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经典读后感10篇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是一本由[日]古川武士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一):为什么你不能坚持
我发现日本人写书,总是水分较多,一句话能说清楚的非要掰成三句,虽然这种写作方式有助于读者理解,但是也消耗了不少精力来济水,这本书我觉得 总体上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解惑-为什么坚持难,二提出解决方案-如何坚持,至于最后一章的案例 我觉得做为一本实用书籍,有点鸡肋(凑字数)。
以下是精简的笔记
第一部分 为什么你不能坚持
习惯的定义
习惯就是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自动化)。对于重复的行动我们不使用表意识,而是将其转化为无意识的自动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
三分钟热度成因
习惯引力
* 抵抗新变化
* 维持现状
习惯的三种分类
* 程度一 行为习惯 所需时间:一个月 比如阅读,写日记,整理,节约
* 程度二 身体习惯 所需时间:三个月 比如 减肥,运动,早起等
* 程度三 思考习惯 所需要时间:六个月 比如 逻辑思维能力,创意能力,正面思考
* 阶段二 不稳定期 被预定的事情或他人影响 时间周期8~21天
* 阶段三 倦怠期 逐渐感到厌倦 第22~30天
第二部分 如何培养习惯(培养习惯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 反抗期
习惯培养的三个原则
* 锁定一项习惯(不要同时培养多项习惯)
* 不要在意结果,专注当下的行为
对策
* 行动压力较小
* 引发动力
* 细分时间
* 细分步骤
* 抛开不足感
效果
* 减少行动的不确定性
* 提高动力
* 思考记录额媒介(要记录在哪里)
重点
* 不要过于繁琐
* 一定要每天记录
阶段二:不稳定期 容易被影响
对策
行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效果
* 培养节奏感
* 不容易忘记
* 时间:什么时候开始
* 地点:在什么地方进行
重点
* 尽量找出不被打扰的圣地
* 每天持续行动
设定例外规则-对不规则的事件预先指定应对规则的弹性应对机制,以便于灵活应对
效果
* 有弹性的执行计划
* 减少压力
方法
* 考虑例外状况
* 考虑应对方法
* 婴儿学步-减量
重点
* 规则要一边尝试一边修改
效果
* 能够获得动力
* 建立能够持续的机制
方法
阶段三:倦怠期 感到厌烦
对策-添加变化
效果
* 以崭新的心情重新出发
* 产生动力
方法
* 使用持续开关
* 制定下一项习惯
附录
十二项持续开关
处罚型开关
损益计算
对大众宣布
处罚游戏
不完成习惯的处罚
设定目标
强制力
规则不完成任务的强制处罚
糖果型开关
重点
尽量考虑与习惯相关的奖励
被称赞
让朋友监督自己
写博客,让其他人监督
游戏
把习惯的过程游戏化
理想模式
找到理想的人或者目标,视觉化
仪式感
设定做习惯前的动作或者状态
去除障碍
列举出影响自己的因素,思考对策
自我投资
* 阅读
* 写日记
* 制定 季度,年度目标
* 存钱
* 投资
* 冥想
* 早上泡澡
* 每周做一件有趣的事情
* 整理
运用时间
* 每天总结 指定下一天计划
* 一次只处理一件事情
* 吃健康食品
* 每天刷牙三次
* 每天睡够7个小时
* 一天8杯水
* 每天晒太阳
* 锻炼心肺能力
* 拉伸运动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二):简单3步,轻松养成好习惯
大学时候,有一次舍友惊呼她一女同学的变化:“你不知道她以前都多邋遢,短发都油腻腻的,穿着打扮也很俗气,要说优点无非是学习很刻苦认真。现在竟然变成了这样!”我们凑过去看,照片里一个长发齐刘海,皮肤白皙的妹子蹲在花丛边笑得明媚温和。
我忽然就想到了那句“优秀是一种习惯”。 优秀的人并不只是“学习刻苦”,而是他们始终保留着优秀的习惯。而这些习惯也可以复制,一个学习认真的女孩子,认真打理起来皮囊,结果很可能就是让人惊艳。
习惯有好有坏,养成运动的习惯,我们会收获一个健康的身体;养成抽烟的习惯,我们就出卖了自己健康。优秀的习惯,如同投资中的第一桶金一样,会慢慢产生“复利”,让人生越来越富裕。反之,坏习惯亦然。还好人生并不是一锤定音,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重新改造自己的人生。
习惯就是像刷牙一样,是一种受潜意识支配的行为。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把习惯的养成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 反抗期:马上就想放弃
就像我们的身体习惯保持恒温一样,变化会被大脑视为一种威胁。它会千方百计地让你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心理会持续到一个习惯的最终养成。
·阶段三、倦怠期:感到厌烦
一成不变的生活让人感到厌烦,失去热情,是一个正常现象,但不是放弃的理由。
在这三个阶段中,都需要我们用意志力去控制。仅仅想凭借着意志力去养成一种习惯而不得章法是危险的。
当你决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相当于给自己做了一个约定。一旦意志力失效,行动就有可能失败。习惯养成的失败是小事,但是屡次的行动失败,其实是对自己的爽约,长此以往我们会失去自己的信任感,这才是最危险的。
三、简单3步,轻松养成好习惯
其实,防止仅凭意志力养成习惯的弊端,仅仅需要三大步。
第一、从坚持小事做起,准入门槛要低,不要太在意结果
既然有有意识的培养的习惯是一件消耗意志力的事情,那么我们索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把意志力的消耗降到最低。
1、像“婴儿学步”一样 做准入门槛低的小事。可以把一个任务从时间或者步骤上拆解。比如每天整理5分钟,或者一次只整理一个小角落。
2、简单记录,让自己的努力有迹可循。记录可以让自己更加客观的认识了解到自己的问题,提高动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记账可以让我们更明了自己的主要支出项目,更好地做预算,从而更好的分配现金流。而且记录过程可以让我们对自己产生自信。不过为了保持意志力的低消耗,记录也要尽量简单容易。
3、 一段时间只养成一种习惯。每个习惯都会占去“意志力”的一个带宽,要养成的习惯越多,所受到的阻力越大。
4、时刻记住自己真正想要是什么,不要太在意结果。在培养习惯这件事上,最应该受到重视的是培养习惯本身才对。
因为意志力的消耗变为最低,你会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度过"反抗期”。
第二、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一点点“弹性”
通过“婴儿学步”的方式度过“反抗期”之后,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意志力好像上升了。《自控力》这本书中提到,意志力像肌肉一样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做一件自己拖着不会做的小事,一点点的坚持进行,本身就是对意志力的一种锻炼。这就是一种马太效应,好的越好,坏的越坏。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们的意志力得到了加持,我们成功从“反抗期”到达了“不稳定期”。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事,有两件。
1、提高行动的难度,把行为模式化
意志力上升了,可以提高一下行动门槛了。但是为了节约意志力,我们可以把行动模式化,把时间、地点等固定下来,这样不容易忘记,也容易形成节奏感。
2、为自己设置例外规则和持续开关
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比如下雨天没有办法跑步了,比如忽然加班实在没有时间了。不要为完不成而焦虑,减少压力会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何况,如果做不完,可以先做一点点;也可以放到明天补回来。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里提到:积极行动的来源分为“产生快感”与“回避痛苦”两种。于是作者为培养习惯总结了十二个“持续开关”,产生快感的为“糖果型开关”,产生危机感的为“处罚型开关”。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三):坚持,不是一件惨烈的事儿
很多人都梦想着一夜爆红,但这世上,天才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的成功往往需要不同寻常的努力和日复一日的重复。可以说,任何领域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
日本作家《古川武士》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探讨关于“坚持”的方法论和可行性。以前,我以为坚持,是一件痛苦的事儿。但直到自己尝试后发现,任何事情,没那么难。只要了解人的习惯形成以及方法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持续的行动,并作出应有的业绩。
每天固定时间的专注,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成为行业内的精英,就如《异类》中提到的“一万小时理论”, 一个人达到某一领域的极致,往往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积累。即如果想成为作家,每天专注于写作、读书3小时,那10年后,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
把每个人想坚持的爱好综合排列,大概都差不多,就如书中举的例子:学习写作、学英语、减肥、戒烟、画画等。
到底该怎样坚持?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坚持离不开习惯的培养,作者在书中把培养习惯的30天分成3个阶段。
阶段一:反抗期(第1天—第7天)很想放弃
反抗期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由于计划内容太过勉强,会导致中途放弃。这时候需要以婴儿学步开始去做,慢慢踏出第一步,然后小步前进,如每天15分钟阅读、15分钟跑步、3分钟写日记等。同时,简单记录每天的行动内容,方便对比点点滴滴的进步。小步前进可以提高动力,产生自信,减少罪恶感。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容易被影响
这个阶段容易被其他事项打扰而导致计划中断,无法让人持续行动。一方面会被前期喜人成果冲昏头脑,也会被周围朋友劝阻。这时需要提高警惕,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
对策:A 行为模式化:把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如每天睡觉前读书半小时。
设定例外规则:弹性应对突发事件。灵活运用固定模式。
阶段三: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感到厌烦
21天坚持的成果喜悦一旦过去,就会感到厌烦无力,甚至空虚。会产生很多借口不再继续,这时的坚持需要新的刺激。
对策:A 添加变化:换一套英文教材;减肥时换一种口味菜谱;室外跑步换一条路线。
:计划下一项习惯:播种另一个习惯的种子,让习惯得到接力。
我做的关于坚持的事儿
上大学时,课余我折腾过很多项目,除读书、写字外,还练过跆拳道、写钢笔字帖、跑步、学摄影、学英语……室友A会经常批评我:“三分钟热度”,并断言我坚持不了多久。可想而知,A是那种从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貌美如花的同时,会舞蹈,能播音主持,能参加歌唱比赛,就连钢笔字都写的比我好。是我无论如何折腾能赶不上的那种。
比不上别人,那至少让自己认可吧,继续折腾。大学至今,我经常会思考自己还是不是A眼中的“三分钟热度”,我并不想要这个标签。毕业后每年都会复排自己的折腾史,虽然偶尔项目很多,但归纳起来也只是:写作、运动、摄影和英语而已。
这几项爱好已成为我每天除工作外都会去做的事。关于写作,拆分到每天是:读书写书评、写晨间日记、写公共号文章;运动:每周3次以上跑步,平日用APP Keep进行HIIT训练,偶尔对视频做腹肌撕裂者;摄影:手机随手拍,观察美景,看其他人的摄影作品;英语:读英语原版小说,看美剧,听广播……
虽然不太清楚与A相比,我的差距还有多少,但每天这些固定模式的坚持足以让我欢喜,这些已成为我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是我生命里盐分和养料。把坚持训练成为日常习惯,把爱好活成自己的生活日常,自己把准备工作做足,再让时间和生命来给出答案。
坚持,并不是什么惨烈的事儿,而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四):我与目标之间,差个具体实施计划
如果每天练习英语听力15分钟,持续一个月后,看电影可以不再看中文字幕。
如果每天阅读心理学的书籍30分钟,持续3年后,能够获得心理学的专业知识。
如果每天跑步半小时,坚持20周,你的身体会更强,并且减掉20斤(德国妹子真实案例)!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与这么多目标之间,只欠一个可以坚持的方法。《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里,作者古川武士双手将方法奉上。当需要凭借意志力才能坚持的行为变成习惯,你可以想象水滴石穿的力量。
1.难以坚持的原因——习惯引力
身体会记住我们已经习得的行为,形成习惯引力。它倾向于维持现状,抗拒新变化。例如你已经习惯了晚上8点吃完饭,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当你想改变现状,8点开始用功看书时,第一第二晚因为新鲜,所以能做到。但越到后面越难,因为你的大脑与身体记得,8点是它们的休闲时光,它们不想做出改变,它们要维持原来的状态。
所以,要做的事,是将想坚持的事变成新习惯,代替旧习惯。
2.想达到目标,要先放下目标
古川武士敬告想培养新习惯的读者,为了预防失败,需要遵守3个原则:
A. 一次只培养一项习惯;
. 制定简单的行为规则;
C. 不要太在意结果。
例如目标是减肥,我们通常既想养成节食的习惯又想养成运动的习惯。两个行为同时进行很难,不如先选运动。而为了运动减肥,你可能会兴冲冲报名健身房的课程,并制定如下规则:
周一:半小时跑步机,半小时牵引机,
周二:动感单车课,
周三:瑜伽课……
你能坚持几周呢?太多行动规则,是我们坚持不下去的原因之一。复杂的事情容易失败,简单的事情容易坚持。不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单一项目,然后坚持这一项目就可以了。例如只选一项动感单车课,每周上两三次。
你会不会每节动感单车后都去量一量体重是否降了呢?除了很多汗后,如果体重没降,或者降了很少,是不是很沮丧,下次再来的动力都减弱了?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太在乎结果。不妨先放下减肥这个目标,专注于踩好动感单车这件事。坚持一两个月再来量,或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个原则简而言之,是劝说我们不要贪心、急功近利,专注于培养习惯这个过程。
3.培养习惯的三个阶段
习惯分为三种类型,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培养行为习惯需要1个月左右,身体习惯需要3个月,思考习惯需要6个月。本书里,作者主要介绍培养行为习惯和身体习惯的方法。
培养习惯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以我的“早起”习惯清单为例,具体说明作者各个阶段的应对方法。我本来是7点起床,现在目标是提前一小时,6点起床。目标不算难,即使是身体习惯,我设定为1个月内完成目标。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五):我终于找到了坚持的科学方法——《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A先生,精力旺盛,充满挑精神和奇思妙想,每当出现一种网络平台就兴致勃勃地决定坚持更新以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发家致富成为人生赢家,然后又总是在几个月之后放弃没有下文。
先生,在一个平台上默默更新一个专业的知识,坚持了七年后,他得到了:
一个个人品牌;
三万多个粉丝;
一个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受到了媒体采访;
十多个稳定客户和酬劳;
演讲邀请和酬劳;
广告收入;
出书;
创办自己的公司;
一个是频繁的快速开始一件事不久又放弃,周而复始七年过去什么都没积累的A,一个是通过坚持得到惊人“复利”效果成为人生赢家的B,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小小的行为最初可能成效很慢,但到了某个时期就会产生爆炸性的效果,这就是坚持的力量。问题是大多数人没等到那个时候,就自动放弃了。”
坚持是什么?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要知道,“人类有95%的行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大部分的无意识行动都是通过习惯产生的。”所以如果能好好的运用习惯,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更好的人生:
在工作上获得成果
获得健康的身体
增加收入
对社会有所贡献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学会坚持来培养出好习惯的一本书,书虽然不厚但几乎全是干货,写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古川武士,有多年培训指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场人士的经验,书的内容简单易懂又鞭辟入里让人豁然开朗。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只有三分钟热度,这是“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若想将某项行动转化为习惯的话,只要持续新习惯一直到大脑认为这项习惯“跟往常一样”就好了,不同的习惯,想要培养出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程度一 行为习惯 阅读、写日记、整理节约等 用时≈1月
程度二 身体习惯 减肥、运动、早起、戒烟等 用时≈3月
程度三 思维方式及能力 逻辑思考能力、创意能力、正面思考能力等 用时≈6月
而身体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受到了威胁使大多数人对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无法持续而导致失败的现象在本书中被称作“习惯引力”。
“火箭升空的最初几分钟、几公里内所耗费的能量远多于后面几天、几十万公里旅程中所耗费的能量。”培养习惯的过程就类似于发射火箭的过程。
“发射火箭时岁困难的部分就在于穿过大气层。穿过大气层需要巨大的能量,这是因为火箭会被地心引力拉回地面的缘故。不过,一旦火箭进入太空,脱离了地心引力的影响,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够前进。
把这样的现象套用在培养习惯上的话,地心引力就是‘习惯引力’。只要有机可乘,‘习惯引力’就会让人停止前进。
因此,突破大气层之前的过程就如同培养习惯的过程。太空就像已经习惯后的状态。
也就是说,一旦习惯形成之后,只需要极少的经理就能够让习惯持续进行。这与火箭只需少许的能量就能够在无重力状态的太空中前进一样。”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六):坚持不下来,看这里!!!
你是否有过减肥的经历,可是每当看到美食就把持不住。你是否做过攒钱的行动,但每次看到喜欢东西总是抑制不住。你是否想要培养早起的习惯,然而到了清晨却怎么也爬不起来。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傲人的身材,博学的知识,充实的涵养。你发誓要变的和他们一样,甚至是超越他们。你开始做计划,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却总是半途而废,不得始终。你开始抱怨自己的不争气,没毅力。可你是否真正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自己意志力不够坚强?生活中的琐事一直打扰自己?缺乏坚持的动力?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将帮助你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坚持的习惯。了解自己无法坚持下去的原因,告别自己的“三分钟热度”吧。想成功培养一个习惯,必须要了解这三个阶段。
一:反抗期:在暴风雨中前行(第1天~~第7天)
这是我们最大的难关。许多人在最初的七天最容易失去信心,其中习惯引力就是阻碍我们的罪魁祸首。每个人都会有抵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固有模式。对于人类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觉比较舒适,变化则被视为一种威胁。
那怎么度过反抗期呢?
对策一:以“婴儿学步”开始。
千万不要有完美主义倾向,这只会让你加速失败。目标太高,一旦完成不了,热情就会急剧下降,自然会逐渐放弃。
所以,刚开始从小处做起,定下简单的计划。假如你要学英语,背单词。刚开始不要给自己订下每天背完100个的宏伟计划,先从每天10个开始。从最简单的做起,这样你就会很快适应下来,从而更容易的坚持下来。
对策二:简单记录
记录能在培养坚持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效果。记录可以让你清晰的看到习惯的过程,看到自己努力的脚步。而不是凭感觉做事,看不到最终成果之前你很容易会选择放弃。切记,你只需要简单记录自己培养习惯的过程就好了。
例如早起:你可以把每天起床的时间写在日历上就好了,这不会花费你很多时间。可是却能让你每天都看到自己的成果,使你产生一种激励感。
二:不稳定期:要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第8天~~第21天)
接下来就要挑战不稳定因素了。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的执行计划,总是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打扰。今天要加班,明天要聚餐,后天下雨了。如果在这段时间没有完成自己预订的计划,就会产生“管他的,好麻烦,真无聊”的感觉,结果还是会导致失败。
善于培养习惯的人是会考虑到额外因素,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对策一:行动模块化
既然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培养,那就再将这些习惯变为自己的日常。每天刷牙是我们的日常,这是我们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如果不让你刷牙,你是不是会产生一种不舒适感。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将自己培养的习惯嵌入到生活中去,化为正确而规律的行为模式。在每天相同时间,相同地点采取行动,重复已经模块化的行动会更加容易。
对策二:设定例外规则
再次强调,打破自己的完美主义观吧。就算制定的计划再怎么周全,一个月你也不可能都遵守下来,总会有各种事情打扰。所以事先制定“例外规则”是很重要的。这不是为了让你放弃自己的习惯,而是更好的让你能够坚持下来。有弹性的计划,会让你灵活对付各种突发的情况,不会产生消极感。
对策三:设定持续开关。
为了让自己能够持续的坚持下去,你需要给自己设定持续的开关。这可以分为奖励性和惩罚性两种。当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可以给自己适当的给予一些奖励,以此来激励自己更有动力的完成。你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惩罚性的措施,没有完成任务就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能吃自己喜爱的事物。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酌情更改。
三:倦怠期:“习惯引力”最后的反抗(第22天~~第30天)
这是你最后的关卡,迈过这步你就成功了。在倦怠期,总是会感觉不到自己培养这个习惯的意义,产生一种一成不变的空虚感,从而找各种理由放弃。这是“习惯引力”在为了抵制你做出的最后反抗,一旦疏忽大意,最终就会前功尽弃。作者给我们指出了两项对策来度过最后的难关。
对策一:添加变化
改变自己坚持的地点和时间,增加一点趣味性的东西。假如跑步,经常更换路线,就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减肥的话,可以给自己做各种健康美味的食物。产生新鲜感,这会让你更加的投入。
对策二:计划下一项习惯
思考下一个挑战的习惯,并且开始拟定计划。这既有助于你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现在培养习惯的过程,还能让你提高培养习惯的能力。当然,一定要等一个习惯培养好了再投入下一个习惯。太贪心只会导致失败。
做到以上这些,你会发现。当你哪一天不做自己坚持的事情的时候,总会感觉少了点什么。恭喜你,这个时候你已经培养了一个习惯。
***
当你坚持一件事物没有到一定程度,你是不会看到明显的变化。很多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放弃了,从此你就再也不会看到后面的美景,体会到质变的美妙。既然想做,并且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步,何不坚持到最后呢。
坚持就是犹豫着,退缩着,心猿意马着,但还在继续往前走。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七):哪有什么成功的奥秘,坚持意味着一切
TED有一个很受欢迎的演讲叫《毅力是成功的钥匙》,演讲者说: 坚毅是对长远目标的激情和坚持,坚毅是拥有持久的恒劲,坚毅是你对未来的坚持,日复一日不是仅仅持续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努力奋斗着让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坚毅是把生活当成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次短跑。”
演讲者通过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得出这一结论,从结论中可以看出这些关键词:坚持、一复一日、马拉松。这些关键词具备着同一种属性:够长够久。不是一时兴起,不是三分钟热度。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演讲里并没有说。
《坚持 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就来的正是时候。本书作者:古川武士。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作者认为,要想培训坚持的品质,必须养成坚持这个习惯。他在书中指出:“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咸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
“习惯就是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习惯就是在脑中设定程序。”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开始变的越来越焦急,总是希望在短时间内速成一门学问、或做完一件事。每一个在行业中做到精英或是在一个领域做到佼佼者时,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坚持和努力得来的。书中指出,在我们立志要培养某种习惯时、在想经坚持做到某件事时。要想先想清楚这些问题:你在五年、十年后,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达成什么样的梦想?想取成什么样的成就。长期目标足够明确,自然就知道自己应该培养什么习惯。
例如,你想在五年后成为一个作家,那么就要培养阅读、写作的习惯。可以简化到每天都开展的行动就是写日记。
如果你想五年后,到国外工作或生活,那就从现在开始每天练习英文。
诸如此类,等等事项,都可以从先设定目标,再找到需要培养的那个习惯开始。
那么,找到了这个想培养的习惯,该如何开始呢?要如何坚持的呢?不是靠一时的热情,不是三分钟的好奇,而是一套的科学的可实施可持续的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阶段入手。
阶段一:反抗期(第1天—第7天)很想放弃
在反抗期,我们极容易出现想放弃的念头,或是进行三天就执行不下去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先熟知预防失败三原则:
1、 锁定一项习惯,不要同时培养多项习惯。
2、 坚持有效的行动,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
3、 不要太在意结果。
当我掌握这些原则后,在反抗期,培养习惯从如下对策开始:
1、 从“婴儿学步开始”,就是说从小地方开始。
2、 简单做记录,例如做到打勾,没有做到打叉。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容易被影响
在渡过反抗期后,我们在执行某些习惯时,时常会遇到被干扰的情形。这就是培养习惯的不稳定期,在这阶段,就要“建立能够持续的机制”。
1、 行为模式.把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2、 设定例外规则。对不规律发生的事件预先制定应对规则的弹性应对机制。由于事先制定了“例外规则”,突发
状况发生时就能够灵活应对了。
3、 设定持续开关。就是给自己设置奖惩制度。
阶段三: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感到厌烦
在经历了以上二个阶段后,我们的某项习惯已经在持续进行。而在这一过程的后期,往往会有提不劲的时刻,或是感受不到培养这个习惯带来的好处和意义。针对这些情况,应有如下行动。
1、 添加变化。例如,如果打算学英文,就准备好不同的教材。如果跑步,就经常改变跑步路线。
2、 计划下一项习惯。在倦怠期计划下一项习惯就是为了建立习惯的连贯性。
当我们走过这三个阶段时,一项新的习惯也就诞生了。当然,一个小小习惯的养成,也并不代表你就此走向成功。而是不断地重复这个习惯,把某一项你想做的事做到极致。如同大家所提倡的一万小时理论一样,它是持续的,可量化的、有成就感的。
总之,这并不一个讲道理的书,或许只需要你花二个小时就能读完。它从一些小小习惯入手,把一生的梦想或是想成就的未来分解成可执行的行动,可持续的方法。按照书中所说的方式来做,不能保证你一定能成功。但至少能保证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以上的所有核心内容,无非就是一句话:开始行动吧。一旦开始,请一定要坚持到底。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八):如何不靠“意志力”,持续培养新的习惯
上一篇里,我们已经说过,大部分时候我们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或者说“持续做一件事情”并不是什么意志力的问题,而是“项目管理”的技能问题。它从来从来都是一种人人可习得的能力。(请参考:不能坚持和你意志力从来就没什么关系)
1 用扎实的技能保证意志力的效果
有位朋友留言说,“嗯,这句话我隐隐地觉得不同意,虽然一下子想明白哪里不同意。”
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想,可能这里“隐隐的不同意”在于“隐隐地觉得意志力也是有作用的”。
其实,“意志力”的确也是重要的。但是,这与我们上一篇所说的理念绝不冲突。因为持续做一件事情,需要技能和意志力这两个因素,而不仅仅只是其中之一。
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着重地去培养自己项目管理的技能,而不是过多地依赖于“意志力”这项有限的资源。
如果大家愿意花时间去读一读《自控力》或者任何一本从科学地角度剖析“自控力/意志力”的书(篇幅有限此处不赘述),就会知道,自控力是一项总量有限的资源,并从不是取之不尽的能源,而受到很多方面的损耗。比如你的饮食,你的睡眠,过多的决策,锻炼,情绪,压力等等。
它从来都不是做成一件事情万能的鸡血和解药。
也正是因为意志力那么有限的资源,才更需要我们一方面保护好这份有限资源,一方面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的技能,让我们有限的自控力可以在合理的规划和执行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做的更久。
2 不懂项目管理也能做好计划
所以,我们今天继续来说一说,假设我们想养成一项新习惯,我们可以去进行合理的安排,制定有效的执行方案,留出适当的空间,及时地进行调整(项目管理)。
当然由于我们只是借鉴了思维,所以即使你没有项目管理的经验也没有关系。我们依旧有章法可寻。看图解思路: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九):对自己仁慈点,才能更容易的养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对抗大脑的过程。你的改变越大,所受到的“习惯引力”就越大。有什么方法能够帮我们更容易的对抗“习惯引力”吗?
作者列举了多个方法以对抗不同时期的放弃。我觉得重点还是要每天坚持和计划定的有弹性。自己减肥的经历,就是太追求完美,计划上没有弹性,觉得做运动就得做一整套,一旦时机不允许或者其他的原因,没那么多时间,就一点也不做,而且这种情况会遇到很多次,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其实这是没必要的,而应该在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这些情况,并想出特殊情况的对策,比如像《微习惯》书中说的那样,这时就做1个俯卧撑,但是要把计划坚持下来,这样在心理上才能没有负担,更好的形成习惯。
作者列举了6个方法,分别对应习惯养成的3个阶段:
1. 从小处入手,以“婴儿学步”的方式开始改变 -- 反抗期
2. 纪录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改变准确化
3. 每天坚持行动,将行动模式化 -- 不稳定期
4. 将行动计划订的有弹性
5. 奖励回报
6. 做一些改变,提高新鲜感 -- 倦怠期
度过这3个阶段后,我们就能进入不依赖意志力就能去做的状态,也就是形成习惯了。
习惯也分不同的程度,有行为习惯、身体习惯和思想习惯,不同程度的习惯养成时间由少到多,并不想网上说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而是从1个月到更久的时间。
习惯是由复利作用的,效果会越来越大,所以好的习惯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就像种地一样,需要等待种子的成长,才能收获更多的果实。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十):不想开始也难以坚持,怎么治?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
仅仅长了3cm,
在第五年开始,
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
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
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
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
相信这段话对于你来说并不陌生。可读完之后你采取行动了吗?
你是否也是和我一样,想要减肥,节食加运动了三天以后就放弃?
你是否也想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看原声电影美剧,跟着APP记单词,不到一周就坚持不下去?
你是否也常常暗暗鼓励自己,要坚持写小说,读书,不到半年又没有下文?
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每天刷牙如此轻松,建立一个新习惯却很难?
在日本古川武士的新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是这样解释的:你所有的行动几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而对于人类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觉比较舒适,变化则会视为是一种威胁。
因此,身体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到了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而无法持续,最后导致失败。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有一个目标,怎么坚持下去?
古川武士在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将坚持一件事分为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
而大多数人,如同竹子生长的前三年就熬不过去了。也就是书中给出的反抗期,即“三分钟热度”。
关于这个问题,想起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嗑瓜子可以持续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但看书却不可以?
最佳回答一语中的:人做事情,都需要反馈,反馈周期越久,感觉上就会越困难。
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嗑瓜子,只磕不吃,瓜子仁留下来,磕一个小时,然后再一次性吃掉,是不是过程就有点无趣了?同样的时间跨度,同样的瓜子数量,原因为何?
因为反馈周期拉长了。
所以想要坚持长久地做一件事情,毅力是不可靠的,热情也是不可靠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坚持下去呢?
我们来看古川武士先生给出的方法。
一,建立合理的目标
首先,在反抗期,也就是你的心情充满热血,热情万分的你开始养成一个新习惯起初的几天里,身体所带来的反抗,我们需要:合理的目标。
如同“婴儿学步”一般将小事情做好。绝不勉强,从小处开始行动。0和1之间的距离与1和100之间的距离大不相同。以专注的目标来提高动力,但绝不能打乱习惯的行动节奏。
领导让你我写企划书,一想到200页那么多的企划书,就觉得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可是先从小事开头,先写出封面,再列出目录,是不是心中就有了轮廓?这样看起来企划书就没那么难写了对吗?
不必要一下子就成为百万富翁,畅销书作家,但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压力也会较小,动力也会更足。
二,欢迎意外的发生
然后,就到了不稳定时期。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受到外界的影响。下班同事的聚会,周末朋友的来访,甚至天气的狂风暴雨都可能打乱你的计划。别着急,试试“弹性机制”。平时读书一个小时,因为加班太晚又太累,或者心情低落,只读半个小时也可以。这并不是一种宠溺或者偷懒,而是为了培养固定的行动节奏,弹性地培养习惯。
如果意外常常发生,打断计划,就会产生自我厌恶或无力感,继而提不起劲,最后就容易失败。这样“弹性机制”就能更好地帮你完成计划,养成习惯。
三,建立效率手册
建立效率手册可以更直观地面对计划的完成情况。清晰,明了,有效。
如同“嗑瓜子效应”,有些习惯的养成,短时间内并不能直观地看出效果,又或者忘记了到底做没做过,效率手册可以更好地帮助你展开计划和完成。
四,给自己建立一个奖惩制度
建立奖惩制度,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动力。
通过奖励的力量,突破眼前的困难。奖励不仅仅是自己给自己买礼物这么简单。你也可以告诉你的朋友,获得称赞;又或者在开始之前,给自己一个小小的仪式感。这都是很好的奖励模式。
同样,在没有坚持下去的时候也要给自己一些小小的惩罚,以告诫自己,推动行动。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自己无法坚持下去的问题是一种难以改变的缺陷。读完这本书,让我相信,坚持去做一件事情,也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聚焦于更加普遍,更加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培养习惯是否有科学的方法。
从“婴儿学步”开始,让我们将一件事情认真做下去,不仅仅是靠着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