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默克尔传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默克尔传的读后感10篇

2022-05-20 02:06: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默克尔传的读后感10篇

  《默克尔传》是一本由[德]斯蒂凡·柯内琉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默克尔传》读后感(一):她内心燃烧着自由的火焰

  或许她并不婀娜多姿没有万千风情,然而却是国际政坛一道独特风景;或许她不够泼辣犀利,然而低调平和之下蕴藏影响世界的能量;或许看起来她更像一位慈祥的外婆,然而治国理政却不失“铁娘子”风范;她就像一汪波平如镜的大海,然而在看不见的海水深处,浪涛正汹涌澎湃……她便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默克尔出生于民主德国,她何以从一位普通物理学家成长为叱咤风云的政坛明星?德国知名记者斯蒂凡·柯内琉斯藉《默克尔传》一书为我们揭晓答案。作者用生动的笔触,从默克尔的童年讲起,不仅讲述了她爱旅行,喜欢交朋友,私下是个冷面笑匠的一面,还向我们展示了默克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与萨科奇、奥巴马、普京等政治巨头进行斡旋的过程,以及她如何以睿智卓绝的战略引领德国乃至欧洲冲出重重危机重建辉煌。本书是首部经默克尔授权的传记,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从作者不动声色的描述可以分明看到,默克尔政治生涯表现无不与她年少时生活经历存在深厚渊源。默克尔从小就受到鼓励,不但热爱生命,而且喜欢与人交往,这为她日后走上政坛与各国政要从容自如打交道奠定基础。她长期生活于民主德国,却从未完全接受过民主德国的政治制度,因此她刻意选择了物理系,希望享有最大的自由和发展机会;默克尔是同侪中的佼佼者,够精明,没有与党派走得很近,而党派对待这位牧师女儿以及新生代学者的方式是,让她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她与那些持不同政见者能够妥善处理平衡关系,理当受益于这些人生阅历。默克尔自小生性腼腆性格内向,不像希拉里那样个性张扬,所以执政最初几年,“对竞选登台深怀畏惧”、“真不习惯置身于群众之中”。

  该书向公众呈现出生活化气息浓郁的总理默克尔。她爱听歌剧,尤其喜欢瓦格纳谱写的与悲怆及命运有关的所有作品。这说明她内心是柔软的,充满温情,这样的心灵可以担当服务公众的使命,她会情不自禁地体恤民生。默克尔爱好兴趣广泛——那些只对权力与金钱感兴趣总是以一副“机械化”的官僚或政客嘴脸示人者难以望其项背——经常陪同她出访的发言人和幕僚,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之外,也必须能谈些政治以外的事,比如足球、音乐、歌剧、艺术、历史。默克尔赏识有学养、能刺激她动脑筋的人。某些时候,默克尔单纯质朴到天真无邪。为了与对她抱有一定成见的财政部长、也是之前的党主席以及她的“老领导”朔伊布勒搞好关系,一次偶然机会,两人竟“神不知鬼不觉潜入波茨坦广场一家电影院的观众席,之后还去喝了一杯,一起看足球赛。”即便登上总理宝座之后,默克尔仍然不会摆谱也不知道“拿架子”,拥有足够的亲和力。在飞往国外的飞机上,默克尔总喜欢邀请记者们到谈话室(往返如此),所有记者都围着无法移动的咖啡桌,挤在一张沙发上,双腿紧紧并拢,因为座位永远都不够,总理挤在中间,一点儿都不介意和大家有肢体接触。如此生活化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不仅和蔼可亲,也真实可信,与那种将领导人物塑造成与普通人相距甚远的“高大上”笔法迥然有别。

  能够从一个长期生活于不自由环境之中的民主德国小姑娘,不断历练,最终登上权力顶峰成为女中豪杰,默克尔当然还具备非凡品质与过人胆识。她拥有政治家的决断魄力,不会优柔寡断。当她还没有进入权力核心圈、只是民主德国政府代理发言人时,在有关问题讨论会上她都表现得很果断并且坚持己见;对于“不再需要的人”,她会义无反顾地抛弃,因为环保部长诺贝特·勒特根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议会败选后不愿辞职,她就将他雪藏起来。默克尔的魅力体现为一种内在气质的美,是为“内秀”。尽管尚未有人称她为“美女政治家”,但这并不意谓她不去讲究着装,就算因着装受到媒体嘲弄,她仍然努力使自己打扮得体。值得敬佩的是,她除了敏锐分析和俯瞰全局能力外,似乎更有“服装和外在并不重要,集中精力在我们所做事情上”自觉。默克尔具有求同存异直至妥协精神。虽然擅长辩论,但她却表示“在政治上,我宁可放弃辩论,追求合作。以必须贯彻到底的态度与某几位男性政治家相处,甚至让我觉得很不舒服。”由于各国历史、文化、政治发展路径不同,彼此见解与实践必然会有差异甚至呈现千差万别,唯有相互妥协才能实现共生共荣;相互抵触甚至拆台只能一损俱损。人与人、国与国之间,莫不如此。真正的妥协就是思想上的容忍与自由,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意见或者一种理论是绝对正确的,所以为了避免思想专制,就必须要有容忍异见的雅量。胡适说过,“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我们容忍他人,别人容忍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自由。

  默克尔更是有着异乎寻常的清醒头脑以及居安思危的辩证思维。在事业蒸蒸日上时,她想到“不幸大概都是从幸运里产生的。若我福星高照,过了一段好日子,我就会开始担心,接下来会有坏事发生。”我们往往在好事降临时,总是希望这种好运始终伴随左右,而一旦摊上“倒霉”事情精神便会脆弱不堪,若能秉持“人有远虑”心态,即便遭遇挫折意志也不会消沉。默克尔追求理想或信念矢志不渝。现实的普遍无奈是,那些即使非常热爱自由的人士,若在一种失去自由的环境中天长日久,慢慢会被“体制化”或者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起初非常讨厌它,中间逐渐适应它,最后演变到离不开它。难能可贵的是,“体制化”根本无法束缚默克尔,在没有自由的体系内生活了35年,亦不能阻挡她对于自由世界的向往。假如换作别人,或许要么蜕变为“体制化”的帮凶,为其奴役更多人摇旗呐喊,要么心灰意冷自由追求早已烟消云散,生活变成逆来顺受。若默克尔也是这样随波逐流,那她断然不会成为“默克尔”。对于默克尔来说,自由更多是一种个人经验,而不是政治教条,因为她从中“看见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推动力”,她说“我希望贡献个人的力量,促使自由与人权在全世界开花结果。”奥巴马将美国总统自由勋章颁赠给默克尔,可谓实至名归。这不仅源于她在废核方面的贡献,也不止于她的人生故事让美国人十分感动,更在于自由的旗帜始终在她心中高高飘扬。

  凭借个人对自由的不倦求索,以及努力修为,加上适时的贵人相助,默克尔最终登临权力峰顶。打开《默克尔传》,你不但能够管窥一位世界卓越女性的品格风貌,更能发现一个自由价值深入骨髓的美丽精灵。

  《默克尔传》读后感(二):堕胎问题把默克尔带进十分困难的境地

  最大的阻力:第218条

  堕胎问题把默克尔带进十分困难的境地,一方面她作为年轻的妇女部长想为妇女争得自决权,同时她认为自己有义务在重新统一的德国代表东德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她属于信仰基督教的党派,这个党的大多数党员,至少联邦一级的议员都信仰天主教,这些人与教会的立场很贴近,认为保护生命意义非同寻常,他们以猜疑的眼光观察着党内高层对这一问题的政策。联邦议院要在绝对禁止堕胎、限期咨询、由医生出具适宜堕胎证明和限期解决的方法之间进行选择决策。前民主德国的法律规定很清楚:在胎儿生长的前12周内妇女有权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对此,两德统一协议中提出要制定一个适用于全德的规定。

  《默克尔传》读后感(三):安格拉•默克尔的三重身份

  文/严杰夫

  俄罗斯举行战胜纳粹德国70周年庆典的第二天,德国总理默克尔突然造访,前往红场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默克尔也成为前赴俄罗斯参加此次纪念活动的唯一一位西方大国领导人。不过,有趣的是,俄国主人并没有从默克尔那里获得太多面子。在记者会上,这位德国领导人当着普京的面,直接驳斥了他对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看法。

  对于默克尔在对俄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这种有趣的“矛盾”态度,我们或许会能察觉到她对俄罗斯所拥有的复杂感情。《南德意志报》国际部主编斯蒂凡·柯内琉斯在《默克尔传》提到,在默克尔心中,有两个美国。我想,同样的,在她心中也有两个俄罗斯:一个是私人的,一个是工作上的。

  事实上,在许多问题上,默克尔都会表现出不尽相同的个性和立场。譬如,在私底下,默克尔是个话匣子,她喜爱谈天说地,并不是所有话题都围绕政治展开,但另一方面她又欣赏沉默寡言的人,在一次电视访谈中她曾表示,这个社会实在变得太吵了,在有些时刻,保持缄默是一种高尚、正派的表现。正是这种多元的个性形象,让默克尔在世界政治家群落中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是德国这一高端制造领域最重要的伙伴和对手,还是欧洲这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力量,都是未来无法回避的对象。而如今就是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领导人,引领着德国甚至于整个欧洲在危机中亦步亦趋地前行。在这样的过程中,默克尔的人格魅力势必会融入到德国和欧洲的发展模式中。所以,理解默克尔,对于理解当下的德国和欧洲,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位政治领导人,即使默克尔并不像其他西方领导人那样热衷于回顾自己的政治生涯,仍有许多人“僭越”来帮助她完成这项工作。在众多的传记中,柯内琉斯的这部《默克尔传》即使不算是最全面或最权威的,但作为一个与默克尔相交了近三十年的资深新闻人,作者目睹了默克尔从政坛菜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政治家的整个过程,也正因此他对默克尔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格,与她的执政思路之间的关系,起码值得我们参考。

  柯内琉斯将默克尔定义为欧洲的“女主角”,这里面自然有作为德国人的自信,同时也暗含着为默克尔暗暗鼓劲的含义。在柯内琉斯的笔下,默克尔从来没有摆脱过以下角色:一位普通女性,一位物理学家,一个亲历了两德统一的前民主德国公民。正是依凭着这些角色,默克尔在政治事务上表现出来的姿态,才会让我们感到复杂。然而,我们在理解了这些角色之后,却又不得不感叹,默克尔这种“复杂”的立场和态度,或许的确有助于欧洲顺利走出危机。

  默克尔的成长背景当然是构成她观念的最重要渊源。默克尔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出生后不久,就跟随全家迁往民主德国的滕普林——一座位于伯林北部的小城市生活。与一般前东德社会主义国家成长起来的孩童不同,默克尔从小受惠于父亲的身份,而将视野扩展到了世界更广阔的地方,特别是西方世界。所以,学生时代的默克尔对于西方就着特别的认同感,这也成为她反思当时民主德国的社会气氛的基础。但有趣的是,她对于苏联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厌恶,反而是养成了极好的俄语水平,并由此在八年级时就获得到莫斯科旅游的机会。在民主德国时期遗留下的档案中,还留有默克尔当时对俄文与苏联的看法,“默克尔眼中的苏联是领导者,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顺服的独裁专制角色。她十分欣赏俄文以及苏联的文化。”这的确有些出人意料。

  这种出人意料的态度,帮助默克尔从小就形成了自由、包容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她的执政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2000年当选为基民党主席后,默克尔在重新确立党的价值观时,就将自由放在其中。2005年就任总理后的第一篇演讲中,默克尔更是直白地宣示,“让我们勇于追求更多自由”。柯内琉斯对此评价,“自由这个主题逐渐变成她的外交政策的主轴”。除去自由,包容在默克尔的价值观中也占有重要位次。正如她上学时候对苏联表达出的复杂感情一样,对于今天世界上迥异于西方的其它文明,默克尔也没有抱持着排斥的心态,却是好奇于中国的决策程序,也很想参加阿拉伯联盟的磋商。她表示,“我们从相互恫吓的两极世界,转移到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倘若全世界的人都能形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并据此彼此尊重,那么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将形成一种稳定性。”

  然而,帮助默克尔具有独特个人魅力的,还有另外两种身份。即使今天已身为欧洲最重要的一位领导人,我们也不应忘记她曾经的物理学家身份。这一身份让她的决策带有明显的科学研究的痕迹。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欧债危机时,默克尔并不怯于经济问题的复杂性,她认定通过“长期的学习”终究能够理解并克服危机。同样,面对欧盟的未来,默克尔也与其他政治家的着眼点不同,她拒绝从宏观的架构和规划上去给出答案,而更愿意一步步帮助欧盟成熟完备,“每棵树单独研究比赞美整个森林更有趣”。毫无疑问,这不是政治家、法学家或经济学家的视角,而是一个彻底的科学家视角。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她的女性身份。或许,许多女权主义者对于这一点的讨论会感到不适,但我们无法回避,默克尔的女性身份确实给她的执政思路带来了影响。不可否认,如同全球所有的女强人一样,默克尔也不喜欢别人把她看成是一个“需要被男性照顾”的角色,她同样将前总理科尔的“宠爱”和特别关照看成是一种“难堪”。但她又不像许多女性领导者那样刻意回避自己的女性身份,而让人感到故作姿态和虚张声势。所以,幕僚在给她安排行程的时候,会尽量让她少在外地过夜,而赶回柏林的家中。这种身份自然是默克尔更关注具体问题而较少关注宏观话题的另一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一身份让默克尔在辩论中拥有更灵活的立场,而不像男性政客那样为了面子而不懂妥协。所以,“她最爱运用平衡、传达与妥协的主持风格,不需要太多冲突就能得到结果”。默克尔不喜欢竞争和辩论,特别是毫无意义的竞争和辩论,她只参与最后一定会赢的辩论。说到底,这不就是一种女性的任性吗?

  一个长于前社会主义国家却视野宽广的女孩、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好胜心强的纯朴女性,这三个身份共同构成了默克尔德国观、欧洲观和世界观。这样的观念帮助默克尔在尔虞我诈、强权林立的政治圈里特立独行,却又游刃有余,让她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不放弃团结所有能够利用的力量。就像她会在办公室里挂叶卡捷琳娜的画像,却不认为自己必须成为21世纪的女独裁家。

  据说,30多年前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曾经抱怨,在打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拍板人之前,他是不会信任欧洲的。对此,德国畅销杂志《明星》写道,基辛格现在一定满意了。现在他只需要打电话给柏林的“欧罗巴夫人”即可——也就是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可以说,战后的德国从来就不缺乏深刻反思的知识分子,也不缺乏明智的政治家,前者如君特·格拉斯这位刚刚离世的诺贝尔奖作家,很早就在小说中辛辣地讽刺纳粹的极权政治,并在传记里毫不遮掩地揭露自己的丑恶历史;后者如赫尔穆特•施密特这位来自社民党的前首相,则曾带领德国顺利度过了战后面临的第一次经济危机——石油危机。但他们从来没有让德国如此受人尊敬,也没能帮助德国再度成为欧洲的中心。恰恰是默克尔这位来自前民主德国的女科学家做到了。正如柯内琉斯在传记结尾处写道,这个来自滕普林的女孩,凭借其卓越的洞察力成为了出色的外交政治家!

  《默克尔传》读后感(四):温雅的统治者

  受我当前所学的法学影响,这本书给我带来影响最大的一句是在第四章,Angela Merkel执政七年得出的经验:“一个让人无法自由发展的制度,既不自由又不公正。在法治国家的规范下,个人主义才是推动民主的最重要的力量。唯有自我实现的人才是自由的人。”

  看到这我想到了今年一月份在报道上看到的美国的Women'March,不禁感到紧迫和担忧,中国的人权意识如此淡薄,个人方面甚少追求,政府方面也不予保护,现如今只能认为适应国情的政策还待挖掘和思考,而发展之路道阻且长,仍然缺少适当的自由和发展。

  从Stefan Kornelius及诸多政治人物的视角来研究,Merkel是一位典型的“后政治型”政治人物,她不预设立场、不受驱使、不僵固于信念、灵活有弹性,还善于把握时机。而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她的人物设定,我必须承认我之前对Merkel的认识有失偏颇。我欣赏她执政中的自由核心理念和冷静严谨的行事作风,或许她给公众的形象温雅含蓄甚至沉闷冷淡,不愿抛头露面或不善言辞,但她的不妥协却坚定地留给捍卫德国。

  我始终认为Merkel在民主德国的35年可以作为她思想奠基和发展的35年,束缚和禁锢的城墙让Merkel的胜负欲望以及对自由的向往愈发膨胀,但同时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她的严谨务实和计划性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她的自我约束力,这在后来她的执政生涯里使她受益良多。她在养精蓄锐,然后蓄势待发。

  在1989年晚春,她等来了开启世界的时刻,她在衰退的民主德国探察到各种冒出新芽的党派,且时机恰到好处。同年11月9日,Merkel和一位女性朋友在蒸汽浴中经历了柏林墙的倒塌,隔天,她与妹妹去了民主德国人认为闪烁着西方世界光芒的Kudam Street,从此,她的政治生涯也拉开了帷幕:她加入了民主觉醒党;1991年,在国会宣誓就职,任基民党代理主席;2000年,当选基民党主席;2005年,Merkel成功当选联盟党和社民党大联合政府的总理,并在2009年和2013年大选中连任。

  非政治家庭出身的Merkel从平民到总理一路走来,她不断在拓展自己的影响力范围,从初期随Kohl出访美国、担任柏林气候峰会主席,她乐于接受竞争和挑战,也享受胜利带来的满足感。再至后来总理任期内的欧债危机,她严密周详的战略体系成功使德国止步于崩塌的边缘,在濒临解体的欧盟中俨然一个独树一帜的强国。Merkel以一名学者的严谨计划着德国将要应对的一切,也许不够强势,但她的影响力也渐渐渗透进了欧洲乃至世界。

  单从政治角度而言,起初我并不欣赏这位做事瞻前顾后、迟疑不决的总理,但她沉着冷静的头脑及有条不紊的计划性值得继续考察和学习。同样还有Merkel的幕僚和对手,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Merkel。

  这大概会是近期我写的最长一篇书评,我太久没写文章,已然捉襟见肘、抬笔生涩,也写不出任何一语双关的词藻。谨以此文感谢教给我处世之道的Merkel,以及最重要的,让我阅读此书的,这本书的主人。

  《默克尔传》读后感(五):近距离看默克尔

  近距离看默克尔

  ——读《默克尔传》

  赵青新

  《默克尔传: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和她的权力世界》是默克尔唯一正式授权的传记,作者斯蒂凡•柯内琉斯是德国订阅量最大的报纸《南德意志报》国际部主编,他于1989年首次与默克尔相识,因工作关系经常接触,2000年以来,柯内琉斯一直负责外交政治报道,他逐渐进入了默克尔及其顾问团的圈子,近距离观察让他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出自这位时获奖项殊荣的名记之笔的《默克尔传》,的确勾起了我的阅读愿望。

  柯内琉斯在第一章里概括了默克尔的成就。关于默克尔政治风格的总体描摹挺到位。中国有句老话“时势造英雄”,在危机中默然前行,埋头实干,极力抵抗衰退,维护欧盟统一,挽救欧洲危机的默克尔,的确配得上“欧洲女主角”的称号。首章统领全书。柯内琉斯所要做的,就是通过他的观察叙述和严谨剖析,从中找出默克尔政治风格形成的脉络,为读者还原默克尔的人生轨迹。

  这位被命运选中的女性,从滕普林小城的牧师家庭走出来,一路走到了德国政坛的权力中枢。柯内琉斯并没有以常见的叙事时间线方式写传记,他的重点不是描述默克尔的励志人生,而是始终围绕着默克尔权力世界的构成,或者可以说是默克尔政治风格的形成。

  女人(离婚、再婚、没有孩子);物理科学家;来自东德。这些特征虽然令默克尔像是德国政治的局外人,也有助于她非凡的崛起,那些比她更有资历、更具权威且几乎都是男人的政客,往往因为低估她而付出不小的代价。

  女性从政向来引人瞩目。同样都被称作“铁娘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以铁腕闻名,她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即便在她逝世后至今仍饱受争议,但默克尔不会像撒切尔这样张扬自我,她也不像赖斯和希拉里那样锋芒锐利,她从不以展现自己的家庭和私生活这类“亲民”活动来换取民众好感,她给公众的印象有点木讷,她在摄像机面前有点紧张,但默克尔的强势与实力自然是不容置疑的,她能把原西德地区保守党“基民盟”的男性政治家收服得服服帖帖,就可见一斑啦。

  默克尔在政治上几乎没有女性气质,她更多显示的是科学家的务实作风。柯内琉斯说默克尔的特质是:“讲求实效,只要能达成一致,就可以考虑相对的妥协。”默克尔就像一位敬业的科学家,她为了达成目的孜孜不倦,无论是她展露锋芒的柏林气候峰会,还是她就职后前往布鲁塞尔、巴黎、华盛顿、北京等访问,“只要能向前一步,就可以妥协”。《时代周刊》对默克尔的评价是:“以小步获得全新的自信。”她将难题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进行单独的观察和测试,以决定下一步怎么走。她在布鲁塞尔的一次又一次的欧元危机峰会上就是这样做的。她的让步慎之又慎,以尽可能微小的步伐来满足对方。事实证明这套方法很科学,也很有效。

  说到东德,我对东德时期流行的“裸体主义”印象深刻,据说这个国家至少有80%的人曾经在公众场合裸体,游泳、晒太阳、打沙滩排球,开派对,或者什么都不干。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在东德这个高度集权国家里,“裸体主义”显示了民众内心对自由的向往,而且这种反抗是谨慎的,是以改良的姿态对社会生活的悄悄变革。我不知道默克尔年轻时有没有实践过裸体主义,毕竟她从前那么害羞内向,但“裸体主义”或许可以给默克尔的东德背景做个注解。那么,我们会更理解在柯内琉斯著作中不断出现的默克尔的“自由”,以及默克尔本人强调的“欧洲需要自由,就像需要呼吸一样。”同时明白她这种“小步政治学”的根源。

  作为唯一能够查阅默克尔私人资料的德国知名记者,柯内琉斯当然也描述了默克尔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从而塑造出更立体的默克尔。默克尔爱旅行,喜欢交朋友,私下是个冷面笑匠,喜欢听歌剧,尤其喜欢瓦格纳谱写的与悲怆及命运有关的所有作品。柯内琉斯善于从侧面烘托默克尔,他的笔端涉及了默克尔身边人的不少故事,俗话说“近朱者赤”,由朋友圈亦可见默克尔的为人,这是本书对默克尔相关传记难得的补充和完善。不过,或许正因为柯内琉斯和默克尔的近距离,在柯内琉斯的笔下,偶尔会让默克尔的反对派、包括政治对手,表现得类似于政治漫画中夸张丑化的形象,此为本书瑕疵也。所以,保持一定距离的观察,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转载请联系本人 1813434161@qq.com

  《默克尔传》读后感(六):默克尔: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

  默克尔: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

  德国总理安哥拉·默克尔是一个谜,犹如一部悬疑电影。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不但一次次赢得德国选民的信赖与支持,还在世界政坛上呼风唤雨。尤其是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各国的最高领导人几乎全换了一遍,为何只有默克尔一枝独秀、挺立不倒?所有这些谜团,在斯蒂凡·柯内琉斯所著的《默克尔传》中都能找到答案!

  该书从默克尔的童年着笔,讲述了默克尔从小女孩到德国总理的成长历程,对她作为一个女人,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所作出的关键抉择还进行了深度解读——从一位普通的物理学家,凭借自己的智慧与非凡的能力,最终登上权力的顶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熠熠生辉。

  作者柯内琉斯是唯一一位能够查阅默克尔私人资料的媒体人,他自1989年就开始持续采访默克尔。他的《默克尔传》是首部经默克尔授权的传记,使读者得以全方位地、充分地认识一个“立体的”默克尔。

  柯内琉斯在《登上国际舞台:默默的扛起欧洲的女主人》中的一段话是对默克尔的最好注脚,“默克尔没有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那么幸运,在一个民泰国安的时期治理德国。……相反,默克尔是在一场防御战,与衰退奋战不休。她无法向民众承诺繁花似锦的前程,只能尽力抵抗,不让欧洲陷入绝境。”同时,默克尔也具备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即成竹在胸、适时妥协和审时度势。

  “力量蕴藏在镇定之中。”默克尔强硬,但并不激进。德国当代历史学家沃尔夫鲁姆认为,“默克尔从不张扬,是一个优秀的中间派,这样就能拉拢住每一个人,这正是她成功的关键。”在国内政策上,她注重连续性,不但收拾了前总理施罗德留下的烂摊子,还使德国的失业率和人均薪酬一“降”一“升”,几乎成功地兑现了承诺。当然,她最大的功绩是成功遏制住了欧债危机。

  默克尔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不会是另一个玛格丽特·撒切尔,更不会是一个激进的改革者”。在外交政策上,默克尔力免在大西洋主义和欧洲之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或者任由对俄罗斯的复杂感情干扰到整体的战略考量,她会努力使德国融入新的国际秩序,成为各种关系中的建设性伙伴。同时,默克尔始终以德国利益的捍卫者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在货币危机中,默克尔为欧盟(EU)以及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绘制了一幅完全不同的愿景。她认为德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保护德国纳税人的利益与维持欧洲单一货币的生存并不矛盾,而是这一任务中的关键环节。在中东问题上,相比萨科齐高调参与利比亚战事,她让德国避免参与外部战争,却依然为德国争取了在利比亚的利益,这无疑是“多赢”。

  《大众日报》2014年12月26日 第十版读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