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26 21:1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精选10篇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是一本由陈英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一):面对孩子生病,做个从容家长

  孩子生病是让妈妈们最紧张、最容易手足无措事情特别是对新手妈妈来说,面对着各类育儿网站微信朋友圈上的内容以及医生告诉我们的,不知道该听哪一个,内容也比较分散。这本《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通过观念、护理、用药和保健这四个大方面对0-6岁儿童各种常见病做了仔细的讲解介绍,让家长面对类似症状时可以一目了然应对得当,既不会过分紧张,也不会过于大意

  玥儿出生时,作为新手父母,对于如何照顾她,我们其实还是懵懵懂懂的,没有什么具体概念。例如婴儿穿多穿少的问题,因为没有经验,给她准备衣服都相对较薄,结果医院时候新生儿当中数她穿的最少,但体温却最稳定,因而也得到了医生的夸奖,这算是作为新手爸妈的误打误撞。

  发热应该是每个小朋友经历过的,也是让家长最为紧张的,常常会在是否吃药、是否点滴犹豫、纠结。玥儿一岁多时第一次半夜高烧,还伴有呕吐,到医院量体温已经39度了,医生检查喉咙发炎,要打点滴,当时我也是大胆拒绝点滴,只给她吃了消炎药和退烧药,好在第二天烧就退了。家里老人知道后埋怨胆子太大了,现在想想也是有点后怕,虽然当时吃了药好了。但作为家长也不能过于大胆,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医生。

  第二章关于儿童咳嗽的内容是我比较关注的,上幼儿园之后玥儿断断续续的有三四个月咳嗽,并且都是发生在后半夜,开始我们也只是给她单纯止咳,但效果不大,以至于后来扁桃体反复发炎,产生了很严重的打呼噜情况,严重影响她的休息,我们家长也是筋疲力尽,医生建议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不行就要切除扁桃体,幸好在仔细照料了一段时间不再有打呼噜的现象。就像书中说的,咳嗽只是现象,要先找出病因,并不能单纯地止咳。

  女儿现在四岁半了,一直是我一个人带着,很庆幸她的身体很好,这也让我轻松了不少,套用电视剧里的一句话: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要科学的护理,不要过于惊慌,也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二):当孩子生病时

  当孩子生病时,最着急的是妈妈,而最容易陷入方寸大乱的也是妈妈,没有看到治疗预期效果,总会焦虑占了上风,加上医生那里也分配不了几分钟给孩子,所以从门诊医生那里得到的帮助,真的非常有限

  家里的宝宝从出生到现在,让我头疼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因为湿疹,另一个阶段是咳嗽。

  当时宝宝湿疹严重到溃烂渗出,痒成了他最大的痛苦。那个时候孩子还小,还不会说,只能哭,只能自己设法挠痒。看着宝宝的样子,真是恨不得把所有的湿疹都长到自己身上。可是总是不见好,邻居说是免疫力低下表现,可是孩子一直很健康,连感冒发烧都没怎么发生过,这个免疫力,到湿疹这里怎么完全有效果了呢。

  为此那段日子,我真的是多少理解了一些做母亲苦衷。只恨自己的医疗知识太有限,又不肯相信门诊医生的用药方案。还没见孩子体温有点升高,就着急挂水,不挂会怎样,我们一直坚持不挂。我们很少发烧,即使发烧,喝点水,少穿点也就缓过来了,有时需要吃点药,但不会反复发烧。我一直相信孩子的免疫力不是那么不堪一击

  但是到了他咳嗽的阶段,我真的又坐不住了,我们开始一直坚持服药,而拒绝挂点滴,这导致我在医院门诊医生那里成了心最硬的娘,不舍得给孩子花钱看病。为此我真的是相信自己,先吃药,吃药解决不了,在打针,打针解决不了在挂水。我觉得孩子身上用药真的需要慎重。宝宝生病时精神一直很好,且听话服药,一旦挂了水,精神马上就蔫了。那看上去真是令人着急,担心,尤其是睡不饱的现象,经常让我怀疑,那次挂水也有可能导致宝宝昏迷

  治也怕,不治也怕,我能体会无知妈妈的无助。总是要去求助自己最不敢信赖的门诊医生,那是最为痛苦的事了。我看这本书时,我是真的想了解下,作为医生,到底是怎么看待自己所面对的生病的孩子,可是我看到的,跟我所接触到的门诊医生完全不一样形象。这位医生在个孩子看病时,还要跟孩子交流,哪怕是眼神的交流。而我所接触到的医生,就真的是医生,眼里看到的就是病,而不是孩子。看喉咙发炎了,大惊失色对对我说,孩子喉咙都发炎了,你都不知道,搞成……您可怎么办!那阵式,真像是孩子错过了什么似的。我真是对这种恐吓式诊断反感透了,我相信我跟孩子在一起的观察,完全敌得过她那有限的专业知识。

  陈英医生,不但把相应的病情介绍分出轻重缓急,还引导了家长怎样观察孩子病情的发展,陈医生也是妈妈,她观察孩子的角度很容易得到妈妈们的共鸣。我觉得这太难得了,这次是医生该为妈妈们做的提醒。我甚至为此要纠正下自己对医生的看法了,

  但是,说实话,医生也是被医疗体制给扭曲成现在的门诊模式,看病难,孩子看病更难。儿科医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更要有爱孩子的细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捕捉到妈妈所忽略掉的病情发展。可是这样的儿科医生实在是难得。那么就让我们这些妈妈们来读这本书,普及一下医疗知识,用以应对门诊医生的恐吓式诊断,毕竟是否接受他们的治疗方案还是需要妈妈最后决定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三):冷静应对孩子的病痛

  作为一个妈妈,除了要做好孩子教育工作,面对的另一个难题便是孩子的病痛了,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样一个小宝贝,我们疼爱有加,希望把最好的留给他们,更不希望病痛伤害他们。面对孩子的病痛,妈妈们除了要懂得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冷静应对了,着急惊慌对病情无用反而会耽误病情。

  一直都认为有关儿童的常见病护理书籍是妈妈必备的书,这本《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便是针对0-6岁儿童的读本,书中讲解了有关儿童常见病的应对方法,并列出了很多要点,看起来很方便,更在一些常见病上告诉妈妈们基本的护理常识,不要因为无知恐惧耽误病情。

  作为妈妈,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大作用,明年打算要孩子的我,也把这个列为自己的基本功课,我希望在孩子生病时,我能从容应对,给孩子身体上的抚慰更在精神上给孩子依靠。我本人从小就属于体弱多病体质,所以对于常见疾病我更有深切的体会。

  很小的时候,打从记事起我便打过好多针,那时候父母没有很大的意识,以为平常的发烧感冒找医生打一针就没事了,而我,打针以后肌肉出现萎缩,更影响了美观。父母的观念以为孩子生病了,及时给孩子看医生,打针吃药就是对孩子好,不忍心看孩子难受的样子,殊不知因为自己一时的不忍,影响的是孩子的健康和抵抗能力。特别同意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作者作为医生,同时作为一个妈妈,当自己的孩子生病时,面对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疼爱,当和父母的观点相左时,这时要抵抗很大的压力,父母认为应该看医生,打针输液,作者坚决给孩子多喝水,虽然有过妥协,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念。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病情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侄女出生以后心脏发育不好,需要做手术,医生建议4岁以后再做,做完手术以后,侄女的身体恢复很好,只是没有同龄人那么大的活动量,嫂子自然是很紧张自己的女儿,不过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没有娇生惯养,孩子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并没有因为手术就表现出过于的溺爱,这时候父母的态度就很重要了,如果处处体现出对孩子的“照顾”,不但减弱了她自身的锻炼能力,更对性格无益。侄女除了知道自己胸前有块疤,洗澡的时候会害羞外,并没有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影响自己在小伙伴中的低微矫情。如今,已经9岁的她身体和学习方面都很好,可见,父母冷静从容应对的态度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帮助。

  平常生活中,对于一些小病情也不能忽视,要提早预防,防止病情恶化。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接触的小朋友比较多,容易交叉感染,对于流鼻涕等小毛病更要提前做好预防。多喝水,多呼吸新鲜空气

  父母的心理必须要足够强大,才能在孩子生病时不乱阵脚从容应对。记得侄子小时候生病,脱水严重,家里的大人全都守护在身边,不断的补充盐水,不断的观察病情,虽然知道有医生的指示,更知道要如何去做,但是真正面对这样的场景,面对一个小生命的时候,心理不慌乱是很难的。这就要父母不断充实自己内心,多了解医学常识,同时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四):【书评俱乐部】孩子生病怎么办—读《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孩子生病怎么办—读《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说起孩子生病,每个妈妈都有着好多好多的话来说。没有哪个宝宝是不生病的,宝贝在生病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免疫力。最近才读到儿科医生妈妈陈英的这本《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总体来说,感觉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在我的孩子没出生或者刚出生的时候遇见这本书,我在面对孩子生病的时候会少些手足无措。如果早一些看到这本书,我就不会在遇到宝宝半夜发烧的时候,抱着孩子急匆匆的赶往医院的急诊室。而是会先在家里给宝贝使用退热栓或者服用退烧药。

  这本书的编排选用了0-6岁宝贝常见病的护理和处理情况。比如:发烧,咳嗽,腹泻,过敏,意外伤害。这些都是宝贝在这个阶段常见的一些病。这本书感觉就是一个医生妈妈向我们这些新手妈妈传授的经验以及应对措施文字中流淌着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就像楼下的任何一位妈妈在说自己的经验一样。毫无疑问,这是一本超级实用的育儿指导书。

  没有人天生会当妈妈,尤其是现在的医院多,但是病人更多。当我们这些新手妈妈遇到宝贝生病的时候,总是会觉得格外的心痛。看到宝贝因为发烧而通红的小脸,因为腹泻而发白的小脸,因为咳嗽而不能睡好觉的时候。恨不得能代为受苦。我们总想着让医生给我们开出灵丹妙药,吃了就能立刻痊愈的药来是最好不过了。可是书中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消息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自我修复能力,加上很多的儿科常见病本身具有自愈性,只要家长能用科学合理方式护理孩子,就能帮助孩子痊愈。

  这本书里对新生儿黄疸也做了明确的说明。我是一个RH(-)性血,也就是常说的熊猫血,这个名称足以说明我们这种血型的人的稀有。并不是说我们这种血型的人有多么的金贵,而是因为我国这种血型的人稀有,对于我们这种稀有血型的妈妈来说,有一件事却是致命的。那就是新生儿黄疸。如果我们的孩子因为血型不合引起的病理性的黄疸,新生儿通过胎盘从母亲体内获得的抗体,会破坏新生儿的红细胞,红细胞被大量破坏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胆红素,黄疸上升的速度会非常快,通常医生会采用经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方法降低新生儿体内的抗体水平,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如果这种办法也没有用的话,那就只有通过换血来降低胆红素的水平,也就是多次少量的将新生儿的血换出,同时输入安全来源的他人血。在我家宝贝出生之后的十天里,我差不多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就会看看她的脸是不是变得更黄了,眼球有没有变黄。那十几天里,我都快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太神经质了。幸好,我家的宝贝只是普通生理性的黄疸而已。

  我怀孕的时候已经是31岁的光景了,虽算不上高龄产妇,也算是大龄产妇了。这要是在老家的话,我这个年龄的女人家的孩子都十岁了。我家宝宝无论怀孕还是生产都特别顺利,一点儿没让妈妈遭罪,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出院检查的时候也很健康,半月检查也没什么问题。可是在宝贝20天的时候,我给她换尿片的时候发现她两条腿上的褶皱不一样多,一条腿上只有两条,而另外一条腿上却有三条。也幸亏了万能的网络啊,当时家里人不让用电脑,不让上网,只让在床上躺着休息。我就偷偷的用手机查这是怎么一回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有人说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先天性的髋关节脱位。当时看到这个的时候我的眼泪刷刷的就下来了。然后我就要送宝宝去医院再做检查,家里人除了我老公没有一个人是支持的,他们都说“这个有什么关系呢?就因为一个腿上的褶皱不一样多就要去北京检查。”由于我的坚持,我跟老公带着宝宝去了北京的儿研所挂了专家号给宝宝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医生告诉我们说“不是很严重,不用担心的,只是先天性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穿三个月的连衣挽具再来复查吧!”我很不理解,问医生“怎么网上说的这个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要带支架什么的,说的孩子特别遭罪”医生告诉我们“这个先天性的髋关节脱位也好,先天性的髋关节发育不良也好,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因为孩子的骨骼是一直在发育的,这个连衣挽具要一天24小时穿戴,这样纠正宝宝把没发育好的髋关节让它继续发育。”

  就这样三个月后,宝宝已经跟正常的宝宝没什么区别了,去医院复查也正常了。我们的心就彻底的放了下来了。可是正因为有宝宝的这个经历,所以对这方面的疾病更加的关注了。听孩子奶奶说在老家的村里也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到了学走路的年龄了却不会走路,这时候才开始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然后给带的铁的支架,说孩子跟家长都特别遭罪。

  有一些病看似严重其实一点儿都不严重,比如孩子感冒了,咳嗽了,家长们都着急的不行。其实这些病并不需要那么着急的吃药、打针、输液,缓几天孩子也能自己痊愈;可是有些不显眼的小毛病,比如大腿上的褶皱不对称的时候,这才是影响宝宝发育的大毛病。照顾好宝贝也是一项很考验人的工作。希望更多的妈妈能够看到这本《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能够运用这本书里的育儿经验,护理经验来护理我们生病的小宝贝,让我们的小宝贝们无忧无虑的健康的成长。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五):给宝宝请个“家庭医生”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想每个人都有因为宝宝生病急火攻心焦头烂额的时候,在孩子生病不舒服、难受、发热的时候,我们紧张、担心和心疼,恨不能替他生病,但大多数妈妈又不是专业医生,没有专门的应对突发状况的合理办法,很多只能从网上真假掺杂的信息和周围朋友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一二,有时候,这些信息反而起了反作用,有时候没能减轻宝宝的病情,反而有害无益。所以,我一直希望在看各样的应对宝宝生病的书籍,希望自己能系统的学习基本的医学常识,在宝宝生病的时候,即使不能完全解决,但是也能合理护理、不乱用药,也不讳疾忌医,让宝宝快点好起来。

  陈英医生的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就像她在扉页所说:身为一名儿科医生,我见过太多家长因缺乏儿科疾病常识而焦虑恐慌,也见过不少的孩子因过度治疗而埋下成长隐患,这一实诚的话体现了她的“医者父母心”。书从孩子发热、咳嗽,消化问题、传染疾病、过敏、意外伤害等方面通过形象的事例来阐述疾病产生的原理和解决之道,也详细而又不晦涩的讲解了这样用药和护理的原理,以及常见的用药误区。在书的末尾,又提及了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宝宝营养元素的补充细节,让家长们能明白如何进行微量元素的补充,不过分进补,也不少补。整本书读起来生动易懂有条理,对于没有任何医学功底的麻麻们来说,已经完全够用了。

  我觉得这本书更重要的是,是谈及了我们常见的常识误区。因为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一出现任何疾病情况,家长们都能从各种渠道获得应对办法,但这些应对的知识又是错综复杂众说纷纭真假难辨的,比如抗生素的使用,因为中国是抗生素大国,存在使用抗生素问题,在应对疾病的时候,很多新时代的家长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一出问题就使用抗生素,认为能让宝宝很快好起来,这就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和副作用的产生;一是不遵医嘱,坚决抵制使用抗生素,认为医生是为了赚钱才使用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宝宝的疾病不能及时得到干预和治疗,延误了治疗时机,让宝宝白白受罪。这本书能让我们了解什么时候可以合理使用药物,什么时候坚持不用药物,而是合理护理,让宝宝使用自己的抵抗力来打败疾病。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书里有一点不尽完善,在chapter6《对意外伤害轻松说不》,在讲到常用的异物误吸急救法时,文字详细的描述了急救法的使用方式和手法,但是没有配图,我的解决办法,就是上网去搜了相关的图片,打印出来夹在书里了。我想,要是能有配图,对家长应该比较直观,也能在万一需要的时候能尽快使用,这样会让书的使用更简便。

  书里频繁提及了,让孩子少生病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接种疫苗、讲卫生、勤洗手,“防大于治”,希望各位妈妈们都能从书里获得正确的治疗理念和知识,让宝宝健康成长。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六):在孩子生病时该如何去做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

  无论是即将成为妈妈,或是已经成为有了小宝宝的妈妈,最为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该如何去照顾孩子,总感觉自己不是医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照顾得当。那么大家都可以来看看这本被誉为0-6岁儿童常见病照护标准读本的书——《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让我们看看儿科医生在孩子生病时,是如何做的。大可以说自从有了这本书,孩子生病时,再也不会不知所措了。

  这本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的书,作者是陈英,一名儿科医生,同样,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她是卓正医疗儿科医生,美国心脏协会BLS急救导师,同行、粉丝共赞的儿科科普达人。她用文字告诉我们:医生的孩子,也会生病;医生的孩子,同样需要去医院看病。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每一位家长,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足以护理好我们的孩子。

  本书一共从四个方面:观念,护理,用药和保健来讲,化为八个章节,分别从发热,咳嗽,消化,传染病,过敏,意外伤害,新生儿护理及营养补充。共涉及五大类儿童常见病,五种意外伤害,六大关键营养元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钙,铁,锌)。当然在本书最后,还附录了关于六大疫苗接种的知识,包括注意事项,疫苗的作用等等。每一章节,都附有真实的病例,中间有总结的要点,贴心的小贴士,结尾处有小提示,也都方便我们家长根据自身情况去辩识。

  作者陈英,曾工作于湘雅医院、珠江医院、广州第一人民医院,后来从公立医院离职,到卓正医疗,这些丰富的工作经历,让她体会到不同医疗体制下的工作内容的转变,让她拥有了丰富儿科临床经验。她并没有停止学习,网络医疗服务,国际儿科医疗先进知识技能,通过不断学习,让她十分擅长儿科常见病诊疗和儿童保健,但是陈医生在追求高质量行医的道路上,也在一边学习,一边进步。

  斯宾塞曾说过: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的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陈英医生就是这样,就去做她认为最有益的事情,那就是致力于传播儿科前沿理念、纠正育儿误区。因为工作的原因她见过太多家长因缺乏儿科疾病常识而焦虑恐慌,见过不少的孩子因过度治疗而埋下成长隐患。因为除了是一名医生,她也是一个妈妈,她说换位思考,她能理解这些家长的担心,不安,她想尽一份力去把这些知识,告诉大家。

  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学好这些知识,懂得这些护理,不仅能让孩子少受病痛,也能让家长少一些后悔,做一个合格的,全方面的家长。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七):学一学孩子生病时的初级护理

  从十月怀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路、入学求知,把一个小孩健康平安的养大真的太不容易了。怕孩子生病、怕磕着碰着、怕学坏,当孩子成年能独立当一面的时候,我想家长在心底都要默默的舒一口气:终于把娃平安带大了。孩子出生的前两三年最关键,那时的宝宝最脆弱,家长需要学习和注意的东西特别多。《儿童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是一本写给家长有关宝宝生病初级应如何应对的书,作者陈英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集十几年之大成,十分具有指导意义。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囊括了0~6岁儿童机会都会遇到的5大类儿科常见病、5种意外伤害,以及成长必备的6大关键营养素保健、6大疫苗接种须知等家长最需要的知识,每个章节旁边还有特别的要点提示、精简的总结。

  书中不是使用空洞的理论来讲述有关儿童生病的知识,而是结合真实的病例,读起来更有真实感和说服性。这本书再次重申了有关小孩生病大人护理的一些传统误区,比如宝宝发烧,全都被包的严严实实的送到医院。发烧需要散热,穿的少点才是正确的。新生儿常发热不一定是有疾病,也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没有精神。

  新手上路的爸爸妈妈,宝宝到来之前即使读过很多育儿书,在面对宝宝生病时仍会手足无措惊慌不已,便便的颜色不正常怎么办?便便的频率不规律怎么办?宝宝不吃奶、总是吐奶,得湿疹••••••等等,在宝宝成长头几年,父母总是会很揪心,那些初生婴儿常见的病症,症状、如何去护理,书中都有详细的文字教你如何去做。

  读一读《儿童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学一学孩子生病初级护理,不慌不忙,更好呵护宝宝的成长。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八):好妈妈是胜过好医生

  好妈妈是胜过好医生

  好妈妈是半个医生,我虽不是好妈妈,但在孩子生病这个问题上,也算的上半个好妈妈。这本书写的非常中肯,非常实用。早读早知道,防患于未然。站在医生的角度, 纠正妈妈们的育儿误区。家里有老人带孩子的,也可以备一本,多看看,不要一看到宝宝不舒服,有发烧就急急去医院求医生打点滴去退热。

  我家孩子三岁三个月了,当然也感冒发烧多次,幸运的是几乎每次都是纯发烧,所以还没去医院打过点滴!发烧是一种症状,说明身体在战斗。一般就在家里做物理降温,多喝水,少穿衣。精神好还让她去洗个热水澡。泡在里面玩。又不冷,又降温。只一次,一岁左右。白天退,晚上烧,白天退,晚上烧,整整烧了一周。急了,没谱了。朋友都说是不是吓到了,孩子爸爸也在说我,还不带孩子去医院,要有其他的的病可怎么办呀。急急忙忙去妇幼保健院。和医生说明情况,医生检查说一周了,也快好了。然后问我们要不要打点滴,我说开点药吧,医生不情愿的开了药,单子上写着家长不配合,后果自负。我看到都惊心肉跳的。开了药回去吃了些,孩子不想吃。我细看了,有头胞。头胞就是抗生素。要少吃。反正药还没怎么吃,孩子就好了。

  咳嗽也有几次。咳嗽一般比较着急。咳嗽虽然只是一种症状,但怕长期下去会有肺炎。但是没想过给她吃止咳嗽的药。一般就是煲冰糖雪梨水,冰糖枇杷花水,冰糖枇杷叶水。多喝水。

  今年,3岁左右,咳嗽好几天没好,虽然人还是很精神,可又有加重的情况。急的不行。怕肺炎,怕去医生,医生要求打点滴,怕不去医院孩子真的病了怎么办?朋友介绍了台医诊所,开了中成药粉。纯中药磨的粉!开了一周的药,虽然没有吃完,但吃了一半多,孩子就好多了。一周多点就全好了。真的很幸运。

  早几天,秋季到了,早晚温差大,孩子流清水鼻涕,还有点低热。第二天不烧了,鼻涕也少了,又咳嗽起来了。虽然一天咳嗽几次,但咳嗽的时候还挺厉害的,连咳好几下。看着难受。多吃水果多喝水。第三天就全好了。真好。大人的心也放下来 了。

  空间有很多朋友都是妈妈。孩子发烧的季节经常看到孩子头上贴着一个退热贴。不给物理降温。我有用过一次退热贴,用处不大,还不如温水降温效果好。当然,宝宝发抖,手脚冰凉可不要随便物理降温,把小手小脚搓热乎。然后打着点滴,点滴的作用是葡萄糖水,生理盐水,促进排尿,达到降温的作用。完全可以多喝水达到这个效果。

  看到家长把孩子包的严严实实的,看着着急。也看到医生给家长说,孩子烧到38度5才能吃退烧药,家长当时嘀咕说“快点烧到38度5呀”。真心心疼孩子。

  春末秋初温差大,备一本实用书,预防孩子感冒。细心观察孩子,好医生不如好妈妈。

  我家孩子瘦小,但不弱。愿天下孩子们都茁壮成长。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九):小孩子生病时怎么解决?父母一定要淡定!

  小孩子生病时怎么解决?父母一定要淡定!-评【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文/信实的精灵

  看完这本书,我大脑中就仅萦绕一个想法: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我该怎么做?首先我要淡定,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做出准确的基础判断,这样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任的表现,这才是一个妈咪应该做到的。其次,才是针对我的孩子身体出现的状况对症下药,要么借助于简单的外部疗法,或者借助于医生的手,这都取决于一个有智慧的妈咪。

  毫无疑问,这本书很讨巧,因为可以作为标准读本。并且针对于0~6岁儿童的常见病照护,这都是不错的权威。最起码以后当我成为孩子的妈妈时,这本书会作为我的手边书,时不时就会拿出来翻阅,并且当一不小心我的孩子生病时,我会努力在这个上面寻找答案,然后再去网络上寻找答案,最后的选择才是医院。

  曾几何时,身边慢慢多了很多妈妈,因为自己的年龄也老大不小了,甚至于看到身边不少的大龄产妇。对于这些准妈妈们,她们从怀孕初期就各种战战兢兢地,因为年龄的原因,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好不容易得来的后裔就会悄悄溜走,这才是抱憾终身的事情。所以她们悉心呵护着自己肚子里面的宝贝,并且努力补充叶酸(防止孩子兔唇),在婚前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什么唐筛(唐氏综合症筛查,以免自己将来的孩子是个傻子或者其他,以便于在身体还允许、可以及时处理掉的时候结束他/她的生命),什么有没有先心病之类的。总之,各种的预防措施都做到了,就等待着宝宝们的顺利出生。

  终于熬到怀胎十月成功卸货了,身体表面的重担是卸下来了,然而心头的压力随之而来。我身边曾经有一个36岁的妈妈(她是结婚两年后很努力才怀上孕的),本身她自己的身体素质就比较差,以前就经常腰酸腰胀的,生完孩子这种情况变本加厉,导致孩子的体质也比较差。孩子时不时就会状况百出的,这可急煞了这个妈妈,因为这个孩子确实过于来之不易的。

  我印象中,有一次这个孩子夏天只不过是睡觉盖得有点多,出了很多红疹子,有点儿类似于捂出来的痱子之类的。这个妈妈就简直急疯了,到处在各个微信群里面疯狂问大家,然后很多妈妈们都给出来了自己的经验之谈,这导致她更加混乱了。我甚至于可以想象出来她焦头烂额的状态,最终她扛不住了,去了医院,医生告知孩子没有任何问题,回头好好休养就可以“痊愈”,这才卸下来了她心头的包袱。

  孩子在满月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什么黄疸比较多啊,偶尔的发烧啊,大便干燥排泄不出来引起孩子发高烧之类的,还有就是大便排泄不通畅引发孩子小脸涨的通红等等的,这些状况都完全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我愿意,为了自己将来的孩子,做一个有预备的妈妈,不再风雨欲来的时候着急忙慌。

  这本书,不可否认,是一本良心书,用心写就的书,远超过现在市面上太多的八卦言情小说,或者空头的正能量励志鸡汤书,起码我有珍藏的价值,还有实用的价值。

  如果妈妈们有了这本书,起码不会导致手忙脚乱的;再其次,有了这本书的内容装备,我们也可以在身边的妈妈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正如陈英老师自己所言:“作为妈妈,我这样照顾我的孩子;作为医生,我这样帮助我的孩子”。愿这本书帮助更多的妈妈们和医生们!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儿科医生说: 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读后感(十):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少生病?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只要孩子一生病,不少家长就会如临大敌,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地寻医问药。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在我家鹅仔小时候,不管感冒、发烧、拉肚子、咳嗽,还是气管炎,他每一次生病都让我这个当妈妈的心神大乱,恨不得生病的那个是自己才好!

  而看完“儿科医生妈妈”陈英写的《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有时候孩子“生病”并不是真正的生病,只是他们“成长的信号”,所有的生病都是每个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

  首先,粗生粗养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比如吃,陈英医生认为,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孩子没必要太忌口,也不用太过讲究精细喂养。甚至是煎炸、冰镇的食物也可以适当吃点,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比吃什么药都强。

  其次,有时我们广东的家长怕孩子“热气”,就会给孩子定期喝凉茶。我有时也会煲点黄连水来给鹅仔下火。看完书后才知道,原来我做错了:预防孩子“热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多喝白开水,使其尿量比平时明显增加,这样才能把孩子身体里的毒素排出来。若平时盲目地喝很多凉茶,反而有可能导致脾胃虚寒,让孩子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

  另外我平时一般都不让鹅仔喝饮料的,因为饮料里含糖量太高,对牙齿发育也不好。现在他最喜欢的就是喝温热的白开水,还会说:“暖暖的,喝下去好舒服哦。”

  陈英医生还说,6个月至6岁的孩子免疫力较低,一年生几次病是很平常的。不准咳嗽、不准发烧,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生病其实也是一种锻炼,孩子只有在一次次与疾病的斗争中,才会产生针对各种各样病原体的抗体,抗病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最后,要想孩子远离疾病,各位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让孩子加强锻炼,天气好的时候要多去户外活动活动。

  二是根据天气情况及孩子的活动量适时增减衣服。

  三是让孩子多喝白开水,要拒绝一切含糖饮料。

  四是要让孩子养成按时吃饭、不挑食的习惯,保证均衡膳食。

  五是要注意房间的通风,保持居家的环境卫生,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以防交叉传染。

  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孩子才会少生病,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