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的读后感10篇

2018-05-01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的读后感10篇

  《在宇宙不易被风吹散》是一本由冯唐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3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一):向冯唐同志学习

  

2017-07-08 洛奇Rocky

今年四月底,为了一圆在梅阿查看球的心愿去了一趟意大利。长途旅行时我习惯电脑里装上一些综艺节目电影音乐,因为忍受不了旅途中什么都不能干无聊来回的路上用kindle断断续续翻完了冯唐的随笔集《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

冯唐其人

  这本书,充分反映了冯唐的“情调趣味审美态度”。所谓随笔,无非是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看法理论上来说只要中学毕业会二、三千常用汉字就能写。但写得好坏,拼的是作者见识思考深度文笔。 冯唐其人,原名张海鹏,1971年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30岁美国读完MBA后,加入麦肯锡香港分公司任全球合伙人五年,随后加入华集团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一路升到CEO,2015年加入中信资本。常年混迹于京城四大俱乐部之一,面向海归和500强企业高管的“美洲俱乐部”,论见识肯定问题。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托福满分申请三所学校MBA全部通过(包括排名第一的沃顿),加入麦肯锡后花六年升到全球董事合伙人(Top 10%),论智商也是聪明绝顶。至于文笔,冯老师自评“诗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言外之意是,我一诗人,写个杂文纯粹是降维攻击小菜一碟。

内容

  仅谈此书,主要分四个部分。大部分篇幅都在写冯唐用什么,只有最后一部分谈到了一些他的价值观

第一品:眼耳之器/包含相机春光图、AV、纸书、旧书店第二品:鼻舌之器/包含宋瓷、日本铁壶、茉莉花茶、火炉、酒庄第三品:身之器/包含玉、机械手表、风衣、房子、跑步、中医(持否定态度)第四品:意之器/谈大学教育财富观、名声、自恋、随身佛、唐卡

冯老师的一天

  根据书的内容,可以大致还原出冯老师的“完美一天”。早上起来戴着入门级二手百达翡丽手表和清朝的白玉扳指穿着风衣跑个一万米,回来路上拿着徕卡M9全画幅旁轴加50mm定焦饼干镜头模仿荒木经惟拍各种妇女,如果在美国就顺路逛个Moe's旧书店,若在北京就去冯老师指定路线散散步(一共三条,大致在天坛/东华门西华门/颐和园南宫门/北大,书中有路线图),散步回家用双立人牌手动鼻毛剪剪一剪鼻毛,用内侧刻有“龙文堂造”的日本铁壶烧壶开水,在北宋建窑兔毫盏里泡杯茉莉花茶,边喝边观摩家里的五尊随身佛以及西藏买的唐卡,翻翻家里的五千册纸书以及kindle,徐累的春宫图以及《Gardens of Pleasure》,看看女优像自己初恋女友的AV,听听杨晨朗诵《冯唐诗百首》和“春风十里,不如你”,然后晚上去自己的酒庄,和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喝香槟葡萄酒,无比惬意

冯唐文字

  对我个人来说,冯唐的文字因为有古文的幼功显得简洁准确,不啰嗦但有时会略微拗口。这些都是小事比较明显的是,貌似冯老师会故意追求一种粗俗词汇带来的冲击力,“屌”、“肏”、“蟑螂屎”之类的词汇经常出现。至于“肿胀”,这个词几乎成了他的标签,“内心肿胀”、“外部肿胀”、“欲望肿胀”,用中文写作的人里面,除了跌打医生使用肿胀一词频度最高的估计就是他了。这些词汇的组合有时会略微让人不适,追求文字的冲击力,目标是对的,实现路径千万条,他选择的这种方式冲击力是有的,就是给人感觉比较恶心。说到文字后隐藏的价值观,看冯老师从顶尖大学到顶尖商学院顶尖公司的人生轨迹,整个就是一位行走的职场精英样本,工作匆忙经济自由,行文自带青年导师属性,但至少比李开复写的那些假大空要更贴地更实际。要了解冯老师完整世界观,这本书不太合适,最好是阅读那本GQ专栏集结而成的《三十六大》。

冯唐的诗

  没看过他的冯唐诗百首,这本书里偶有提及。“人生苦短 不如不管 继续任性”,怎么看怎么像顺口溜。而冯老师最为得意的“春水出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 不如你”,我也怀疑这个创意来自于李宗盛的歌词“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而争议最大的,莫过于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客观的说,有一部分翻译还是超过郑振铎的,但有一部分类似现世里孤孤单单的小混蛋”这种,被网上都喷得书下架了。其实翻译诗歌,本身就是个吃力不讨好活儿,诗歌大多写意而抽象,一首完整的诗包含了诗歌本体和读者心里对它的诠释想象,好的诗歌基本上是无法准确翻译的。

关于自恋

  提到网上自恋的名人,除了高晓松以外冯唐也被经常提及。他在书中是这么回应的。

【“众人为什么会厌恶自恋的人?”“因为众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其他人差,众人觉得自恋的人的装逼准确地伤了他们的自尊。哪怕没有任何事实基础,不读书、不看报、不劳心、不劳力,众人也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智商、情商、阅读、见识、美感有着很高的水平。”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绝大多数诟病我自恋的人都说不出一二三四,我也懒得一一驳斥。非让矮子明白自己是矮子,非让傻子承认自己是傻子,也是很耗神费时的事儿。对付世间闹心的事儿,只需要清楚两件事,一件是“关我屁事”,另一件是“关你屁事”。如果简单粗暴应用到被人嘲笑自恋的这个事儿,那就是“我自恋关你屁事”“你不爽关我屁事”。】

  冯老师的回复符合他自己一贯宣传核心价值观: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因为人是要死的,一个人能支配的有效时间非常有限,所以,要非常珍惜,每一餐、每一天都不要轻易给无聊的人或事。这让我想到日本有部拍了500集的电视剧,“渡る世間は鬼ばかり”,央视引进时翻译为冷暖人间通俗的翻译是“人间处处有傻逼”。大概想要说的就是那句中文里的古语,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在世,大家的烦恼,谁也不会比谁少多少。

  该怎么解决呢?答案其实就是这九个字,对自己不能控制的,别想太多,一个人对幸福感受除了本身基因决定的部分以外,还来自己于ta的解读方式,所以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少为琐事和别人而烦恼,有一个笃定的核,才不容易在宇宙间被风吹散,这就是冯唐这本书书名本意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二):第一次接触冯唐

  最早知道冯唐是从锵锵三人行,后来通过一些公开渠道了解了冯唐的一些背景,让人无法不对印象深刻,北京八十中,协和医学院,麦肯锡……作为一个P民上班族,这些标签都是我等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过对这个人仍然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印象是虚,自恋,有些自大

  真正想了解冯唐是拜某次出差所赐,在机场的麦当劳杀时间,看微博,已经忘了为什么会点开冯唐的微博,被里边几篇简短却直戳我心的短文戳中,好像就是写给我看的,那几篇文章大概是关于现代人手机不离手、人到底该怎么活这类的,对于那个阶段及现阶段仍然迷茫的我来说,无异于医学研发中找到了一个新靶点。在那之后翻看了冯唐所有的微博,包括长微博,大体对他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有了想看他书的念头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三):真性情

  都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难能可贵就在于有自知之明,就像我一样。每当被别人称文艺青年时候,我都恨不得挖个地缝钻进去,也怪我平时没事就爱装装逼,大家都被我的表象给忽悠了。事实上我给自己的定义为伪文青,文艺实在愧对这两个字,正八经的文艺青年开口就是村上春树、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不济点的也是张爱玲,三毛的粉。然而这些作家我对他们的了解少之又少,即使偶尔拜读过他们的个把书,也是不求甚解状态,看个热闹欣赏不来这些文学大家的内涵。俗人一枚,文学修养不够本质,比起那些一本正经的作家,类似冯唐这种不入主流但却我行我素的作家更合我意。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这个人,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我的第一印象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难不成是古人?后来让我对这个人感兴趣的是他备受争议翻译泰戈尔的那本《飞鸟集》,前一阵子终于拜读,原本以为都会是“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之流,想着当笑话看,结果,通本诗集看完,不禁感慨能写出“春风十里不如你”这样众口相传的诗的人没有两把斧子是不科学的。信达雅皆涵盖在内,可以说《飞鸟集》翻译得很有冯唐味儿。但是他的书我还是没看,因为对小说实在不感冒。有人评论说冯唐的文字一股“裤裆味儿”,作为一个闷骚的人,自然会被骚气十足的文字吸引,赶巧今天碰见了他的新书《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不是小说!自然得拜读下,领略下“真人”的风采,读罢阖书,只觉一道黄光从百会贯彻到涌泉,通透明亮

  冯唐说这本书讲讲他对东方美学理解。从耳鼻口舌之器到肉身意念,每章以一个佛学故事当引子,加上冯唐体的渲染,冯唐味儿十足,至于什么味儿,你懂得。从佛学到古玩器物,从品酒到写诗码字,从妇科大夫到麦肯锡合伙人,这个“跨界小能手”真不是吹出来的,我困惑,不都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吗?为什么冯唐这么能玩,还这么会玩?说好的术业有专攻呢?我不服,我要知道为什么。

  一字一句都是答案。

  正如凡事都有因果,表象背后定有成因。知道了冯唐的经历,看多了他的文字,我似乎明白为什么冯唐被诟病“自恋”,写的是“小黄文”。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冯唐的经济实力,这辈子吃喝不愁,生活过得也是优越,唯有在此经济基础上,一个人才更有可能去追求自己喜欢东西,活出真性情,贴近真实,而不必去迎合大众,写本书还得考虑销量如何,是不是符合大众的口味

  而第二点,应该算是冯唐个人的价值观,在他看来,文学首要的追求是求真,探索人性中的无尽光明黑暗。而人性是什么?太复杂,谁都说不清,但是就冯唐被诟病的这点,他却是真实的,饮食男女,连孔圣人也说食色性也,但是被人闭口不谈的“色”却是无法掩盖的人性。“性”这个话题犹如谈虎色变,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如此,比如,金瓶梅中描写情色场面,也不直接写,先得吟上一曲《西江月》为证:“纱帐轻飘兰麝,娥眉惯把萧吹。雪白玉体透房帏,禁不住魂飞魄荡。”哪怕是《素女经》也不直接写,写得一会像是少林武功,一会像是《道德经》《南华经》:“天地之间,动须阴阳。阳得而阴化,阴得而阳通,一阴一阳,相须而行。故男感坚强,女动辟张,二气交精,流液相通。”而冯唐写来就是:“时间是身外的流水逝者如斯夫,一点不等人。性欲是体内的流水,水浮万物,花开鸡鸡大,花谢鸡鸡塌”。这种让人避讳莫深的话题在冯唐的笔下反而有种莫名的喜感,笑过之后想想,嗯,是这么个理儿。

  在我看来,冯唐的文字是淫而不荡,骚气中却透露着一股犀利,一种精神。或许是跟他的爱好有关,他自己也说:“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有点通灵的精神,否则很容易出溜成行尸走肉,任由人性中暗黑的一面驱使自己禽兽一样的肉身,在世间做一些腐朽不堪的事情”。书中依然有我喜欢的犀利的段子,很冯唐,例如“所有学过的知识,哪怕基本都忘了,如果需要,我们知道去哪里找。因为我们学过,我们知道这些知识存在,我们不容易狭隘,不狭隘往往意味着不傻逼。”这让我进一步肯定了读书的意义为何。再比如“非让矮子明白自己是矮子,非让傻子承认自己是傻子,也是很耗神费时的事。对付世间闹心的事儿,只需要搞清楚两件事,一件是‘关我屁事’,另一件就是‘关你屁事’。如果简单粗暴地应用到被人嘲笑自恋这个事儿,那就是‘我自恋关你屁事’‘你不爽关我屁事’。实事求是修炼实事求是地恋他和自恋,让别人闹心去吧”。这种处世态度值得每个人学习,管好自己,不八卦别人,这个世界会少许多聒噪。

  最后,借冯唐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也算是扣题:任何一个NB的人,内心都有一个笃定的核,这样在宇宙间才不会被风吹散。与诸君共勉。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四):在不易的世间保留初心

  我曾经对朋友说,我从来不看男性写的散文,我喜欢女子婉约柔情,我不喜欢男性的简单粗暴。我开始看冯唐的书是看到了本书的一句话,深深触动我的心弦,我不曾想到,最好的句子往往是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你最平常的生活,并且能够引起你的共鸣。 冯唐:一日茶,一夜酒,一本豪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用美好的器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时间。 在书海中沉浮半生,只为寻得那么点美句,有时候因为一句话,一本书就活了过来,我因为这句话,似乎有点发狂的想看完买完冯唐余下的书,有点“美句三年得,一看双泪流”的触感。 我喜欢冯唐特有的写作风格,他自己说,不爱热闹,不停闷骚。其实我想说,他写的文章不断明骚,总是自嘲。但是即使他说的傻逼和滚蛋这些词语用在自嘲上,我也觉得甚是有味道。 春风十里,不如你。怎么不如你呢,我觉得读书、思想、工作、处事等方面,还没达到你的勤奋,你的努力,你的经历,所以我们现在还不如你,所以你出名,你成功,我们仰望、羡慕你。所以人要从另一个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向前走,不停留,直到一条路走下去看到远处的风景。 生活处处有风景,要在不易的世间保留初心,不苛求事事相同,但求内心丰盈依旧,找本诗意的书本,消磨时间,沉寂清欢;找个朋友,跟你彻夜畅谈,意犹未尽;找个人跟你长久生活,相看不厌,长久欢喜。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五):在宇宙中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

  上周买了本冯唐《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一直没有读,今天去了开发区图书馆,回来后吃过饭开始摸索这本我的偶像的最新力作。 冯唐是我的男神,虽然和我一样喜欢自恋,但是他自恋是有底气的:2012年被人民文学杂志评为“未来大家”TOP20之首。1998年,获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2000年,获美国埃默里大学MBA学位。前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华润医疗集团创世CEO。电影《万物生长》的原书作者,著有大量小说、杂文散文、诗歌。很多书籍都有英文译本。 要问我崇拜冯唐到了什么程度?前年用了很多口舌来朗读他的散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今天闲话少说,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冯唐关于纸质书、写作与跑步的看法,我们也许都想过,但是没有说的那么漂亮。 冯唐在书中谈及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的趋势,然而笔锋一转来说纸质书的自身优势,原文如下: “至于爱,那是绵延不绝,尽管电子书已经越来越先进,还是替代不了。挑主要的说: 第一,拥有感。骑了车,到了书店,掏了钱。买了,我的了!借问人生何处有,几床悍妇几墙书。沉沉的,紧紧地,在自己手上,我的、我的、我的................这种阅读权带了一种奇怪的满足感,类似住处有个游泳池,尽管很少去,内心也清凉。 第二,简单的出离感。打开纸书,不插电,没有任何声光电和视觉设计,借着简单文字,魂魄渐渐抽离。周围草木一寸一尺地消失,时间没有方向感,四处流淌。读者和作者一起坐在屌丝时的夏天夜晚来临之前,怎么吃也不隆起的腹肌,怎么流汗也耗不尽的力气,怎么想念也绝不降临的你。 第三,触觉。双手摸着的不是工业塑料,不是玻璃,不是铝合金,而是纸。触多了,书页会有滑腻的感觉,从指尖瞬间到心尖,心尖肿胀。我一般看纸书,手上会抓一支笔,随手画线,随手批注;书一般不会叫喊,微笑受着。 第四,礼物感。去一个遥远的书店,挑一本小众的纸书,买了,在扉页上写或不写几个字,下次见到,送给她或者他。这比随手发个电子版到电子邮箱,逼格高很多。” 当然,男神冯唐更喜欢跑步,我觉得长期爬格子的写手多少都会被腰酸背痛缠上,而摆脱这些疾病的有效方式就是运动。冯唐和村上春树都是这个套路。冯唐从小体弱多病,自从听从小学老师的教导天天跑步上下学,再也不去医院打吊针吃药了,自此身体强壮。 关于跑步的好处,冯唐总结了十点,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第一,欣快。肉体运动,肌腱伸缩,坚持一段时间,内啡肽和多巴胺分泌加强,不用药品不用酒精,自然欣快。 第二,甜睡。跑到量之后,身体持续微微发热,倒头便睡,一觉天亮,做梦都梦到睡觉。 第三,能吃。跑完之后,洗个澡,真饿啊,上菜之前恨不得把筷子当成竹子吃了。等菜上来,狂吃,因为跑步已经消耗了好几百大卡,心里毫无压力。 第四,能瘦。规律跑步之后,体重能抵抗年岁的压力。人过了四十,很多事儿逐渐看开,但是一觉醒来,发现腰身还能套进大学时代的牛仔裤,还有肉眼可及的髂骨和腹肌,还是会开心地笑出声来。 第五,去烦。与其一起搓饭,不如一起流汗。年纪大了之后,聚在一起常常不知道说些什么,不如一起一边慢跑,一边咒骂彼此生活中奇葩一样摇曳的傻逼。 第六,感受。航空业的确已经发达很久了,行万里路不再是牛逼的标准之一,但是很多小时候走过的路我们还没重新走过,和读老书一样,再走一次,再跑一次,很多复杂的感受会超出语言表达的极限。。。。。。。 第七,充电,长期写作一次次提醒我,不跑步不行了。。。如果不跑一小时,第二天完全写不出蹦蹦跳跳的段落和句子。四十岁之后的春节,我只做三项运动:写作、跑步、陪父母吃饭听他们骂街。 第八,放下。跑步能让脑子暂时停止思考,脑子的闪存清空,绝大多数的纠结抹平。如果还放不下,就再跑五公里。放下之后再拿起,心神中会多出很多心意。 第九,偶遇。在我跑步中遇到黑莓、很多毛的狗、不知名的花、不知名的面目姣好的女子。 第十,独处。没有其他人,没有经常看手机的一个小时,胜却人间无数。 跑步谢谢你。” 冯唐毕竟是个医学博士,他的文章里也有些哲学意味,但是通常不讲大道理,不会用维根斯坦和黑塞那一套说教和阐释。让我们看看冯唐怎么用医学原理来阐述人生的: 别说生死,能通过意念调控自己血压、血糖、血脂的人我都没见过。别说血压、血糖、血脂,能通过意念调控自己体温、心跳的人我都没见过。我原来研究卵巢癌,有个核心概念叫做凋亡(Apoptosis),又叫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癌症的起因就是凋亡被抑制,细胞不再被控制地有节奏地死亡。那种程序,是老天编写的程序,我们反复研究,也知道了一点点。而且,那种控制,说到底是老天安排好的控制,没有哪个细胞能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死。程序之下,众细胞渺小。程序之下,众生呢?哪个人又真能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哪个人又真能摆脱程序编码给他的人性桎梏? 其实冯唐更多的提及了医德、中国的传统器物之美,只是篇幅有限,再者我的欣赏能力尚未达到,所以不再一一提及。喜欢这本书以及喜欢冯唐写作风格的朋友可以买来看一看,一张电影票的钱,绝对物有所值。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六):用感官来拥抱世界

  冯金线是一个颇有野心的人,折腾又自恋,也有些才华。第一次读他的作品是好几年前的《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有些文字惊为天人,后来读多了他的作品,其中的大同小异便渐渐不再惊艳。偶尔遇到冯唐的这本最新选集《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相比上几本文集更有章法,没有写着写着就散了,倒有种暌违已久的惊喜。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广义的“器物之美”,分为眼耳之器、口舌之器、身体之器等多个部分,极尽描摹各类生活中的精神之物。万物为器,无论虚实,不仅囊括了中国传统器物的之双峰——商周高古玉与宋金高古瓷,更是将纸书、诗歌作为美器之代表,来为浮躁无趣的现代生活增添些许情趣与高贵雅致。

  最喜欢的部分自然是冯唐写书之语,作为一介书痴,家中坐拥书册五千,他对纸书的热爱可见一斑。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虽然专业是临床医学,但让冯唐更为难忘的则是学校旁的旧书店与偷得浮生半日闲读书的时光,一个爱书人的形象呼之欲出:“我一直睡上铺,书只能摆在床的一边,我睡另一边……床本来就不大,为了有足够空间堆书,一直不敢胖。”也许终究是医学出身的缘故,冯唐喜欢罗列“一二三四五”,就像罗列一位病人的各种症状,条分缕析。爱之深则恨之骨,对于纸书的爱恨交加,同样被他清晰地列成对比:

  优点:

  1、拥有感

  2、简单的出离感

  3、触觉

  4、礼物感

  不足:

  1、太沉、太占空间

  2、太招蟑螂

  3、太耗草木

  4、作者版税少

  5、禁书不能出售

  5、检索困难

  似乎可以分分钟可以制成“SWOT”战略分析表格,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感。他谈器物之美,同时担忧器物之死,比如书之电子化。想起口袋里一直硬邦邦的kindle,他的内心涌起了难以言状的复杂情感。

  器物带给人的满足感,是让我们用肉身的各个部分,再加上灵魂中对美的信仰来感知这个世界种种,如冯唐自己所言:“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有点通灵的精神,否则很容易出溜成行尸走肉,任由人性中暗黑的一面驱使自己禽兽一样的肉身,在世间做一些腐朽不堪的事情。”

  从选文质量和行文品质,《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应该算达到了那根“金线”,偏向于精神之层,接近于生活理想,适合在迷惘或放弃的时候读上几句,重新审视坏掉的自己,找回些许属于精神的肿胀。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七):形散而神不散

  我有在车站机场买书的习惯。冯唐的书,在车站机场很好买。这次选了他的新书。题目让我想起了那句话:形散而神不散。

  这些年陆续看过他的很多文章,散文,小说,电影。一开始喜欢他的意气风发,后来他真的是很爱用“肿胀”这个词。

  在上班的间隙花一天看完了这本书。他现在玩古玉器瓷器,越来越雅。

  看起来,他是告别了麦肯锡“用力过猛”的生活,开启一段自由的路。自由,喜欢声名渐起,也不被其所累。我喜欢那句:

  内心不必太执着于无帽子的相,也不必太执着于有帽子的相。

  有帽子,无帽子,都需要亲尝。

  eing there and done that

  关于他八年协和生活的文章,看似平常,我倒是也很喜欢。大学,其实不止是大学,中学,小学,唯有一件事不可做,那就是虚掷时光。

  另外,没觉得他自恋很讨厌。那是人家的生活方式。

  “众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比他人差,众人觉得自恋的人的装逼准确的伤了他们的自尊。哪怕没有任何基础,不读书不看报不劳心不劳力,众人也习惯性的认为自己的智商、情商、阅读、见识、美感有着很高的水平。矮子更爱居高临下,傻子更容易认为自己充满道理”。

  一语中的。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八):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的到底是什么?

  冯唐这个名字,是真的很熟悉。冯唐这个人,却是极其陌生的。

  大体读书带来的一大妙处就是,对这个人,我们从未见过面,却很熟悉。而生活里常见的现象却是,这个名字在我们的脑海里从来不陌生,但是这个人,他的思想,他的三观,他的经历,他的一切于你都是知之甚少的。而,如果想了解,阅读该人的随笔就是最能迅速认识的一种途径。

  冯唐的《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随笔集就能让人更为深切的感悟到。都说“字如其人,文如其品”在一篇文章的遣词造句里,多少都能窥的其性格之一二。

  单就文章文风的判断,这一定是个极度追寻心灵丰富和充盈的人,其性格也绝对的放荡不羁。之所以说是追求心灵精神的人是因为他的文集里到处充斥着一些古玩器具,诗茶花酒画,那些东西,哪一桩,哪一件不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栖息地而借用的道具。对于这些东西表达出热爱的人,大概都是那种不拘一格的放浪形骸的人物,不爱拘束,追求一种极致的自由和宁静。

  这种人也对世间的万物有自己的一套见解。更重要的是,敢说真话,实话,表达的时候也更容易一针见血,让人读起来的时候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痛快感。比如在《我的先人不是来自中药星球》这一篇文章里,他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已经脱离自己国度的文明和历史很遥远了,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财富我们已经无法受益,而是采用了一种躲避的态度。在这里他从衣食住行文字中医等各个方面列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证明和解说。其中在文学方面,他就用了两个问句:有多少比利的大学毕业生通读过《史记》 《唐诗三百首》?有几个公知能基本不用字典读通古代汉语。接下来的中医里,他还列举了一个例子,国内很著名的国医大师长子长孙没有学中医,茶余饭后聊天,那位家学渊源的大哥说:“我是中国人,也学了中文,甚至学了古文,但中医里面说,它不是中文。”那位大哥背诵了一段医理,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知道他们合起来是什么意思。

  我时常读佛经,对于这位例子中的大哥所表达的那种心情,我十分能体会。那些通篇的古文,你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很多时候你还是不知道它所表达的意思。这说明什么?

  晦涩难懂,还是我们已经离那种来自禅学,来自灵性的东西太遥远了。习惯了浮躁和急迫,习惯了物质名利的追求,渐渐的不喜欢与自己对话,与心理对话,与周围的自然对话。也渐渐的远离了先人留下的东西。

  冯唐在书中说:“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有点通灵的精神,否则很容易出溜成行尸走肉,任由人性中暗黑的一面驱使自己禽兽一样的肉身,在世间做一些腐朽不堪的事情。”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对自己的精神领域的追求度可见是极其的重视。

  读起来,不觉得无趣,是因为偶尔间,就会出现这样的睿智而又朴实的句子,让你也开始思考,人生到底该如何生活这样老掉牙的问题。

  因为是学医的,见惯了生老病死,所以他的人生观里有一种很强烈的意识,就是人都是要死的。我们人人都知道,却很少在青年和盛年去重视它。而作者冯唐因为职业的关系,对这一点的认识可谓是深入骨髓,而这又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建了他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也让我们看到了如今这样一个豁达的,自由的翱翔在天地间的人,所以也才有这样的心胸和魄力,一个书名,也可以这样的大气,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

  这是一本随意翻翻,却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短暂的释放和自由的随笔。而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答案,关于,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的到底是什么?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九):正经的皮囊下面是冯唐对妇女无休止的探索

  作为冯唐的书迷,其实冯唐已经成为了像罗振宇、Miss、罗永浩、papi酱这种超级网红IP了,显然这种新物种的第一生产力就是内容力。当我拿到这位妇科医生的杂文集时,随意翻看几秒给出了一个后悔莫及的解读

  1、依然冯唐调性,又黄又不羁

  2、图多、字大、留白尺寸大、定价45/本,流氓!

  3、封皮新花样,正经的皮囊下面是作者对妇女无休止的探索

  新书一出,秒买来读,第一印象不好,索性放进厕所马桶旁的书袋里,作为拉屎时的消遣,谨防便秘。

  我玩了五次大的,就把这本书很仔细的解决掉了,后三次是我25年来第一对上厕所如此感兴趣,而且霸占时间长,我很担忧会不会因长时间蹲厕所导致痔疮等疾病。

  杂文不像小说可以很容易的写书评,其实这本杂文集很好的诠释了冯唐对于生命的理解,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观点解读中,总有至少一种会刺痛你灵魂深处的小宇宙,就像吃到一颗无敌好吃的鸡蛋,你甚至都忍不住拜访一下下蛋的老母鸡。

  “朋友们就散住在附近几个街区,不用提前约,菜香升起时,几个电话就能聚起几个人,酒量不同,酒品接近,术业不同,三观接近。菜一般,就多喝点酒,酒不好,就再多喝点,很快就能高兴起来。一生中,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和相看两不厌的人待在一起。”

  想起书架上五千册纸书,还是心满意足,觉得富过王侯,富有四海。

  忽然于2016.7.17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读后感(十):冯唐分享的是东方哲学还是美学?

  朋友送我的一本书,今天傍晚耍风度穿着单件出去一会后感觉人有点着凉了,不想赚钱工作,想着把这本书读完。在我不舒服的时候,想着读一本书,我觉得我的性冷淡真的有形成风格的潜力。

  上个月月底某天,开始翻这本书,起初着实是被序吸引了。我个人的角度是从短短几页文字里感受到了他对东方美学较为透彻的赏析,而且最后也以“这本书,就和各位简单分享我理解的东方美学”结束了序。那时,我很欢喜,因为虽然从事设计行业,但我从未系统地涉猎过“东方美学”知识,而且对“冯唐”这人的名字早有耳闻。(后几天我百度才知道我更认识的应该是一个叫冯唐的古代诗人。)

  然而,读到了中间的时候,我对这本书失望了。作者全篇记叙的几乎都是“拿着东方器物,思考人生哲学”的“勾当”,虽然各独立小篇里都有那么一点点蜻蜓点水式的美学分享,可它们实在不足以泛起我心中的涟漪啊!我不怀疑作者的东方文化底蕴,疑惑的是他既然做出了一个“分享东方美学”的引子,为何去配一个东方哲学的烟花弹。即使是简单的分享东方美学,内容也应该大多数是表面性的美学赏析呈现,而不是万物归宗的“哲学”探讨。难道是冯唐先生的文化底蕴虽然深厚,也不能驾驭这类美学题材?这点我不知道,但我明了的是这如果是高考作文,我如果是判卷老师,会坚决将它判为“文不对题”。

  当然,高考作文是不人性的。(在我看来,尚且有一点压抑人性,都可划入“泯灭人性”之列。)

  冯唐先生是个这时代所称谓的雅痞文人,近几年也涌现了不少这样的,比如梁文道。我很欣赏冯唐先生的三观,交集之处自不用多说,补集之处却几乎都是我该领悟的。所以,我也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在书开头没特意指明将分享东方美学,我会认为这本书如何?码了这几段文字后,我的心生答案是还不错。的确,将来某时当我对人生有疑惑的时候,我会想到来翻一翻这本书,它会是我将来行为处事的一个指引。

  最后呢,我再说一个我的疑问,冯唐先生究竟是“专职写作、兼职投资”(P227),还是从事医疗投资、业余写作(封底勒口的作者简介)?这两处所呈叙的事实,自相矛盾。PS:我的疑问的重心在“自相矛盾”,而不是“事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