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蟾蜍和宝石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10篇

2018-05-10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10篇

  《蟾蜍和宝石》是一本由[美]海瑟·汤姆林森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2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一):所有的美好都值得被记住

  ——评《蟾蜍和宝石》

  有多长的时间,应该有近十多年,没有接触童话故事印象里的童话还停留在白雪公主和她的后母那儿,这次邂逅《蟾蜍和宝石》一书,日日读来,美妙无比。

  作者给我们缔造了一个虚幻中的百城之国,神秘国度广阔的城邦,还有浓墨重彩被渲染的宗教气氛,虽然在我们国人看来,背景相去甚远,但是还好足够新鲜曲折跌宕的情节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海瑟•汤姆林森在书中描绘了一个富有浓郁印度风味和宗教信仰的港口小镇—古拉斯镇,故事的主人公聪明美丽的迪丽芭妮和她的继母带来的姐姐塔娜,两位姑娘性格迥异,却都拥有着美好的品格,在神奇的娜格哈莉大人神迹的显现中,神灵化身对迪丽芭妮和塔娜两姐妹进行了考量,分别赐予了她们神奇的力量,一个口吐宝石和鲜花,而另一个则口吐蛇和蟾蜍。女神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等待着她们的还有些什么呢?贪婪地方总督阿尔瓦,会遵守王子的嘱托吗?而蛇神给她们的真正考验又是什么呢?这一个个的疑问,牵引着我不停地翻阅着这本书,看着故事铺陈开来,随着两个不同视角徐徐展开。

  书中带来了一个传统主旨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宣扬了爱和善良的力量。一开始,我以后作者更喜欢的是迪丽芭妮,因为迪丽芭妮一张嘴说话就会口吐鲜花和宝石,美丽的鲜花和珍贵的宝石,这是多么令人开怀的一件事儿啊,而可怜的塔娜则一张嘴就口吐蟾蜍和蛇,被人所厌弃。但看到后来,我更垂青的反而是塔娜这个角色。塔娜是一个聪明至极的姑娘,她拥有着分辨宝石的天赋才能,她和妹妹有着最纯真情谊,她有勇气,有智慧,在面对自己窘境的时候,毅然的出走去探寻背后的真相,最重要的是,她甚至知道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正是因为喜欢,才要拒绝”,这是她自己身陷困境之际时对卡利安求婚的回应,虽然卡利安是她期盼了很久的男子。她美好,又善良

  这本书是推荐给13-17岁的少年阅读,我想是非合适的。在这个年纪,让他们成长心灵中能看到这样的美好和智慧,看到勇气和担当,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本书。所有的美好都值得被记住。

  :文章原创,谢绝转载。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二):两个人的朝圣

  春节期间是这本书陪我度过的,当我和女儿说起这个故事,她接着讲述,令我很惊奇。原来《蟾蜍与宝石》是作者海瑟•汤姆林森依据童话故事《仙女创作的。小朋友知道那个童话。小说比童话的故事情节更丰满人物形象也更鲜活

  故事发生在印度的百城之国,以迪丽芭妮去阶井取水的路上奔跑开始全书序幕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的世界虚构了两个教派:十二神教和白衣教。皇宫官员都是白衣教信徒普通百姓信奉十二神教.十二神教信徒可以衣着绚丽的短上衣与裹裙。而白衣教的信徒必须穿着纯白长袍,下身套紧身棉布长裤,将从喉咙到脚踝的每一寸肌肤都遮得严严实实。

  迪丽芭妮的父亲杰沃里克本是一名珠宝商,不幸强盗打劫遇难后,留下迪丽芭妮和继母希莱尓妈妈以及希莱尔妈妈带来的女儿塔娜一起生活。从此家道中落,温饱成问题

  母女人命运的转折发生在迪丽芭妮从阶井取水回来的路上,迪丽芭妮偶遇十二诸神中的娜格哈莉大人,大人赐予她开口说话嘴里就会落下鲜花和宝石的魔力。继母看到迪丽芭丽接受到神的馈赠,马上命令自己的女儿塔娜去圣井取水。塔娜取水之后也遇到了女神,只是女神化身为一位陌生女子,塔娜拒绝了乔装女神的邀请结果收到女神的另一种馈赠:开口说话嘴里会落下蟾蜍、青蛙或者蛇。

  迪丽芭妮的特殊才能让希莱尓妈妈忧心忡忡,她不许迪丽芭妮出门。不巧迪丽芭妮为了解救被士兵侮辱的一个白衣教信徒姑娘从家中冲到广场,遇到扎西德王子。而姐姐塔娜也在这个时候赶到,姐妹俩的秘密同时发现众人把她们当作了女巫。

  为了保护姐妹俩,扎西德王子做出了决定:让吐鲜花和宝石的妹妹和他同去第十八邦,她吐出的宝石送回她的家乡第十邦,由总督支配。吐蟾蜍青蛙的姐姐在圣井旁安家,她吐出的青蛙和蛇刚好回归田野

  至此姐妹二人分别。迪丽芭妮跟随王子去了法贾迪巴城。姐姐在圣庙受到女祭司的启发,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女神赐予她蟾蜍和青蛙是何指令决定走上朝圣之路。

  在不同的路途中,不同的经历中姐妹俩最终都获悉了女神赐予她们不同礼物含义,魔力消除,爱情阻碍消除,家人团聚,有情人终在一起。

  书里的结构类似《穆斯林的葬礼》,两条主线并行。一章写迪丽芭妮,一章写塔娜。既相互关联,又各自分开,很别致安排

  文中的主人公迪丽芭妮和塔娜的个性都很鲜明,迪丽芭妮善良(她从未抱怨过任何人,即使对行刺她的凶手也报以同情怜悯),超出常人的美丽(塔娜说过即使她一天梳一千次头发,迪丽芭妮出现男人也不会多看她一眼)。

  塔娜没有迪丽芭妮的美貌,个性坚毅(一个人的朝圣路充满了艰辛困苦),做事果断,精明生意头脑

  迪丽芭妮倾慕的扎西德王子有着王公贵族难得的谦逊态度,对平民百姓依然彬彬有礼,他处事公正明察秋毫,一件棘手的事情在他的处理下妥妥帖帖。

  塔娜的心上人卡利安没有因为塔娜的连累使得他被囚禁而对她的态度有丝毫的怠慢,他和塔娜是珠联璧合的一对,同为宝石行业的少年精英,同样的为对方考虑他们的爱情是一曲动人的歌。

  和迪丽芭妮在法贾迪巴城的优越生活相比,姐姐塔娜朝圣的这一段旅程要艰难的多,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忍辱负重,为了救出被总督秘密关押的平民忍受这一切,用耐心,用勇气,用善良,用智慧终于找到敌人的疏忽,成功通知王子总督的阴谋

  作者构思精巧,布局独特,在姐妹两人不同的路途上安排了最终的相逢,给姐妹俩一个惊喜,也给读者一个惊喜,收尾意料之外又合情合理

  书中多处描写了印度夏季明媚风光,“明媚的阳光倾泻在一丛丛芒果树,莲雾树,棕榈树和榛树上,大麻的花朵泛着金光。碧绿的田野让人心旷神怡。大麦和小麦正在灌浆。塔娜走在河岸上,身旁绿树成荫清风拂过她的头顶,令她神清气爽。”读罢让人向往,一派清净田园风光。

  本书美中不足之处没有目录,不方便查找某个章节内容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三):童话里的童话,模糊界限

  去年有一部《霍比特人》非常火,带动了相关的书籍电影热卖,其实这些都是儿童文学工作者产物,这些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是由帮助的,当然还应该扬弃一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东西,其实,我们国内的童话也不差,除了说过的作家,还有一些比较水平的作家,也是非常认真的。我们其实不缺这些优秀的作家,只是缺少创作环境

  这本《蟾蜍与宝石》,阅读后的感觉是偏向于青春文学一类的,其实也不很适合孩子们读,

  故事的大意是两位少女获得了异于常人的能力,正邪之间的斗争即将展开,其中的很多情节稍显阴暗,蟾蜍和蛇在一定程度暗示着看起来美好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而看上去丑陋的东西也不一定是不好的,作者有着比较深厚的宗教功底,对印度的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封面的一双印度少女的手,来暗示事物的非比性。迪丽芭妮和塔娜的遭遇明了传统的“善恶分明”的观点,对于她们所赋予的能力大有深意,在和人进行交往时,并非用善良就能包容所有的,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事物看到它们的本质好人坏人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也是迪丽芭妮所缺乏的本领,虽然塔娜遭遇不同于迪丽芭妮,但她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人们缺乏的特质

  如果爸爸妈妈要读给孩子听,还是要适当做一些修改和自己的理解教育孩子要告诉他们,看人要不能光看表面,要通过了解知晓其本质。另外,在国外孩子比较通俗易懂情况下,我们的国情有所不同,这就可能让孩子们有些迷茫,不能搬过来就是菜,还是需要自己先消化了,然后再反刍。

  光明与美好,大抵都是通过苦难坚韧来获得的,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方才获得正果一样,没有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

  童话里的童话,模糊了界限,只要是正能量,这类作品还是大有市场的。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四):评《蟾蜍和宝石》文/红彤彤

  初看《蟾蜍和宝石》时,压根没有把它与那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联系在一起,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王国—百城之国,一个寡居的妇人带着两个及笄少女艰难度日,一次意外让这两个姑娘拥有了异于常人的能力,一场蛇之女神的考验由此展开,两位姑娘从此分道扬镳,两段有关生死的旅程就此启程

  既然是架空的国度,所以文中人物信奉的诸神和宗教也虚构而来,当然根据文中描写你会不难看出它与古印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同样尊重蛇类,同样有标志性的建筑阶井,基于这样的理解,再来看此故事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书里面的一些细节部分。书中有两个宗教分别是贫民信奉的十二神教,和皇室贵族信奉的白衣教,依据文中描写白衣教是外来入侵者,所以普通民众都对此厌恶且敬而远之,十二神教善待生命和白衣教的大肆杀戮形成鲜明的对比

  少女迪丽芭妮与继母和姐姐塔娜生活在一个港口小镇上改变她们生活的是一次去阶井取水之行,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阶井,因为整篇故事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阶井又叫阶梯井是古印度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沿着长长的阶梯下去是深入地下的蓄水池,在降雨量集中的干旱地区,这种建筑可以充分满足周围人群对日常用水的需求,写到这突然想起新疆的坎儿井,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阶井偶遇蛇之女神娜格哈莉大人,是她让迪丽芭妮口吐宝石鲜花,让塔娜口吐蟾蜍毒蛇,两个少女的命运随之改变,她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完成女神交给的使命

  迪丽芭妮母亲早亡,父亲惨死,跟着继母和继母带来的姐姐生活,庆幸的是一家和睦友爱,所以当看到女神让塔娜口吐蟾蜍毒蛇,特别意外,如果说继母恶毒姐姐善妒那也好理解,随着故事的深入,才慢慢理解宝石鲜花并不一定带来荣耀和平安,蟾蜍毒蛇或许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一个故事两条线索分别讲述两个女孩怎样一步步身入险境,又怎样凭借仁爱信心坚强化险为夷的。

  海瑟﹒汤姆林森凭借辞藻华丽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异域的童话世界,《蟾蜍和宝石》荣获2011年美国银行街最佳童书奖等其他奖项。同时它也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麦克米伦世纪童书-零时差•YA书系之一,这是专为13~17岁少年量身定做的书籍,国内市场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图书少之又少,所以更显难得珍贵。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五):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初读标题,原以为是一只蟾蜍守卫宝石或是蟾蜍带领某人寻找宝石的故事。封面上一双印度少女戴满手镯、画满花纹的手正捧着一朵貌似雏菊的花,似乎在述说着什么(当然,读了故事你就知道说的是什么了)。

  故事的作者是美国的海瑟•汤姆林森,在此之前他还写过一本《天鹅仙子》,看看标题,走的是童话故事路线,这是他2010年创作的新书

  我们还是看看故事吧,这个故事用一句老祖宗名言就是: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故事讲的是一对无血缘关系但却非常亲密的姐妹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一个虚构的国度,信仰白衣教和十二神教。标题中的蟾蜍对应的是姐姐塔娜,宝石对应的是妹妹迪丽芭妮,她们俩接受了女神的考验,姐姐一开口讲话就掉落蟾蜍和毒蛇,妹妹一开口讲话就掉落宝石和鲜花。

  表面上看起来,姐姐很不幸,妹妹很幸运。但是,世事绝对。妹妹被王子带走保护起来,以免她成为有心人的摇钱树,无奈被大反派阿尔瓦总督绑架,逼迫她开口讲话;姐姐因为会害人们受到惊吓离群索居,但因为被最讨厌蛇的大反派阿尔瓦总督追杀而流浪,而在流浪的过程靠自己的智慧救了一群无辜村民。故事的最后,姐姐遇到了带着绑架着妹妹的总督,利用他的弱点,救出了妹妹。最后的最后,女神现身,姐妹通过考验,还赢得了各自的爱情。

  故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姐妹俩不约而同的保持缄默:妹妹不愿让坏人得逞;姐姐是不愿让其他人的受到惊吓,用异样目光看待自己。但是,正是因为沉默太久,一开口便力量巨大狭路相逢,妹妹情不自禁地让姐姐逃跑时,宝石纷纷落入水中,姐妹情谊显得比宝石还珍贵;姐姐意识到开口放出的蛇能吃掉老鼠,制止瘟疫时,便在无人处高声大唱。从讲——不讲——讲,这个过程,凸显的是姐妹俩善良的心。

  二是作者善于设埋伏。一开始文中就写到阿尔瓦总督讨厌蛇,所以悬赏捉拿蛇,他管辖内的蛇都被捉光了,害得人们抱怨老鼠肆虐,为后来的瘟疫横行设下了埋伏,也为阿尔瓦总督被蛇吓死设下了埋伏。在塔娜刚开始掉落蛇的时候,邻居小孩因杜教她区分银环蛇和狼蛇,后来姐姐用无毒的狼蛇吓死了总督,这也是包袱之一。之所以用狼蛇,说明姐姐始终心怀善意,无加害于人的意思。至于总督被吓死了,那是又应了老祖宗那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善恶全报。”

  作者叙事采用两个视角交叉讲述:姐姐和妹妹的角度,均采用全能视角。虽然是两个视角,但读起来毫不费力,而且在最后故事高潮的时候,从妹妹的视角讲述,在绝望中遇到了姐姐,那种发自内心的呐喊显得尤其真实,读起来欲罢不能。

  这一套麦克米伦世纪童书“零时差•YA书系”号称“阅读与世界同步”。看了这一本,我相信这一套书绝对是好书,要是有机会,我想一整套全部读下来。虽说出版对象是13-17刚的青少年,但同样吸引我这个成年人。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任何年龄、不同时期的人都很难预测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并且在这条改变命运的征途上,有的人一开始就顺从了命运的安排,但有的人则不想接受上天的旨意,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之路并奋力一搏,在改变命运的同时更是让人们理解生命的真谛。

  本书的作者以童话故事的描写手法,表述了上天赐予你特殊的力量,却没有告诉你如何恰当地去利用它,因此只能靠你自己去寻找答案了。就好比现实生活中,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无可用之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怕你发现不了你的长处,找不到最适合你的路,而是碌碌无为,就这样得过且过一生。但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不会是太平的,有各式各样的困难干扰、阻挠着你,带来物质或身心上的诱惑与伤害,不过,在你精疲力尽时,那个最后能够坚持到底的人才能发现自己的最大潜质,获得真正美好又精彩的人生,正所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以异国宗教色彩的故事为背景,主角不是通常的好坏分明,两姐妹都是极为善良的人,即便遭受着命运的捉弄也没有改变对彼此的关怀,仍然姐妹情深。故事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女神的恩典、两姐妹的不同命运、各尽其职。本书围绕着这样的故事结构,构建了许多离奇曲折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的不仅是剧情,还有作者对自然风景与植物、动物的大量描绘,在故事的铺垫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光线透过石屏,在地上投下藤蔓与花朵形状的影子——在圣庙的树下,阳光也能描绘出如此雅致的杰作”,像这样让读者引人入胜的描写数不胜数。

  故事本身的意义是以两姐妹的叙述形式展开,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也可以理解为任何年龄、不同时期的人各自不同的命运,但人们的初衷是相同的,感受可贵的亲情、体会单纯真挚的爱情,对周围人要谦逊、友善,还有感恩于自然万物交织出来的各种美好情感,每个人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要勇敢、坚定、不为一时利益所左右,不因一时痛苦而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文/巧克力糖豆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七):善待彼此,我们终将同行

  《蟾蜍和宝石》的故事梗概其实并不复杂,善良又互爱的姐妹两人分别被女神眷顾拥有口吐鲜花宝石以及蛇与蟾蜍的神技,而这些源自她们的愿望“美丽”及“保护家人”,从此姐妹俩踏上不同的道路找寻女神的旨意所在。

  在全世界的童话故事中,类似的有不少,本书的特殊之处在于:一、故事发生于神秘的古印度,可以深挖的文化内涵及外延相当丰富;二、130页的厚度让作者优秀的文笔得以酣畅淋漓的发挥,文字隽永优美,故事衔接承转流畅,背景环境交代细腻,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三、双线并行,草蛇灰线,且姐妹双线并非是善良和邪恶这样的对比关系,而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互爱关系。

  我想着重挖掘一下由本书透露出来的古印度相关的内涵和外延。

  作者在后记中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和地点脱胎于古印度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港口城市苏拉特及其他几个城市,连皇宫都有其原型。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就建造于莫卧儿时期,莫卧儿意为“蒙古”,是突厥人占领印度建立的王朝,在其主宰印度的三百多年里,占领与反抗、怀柔与镇压交替上演,与书中提到的外来部族统治当地群众背景吻合。由此,书中也难掩对战争和统治者的憎恶,对残酷封建制度的鞭挞,对无情政治斗争的反对。但是,本书又不局限于非对即错的二元化对立,扎西德王子和鲁卡娅公主等人的善良宽容即使对卑贱的平民也不例外,人物形象远比传统童话故事复杂丰满。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的国家,其中以统治阶层的伊斯兰教和平民阶层的印度教为主,仅这两种宗教的分支与流派又数不胜数、无统一定论。宗教问题是个极其复杂又涉及面甚广的问题,尤其在中东及印度半岛,作者在后记中也厘清本书中的两大宗教并非有所指代,但是我们能从书中看到很多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相关教义,如:女子蒙面、不食动物、众生平等、崇尚内省等等,如果你对宗教问题有所了解,也能够更好的理解书中各色人物的冲突和坚持。

  由宗教引申出诸多问题:政治――不同宗教群体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融合、共存抑或消灭,这样的事实不仅发生在书中白衣教和十二神教之间,也活生生的发生在历史上、现实中。哲学――古印度哲学题目太大,我们可以从其演化来的佛学窥知一二,“往昔所造诸恶业,皆因无始贪嗔痴,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佛法广大,塔娜姐妹和阿瓦尔总督,均逃不过这业障和轮回。

  智慧、好运、死亡的终极拷问。娜格哈利女神的这三样祝福不仅考验着塔娜姐妹也考验着我们所有读者。珍贵的宝石和芳香的鲜花就是美丽本身吗?“美蕴藏在生命当中,美丽,是刚强不屈、聪敏灵慧、忠贞不渝、胆大心细”。危险的蛇和蟾蜍如何保护家人?“以悲伤和痛苦为代价,以慈爱和恭顺为前提”,作为爱蛇之邦的印度,蛇和蟾蜍在吃老鼠防疫病方面比宝石更为有用,宝石为妹妹带来的危险也由蛇为之解围。女神的考验和祝福最终融为一句话“善待彼此,我们终将同行”。

  芸芸众生中的你我,难道不也是终将同行的彼此?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八):用爱把生活过成童话

  小孩子都喜欢看童话,里面的故事爱憎分明,不论经过多少曲折,善良美丽的姑娘最终能和帅气温柔的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长大了才知道童话里大都是骗人的,现实生活要复杂得多,有很多丑恶、艰难是我们不想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

  对于13到17岁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烦恼和痛苦,迷茫和困惑,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对世界有着无限憧憬和想象,热情和追求。对他们来说,童话和生活有时并没有太严格的界限。从这方面来说,《蟾蜍和宝石》的处理方式就很符合他们的口味。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九):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的一本书

  对于一本童书来讲,这本书没有配插图,看起来有点单调。虽然定位在13岁以上的孩子来看,但还是有点枯燥。这本书讲了一堆姐妹,收到了神的祝福。 妹妹一说话能口吐鲜花与宝石,姐姐一说话能口吐蟾蜍和毒蛇。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妹妹祈求的是“美丽”。鲜花和宝石看起来和美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而姐姐祈求的是家人的幸福,蟾蜍和毒蛇更是没有什么关系。就这样一路看下去,一开始真的是看的晕晕乎乎的,不知道这本书到底想说明什么。而且,由于这本来就是译本,还是个美国作家写的印度那边的故事。看了很久才能将名字对上号。再加上文化上的差异,使得理解起来不那么顺畅。

  好在,故事看到最后,一切渐渐明朗起来。善良的妹妹因为口吐宝石想要救人被人发现而遭人嫉妒,恰巧被王子所救而被带走。为了自己的尊严而有所坚持,一直都是那么的善良,为他人着想。虽然妹妹也不明白神为什么给她这项才能,但她还是很善良的认为,她可以用宝石为所有的人,建医院,建旅舍,建图书馆,建医院。妈妈和姐姐都在提醒她人性是贪婪的,可是妹妹依然想要相信人们。姐姐则是认为神给她的不是恩赐而是诅咒。姐姐吐出的毒蛇人们都害怕,而且统治者还下了捕蛇的命令。结果邻居的小孩好喜欢,因为印度的文化是家里面都要养蛇的,因为蛇能吃老鼠。最终姐姐也是发现为什么神给了她口吐毒蛇的能力。因为统治者捕蛇的命令让蛇的数量大量减少,从而老鼠泛滥形成了鼠疫。一开始姐姐怕的不敢说话。但当她发现原来神是想要她拯救这个世界的时候。姐姐才明白神一直都是对的。

  这是一本让人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的童话书,一对互相惦记的姐妹。一对截然不同的神的赏赐,境遇的不同,却同样的善良,同样的为家人着想。每个人都在旅途中为了家人做最大的努力,努力的拯救自己爱的人。最后两个人都通过的神的考验。神收回的自己的恩赐,姐妹也都找到了自己爱的人。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蟾蜍和宝石》读后感(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是一种十分感性的动物,倾向于让情感控制自身。人也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的动物,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胜过大脑。感性战胜理性,眼睛打败大脑,这样就决定了人类的行为模式。

  在诸多的神话和宗教中,神与人之间除了有无法力之外的最大区别就是思维模式。如佛教云,菩萨为因,凡人为果。诸神看到的是事情的前因,而凡人只看到后果。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有因,才有果。所以参透了前因、悟出了往事轮回、宿命通的成为了神。这是思维方式上的差距,更是精神境界的差距。正如葛优在《大腕》中给关之琳讲解的“境界”的例子。凡人看到的是目之所及之地,而神看到的是无限远。

  姐姐塔娜和妹妹迪丽芭妮分别按自己的意愿接受了蛇神的馈赠。妹妹想要美丽,女神就让她一开口说话就掉出鲜花与宝石;姐姐想要保护家人,女神就让她一开口说话就掉出蟾蜍与蛇。乍看之下,妹妹的愿望得到了很圆满的满足,鲜花供奉给神灵,宝石可以帮助自己摆脱贫穷的困境,并且自己还被王子看中,带去了首都的宫殿中生活,实在是“美丽”。而姐姐想要保护家人的愿望,似乎并没有实现。女神的恩惠——蟾蜍与蛇,反倒让她被迫与家人分离,最后不得不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境况颇为凄惨。

  然而女神对待一对姐妹看似不公正的赏赐,却饱含深意。妹妹可爱善良,对反对教派的少女以礼相待,对继母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以诚相待,对家庭无私奉献,最后甚至会为了解救下曾经唾弃自己的人挺身而出,甘愿受辱。然而她太善良了,竟把恶魔当做天使。女神赐予她的鲜花和宝石,并不是沁人的芬芳和耀眼的光芒。是让她看到潜藏在宝石另一面,一双双贪婪的眼和罪恶的心。

  姐姐精明能干,渴望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力,赚取足够多的钱,让妹妹与母亲过上好日子。然而在她潜意识里,却认为妹妹美丽而无能,母亲絮叨并胆小。她对家庭有着自己都不曾察觉的怨恨。于是女神让她不时的从嘴里吐出蟾蜍与蛇,并指引她发现,即使是让人恶心、恐惧的蟾蜍和蛇也有很大的作用。蟾蜍可以吃掉害虫,蛇可以吃老鼠,这样就不会有蝗灾与瘟疫。就像他的妹妹与母亲一样,即使是有缺点的家人,对自己也是万分重要的。

  这个通过虚构两个宗教与神灵,讲述一对小姐妹苦难与发现之旅的故事,其实更像是一则童话。细致的景色描写,充满童趣的写作风格,以及神灵、王子、公主等诸多童话元素,共同组成了这则童话。指引青少年正确认识善与恶,懂得感激你的家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