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战乱时期的爱情》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战乱时期的爱情》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01: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战乱时期的爱情》经典读后感10篇

  《战乱时期的爱情》是一本由骆烨著作,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一):春风十里等您来:骆烨《战乱时期的爱情》新书分享交流会

  活动时间:2016年3月31日下午两点到四点

  活动地点:杭州市西湖区文二西路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1幢麦家理想谷

  活动嘉宾

  王昕朋(小说家,中国言实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鲁引弓(《小别离》、《同学会》作者,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阙云霞(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

  赵小华(浙江晟喜华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影视策划人)

  主持人

  陈曼冬(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

  主办单位

  中国言实出版社

  西溪创意园麦家理想谷

  协办单位

  杭州市作家协会

  西湖青年编剧联盟

  骆烨工作室

  活动介绍

  《战乱时期的爱情》收录了作家骆烨创作的《战乱时期的爱情》、《了不起的青春》、《埋伏》、《你也在寻找》、《红的雪》《天堂里的贫民窟》、《控诉》、《杭州夜未眠》、《在西湖奔跑》等12篇中短篇小说,其中有革命故事,也有柔情刻骨,有平凡生活,也有江湖梦远……文笔的老辣,细腻的描写,精彩的故事,丰满的人物,使人生百态尽显其中。3月31日周四下午,让我们跟着编剧骆烨,去见证不同时期中国百姓的悲欢离合。

  作者简介

  骆烨,编剧、作家、民国史研究者。1986年生,浙江诸暨人,现居杭州。小说、文学评论见诸于《山花》、《江南》、《钟山》等刊物,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年度选本,著有小说集《战乱时期的爱情》、《天堂里的贫民窟》、长篇小说《游击英雄》等。创作影视剧本《隋唐英雄》、《双枪》、《武则天秘史》等多部。曾获“新荷计划·潜力作家”奖、金荷奖·中国青年编剧影视剧本双年奖,入选“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库”。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影视编剧联盟主席、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理事、西湖青年编剧联盟副会长。

  《战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二):骆烨:愉悦观众是第一要务

  骆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编是为了让观众更愉悦:“创作剧本时,是想把李世民作为主角,所以让他在第一集中出现,这的确和历史有出入,但电视剧毕竟是艺术作品,《隋唐英雄》也是一部演义的作品。至于历史人物的改编,如颠覆杨广的历史形象,查阅资料就会发现,隋炀帝其实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帝王,他造的运河,我们到现在还在利用,但现在看来,这样的美化确实有点费力不讨好。至于台词、武打等细节,我认为电视剧毕竟是给普通观众看的,观众的需求是在看的过程中有愉悦的享受,一些穿越的台词和夸张的武打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程咬金的口头禅是张卫健自己的设计。”

  《战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三):南派三叔:骆烨的小说不可复制

  骆烨的小说最打动人的是青春时期的兄弟情,壮烈且美好,不可复制。

  ——南派三叔(著名作家,《盗墓笔记》作者)

  影视作品中我们已很少能见到真正的人生,而作为编剧和小说作者的骆烨,在他的小说文字里,我们触摸到了生命的质感,生存的困境和挣扎,人的绝望和希冀,生动鲜活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黄丹(著名编剧、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

  骆烨对生活的敏感力强,小说语言流畅泼辣,这些作品无论从生活反映的深广程度或者艺术表现的现代色彩,在当下小说创作的格局中,都可以上水平线,有个别的甚至能成为这个格局的标志。

  ——骆寒超(著名文学评论家,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认识骆烨是因为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编剧,再次认识骆烨是因为这部无法释卷的小说集。《战乱时期的爱情》这部集子是不同时空下命运、际遇、青春、人性的交叉缩影,亦幻亦真。

  ——刘小枫(金牌制片人,《蜀山战纪》出品人)

  骆烨具有85后作家中稀有的特质,他探索着当代人的困惑,将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紧密地揉合在了一起。

  ——徐则臣(鲁迅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不论是在乱世里的儿女情长,还是在大都会中的人情冷暖,每一段故事都深刻描绘出活着的质感,艰涩且沉重,却又不经意的渗透着暖暖的人情味。天地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正是骆烨的小说最触动人心之处。

  ——林逢(香港电影编剧,作品有《破风》、《长江七号》等)

  《战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四):85后对生活的体验竟然如此深刻

  骆烨是85后,是一个年轻人,但我没有想到他对生活的体验竟然如此深刻,宛若50后的孙春平孙老师,又好像做了多年公安工作的宗利华老师。

  骆烨作为编剧的电视剧,我也看过几部。其中剑指人心、反映生活的深刻,在我读过他的书之后,越发深刻起来。

  怪不得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是声名远播,连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老师都说:“骆烨具有85后作家中西游的特质,他探索着当代人的困惑,将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紧密地糅合在了一起。”

  在我看来,他不仅探索着当代人的困惑,他还写出了整个人类的困惑,关于爱情和现实的矛盾,关于贫困和无奈的叹息,关于生存和信仰的挣扎……他的叙述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人身临其境。

  《战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五):青春激扬,百炼成钢

  我是一个象牙塔中的读书人,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心里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每天听着令人热血沸腾的主旋律,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所以,我以为世界每一处都充满了光明,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心态怡然,步调不紧不慢。我以为社会离孔夫子理想中的大同大概并不遥远,人们不用花费多少力气便能摘取枝头成功的果实。

  然而,《战乱时期的爱情》告诉我事实并不如此。我放下书本时,心头十分沉重压抑,说不清是因为书中具体的哪一个人物或情节让我唏嘘。或许是因为它扎破了我眼前的彩色糊窗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斑驳伤痕;或许是因为它把真实的社会展现在了我面前,让我知道想要在一座飞速发展的城市中落地生根,你就必须做好流血流汗的准备;或许它狠狠地戳着我脑中那根名叫“幼稚”的神经,嘶吼着告诉我生活到底能有多残酷……是啊,即使是天堂也会有平民窟的存在,何况谁能说天堂不是另一个地域?不过幸好,那些从地狱向上攀爬的勇士们有激扬的意气,有了不起的青春,有兄弟豪气干云的鼓舞,有红颜朱唇轻启吐出的柔情蜜意……如果你是这样的勇士,如果你也在苦苦寻找人生的奥义,如果你也期待青春被烈火淬炼成璀璨真金,请你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战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骆烨是一名编剧,创作了《隋唐英雄》、《双枪》、《武则天秘史》等多部影视剧本,曾获金荷奖•中国青年编剧影视剧本双年奖,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理事、西湖青年编剧联盟副会长,堪称编剧界的青年俊才、杰出新锐。却不曾想,他在创作剧本之余,于小说上亦能扬葩振藻,杰作不断,常常能在《山花》、《江南》、《钟山》等刊物上见到他的作品和文学评论。他著有小说集《天堂里的贫民窟》、长篇小说《游击英雄》等,曾获“新荷计划•潜力作家”奖,入选“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库”。《战乱时期的爱情》是他的小说十年精选集,由十二篇不同题材的小说组成。小说《战乱时期的爱情》诉说了南京沦陷后,国民党守军排长张云虎与女学生夏小秋在战火纷飞的存亡之际,面对生死考验,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懂得活着和死去并不是难事,但战乱却交织出了一张爱的羁绊,使他们的每一个选择都难之又难。《你也在寻找》讲述了拾荒者赵武林捡到了一只红色高跟鞋,而后在寻找失踪老父的过程中,恰好与鞋的主人——一位高傲且孤独的美艳少妇相遇,看似意外荒唐,但两人都在寻找着,因为寻找而终将相遇。《埋伏》中的金萧游击队队长李木兰触犯众怒,收留了一名少年日军俘虏并加以照顾,其中的情感与道德冲突抵牾之处使人深思。《了不起的青春》讲述的是平凡人的故事,大学生白手起家的路上充满艰难,也正是这八十一难拦路使平凡的青春发生质变,成就一段了不起的传奇。《红的雪》那位大学生的可怜遭遇让人不由把目光投向了高校,这些年高校毕业生自杀绝不仅仅是个别现象。由校园走向社会,由毕业面向就业,一环环考验在前路等待着他们,人们是时候认真审视他们的生存状况了。《梅清》讲述的是骆家桥的寡妇梅清在丈夫死后,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屈服于环境的故事。人人都有江湖梦,《江湖远去》里的昔日黑帮大哥黑哥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最后成为一家书店主人,感受江湖在一天天中渐渐远去,笔墨浓淡接替,激烈处不至于过于狂热夸张,结尾处亦不落消沉窠臼。《天堂里的贫民窟》、《在西湖奔跑》、《杭州夜未眠》都是小人物在人间天堂杭州打拼奋斗挣扎生存的系列故事,生动形象,一个个人物仿佛就是从我们身边走出的。《控诉》中的烂腿老人于海,他从日本人的枪口下、鼠疫病毒中侥幸逃生,整天拖着两条烂腿站在于家桥上。在村人眼中他是不合时宜的怪物,空有一腔控诉的愤怒,但他究竟要控诉什么?没有人知道,只有逝者清楚。

  作者笔调老辣,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初读之时只觉字里行间皆是辛辣酸苦,再读便能体味到劫后余生的了然平静。有城市也有乡村,有战火也有柔情,在其中你总能找到同频的呼吸、共振的心跳,这就是作者笔下的世界。

  《战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六):骆寒超:骆烨的格局

  骆烨的小说集《天堂里的贫民窟》深深吸引了我。小说语言流畅泼辣,让我深感这个年轻人对生活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骆烨的小说题材很广泛,其中特别令我吃惊的是他敢于大写都市中的流浪者。这批由农村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和在城市底层挣扎了多年的劳动者,其艰苦的生活和单纯、勤劳的性格,被骆烨描写得栩栩如生,真切可感。这一点在《天堂里的贫民窟》、《你也在寻找》 等作品中,更是有着深刻的表现。在《问题学生》中,他成功地概括了教育界的生态实况。这部作品十分形象地证实:“问题学生”是“问题教育”逼出来的。《偷猎》充满浪漫的象征性,写的是草原上的少年救活一只被狼咬伤的藏羚羊,并建立了信任与友情,而最终藏羚羊却被偷猎者夺走了生命。小说以此隐喻现实社会中美的被毁坏。《爱我》以汶川大地震为题材,表现了天灾毁坏和谐生态后,以爱来重组家园的故事。

  《天堂里的贫民窟》是这部小说集中最好的一篇。无论是情节安排、人物设置、场面展开、冲突消解,都颇具匠心,其中有的情节不禁使人想起莫泊桑的《羊脂球》。值得一提的还有《偷猎》、《黑夜,在西湖奔跑》、《你也在寻找》,它们的细节看起来都十分真实,但这些貌似如实的形象其实都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显出骆烨小说追求现代艺术表现的特色。

  《战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七):骆烨其人与他的小说

  认识骆烨是在2011年年初的时候。那时我大学还未毕业,还在杭城某大型影视公司当实习生,而当时骆烨就是该影视公司的编剧及宣传部门负责人。

  还未见到其人的时候便听闻坊间对其的盛誉:作为一个85后作家,其文笔辛辣,不仅是公司里的优秀编剧,还发表了众多短篇小说,同时兼职负责着影视剧的宣传工作,还是多本文学刊物的主编。由此产生一种崇敬之情。

  初见其人,确实深感他是符合青年才俊的各项特质,话虽不多,但却犀利,一人身兼数职,却也游刃有余。

  目前的骆烨已过而立,有着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影视公司。一路走来,他曾住过80块钱一个月的“贫民窟”;住过6、7百一个月,杭城刚毕业学生所熟知的骆家庄;现在的住所则是紧挨着西溪湿地的一个楼盘。

  十年的时间,他从一个不知名大学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作家,资深的影视人。他的十年,看似顺风顺水,实则付出了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他每天会花5个小时的时间疯狂地写剧本,或是疯狂地阅读。他写剧本,多的时候可以一天写完1万5000多字。

  出版于2016年1月的《战乱时期的爱情》,是骆烨十年间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回顾。该书收录了他近十年创作的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十二篇小说:有描写了中学生时代纯真友谊的《挡车工》;有展现底层小人物在大城市打拼奋斗、挣扎生存的系列故事《天堂里的贫民窟》《在西湖奔跑》《杭州夜未眠》;有讲述平凡大学生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的《了不起的青春》,讲述卖血大学生故事的《红的雪》,及卖身寡妇命运的《梅清》;还有以抗战为背景的《战乱时期的爱情》《埋伏》《控诉》等篇章。

  北影文学系主任黄丹教授称,影视作品中我们已很少能见到真正的人生,而作为编剧和小说作者的骆烨,在他的小说文字里,我们触摸到了生命的质感,生存的困境和挣扎,人的绝望和希望,生动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评价骆烨的小说集,发行于2011年的《天堂里的贫民窟》时,浙大中文系教授骆寒超表示,无论是情节安排、人物设置、场面展开、冲突消解,都颇具匠心,其中有的情节不禁使人想起莫泊桑的《羊脂球》。骆寒超同时还指出并不赞成他对“那些反映丑陋、揭露罪恶的文字”的偏爱。

  五年后的这本《战乱时期的爱情》集子,骆烨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怆、无奈,及对所向往生活的希望刻画得淋漓尽致,却也不单单只是“反映丑陋、揭露罪恶”,而更多的是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读后发人深省,无法释怀。

  在这本集子中,《江湖远去》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小说,看着有点诸暨版“老炮儿”的味道。

  小说讲诉了上世纪末,诸暨某镇还是黑哥的天下。作为混混界的头领,黑哥打起架来十分生猛,身边笼络了一般小弟,包括小说中第一人称视角,还是小屁孩的“我”也深深地崇拜着黑哥。然而黑哥又是集孝义于一身,追起“女神”来也是执着中带着点傻劲。黑哥的义表现在打了“无数次架,很多都是为身边的兄弟出气才去打的”。

  如文中所描写的其中一个“大场面”杜黄桥群架:因为一个兄弟的女朋友被另外一帮混混欺负了,咽不下这口气的黑哥和弟兄们,召集起人马和对方就干上了,黑哥甚至因为这次斗殴事件而被判刑近三年时间。出狱后的黑哥洗心革面,开起了一家小书店营生。

  后来已读高中的“我”因为和同学产生矛盾而约架,对方来了十多个人,“我”毫不犹豫的去找了黑哥,却被黑哥训斥为“不好好读书”。就在“我”硬着头皮和对方十多个人在野外对峙的时候,黑哥骑着摩托车出现了。黑哥以其特有的气场硬是震慑住了对方一群人,把“我”带离了是非之地。

  黑哥出狱,金盆洗手以后,终于还是娶了老婆,不过是一个“母老虎”。黑哥很怕他的老婆,然而为了曾经虐待过他的老父亲,黑哥还破天荒打过老婆,向老婆下跪。这些是黑哥孝的表现。

  就像是“老炮儿”里的六爷和闷三儿一样,人到中年以后的黑哥生活也是很悲惨的,住着已经被很多人淘汰的老屋,靠着摆摊和一家小书店维持一家五口的生计,生活水平明显在镇里属于下等水平。黑哥的命运,时代的变迁,让人感受到世道沧桑不由人,唏嘘不已啊。

  骆烨曾说过,此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写一本属于自己的“民国史”。看完这本集子,我开始无比期待能早日读到骆烨版的《民国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刘言沸语]leosaid-lyfy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战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八):子奴:“心酸王子”的“浪漫”人生——我所知道的骆烨

  如果以时代来划分作家群,80后无疑成为当下最令人瞩目的一代。他们曾经在一夜之间红透大江南北;80后文学也似乎被一些名字所覆盖:韩寒、郁秀、郭敬明、张悦然,以及日进千元的网络写手。他们的作品以时尚前卫的都市生活,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或以魔幻、传奇的人物故事情节突显构思。从多方面多层次展现了生处于互联网、奥斯卡电影与时尚杂志生活背景下这一代人的独特生活现象。但就像一个时代不可能只被一种文学形式或流派主宰一样,80后文学也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性,成为一种社会存在。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脑中反映的产物。而处于整个社会金字塔结构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的命运与辛酸,无疑成为底层文学表现的目标对象。

  底层文学,很多人都想触及,却有力不从心或诸多旁骛的遗憾与顾虑。

  同样作为80后,青年作家骆烨,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纵观他的长篇小说《青春沦陷》以及诸多中短篇小说,不难看出,他的写作道路是与他的成长同步的两条平行线。骆烨有着自己的写作思路,并且致力于一种独特的写作模式。从中学时代对于村子里和学校的所见所闻,再到思索高考后众多青年寻求出路的迷惘,以及发觉在工作中现实与理想残酷的碰撞,最后,他对于城市里见到的底层人物生活的解剖,处处彰显着一颗年青心灵对于小人物与穷人的关注。《青春沧陷》里,钱鑫鑫从一开始对于父母家庭的爱恨交织的生活中过度到学校里面对纨绔子弟与班主任的勾结表示出的无限压抑,无不怂恿着他最后的疯狂举动。在看待问题学生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背后更大的社会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仅仅有同情与义愤填膺的襟怀是不够的,如果体制不改变,社会的弊端不剔除,这样的问题学生还是不能消除。就像钱鑫鑫看到的女疯子一样,她赤裸裸的呈现,是社会诸多矛盾的一个横切面,其间交集纷繁的扭曲与病态,还无限多。

  《父亲》写了一次约会。祥子和谷雨是同学,为了能和喜欢了一个学期的谷雨去看电影,祥子显然筹划了很久。他忍饥挨饿攒了两个月伙食费,结果却不尽人意:用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买到谷雨看过的电影的票子;因为迁就谷雨不看电影而逛街却下起了大雨;为了让已经淋了雨而面容狼狈的谷雨坐三轮车,思想斗争了许久。这一切来得那么突然。最突然的事还在后头,当祥子要付车钱时,祥子的不为人知的心事,悄悄上场。然后,父亲在一个称呼里全部呈现。题目为父亲,整整一个篇章里,却只在结尾才让父亲出场。这里足见立意与构思的巧妙。

  祥子,和所有的男生一样,有青春期对爱情的恋慕,因为家境的诸多限制而抬不起头来。他觉得自卑,但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本来,所有的条件都恰到好处,但因为一场雨,让所有的好心情都消逝了。谷雨的美丽脸庞,甚至让祥子产生一种家里有辆小轿车就好了的念头。但也正是这一场雨,让父亲的出场显得多么自然与合情合理。也正是这一场雨,让祥子的生活全部呈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的通病:想溶入这个时尚的社会,但却受着生活与经济能力的局限,于是,不正常的现象便处处滋生。青年身上的苦恼,何其多?

  我甚至觉得骆烨的写作状态,有时更像是《挡车工》里描述的那个“我”。他不愿躲在空调房里背英语单词,更情愿和高峰一起拿着破席子去村里的石桥上乘凉闲聊。这个叫做高峰的挡车工,是从安微来的打工者。他出来的目的很明确,赚钱回家造房子讨老婆。所以,为了省钱,他过年不回家,冬天手上长满了冻疮也不舍得买药来搽。但就是这样一个十八岁的外来务工者,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结合当然是有原因的:高峰虽是一个外地人,却聪明异常,他能做“我”不会做的物理题目,村里一般的打工者半个月才能熟悉的操作工艺,他三两天就能上手,而且他做事有心,带钻劲,机器的小毛病总能自己解决。也是这样一个在“我”眼里物理能考两百分,顺利通过高考不在话下的高峰,他的生活与社会背景让他在青少年时期只能扮演一个打工者的角色:常时间呆在织布车间里,他的身体像是中了剧毒般绿油油起来,连着身上隐蔽的器官。为了生活他没有办法。但是这个打工者却有很多独特的令人感动的地方:在同乡胖姑娘遭到意外时,为她买了营养品;当二叔家的车间着火时,他硬要承担起责任来。作者从简单的几件生活小事,就刻画出了一对同龄人的深厚友谊,这里虽然有诸多差异,生活的,还是人物本身的,但是,作者正是用这样的设身处地,为我们构画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样的挡车工,在经济稍显发达的浙东地区,并不显见。他们这样的群体的存在,我们是该埋怨他们的父母,还是该控诉这个社会?我们的悲怜与同情能起到的作用是那样微薄。

  《你也在寻找》:讲述了一群城市拾荒者的故事。作为同行,他们也发生过冲突,为着一只维生的可乐瓶。但是,当九堡失踪后,所有人又都是团结的。区长小秘的红色高跟鞋,成为了赵武林平淡生活里的一次转折或者说是亮点。这里当然具有谎诞与夸张的成分:捡破烂的赵武林放弃易拉罐捡了高跟鞋,不仅惹来同伴的一阵抢打,也因此丢了老爹;他曾对城市充满过期待,想通过寻人启事去找老爹,可是,环卫工人的尽职和广电大楼里的骗子让他再次失落。从当初为了一个破瓶子与人抢得面红耳赤到现在被骗了三千块钱而无动于中。赵武林的整个寻找过程,是无数同伴生活的过程,他们都在寻找,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生活,可现实总不让他们如意。

  《天堂里的贫民窟》:作为一次底层人物的大聚合,写出了更多的不为人知的内在。他们各自抢占着城市的一小份残羹冷炙,住在一起,却让他们变得团结,甚至成为生死之交的朋友。也正因为相同的命运,让他们内心的善良一次次突现。不想做啃老族,独自出来找工作的大学生马清波,卖早点的大关夫妇,下水道工人李丰潭,小偷虎跑,捡破烂的赵武林,做皮肉生意的海月,当他们与房东袁世凯发生最后的冲突时,所有的悲愤随着春天的来临消失了。他们显然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现实就只能容他们这样过着走一步算一步的生活。

  骆烨的作品还呈现出各种藕断丝连的关系。《挡车工》里高峰的老乡胖姑娘便是另一部小说《乌丝》里葛晓媛的原型;《天堂里的贫民窟》更是聚集了《你也在寻找》里找老爹的赵武林,卖早点的大关夫妇;《黑夜,在西湖奔跑》里的虎跑,而不肯做啃老族的马清波无疑可以与《出路》里的王国斌联系起来。生活的压力,找工作的烦恼,爱情与面包同样重要的时代,我们的选择有时会变得自私、狭隘,甚至卑微。《杭州,杭州》里的王留下,因为没有房子不得不与钱西溪分手。钱父的势利无非是想让女儿过上更好的生活。错纵复杂的社会压力,让更多的人面临生活的重压。谁来为他们申辩,谁又能为他们找到发泄和释放的方式。

  骆烨在一篇自己的创作谈中写到:我们80后一代人是幸福的吗,其实大部分80后是多无奈,找工作、买房子……为什么我们这代人要去模仿前代人的写作模式呢,我们应当有自己的写作体验,难道我们没有生活经历吗,其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就是我们的生活体验,求学、找工作、买房,事实上我们有比他们更无奈的生活,也许是更艰辛的生活,假如把这些东西写出来,表达出来,这不是比他们的生活更为丰富和辛酸……

  无限的昨天是以今天为归宿,无限的明天是以今天为渊源。着手于今天,就是着手于当下。只有今天的,当下的,才是我们可触可感的真实,才有着无限的存在的力量,不然,空口无凭的想象与假设,无异于建造着精神层面的海市蜃楼,它难免会有岌岌可危的时候。

  骆烨没有享受在80后应该有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里,更没有把时间浪费在赞美这种优越中。他不停地为当下的小人物构造一个个发泄和释然的路径。我觉得这样的骆烨,是对自己的残酷自律,因为他用对弱势群体的无限关注代替着他花季年龄应该拥有的快乐与享受。

  如果以文学所要表现的对象来划分作家群,骆烨在这个严肃而又沉重的群体里是如此的年青与力量微弱。但我分明看到,一种力量。因为执着,因为年青,所以,他的前程无限光彩。

  让我们把更多的祝福送给骆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