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云横秦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云横秦岭》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30: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云横秦岭》读后感10篇

  《云横秦岭》是一本由巴陇锋著作,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5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横秦岭》读后感(一):古城历史书写与民族精神建构——评巴陇锋的长篇小说《云横秦岭》( 汪翠萍)

  古城历史书写与民族精神建构

  ——评巴陇锋的长篇小说《云横秦岭》

  汪翠萍

  立足秦岭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西安故事创新出彩,是巴陇锋的长篇小说《云横秦岭》(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版,52万余字)的特色所在。

  小说书写古城历史,展现秦岭风采。云横秦岭家何在,试登秦岭望秦川。秦川大地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还拥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景观。杜甫诗曰“秦中自古帝王州”,顾祖禹有言“陕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丰富深厚的历史记忆成就秦岭文化独特的魅力。在秦岭以北、渭水之南,有世界历史名城、华夏精神故乡西安古城。古城见证中华民族的荣光、文明和富强,也见证这个民族的耻辱、抗争和不屈。小说《云横秦岭》即撷取西安城及陕甘边从1935年到1945年十年间的历史,以纪实与虚构的方式,讲述主人公秦岭与哥哥周新波成功制止日本间谍“菊花刀”在古城西安的阴谋,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故事。作品以地域为背景,以历史为主线,以秦岭文化为载体,用文学的语言唤起人们对那段特殊岁月的记忆。记忆附着在记忆之物上,而文学的使命在于对记忆之物的捕捉。在这部小说中,记忆之物有有形之物,诸如作者在情节进行中详细展现的药店、医院、茶社、学校、钟楼、城墙、车站、大街小巷等城市建筑,以及小雁塔、兴庆宫等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名胜古迹,也有无形之物,诸如说书、秦腔、老腔、碗碗腔、信天游等充满西部风情的民间艺术,《赵氏孤儿》《火焰驹》《白鹿塬》《桃园借水》《三滴血》《推炒面》等带有地域特色的经典剧目,以及与秦地有关的唐诗宋词、名人名言、传说轶事。往昔的记忆伴随着这些记忆之物的呈现得以复活,人物纷纷在易俗社、骡马市、大差市、北大街、白鹿塬、游乐塬、浐灞等地域空间里穿行,那些历史档案里的西安事变、西安大轰炸这些严肃的事件便以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大众读者面前。小说是社会时代的编年史,按照西安市档案记录顺序写作完成,又在故事发展中结合方言土语、民俗传统等方面的细节和场景再现那段历史风云,将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彰显了古城西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小说刻画秦人形象,建构民族精神。除了在历史故事中呈现古城西安的实体建筑之外,《云横秦岭》描绘了秦人丰富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人是地域文化建构的核心,在特定的区域内,人们的类同经验代代相传,必然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式和价值取向,即地域文化性格。关于秦人性格,《诗经·秦风·无衣》中的“与子同袍”、“与子同仇”已流露出老秦人的英雄气质。在这部小说中,西安百姓深处民族危机的大熔炉中,面临国、共、日、伪、匪、谍等敌后战场多股势力的殊死较量,民众群情激昂,誓与古城共存亡,叶伟权、秦英、马敦、杨二等革命者不怕牺牲,与敌人斗智斗勇,主人公秦岭与哥哥周新波抛弃情感纠葛,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刻骨铭心的爱情、真挚难忘的友情化作义薄云天的民族精神。国民之魂,文以化之,主人公秦岭曾唱起高亢的秦腔“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以秦岭为代表的秦人超越个人的小沧桑,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大沧桑,勇于担当,把“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硬骨头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秦岭的命名也别具一格。秦岭苍苍,渭水泱泱,秦岭不仅是一座山的名字,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他在错综复杂的情势下奋发有为,具有雄心壮志,其感情深沉、刚板硬正的个性风格,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雄健强旺的生命力量,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供丰富的能量。作品以民族的苦难史为原材料,全景呈现古城风雨飘摇的危局,但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秦岭为代表的古城人始终具有做人的骨气和对抗强敌的勇气,他们厚重实在、敢于冒险、团结一心、奋勇抗敌,最终赢得抗战胜利,在民族苦难的宏大历史中呈现出崇高的人格。这部作品书写秦人,当作品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其中的崇高思想便能以其直抵人内心深处的精神美感,成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支柱,成为大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进而建构崇高的生活。

  小说采用平民叙事,创造时代新意。作品一方面叙述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抗战历史,另一方面从百姓生活常态出发,展现秦人在民族危难时的心理反应和众生世相。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并非叱咤风云、功勋卓著、完美无缺的英雄,而是地位卑微、平凡朴实、有矛盾彷徨的普通人,而正是这些普通人战胜自身弱点,激发起草根的英雄主义,显现出平凡中的伟大。为了描写平民大众,作者立足于真实的社会生活,试图以生动活泼的日常对话还原人物的情感风貌。整部小说很少在叙述上做主观的评论和解释,多直接呈现对话内容,或以秦岭为核心,有意识地再现秦岭与钟亦菲、周新波、斯琴索娃、孙明凯等众多人物在日常生活或特殊环境中的对话,或避开秦岭,再现警察大院内舒志成和朱买娃凑在一起的唠嗑,国民党人周新波在办公室里与孙福贵的攀谈。作者着力追求生活境遇中的如实摹写和记录,运用富有生活质感的语言,使读者凭借对话内容去感知人物的性格和情绪,进而揣摩出主人公秦岭在个人生活中的刻薄、无情、自私,以及在民族大义中的英勇、机智、顽强。作者描写大众,同时有意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定位读者群体,试图运用人们熟知的词汇和形式,在严肃与活泼中把深重的民族灾难和崇高的文化精神转化成大众容易接受的内容。例如,秦岭见到日思夜想的女友钟亦菲时说出“额滴神哎”、“女神”等词汇,性感风情的斯琴索娃说出“给你阳光你就灿烂”等俗语,作者在行文中植入英语词汇,诸如“大伙high了好一阵”,还引入女汉子、菜鸟、土豪、奶茶、亚历山大、奇葩、重口味等新词汇。朗吉努斯曾提及“一句俗语有时比文雅的话更有启发性。它取自一般生活,使人立刻明白,熟识的东西更有说服力。”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借助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用语,构筑历史叙事与现代读者之间的亲密联系,使人们灵活自然甚至不知不觉地在语言的网络中达到对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理解,这种表达策略富有新意。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翻开描绘古都西安的文艺画卷,《云横秦岭》依托古城文化资源,将时代思潮与历史故事互动结合,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做出贡献,值得充分肯定。

  《云横秦岭》读后感(二):国脉在人民的心理

  翻开这本书,秦腔秦韵扑面而来。作者把秦地的“碗碗腔”、信天游、陕西方言土语巧妙地穿插其中,成功地刻画了“老秦人”的大胆、热情、质朴、豪爽的性格,民间方言强大的表现能力,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云横秦岭》读后感(三):杨琳女士推荐巴陇锋《云横秦岭》参评“五个一工程奖”(杨琳)

  关于《云横秦岭》一书的推荐意见

  杨琳

  巴陇锋《云横秦岭》一书以“深入历史和跳出历史”的原则,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抗战时期古城西安那段风云变幻的特殊岁月。

  不管是故事架构还是语言描写,或者历史意义,作为一部陕西抗战题材的作品,本小说值得推荐。

  我愿意推荐《云横秦岭》进行评审。

  ————兰州大学文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杨琳女士

  《云横秦岭》读后感(四):讲好抗战故事,高扬民族精神——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张文诺)

  讲好抗战故事,高扬民族精神

  ——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

  张文诺

  (商洛学院 中文系,陕西 商洛 726000)

  作者介绍:张文诺:(1976——)山东省阳谷县人,文学博士,商洛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近年来,抗日战争题材因其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与传奇性,成为文学关注的焦点。一部成功的抗战小说应该从独特的视角呈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壮丽画卷,以深刻的主题与高度的艺术追求提升战争文学的美学品格,进而丰富我们对于抗战历史的认识。换言之,作家应该在“史”与“诗”之间达到一种平衡,著名作家巴陇锋先生的长篇小说《云横秦岭》就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的抗战题材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抗战故事,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作者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也用了很多笔触书写古城西安。小说对古城西安的各种职业活动、寻常世相的展示,对民俗风习的呈现,对各种活动场所的描绘,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直观的西安风俗画卷,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地域文化书写不但建构了西安的文化形象,而且为人物增添了神韵,使人物具有了灵性,让读者升腾起一种情绪、情感与文化记忆。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极容易想起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文化,形成一种情感共鸣。飘荡在小说中的陕西民歌,镶嵌在小说中的民俗风习活动,使得这部小说具有浓重的文化意味。小说所呈现的形象化的民情习俗、人情世态等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小说的审美存在,成了小说中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特性,这也是小说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并具有文化人类学的价值。这种文化书写能建构人们对西安的文化记忆,西安因之能形成一个文化西安被人们所长久地记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历程碑,抗日战争的胜利,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史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课本去认识它,我们也可以在文学的空间去触摸它。文学不但能反映抗日战争,而且文学可以把抗日战争形成一种文化记忆以沉淀在我们的无意识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把它娱乐化、商品化,我们应该实现“史”与“诗”的融合,达到历史与美学的完美统一。

  《云横秦岭》读后感(五):一部献给中国秦岭和世界西安的书—— 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 李 石)

  一部献给中国秦岭和世界西安的书

  ——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

  西北师范大学 李 石

  感谢作家巴陇锋先生及他的最新获奖作品《云横秦岭》。是他,在这个接受选择多元化的时代,为广大读者、听众及媒体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阅读、收听和报道盛宴。

  一年来《云横秦岭》的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陆续上市,广受好评,国内140余家媒体持续跟踪报道,这部被誉为“西安城史”小说频频登上各大版面的头条,这在长篇小说市场低迷的当前,实属罕见。何哉?带着阅读《云横秦岭》后的美妙体悟、情感共鸣、思想升华、审美延留,我被这个问题折磨着,百思不得其解。

  我想,《云横秦岭》的成功,首先跟作家扎根于“秦岭文化”、立志为西安城树碑立传是分不开的。作家在有声书的片花中曾说:“我写这本书,是要将它献给中国秦岭和世界西安的。“中国秦岭”这片养育无数华夏儿女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浓厚的人文气息,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充足的史料;“世界西安”这个在特殊年代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家时刻谨记以还原最真实的历史图谱为己任,寻找隐藏在其中的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便是通过对西安城史和西安人心灵史的描绘而展示的。

  秦岭苍苍,渭水泱泱,西安,一座美丽图景映衬下的古城,即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样引人入胜的图景,我们的作家怎会错过,他一定会用自己娴熟的笔墨去勾画那个多彩的世界,但和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巴陇锋把革命、爱情、悬疑、历史几个元素自然融汇到小说创作中,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以至于呈现给我们的文本,产生如此炫目的火花。而这座古城也终于在书的开头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西安,一座见证了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风云古城,几番沉浮、历经磨难 ,仍然巍峨不倒地屹立在关中平原,但,等待它的是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作家精心选取1935到1945年国共合作御侮的特殊时期,展开史诗般的叙述,一场血雨腥风就此拉开帷幕。

  一场时代风云大戏的成功上演离不开主角的倾情演绎。作家用他匠心独运的慧眼选取了周氏三兄弟为这座古城代言,围绕着一座城与三个人展开抒写,“世界大药房”这个救死扶伤之地,实则为我党传递信息的重要场所。其负责人原是周家二哥,而他在书中出场不久便死于自己学生、自己哥哥弟弟的至爱—钟亦菲的误杀,而叙述的整个视角也由二哥新民来掌握。这种由“逝去者”的角度去刻画“幸存者”的写作方式无疑是一种全新尝试。正是在生与死的不同空间维度里,作家完成了对西安人心灵史的探寻。随后,三弟秦岭接替二哥完成他生前未完成的任务。弟弟秦岭和大哥周新波在所属不同信仰的指引下,开始了与日寇的周旋,在险象环生的斗争中,兄弟俩克服情感羁绊、超越政治偏见,合作抗敌,成功制止日本间谍“菊花刀”的阴谋。作品通过上述叙事,寄予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意蕴,赋予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内涵,书的结尾以八年抗战胜利完美收官,一首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就此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无疑,《云横秦岭》是一场令人拍案叫绝的时代风云大戏,作家巴陇锋是讲故事的圣手,通过情感来串联各个不同片段,正是作家的高明之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看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刻骨铭心的爱情,真挚难忘的友情,以及义薄云天的民族情:自古忠孝两难全,大敌当前,国家为重,无数革命者在痛失战友、亲人、爱情之后,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投身到抗敌活动中去;特殊时期的爱情,总是显得弥足珍贵,而一个女人与周氏两兄弟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也是吸引读者的地方,一个集所有东方女性完美特质于一身女主人公——钟亦菲,她的命运似乎跟她所生活的这座古城一样波澜起伏最终闹出“昔日的情人竟是杀害自己哥哥的凶手?梦中的女郎竟成为自己的大嫂?”这对于用情至深的秦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将如何处理这情感纠葛,我们只有到书中去一探究竟了。民族情的书写是作者最为用心的地方,正是因为有像秦岭山脉一样的秦岭、秦英这样的中国人的抗争,我们的民族才免于亡国灭种的危险。从这种意义来讲,秦岭不仅仅是一座山脉,它更是国人心目中正义、坚毅、力量和胜利的化身。

  兄弟故事、爱情故事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而巴陇锋对于革命大义的书写更见艺术功力。叶伟权、秦英、马敦、杨二和其他潜伏在日寇当中的革命者,他们的故事感天地,泣鬼神,成为《云横秦岭》历史叙事的主调;他们的牺牲无不深深刺痛着秦岭乃至于读者的心。我们随着主人公秦岭无数次失声痛哭,无数次在梦中追忆永远失去的同伴,无数次回忆一起战斗的日子……这些揪心的场面、动人的片段、精彩的情节,再现了革命历史,点燃和延续着我们这一代人对那个战争年代的集体无意识。

  身为甘肃本土作家,巴陇锋用心丈量每一寸深爱的土地,经年的奔走纪实选材、亲身实地的考察,使他能够接触第一手资料,领悟不同的思想文化,而这对于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作家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他面对黄土、城墙,呼吸着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关陇文化的新鲜气息时,当他亲临每一座城池,回忆那依稀的过往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对文化的独特体验和严肃思考,是一位纪实家对老秦人的一次生命礼赞,是一位史学家对这个饱经战火的古城的深深致敬。我们静静地聆听他书中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文字都在触动我们的心弦,都在提醒我们对于那并不遥远的历史的无限追忆。

  一场时代风云大戏终于缓缓落幕。唯一不能落幕的,是人们对于“中国秦岭”和“世界西安”的记忆。

  (原文刊发于《兰州日报》2015年2月12日)

  《云横秦岭》读后感(六):淳厚精深 荡气回肠——读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

  文/杨 婧

  2015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拜读了巴陇锋先生的力作《云横秦岭》。感受到巴陇锋以其深厚扎实的文学素养,娴熟自如的创作技巧,纵观历史的非凡气魄,描绘了1935年至1945年期间发生在西安城的宏阔悲壮的历史画卷。书中不仅融入了三秦人的儿女情长,侠肝义胆,还充分体现了民族之气、爱国之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气磅礴的力作、民族抗争奋斗的史诗之作、震撼雄壮的厚重之作。

  选题独特 构思宏大

  在故事叙述中,还能感受到巴陇锋博采众长、杂取百家的精神和态度,可以看出他对艺术门类知识的吸取借鉴和对艺术技艺的探索尝试。巴陇锋将唐诗宋词、古典戏曲、书画艺术、风俗民歌、民间典故、传说轶事、地方方言有机地融入、贯穿于故事叙述,彰显出他文化积淀的魅力,这也成为作品锦上添花的重要因素。

  思想深邃 主题厚重

  一部文学作品能否被广大读者接受,引起不同反响和共鸣,能否长久地流传下去,关键看它思想内涵的深度和对历史的揭示力度,对社会的影响广度和对人性的关注强度。

  巴陇锋对历史题材的创作驾轻就熟,《云横秦岭》作为一部卷帙浩繁的历史小说,它有着独特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它将各种阴谋斗争、恩怨情仇、心理较量,及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置于民族国家成长的历史背景下来叙述,赋予了该书更丰富的内涵。个人、家庭、民族国家也因此建立了一种更深刻意义上的关联。

  人物生动 个性鲜明

  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正面人物抑或反面人物都形象鲜明、血肉丰满,极富个性化的魅力,使人过目难忘。

  书中核心人物,如秦岭、周新波、钟亦菲、贾道正、斯琴索娃、正雄次郎,他们在巴陇锋的笔下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虽然他们全部是虚构的文学人物,但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他们贯穿全篇,他们的命运故事成为联结许多分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重要线索。秦岭,是个有血有肉的关中男儿,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之际,他逐渐走向成熟,由起初的鲁莽、张扬变得成熟、稳重,他牺牲个人幸福去追求正义之道,怀有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信仰,敢于担当。周新波,一个忠勇而重情重义的江浙男人,身为特三科科长,他忠于自身的使命和职责,剿灭共党的地下组织,但每当弟弟深陷险境,他总是想法设法保全弟弟的生命。他虽然用欺骗的手段得到了钟亦菲,有了“女儿”周思秦,可最终这个谎言也让自己遍体鳞伤。他一直以来爱慕的秦英也始终和他保持距离,把他当做异己分子。戏剧性的是,他还遭遇了事业低谷,被调到四川,贬为闲职。这一切使他心力交瘁、心灰意冷。另外,巴陇锋对钟亦菲的精明历练、爱恨分明,贾道正的深明大义、光明磊落,斯琴索娃的逢场作戏、见钱眼开、狡黠圆滑,正雄次郎的居心叵测、狂妄野心也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历史人物的塑造方面,巴陇锋较为严格地遵循了其真实性格和本来面貌。书中,巴陇锋善于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他们自身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现实主义描写,让人物自己表现自己。例如,军统特务戴笠,通过描写他与女特务及妓女姝姝所发生的行为,对牛芳的关押和蹂躏,还原了他生性好色、放荡不羁的性格特征。

  场景人物如同舞台上的配角,他们往往是简笔勾勒、速写式的,但从整体上看,意义不可低估。巴陇锋笔下的这些人物也都鲜活地跃然纸上,如舒志成勾结正雄次郎、卖国求荣的可恶嘴脸,叶伟权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孙富贵有勇有谋、联合抗日的形象,瓜客的机敏灵活,毛站长的利益熏心等等。

  巴陇锋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意图不同、方法不同、笔墨也不同,却让他们同处于同一历史画卷中,虚实相生,共同造成这一历史画卷的真实性、广阔性和统一性。

  综上,《云横秦岭》是一首反映以西安为主战场的革命交响乐,书中所展现的历史场景和关中汉子及中华好儿女的浩然正气像一曲激越颂歌。巴陇锋以冷静的洞察和老辣的笔触,重构了历史社会的情境,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个性,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反思和审视。

  一言以蔽之,巴陇锋的《云横秦岭》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著作。

  (作者简介: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

  《云横秦岭》读后感(七):精神涅槃下的生命叩询——读巴陇锋《云横秦岭》(常晓军)

  精神涅槃下的生命叩询

  ——读巴陇锋《云横秦岭》

  文/常晓军

  当下,优秀的文艺创作不完全依托于技巧,而是要通过作品所表现的深刻意义来形成现代性的价值立场。在青年作家巴陇锋的长篇小说《云横秦岭》里,作者便将这种存在意义的独特思考,巧妙地融合进属于历史的那份厚重之中。

  从表现的视野来看,巴陇锋的《云横秦岭》以多种人称和视角来推进故事的节奏。夸张而又离奇地以我——一个早已被处决的人的视觉,来延展着故事和情节,从而为这部现实主义作品添加了些许魔幻成份在其中。这样的连续和流畅,始终能够与读者的阅读心理契合。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交汇混合,故事情节紧张、刺激,人物个性强烈、鲜明。也使得人物的命运,人性和人格精神都超乎寻常地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和张力。

  我以为,作者以重大事件的连续发展为背景,在努力传递着细微中的剧烈冲突。所以,他不单纯地书写历史,而是从具体的生活表现中,来不断地展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引导着读者走进白色恐怖之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反思,也是从另一个层面想唤醒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于国家、民族精神的热爱和敬重。这样的笔法表现给人一种特别的力量,以便更好地洞察人物的灵魂,照亮人性的深度。也使得人物表现更加立体、全面。

  一定意义上,多重性格的草根英雄秦岭,有着三秦人的直爽、男子汉的多情,年轻人的张扬与狂躁,这些心灵密码的解读,都可以感受到他自我的人生态度和略带野性的气质。例如,他在和周新波的争论中说:“长安是长安人的长安,不是他蒋鼎文的长安。他蒋鼎文能当主席则当之,不能当我就像赶狗一样赶他滚出长安城。”这种粗豪强硬,幽默滑稽的鲜明个性体现,是他对于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当他疯狂地抢过卫兵的枪,在城墙下打下日本的军机,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秉性,折射出内心的无比丰富和冲动。这些形象的展现无疑有着诸多的亲和力,自然也会受到读者喜爱。再当他面对喜欢的心上人时,心态又有了转变。随着情感的不断回归和亲近,困惑、混沌中的秦岭知道周思秦是自己骨肉时,又从忙乱中转为惊喜万分。通过这些微观而又难以捕捉的情感变换,让人着实看到了人物朴实的呈现与丰富的情感,就像一束天然的光环,赋予了角色真诚与永恒。当然,在严峻的现实境况下,这样的浪漫不是简单的人之间的情感,还有着生存与命运,民族与家国的种种牵系。

  如果要从审美角度来说,小说中好多人物形象都可圈可点。如外表迷人、有着纤细独特气质的秦英身处魔窟,却处处展现与众不同的机智。看上去老态龙钟的贾道正,身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老师,不贪恋汪伪政府高官的位置,不屈服于日本人的势力。生性憨厚的马敦,为找到一次次引导敌机定点轰炸的奸细,却不在乎性命。某种程度上,秦英这个人的出现,应该是综合了钟亦菲、周思秦、斯琴索娃等女性的优势。使其柔软的性格之中有更多的坚韧、机敏。如她引导苏联机队炸毁日本人的汉口机场的壮举。还有利用在正雄次郎身边的工作便利,为交通站搞情报的机警。这些勇敢的背后,更多是她对真爱的渴望。尤其是对秦岭无限遐想中所流露出的羞涩感。这也是其他女性性格中没有的。这些独特之处,不断营造着女性的复杂、坚强的内心世界。也让她始终能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生命的本质,大写出可贵的人生历程,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坚信。此外,还有孙明凯、朱卖娃、来队长,以及不为人知的杨二等,这些人物形象都有着各自的特色。

  总体上来说,这部在注重传统审美、着力展现生与死、灵与肉、血与火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同时,还从内视角审视着灵魂。尤其是小说结尾以一系列人物的死划上了句号,从这些血腥的诀别中,便不难读出作者不断追求超越的趋向。这也是他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悟。若要从深层次上来说,这段历史的书写是对于那些甘愿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英雄们的致敬。也只有这样,才会在探究生命本真的基础上展现出人物的原色魅力。(完)

  作者:常晓军,副教授,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

  《云横秦岭》读后感(八):那座城 那段史 ——读巴陇锋《云横秦岭》

  第一次接触到小说《云横秦岭》是在巴陇锋老师的著作《丝路情缘》中,某情节描述到《云横秦岭》一书被当作礼物赠送给友人,虽只是在情节中小提一笔,但对于爱书的人,见新书犹如得新装,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近日终于有幸读到原著。

  读《云横秦岭》犹如在读一部厚重的历史,全书记述了从1935年到1945年十年间古城西安的历史、风俗、时代气象以及那十年期间西安人民的社会心理状态。

  在语言上,作者大量使用关中方言,比如“胡谝冒聊”“能行人”“算(xuan)黄算(xuan)割”等,同时大量引用地方民歌、歇后语、顺口溜、俗语,比如“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老鸹老鸹一溜溜,张家坟里炒豆豆;你一碗,我一碗,把你吃死我不管”等,使小说充满着浓浓的地方风味。除此之外,作者大胆地加入时尚元素,将现代流行语巧妙地加入其中,比如“地球人都知道”“您就是个神话,搞定妈妈绝代风华”“伏地魔”等。本土方言与时尚元素的合理融合使得小说颇显活泼。同时,小说中对西安的特色美食、标志建筑、文化古迹、历史传说等也多处涉及,令读者不仅陶醉在精彩的情节里,更为这座历史古城的文化底蕴叹服。

  在思想上,兄弟手足情、儿女私情、民族情怀掺杂交错,杂而不乱,小说的情节性非常强,读《云横秦岭》犹如在观看一部荡气回肠的历史大片,画面感很强。

  独特的叙述视角、历史与时尚元素的巧妙融合、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杂而不乱的情感线索,这或许就是《云横秦岭》与其它革命历史小说最大的不同了吧。

  《云横秦岭》读后感(九):响遏行云的历史长腔——简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王万顺)

  响遏行云的历史长腔

  ——简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

  王万顺

  长篇小说《云横秦岭》是巴陇锋先生的最新力作,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醇厚浓郁原汁原味的文化蕴藏、恢弘缜密神完气足的运思架构,吸引了社会各界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据悉,已经以电子书、广播剧、电视剧等制作形式推向市场,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它的成功。笔者认为,小说脱颖而出的原因主要在于文本的独异性,诸如融汇了传统与现代小说叙事手法、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本土化与世界性辨证互补、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高度契合、历史纵深与地理空间拓进相得益彰,以及顺应了影视与网络时代消费需求、雅俗共赏,等等。它逸出了以往小说的一般规定或范畴,成为一种超乎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极强的文学形式,其炼成是由我们所处的波谲云诡的文化语境所决定的,也是当代小说发展的一个趋势。

  小说选择以日本侵华战争作为宏阔的历史背景,以陕西古城西京(西安)作为辐射中心,围绕着周家三兄弟公私交杂的恩怨情仇展开故事内容,通过详尽描写敌后战场多股势力(国、共、日、伪、匪、谍等)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心理反应和众生世相,热烈赞颂了大敌当前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犹如一曲高亢悲壮的英雄史诗,交响激荡在神州大地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乏抗战题材小说,但该书既不是为了迎合主流意识形态杜撰红色历史——尽管周新波、钟亦菲等人最后改变了革命志向,也不是为了戏说历史——尽管也存在类似“手撕鬼子”这样的任性书写,而是紧扣古城风雨飘摇的危局,烘托全国抗战形势,在虚构的纸上建筑中融入了大量的史实,许多人物事迹都有史可查真实可信,从而写出了上个世纪前半叶战火中的老西安“城史”。如若不是特别熟悉西安这座城市、陕西地区乃至全中国的抗战历史,并有着透彻精准的理解,能够对其进行整体审视把握、清理爬梳,再作细节挖掘、串联贯珠,没有近乎专家的研究工作和专业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了对历史钩沉还原,小说的宏大史诗品格更多的则通过具体的事件描述、人物形象塑造及叙述结构设计等方式得到立体呈现。小说着重把周氏兄弟之间围绕着钟亦菲、秦英等女性的爱情纠葛和政治信仰或革命事业冲突并置,衍生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瓜葛牵连,正是在时亲时疏、亦敌亦我、爱恨交加的关系迷障中,激增了戏剧性、荒诞感,突出了小说文本叙事的张力,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并勾勒了一批鲜活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超越了“革命+爱情”式的旧小说。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故事是以老二周新民的视角拉开的,而他在小说开始不久即被自己的学生钟亦菲误杀,然后却以讲述人的身份以全知的姿态对疑窦丛生的一系列环扣娓娓道来,行文至尾也与起首遥相呼应。此种设置可谓奇巧,周新民本来是西安地下党领导者,掌握着许多情报信息,对整个战局及敌伪方面的动向比较了解,让他充当叙述人是恰当的。从小说全局来说,有从国际形势、中国战局再到陕西周边地区的大视野关照,也有从古城西安、周家、大药房再到教会学校、罂粟花酒吧等具体地点的小格局、小布景探视,正反是微缩与放大的双向过程,远近拉伸、张弛有度、大小错落、浑洒自如,使得荡气回肠的故事有了尽情铺开抽身回旋的余地。但无论小说溢出到延安还是重庆、甘肃,最终还是回还落脚在西安这块中国古老文化的腹地。

  此外,东洋匪首正雄次郎、多面间谍斯琴索娃,以及前警察局长舒志成、“好坏人”孙明凯、开明人士贾道正等,都是血肉丰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他们在小说中的角色都是独当一面,但是也有与前人小说相仿佛的脸谱化倾向,在影视剧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一点。小说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同仇敌忾,敌人得到肃清,抗战胜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有情人终成眷属,值得庆贺的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悲情与遗憾。

  这部小说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既具有强烈的纯文学性,又具有强烈的通俗性。它已经不能用传统的历史小说或其他主义小说来涵定,因为它融入了许多新的质素,比如涉及到谍战而富于悬疑色彩,受到现代视听艺术的影响而画面感突出、镜头切换频繁,与网络类型小说相近又有重大突破,例如注重抒情,加强文学性,等等。这与作者所具有的多重文学身份有着直接关系。但也正是因为此,小说急于满足现代读者的胃口,以致出现了不合常理的情节和时代错位的语汇使用情况,比如人物刚刚受到沉痛打击,一旦两情相悦即喜从悲来,相携唱歌跳舞喝酒看电影;而“你办事我放心”、搞定老妈绝代风华、菜鸟、女汉子、女神、土豪、奶茶、亚历山大、奇葩、重口味等,在影视剧作中可能笑料百出,但在小说文本中就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如果把它当做电视剧本的话,这些就是吹毛求疵的小问题了。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笔者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将之与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作家相比较,结果发现他们既有可贵的承袭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对三秦文化的宣扬方面,他们的追求是出奇一致的。但是两位前辈仅仅将秦文化、秦岭当作一道文化背景、地理背景,点染有限,而巴陇锋则极尽浓墨重彩之能事,繁复抒写,深情渲染,像秦腔、老腔、碗碗腔、皮影戏、方言土语、地方歌谣,与秦地有关的子曰诗云、唐诗宋词、名人名言、传说轶事,自笔底喷涌而出,非常自然地贯穿其中,充分彰显了秦人的历史文化自豪感。他还大而化之,将甘肃等地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移植进来,体现了他的文化自觉。作者穿行在云蒸霞蔚的文化迷雾当中,但没有迷失自己,因为巍巍秦岭横亘在那里,让他找到了确认自己的坐标,从此他的视界更开阔了,小说表达方式更多样了,主题蕴藏也更丰富了,对历史文化时空的穿越更自如更为游刃有余了。

  因此,笔者要说,这是一声来自三秦文化腹地的响遏行云的历史长腔。

  作者简介——

  《云横秦岭》读后感(十):漫评作家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杨晓俊)

  漫评作家巴陇锋长篇小说《云横秦岭》

  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导 杨晓俊

  认识巴陇锋老师还是三年前的事情。那会孩子都在西安交大附中读书,同一个班同一张课桌,也就同一次家长会了。最初的话题是相互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从每天课后作业的询问到孩子兴趣爱好的关注,从现行教育的探讨到为人父母的感慨。印象中的巴陇锋老师是位严谨、勤奋、有责任心的慈父,对孩子的教育远远胜于我们自己。

  后来熟悉了,才知道巴陇锋老师来自甘肃庆阳,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硕士。从事过多年的基础教育工作。现倾力于文学影视,是位实力派的作家、编剧、资深影人。代表作有:小说《走岔道的爱情》、《云横秦岭》、《坠落人间》。评论《银幕上的长征》、《长征电影简史及其批评》、《长征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长征电影的主题分析》、《“百花文学”浅论》《影视人类学作品影视化初探》、《内心时间:生命精灵的第三维》、《叙事的艺术—<看不见的人>的叙事分析》、《幻爱后:无所不在的幻灭感》、《路遥创作的传统文化心理》等12余万字,策划责编的影视剧有200余部(集)。编剧的影视作品有《你是我的风景》《摩梭姐妹》《长安假日》《丝路情缘》《云横秦岭》《正义之剑》《爱情伦巴》等。参与主持的影视项目有电影《真爱无敌》《旅行离婚》等。

  通读整篇小说,仿佛一幅层林尽染的山水画。民族危机大敌当前誓死救国的男儿本色挥洒成雄厚的大山,英雄气短女儿情长又汇成涓涓细流,共同书写祖国母亲。层林尽染的泼墨将文化、艺术、人物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使小说情节荡气回肠,可读可听性大大增强。

  每个作家都深深烙印出生地养育的痕迹,在作品中有意无意展示家乡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使得作品的感染力更强。巴老师也是,陇东家乡地哺育成长,关中地区生活历练,让他把二者紧密融合在小说的言语风格中。在小说当中,随着时空的转换,陇东话关中话随处可见,浓郁的地方特色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巴老师对陇东家乡传统文化的厚爱。陇东地区(主要指庆阳一带)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陇东文化长久占据着历史的重要位置,在大西北、在中国的心脏多彩多辉。尤其是庆阳皮影、剪纸、陇绣、陇东道情和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其中,庆阳民歌是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黄土地劳动人民生活的艺术形式。收录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豳风·七月》、《大雅·公刘》、《小雅·采薇》、《豳风·东山》等七首就是陇东民歌的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陇东地区成为革命老区,陇东民歌也揭开了最灿烂的一页,数以千计的红色歌谣不仅在当地民间流传甚广,而且不少歌谣成了后来红极一时、唱遍神州的民歌,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如《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十绣金匾》(《绣金匾》)《边区十唱》(《军民大生产》)等。在《云横秦岭》当中,就有几处陇东道情和陇东民歌的演唱。像第四章《陇东指示》里面看戏一场就有陇东道情:老猪我今天喜洋洋,背着俺的新媳妇。一边走一边唱,咿呀一边唱……张寒晖创作《边区十唱》的过程,在小说中得到清晰演绎。

  作为一名读者,感觉《云横秦岭》除了情节扣人心弦,故事风云突变之外,最感人的还是洋溢着正能量的精神鼓舞。在如今小说市场充斥着浮躁、低迷、困惑、彷徨的氛围下,《云横秦岭》有如一道闪电,划破乌云,照亮心扉。在阅读的同时,引导我们对人生意义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的大熔炉中,我们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奉献自己的生命,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如今,家美好,马正跑。长风破浪永直前!

  2015-1-2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