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事工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故事工程》读后感10篇

2018-06-27 04: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故事工程》读后感10篇

  《故事工程》是一本由拉里•布鲁克斯(Larry Brooks)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工程》读后感(一):流水线上的故事

  既然已经把写出一个故事看做一项工程,那么我将这核心技巧方法称为流水线应该也不为过。说故事流水线化的生产,似乎是贬义,但实际上也有它的道理在,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将故事写完整容易的多。因此,这很难下断论说这些技巧是好事还是坏事

  关于这六大技巧:立意、人物主题、故事结构场景设置写作风格,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些非常实用概念。如果你恰好有一个故事想些,却又无从下笔,不如先了解下这几个技巧。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会打开你的思路完善你的构思作者善于用问问题方式,来启发你的思考。比如塑造个人形象,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层次分析。读过一些关于人物塑造的写作书籍,与作者的观点也是相吻合的。为何有些小说,比如《红楼梦》、《白鹿原》,甚至深受读者喜爱的网络小说《全职高手》,都是人物塑造的极佳范例。想好了再写,是我得到的最大收获,只有你彻底的了解了笔下的人物,他才能真正的活在纸上。任何围绕他的情节都会驾轻就熟,也能轻易的衬托出他本身。

  有一种关于写作的练习方法,叫做拉片。大概就是看完了电影或者电视剧之后,把情节默写出来。然后多加思考情节之间的转变与推进,多做这样的练习,就会发现自己的写作中,也越来越顺畅。而这本《故事工程》,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当你查阅六大技巧时,也许会发现自己在看小说看影片时疏漏的细节,而有时候,正是这些细节的堆叠,导致了主角必须做出那样的选择,使故事合情合理的推进和发展。这本书适合粗略的读一遍,记住它的框架,在做拉片练习的时候,选择一部分内容,在自己的思考之外,也参考书中的技巧,这样就能在练习中收获更多。

  最近看了一部多伦多电影节的新片,讲一个律师儿子与他的法官父亲人生最后相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关系恶劣慢慢向温暖转变,解开了儿子童年时候的心结可能描述的并不好,但这应该就是主题。父亲在癌症晚期开车时候病发,撞死曾被他判入监狱的人,这是想法,应该算是立意。而显然儿子与父亲的性格相似的又略有不同。其实,如果真的要拿六大技巧来分析小说或者电影,对于写作的帮助一定非常大,当你能够熟练的将立意、主题、结构从故事中剥离出来,那么离写出一部“不算优秀,也不令人讨厌”的作品就不远了。

  但这样写作,多少会有些匠气。无论你多热爱写作,多么努力钻研写作技巧,也不得不承认,写作是需要有一些天赋的。当然,这不妨碍一个没有什么写作天赋的人去尝试写出心中的故事。流水线上的故事已经足够撑出一片天地了,批量生产的好莱坞电影,或者畅销书,亦或是流行在网上的网络小说,拿这六大技巧去应付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更令人期待的,一定是有才气灵气的作品。

  《故事工程》读后感(二):流水线上的小说生产

  文/飞熊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偶尔会提到那些网络作家。大家的共识是,那些被快速生产的小说,叫做小说,不是文学,而是工业品。有个朋友推而广之说,好莱坞的电影,是电影,也不是做艺术。我们也会回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或者我在一刹那间想到美国的福克纳,我稍稍有些痛心。当所谓写作,丢弃了那层神秘面纱,有一个人说写小说就像搭积木,就像生产线上做出来的工艺品,如果这一切能成真,或许还是能叫很多人感到欢欣鼓舞,甚至包括我。可事实是,一切当然没那么简单

  在某个时刻我被《故事工程》的名字迷惑了。在IT行业混迹了七八年之后,看到工程两个字,会下意识的想到马丁.富勒(Martin.Flower),想到《人月神话》,想到那些计算机科学界的大师们在讲解软件工程时候会提到隐喻。小说写作在某种复杂程度上并不次于软件开发,写作一部小说也无异于完成一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是在一个生产线上制作一个工艺杯子,不是那么直截了当,而是需要迂回些,这就是那些大师们使用隐喻来向我传递暗示

  可怕的是,《故事工程》的作者很自信的提出了他的理论框架,那些似曾相识说法,被更简洁有力的镀了一层金。六大核心技能:立意、人物、主题、故事结构、场景设置、写作风格。这些内容在以往的作家写的书籍中也曾被提及,但从来没有人像本书作者如此自信同时如此干瘪对待这些看似重要却不好把握东西。我们曾经在《小说面面观》、《巨匠与杰作》之类书籍得到的那些不甚明了启示,在《故事工程》一类的书面前有点相形见绌了。同时,本书作者在书中也曾表示了对纯文学作品的鄙夷。

  其实,我对于这种创意写作研究还是充满希望。毕竟,雷蒙德.卡佛曾经从创意写作课程中起步。我也希望创意写作课程能培养出更多卡佛这样的人物。但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太多的仓促,太多“工业品”的痕迹,我总觉得这里流露的程式化的思想离着“工程”两字还是有段距离

  《故事工程》读后感(三):在动笔之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书摘)

  在动笔之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1、故事构思中的悬念/吸引力是什么?

  * 可以表达成“如果......会怎么样?”的问题吗?

  * 你能来回答这个问题吗?

  * 你最初的“如果......会怎么样?”的问题马上引起后来的各种“如果......会怎么样?”的问题吗?这些新问题能让人联想到情节点和故事片段吗?

  2、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 你的目的宣传一个观点还是仅仅探索它?

  * 故事能够引发多种主题吗?

  3、故事是怎样开始的?

  * 有马上就能吸引人的悬念吗?

  * 在第一情节点之前,主人公在干什么?

  * 在第一情节点之前确定重大危机是什么?

  * 人物的背景故事是什么?

  * 主人公在前面呈现的心魔在后面还会出现吗?

  * 第一情节点之前的伏笔是什么?

  4、故事中的第一情节点是什么?

  * 在故事的后继事件中,第一情节点出现的位置合适吗?

  * 它是如何改变主人公向前发展的计划的?

  * 主人公新的需要/追求本质是什么?

  * 满足这个需要会遭遇怎样的危机?

  * 什么会阻止主人公满足这个需要?

  * 重大危机当中有什么用的敌对势力

  * 为什么读者会在这一点上同情主人公?

  * 主人公是如何应对敌对势力的?

  5、在故事的上下文中,中间点是怎样转换/改变的?

  * 它是怎样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或者读者拉开进一步了解的帷幕的?

  * 它是如何改变故事的上下文的?

  * 它是怎样增加戏剧张力调整故事发展节奏的?

  * 故事的主人公是如何开始成功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开始主动进攻的?

  * 敌对势力是怎样应对主人公的主动进攻的?

  * 主人公的心魔是怎样影响其主动进攻的?

  * 出现在第二情节之前不为人注意的间歇期是什么?

  6、故事的第二情节点是什么?

  * 它是怎样改变和影响主人公发展成积极主动的角色的?

  * 故事中,你的主人公是怎样促进主要问题得以成功解决的?

  * 主人公后来发展成为的角色是怎样满足他的需要和追求的?

  * 主人公是如何战胜心魔的?

  * 故事的重大危机是如何解决的?谁获胜了?,他赢得了什么?谁失败了,他输掉了什么?

  * 到故事结束的时候,读者有什么样的情感经历

  《故事工程》读后感(四):东拉西扯可不仅仅是啰嗦的问题,根本逻辑到结构再到行文措辞都很杂很乱

  看过几本相似类型指导类书籍,发现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开篇的吊胃口,三言两语间让你觉得那些困扰你许久的问题,只要看完此书就可迎刃而解。但其实振奋人心的就只有开头了。

  这么说好像是有点刻薄,但这次我又不好意思译者来背锅,作者在前三个章节,即前言,立意,人物这三节,便表现出一种很迷的自信,开一些很尴尬玩笑,这些其实都无妨,但得把东西讲清楚呀。立意到底是什么鬼?问一个“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就可以了?还要强行区分立意与想法和预设,我真的被作者讲乱了,作者似乎也被自己搞乱了,过程中似乎想拿自己举例子说明立意有多重要,写自己大学时候的一篇得意之作受到表扬,以此来说明立意的新颖对于作品有什么意义,但是忽然话风就变了,开始批判自己的立意荒谬糟糕,只算悬念不算立意……额,自己变成一个耍小聪明的人,然后得出结论,故事不能只靠立意,然后说一句,那一天导师的赞誉让自己终身难忘

  不断重复在前言中已经足够遍数的六大核心,每一处都在重复六大核心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没有逻辑论证也没有论据和推导,举的例子也不断重复,泰坦尼克,达芬奇密码这些,但从例子到结论的推导过程没有啊,根本就是很强行把自己理论套在别人的作品上。而且感觉不通啊。

  在人物篇,作者确实举出了人物塑造的关键要素,但之后很矜持地提到这些要素在之前很多会议和书籍中都提到了,但全部给出定义的却很少,再之后又一次开始强调自己的六大核心很重要,我受够了,跳翻至作者的定义环节,其实启发点还是多,但作者所讲的那些要素们,作者自觉是如此全面的汇总和整理,但事实上我私下觉得,有太多重叠交叉和矛盾的地方。

  我觉得这书挺忽悠人的,但并不是一无是处,作者打比方做类比的时候非常灵光,给了我不少启发。

  《故事工程》读后感(五):像搭建房子架构一样搭建故事的架构

  写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日记就属于非虚构类写作的一种。基本上想写的人就能写,当然,忽略掉了错别字与混淆的词汇,和那些前言不搭后语,基本上会写日记的就叫会写作了。但若是想要写出个成功的故事,却并非易事。我也是可以觍颜自称一声“会写作”,也是自认为文笔尚可的,但是我写的故事也真不能说是成功。

  一般而言,好像文学创作中,散文或者是随笔类的更注重文笔的好坏,而小说之类的,则总更偏重于故事性。当然,看书的时候我也会更欣赏那些文笔好的小说,但如果只有好文笔做装点,故事性差的一塌糊涂,我又为什么要浪费我的时间呢?而且,有些作者大概是过于自豪自己的好文笔了,明明故事的架构是很流畅的,却非在那卖弄文采画蛇添足长篇大论,看着看着就让人云山雾罩了。怀疑这类型的作者都是学院派的,或者是从散文、随笔那块刚转行的,过于追求华丽的文风。对这样的作者,一概只有五字奉送,——且去看小说!你自家找小说看都是更在意故事的本身,怎么写给别人小说看反倒轻重不分的卖弄起来文采来了Σ(  ̄д ̄;) !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个“会写作”的,其身为一位成功的流行书作者,并非属于大器晚成、越挫越勇型的。而是因为掌握了小说写作的要素,第一本投稿的小说就引起了编辑的瞩目,甚至直接就让通过了;甚至于,他之后出版的小说,编辑通知修改最长的也只用了他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在作者的书出版后很快便登上了畅销榜,摇身成为了畅销书的作者。由此经历,我想我们大可以认为,这是一位把握了读者群口味,而且写出了好故事的“会写作”的人了吧。

  很显然,在这位作者来看,他构筑一个故事,就如同是建筑工人构筑一栋房屋,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块按部就班就能获得成功。当然,这对他而言,从来就不是个问题。而是否是有天赋的作者,差别也就在于此。非关文笔,如果是微型或者是短篇小说,甚至是有些中篇小说,的确是可以更注重文笔的话,但是大多数的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还是更侧重于故事性的。有的作者,他虽然不知道写出好故事的要素,只是凭借着本能写作,但依旧能写一本火一本。这实在是让我等天赋平平,又很希望在写作这条路上获得成功的人,看着不免是羡慕嫉妒恨的。

  不过,天赋欠缺,但勤能补拙。相信通过这些写作类的指导书,和大量的练习习作,我们早晚也是有一天能够轻巧的写出受人欢迎的好故事的……可以说,正是因为能够掌握了好故事的写作要素,我们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构筑我们的故事。就像总有些人会臆想天天的相信那些“立竿见影灵丹妙药”,我只能残酷的告诉你,“吃下去就见效的只有假药”——指望着看了书就能立竿见影,就完全必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那怎么可能呢( ̄_ ̄|||)

  《故事工程》读后感(六):谁说写作是肆意而为的事情呢?

  麦基在《故事》里说过,为什么,人们认为如果你要成为一个音乐家,你需要训练多年。可是,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编剧或者作家,你只需要拿起笔。

  事实上,作家和编剧比音乐家更需要系统的训练。虽然很多人可能认为作家的训练课程会导致程序化(其实我不否认这一点,因为相当一批的美国畅销作家都有一股子浓重的匠气),但是,如果你没有经过训练,你连一个具有匠气的写作者都无法成为。

  只有知道了规则,你才能知道如何摆脱规则。

  这本写作教程,教得就是如何写出能出版的作品的规则。

  作者提出,如果想要写出一本编辑看了开头就立刻买下,读者看了开头就停不下来,看不完,连饭也吃不下去的书。你需要具备六大核心技能:

  1立意:指想法或萌芽,慢慢会演化成故事发展的平台。

  2人物:主角可以不必是我们喜欢的角色,但必须是有血有肉,吸引人的。

  3主题:主题就像是把烟雾装进瓶子里。

  4故事结构:什么先,什么后。不能随意安排,而是按照一定的预期与标准编排结构。

  5场景设置:一个故事就是由一系列相联系的场景组合起来。需要遵守一些原则和指导方针让场景发挥作用。

  6写作风格:外部的一层尤其。也可以称之为故事的外衣。作者不能让写作风格变成绊脚石,少即是多。要巧妙表达,不要夸夸其谈。

  然后作者一一对于这些进行分析。

  立意是你构思故事的起点,你可以这样去构思你的立意——如果……将会怎么样?

  当你的如果……将会怎么样 够精彩,那么你开了一个好头。

  然后,你需要创造你的人物。如何创造一个让读者看完后,不仅觉得栩栩如生,还为之念念不忘的人物呢?

  作者提出了三维空间:

  人物的一维空间是外表特征、怪癖、习惯

  人物的二维空间是人物的心魔。

  人物的三维空间是人物的行动、行为、世界观。

  个人觉得这是全书最有深度的一部分,可惜有些地方我虽然看懂了,但是对于如何操作,作者讲得不细,我也不知道如何在写作的时候具体操作。

  随后是主题,主题决定了读者在流畅看完你的小说后,会觉得这是一本好小说,还是不好的小说。举例来说,就是,当你写了一个精彩的爱情故事小说,可是你没有一个好主题,那么读者会说:我看了本言情小说,虽然情节不错,但也就那样。我应该不太会看第二遍。

  而当你的爱情故事加入了更多,比如说乱世中的艰难爱情等等,那么读者会觉得这本小说还蛮有深度的。

  故事结构这一篇章,作者其实基本是照搬希菲尔德的《剧本写作基础》的三幕式理论,只是加以更加细化,并将剧本中的第二幕在小说中分成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在场景这一章节里,作者列出了每个场景需要做到的注意事项。看着那些长长的注意事项,我终于知道我以前写的戏为什么让人觉得累,不想读下去了。

  最后一个章节,写作风格,作者认为大巧不工,最好的写作风格应该是为故事服务,让人根本忘记你的风格。

  综上:这是一本实用性还是蛮强的书,虽然不少理论作者并非原创,而是来自于剧本写作书中。

  哎,有时候想想,如果真的按照书中所说,那么写作就真的是戴着镣铐在跳舞了,还有乐趣吗?

  可是,也许就是因为我们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们的作品现在还锁在抽屉里,没人要。

  《故事工程》读后感(七):写作必修课

  曾几何时,我也摩拳擦掌学着人家写小说,本以为不过简简单单一件事,自信满满。不就是一个故事,每天抽点时间东塞一些西补一点就可以将故事梗丰腴起来。奈何坚持不到两个星期,我彻底杂乱无章,被自己设置的情节给绕死了,所以最后唯有恹恹地放弃。

  现在想起,免不得一场喟叹:写作不亚于构架一项重大的工程,我们务必把故事建构在一种结构合理的原则基础之上。我们都知道要建一栋参天大楼,从选址、地基、勘察、设计、预算、模型等前期工作,一样也不可缺少。同样的,在我们构筑小说话本的时候,一个故事大纲何等重要。

  诚如拉里•布鲁克斯说:写作是一门工程,这个工程的架构不是凭空想象就可以的,它必须有一定的依据。因此,他从工程构建的角度来分析创作活动,阐述故事创作的基本原理。

  《故事工程》从讲故事的标准与结构设计开始,也就相当于我们说的“参天大楼的工程设计”开始,结合作者自身的丰富写作经验和生动的写作经历,详实地讲述六大核心技能(四项基础技能:立意、人物、主题、故事结构(情节);两项实践技能:场景设置、写作风格)功用和组合,展示出故事的大图景。

  《故事工程》系统而全面地诠释了故事的构架,实用性很强,它无疑是写作入门必修课,我想这尤其适合那些写作讲习班,通过书中详尽的写作指导,他们终将知道自己的写作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不受别人的喜欢与关注等等。只是可能就会有人说:所谓“成功写作的六大核心技能”不过是变相的公式化模式,这种写作套式对小说、话本等创作而言无疑就是寻死。

  拉里•布鲁克斯说得好:“人们的面孔之所以不同,在于造物主应用了一种符合工程学的方法,让是一个器官的组合产生了艺术效果。”

  故事创作固然有迹可循,因为创作原则和构成要素万变不离其宗。我现在已经蠢蠢欲动了,找哪天我熟练掌握这六大核心技能之后,我也来尝试写个故事吧。

  《故事工程》读后感(八):不为程式讨笑脸

  《故事工程》

  ——拉里•布鲁克斯

  想看这本书的本意,是想真正的想像小学、初中老师讲述的那样,学一学作文的方法与技巧。小时候,老师会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给我们灌输那些如何写作文、日记的方法论和体系架构,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万能开头句就是一个非常棒但被用烂的手法,如今我们再也不这样写作文是因为我们一直不懂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到底该如何使用。到了高考和大学,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模板,什么是工程式,各大培训机构的兴起让我们明白每个阅卷老师的采分点可能就在开始,转折,结尾的几个地方都留,所以,一切作文的原始目的、方式和诉求都变了。如今重读这样的写作方法论看起来很枯燥,但回忆及思考的成分则更众。

  首先我来谈谈书的内容。这本书有最严苛教科书的内容,及书中提到的所谓“四项基础技能”,即立意,人物,主题,结构(情节);和“两项实践技能”,即场景构建、风格。我想说,这本书与教科书没有任何差异,是可以用试题形式来反馈阅读效果的,当然,最好的考验方法当然是“作文,3000字,随意题材,诗歌散文除外”之流。如同所有主流作家辱骂八股文思想固化一样,作文便是需要这样的思维固化;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参加完这么多考试的经验便是——写好开始,中间转折,结尾几个部分,算是基本合格;收尾写的优美,中间再优美一点变是上乘之作;如果辞藻再华丽一点,内容、见地再深入一点,便是全系宣传阅读,被各种老师、主任写在他们自己论文的绝交材料。想到这些,不禁想问,到底为什么要写作?

  当然,这本书不是单纯的讲写作的。他的目标受众是作家,而非一般的文字爱好者,所以内容安排比较紧凑,知识范围和技巧都非常适合初级作家。写作的方式有千万种,读书人和不读书人都能写出伟大的作品,这是已然存在的事实。林黛玉读书2年便写就绝佳的词句;梁启超年少便作文感动无数人;方仲永从小就表现出不俗的作诗能力……某些才能是天生的,而这本书告诉你什么是智慧。这里面有一个思维,即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学的。包括书名中都写了一个模板化最严重的Engineering,所以,通过阅读这本书的内容,对作者精华的技能进行学习,假以时日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还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

  这是本教科书,最佳目标内容便是教会作家如何写作。作为写书评的人,可能会很少用到这些技巧;但我试着去尝试使用作者所定义的那些规程,还是比自己随心所欲要稍微看起来规范的多的。这是一个规范和随心所欲的区别,当然,如果你是个自我很强列的人,这本书就只能作为工具书了,偶有需要,查询便可。贾宝玉特性之一便是厌恶一切自己不喜欢、被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责任、道统,而你能从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的那一份任性,便懂了什么是自己。

  其次我想说一说翻译的几个不太好的地方。

  首先,英文名叫Story Engineering,中文直接翻译为《故事工程》颇为业余。作者用Engineer这个词作为书名,是颇有用意的,不仅仅是指一些相对稳定、模板和方法论式的写作方法和手法,而是要透过这个思维去阐述整个story 的构架、方法、思维和体系,而非简单的如教科书般教学式。查询英文资料发现,这本书的读者群定位为:“This book is for writers who have taken all the workshops (or not; it’s also for those who are on Day 1 of their writing journey… you may get to skip the years of pain the rest of us have invested), read all the how-to books and still don’t understand what’s wrong with their writing, and why it doesn’t attract an agent or sell to a publisher.”一个for writers足见中文宣传的有点迷失方向。

  其次,这是一个套系书籍,对整个套系书籍的内容缺少足够的阐述。就好比《新概念英语》你只看了《新概念2》,便会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似地,这个问题可能是最近才开始发现并有所思考。出版商通过各种方式把本来一本书就能讲述完成的内容要分成一个系列,把那些本来不足一本书的内容通过装帧和图片弄成厚厚的一本书。最后读者花巨资买到了“思想见地少、百度图片多”的糟粕之作,作者便受到了最严格的诅咒,而某些畅销书出版社/公司便是这种诅咒下的孽障。

  目前为止我觉得对写作知识最有帮助的书是《红楼梦》,这本书里面的技巧、文法和写作方式,用今天所有中文能用到的方法都能从中找到例证,犹如学习英文之人会去挑战《尤利西斯》一样。

  《故事工程》读后感(九):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说在前面的话:

  一个故事最初通常来源于一个灵感,但如何将灵感有层次的发展为一个成熟的故事?这往往考验着你的写作技能。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评《故事工程》

  文|杜子腾

  《故事工程》的作者拉里布鲁克斯是六部畅销小说的创作者,更是小说写作指导网站Storyfix.com的创办者。其在小说写作指导方面具有极其大的权威,得到众多作家的认同。而他自己在小说写作指导方面有两部重要的作品,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故事,如何去讲,总会有人提出更好的创意。但着手实施时,你是精心策划者还是埋头苦干者决定了你完成作品的数量与质量。天才的作家毕竟是少数,绝妙的灵感也很难复制,但下笔的功夫、完成作品的熟练度、全局观的建立都是技术性的问题,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需要有模式和套路。作者深谙此道,用他自己的话讲:每个人都有鼻子、眼睛和嘴巴,但是我们还是能轻而易举的认出他们彼此,其中的缘由在哪?

  五官就是套路与模式,不同之处便是作家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我们省力的方法就是摸熟套路,再集中针对个性问题。《故事工程》正是希望能教给我们这样的东西。忘了说了,本书的副标题就叫作“掌握成功写作的六大核心技能”。

  立意、人物、主题、情节(故事结构)是四项基础技能;场景设置与写作风格则是两项实践技能。成功掌握这六大核心技能的精髓,讲好一个故事便轻而易举。

  看过很多作家谈写作,形而上的说法总是会很多,遑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教。较年轻时的蒋方舟谈写作,说她把生活中的人都当做写作素材;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麦家谈写作,说写作就是在阅读,且写作很痛苦;诗人翟永明谈写作,却说她在写作中发泄,感觉酣畅淋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感受,但如果有技术性的方法,再加上我们创造性的思维,岂不妙哉?拉里布鲁克斯轻轻松松以《可爱的骨头》、《达芬奇密码》和《泰坦尼克号重见天日》为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故事,我们都是从核心技能的四大要素之一获取想法,通常是前三个,即立意、人物或主题;然后,再融入其它三个。

  每一个好故事,我们现在回头去看,都正中作者下怀。美学大师蒋勋蒋先生在其“说红楼”系列里将其中的人物脉络,情节结构如庖丁解牛般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点都能与拉里布鲁克斯的六大核心技能一一对应。这既让我们佩服曹氏的伟大,又让人慨叹蒋先生的功力!从此一例便可知本书的实用性。

  当然,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使作家做到一劳永逸。但你想讲好一个故事,本书却是不错的催化剂。作为美国《作家文摘》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指导书系列之一,引进国内的这个版本,尚属首次。我倒是推荐大家一睹为快。

  《故事工程》读后感(十):写出好故事的捷径——六大核心技能

  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他独特创的一种讲故事模式——成功写作的六大核心技能。

  “六大核心技能”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立意、人物、主题、故事结构,及两个用来执行的“技巧”:场景设置、写作风格。

  这种技能方法从工程构建的角度来分析创作活动,阐述故事创作的基本原理。是作者将自己二十多年的写小说、剧本、教授写作课程积累的经验汇集而成的。这种创作方法被学习者称为是最清楚、最通俗的写作知识。

  作者对自己实践验证的这种故事创作原则,又通过对很多作家的手稿的分析找到了足够的证据,因为这些作家的思路完全契合了“六大核心技能”模式所规定的标准。

  作为一种“模式”,“六大核心技能”模式与其他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侧重让我们了解需要了解、需要实施的东西,而不是教我们怎么程式化的做。也就是说,虽然六大核心技能是一种创作模式,但这绝不是交给学习者一种程式化的套路。而是定义了一种符合标准的结构,让各个要素在其中各显其能,由作者自由发挥自己的无限创意,可以随心所欲地写自己的故事。

  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非常强,还在于它可以通用于小说、剧本、回忆录、散文等文学体裁甚至论文的创作中去。

  兰迪•英格曼森说:“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人比拉里•布鲁克斯更能教会大家如何构建故事。”如果你想写一个引人入胜达到专业的高级水准的故事,那么,你就静下心来读一下这本书吧。

  本书叙述语言通俗易懂,惟稍嫌啰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