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趋势红利》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趋势红利》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29 20: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趋势红利》读后感精选10篇

  《趋势红利》是一本由刘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原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趋势红利》读后感(一):风口的猪 --》隐形企业

  乙方心态 -- (放弃了对用户思维的发展,反而客户思维占据了你的思维意志

  组织 ---》产品 ---》营销 ---》渠道

  传统店商

  传统电商 匹配度 --》转化率 --》单客率 --》产品 --》忠诚度 ---》传播率 回归到匹配度

  社群入口 重复购买《----- 会员

  创造价值 --- 传递价值

  全脑红利--》激励员工措施

  延续创新(7)

  平台创新(2)

  颠覆创新(1)

  创新红利--》

  基础技术(华为)

  工程技术(小米

  用户中心(腾讯)

  流程效率(淘宝)

  社交红利--》

  引爆圈层

  零距社交

  新媒崛起(公众号

  流量红利--》

  社群经济

  口碑经济

  单客经济

  未来的路上你会怎样选择以后的路,企业要做出正确决策,每一步都看似都如此的有学问,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真的存活了,并且每天都在解决问题思考问题预言问题,创新价值传递价值,未来的每一天都会是你要走的更好,要去思考和练习怎样能够适应当下的工作生活,每一代人的生活里总会给他们带来巨大改变的选择。

  趋势大势,顺风而行,慢慢的走的更好,更加富有能力智慧来创造有价值事情和企业。

  《趋势红利》读后感(二):物竞天择,顺势而为

  生物进化有“物竞~天择”的逻辑,企业运营也要效仿建立“创新~选择”的逻辑,比创新更重要的是对创新的选择,唯有做“有效的创新”,方能提高成功概率!那么,如何选择呢?企业应当顺势而为,选择风口,选择符合趋势的创新! 基于《企业能量模型》,本书总结了四大趋势红利:全脑红利(组织),创新红利(产品),社交红利(营销),流量红利(渠道) 一.流量红利(渠道) 零售的逻辑,就是不断寻找新的流量红利!三大流量红利: 1.社群经济:一次流量 案例:虫妈邻里团,“社区+社群”模式,基于共同地点上的共同爱好,采取 a.下了单再采购~~减少库存 b.只送到固定提货点~~降低物流成本 2.口碑经济:二次流量 核心:a.用户对产品的信任 b.用户愿意“货币化"他的社交关系信用) 案例:“全民房产经纪人”,碧桂园直销模式 3.单客经济:这个时代最大的流量红利,来自消费者的重复购买! 给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甚至“异业价值”,产生互动,黏性,忠诚度,就是单客经济! 备注:流量红利图,客户终生价值,获客成本,流量费,异业生态 二.社交红利(营销) 社交红利的三个自然步骤: 传播,交互,变现 1.引爆圈层(传播) 逻辑:连你产品都没用过的人,凭什么为你传播?(文章好到读者忍不住纷纷转发朋友圈) 企业除了生产第一产品(实体产品),必须生产第二产品(关注点)! 用关注点换取用户时间(社交货币),进而换取更多的第一产品! 2.零距(交互) 案例:凯叔讲故事,将"起床刷牙洗脸控制在10分钟内"作为一个任务让十余万家庭主动参与进来,对完成奖励积分,可以去商城兑换实物。 一个人广播,推商品,是“媒体思维”;和用户交互,创造生意机会,是“社交思维” 3.新媒崛起 案例:逻辑思维(社交网络,IP,视频,社群),papi酱(视频) 未来的社交红利在哪里?短视频,垂直社交网络,用户属性相似的社群? 备注:品牌返祖 营销前置(产品营销化) 营销后置(品销一体化) IP(知识产品) 三.创新红利(产品) 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对称,越来越难赚到“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钱,而“我能,你不能”的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突显出来!这就是“创新” 价格上升是“创新红利”,价格下降是“效率红利”。两股力量如此往复,推动世界向前发展。 产品创新全景图:基础技术,工程技术,用户中心型(从功能体验,从体验到个性),流程效率的四大创新 三大创新红利: 1.工程技术 案例:华为 2.用户中心 a.心态转化 “乙方心态”,甲方让我怎么改就怎么改,并不是满足用户,而是取悦客户,取悦付钱的人 b.从功能进化到体验 提高用户体验的四个角度便捷品质有趣设计 c.个性化需求 案例:红领西服的C2M模式 d.产品场景化+用户交互 案例:凯叔讲故事 3.流程效率 打造品牌的“欧洲模式”和“日本模式”,他们分别代表了“情感价值”和“品质价值”;创建于“品质价值”的“日本模式”更契合中国当下国情。 a.线上案例:必要商城,用“C2M”模式,消灭库存,也叫短路经济的核心;优质低价 b.线下案例:名创优品,供应链,渠道,推广的效率提升 c.B2B案例:找钢网,“保价代销” 当企业差异化越来越小的时候,就开始比流程效率创新了,如必要商城,名创优品。 备注:定倍率(零售价/出厂价) 供给侧改革 四.全脑红利(组织) 1.延续创新(渐变式) a.建立一种创新文化 b.举行创新竞赛 c.组织创业培训 2.平台创新 a.韩都衣舍“平台+小组” b.海尔“平台+小微企业” 3.颠覆创新(养儿防老) a.成立公司 b.并购 c.合资 案例:芬尼克兹的“裂变式创业” “合伙人制”是比较重要的颠覆式创新机制 备注:顶层设计,达尔文雀

  《趋势红利》读后感(三):飞猪趋势论下的经济--趋势红利

  飞猪趋势论下的经济--趋势红利 韩正

  技术性革命基础沉积已久,互联网基础设施应用已经基本完善。风口飞猪已经流传已久,趋势红利正在显现。过去的信息不对称被互联网信息革命越来越夷为平地。从形成到知化再到使用,快节奏的迭代已经成为常态。站在趋势的始端,红利不断涌现,正就是赢着通吃的垄断时代。

  在凯文凯利的《必然》一书中这样一句话形容流量:数字经济就是这样运转在自由流动的复制品河流中。《趋势红利》这本书以四大红利为主线阐述出大趋势下的转型之路。

  在全网信息时代,信息过剩,有效知识显得不足。正因为网店太多,通过用户搜索而自然分到的免费流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商家了。要想实现重复购买,首先想办法沉淀客户。用更高效的手段来抹掉网店的红利,早期获得的流量红利已经沉淀到大家对这个品牌本身的认可中了。天然垄断性企业本身就占有红利的本源。套利思维(截取本不属于自己的“流量”)盛行,这也正体现优质流量红利的衰竭,新型品牌价值的体现。正印证了吴晓波先生所说:因为互联网,今天的品牌正在经历“反祖现象”。

  马蔚华:不知未来者,不以评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知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理微观。企业要享受社交红利,尤其要注意短视频的快速崛起。Papi酱正是避开图文红海,迎合人性,用好了新崛起的短视频这片“蓝海”。

  企业最终是要回归到本质的:如果你的消费发生变化,你就必须跟着他变。彼得.德鲁克: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的方法就是:创造价值阶段和传递价值阶段。从而公司分为:产品型,营销型和渠道型。让产品更加优质化,营销更加精准化,渠道更加扁平化,才是企业竞争的原动力。营销就像空军,渠道就像陆军。运用互联网的手段缩减传递价值的环节,或者借助互联网社交工具建立用户社群,反向定制产品。

  经历是最好的老师。产品的不完美影响到企业的中心价值。产品的基石在社交红利的时代是否成为一种营销手段?满足用户的“被社会认可”需求。人性层面东西,是产品营销化的基础。这就是社交红利给品牌和营销带来的引爆性力量。必须“超预期”地好,他才会忍不住主动帮你宣传感性分享欲望,来自于刺激了“表达神经。体现了内容的价值。内容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知名。内容终成就平台,变成用户和更多内容聚合的地方。零距交互的成功,是基于数据变态运营。引爆圈层,零距交互,新媒崛起。社交红利的逻辑,体会社交网络的趣味

  品销一体化就是营销进入了渠道销售环节,营销直接变现,互联网时代,营销也在后置,品销越来越一体化。

  从生物进化的逻辑中,体悟商业进化的线索。物竞天择的进化逻辑中,悟到了企业“创新—选择”的进化逻辑。市场的机制正如人择下的适者生存,商品的竞争。麦肯锡把行业的创新分为四大原型:科学研究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客户中心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闭环正在成为企业传略的根基

  正如刘强东:“十节甘蔗”把整个商业链条切割为品牌商(创造价值)和零售商(传递价值)企业在竞争中要么获得性(效果)的优势,要么获得价(效率)的优势。当你的公司把东西做得好到别人不可比拟的时候,你就拥有了定价权。

  在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技术的不确定性中创新分为:延续性创新为7平台型创新为2,颠覆性创新为1。组织结构的创新,正如阿米巴模式的应用加强平台的互溶性和协作性,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

  合理的应用四大红利:渠道(流量)营销(社交)产品(创新)组织(全脑)。提高企业的效能,对内对外的互融互通,才是抢占时代先机的最佳途径

  评书人 韩正微博:AOlinL

  《趋势红利》读后感(四):《趋势红利》l学习笔记

  自序

  中国企危机根源:有效知识不足

  世界信息爆炸已多年,而近几年中国面对转型难题普遍感觉无能为力,这是有效知识不够了。

  刘芹序

  经济将会不景气,企业要找新红利

  新的科技创新正在孕育,处于科技创新周期,企业转型要回归本质:抓住消费者的需求。

  总论

  企业进化三部曲:了解传统,建立认知;看清全局变化;选择有针对性的创新模式。

  第一章 渠道:流量红利

  无论传统还是电商,盈利的秘诀是不断获得流量红利。

  第二章 营销:社交红利

  移动互联网增加了连接效率,利用好这种连接,与用户以及朋友产生零距交互。

  第三章 产品:创新红利

  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创新,是每个时代都不会消失的红利。

  第四章 组织:全脑红利

  互联网化的当代企业,不能继续延续传统组织架构的思维。

  《趋势红利》读后感(五):逻辑清晰,有洞察力

  2017.1、刘润《趋势红利:传统企业如何骑在新世界的背上》,好看10分,有料10分。

  开年劈头一个双10分。

  作者刘润在得到app的商业课专栏质量不错,于是我买了他的新书。二十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企业的冲击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互联网取代,但互联网到底冲击了什么,传统企业要怎么改变,则是答案不太清晰的问题。本书回答了上述问题。

  一、互联网到底冲击了什么。

  整个商业行为流程,可以简单切割为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两个阶段。创造价值就是把产品做出来,传递价值就是把产品卖出去,其中又涉及到渠道和营销两个方面的问题。互联网真正影响的,是传递价值这个环节。比如说,从前厨子做饭,这是创造价值,客户在餐厅能吃到饭,这是传递价值。现在各种外卖,冲击的就是传递价值阶段。互联网扁平化,点对点,大大提高了传递价值的效率,缩减了传递环节,所以从前层层传递逐层牟利的行业,现在会很吃亏,比如说图书行业。懂这个基本原理,能知道分界点这一刀如何切,切在什么地方,就能更好的定位自己,发现商机

  二、传统企业要怎么改变。

  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切红利,最终都是趋势红利,没有抓住趋势的红利,是很多企业转型不成功的原因

  如何抓住趋势红利呢?首先,企业要判断,自己在产品、营销、渠道、组织各个方面的强弱,然后再去选择突破点,在你最需要的环节,利用互联网加大企业成功能量。

  刘润总结了四种趋势红利:流量红利(渠道)、社交红利(营销)、创新红利(产品)、全脑红利(组织)。

  1、流量红利。

  淘宝的电商最初好做,就是因为流量红利。后来大家纷纷涌入,流量红利被抹平,所以越来越难做。寻找新红利是零售的核心,比如会员、直销、自媒体、社群、直到再被抹平。这个时代的流量红利有社群经济(聚起人)、口碑经济(亲测有效)、单客经济(回头客)。

  2、社交红利。

  享受这时代巨大社交红利的前提是,产品要足够好。这个足够好的标准就是用户忍不住要发朋友圈夸你。三大社交红利:引爆圈层,多次甚至无限次传播,是社交网络的第一红利;零距交互,把传播沉淀为用户;新媒崛起,不断发现新的方式

  3、创新红利。

  营销和渠道,都是在产品上做文章,产品是一切的源头。创新是每个时代都不会消失的红利。

  创新分为四种。基础技术创新(比如发明显像管),工程技术创新(比如发明电视机),用户体验创新(比如做出彩色的电视机壳),流程效率创新(比如小米电视网络直销,降低成本和价格)。企业在做产品创新前,看清自己所处的行业里面,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准确找到这个时代的创新红利。

  4、全脑红利。

  联合一群人发挥最大的有效努力的方式,叫做组织。传统企业转型的问题,到最后都是组织问题。组织的目的,是让一群人的力量大于单个人力量相加之和。为了实现这个目地,需要有战略,以及全心为此努力的团队。实现这一点的核心是激励。员工不是主人,老板把持全部股权,却要求员工像主人一样工作,这不现实。敬畏人性。一切人的问题,最后都是治理结构的问题。企业要设置一种新的结构、一套恰当的激励体系以及一个合理的选择机制。

  三大全脑红利:延续创新(怎么有创造力的把原来的事情做得更好);平台创新(公司提供平台,让有创造力的员工变成主角);颠覆创新(企业提前布局未来新方向)

  《趋势红利》读后感(六):从水果店里学到的营销知识

  我们现在处在“信息过剩,知识不足”的窘境,都说转型,我们感觉到生意不好做了,但是我们还一直在沿用我们传统的经营模式。产值下滑、客户流失,我们还归结于是因为经济环境不景气吗?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客户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

  那我们所说的转型要怎么转、转向何方呢?

  其实我们要能准确的预见趋势,就如我们可以预言明早太阳肯定会重新升起,这就是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会给我们带来红利,就如阳光。能预见趋势,转型才会成功。“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知中国;不知宏观者,无经理微观。”

  本书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渠道——流量红利;

  2.营销——社交红利;

  3.产品——创新红利;

  4.组织——全脑红利。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一、渠道——流量红利

  以前我购一双球鞋要跑到商业中心,找大卖场里的专卖店。那里地段好,其实地段好是因为人流(流量)大,他开的那个门店就成了我们和商家的一个连接点。流量越大也意味着转换为订单交易的比例也又大。所以流量越大的地段,房租越高。卖场的很多流量红利都被“包租婆”刮分了。你生意好,房东就会涨价。导致我们买到的球鞋更贵!产家加价、物流、经销商加价、门店加价、商场加价、房东加价……

  所以商业发展的趋势是要减少中间商环节,也称为降维打击!

  从以前的六维、五维降为二维,所谓的B2C(产家直接面向消费者),这就是我们知道的淘宝(B2B)、天猫!

  网上购物就是把地段承载的人流转型到了网上,点击量就称之为流量,淘宝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商家发了大财,因为那时人多网店少,几千万人点击他的淘宝专卖店。后来大量的人也开始成为卖家,如我们现在再输入球鞋来搜索我们想要买的球鞋,就会发现有几千个页面。我们不知道去哪家,假如我现在再开个网店的话,我已经享受不到流量红利了——买家甚至找不到我的网店。

  于是啊里成了现在最大的包租婆,他采用竞价排名,把最好的位置——首页推荐,给了出最多钱(广告费)的商家。

  二、那如今我们如何获取流量呢?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社群经济、口碑经济、重复购买。

  1.社群经济

  可以理解为社区加社群。

  就拿卖水果为例,我们要卖水果。拿几千万去CCTV打广告已经不起作用了,人们不看电视了;拿面百万去报社也不起作用了,人们不看报纸了。这样毫无目的的打广告做营销不起作用了。那人们看得最多的是什么呢?有一个就是微信,看微信的时间远超其它时间,所以现在抢流量其实是在抢用户的时间。

  再有就是把水果店开在小区(社区)里,面向爱买水果的妈妈们(社群)。这才是精准营销,如你把传单发到小学生手上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没有钱买或者要妈妈同意才能买。

  2.口碑经济

  现在人们甚至不相信广告,他们更相信朋友的介绍。如她们要买水果,她们不会看广告,而会更在意朋友圈里朋友说哪家的水果好!

  而一种最好的营销、口碑经济叫——忍不住发朋友圈。他们看到你的朋友圈后就会问在哪里买的水果,你家宝宝吃了怎么样?这样她们就会找着去买,因为朋友都说好。

  3.重复购买

  重复购买的流量费为零,不用开发,因为他知道你(水果滩)一直在那儿。

  你去水果店买水果的时候,老板说加个微信吧,用微信付款,可以便宜5块钱。用微信加为好友,他与你就有了联系,产生沉淀,这5块钱就是他把你变成老客户的成本。

  水果店粉丝的价值就很多,比如,有了联系后,水果店可以宣布,客户如果头一天晚上10点钟以前下订单,第二早上来拿水果,可以打7折。这是因为水果店最大的成本是对第二天销量的预测,以及因为预测不准确而产生的库存损耗。如果你晚上告诉我要啥,我第二天早上去进货,就可以非常好有目的性。而且锁定了部分消费。我和旁边的水果店立刻就不一样了。我的经营方式变了,覆盖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变了,顾客回头率变了,所有这些变几乎没有成本,只需要提高我的人际技能,转化我的经营理念。

  还有就是不要小气那5块钱,假如客户重复购买,每次买100元的水果,那他的价值不是100元,假如他每周买一次水果,一年就会购买48次(也算是培养客户的消费习惯,对身体有好处),水果店和客户十年都不般家的话就会产生480次交易,那么他的客户价值就是48000元!

  《趋势红利》读后感(七):价值2000万的读书笔记

  书名《趋势红利》

  什么是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预见明天早上是新的一天开始,新的太阳将在八点钟升起,这就是趋势。

  能准确的预见趋势,我们就可以自信的准备迎接新的一天,抓住我们该得的红利(阳光)。

  那什么是红利呢?

  从专业上讲:红利是指上市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分配给股东的利润。

  本书作者

  刘润 从事微软中国区高管十年,著有四本书,现自己创业,任润米咨询公司总裁。

  说起咨询公司是干什么的,值多少钱?你可能了解不是很多,那我们讲麦肯锡!这个你就知道了,请麦肯锡出一份咨询报告的价格大概是2000万人民币!可以修正企业的不足和对企业经营的提升。

  刘润指导过、当任战略顾问、转型培训的公司有:海尔、百度、晨兴资本、拍拍贷、云南白药等50多家企业。

  本书吴晓波、罗振宇等亲力推荐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请一直结合本公司的情况来阅读和思考本书)

  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经营,一直在努力的学习,看似一直在提高,我们见证了电商的崛起,互联网的发展。但我们的产值在下降,我们说生意越来越做了,经济危机,大批的企业倒闭关门。同样的环境,

  电视产业没落,为什么爱奇艺做那么好?

  传统服装业没落,为什么淘宝做那么好?

  诺基亚没落,为什么华为做那么好?

  智能手环、微信、特斯拉、滴滴快车……大批转型成功的企业在崛起。

  客户还是那些客户,只是客户的消费习惯改变了,我们不再打传统出租车而改用更便宜方便的快车,我们去小卖部都可以用微信支付,十年前只有及少的人敢贷款买车消费吧?

  这本书就是让我们看清现在的商业逻辑,让我们传统企业转型,用12个具体的方法抓住流量,作好营销。

  所有的红利到最后都是趋势红利。趋势一旦发生变化,早点抓准红利的人,就会快速获得巨大的收益,一旦趋势被消费掉了,那这个红利就会消失。没有抓住趋势红利,是很多企业没有转型成功的重要原因。

  那么本书所说的红利分为四个部分:流量红利(渠道),社交红利(营销),创新红利(产品)、全脑红利(组织)。

  就拿我们公司来举例:

  流量红利(渠道),就是我们的客户:忠实客户、流失客户、潜在客户、目标客户;

  社交红利(营销),就是我们怎么样和客户来连接:电话、短信、传媒、公众号、朋友圈、门店、普自村;

  创新红利(产品)、,就是奥迪车,这个不多说了;

  全脑红利(组织),就是守护者,这个公司的所有成员。

  那我们先带着下面这几个问题来读第一章,最后再来回顾一下问题,都可以回答出来就理解了这一章的逻辑。

  1.你所在的公司属于哪种类型,产品型、营销型还是渠道型?(营销型)

  2.在“企业成功能量图”中,贵公司最需要“补短板”的是哪方面?(营销,流量基本不变)

  3.请结合本公司的案例,对同事讲述“创新-选择”逻辑。(车商通、微信、远亲近邻……)

  4.对贵公司来说,当下最需要抓住的趋势红利是哪一种?(社交红利-营销)

  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1.在创造价值阶段,把奥迪车做的足够好,获得足够的势能;

  2.在传递价值阶段,让阻力变小,让动能尽量变大。

  那公司就分为三种:产品型公司,在提高势能;营销型公司和渠道型公司,在提升动能上发力。

  产品型公司

  如奢侈品,苹果,产品非常好,但是有的公司的营销和渠道团队的能力非常差,遇到营、渠道的巨大阻力,势能下降,最终创造的目标顾客也可能会少,浪费了一款非常好的产品。

  渠道型公司(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传销,根本没有产品还发展了那么多的下线。)

  不少渠道型公司,你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但到处都有它们的产品在卖。比如,不少运动鞋企业动不动就开出成百上千家门店。

  渠道型公司有非常强的渠销售团队,但这不代表产品就足够好。渠道型公司,通过渠道团队铺出去,通过渠道多货就多的方式,提高“产品可得率”,在产品势能可能并不高、营销环节消耗可能也不小的情况下,与消费者建立尽可能多的接触点,直接连接具体消费行为,影响消费决策。

  营销型公司

  如果渠道是为了获得“产品可得率”,那么营销就是为了获得“转换购买率”.

  产品、营销和渠道。产品定义了销售量级,把路人变成目标客户;营销定义了销售上限,把目标客户变成为潜在客户;渠道定义了销售下限,把潜在客户变为实际客户。(联想销售的集客和我们的门店的问题)从目标客户,到潜在客户,再到实际客户,是把产品势能转化为销售动能的过程。

  第2节 比创新更重要的,是对创新的选择

  1.你们有多少人认为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重要!

  2.你们认为自己的企业在创新上做得怎么样?如何做的?做了些什么?公众号、朋友圈、发传单、电销、乐车邦、快保……创新有很多种,你选择了哪种?获得的效果呢?

  1.流量红利,电商的流量,QQ的流量和微信的流量。

  2.社交红利,产品好到什么时候程度叫做好?在这个时代,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好到“用户忍不住在朋友圈夸你”。这个标准这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超过这条标准线的产品,可以享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之一:社交红利。

  社交红利,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口碑效应,是一颗免费的“原子弹”。

  例子:昆明的常住人口为662万人,昆明最火爆的电视台的收视率能达到1%已经是非常高了,例如安宁金方温泉花费高价投一个电视广告,一次最好的广告效果有6.6万人能看到。而且其中看电视的人一般不会马上给你打个电话说:我看到一个广告挺好的,你快打开看。

  但是,但是,大家都看到了前几天的安宁金方温泉刷爆的朋友圈,相信在座的朋友都看到了吧,其中还有什么“前任”的调侃等,但是我看了它下面阅读量是“20万+”!还“+”啊!虽然看到这篇文章后来被屏蔽了,但是它已远远超越了广告预期。

  3.创新红利的话,我们想想小米、华为、滴滴打车、微信抢红包就可以知道创新所带来的好处了。

  4.全脑红利可以联想一下我们公司和其它公司的组织,以及小修理厂的股权之争等就可以了。

  第一章 流量红利

  1.你所在的公司的主要渠道是什么?流量成本是否在提高?

  2.贵公司是否比较过传统媒体、门户网站和大公众号的推广成本?如果尝试过新媒体推广,如果如何?是否有改进空间?

  3.思考本公司的社群建设方法。

  4.如何在本公司和员工中开拓“口碑经济”?

  5.本公司如何践行“单客经经济”和“异业生态”?

  第一节 传统渠道和电商渠道的流量红利

  不管是传统线下的“店商”万达、苏宁,还是PC时代的“电商”淘宝、京东,其逻辑是一样的。没有人流的店商,和没有流量的电商一样,都是无源之水。线下商业靠的是地段,地段承载的是人流。到了PC互联网时代,淘宝卖的还是流量,可以称之为“网络商业地产”。

  流量,就是从线下店商里抽取出来的人流。

  (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的门店位置,以及在南屏商业中心开设的CBD展厅,以及我们的自然进店率和邀约进店率。)

  传统的流量红利。如果你的店铺很红火,来买的人很多,过段时间房东就会眼红,一旦租约到期,房东就会给你的租金加价。店开好了之后,房东就会涨房租把一部分红利套走,他认为店开好了是我这个地方好。

  所以门店寻址,就是线下时代寻找流量红利的一个手段。但是给市场足够长的时间,大的流量红利都会被抹平。电商经过八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流量红利期,如果你现在开一家网店,会发现流量红利已经没有了,因为通过用户搜索而自然分到的免费流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商家了,大趋势的红利基本上消失了。

  而大趋势红利的消失,跟线下的房东看到门店销售好就会涨租金的逻辑是一样的。淘宝有个搞竞价排名的淘宝直通车,其实就是用更高效的手段来抹掉网店的流量红利。

  (我们的流量成本:客户建档,新增客户,销售带来的首保,客户保留率,流失率,大客户,开发,购买客户资料,活跃用户,导航地图增加位置的费用等等。)

  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远远高于留住老客户的成本。

  很多商家做了很多年却一个客户都没有沉淀下来。我们要在淘宝上买双鞋,会直接去搜鞋,买了之后根本就不记得是在哪家买的,只记得是在淘宝上买的,这就导致他每次卖货都要买新的流量。

  未来的每一个商家都需要经营自己的客群。

  如音乐交通台有30万粉丝(我们自己的公司绑定了多少客户),群发一条奥迪的广告,粉丝可能一眼都不会看。所以广告效果很差。换种方法,音乐交通台和奥迪说,你能不能给我弄两辆车,每辆车有半年的试驾权,按两年计算,这样就可以抽四个奖。这样奥迪宣传了自己,效果也很好,音乐交通台不但收了广告费,还给粉丝了不错的福利。

  案例:虫妈邻里团在社群中找到了流量红利

  (我们的进社区,建立的螺丝湾商圈。)

  社区意味着用户处在共同的地点,社群意味着用户有共同的兴趣。基于共同地点的共同兴趣,就是“社区+社群”模式。

  社群解决了库存问题,社区解决了物流的问题。

  积累流量很辛苦,但是黏性很高。这些流量,最终会转换成信任,不被其它商家抢走。先有用户,产生互动,获取稳定的流量,再有产品,提供好的服务,是社群经济背后的逻辑。

  口碑经济:免费的二次流量,用户和员工对产品的肯定。

  口碑经济,尤其是以销售本身已经很有口碑、很有品牌、很有服务能力和售后能力有保障的商品为目的的口碑经济,我们认为有可能会成为这个时代新的流量入口。这种模式可以大量获取二次流量,而且成本可能很低。

  朋友之间的口碑变得越来越重要,现在只有14%的人还会相信广告,而90%的人都相信朋友之间的推荐。

  最好的产品,也许是不用激励的。

  因为消费者会觉得,他不是在帮你宣传,他是在帮他的朋友获益。

  消费者与企业、产品、服务的接触点,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看,是渠道;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是入口;站在中立的角度看是连接。

  案例:卖水果加微信、购买率、覆盖率、终身价值。

  第二章 营销 社交红利

  思考题:

  1.你经历过和看到过的“产品好到忍不住要发朋友圈”的例子。

  2.请例举出自己公司“产品营销化”“品销一体化”的案例。(续保可以直接做保养,续卡当天就可以使用并打折。)

  3.流量红利和社交红利中要利用好快速成长的自媒体,请用品销一体化的逻辑进行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重合。

  4.请用分期付款规律解释一下自己看到阅读量很大的行业分析文章。

  5请思考如何借鉴凯叔任务的方式与自己的用户群高效互动。

  6.短视频、垂直类社交网络、用户属性相似的社群,这三个未来的社交红利,你的公司该如何着手利用?

  营销:社交红利

  如果说,渠道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商品可得性,那么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订单转换率。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连接效率的极大提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品牌价值越来越依靠“口口相传”带来的口碑效应。

  社交红利=口碑*移动互联网,

  第一节,产品好到忍不住发朋友圈

  麦肯锡公司从不推销自己,它只输出理念,你觉得有价值,就会找上门。

  所以我们要传递价值,而不是欺骗客户。

  我们所有的主动宣传,只能触及到第一级受众。你做得再好,触及的人再多,对他们的影响再大,都是有限的,而且是有巨大成本的。传统营销、品牌建设工具,我们称为一次营销工具。你对这个人是否帮你宣传(二次营销),以及他能宣传给多少人,几乎没有控制力,更不要说他宣传完之后,他的朋友是否还会继续被打动,再次宣传(三次营销)。社交红利,是对二次营销、三次营销……N次营销能力的释放。

  第二节 产品、营销、渠道一体化,是社交红利的基础

  营销前置、产品营销化,最终都是对人性的洞察,并把这种洞察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不管是微信利用的贪嗔痴,还是E袋洗的占便宜,还是苹果的好奇心,都是充分洞察了人性,顺应了人性,满足了人性,把产品做成了营销的起点。

  营销后置,品销一体化。

  如果说,研发,是把金钱变成知识,产品是把知识变成产品,那么营销和渠道,就是把产品变成金钱。品销一体化,就是营销进入了渠道销售环节,营销直接变现,不变现的营销没有意义。

  很多预售的东西,我们不会去买,因为要等好长时间。而在今天,你在爱奇艺看《太阳的后裔》,弹出一个必胜客广告,你正好在追剧,就直接点购买了,一会儿就送到家里来了。这种营销引发了欲望之后,你直接就采取了购买行动。这就是品销一体化。

  凯叔讲故事,客户多,我们不知道在哪个阶段该给孩子买什么书,于是就直接听凯叔的故事介绍的买,大V介绍的出版社销量也增加,于是直接买凯叔卡盒子。

  凯叔的用户80%都是妈妈,把她们聚集到一起之后,团队做了妈妈微课,围绕科学育儿、如何和孩子进行教学。

  愉悦的阅读体验会让人想要转发,以表达自己的这种愉悦;转发慈善信息、寻找失踪小孩信息,是一种表达自己善良的便宜方式;转发深度文章,表达一些犀利点评,有助于塑造自己的圈层形象;转发小游戏战胜了全国98%用户,是我厉害吧的表达。

  这些都源于感性分享欲望。

  碎片化阅读,我先用1秒看标题,看到吸引我了的标题再点开,点开看了有意思再用2秒看下去,真的很好,再花10秒浏览,再好的,我再认真的用100秒从头到尾细看。

  百事可乐做的猴年贺岁微电影,引爆了朋友圈。

  《趋势红利》读后感(八):传统企业如何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快速突围

  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企业想要在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下找到自己的出路就必须认清时势,适时调整战略,快速出击,只有这样传统企业才能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甚至是弯道超车。 在这本书中,作者刘润老师从流量红利、社交红利、创新红利、全脑红利四个方面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为企业对症下药,每个红利又给出了具体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恐慌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传统企业要想走好未来的路,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深刻理解趋势。书中刘润老师把整个商业行为流程切割为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两个阶段。创造价值阶段是一个势能积累的过程,企业基于组织创新能力,把产品做出来,相当于把千钧之石推上万仞之山。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目的是获得一个巨大的势能。传递价值阶段则是在万仞之山上将千钧之石一把推下去,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此总结出商业史上三种典型的公司:一种叫作产品型公司,致力于提高势能;还有两种叫作营销型公司和渠道型公司,在提升动能上发力。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华为和小米这两家公司,今年三季度华为手机销量首次超越小米,出货量达到了3200多万部。华为从做手机开始,为什么会这么久才超越小米就是因为产品研发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但是一旦成功产品将获得巨大的势能,所以产品型的华为打败营销型的小米也就不足为奇了。 互联网并不可怕,它的出现只是从本质上改变了以前传统的信息不对称,传统企业想获胜还是要看自身实力,这就要求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控制好成本,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最大的优势。有了物美价廉的产品,消费者自然就来了。 让我们来看看找钢网和红领西装。找钢网的成功就在于它很好的平衡了信息、仓储、物流三者的关系,为企业节省成本的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的效率,使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红领西装的成功则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C2M(一端连着消费者,另一端连着制造商,去掉了中间的渠道环节和库存压力,用优质低价吸引广大消费者,先下单再生产,用零库存吸引顶级制造商),C2M让消费者与红领西装直接连接,砍掉了中间渠道以及库存风险,这使得红领西装可以走“优质低价的定制化”路线,以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经过口碑传播,持续做大销售规模。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你千辛万苦在日本花两三千块钱买的马桶盖在国内花四五百块钱就可以买到,而且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 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传统企业想转型成功一点都不难,只要从组织、产品、营销、渠道四个方面系统性的做出调整以最低成本获得顾客即可,难的是这不仅仅需要传统企业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还需要传统企业具备独立的战略思考能力,这种能力来自对未来的远见和系统性的思考方法。 目前中国已经到了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结构变化、供给侧改革、人工智能、工业4.0等的全面到来,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出现,谁会成为下一个千亿级企业,关键之处就在于谁能把握住这个趋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