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10篇

2018-07-04 04:2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10篇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是一本由杨樾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4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一):寻找初心

  这不是心灵鸡汤,这本书只是在告诉你人生中重要道理:活出你自己

  作者杨樾不愧是山东人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豪爽,这样的文字让人舒服,一个字,那就是真。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成长轨迹见识到一个混小子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他的经历你也会羡慕,但是他不是在告诉你自己是如何成功的,他就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不要妄自菲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同样精彩,都是其他人求也求不来的。

  白色的书皮剥下后,是黑色封面这种文艺范十足的设计真的很符合我这个45度角仰望天空文艺青年口味。不得不说作者也是个十足的大帅哥(笑),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哪怕是个中二少年,也会遇到许许多多奇妙的事,这些事在今后会升华成另外一种更珍贵东西,那就是回忆。回忆并不总是美好的,但这正是我们曾经在这个世上走过一遭的最好证明

  读这本书总是让我想起宫崎骏的动画岁月童话》,故事在女主人公的过去与现在之间不断切换,那些过去的回忆成就了现如今的主人公,也让主人公在影片的最后做出了心底里最期望决定。这样的设置和这本书是多么地相似。书中的作者在小时候可是个十足的坏小子,当然长大后依然是坏小子性格,可正是这样直爽,让作者的人生更加精彩。读起作者学生时代的故事总是让我忍俊不禁,这样的少年是那个时代才有的独特风景,我觉得很是可爱。作者说我们终将一路高贵冷艳青春下去,我相信这个山东小伙子是做到了,哪怕如今他长大了,他可还保持着小时候心灵,但是他又在不断地成长,成长到一个可以担负企业责任的真正的大人,这两种属性就这样矛盾而又和谐存在在这个名为杨樾的人的身体中,我想,就像《岁月的童话》中的女主人那样,他也在回忆中找到了能够支撑自己走向未来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也在回忆自己的过去,真的是有那么多的记忆那么鲜明地存在在脑海里,就像拧开了水龙头开关,一件一件浮现在眼前,每个人都要有回忆,但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活在回忆中,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初心,带着这颗心继续前行,去构筑未来。

  能拥有作者这样的朋友一定是件幸福的事,当然不是因为作者在书中写到自己很会认路,不是因为作者说话很诙谐,仅仅因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一直相信可以能够写出如此真实的文字的人,一定是一个真诚的人,今后我的必读作者的名单里又多了一个新的名字——杨樾!

  推荐大家一边听着自己最喜欢音乐一边看这本书,因为你会获得双倍的快乐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我会一直相信下去!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二):鲁滨逊误入桃花

  杨樾说他对“岛”有着深深的迷恋,那是他白日梦的所在,是让他一切无拘无束思绪飞扬的场所。一个四面环海乱石丛生的岛,一个看不到对岸的岛,足够温暖,有充足食物,可以为所欲为却不能来去自由,这种本身充斥着严重悖论的场所恰恰带来激荡人心刺激——你猜不到“岛”上会发生什么。如果你觉得每天奔走于家、单位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太无聊,你该看看《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这本书。杨樾在书中痛快地做了一次鲁滨逊,假想自己就封存于这样的一座岛上,把他积具戏剧色彩的“拧巴”生活呈现在你的面前。

  这本书在结构上很有意思,其实是分了四个部分,讲述作者自己的小故事、对日常生活的观点、对文艺作品评论以及关于亲友情真意切散文。但是每个部分都用“岛语”做了引言。四篇“岛语”连在一起更像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又带着点儿魔幻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小说。作者这座“岛”并不孤立,也不无聊,虽然他曾经是个手拎斧头坏孩子抗争在街边儿遭小混混追杀并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莽撞少年”,但并不妨碍他误入一座桃花岛,那里有情同手足兄弟,有情深意切的姑娘,有至亲至爱骨肉,有色彩斑斓又带着点儿荒诞无奈的回忆。所以,这是一座遍地珠翠的“桃花岛”。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听杨樾讲故事,他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也是一个浑身上下都有故事的人,锁骨上的裂纹、手指上的伤疤记录着一个少年在疼痛长大成人印记。听他讲讲“人不屌丝枉少年”。听他讲为了追时髦留个“周发式大背头”而用松紧带勒着头发睡觉并狂往头发上抹雪花膏的糗事;听他讲为了追求心爱的姑娘手工制作小木盒装情书,甚至在泰戈尔诗集里面一点点手工镂刻出一颗心。

  这些故事只有醉后回味才更有意思,所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跟杨樾举杯畅饮。身为山东人的杨樾对自己的酒量很是骄傲,字里行间透着山东好汉“一只烧鹅加十八碗‘三碗不过岗’的豪迈。如他所说:“我喜欢的是酒后掏心窝子的兴奋,是可以放下矜持一通狂饮的勇气,是迎接陌生女孩目光胆量,是一个把快乐与痛苦都在瞬间放大的机会。”

  我喜欢这种直爽率真的人,敢于袒露自己犯二的一面,也不介意暴露自己的脆弱。喜欢他说的那句:“坚强是个虚伪词汇,因为那是不相干的人强加给我们组理直气壮折磨。人活着,最疼惜自己的权利就是脆弱,而剥夺我们脆弱权利的人,就是那些爱我们的人。”

  我羡慕他那种对创造力热爱大胆冒险的精神。他虽然是个深度“拖、拖、拖、拖延症”患者,却是“积极性拖延症”的受益者。他的拖延源自对完美的追求和对强加于头上的任务的抗拒。他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对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积极主动不遗余力。他说:“唯一能让我保持积极性规避拖延症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创造,去做充满未知创造性工作,只有创造力才能让人保持活力。”

  一本书看下来,这个当年打打架、惹事、迷恋街机打游戏的熊孩子已经成为“苹果达人”和万千粉丝追捧的知名播客DJ,但是骨子还是有no zuo no die的一面。可是对此他完全不屑一顾,他坚信只要有梦、有爱、有酒、有朋友,青春就不会逝去。

  “你妈生了你到这个世界上,给你这个身体,就是让你来消耗的,你要用它去体会人类世界的幸福与残酷,而不是像对待一辆老爷车那样每天擦拭与维护。知道吗,你跟老爷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你可以天天擦拭一辆30年代生产的车,却没有机会跟一个30年代出生的人喝酒。”所以,对待青春这座岛屿,能作就作,能造就造,不必那么温柔。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三):关于记忆的种种可能性

  我们一直在往前走,往前走。

  关于记忆,我们都很少来得及整理和收拾,不断累积不断重叠,它的影子一如我们的脚步匆忙凌乱。一旦当未来某个的时间节点过往的记忆发生通感的交叉时,我们或许会短暂的停留下来,因为那里面一定有故事,只不过故事或许是伤感抑或是甜蜜

  我们已经习惯了再繁复的世界中探寻简练,或是在芜杂的心灵中激发真诚,但当一份真实的记忆摆放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竟然有些手足无措,但我愿意试图用最温暖的文字来分享

  1

  或许你也曾无数次想和我们一份分享这份简单的真实,只不过都败给你一直都在犯的拖延。

  关于拖延,作者讲述了很多年前过于想换一份工作的故事。十天的时间,一千种设想,十五秒的对话却换来了第一千零一种设想,没办法,只得继续虚拟又五百种的可能,最后的结果却是都不在他的任何一种猜测之中,它比他的任何设想都来得简单和顺利,但惟独却是他没有押中的。

  所以,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实的结果永远不会比内心的设想更糟糕实现的郭晨哥永远不会猜测更艰难。遇事唯有把脑袋挂在屁股后面,迎头冲上去,胜利只属于没心没分的人。

  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拖延症的类型,无非分为积极拖延症和消极拖延症。

  关于拖延症,豆瓣阅读的《七天治愈拖延症》无异于最好的一剂良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尔格尔教授则从心理角度更加完美的阐述了《自控力》,当然还有很多关于拖延症的图书,虽然它是枯燥话题,但并不妨碍我们每个人都无比钟爱它,抛开那些深奥的病理心理学专业社会行为学术语,其实就一句话就可以点明所有的利害关系——拖延症患者总是在对自己撒谎。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2

  记忆是一个神秘的东西,我们在它面前实在渺小,渺小不是因为它的载体宽广,而是我们对它毫无控制力,关于记忆的呈现形式我们无从选择,要么清清楚楚,要么若隐若现,要么茫然失措。比如我们存储在手机里面的联系人。

  记得在智能机兴起的时候,网络上兴起这样的一段话“许多年前,我有过这样一个手机,它只能存储200条短信,里面装的满满的回忆,每当存满了,都要精挑细选的删掉我的,留住他的,当时真的好想要一个能存500条短信的手机,而如今,我有了一个可以无限量存储短信的手机,但却再也找不到那个能和我聊200条短信的人。”

  仿佛就在那一瞬间,我们的记忆都进入了时间的黑洞,甚至所谓的熟人与朋友的圈子其实也在随时变化,很多旧相识的电话,也慢慢地失去了意义。彼此间的联系越来越稀薄越来越淡无,或许留下来的只是记忆,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奈何地被生活挟裹着脚步,在不同道路上越走越远,远到一个在心里没有任何信号地方

  3

  记忆有的时候还是一种美妙气味,比如外婆饭菜

  记忆有的时候是一种有触摸的疼痛,比如结痂的伤疤。

  甜蜜与疼痛并存,在迎向更大的记忆载体时,我们都有可能再次遇见下一个美妙的气味和触摸的疼痛,这不是一种简单的人生复述,而是一种不一样的全新体验,仿佛高速公路突然生出很多枝杈般的小路,偶尔开出主路去看一眼陌生的风景,断片之前,还还得回到那条大路上来。

  剩下的就是遇见更多可能性的记忆。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四):老狐狸的佳酿很醉人

  杨樾,其实在看到《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这本书之前,这个名字我并不知道。只是,在这本书翻篇之后,即是我深深记住这个名字的时候。号称70后的老狐狸,用或温情犀利的文字为你讲了一个又一个黑色幽默的故事,或许还是大无畏的讲了自己真实的故事,我想,如果你和我一样会心一笑了,也定然会觉得这只老狐狸可爱的不行

  与内容简介上“最口嗨/最YY/最靠谱/最不着调/最理想/最庸俗的文字狂欢。语出机锋,笔意如刀。一身非法才情,70后的神来之笔”这段文字风格形成差异的是纯白的封面。初不细看,以为是白色的两个贝壳,细细看来,才发觉是印在纱后的一个人形轮廓。好像在试图告诉我,赶紧翻开书解救他。

  确实是不会让你失望的文字,每一个看似并不正经的调侃中,都会让你有所感悟。没有哲学书那般让你看得耗尽脑细胞,没有散文那般让你耗尽全部的感触情绪,只是寻常的生活故事,只是随意的调侃语句,却还是会让你接受他独特的观点,你却并没有觉得自己是被说服过。然后,你的人生世界观价值观就被轻而易举的颠覆了。

  一、“坚强是个虚伪的词汇,因为那时不相干的人强加给我们最理直气壮的折磨。人活着,最疼惜自己的权利就是脆弱,而剥夺我们脆弱权利的人,就是那些爱我们的人。”

  传统说教中,我们习惯了被教育坚强。没有人去在意自己到底有没有脆弱的权利。因为,坚强才是对的,只有做得对,就好了。软弱只是亲者痛仇者快,所以,为了不让他人嘲笑我们只能坚强,为了不让爱我们的人担心我们只能坚强。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脆弱是我的权利,是我疼惜自己的权利。

  二、“这一代家长都是分裂的,他们既经受了传统教育,懂得“仁义礼智信”的重要,又面临残酷的生存现实,知道以睿智名义传授狡黠,以谨慎的名义传授对他人的不信任,以优胜劣汰的名义传授不折手段。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又希望孩子事事争先,太超脱就是缺乏上进心,太计较就是缺乏圆融度,我们到底想要怎样的下一代?”

  在这一篇章最后,老狐狸说,其实,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成长本来就是有一个漫长过程的,为什么要让本来干净清澈的孩子早早失去自己纯真呢。要相信,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他会慢慢懂得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则。只是,最后要成为怎样的人,孩子会自己去选择。他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三、“我不是北京人,但是这并不悲哀,悲哀的是当我回到家乡,我发现自己也不是济南人了……因为你是没有根的人,生活在哪里都是个外人。我们生活在未知中,对未来的期许让漂泊成为宿命。于是,我常默默对自己说,我们是属于全世界的。”

  我想,这个段落戳中了北漂这个大团体的心脏。失去了根,在哪里都是个外人。血淋淋的现实,多数人的现状。我们带着梦想飘荡在这个城市,多数人最后却注定变成这个城市的游魂。从来就没有从属关系,我们不属于这里,这里也不属于我们。可是这里却拥有我们,我们也拥有这个城市。来到这里的人,多数带着梦想而来,每一天也都有铩羽而归的人离开。也许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从属关系,所以,我们是属于全世界的,我们随时都会离开,我们随时都会开始下一段旅程。

  书中这般可以揪住你心头的句子很多,简单的一本书,却让你的思维变得活跃。总有一些句子值得你细细的品位一番。就像品一杯香茗,余味在舌尖味蕾久久不散,带着淡淡的茶香。又像喝一杯有后劲的酒,初尝味道平常,酒精慢慢扩散,麻痹你的大脑神经,然后传遍你的四肢体骸。老狐狸酿的佳酿里,有自己的真性情,也有他自己沉浮的这些年世事,必然容易醉人。

  “年岁是有些人掩饰自卑的最佳道具,而我们,终将一路高贵冷艳地青春下去”,老狐狸既然如此说,那只管这般青春下去就好。管他年岁几何,只需一路直直的走下去。将这段坎坷的路走过,就会遇见你要遇见的风景。因为老狐狸说,残酷翻篇,即是温柔。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五):这本书这么烂却有这么多人喜欢怎么想都是因为我没看懂

  我不挑书,什么书只要对上眼就会买来看看,但这本书真是够烂

  首先作者就是一个标题党,书名《残酷翻篇,即是温柔》和正文没有一点相关,本来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看着这书名买的,按照我的臆想,这本来是个还不错的主题。

  作者的文笔真是和小学生差不多水平,说不准小学生的说辞手法还会好一些,一直以第一人称在记“流水账”,作者一些自以为诙谐写作手法早就被人用烂了,所以我完全无法从中感觉到有趣,而且他还时常引用一些早已过时许久的网络用语,让我不堪忍受。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六):实实在在的“有种、有趣、有料”

  拿到的是带书号的书,2045号,离2046仅一步之遥。我没有像其他读者那样迫不及待的一口气读完,首先是忙碌的日常生活和小蹦豆子一样的孩子到处乱跑,需要我打理。当然最重要的是,没有准备好一种好的心理状态。我是一个爱书爱读书爱买书的人,对任何拿到手里的书都会有一个半分钟到一分钟不等的预想期,然后才会翻阅。而这本《残酷翻篇即是温柔》却用了很长时间才打开,封皮除黑即白,上面的图案也有着画中画图中图的意思。没有序言,却有4篇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写得真**太好了”的岛语。这种亦真亦幻,又现实又梦幻的写法,让我读起书来总有一种跟着作者的视野调试焦距,时而远观时而近瞧的感觉。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我觉得这都是一本有个性的,值得不止看一遍的书。

  现在我都记得“人不屌丝枉少年”里面用内裤和雪花膏制造出大奔头,将裤腿挽高好露出自制鞋标供同学们膜拜,还有斜挎着28车在校门口像怨妇一样问别人你看我干什么的混混的状态,当时读的时候我真的是忍俊不已,几次哈哈大笑。

  还有那些感谢同学不杀之恩的片段,很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感觉,但是更真实,更生活。仔细想来我的青少年时间也是在济南度过的,然而童年生活在军区大院,之后到“地方”上来上学,或许因为我是女生,或许因为我们家就有一个年长我的“老大”吧,我还真没经历过这么风生水起的年少,平淡的除了学习好和班干部之外,没有任何的标签可贴,生活乏味的很。我连济南话都是自学的,但是看着作者讲的一幕幕故事,我自行对这些发生在济南的年少故事磕磕绊绊的脑补着济南话,觉得特逗,真的特别的逗。

  坦白讲,作为一个忠实听众和微博粉丝,后面的有些文章我是看过和听过的,但是再次读来仍然感觉有新意,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有着非常好的文字功底,对事情状态的描述,心理波动的记叙都很到位、利索,不拖沓,不说教,不腻歪,读来感觉很清爽。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给好评的书,有青涩,有成熟,有纯真,有世故,有黑色,有幽默。听过作者广播的人会知道,这仅仅是他写作的不计其数的文字中很少的一部分文字,算是一个小的文集手册吧,作为一个给书评的读者,我就不俗俗的祝福这书大卖了,因为这是必然的,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如果你又好看又努力,那你成功是必然的;那我写些什么期望结束我的评论呢?那就是:我觉得收集的文字太少了,写得太少了,期待在那本讲述与杨娃娃有关的书里看到更多。祝好!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七):这乱糟糟的世界,一定少一个像杨樾这样的人

  对不起,我今天不准备聊这本书。

  虽然我已经从头到尾把它看了一遍,甚至还做了 16 个笔记,它很好看,如果你是我的友邻,相信我的品位,我很推荐你读一读。

  但我还是不想聊这本书本身。

  来,让我们聊一聊青春这回事。

  你的青春里,有什么事,会让你相信奇迹吗?

  我知道也许很多人会说爱情——年少的爱情的确很美,但我没有。作为一个早熟的女孩儿,我看不上任何同龄的脏兮兮的男同学们,男同学们也看不上胖乎乎的我。就在这样的孤独中,我的青春在十四岁悄然降临,正式宣告开始。

  十四岁的孤独是什么滋味?到现在我想起来还不知道那段时间我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任何人也不想跟我说话。上课的时候不是睡觉,就是看各种奇怪的书:村上春树、毕淑敏、冯骥才、余华、安妮宝贝、马尔克斯、读者、青年文摘、小说选刊……晚上我想尽一切办法跑出去上网,在网络的世界里,努力写字、聊天、争取爱人和被爱的机会。

  大概这样折腾两年之后,我果然没有考上任何一所城里的高中。于是只能被发配去城乡结合部,念了一所城镇的高中,那是一个贫瘠的小镇,那里的孩子们拼命学习,从早到晚对着书本,只是为了考上理想中的大学,改变他们的生活。

  这无可厚非,看起来每个山东的孩子都是这样:分很高,所以要好好学习;生活很难,所以不能行差踏错;人生很长,所以要一步一步前进……山东是个孔孟之乡,每个人都老实、忠厚、踏实、稳妥。从小到大,我所有的长辈都告诉我:没有不劳而获,人生要按部就班的努力,否则就会遭到报应。

  所以你知道,像我这样一个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每天有多恐惧?我整宿整宿的失眠,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脑子里飞来飞去都是这样的问题:不想跟周围的孩子们一样怎么办?不一样就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考不上大学 40 岁以后是不是就要去街头带着青春期的女儿买馄饨了?到时候没有人买怎么办?孤独终老怎么办?

  你别笑,这真的是一个十七岁女孩的恐惧。

  还好我一直在论坛里写字,认识了一帮优秀的小伙伴,他们帮我做了一个自己的论坛,叫天堂海。那时候,这个论坛就是我的所有财富。我在里面写字,并邀请很多写字好的朋友来,比如颜歌,比如苏德。

  除了在网上写字这个爱好,我还听收音机。在济南这个保守的城市,DJ 节目要么是金山大叔操着济南口音狂骂那些打进电话来征询情感问题的少男少女,要么就是有磁性声音的大叔每晚 8 点开始朗诵酸到掉牙的所谓「美文」,这些都不妨碍我喜欢收音机。

  对我来说,声音是能直接的温暖到我的方式,即使距离遥远,我依然能感受到声音的温度。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听到了杨樾的节目「我有我空间」,我惊讶于济南竟然有这样一个敢说话的 DJ,他的嬉笑怒骂,他的喜怒爱恨,都那么坦率明朗,态度鲜明。在他的节目里,他敢说真话。这让我真是喜欢。

  于是我做了一件现在看来都很不可思议的事————我在网上搜索了这个节目的办公室电话,打给了山东音乐广播电台,找到了杨樾。我直截了当的说:我是你的听众,非常非常喜欢你的节目。我才十七岁,还在济南的小城镇里念高中。我知道这样说很冒昧,但是你可不可以,来我的论坛里开一个自己的板块呢?我注意到你没有自己的论坛,我可以给你和你的听众提供一个。你觉得怎么样?

  他居然没有挂我的电话,他居然没有觉得这不可思议,他居然和颜悦色的答应了我!于是,我的小小的论坛,那个叫「天堂海」的地方,多了一个板块,叫做「我有我空间」。而杨樾在他的节目和主页中,也放上了这个板块的链接,向他的听众们介绍这个小小的论坛。

  在 2003 年,它带来了大概一万个注册用户。

  你知道这件事情的意义吗?

  我现在想到这件事情,还是很激动。那时候的杨樾,对我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一个人,但他居然信任了一个素未谋面的高中女生,愿意和我一起做这个不会带来什么实际利益的事情,后来我们还会通电话,他让我好好念书,承诺高考完了要请我喝酒,带我见见曾克董鹏这些超级牛的 DJ ,并且让他们在电话里跟我问好。他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善意,无条件的相信我,即使我们到今天都没有见过一面。

  我后来早早出来工作,离开济南,在南京做过淘宝店的客服,开过奶茶店,二十三岁时,我失恋,被男友背叛,一无所有。回顾过去一片狼藉,张望前路一片茫然。最绝望的时候,也曾想从六楼一跃而下。

  但即使是这种时候,我还是没有放弃过让自己闪闪发光的念头。再糟糕的时候也没有。

  因为我相信奇迹。

  我相信一个人可以不按部就班,也可以获得闪闪发光的机会。因为我曾经为杨樾做过一个论坛呀,我曾经做过那么棒的事情!他让我在一个笃信「一步一步走稳才能幸福」的城市,看到了跳跃的可能性,告诉我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也会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给了一个小女孩儿很多很多很多的信心。

  后来我抓住机会,来了北京,第一份工作是在下厨房,我的运气很好,老板教我很多,我把下厨房的品牌和微博都做的挺好。两年后,我去了豌豆荚,学到了很多传播的方法论。现在我辞职了,已经可以独立接一些小的项目,替一些公司做 SNS 的传播。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无比幸运的人,在我青黄不接的青春里,很多人无条件的帮过我,在我最难的时候给我温暖,让我有向上的力量。当初跟我一起混在天堂海的小伙伴,如今你们也许都已长大,再也不写那些敏感柔软的字,但我记得你们。把你们集合在一起,那是我整个青春甚至整个人生,做过的最棒的事。

  我不敢说我现在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姑娘了。但我想,至少我是勇敢的。至少我跟任何人都不一样,我是我自己,特别、有趣、独立。你看,在写下这些的时候,我不再有恐惧了。我喜欢这样的自己。

  我想我必须跟你——也就是杨樾老师,郑重地说一声谢谢。这也是为什么我熬了一整个夜,写下这篇东西的原因。谢谢你曾经给予的善意,它给了我一个理由,让我永远不要心安理得的忍受平庸。也谢谢你一直活的闪闪发光,从济南到北京,从 DJ 到百胜文化到 New Radio ,一直做真实而有趣的人,说真话,做自己。你带着勇敢直接的少年气息,从未放弃做喜欢做的事,追寻自己的理想。

  你还是那个很棒很棒的杨樾,没有苍老,没有无趣,没有猥琐,这真棒。这乱糟糟的世界,也许不缺你写的这本好看的书,但一定少一个像你这样有趣的人,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奇妙。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八):你就作吧,可劲儿作,没事

  “有时候家人和朋友劝我说少抽烟少喝酒,我总是说,人不能活得太完美,我不嫖不赌,也没有其他不良嗜好,总得给自己留一点儿不完美的余地。”

  ——杨樾《残酷翻篇,即是温柔》

  在坚持晨练的第六十八天早晨,我发现我变成了一个有马甲线、平板支撑一分半不费力的姑娘。对着镜子暗暗窃喜的同时,我发现,我的脸已经成为一个正圆形了,过年回家的时候,外婆应该会笑开了花,她瘦不伶仃的外甥女终于变成了一个胖嘟嘟的福气少女。

  上班的时候,部门同事忽然跟我说,呀,我发现你的脸好大呀,而且胖了。

  我嘴巴里的彩虹糖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只能像穿着屎黄色秋裤出门路遇男神手牵超短裙软妹纸一样呵呵呵痴傻地笑着。

  但是就像回到家虽然会遗憾没能穿好看点,屎黄色的秋裤还是不会脱下来一样,我最终还是吃完了所有的彩虹糖,顺带去超市买了几袋薯片和芒果干。

  很早很早之前,我就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临花照水的江南女纸,话不多,出口成章的那种。应该是投错了币,最后出来的不是林黛玉,而是林永健。

  我也羡慕会弹琴跳舞的女孩子,也一度想要去学习,变成走在路上即使带了口罩也能用刷气质博好评的人。可现在的我,只能把岳飞画成岳云鹏的样子,吉他永远只能“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地单曲循环。

  爸妈也费心费力地带我去毛笔字班圆体字班钢笔字班各种学习,现在却只记得那个长着八字胡把我名字叫错的老师,写出来的字,是狂草中的战斗机。

  ut。

  我依然觉得自己的生活肥而不腻,顶着大圆脸想着昨晚的笑话在地铁上忽然笑成傻逼,背着厚厚的书和笔记本去旅行的时候会冷不丁摸摸自己的马甲线咬着指头想晚餐吃什么。

  上一秒我觉得这辈子肯定是注孤生了,下一秒忽然爱上自己到无法自拔。

  生下来开始,生命和身体就是用来消耗的,有些人加92号的汽油,有些加天然气,或许我们加点柴油就可以吭哧吭哧地上路了。

  长得不好看,肥胖,家境贫寒,抽烟嗜酒,打架斗殴,喜欢撩妹却不负责任,抠脚还挖鼻屎,满头头屑,脚臭,口吃,放屁很臭,情商低,爱吃香菜和醋……又怎样,不碍着别人幸福就成。

  拖拉机突突突突突地朝前走,这才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最佳写照呐。而且,你们没觉得汽车尾气的味道很好闻么。

  我们又不是Ctrl+C再Ctrl+V这样来的,何必像打造一件橱窗里的精品一样去做别人眼里的标准模范生,你又不开心买我回家好吃好喝地供着。

  用厚皮裤和黑口红对抗夏天的白衬衫和百褶裙。

  用脚上的纹身和软骨上的耳钉来对抗琴棋书画。

  用杜蕾斯和冈本来对抗脑白金和纽崔莱。

  用双下巴和歪掉的眼线来对抗水光针和黑长直。

  用独一无二不完美的你,

  来对抗,

  全世界的标准。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读后感(九):杨樾,岁月酿成了今天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千面,只一人认真品过。

  我似乎有个坏毛病,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在心里下定一个定论:这是一本好书,或这是一本坏书。没有中间档,只有好坏两档,非此即彼。也没有客观判定标准,主观得很。我看书,就要这么任性。

  《残酷翻篇,即是温柔》我判定这是一本好书。

  初拿到这本书时,内容尚未来得及读,我就惊艳于这书的书封及封面设计。书封是灰蓝和白,极温柔轻淡的颜色。拿掉书封时我吓了一跳。黑色的画面,两只手拢着一点微光,让人不知道该解读为希望,还是黑暗或者绝望?这个装帧设计,显然是格外花了心思的。

  后来慢慢翻去,有天竟突然发现,这文字它控制了我的情绪!于是我不得不开始佩服起杨樾来,90后的我,发现自己能在一位“大叔”的文章里找到自己,这的确是很神奇的缘分,不是吗?

  这书很巧,巧在它不讲大道理,琐碎的小事和记忆一点一点搭起来,是按着时间顺序来的,却让人感觉有一种无序的轻松,我不用想着一次看完,可又不舍得没看完,于是它在我床头呆了好长时间,算过去得有半个多月了。我只需要想看时拿起书,翻到我夹着书签的那一页就可以,无论看到哪儿,困了就放个书签,合上书倒头就睡。

  有时候我觉得作者是个屌丝,彻底的,有时候我又沉迷于他的文艺范。可看到他讲关于奶奶那一段,我觉得,噫,杨樾真是个讨人厌的孩子。

  可见这书有多诚实多不装。

  每个人都是千面人,在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地方,甚至同一个年纪不同的地方,或是同一个年纪同一个地方但面对不同的人时,展现的都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自己。我们总觉得这么多的自己当中只有一个是真实的我们,在看了书之后我才渐渐承认,每个自己,都是当下最真实的我们。

  现在,这本书我看完了,我会找个书架把它好好搁置起来。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再拿下来看,没错,这是本我会看第二遍的书。

  最深有体会的一段话,摘抄如下:

  北京八年

  我依然不是北京人

  但这并不悲哀

  悲哀的是当我回到家乡

  我发现自己也不是济南人了

  极困状态下写成简单书评。逻辑语序,都再见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