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脑简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脑简史读后感10篇

2018-05-19 20: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脑简史读后感10篇

  《大脑简史》是一本由谢伯让著作悦读名品|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脑简史》读后感(一):自由=进化?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曾于2014年执导过一部科幻动作电影《超体》,片中由“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女主角露西,在一次被迫贩毒的过程中,毒品机缘巧合下进入身体血液。但是这种药物却并没有当场杀死她,反而促使她的大脑开始进化,逐渐拥有心灵感应意念控制心灵时空穿越等不可思议的超能力。在影片的结尾,露西大脑的开发度达到百分之百躯体消失,化为了无处不在精神存在

  今年,一举拿下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的惊悚悬疑电影《逃出绝命镇》同样讲述了一个与“脑”有关故事镇上白人医生家庭罗斯一家各自分工,通过诱骗绑架年轻黑人,供各路买家进行活体换脑手术,将意识从躯干剥离,借此以实现灵魂永生的邪恶目的

  其实细心的观众们不难发现,长期以来科幻作品都似乎特别钟爱与大脑有关的题材——记忆梦境人格、意识等等。人脑复杂结构功能以及所拥有的潜能激发着创作者们无限的灵感,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即使是在科技医疗水平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也许从未真正了解自己

  由悦读名品出版公司引进的科普向书籍:脑科学家谢伯让所著的《大脑简史》,以一种轻松诙谐的笔调生动展现这个人体中最重要器官的演化史,用进化生物概念解释神经系统改变过程,探讨“自私的”基因是否还能继续掌控大脑的进化方向作者对诸如分子层、神经元、细胞起源等专有名词都做了非常简明的比喻,便于理解又处处引人深思

  我们的大脑正千方百计摆脱基因的控制,它处处展现出自己的自由和意志,慢慢成为独立进化单元,这是谢老试图在本书中推断出的一个“事实”。书中举出了几个实例:首先,每个人每天花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不仅出于身体成长发展需要,更有助于清除脑中的废物。此外,伴随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根据各自的意识经验作出不利于生存繁衍的行为追求愉悦、丁克、自杀等等),而这些往往都无法用基因来解释。

  笔者只是一名不具备生物领域专业知识普通读者,实际没什么资格学术角度评判该论断的有效性,不过阅读完整本书后也的确引发了不少有意思的联想。我们曾在无数电影中见过类似场景高度发展的近未来都市人们可以将自己的脑与某种仪器相连,上传意识至某个云终端, 而机械则代替了原本肉体搭载灵魂;更有甚者能够利用先进的生物化学技术创造出克隆人。虽说大部分此类作品往往披着科幻的外壳,实则讨论的是人类自我意志的哲学问题,然而书中“大脑对抗基因论”的提出却为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妄想”提供了现实可能理论依据

  上述种种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数十亿年来,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地球上的生物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持续不断地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发展过程。来到某一时刻,“自私”的大脑完成了究极进化,一如电影《超体》结局所展现的情景个体最终被浓缩成一个U盘,一个可移动介质,这难道真的就是人类心目理想姿态吗?我竟然有些细思极恐。

  《大脑简史》读后感(二):不简单的“大脑”,即使它就长在自己的脖子

  一部《大脑简史》,看似有点儿玄乎,其实就是在有着坚实物质基础前提下,用轻松诙谐的笔调,来介绍科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和学说,比如大脑的进化、意识的产生等。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生命都有“大脑”,像人类的大脑一样的精密“仪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奇迹,迄今为止可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当然即使就人类的大脑而言,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这已经为生物进化理论所证实;经过漫长进化的大脑,当然不是说到现在为止就万事大吉,而是还要继续向前进化——这依然是一种猜测,只不过不是漫无边际的猜测,而是有一定事实作为依据、一定理论作为依据的猜测,就如同今天的人们猜测当初大脑的进化轨迹一样——难免会有不正确之处。

  但即使如此,也依然是有意义的。相对来说,人类的大脑是迄今为止相对最为完善的。这部精密仪器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依靠的是生命自诞生以来在时间大尺度下的进化史。对于所谓生命究竟是怎样起源的这一个问题,现在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由《物种起源》和米勒实验为理论基础的化学起源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譬如最初,就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的漫长过程。一个方面,就根本意义上而言,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构成生命的诸多元素,比如碳、氢、氧、氮、磷、硫等,均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那才是真正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生命,就人类所能认识到的生命概念来说,是与地球这个岩质行星的起源、发展、变迁密不可分的。生命出现在地球上,也许最开始的时候纯粹就是一种很偶然的机会,但也是必然基础上的偶然——因为地球具备和满足生命诞生、演变的条件,而与地球相仿的火星却最终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今天的火星上没有生命存续。

  之所以要探讨生命的诞生以及进化,是因为这个问题与大脑的进化密不可分。而作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认知学家谢伯让,也是用进化生物学的概念来解释神经系统的改变过程:从细胞行业到个体行为,再到群体行为。自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以来,进化论已经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和接受,而当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学的秘密,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才是那个起作用的家伙,特别是19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基因的本质,也不由地想要知道,基因到底是何方神圣,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很难想象,意识能够脱离物质而发生。基因当然也是物质的一部分,但人类的身体特别是大脑中,究竟有没有所谓“自私的基因”存在,直到今天,也并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来提供支持——其实不妨视为一种戏谑之说。尽管这样的认识或许揭示了某种本质,但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却依然是一个谜!就根本而言,尽管在今天,脑科学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或许仍然没能达到如人类对于天空、对于海洋的那样一种认知程度,功能再强大的脑螺旋CT也依然没有达到出神出化的地步。所以,暂时没必要神经紧张

  或许,有必要引起警惕的倒是人工智能也就是AI的发展。当年也就是1996 年,为了纪念电脑诞生五十周年,“深蓝”在美国费城与卡斯帕罗夫进行了6局的世纪大战,虽然赢得了首局,但最终以2比4输给卡斯帕罗夫。而在2016年,持续一周的人机围棋比赛结束之后,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只拿下了一盘,以总比分1:4输给了Google的AlphaGo。而随后,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也没有在与AlphaGo的比赛中占得什么便宜。但无论是深蓝还是AlphaGo,也许还算不上什么。让人叹为观止的是AlphaGo Zero,它从零开始,面对的只是一张空白棋盘游戏规则,仅仅通过自学就能使自己的游戏技能得以提高——在AlphaGo Zero面前,AlphaGo已经不堪一击

  所以,面对以AlphaGo Zero为代表的AI,人类的大脑应该感到一些紧张了,千万要记得不能固步自封教训。《增广贤文》上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类的大脑也是如此,千万不能停下进化的脚步……

  《大脑简史》读后感(三):自私的基因和大脑之间的较量

  自私的基因和大脑之间的较量

  众所周知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可谓是重中之重。而作为神经系统的中枢,它也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它进化的过程是繁复而又极具科学性的。在我看了谢伯让所著的《大脑简史》后,从最初不可思议的感觉,到现在被大脑的进化过程深深吸引,觉得甚是妙趣横生。这一认知的过程还真的是挺有趣的。

  《大脑简史:大脑的自由意志是否受限于基因》这本书不同于以往科普作品,书中用拟人化的描写方式让读者阅读起来轻松自在,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受众更广。作者利用生物学的概念解释神经系统的改变过程,从细胞行为到个体过程,再到群体过程。向我们阐述:“自私的大脑”如何战胜“自私的基因”。因此在阅读这本书前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

  这本书从数十亿年前原始地球上的一颗细胞说起,描述了生物体为了存活所使用的种种策略,“复制子”也就是遗传物质的前身,经过亿万年不断的进化掠夺,“复制子”进化出了神经细胞、神经系统以及大脑。《大脑简史》向我们推断出一个事实,自私的大脑在努力的摆脱自私的基因的控制。当然就我个人而言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惊叹于它所带给我的信息量的巨大。神经细胞所经历的进化难关、生存考验以及未来的挑战。而基因所制造出来的大脑和基因却背道而驰,这两者之间的明争暗斗,孰胜孰败?在本书中答案即将揭晓。

  《大脑简史》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从第一二章的浅显易读到第三四章大脑在对外个体生存竞争中所面对困难专业性的解读,根据其自私的求生性所发展出来的各种感观功能。而在第五章和终章,作者则是通过各种实例反复辩证,告诉读者大家拥有“真自私”特质的大脑和心灵,在努力的挣脱基因所给予的束缚

  基因掌控着一切,而大脑的进化以及限制大脑的难关都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当大脑在六道“基因突变”的帮助下突破了难关,则是一步步的走向智慧巅峰。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大脑是聪明的而且是极其自私的,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一特性使得大脑站在了顶峰

  《大脑简史》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把高深的科学理论用浅显的话语描述出来,在于它化繁为简丝毫不影响它的专业性。“生物经过四十亿年的进化,大脑是否已经超脱自私基因的掌控?”这本书着重讲述了大脑的进化,为读者解释了复杂的进化生物学观念。不管是大脑也好,基因也好都具有自私性,都有利他行为。

  而现在我们在看这本《大脑简史》我们可以了解到神经细胞在细胞分子层次怎样进化、怎样分配其他的细胞,在我们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书里所讲述的情况就会一目了然。所以这本书专业而不失趣味,极具科学性可读性。专业严谨的学术态度,让读者获益良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脑简史》读后感(四):大脑的进化史

  人类为什么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拥有如此高级的大脑呢?如果我们借助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许还是可以将人类大脑的进化历程描绘到一个难以想像的精确程度。 思维是大脑产生的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现实,大脑衍化出高度复杂的心灵,使人得以“自由”的去追寻自己的目标

  台湾脑科学家谢伯让撰写的《大脑简史》,是一部有关大脑进化的专著,读后让人大开眼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描述他推断出的一个“事实”,那就是“自私”的大脑千方百计要来摆脱基因的控制。它处处展现出自己的自由和意志。

  第一颗大脑如何诞生?为什么我们会有大脑?大脑的自由意志是否受限于基因?经过四十亿年的进化,大脑是否已经摆脱自私基因的掌控?相信我们回在这本书中读出端倪。作者以亲切诙谐的拟人方式,从40亿年前的一个细胞开始,抽丝剥茧,带领读者浏览进化长河之下,生物体为了存活的种种策略,作者将大脑的形成比喻成一场身体资源竞逐的战役,神经系统为了抵抗外在艰困环境,不断结党营私,突破各种生死关卡,终形成了大脑。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心与脑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脑是物质的,心是非物质的,心灵是一种类似灵魂的东西。我们在观察大脑结构的时候可以发现,大脑的大部分结构都是成对,左右对称的,而大脑中唯一不成对的结构就是松果体,他认为大脑可以透过松果体与非物质的心灵交流。 用进化生物学来解释脑科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脑有没有可能摆脱基因的控制,还是大脑的自由意志始终会受限于基因?大脑与认知,大脑与情绪是大数据时代依然摆脱不了的课题

  大脑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人脑最独特的是思维意识。而人脑是调节机体功能的器官,也是意识、精神、语言学习、记忆和智能等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人体中的智能器官,具有逻辑的循序的特点,是人脑演绎能力的表现,而进行综合整体的思考。

  本书的精髓在于遵循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强迫我们违反天性。作者是站在自己的专业立场,针对书中提出的自己见解和有深度的意见。并且将这些意见广纳多家之言,将带领读者一起思考大脑进化的更多可能性!

  作者谢伯让是脑科学家,美国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心理与脑科学系博士;长期受邀至哈佛、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大学进行国际学术研讨与大众演讲。

  极力推荐大家都来读读这本《大脑简史》,我相信每个读者读过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和体会,因为你的大脑你独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一本好的书不但可以解答你心中的疑惑,还可以让你产生更多的疑惑,透过你自己的想象力,去寻找最终的答案。

  《大脑简史》读后感(五):大脑的进化之旅

  大脑是我们人类每个人都拥有的器官之一。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看到《大脑简史》这本书,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着去探究一下大脑的发展史,好奇大脑是如何进化的,而《大脑简史》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平时我极少读这类书,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本书的作者谢伯让则是一名脑科学家,美国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心理与脑科学系博士,现任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脑与意识实验室主任,发表国际学术期刊与会议论文数十余篇,还翻译过不少书。在他的笔下,很生动的通过拟人化的描述方式,巧妙地利用进化生物学的概念来解释神经系统的改变过程,让我们读来不那么生涩。

  通过阅读本书,我知道了关于大脑的进化居然是从35亿年前的“复制子”开始,地球的原始环境中存在着许多有机分子,有些分子可以自我复制和聚合,这是遗传物质的前身,被称为复制子。复制子和“脂质双分子层”(一种由两层脂质分子构成的细胞膜)结合,便踏上了生命进化之路,并逐渐进化成大脑。

  而进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脂质双分子层的“受器”与“闸门”两个帮手是使重要物质得以穿越细胞膜的感应器和出入口。约34亿年前,复制子获得脂质双分子层、“受器与闸门”、离子通道与电位传递能力以及突触(电突触、化学突触)后被命名为“神经细胞”,又迈向了新的发展之路。

  到大约五--二十一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可以通过“细胞分工”来提升效率,开始通过它的特殊能力“宰制”其他细胞,然后又进化到一定程度,原始的脊索动物出现了。之后,大脑逐渐掌握了一些化学侦测能力(无意识的、味觉、嗅觉)、机械感知能力(包括听觉等)、通过声音来沟通的能力。

  约两亿年前,哺乳类的出现,进化出了新皮质,具有六层神经细胞的结构,对各种感官信息的细部进行分析,以帮助生物做出更灵活的行为和反应。约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灭绝,幸存的哺乳类的神经系统进入了进化的高峰,逐渐形成人脑。而大脑在经过六道“基因突变”的援助突破了六道难关后,迈向了智慧的巅峰,形成了聪明的大脑。

  经历了无数次的基因突变和进化,二十万年前的人类大脑硬件结构就已经很接近现在的大脑模样,大脑的进化是否就此停止了呢?对此,作者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脑对抗基因论”。但同时也用“基因阴谋论”和“随机错误论”来反驳“大脑对抗基因论”。

  对于大脑的未来,究竟是奋战一生为基因作嫁,还是能够摆脱束缚获得自由,作者认为答案就在你我的心中或者说脑中。

  阅读本书,可以了解一下自己的大脑是如何进化而来,也可以猜测猜测自己的大脑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作者对于大脑进化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可以学到不少有趣的知识呢。

  avel.�01O;��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大脑简史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