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白梦华录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10篇

2018-07-02 04: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10篇

  《黑白梦华录》是一本由王勤伯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5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一):《反经验》- 郭江涛

  作者:郭江涛,发表于2014年7月《城市画报》

  《黑白梦华录》、《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生于午夜》是三本和足球有关的书,但不仅仅是足球。

  1

  “我是悲观主义者,我带着改变世界愿望而来,而今,我只希望这世界不要改变我。”假如,乔布斯这么说,或许有成千上万苹果信徒,会不由自主地,像他们的偶像那样,舔一口自己的苹果产品,让舌尖在那素色大简的流水线产品上,一尝他们的忠贞

  不是商业奇才,不是政治旗手,不是科学宗师,不是哲人先贤。上面那话,只不过是一个足球教练肺腑之言

  足球,一部快乐制造机,被渲染地如此伤感。彷如午夜,从一扇虚掩窗户里传来的躁动,令人沮丧得想捡起一块石头

  同样让人沮丧的,还有一种诗化的足球写作腔调,由一些专事收集名人名言的作者制造。他们殚精竭虑自以为是,忙于将华丽的辞藻嵌入一场他们臆想的球赛里,在贩卖个人文化造诣之余,还试图通过文艺化的抒情方式,为足球注射文化。适得其反,正是他们的过度文化(迂腐),将球场上的莽汉掰成了言语模糊傻瓜。也令球场上的怒狮变得比绵羊乖巧

  足球是狂欢。

  球场里铺天盖地,力比多遮云蔽日,无趣才是禁忌球迷歌声为自己的队伍供氧,用骂声对手失魂。没错,他们更热爱在这里求爱和说些真话。然而时间一到,终场哨响,他们卷入人流,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足球是聚会

  一间无名无望的餐馆老板是主队死忠,每逢球赛,必然用现场直播食客添一盘没有防腐剂的大菜,爱吃不吃。在吆喝、粗话和歇斯底里地叫唤中,菜色暗淡,残汤荡漾,酒精发酵面红耳赤的莽汉,哭得像个小妞。

  足球是孤独

  孤身客厅,关掉神经病解说,制造无声的紧张感。在最激动的那刻,用右手挥出有力拳头,又及时地用左手紧紧捂住嘴巴完成一个人的搏击。

  2

  审美是个人的,写作也是,即便写的足球——集体的狂欢,也不例外

  《黑白梦华录》一书,布满让足球从假模假式的文化诠释中,重回大地的屁话。王勤伯,这个长居于意大利的中国人,用足球串起他个人的生活工作乃至写作的碎片。这很像那个长居于广州大道289号路边的河南省烧烤艺人,用竹签串起鸡杂、鱿鱼、香菇豆角等物,任其在炙热的炭火上翻烤,成为美食。《黑白梦华录》也是美物。

  王勤伯,长在四川边远山区,以驻外体育记者身份旅居在外,长期奔走在欧洲大陆。他用标致的中文,将四川乡音,欧洲各语种,统统压榨成个人酷爱的屁话,那些与足球相关的故事,那些看似不正经的文字,除了不反智,差不多反对一切的约定俗成和道貌岸然。

  幽默的王勤伯,经常谎称自己是巴西人。他一个劲地汲取拉美文化的养分,却没丢失漂亮的汉语,这只能证明,在写作上,无界往往让思想疾驰,即便他调侃式地竭力维护自己对屁话的热爱,但这并不妨碍其在文化果园里,收割香喷喷的果子

  与中国缺乏好球员一样,好的足球记者更少见驻扎欧洲的王勤伯,自称写不出乏味的官样报道(不妨脑补一下忧国忧民的刘建宏),决绝地走上通往球场的另一条道路,他沿途打捞足球巨轮离岸后的弃物,像个捡火柴的老男孩,用他的屁话,在别人屁股后点了一把火——那些漂亮的句子,只会出自爱羽毛手艺人。即便他拥有敏锐社会洞察力,独特观察,这位长期在欧洲移动的体育记者,也坚信自己写不出畅销旅行书——“旅行书作家不仅要原谅自己肤浅,还要热爱自己的肤浅。”为什么,他有答案——“夜火车上没有衣着整齐生意人,也没有拖着巨大行李箱的美国游客,只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底层意大利人……走廊里走过神色紧张、随时担心因为无票被赶下车的黑人——这是畅销旅行作家必须摒弃的故事,这是阿尔巴尼亚人的故事。”

  他不是写足球吗?怎么闪到第三世界底层列车。没错,混杂正是这本书的特色之一,主角之外,尽是插曲,所有的故事都在足球外自然延展,看似散漫,却讲究章法。王勤伯直言,他是瓜迪奥拉治下那支巴塞罗那队的粉丝——一支执着于让足球贴着草皮快速运行,视控球为乐趣球队。他写过极为耐看的足球报道《伊涅斯塔•巴萨•足球现代主义》,将球队灵魂之一伊涅斯塔的足球技艺,视为艺术哲学

  3

  瓜迪奥拉是谁?

  这位在执教简历上堪称一片空白的加泰罗尼亚人,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不仅创造出一种被称作“Tiki-taka”的足球阵法,更一口气赢下14座冠军奖杯,制造出一支鲜有败绩的宇宙队。世界名教头中,大牌如意大利人里皮,也毫不犹豫地将其视为足球史上最佳球队。记得2010年的欧冠决战,弗格森眼看着自己执教的曼联在与巴萨的争斗中毫无机会——摄像机录下这样一幕,老爵爷面色凝重,放在腿上的左手不停发抖——赛后的爵爷颇具风度,坦言自己输给了史诗

  瓜迪奥拉的人生远不如其执教成绩神奇,走上神坛前,也大起大落过。这个在巴塞罗那诺坎普球场长大的球童,瘦弱单薄,只凭着极高的球商,成为巴塞罗那一线队员,球队队长,中场的统治者,被球迷称为国王。然而,在30岁这个还不算老的年纪,被清洗出球队。不了解巴塞罗那俱乐部的人,会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个冷血的球会(确实,比起终老AC米兰的马尔蒂尼,在国际米兰光荣引退的萨内蒂,很难有哪位大牌球员能够在此结束职业生涯),那位负责赶走国王的人,叫范加尔,他回忆道:“说起来是我把瓜迪奥拉边缘化,让哈维取代了他。我觉得佩普如今可以理解了,球员必须明白有些时候你做出改变不是因为你的能力,更是因为我们需要未来考虑。”但别以为范加尔冷血,也正是他,在多年以前,将队长袖标绑在年轻的瓜迪奥拉手臂上,打破了只有老队员才是队长的队内传统,“不要拒绝,你是唯一一个可以和我在同一层面交流的人,你就是我的队长。”那时,范加尔这样说。

  成王败寇,没有不残酷竞技体育。但西班牙体育记者,吉拉姆巴拉格的书《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写得一点都不跌宕起伏,其白描手法令这本300多页的书看起来略显沉闷,像那种只有粉丝才会如获至宝圣经,而对局外人,则可有可无。不过这样的平淡,也匹配瓜迪奥拉的低调,确实,他是那个喜欢站在阴影里的人。曾经在他手下呆过的大牌球员伊布这样抨击他:“作为一个教练,他是梦幻级别的。但在做人方面,他就是个没卵蛋的家伙。他根本不是男人。为了梅西,他牺牲了我,他还没胆跟我说。梅西才是他的星星。”

  谁说瓜迪奥拉没卵蛋,当年闻名一时的“禁药”事件中,作为受害者,他可是以其不容质疑的强硬对抗意大利足坛,最终讨回公道真相大白的时候,他正带领巴萨,称霸欧洲。

  至今,也很难找到瓜迪奥拉对伊布的回应,但如果你读一遍《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你大概会明白为什么——这个个性倔强的加泰罗尼亚男人,这个带着改变足球世界梦想的男人,为什么如此低调,宁愿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沉默往往是改革者的专利,他不需要知会一颗弃子——杰出个体,也许是团队负担——他曾经就是。

  正如王勤伯在他的书中所写,足球世界里,鲜有不戴套者,这也是为什么穆里尼奥、巴洛特利是这个世界少有充满趣味人物——有趣的是,严肃的瓜迪奥拉创造了完美写意的足球,而个性十足的妙人穆里尼奥却让足球变得功利和乏味——这样说也许片面,但足以说明足球的乐趣,就在于它的不可测和随机性。

  想想塔勒布那本著名的《黑天鹅》,当你凭借经验,自以为人万无一失的时候,却不小心遇上了一架从天而降飞机

  也许从商业决策角度,重新审视瓜迪奥拉的成功,我们会得另一种感受。但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都得承认,只有创造者才可以改变这个顽固的世界,让它变得与众不同妙趣横生

  此时,可以揭开开篇谜底了,那个足球教练就是瓜迪奥拉。王勤伯把那段话,抄在他书里,第七章的开头。

  4

  合上砖头一样的《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重新回到球迷的世界,阅读张晓舟的《生于午夜》,就是从浓重的大饭馆,走进私房菜馆。

  作为忠心耿耿的巴塞罗那球迷,张晓舟沉浸在其“衔枚疾进”的风格中——这个几乎已经被时髦汉语抛弃的旧词,依旧在他对艺术足球的偏执里不可取代——尽管他也知道,他深爱的另一支球队,巴西,已经很久都踢不出那种古典浪漫的艺术足球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爱,这本书,仍是个人的、主观的——一副老子就是这样吃饭的不羁感。不同于王勤伯将足球剪裁成碎布玩拼贴的杂技,张晓舟擅长于用足球取乐,或者借助足球,释放个人的爱与恨。

  张晓舟这本足球杂记,年代混杂,跨度超过10年,旧文章打乱重组,读起来,跟在电视看世界最佳进球100这样的集锦一样。不过由于作者的个人偏好,巴西与巴萨以及但凡与这两支球队相关的球员和典故都被一再重播。但有一个标准不变,无论国籍、年代,他偏爱刺头和领袖,坎通纳、基恩、或者他写过几十遍的马拉多纳等,而对于那些面瓜型偶像,如贝克汉姆,则毫不手软,尽情挖苦。

  足球是少数怀而不旧的事物,究其原因,得归功于这项运动的无穷趣味。正是那些令人意想不到技术,以及不可复制的进球,得以让我们在多年以后,都在为人体功能学上的奇迹赞不绝口。也正是这些过去的事物,让那些大规模生产陈词滥调般的怀旧变得滑稽可笑——当你视足球为游戏,你从中所获得的趣味要远胜过许多虚无缥缈意义,或者说,事关足球的文化,首先是在街头,然后才来到书桌前。也因为街头,才让作者挥笔如枪,虚拟真实的冲撞感。而那些没有被荷尔蒙浸泡过的足球文字,只能视其没卵蛋了。

  因为街头,张晓舟写了他少年时的足球往事,这个始于露天,成名于街头的运动,吸干了我们原始质朴情感——从这个玩意开始体验进攻和防守,乃至深入血管投影在人生经验中。经验从来都源自有参与感的游戏——加缪说:“足球是生活最好的比喻。”

  有个写《忧郁解剖》的怪人伯顿,他宣称写书的动机是:“我论述忧郁,是为了保持忙碌,来避免忧郁。”我没看过这本写于1651年的老古董,但十分佩服老先生治愈的方式。我同样以为,像张晓舟这样论述反复论述“双巴”足球,是为了保持激情,避免痴呆。

  在《生于午夜》中,有关足球的妙语,就像刚刚炸完鞭炮的大地,满地碎纸,触目皆是。以致于我都懒得摘出某句,向读者讨喜。与王勤伯执念于屁话相似,张晓舟疯话连篇,将其喜爱的球队换了无数的戏服,组成不辞辛苦的走穴艺人团,放浪形骸,奔走流荡。

  凭着他对那些球事、球星的赞美嘲笑,一个不争的事实扑面而来。足球越来越现代,个人的魅力越发稀缺。好球员不断涌现,可妙人却新不如旧。为什么?只好再借王勤伯的屁话一用,不戴套的人太少。

  《黑白梦华录》与《生于午夜》,都因浓烈的个人色彩卓尔不群。前者重体验,后者亮观点,书写方式从来没有高下之分,摆在一起读,有点像把桑塔纳1982年的巴西翻出来和2010的巴萨,踢场友谊赛。两位作者,都偏爱拉美足球、音乐电影书籍,任由拉美文化切开血管,注入基因。不过说起足球,除了像白痴意淫一番足球是由宋人高俅发明的,我们对现代足球的爱,都是舶来的——不过,天使,不一向要飞很久才来吗?

  进一步说,全球化下,最普遍流行货色是金钱通俗文化。当我们举起手中的大棒,想一展我们人性深处的反抗,锤锤这可恨的世界时,总不经意地瞥见足球,它就像个一脸无辜的幼童(或者喵星人、旺星人),我们总该收起那根偏执的打棒,先抚摸一下那些可爱的星人们——朋友,当我们像个怨妇一样抱怨不可挡的全球化时,不妨想想足球化、屁话和疯话。当我们无法改变某些事物的时候,不妨想想,足球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属于身体言论自由”。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二):黑白梦露

  1.

  中国某城乡结合部,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梦露雕塑栽倒在地。历史上最性感女人,用她最性感的嘴唇亲吻文明古国的草地

  我想像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前任领导X励精图治招商引资成绩喜人意气风发的X决定建一座世界名人公园,彰显他任内四海来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公园中央,奥巴马、布莱尔……一众雄性领袖围簇的,是我们的女神、满足全世界男人一切幻想的梦露。公园开张最初,慕名前来向女神致敬的踩烂了公园了89.%的草皮。再后来,开发商捐款潜逃,X也灰溜溜地调走。公园一片萧条,梦露也成了今天的模样……

  此前,我脑海里的梦露,一直停留在一张黑白海报里:白色的连衣裙飞舞,不知道是被女神的翘臀还是地下吹来的风鼓涨起来的,女神半眯着眼,仿佛陶醉在男信众的目光里。

  2.

  世界杯半决赛,荷兰和阿根廷正斗得不可开交,场边的刘建宏老师,却语重心长地谈论起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像中国GDP一样腾飞的宏大论题。作为央视目前经验最丰富的解说,刘老师问出了许多中国球迷潜意识里一直萦绕,嘴里却未必说得出的问题:热热闹闹一个多月的世界杯,和我究竟有什么关系?

  显然,刘老师的潜台词,是否定的。没有国足的世界杯,是没有认同感的世界杯。

  3.

  中国足球暂时没有冲出亚洲的迹象,但中国球迷俨然已是足球世界最强势崛起的新势力:梅西、内马尔得用蹩脚的中文招徕顾客;欧陆豪门(豪门)争相用中文微博与球迷互动;世界杯上的中外赞助商,在场边挂满让外国球迷眼晕的方块字。

  这些充满(或毫无)诚意的举动,能打动许多普通中国球迷,却无法影响刘老师(申老师,张老师……)等一批掌握着话语权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比起梅西的一次单骑闯关或皮尔洛一脚中圈弧后的助攻,他们打心底里更愿意讨论马拉多纳为阿根廷报的马岛之仇或是内马尔们为国流下的幸福泪水,因为后两者才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

  4.

  与艺术、文学等等带给人享受的事务一样,足球之美一定是超越国界、种族的。可大部分中国记者描述足球时,往往将他的美框束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俱乐部之内,更有甚者甚至要为之染上一层共和国的红色。

  在王勤伯笔下,足球之美可以毫无拘束地在乌克兰城乡结合部、阿根廷荒野、四川沿江公路……跳舞,超越了时间、空间的束缚,更别说国籍、种族……

  作为一系列旨在传播足球普世价值的文字,封面上的“华”字有一点点不应景。

  当然,本书带给读者的观感,大致可以类比梦露的黑白海报:简单,纯粹,却充满荷尔蒙和浮想联翩。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三):《在足球的世界里》——朱晓剑

  说起足球,中国球迷就提不起劲,看着球员在足球场上叱咤风云,那真是爽,可中国球赛,似乎难得一见这样的风景。有时就给自己安慰,不看中国足球也罢。但遇到欧洲杯、世界杯还是去看几场,在乎的是足球的奔放与激情。体育记者王勤伯的《黑白梦华录》则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参照。

  在足球的世界里,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所以才能激情四射,如同生活,可以过得很舒适随意,又有想象空间。这一种风格也许是足球给人的启示。而《黑白梦华录》是一本关于足球的小书,但又超越了足球。更多地,它是关于成长、语言、爱情和世界观。它并不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一个热爱足球的男孩,成长在贫穷的小县城、成年后成为驻外记者,在欧洲对中国大陆报道世界足球的经历。

  这样的经历在我看来,犹如当年的中国足球的风采再现,兴起与衰落固然各有命运,但作为一个足球记者,其所思考的仅仅是足球本身,倘若忽略掉足球文化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足球世界,这样的记者只是一个记录者而已,无法达到足球世界观的高度。足坛风云上的种种,这些年见证得多了,有时回想起来,能长期笑傲江湖的,绝少。

  王勤伯在书中试图在怀旧和激情的交织中,提出作者自己的足球观和世界观,寻找一个只属于个人的世界。通过对其所见闻的人事的记录,将足球的意义从累加于其上的各种事物剥离出来,从而试图将足球还原到爱与自由的轻盈本质。

  由此,不免让人想到同样从四川走出的足球评论人李承鹏,他当年的足球评论也是风靡一时,后来转型成为公共知识分子,对足球的关注度似乎有所下降。但就对足球的理解而言,王勤伯所关注的足球世界与李承鹏的麻辣风味有着天然的差异。两人虽同处于足球世界里,却绝少交锋,这或许可归结为个性使然,但从中可区分出两者在足球观上的差异。

  有时,因对中国足球的失望,连带着对足球记者也有几分偏见。但在王勤伯的眼里,足球文化可谓丰富多彩,所以在他的笔下,足球世界所呈现出来的是纵横交错,好像是自由散漫的,但其逻辑却显现出了故事的张力:足球的可能性正如同文字带来的清爽感。

  王勤伯说:“我曾想写的就是这样一本书,从自由的角度考察欧洲近现代历史。就像从二战后的欧洲挑出德国知识分子集体忏悔和足球传播这两件事,去挑选出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值得世界留存的精神遗产——在我看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欧洲文明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工业社会的形成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导致人类对自由的追求被一种强大的机械力量缩减到政治经济范畴,这种思路不仅影响了欧洲人,也波及到全世界。”

  这本书当然没有问世,但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他对足球的思考绝不是人云亦云的简单感悟,而是深入到足球世界里去,洞察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其所呈现的不管是沉默,还是大话,都代表了足球语言。但由此我们可以反思,在林林总总的足球书写中,可能我们更在意的是故事是激情,却忽略掉了足球文化对一个普通人的影响有多大,或如德鲁蒙德所言:“足球在球场里踢?足球在海滩上踢,足球在街道上踢,足球在灵魂里踢。”

  坦率地说,《黑白梦华录》让我们看到了足球世界里的丰富(俗套一点的说法是有国际视角)。王勤伯对足球的思考,无疑是稀缺的,他不用激烈的语言给以批判,而是以轻松的笔调去书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象。这一点,有点像哲学家的经验之谈,深刻中透露出真诚。那么,以此来关照足球与人生,也就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四):你也是我的精神故乡。

  优美得像诗一样的一本书。

  我一向讨厌类似散文的书,原本以为会看久,或者不一定能看下去,就当做支持一下我最喜欢的足球记者。

  但不是这样的,我一看到书就一口气看掉半本,意犹未尽。

  幽默的叙事,穿插着对各国文化的介绍,作者的文化功底显露无疑。

  王勤伯说,巴西是我的精神故乡。我却觉得,王勤伯和他笔下的这本书,是我的精神故乡。

  书中穿插提及的足球记忆,文化记忆,让我想起了很多。我从1999年开始买体坛周报,每到发行日的放学后都要赶去邮局。书中提及的每一段时间发生的故事,不管是足球人物的还是属于小人物我们自己的,都唤起了我曾经的记忆,曾经的梦想。

  就像是回到了故乡。

  就像是看到了我的梦想。

  那些足球和欧洲文化伴随我成长的日子。

  在商业足球还没有席卷全球时,我看球的日子。

  因为足球我背下了欧洲地图,我去看名著我去听音乐我开始看电影我在图书馆查欧洲史。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办到这些花费了我整个青春的力气。和钱。

  没有足球今天的我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可惜我没有坚持,变得像王勤伯一样。

  先这样吧,等我多看几遍时,再继续来写。

  蛋炒饭梗看来是永恒的笑料啊

  达利的安全套真不愧的豪放的拉丁人,比起哪吒断臂剖腹剜肠剔骨方便多了。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五):你生命里有多少个10分钟浪费在了广播体操上

  承载本文的文档创建于2014年11月1日,由于拖延症病发,直到现在才勉强算是完成。本文并没有一个形式上的结尾,所以说不定我哪天会继续写下去,不过更可能是拖延下去。本文的写作灵感,或者说由头,来源于王勤伯的《黑白梦华录》这本书,我读完这本书的时间是2014年10月29日。

  其实本文根本算不上书评,所以读下去可能会让你失望。

  以下内容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你抄袭我。对号入座者后果自负。

  0. 操

  不过,没什么可说的,都是那个年代的事情了。 你知道,我小时候也一样做过广播体操。 ——塔尔(阿尔巴尼亚)

  ——《黑白梦华录》第27页

  《眼保健操到底是个什么JB玩意》《广播体操到底是个什么JB玩意》《你生命里有多少个10分钟浪费在了眼保健操上》《你生命里有多少个10分钟浪费在了广播体操上》,上面几个书名号节选自我2014年10月9日发的微博。这些事其实只写个标题就够了,懂的人看了标题就懂,不懂的人我写多少字也是不懂。

  然后我忍不住选了一个书名号当作本文的标题,但本文的内容跟标题相比,实在跑得很偏。

  1. 中国梦

  我是悲观主义者。我带着改变世界的愿望而来,而今,我只希望这世界不要改变我。——瓜迪奥拉(加泰罗尼亚)

  ——《黑白梦华录》第191页

  在我上小学的那个年代,如果一个老师夸一个学生说“这孩子以后一定能考上大学”,就相当于现在说“这孩子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他们无法预估几年后中国大学大规模扩招,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能混个大学上,只是人家未必愿意上而已。

  我从小就对大学没概念,这可能是跟我的小学、初中都在一所大学校园里有关,每天在校园里出出进进,毫无神秘感,更提不起兴趣。所以直到高考结束报完志愿,我还一直以为电视、空调、饮水机甚至冰箱应该是学生寝室的标配。直到我走进中国KY大学学生宿舍楼,我才知道我之前是活在了伟大的中国梦里。

  大四的时候无聊,看了两部跟监狱有关的影视作品《越狱》和《肖申克的救赎》。《越狱》和《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监狱都是两人间,都有独立卫生间,区别是在《肖申克的救赎》那个年代晚上要熄灯,而到了《越狱》那个年代晚上就不熄灯了。(也可能是各州法律不同,不考证了。)于是我就气得边看边骂,这帮资本主义刁民,这么好的条件还不在里面好好待着,逃出来干嘛?来中国留学吗?真是没事闲的。

  每次我有这样的抱怨,具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气质的人就会教育我,条件差点也好,有利于安心学习。就好像那些住在能满足人类正常生存需求的屋子里的资本主义大学生都毕不了业似的。而且“人类正常生存需求”这个词并不夸张,我毕业后上海某大学的女生寝室发生火灾,6个女生死了4个。大概过程是,一天清晨,6楼一个寝室的一个女生的“热得快”过热起火,其中2个反应快的女生想去水房接水把火扑灭,结果6楼水压不足,她们只好去1楼接水,回来时火势已无法控制,另外4个刚从睡梦中惊醒的小伙伴全部跳楼逃生,当然,跳楼逃生变成了跳楼身亡。

  1.有安全隐患的“热得快”为什么能上市销售?

  2.为什么不能保证供水的住宅要住人?还住了这么多人?

  3.为什么不能有独立卫生间?

  4.我们从小到大为什么没有一次消防演习?

  5.为什么不能通宵供电?

  但以我的高中班长为首的很多人认为我不该问这么多为什么,他们只想问:

  为什么这些女生要违反学校规定使用“热得快”?

  2. XJBT

  英国记者和史家大卫·温拿曾提供了一份研究报告。他认为若非当初英国上流社会把足球视作治疗青春期少年自慰习惯的良药,足球不会得到如此广泛的推广。

  ——《黑白梦华录》第233页

  一个无法满足“人类正常生存需求”的地方,我实在不愿意管它叫“学校”,我觉得它顶多算是个监狱。监狱规定,既要断你电,还要断你网。无论是电还是网,都是商品,但作为罪犯,你没有消费权。你没有的权利多着呢,因为你是罪犯。

  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些新鲜事物对于那些规定的制定者来说都是充满恐惧并难于接受的,所以他们也要求年轻人像他们一样抗拒新事物,最好是本能地抗拒。于是大一的时候我们被禁止拥有个人电脑,更别提上网;连手机都是不鼓励的。

  于是,在那个愚昧的时代(好像我国也没有哪个时代不是愚昧的),对于一个自己主队即将赢得联赛冠军奖杯的球迷来说,校园生活的“用户体验”是负分滚粗的。每天早上门户网站遍布各种战况和新闻,但我没有办法看到,我最快获知比赛结果的方法是给中国移动的服务号码发短信,它会自动回复我比赛结果。9场比赛的战况会分2条短信发送,如果我的主队的比赛在第1条,我就花2毛钱,如果在第2条,我就得花4毛钱。这像是一场必输的赌博,运气决定我是输2毛还是输4毛。

  看直播就更麻烦,那时候没有网络电视,就算有电脑能上网也不解决问题。监狱附近的网吧里装了一台长相奇怪的背投电视,甚至让我怀疑背投的意思是不是背后长了个头。看直播就只有2个选择,CCTV-5和BTV-6。就算比赛时间是晚上9点,结束时也刚好11点了,再骑车回监狱,怎么也得三五分钟。而牢房的大门是要在晚上11点关闭的,如果晚归,要看大妈心情好坏决定是否记你名字,据说被记3次就离被撵出监狱不远了,并且一切费用概不退还。大妈往往都是善良的人,善良的人往往都没原则,所以要是晚几分钟回去一般也没事,但晚到12点以后把已经睡了的大妈吵起来给你开门,那也别怪人家铁面无私。所以过了12点,我们的理性选择就是不回去睡了,晚归有记录,不归无痕迹,就好像偷东西判刑,杀人没人管。

  而不归是很难熬的,虽然可以在网吧看球、玩游戏、看av,打发时间很容易,但体力总是跟不上。周一总是一天课,不能靠讲课水平吸引学生的狱警只能靠点名威胁罪犯。

  看球重重阻挠,那自己踢呢?在我们刚入狱没几个月,监狱里就建好了全帝都最好最先进之一的人工草皮球场,这块人工草皮在足球屌丝界小有轰动,甚至一个留在家乡蹲监狱的我的小学同学都知道这事了。但是……

  监狱规定,球场是给上体育课的同学们用的。周一到周五,到5点半的晚饭时间之前一直都有体育课,所以能轮到我们踢球的时间就只有5点半到天黑前。天啥时候黑又是我们管不了的事。而且在大一的时候,规定还强制我们晚上7点去自习。

  工作日不行,还有周末。监狱作为一个纯正的非营利性机构,周末会把这个足球场出租出去,经常是一整天你都能看到,一群肚子大脑袋秃的中年人在那有组织有纪律地XJBT。有的时候我们也难免把我们的疑惑说出口:都TM老成这B样了还踢个JB?

  而且,现在笑话别人,其实我们终究也有离开监狱出去赚钱再回来租场地踢球的那天,只是那天我们已经TM老成B样了不知道还踢个JB。就好像小时候玩游戏,家长老师会说,等你长大了随便玩。可等我长大了,玩了,他们又来质问我“你幼不幼稚?”我在监狱里上课的时候拿那种最小型的掌上游戏机玩俄罗斯方块,有狱友看到说:你TM有病吧,多大了还玩这个?借我玩会儿!

  到目前为止,这块人工草皮球场最有名的租客好像是中国女足。

  3. 圣经

  一个女人没有屁股,就像一个村庄没有教堂。

  ——《黑白梦华录》第193页

  总说XJBT的事,好像显得我们真的都太没素质。毕竟被应试教育摧残过12年,之后还进了国家一流重点监狱,我们是具备一定的专注读书的能力的。读不进去教科书我还读不进去老师和家长们说的“没用的书”吗?于是我们闲得蛋疼的时候也会去图书馆这种堆满精神财富的神圣的地方转转。与这片神圣净土极不搭调的是,这里有个胖子,一个匀称的岁数不大的满口京片子的男胖子。跟很多公务员、北京公交车售票员一样,胖子明明就是个服务人员,但却自以为是管理人员,不但态度极其恶劣,而且经常刁难、侮辱我们这些罪犯。没办法,毕竟我们是罪犯,跟他打架会被撵出监狱,并且一切费用概不退还;而胖子不会丢掉这种铁饭碗的工作。

  不过胖子也有失意的时候,他在监狱院子里有一个小平房,因为要盖新牢房,他的房子有一天在他不在的时候突然被强拆。然后他就趟在一个破沙发上抗议,但也没人搭理。罪犯们看见后都背地里叨咕:那不是图书馆的胖子吗?房子没了?活JB该啊。

  忍受完胖子的侮辱流程,就可以从神圣的图书馆借出几本神圣的书了。我借出的第一批神圣的书里有一本特别神圣的书——《圣经故事XXX》。具体名字记不清了,之所以能记得它跟《圣经》有关,那是因为它的新旧程度,如果它不是中文的,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十字军东征时带入亚洲大陆的文物。像这样的文物,神圣的图书馆里非常多,有时候让我搞不清楚它是图书馆还是博物馆。让我确信它不是博物馆的是,这些文物都非常不值钱,1980年代出土的文物才几毛钱,即使按照弄丢文物需3倍价钱赔偿的规定,弄丢它也赔不上一块钱。

  胖子和文物,让我觉得图书馆不再神圣了,它还没监狱隔壁那个卖打折书的神圣。后来我有电脑了,能上网了,我发现搜狐商城才是神圣的地方,可以买到好多真正神圣的书。

  4. 我们做鸡是对的

  长大后我读史书,读到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忍不住想吃蛋炒饭,结果炊烟被敌机发现,投下一颗炸弹……

  ——《黑白梦华录》第24页

  精神食粮解决不了生存问题,所以,更神圣的地方其实是食堂。不过就像图书馆一样,很容易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不神圣的。不像那些大型监狱动不动就“第25食堂”,我们的小型监狱当年鼎盛时期也只有4个食堂。其中只有3食堂搞的是市场经济,每个窗口都是独立经营的个体户,真拿来吃饭的罪犯当上帝。就连刑满释放多年的罪犯也会在监狱的BBS上怀念3食堂的好,至今我还记得有个帖子大概是这样说的:一进门,那些亲切的大姐大妈们就面带微笑热情洋溢地用标准国语问你“同学,吃屎么?”

  可能是这种勤奋的个体户破坏了市场平衡,于是,我们这种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监狱不能再纵容这些连穷罪犯的钱都要赚的万恶的资本家为所欲为了。于是他们都被赶走了,3食堂就那么空下来了,空了好久好久。于是我就问:这3食堂空了这么久到底要干毛啊?既然这么长时间不用,为毛要着急忙慌地把卖饭的都赶走?后来有小道消息或者干脆就是谣言(监狱官方当然不会告诉你准确消息,罪犯的任务就是好好服刑天天向上,没必要让你知道这些事,罪犯没有知情权)说,3食堂要变成“校史馆”。我心想,这回3食堂真的要变成一个装屎的地方了。

  剩下的几个食堂不用多说,它们本来就是装屎的地方,去了只能吃屎。跟很多公务员、北京公交车售票员和图书馆的胖子一样,窗口里的人明明就是服务人员,但却自以为是管理人员,不但态度极其恶劣,而且经常刁难、侮辱我们这些罪犯。就好像我们都是乞丐,去吃屎不给钱似的。说到钱的事,在3食堂被赶走后,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食堂与时俱进地跟上了CPI增长率,让国家重点监狱的优势在菜价上得以体现。

  食堂大厨们的鬼斧神工,总能制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屎。有一次一个窗口里的人教导我说,那坨茄子和西红柿混在的一起的屎叫地三鲜,这让我这个吃地三鲜长大的砍省人瞬间对地三鲜的认知崩塌。后来,在最高大上的4食堂新增设的由各种鸡肉、鸡蛋组成的清真窗口前,我对“清真”的认知也瞬间崩塌。

  不知是哪个监狱领导偶尔微服私访受够了这些屎还是怎么回事,有一天4食堂突然公示3名新来的粤菜厨师,我纳闷,我们监狱也不收广东罪犯啊?而且,粤菜的亮点是果子狸都能上餐桌,我们监狱不是只有各种鸡吗?只有鸡的话不是应该请KFC的厨师吗?他们最有名的广告词就是“我们做鸡是对的”。

  后来4食堂的人像是有特异功能,真像我想的那样,开始卖起了骨肉相连串,这总算是难得的亮点。那些抄袭自KFC的东西虽然一投入市场就倍受消费者青睐,但需要澄清的是,公有制食堂不搞市场经济,罪犯也不是消费者,而是要饭的。所以,那些抄袭自KFC的东西仅限夜宵时间提供,正餐时间你还得按部就班地吃屎。

  罪犯们后来都喜欢上一个叫校内网的网站,那上面会显示姓名和监狱名。所以骂架的时候,有些道德帝喜欢说:你们K大的人嘴巴怎么那么臭?我心想,那是因为我们吃了4年的屎啊。

  5.红广场

  苏俄统治时代,乌克兰被强制当作苏联的粮仓,划作富农的人流放西伯利亚,中农和贫农害怕被划作富农,只能消极生产,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让乌克兰损失近1/3人口的大饥荒,不少乌克兰人把那次大饥荒视作苏俄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

  ——《黑白梦华录》第216页

  罪犯有了电脑之后,果然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我们不但能下载到老师和家长不太愿意让我们看的视频,而且还能下载到党和国家不太愿意让我们看到的视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全球最大的局域网里,仍然有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各种手段毒害我国青年罪犯的思想和心灵。

  入狱之前我就知道有一个叫后宫电影院的网站,这个网站没啥后宫戏,但各种春宫戏却很全。入狱后P2P软件蓬勃发展,大家把各自拥有的春宫戏点对点地传送,于是资源极大丰富。如今的小清新们可能知道一个叫POCO的网站,但未必知道当年他们的POCO软件曾是资源第2丰富的P2P软件。

  后来有热帖问你们存储春宫戏的文件夹都叫啥名?其中有个亮回复是“黄品源”。说到黄品源,其实至今我也对不上号,有哪些歌我熟悉的歌是他唱的。后来知道,我喜欢在KTV里唱的《胜者为王Ⅱ之天下无敌》的插曲《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是他的词、曲、唱。由于我在P2P软件软件方面的勤奋,我成了附近几间牢房里最大的黄品源。

  除涉嫌传播春宫戏外,我还涉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当年的硬盘里,你可以找到以下视频:

  喝汽油辟谣

  总统一票,台湾一票

  蛤蛤

  红广场

  ……

  由于这些都是党和国家不太愿意让我们看的视频,所以不便明说,看不懂的也别乱问。如果你非要问我红广场是啥,我会告诉你是一种鸡尾酒。很关键的一点是,党和国家希望罪犯都乖乖待在监狱里,不要上街乱晃。

  但还是有人上街了。他们沿着今天北京地铁4号线的线路,从北京大学东门开始一路向南,沿途抢抢索尼松下的店、砸砸丰田本田的车。那天正赶上我骑车沿着反方向回监狱,迎面见识到了历史教科书上才有的“五四运动”般的打砸烧场面,恨自己抠门没买一部会拍照的日本手机。据说这些上街的罪犯是通过手机短信群发召集起来的。虽然那时候我还没励志做一个汉奸卖国贼,但毕竟觉得拿人家的手短,撸人家的腿软,想想黄品源,就决定绝不加入他们,乖乖回监狱了。

  回监狱后又赶上迅速反应、立即部署的监狱领导,挨个牢房巡视,教育我们,罪犯的任务就是好好服刑天天向上,上街瞎溜达,后果很严重。

  后来我发现监狱领导迅速反应、立即部署的能力总是很强。大四的时候,监狱特许我们摆摊卖破烂。有人收到了假钱。凭借记忆,收假钱的人指出使用假钱的人可能是大二的某女囚,这成了公开的秘密。随后,该女囚的囚友在校内网上让大四的人拿出证据,不然别没素质地瞎BB,并且质问,都进监狱四年了,连假钱都不认识吗?

  我一看这不找骂吗?反正大四天天闲得蛋疼,就骂了一堆。骂了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虽说没什么脏字,但对于成长过程中没听过太多难听话的女囚来说可能还是太严重了。只记得当时我是这样结尾的:我们从没接受过素质教育,所以都没素质。结尾之后我就去神圣的图书馆抄袭论文了,回到牢房后有人跟我说监狱领导迅速反应、立即部署,想找我谈谈,但我恰好不在,日理万机的领导也忙,也不能为这事再跑第2趟,就让其他罪犯带话,说那女囚向监狱有关部门反映我太没素质,事实充分、证据确凿,所以领导让我别在网上瞎BB了,监狱内部矛盾好解决,但这样太影响监狱形象。

  后来想想,都快刑满释放了,可别惹什么麻烦导致被撵出监狱,并且一切费用概不退还。所以我也怂了,没再瞎BB,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六):快樂足球——陳寧

  把足球運動提升到哲學層次的卡繆,是真的了解足球的,不然一堆男人追著一個球體,為的是甚麼,難道只是虛無。好看的球評都必須有點幽默感,文章才會飛躍起來。今夏兩位寫足球寫到出神入化的評論人都出了書,張曉舟的《生於午夜》得到普通讀者梁文道重點推介,在讀書的球迷之間成了賽外調劑身心最佳讀物,另一本《黑白夢華錄》作者王勤伯似乎沒甚麼人提及,我就來介紹一下這顆遺珠。

  王勤伯的文章我是一邊看一邊笑出來的,會心那種笑。此人長駐意大利寫球評,據說通七門歐洲語言,應該不是假的,看他筆下順手拈來各國語言、文化,完全是打通了任督二脈的國際球,去到哪裡都係圓的。內功如此深厚,寫足球又怎捨得只寫足球,他的策略是把足球以外的一大堆人事、花邊拉進來,瑣瑣碎碎、不斷離題來說明足球的世界是如何博大精深,情深款款。他也熱衷提出大膽推論,例如阿根廷人踢球的風格與他們不吃辣有關,不管是否一廂情願,他的敘述委實有趣。

  他是巴西球迷,愛巴西愛到每逢別人問他國籍他都答巴西,看他寫巴西隊就不會再把巴西隊的勝負看得太重。他曾追蹤巴西國家隊的訓練,發現他們從來不訓練,集合在一起只是玩球,一大圈、一小圈,玩得不夠好的就會被隊友恥笑戲弄。後來他越發覺得,巴西隊的訓練比比賽更好看,因為在訓練時更認真,一刻不鬆懈。在比賽時反而不是那回事。「你更容易看到德國、荷蘭這樣的球隊打對手8:0、9:0,而不是巴西。」「好像傷害對手更多意味著犯下罪過。」這就是他眼中的巴西隊,足球不是武器,而始終是玩具。

  《明報》副刊

  刊出日期:2014-7-1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