理一个任务,把密切相关的任务做为同一批次处理。

  (3)夜间保证8小时睡眠,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否则大脑会以为是白天,从而减少褪黑色素的分泌。

  (4)科学面对负面压力。明确任务,明确压力点,注意截止日期,然后做出应对。减少不确定焦虑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三):在一心多用的时代,保持专注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忙碌,却不知道忙了些什么。每当夜晚降临,就会有一种羞愧感涌上心头。该做的,想做的都没有做。然而,睡了一觉,第二天又开始了这种重复循环

  调查了周围的人群,许多都有这种困扰。我们每天被各种琐事缠身,手机逐步成为最大的干扰,刷朋友圈,玩微博思维混乱精神分散。想做出点成就却无处下手。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人都想要做“多面快手”,多管齐下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你不能只是一个编辑,你还得懂得营销;你不能只是个老师,你还得是沟通达人;你不能只是个学者,你还得是个演说家;开咖啡馆得知道拉投资、找人脉、选地段,种花草的人得知道学会使用单反和美图,做微商的得懂得写文案经营,写文案的得懂得90后的心理以及四次元耽美卖萌。

  这些都没有错,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是这样。可我们总觉得在如此多面手的路上,缺了些什么。这个也许就是专注力。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教授特奥•康普诺利所著的《慢思考》,是教我们如何在一心多用的时代深入思考的书。他从大脑的工作机制入手,分析束缚大脑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锁技巧工具,帮助我们把重要的时间放在创意构思和正确决策上,从而将个人能力做事效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我们的脑子随着我们生命存在一刻不停地思考。特奥•康普诺利教授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反射脑快而原始,它自发而无意识地处理问题。思考脑慢而成熟,它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还有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它负责存储信息和激发创意。

  思考脑作为本书的主角,也是我们大脑里最具特色部分,是我们的骄傲。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现代智人才拥有了发育完善的思考脑。但有一个惊人真相是——思考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即是: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你以为你可以同时完成几份工作?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不。唯一可行的多任务并行就是特定任务上和反射脑配合,由反射脑下意识地习惯性地做某件事。而对于心不在焉时做的工作,并不会存在记忆,只会消耗时间和能量。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专注。这也是几乎所有有所作为人士的成功秘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并不是说我有多聪明,我只是对问题思考得更久而已。”

  村上春树说:“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史蒂夫•乔布斯在评价Mac电脑时说:“等你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你会想出很多复杂的解决方案,因为它确实错综复杂。大多数人止步于此。但有少数人会继续在午夜里冥思苦想,最终理解问题背后的深层规律,找出简洁优雅的方案。”

  在专注力方面,我比较欣赏日本人的做法。就像食物方面:拉面馆始终保持只做一种拉面,饭馆只做一种料理——天妇罗或照烧,闻名遐迩寿司店只出售寿司,甚至有一位老爷爷一辈子只做米饭,但那拳头大小的米饭晶莹剔透,让你惊异于米饭的香气与原味的保持,引来无数人的赞赏

  可见,做的事情并不在于多,而在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而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这种愉悦感。在做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去想成功之类的,如果你足够专注,“第一名”的头衔就会自然而然的到来。

  那如何保持专注,深入思考呢?《慢思考》给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 你可以忘了本书的所有建议,但是只要实施了这一条,它就足以提升你的智力生产力。

  在这方面,史蒂芬•金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记得在《写作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一书中,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我的日程安排的很清晰——上午用来处理新事务,比如撰写文章;下午用来打盹和写信;晚上用来读书和家人一起玩,做些紧急修改。基本上,上午是我最重要的写作时间。”关起门来不受打扰的写作,一天4个小时或许比史蒂芬金的描述更让你感到惊讶,但无人可以否定他的成就,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最高产的作家

  第二,批量处理,尽量减少切换次数。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好像无法彻底避免多任务并行。有时候,任务切换甚至是我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所有的干扰,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干扰与真正的工作无关。

  很多情况下,批量处理的效率远高于整天的零敲碎打。平均而言,30分钟不受打扰地处理一个任务,效率比3个10分钟要高3倍。如果任务比较复杂,或者多个任务属于完全不同领域,那么不受打扰的工作效率比多任务并行高4倍。与此同时,与不断切换任务的10个3分钟相比,连续不受打扰的30分钟能让你的效率提高10倍。

  第三,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睡眠有益健康,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本书作者提醒我们,充足的睡眠会对智力生产力产生正面的影响。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吧?现在有太多人在白天见缝插针,抓紧每一秒疯狂使用只能手机,因此存储脑完全没有时间处理海量信息。不过在我们睡眠期间,“存储脑”终于找到了机会,整理、储存、识别尚未消失的信息。

  研究证明,8个小时睡眠能够明显改善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力学习并保存动作技能的能力,以及创造力。通过脑部扫描,我们甚至能直接看到部分区域变得更加活跃。所以,在睡醒的那一颏,人们常常会灵光一现,找到前一天苦思冥想而不可得的解决方案。

  第四, 科学应对负面压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短暂的压力能提升我们的表现,但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又会摧毁我们的智力生产力,所以保持平衡很重要。

  要恢复压力平衡,最重要的手段是减轻负担增加资源。但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资源是自己,因此最重要的是好好照顾自己、增加自己的耐压能力。

  在个人的耐压能力中,有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无法改变的,包括遗传学、生物学和体格方面的限制因素。但对于自己能够掌控的部分,我们当然负有责任

  其实,我们处理压力的水平可以不断提高,我们评估环境的思维方式对此影响很大。对耐压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基本态度包括:是否将挑战看作成长发展的机会,遇到重大事件的基本感觉,对工作和家庭角色得投入程度,是否拥有明确的优先级和清晰的现实目标。

  在这个一心多用的时代,人们往往想要同时兼顾,缺乏专注。但世界再嘈杂,人的内心都应该是安静和淡然的。无论怎样变化,我们都可以追求内心所爱,保持简单的态度,深入思考,做到极致。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四):手机导致你注意力不集中根源?屁咧!

  我相信正在读大学或者在职场上打拼的你,包括我自己。有一段经历很多人都有并且印象深刻――高三那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哪怕你未来还有很长一段人生路要走,你都没有底气说将来会比高三的时候更专注。

  上班族嚷嚷

  “我没时间,上班要发n封邮件,开n场会议报告还没写完又来了新的任务,晚上还要照顾宝宝,哪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啊!”

  考研党,备考四六级英语的大学生抱怨

  “没心思学,好难啊,'要是能像高三那个时候学就好了。。。”

  这些抱怨背后都传递一个信息:我上班没时间学习,考不上研,四六级没过,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我的原因,是外部因素造成。

  诚然,现在属于高速多元化时代,外部因素干扰确实很强,没事刷个手机,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分散你的注意力。你头脑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每天在邮件,电话,朋友圈和手头工作之间疲惫折返,但你却越来越累,大脑没有时间去思考,去学习。这背后的原因不是外部因素,而是你自身的问题。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五):看完这3点,我觉得你再也不会“玩手机”到深夜

  为了养家糊口,安身立命,我们每天被各种琐事缠身。每天工作后,我们的身心俱疲,需要通过睡眠来休息、恢复身体的能量。然而,现在太多的人在白天见缝插针,抓紧每一秒时间疯狂的使用智能手机,生怕错过微信某一条信息的回复,朋友圈某段动态的接收。聊微信、玩微博、刷朋友圈,成为大多数人每天晚上的主要任务。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玩手机直到深夜也不见睡意,反而越玩越兴奋。最后,因为睡眠不足,直接就导致了自己第二天工作的效率。

  睡眠有益健康,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为什么熬夜却成为了常态?要知道,一个晚上的睡眠不足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我们的情绪

  《慢思考》书中介绍,14天较轻度的睡眠不足(一夜睡6个小时或更少)对认知能力的影响相当于两天两夜完全不睡。简单来说,如果你想发挥大脑最佳的潜能,你需要足够的睡眠。反过来说,如果你缺乏足够的睡眠,你的大脑会损失许多潜能,你的专注力、创造力和判断力都会受到影响。

  睡眠不足不对我们的身体机能和心理情绪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慢思考》一书关于睡眠不足,这一问题讲述了很多的内容。以下几点,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改变你的生物钟

  众所周知,我们需要的睡眠时间是非常规律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生物钟所决定的。我们体内最核心的生物钟被称为“昼夜节律钟”。

  昼夜节律钟的时间循环周期被精确设定为24小时11分钟,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我们体内细胞的工作,让它们白天清醒,晚上休息。这套生物钟非常稳定,不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

  《慢思考》一书说,生物钟调节着我们体内的众多细胞,它们大多遵循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来活动或调节身体各项指标。如,能量的制造和储存,血压和耗氧量的调节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大脑,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睡眠时间若是少于生物钟的原始设置,它的稳定性将会受到干扰。

  《慢思考》书中说,我们体内的昼夜节律钟获取信息是靠某些特殊的感觉细胞,这种细胞叫“黑视蛋白”。一旦被触发,它会向我们的中枢生物钟发送信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人变得精神。

  黑视蛋白对蓝光很敏感。蓝光越多,黑视蛋白就比较活跃,你的精神就会越好;反之,蓝光越少,褪黑素的分泌被激活,你就会感觉越来困。

  因此,当你晚上近距离紧盯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时,你就暴露在大量的人造蓝光中,这些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你的生物钟。这些不仅对视力造成了危害,还缩短了自己的睡眠时间。

  如果你睡眠时间够长、睡眠质量够高,你也许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但是,如果你已经出现了睡眠问题,或者过度消减睡眠时间,那么你就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了。

  第二:使你的记忆力下降

  你现在还记得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吗?我相信,当时老师的名字、外貌、讲课风格依然就在你的脑海中。你有没有想过,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你依然记得这些信息?

  书中介绍说,睡眠有点像整理硬盘、清理碎片。当我们熟睡时,我们的大脑的部分细胞会继续工作,它们会判断我们大脑中的信息哪些是该保留的,哪些是该抛弃的,它会不断的整理已经进去“档案室”的信息。而我们一夜好睡眠,无论是在我们学习前还是学习后,我们的记忆力都能够显著的提高。

  若是缺乏睡眠,大脑中就会有太多的垃圾信息无法清理,太多的碎片无法建立联系,有价值的东西也无法放入合适的位置。当你需要某天信息的时候,你根本无法找到它。因为接下来大量的重要信息会再次涌入脑海,前一天的大部分东西就会被沖刷掉了。

  《慢思考》中说,如果睡眠不够充足,你的大脑就会变成一座乱糟糟的图书馆,所有的书都在地上胡乱扔着,永远无法回到它应该在的位置。睡眠不足的后果也并非记忆力变差这么简单。

  第三:增加你的负面情绪

  睡眠对自我情绪的处理和平衡也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据《慢思考》一书的图表和信息显示,缺乏睡眠,会导致快乐之类的正面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增加。而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改善我们的情绪,还能使我们伤害的心灵得到治愈。

  经常熬夜人的大脑里,负责调节情绪的脑区域昏昏欲睡,无法进行很好的工作。这不光会影响思考的质量,还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的烦躁,冲动。当遇到一些负面刺激时,我们会更容易出现反应过度,情绪也会更加的夸张。

  除此之外,睡眠不足会带来一定的疲惫感。这些疲惫会导致我们的情商全面下降,让我们在社交中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

  书中说,无论科学家讲目光投向哪个方向,都会发现睡眠不足所带来的各种危害。首当其冲的是注意力和专注力,然后是耐心、对复杂情况的鉴别能力等。诸如此类的一些能力,都会因为睡眠不足而削弱。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十分的繁忙,总是想下班回家,玩会手机,放松放松。我觉得这种要求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就怕你自欺欺人,一直拿着手机,抱着平板,给自己找些借口和理由,不肯散手,直到深夜。最后的结果,就是你睡眠不足,直接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造成影响。

  如果想要放松一下,我觉得你可以采取些比较健康的措施。如,看书,画画,写作等。这些不也是很好的方式吗?

  上述所说的这些问题,有可能不完全符合你的实际情况,但我希望依旧能带给你一些感悟和启发。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六):想要成功,先学会打破自己大脑的锁链。

  如果问在某一专业领域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

  大脑,这个回答当之无愧。但是对于大脑是如何思考如何运用的,大多数人都知之甚少。在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各种理论频繁占据现代人的学习目标和培训的时候,系统地去理解自我的头脑运行机制和具有针对性地去改善思考和生活方式的方法却鲜而有之。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七):困惑的现状,只有找到最核心的操作点才能改善

  从清晨就开始一天的忙碌,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夜幕降临,带着疲倦的身体走进家门一股羞愧感涌上心头,一整天该做的,想做的都没有做或者没做好。然而,隔天又重复这样的生活。这到底是怎么啦?是什么让我们活得如此碌碌无为?是什么让我们周而复始的重复着这无价值的每一天?

  我为此困惑,周围的不少朋友也为此困惑。是自己的目标不够明确,还是执行力太差,似乎都不是。有一次在地铁里意外听到一个姑娘讲电话,内容大概是:我一天事情多得不得了,要开会、要做策划案、要联系客户、还得找活动场地,白天都是手忙脚乱,晚上还得加班,根本就没有时间想事情。我在心理默默的给她加了几条她也在做的事情:逛淘宝京东、跟闺蜜聊天八卦、玩玩微博、刷刷朋友圈、还要逛逛二次元的论坛等等。这样“丰富多彩”的一天,怎么能有时间来想事情呢!是的,这一切的事情似乎都是需要做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工作需要,也是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对每个社会个体的要求。但做了这一切,是否会感觉似乎少了点什么呢?是的,就如讲电话的那个姑娘所说:根本就没时间想事情。这是个多么可怕的事实,我们拥有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大脑,但因为我们纷繁复杂的一天而让我们无法充分利用大脑,从而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那么点焦头烂额和没有成就感。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特奥•康普诺利所著的《慢思考》阐述了正常人的大脑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及弄清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生产力。而这两个主题对于我们大部分的脑力工作者几乎都是一无所知的。从过去20年的许多研究中表明,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存储脑”。通过这三种脑无间的配合,来发挥我们最佳的智力表现,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中。但有时候这三种脑也会互相竞争,从而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所以合理的调配这三种脑就变成了改善我们的工作状态、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操作点。用最简单的方式描述这三种脑是如何工作的,则是:“慢而成熟的思考脑”“快而原始的反射脑”“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这样是否会相对容易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呀,当然这样的描述还过于笼统,无法更具体的弄清楚采用怎么样更优质的方法来调配我们的大脑,以及更明白的认识我们的这三种脑工作起来各具有什么特点。

  特奥•康普诺利教授花了五年的时间,查阅了六百多篇各类研究文献,才写成的这本《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用简明、有趣、实用的方式普及我们三种脑的原理、各自的工作起来的特点、及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使用这三种脑。

  我们困惑的现状,不是我们太忙碌,而是我们不了解我们自己的大脑,我们没有使用更好的方法来协调及配合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八):想做斜杠青年,这个方法让你工作效率提升十倍

  斜杠青年是目前很多人羡慕的身份,是指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己的精力、技能和资源获得多渠道的丰厚收入。这种时下流行的火力全开模式,年轻人既可以从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惬意,也可以激发自己生活的激情,获得精神和物质双丰收。

  可是,经常让人疑惑的是,大多数人做一份工作都搞得焦头烂额,那些多斜杠身份的青年,和我们每天的时间同样多,他们是如何做到高效率工作的呢?

  著名的特奥.康普诺利教授将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神经学的知识整合,专门研究大脑超载时代,我们要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他在自己的精彩著作《慢思考》一书提出:在这个世界上,纯粹的“无脑”劳动正在消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脑力劳动者,我们的成功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质量。

  在我的咨询中,我看到很多人努力的失败在于,我们都习惯从外在寻找捷径,要求别人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却不知道每个人最大的资源在于先理解自己。同样,我们一直都按习惯的方式用脑,却往往不了解自己大脑是如何运作的,不知道如何合理用脑才更高效。

  如果你以前学的是具体提升工作能力的方法,在《慢思考》这本书里你将学会如何理解自己大脑的运作模式。如此,你并不需要比以前更加努力,仅通过调整你的工作方式,就可以简单实现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

  最基本的理念:专注是所有成功人士的秘诀

  树上春树说:没有专注的人生,就仿佛睁大着眼却什么也看不见。这要求我们做的事不在多,而在于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并在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斜杠青年做得多,却往往忽略了他们做得如何极致。甚至有的人说,只是我的工作特殊,没有更多的时间罢了,其实不然。因为当你并非全职却可以拿一份不低的工作报酬时,你付出的大多是过硬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专而精。

  为什么斜杠青年可以在一个个的领域胜出,是我们的天生缺乏这样的专注的能力吗?我看未必!

  看看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瘾君子,比如毒瘾、烟瘾、酒瘾、恋爱上瘾,再看看自己一个个改不掉的小习惯,你就会理解做到专注并不难。并且,在这个信息传输高效的时代,你看看任何场合,有多少人正在低头拨弄自己的手机,或者哪些地方开始贴上wifi1密码,你就知道有时候我们仅仅对“在线需要”的专注就有多厉害。

  只是,亲爱的,你知道吗?这些你不常觉察到的专注消遣,正在不知不觉地摧毁你的大脑,让你无法专注到对你更重要的目标。而离不开的原因是:若没有意识,我们就很难抗拒多巴胺带给我们的兴奋需要。

  最重要的理论:大脑的分工和协作

  有的人会说,你不是要告诉我方法吗,为什么要讲理论?因为我们根本不会相信自己没有理解的东西。除非你做到了真正相信它,否则你不会真的支持自己走上一条改变的路。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真和决策的脑系统,这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和储存脑。他们协同分工配合亲密无间,有时又相互竞争使用空间。

  思考脑运行的速度很慢,需要我们持续地投入注意力保持专注,消耗大量的能量,很容易疲劳,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反射脑的速度最快,处理问题完全是自发和无意识的,消耗的能量不多,但很容易抄捷径;储存脑需要把每天吸收的杂乱无章的海量信息,进行分类的整理和储存,思考脑产生的东西都会经过储存脑判断,舍弃不必要的之后,才存入长期记忆。

  他们之间工作有什么关联呢?我们所有的思考都由思考脑完成,一次无法完成多项任务;反射脑并不知道我们养出的习惯是不是好,需要思考脑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监督着它,才不容易发生偏见;思考脑和储存脑相互切换,当思考脑不工作时,哪怕是短暂的几分钟,存储脑就会抓住空隙立刻工作。

  最简单的方法:彻底离线网络,减少任务切换

  从上面的理论中看出,要做到专注,我们需要提高思考脑的效率和为储存脑留出空间。他们最需要的分别是:思考脑不希望被其他任务打扰,且需要非常专注;储存脑需要思考脑暂停工作后,为它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

  相比,在我们现实的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总是时不时被电话、朋友圈提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事项的插入所打扰,于是我们的一个小时,往往同时并行着多项工作任务,并不断地做着任务之间的切换。而当工作结束时,我们还会因为未完成的任务而焦虑,浏览更种软件或网页试图消解压力,最后不惜加班熬夜工作,第二天又带着欠着的睡眠账开始沉重的一天。

  这样出现的问题是,思考脑需要专注时被打断,储存脑需要休息时被占用,我们工作效率被严重降低,大脑变成了一个条理杂乱的图书馆,所有的书籍任其凌乱地散落一地。这会让我们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比如你在开车还想着另外一些事情,就很容易把孩子遗忘在后座上;又比如,你感觉压力山大,厌倦了思考一些原本很重要的事情,就任由反射脑做出一些荒唐至极的决定。

  特奥.康普诺利教授在书中指出:30分钟不受打扰地处理一个任务,效率比3个10分钟高出3倍。如果任务复杂,属于多个不同的领域,不受打扰的工作效率比多任务并行高处4倍。而与不断切换的10个3分钟相比,连续不受打扰的30分钟能让你的效率提升10倍。

  通过大脑的运作原理和研究结果表明,要高效地利用我们的思考脑,我们就必须做到:减少被打扰,减少工作的切换。想想我们是如何沦陷在这两点当中的,我们就会发现最容易被打扰的就是,各种需要我们立刻响应的手机或电脑提示,每一次当我聚精会神做一件事情,耳边响起几声滴滴提示音,你会不会立刻想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而大多时候看了之后你又发现不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之后,又需要我们重新调整进入专注状态,这会耗费思考脑更多的精力,而实际的工作成效一点也不高。而对于最需要休息的储存脑,却因为在工作间隙,不断被网络各种信息或者碎片化浏览占据,也一直找不到它的工作启动机会。

  另外,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高期待,却同时把多项任务放入同一时间段,并对这样的方式引以为豪。而作者说:你可能觉得自己正在同时做好几件事,但事实上你的大脑只是在多个任务之间不停的切换,这样的切换会带来严重的效率问题。从来没有人擅长多任务并行的工作,那些认为自己具备这些特殊能力的人,只是要改变非常困难,他们对这样的错误方式越自信,就倾向于这么做,而实际上他们却处理得很糟糕。

  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显示,12岁以上的人群中,手机的渗透率已为100%。而根据大脑的规律,这样的智能化,对大脑本身和工作效率正带来日趋严重的影响。想要提高工作效率10倍,主要取决于你是否能留给一个不被打扰的单任务空间,对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彻底离线网络,减少工作切换。

  查尔斯.C.诺贝尔说:我们养出习惯,而习惯又造就了我们。有的人说,我很难绝对全天做到如此,或许你可以小步慢走,当你看着你的智能手机,想象着你具备无比天赋的大脑,正因为这些细小的习惯,一天天变得钝化,你是否会多一些自我警醒。另外,如果你希望彻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书中还有从睡眠模式以及从压力入手的一些实用调节技巧,帮助你真正练就一个高效斜杠青年的基本功。

  作者说:基本态度的改变是所有改变的根基,否则所有的技巧都派不上用处,因为自己根本就不接受。除非真的想改变,你才会理智地面对生活中那些细微却不重要的诱惑,而这往往开始于自己的一个决定,以及关于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让我想起一位前辈说过的话:最宝贵的经验,不是太复杂,而是太容易懂,所以大家很难相信,只要简单坚持就可以了。以此共勉,祝大家有所收获!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九):快节奏”的社会,我们为什么需要“慢思考”?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你有没有在地铁上看到过不停翻看手机信息的人?有没有在教室里看到过课间10分钟也要做题的人?有没有在街道上看到过开车打电话的人?

  时间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尽可能多的事情,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珍惜时间,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仿佛只有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才能学有所成,这样的教导已经根深蒂固,但是,这真的是正确的吗?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我们随时保持在线,只为不错过任何信息;让我们多任务并行,只为同时解决多个问题;让我们有低水平的压力,只为满足过多过少的要求;让我们睡眠不足,只为换取更多工作的时间,但是,这样做是正确的吗?

  如果你心有疑虑,想要知道原因,那么你就是那些希望更了解自己大脑、想要打破束缚大脑的无形枷锁、提高自身智力生产力的人。或许《慢思考》这本书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慢思考》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作者在书中从对大脑的工作机制入手,分析了摧毁大脑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锁技巧和工具,帮助我们把重要的时间放在创意构思和正确决策上,从而将个人能力和做事效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特奥·康普诺利教授的《慢思考》共有三大部分内容。经过归类整合,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全书进行说明。

一:“神奇大脑”的神奇之处?

  惊人真相就是大脑中1600亿个细胞活跃地进行协调工作,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任务,庞大的数据,复杂的逻辑,完美的配合,让我们惊叹大脑的神奇,而大脑彼此密切的合作,是因为果壳里存在三种脑:

  1、慢而成熟的思考脑

  运转速度很慢,持续的投入精力,消耗大量的能量,很容易疲劳,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所有的思考过程均有思考脑完成。

  2、快而原始的反射脑

  三者中最古老的,能同时处理多个信息,消耗能量不多,速度快的像闪电,抄很多无意识的捷径,并以坚实的信念为基础做出判断,易出错。

  3、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

  永不休息,处理的是消极任务,会和思考脑争夺工作记忆的时间和空间。

  但是,三种脑是相爱相杀,即有时配合无间有时互相竞争。大脑处理的所有的任务,如果时间很紧急,基本都是反射脑在没有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候,凭直觉给出的答案,如果时间足够多,那么思考脑就会经过反射脑的直觉和存储脑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给出最合理的答案,思考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不能多任务并行,所有看起来的多任务并行其实都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进行切换。当且仅当思考脑休息的时候,存储脑才会工作,它一刻不停的整理、操控、储存、更新脑子里的信息,以便让我们从中归纳知识,得出见解。

  由此可以看出:大脑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果壳里三种脑的完美配合,配合的结果决定了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零和游戏”完美的解释了思考脑和存储脑的关系,所以话题回归到我们开始的那个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尽可能多的事情,这个是不合理的,因为你一直占用思考脑,那么存储脑组织根本不会学习,效率就会变得很低,即休息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下一个任务补充能量。

二:为什么会存在“脑锁链”?

  瑞士奶酪模式我们也许听说过,它风险管理中的一种理论,即每一级的预防措施就像是一片瑞士奶酪,这些奶酪叠放起来,形成完整的安全系统,尽管每一级安全措施都试图减小甚至排除所有风险,但总会有漏洞存在,若是处于某种原因,奶酪上的漏洞连成一线,可怕的事故就会发生。而生活中让这种事情发生的因素就是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负面压力、睡眠不足。

  赫伯特·西蒙说过:信息的充沛意味着其他东西的匮乏,这个东西就是接收者的注意力。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快捷更方便的与亲人、朋友、同事进行联系,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个现象,就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信息,我们会保持随时在线,手头的事情会被无数个有用的没用的消息打断,我们就会在多个任务之间进行来回切换,而对于一些过高或过低的要求,又会让我们陷入持续的低压之中,为了达到某种要求或期许,我们占用了我们宝贵的睡眠时间,但是睡眠不足又会引发抑制了大脑中负责长期记忆的新细胞生长,大脑会损失许多的潜能,就此形成恶性循环,浪费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导致我们加班加点仍然拖延工期,效率前所未有的低下,神经脆弱到一触即崩。

  以上这些问题就是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锁链,它禁锢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效率越来越低,做出的错误判断越来越多,就像课间10分钟还在做题的同学,他可能下一节课还在想课间做的那个题目,导致这节课的内容什么也没有记住,即花费了时间却没有起到效果,这是我们应该杜绝的。

三:解开“脑锁链”的技巧和工具

  解开“脑锁链”的技巧,分以下四点:

  1、应对随时在线的方法:彻底离线;

  离线时间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为你带来更多的效率,但是具体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离线,我们只能在处理某项任务的时候,专心的做完这一项任务,不同时接手其他的任务,在完成之后,便要检查信息、邮件等。也就是专心做一件事,不要三心二意。

  2、应对多任务并行的方法:批量处理;

  l 一次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相对完整的一部分,拒绝所有干扰;

  l 把密切相关的任务划分到同一批次;

  l 把不相关的任务、邮件和琐事丢到一个批次里;

  l 准备好在家里处理的批次;

  l 在日程表上标注批次处理时间;

  l 每次批量处理结束后,好好休息一下;

  3、应对睡眠不足的方法:回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要让大脑发挥出最佳潜能,你至少需要睡足8小时,而且要警惕小睡,因为虽然小睡有利于身体恢复,却不利于存储脑完成工作,因为30分钟后人会进入深度睡眠,这时大脑的各中枢神经的抑制过程加深,脑组织中许多的毛细血管暂时关闭,流经脑组织的血液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少,若在此时醒来,就会感到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这是由于被抑制了的大脑皮层还未解除,关闭的毛细血管还未开放,大脑出现暂时的相对的供血不足,造成一时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这种症状短则十多分钟,长则半个多小时才能消失,所以,存储脑需要的是大量短暂的休息和真正的睡眠。

  4、应对低水平压力的方法:科学的应对压力;

  因为压力本身无所谓好坏,不同的人对压力的反应也不相同,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所以要科学的应对压力,首先要合理安排任务,消除慢性压力,其次是提高耐压能力,最后就是恢复压力平衡。

  在“我们”阶段,保持压力平衡,社会支持带来的正面支付非常重要,可以从6个方面说明:要求别太高;提供必要的资源;提供足够的支持;让工作变的可控,可预测;安排休息恢复时间;警惕早期警告信号;最后要小心你的管理风格会影响以上所有的方面。

  解开“脑锁链”的工具:ABC模式

  作者提出了ABC分析和ABC日志,即想要改变习惯,我们必须仔细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奖励,然后你就可以改变、消除、避免诱因或奖励,或者二者同时改变,又或者你可以保持诱因和奖励不变,不改变中间的行为习惯。其中自我奖励和惩罚、反思和提醒也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反思越多,你的反馈和行为离的越近,改变就越快,也千万不要低估“提醒”的效果。简单的说,就像练武功一样,内功心法(心甘情愿的改变态度)才是根本,招式(解锁的技巧)是辅助。例如,高手内外兼修是必须的。空有高深内力却无高深招式,相当于你有一辆超跑,但是路却是乡下土路,车速提不上。空有高深招式却无内力,则更糟糕。

  我们为什么要慢思考?因为大脑壳分三种脑,思考脑做处理需要消耗时间,唯有经过思考脑处理过的问题才能是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案,出错的几率才会小,如果时间紧张,反射脑趁虚而入,就会出错,做出错误的判断。特奥·康普诺利教授的《慢思考》的目标就是提升你的智力表现和生产力,让人脑与科技达成平衡,发挥出最佳潜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度阅读。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后感(十):你丫上瘾啦

  坐在地地铁上,人群拥挤,但是却很安静,虽然说不上安静得掉一根针都可以听见,但是这种静却也不太正常。

  至于原因放眼望去就明白了,人人都拿着手机,低着头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小小的屏幕,脸上没有表情,只有手指上下滑动着,不管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长相、衣着不一样的,可是行为都一样。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大家人人一部手机,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咨询,我也是如此。只要一有空,可以用大把大把的时间来看手机。上课看,下课看,睡觉前看,回家看,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老师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学生从来都是低着头,父母更是愤怒,仿佛是自己不存在一样,孩子只顾着看手机。说道手机上有什么,却什么也答不上来。

  你知不知道你又肯呢过上哈hi上瘾了!并且你基友可鞥感染了一种新的症候,叫做无手机焦虑症(Nomophbia),它是No Mobile Phone Phobia的缩写,在《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的思考学》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自己做过的一项调查,在调查的1152位人员中84%的人早上醒来得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邮件,在1000为远离电子设备24小时的挑战中,有53%的人离开网络后灰暗到沮丧,40%的人会感到孤独,在有的人看来,远离电子设备简直像砍掉了我的一只手一样。

  如果以砍掉一只手为代价,牛安逸远离手机的?我想很多人的回答是不,相比手机来说,我们更爱自己。可是你有可能不知道手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你的大脑。让你的智力一点点下降,有的时候手机会危害到我们生命!

  可是让你在此刻放下手机你愿意吗?有的人肯定不愿意,理由呢?往往是会有很多人找你(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只不过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刷着微博,朋友圈)但是实际上尝试一下让自己远离手机一天,,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找你,毕竟,这个世界没有了你会照常运转。

  但是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已经让我们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依赖,更确切的说是上瘾,大部分人都很鄙夷自己已经成为了手机的奴隶,但是又不愿意改变这样的习惯。《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所有的上瘾都是从习惯开始的,但是普通的习惯不是上瘾,就是那些你可以控制的。可是,一旦产生这个习惯你不执行就会焦虑的状态就证明,你已经上瘾了。“当习惯变成瘾头,你就失去了自由”,从此就是习惯控制你,而不是你控制习惯。这是作者给我们的忠告。

  记得无意间看过一个关于毒品的广告,当你沉迷于毒品时,你的行为不会影响到这个世界的运转,但是可以影响你周围的亲人,父母因无法面对这个现实突发疾病,妻子因为伤心难过度而忘记了正在烧水的火炉,奶奶有物质的女儿因为无人看管将手伸到了火炉旁,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其实当你沉迷于手机时,也是这样的。

  如果想戒掉手机上瘾,在《慢思考:在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中作者给了我们一些很中肯的建议。

  1、学会离线思考。在现在,给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带来超负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手机。想要远离手机。想要远离手机,就要学会离线思考。从巴普洛夫的狗一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奖励机制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在自己的身体内部形成奖励机制,远离手机,让自己的大脑在这期间放空,休息之后可以奖励自己玩一段时间的手机,或是在自己工作时将手机交由他人保存,每天安排时间让自己彻底远离手机,其实定期休息是提高大脑活力、激发大脑的创意。

  2、拒绝多任务并行。拒绝同时做多项任务,要时刻提醒自己。有的人喜欢在写作业的时候听歌或者是边玩手机边写作业,似乎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实这已经让你的大脑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那些看起来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的人其实并不值得学习,因为他们的工作质量并不是很高。

  3、学会批量处理。这个批量处理不是让你同时做好多事情,而是避免好多条信息同时涌出。在《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一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非常细致的处理方法,甚至细致到了手机中每一封邮件的处理,如果对于邮件不会处理,这本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让你的生活更加井井有条。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刻秉承一种态度:世界离开了自己还是可以照常运转。那么可以安静地休息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