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设计调研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设计调研的读后感10篇

2022-05-18 02:07: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设计调研的读后感10篇

  《设计调研》是一本由戴力农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344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调研》读后感(一):学到老 活到老

  应该是国产抄袭大片《爱情公寓》里的一个梗,来自日本的朋友关谷神奇说起中国俗语“活到老,学到老”时把顺序给搞反了,说成了“学到老,活到老”,其实这么一颠倒依旧是不可辩驳的真知灼见。在现代社会要想生存下去,不就是学到老才能活到老吗?

  《用户调研》这本书是2014年4月出版的,现在是2017年4月,刚刚过去了三年时间,可是这本书中提到的有些工具已经被淘汰掉,比如这个“淘宝指数”

  《设计调研》读后感(二):18种最in设计调研利器,你知道吗?

  一、设计师,你是怎样做设计的?

  今天的设计界似乎不太在意功能。如今的设计市场,仿佛如果谈功能就和谈现代主义一样落伍老土。那么,是否我们今天的设计就没有功能问题了呢?是否人们真的会产生良好愉悦的感受?不得而知,因为没有人想去了解过。

  现状是:在现行的各个设计环节中,设计师,既缺乏对使用者的事先了解,也缺乏对使用者事后反馈建议的收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设计师,依据了什么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的设计功能合理?

  我们的设计已经离开使用者,走得太远太久。也许,我们的设计师也可以这样做设计:在设计之前,了解和研究使用者;在设计之后,请使用者帮助我们作测试,提供反馈建议。

  二、18种最in设计调研利器——《设计调研》

  《设计师,你是怎样做设计的?》这篇文章出自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戴力农教授,她也是我研究生时期的导师,《设计调研》一书的主编。

  时隔5年,在腾讯从事设计工作时,有机会和戴老师,以及其他来自三星、SAP、阿里巴巴、搜狐、大众点评的用户体验从业者一起编撰此书,不胜荣幸。我们尽绵薄之力,斗胆将工作中的经验汇总给设计研究爱好者。不足之处,也请读者多多反馈给我们。

  关于设计调研,到底调研什么,调研的内容如何分析,甚至调研的结果如何能转化到设计上,这些都是很多人的疑惑。这本书为揭开这些疑惑,抽丝剥茧,条理性地梳理了以下三步流程:

  数据收集——调研分析——设计洞察

  那18种最in的设计调研利器具体是什么,和这三步流程有何关系?

  * 数据收集的7种利器

  收集数据的过程即从无到有:从调研对象(用户)那里获取详细的原始数据,为便于后期进行数据分析,可将原始数据整理编辑为word、excel等格式。设计进入用户体验阶段后,对原始数据的采集手段也需更加多元,更加注重定性地了解用户。

  《设计调研》一书主要介绍7种数据收集方法:除了传统的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之外,还介绍了观察法、焦点小组、头脑风暴法和自我陈述法。

  [数据收集]举例——观察法

  观察法:一开始接触观察法,我们都会疑惑:到底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并记录?

  这里介绍一种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使用的POEMS框架。POEMS框架指导观察者在设计观察的时候,该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并考虑后期的整理分析。其POEMS代表5个方面:

  代表People,即被观察者;

  O代表Objects,指观察时看到的物体,尤其指与被观察者相关的物体,如产品本身,在操作产品的过程中牵涉的物体;

  E代表Environments,指观察内容所处的环境;

  M代表Messages,指被观察者事件过程中,可能相关的信息,比如打开电视时,开关的红灯就亮了。微波炉加热食物结束时会有“叮~”的提示声。

  代表Services,指被观察者在事件中,可能涉及的服务,比如咖啡馆里的人们,需要Wifi上网,这里的Wifi就是一种服务。如果没有提供这个服务,人们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除此,书中针对每种数据收集方法都详细介绍了步骤、技巧、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案例等,方便每位读者全方位地了解数据收集方法的概要。

  * 调研分析的11种利器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数据收集,我们已经获得了详细的原始数据,但如何将调研收集来的数据加工成为指导设计的研究结论,还需要掌握调研分析利器。

  11种调研分析利器中,偏定量分析的有:数据对比分析、网站数据分析、知觉图&鱼骨图、可用性测试、A/B测试、用户点击行为、流量转化率&跳出率,这些利器多用于企业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对于发现目前产品问题,如何改进产品设计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偏定性分析的为:卡片归纳分类法、情景分析法、人物角色法及故事板法,这些对于指导新产品或概念性产品的设计有很大的作用。

  [调研分析]举例——用户点击行为分析(腾讯应用中心首页改版)

  腾讯应用中心首页改版的调研分析如下:通过横向比较新版应用中心首页各灰度迭代的版本同原有/旧版首页中各个内容模块中点击总量和点击率的变化,发现了如下一些设计上值得注意且能借鉴参考的点。

  清晰简洁的界面框架有利于用户更容易关注到内容本身,从而让他们更容易注意到并点击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主体布局和三栏至两栏页面结构的简化,让用户清晰地感知到界面上所展现的各单元模块并有比较明显的印象。此外,由竖至横的导航的改进,让进入各分类页面的流量最高得到了25%的增长。关于应用中心首页更为详细的设计就不先剧透了,针对每种调研分析利器,书中几乎都有详细的案例应用介绍,让你一次大饱眼福。

  三、研究结论如何指导设计——设计洞察

  18种设计调研利器,或偏定性或偏定量,定性的方法主要用于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而定量的方法通常是对定性发现问题的验证,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常用于发现行为或事件的一般规律。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选择的方法类型也就不同。

  [设计洞察]应用案例——淘宝指数

  产品定义阶段——故事板

  在产品定义的过程中,可以用故事板来描述用户使用场景和主要的使用流程。不需要画得很精美,目的在于把问题描述清楚。帮助团队里没有参与调研的同事建立对真实用户的认知,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真实用户的形象从抽象变得具体。

  交互和视觉设计阶段——多种测试方法

  进入交互细节与视觉设计阶段,可以进行可用性测试、眼动测试、多方案对比等多种测试方法。调研手段的选取视具体需求而定,不要拘于形式,更不要为了调研而调研。有时候,快捷的电话调研比绚丽的调研方法更有效。

  产品上线阶段——用户反馈与数据检测

  当产品上线后,千万不能松懈,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建立用户反馈渠道、维护用户群、后台数据的监测、出现异常时的报警机制、埋点记录用户行为等都是很必要的。

  调研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使用的方法。互联网产品是迭代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在产品初期不要陷在规划中。针对核心需求,快速地做一个小demo出来见用户,才能知道这个方向是否正确。

  个人博客:yoyozhou.com

  公众帐号:yoyofootprint

  《设计调研》读后感(三):吐槽

  这本书的排版和校对真不走心啊。。。我只是个设计师,不是编辑出版相关行业,但是就我个人阅读情况而言,这本书真是我读的专业书方面,这方面最差的一本。诚然内容是很有可操作性、指导性,但是……瑜不掩瑕,就是想吐槽一下这本书,粗读之下发现了多少问题……

  作者介绍:有一个作者名字没有加粗

  27:第六行第七行,主持人自我介绍部分,这两行字号明显比其他正文字号大……这是复制黏贴过来的没改格式???

  122:三维坐标图配图错误。。。用了后面介绍饼图的一幅配图。

  165:“用户很少停下来欣赏那些精心攻克的技术难关和美轮美奂却是无用的噱头”教科书式的病句啊。。。而且应该是美轮美奂的什么东西吧?

  196:12名用户参加可用性测试可发现大约85%的问题;P204:而10名用户反映的可用性测试结果一般可以到85%以上的问题。???12是大概85%,10就一般到85%以上了???

  222:“正是因为网页上的点击是运营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教科书式的病句,浓缩的话,是“点击是指标”,动词是名词诶……起码应该是网页上不同区块的点击率,是运营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吧……

  252:最后一行销售额分解成“访客数×转化率×客单价”,两个乘号两边的间距天差地别。。。看着都难受……

  272:表3-9中,结论栏、证据栏“拖曳”……目的栏还是拖拽,后面就就拖曳了……

  272:“定性结论避免太以来统计数量作为依据”……来的位置错了,“太以统计数量来作为”……吧,自己写完都不多读两遍吗……

  304:“通过后台数据把流失用户从坟头里挖出来”……用户:???这个说法是没毛病,看着可能会心一笑,但是还是觉得不太好。

  《设计调研》读后感(四):且容我以互联网的姿态,将放肆的幸福连接给你们

  传统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整个世界都在迅速发展,经济、生活形态、工作方式都在改变。设计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作为为明天的中国输送人才的教育界能做些什么?我们要培养的是明天的设计师,而非昨天的。所以,设计教育也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网上盛传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大学本科读的知识,大三就过时了大半。虽然不尽如实,但也有一定道理。

  作为老师,无法传授明天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唤醒大家的前瞻意识,训练大家的思维方式,帮助大家学习明天可以使用的工具。如此,有了《设计调研》一书。

  传统的设计调研不是必需的,很多时候,设计师凭借审美直觉和经验灵感做设计,甚至无须调研,结果是无数设计师的窘境:在企业中并不受重视,工作无法体现价值。这一页,在未来,应该会翻过去。科技的发展,使得所有的行业必定遭遇转型。产业发展到体验经济,对用户的深度理解和创造为用户的体验而做的产品成为未来的必然。我们的生活正在每分每秒地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设计是体现创新的重要途径。

  未来的生活,无法参照过去的经验,我们必须从各学科中汲取养分,从用户那里直接寻找创新的依据。能够被市场接受并活下去的产品,必须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更简便、更迷人的交互过程,甚至能激发情感等精神层面的感受。在新技术不断推出的今天,继续使用传统的工具都将无法跟上前进的步伐。所以设计调研的新技术可能脱胎于传统,但是又必须应运于互联网时代而生。本书中,选取的主要设计调研方法都来自互联网实践,但是其使用的范围也同样包括传统的产业。它们是互联网思维执行的工具。

  与传统的理论先于实践,教育指导业界不同,我个人认为,在设计的今天,业界在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了高等教育的前面。虽然基础研究领域,还是以学界为主,但作为以实践论成败的设计专业,在更多的创新中,企业冲在了前面。学界要向企业学习,因为我们在暖洋洋的教室里探讨的案例,可能是许多企业生死的抉择。有理由相信,他们会比我们更体察其中的甜酸苦辣。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们大量地邀请了来自互联网企业第一线的设计师参加编写。相信他们在互联网实战的经验对我们的学子和初入职场的设计师们有很好的价值。

  我不知道2014年会发生什么。就像在2012年,我也不曾想象到会有如此的互联网大战,我和妈妈的生活会有如此大的改变。但是,我坚信这个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欣喜地期待新一轮的风云起伏,看更多的连接正在形成,也许凯文•凯利所预言的蜂群思维的时代已经不远,也许它们正跳跃着、高歌着“涌现”出来!

  且容我以互联网的姿态,将放肆的幸福连接给你们。

  青春怒放,不忍散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