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蓝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蓝狐》读后感10篇

2018-07-10 05: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蓝狐》读后感10篇

  《蓝狐》是一本由[冰岛] 松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元,页数:11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蓝狐》读后感(一):2014.3.22作者Sjón来华

  jón的名字在冰岛文中读作“秀恩”,音同德文的schön。

  jón是冰岛的国宝级人物。冰岛驻华使馆文化官员Hafliði Sævarsson(佘海福)深情地说:“我们冰岛人为了Sjón而感到非常自豪。”

  jón的小说《蓝狐》(Skugga-Baldur)由译林出版社在中国推出。这部小说的一个主题是唐氏综合症。我问Sjón:“您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您本人的生活中有过关于唐氏综合症的经验吗?”

  jón:“我有一个远亲患有唐氏综合症,这给了我一些启发,尽管他和小说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另外,我曾在社会工作接触智障人群有意思的是,我在写《蓝狐》的时候并不知道,但它出版之后,我父亲告诉我,我曾经有个姐姐,患有唐氏综合症,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过了四十多年,我才知道我居然有个姐姐。父亲隐瞒了这么多年,你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大的一个难言之隐。”

  我:“您既是音乐人,也是作家。您是如何平衡这两种角色的呢?”

  jón:“我更愿意伏案写作创作文学,但文学的收入不多,我还是需要创作歌词歌剧来挣钱。目前我在写两部歌剧,一部将在英国推出,一部在法国。”

  jón对中国当代文学充满了好奇,也非常关注。他说很希望读一读莫言

  他很喜欢余华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希望读更多余华的小说。

  他对阎连科很关注,因为阎连科曾经是2012年Independent Foreign Fiction Prize提名的竞争对手

  jón曾与毕飞宇和盛可以面谈过,but they didn’t speak a lot of English。

  我向Sjón介绍译林出版社的“英雄史诗系列时说,这个系列包括荷马史诗、贝奥武甫、尼伯龙根之歌,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

  jón说,中国人把《埃达》和《萨迦》与《尼伯龙根之歌》相提并论,让他感到意外和惊喜

  其实我一直以为,《埃达》和《萨迦》如果不比《尼伯龙根之歌》地位更高,至少也是与它们等量齐观的。看来,冰岛人自己倒是谦虚地认为《尼伯龙根之歌》地位更高。

  《蓝狐》读后感(二):对北欧神话的指涉

  《蓝狐》其实很难说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因为它实在是太短了。有的页面上只有一句话。因此文本显得非常断裂和碎片化,但语言特别精确富有艺术性。表面上是个近现代的悲剧故事,但无疑承继着北欧神话传说丰富遗产

  首先,这本小说的书名大有深意。冰岛文原文为Skugga-Baldur,注意有连字符,表示北极狐的一种,即所谓蓝狐。

  但Skugga-Baldur的字面意思其实是“影狐”,因此德文版译为Schattenfuchs。

  在冰岛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神秘生物叫做Skuggabaldur(没有连字符),我姑且将其称为“影狐”,而将有连字符的译为“蓝狐”。

  影狐是雄猫与雌狐交配而成的后代,可以说是家养动物野兽混合,或者延伸来讲,就是人类世界自然的交叉。

  有个传说,一名猎人抓到了一只影狐,正要将它打死剥皮,它突然口吐人言(就像Sjón的这本小说里,蓝狐与牧师啰嗦地讨论电力一样),请猎人回家告诉他家养的猫,就说他杀了一只影狐。猎人不以为然,回家后告诉了猫儿们。不料猫儿们猛扑上去,将猎人咬死了。影狐就这么报了仇。

  小说中牧师的名字Baldur Skuggason就来源于“蓝狐”或“影狐”,他的姓氏Skuggason的意思是“影之子”他的名字Baldur则是北欧神话中的巴德尔,是光辉美丽化身春天喜悦之神,是光的拟人化。于是,牧师既是光,也是影。

  冰岛文版带有副标题Þjóðsaga,意思是民间童话或民间传说。小说中对北欧神话也有许多指涉,比如牧师将一只乌鸦称为“奥丁的鸟”。北欧神话中的大神奥丁双肩上栖息着两只乌鸦,分别是代表思维”的福金(Hugin)及代表“记忆”的雾尼(Munin),祂们是奥丁的眼线,会将每日所见的物向主人报告,当别的神祇饮宴时,奥丁便思索“思维”和“记忆”告诉祂的话。

  药草师Friðrik B. Friðjónsson的名字与作者的真名Sigurjón Birgir Sigurðsson类似,显然是作者的一个文字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讲,Friðrik代表作者自己的身份。Friðrik在冰岛文中可以与“和平联系起来(比较德文的Friede)。他的温和性情与牧师作为猎人的嗜杀形成对比

  Friðrik有时将Abba称为Hafdís。在冰岛文中,Haf是大海的意思,dís是女神,于是Hafdís就是“女海神”。Abba的确是从海中来的(她乘坐的船被冲到了岸边)。而小说结尾处告诉我们,Abba的原名其实是Laufey。在北欧神话中,Laufey其实就是Nál,即洛基的母亲,是象征树的巨人,名字有“叶”或“树”之意。她是奥丁(Odin)的养母,所以洛基和奥丁成了结拜兄弟。另外,牧师的母亲,也就是Abba的祖母,名叫Nál Valdimarsdóttir。孙女和祖母的名字是一样的,这当然开始暗示Abba与牧师的血缘关系。

  《蓝狐》读后感(三):蓝狐的悲伤

  买《蓝狐》这本书大概因为看到介绍说很诗意,然后就是封面简单吸引人,白色上面一团轻雾似的蓝色,是一只蓝狐。没看内容简介,不过我对这种有点诡异东西兴趣,想必不会无聊吧。

  一开始,那些文字干净优美,很有画面感,让人觉得如同在读绘本。像是在雪地上写着一首诗。甚至觉得狐狸和猎人就像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躲藏和追逐,在雪地上,很有情调。我想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彼此喜欢。后来发现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那人不是一个热爱狩猎的人,而是为了金钱,才想要猎狐。并且他一直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为了一些目的,遗弃了患病女儿

  小说第一部分结束的时候写道:狐狸再一次闭上她灰色眼睛。当她再次睁开的时候,猎人不见了。她伸直了脖子。博德•思古森牧师扣动了扳机。我想,狐狸死了。我的心沉了下去,知道她被射中了。突然想到一句话,人们被所爱所伤。而他们之间,会有爱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风格很不一样,第二部分完全去讲另一件事情了。我有点不太明白,只是有些地方写得很感伤,很感人。写了一个似乎智障的女孩的故事。

  再次回到雪地上的较量之后,发现男人果然打死了狐狸,。但又遇到雪崩,之后死去。我也看明白了他和那个似乎智障的女孩阿芭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他是一个卑劣的人。当我明白这一点之后,之前感到的那种诗意突然间都消失了。就像曾经看一个人的诗写得很好,后来发现他后来的诗已经溅上了现实的污渍,非常失望。有人给我说,当他向现实妥协的时候,他已经不配诗人了。当我看到那个猎人的卑劣之后,之前诗意的感觉完全消失了。他们之间没有爱,只是猎人和猎物的关系。

  这个小说看到最后,似乎变成了一个恐怖小说,里面有一个间接的谋杀,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的那样。收养阿芭的腓特烈知道那个人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就告诉他见到了蓝狐在雪地上出没,他果然带着猎枪进入雪原。而那时候去打猎,多半是有去无回的。结果正如腓特烈所希望的那样,葬身雪崩。这也应该是所有的读者也希望的结局吧。

  读完之后,看了一些介绍,原来和北欧神话有关。神话中,会有人的灵魂附在狐狸身上去报仇。那个人在雪崩之后,垂死之前看到幻觉,狐狸活了,以他的仇敌姿态出现,控诉他一些事情。但最后,又被他再次打死。这样卑劣无情的人,在临死之前都不会放过别人,真是死得太迟了。

  小说除了这个线索意外,还有一个是阿芭,一个有先天疾病的女孩,被那个猎人从婴儿时候就遗弃的孩子。虽然在别人看来,她是一个傻子,但她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特表达方式,也懂得别人不懂的东西。他和豪尔福坦,和腓特烈都有他们自己才懂得的交流方式,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世界。

  有一个智障的人豪尔福坦很喜欢她,虽然是智障的,却有着常人没有的感情让人感动。“豪尔福坦哽咽着说,这是半晌他说的第一句话。腓特烈告诉他阿芭已经死了,牧师差遣他来取的女尸就是阿芭。还有,他看见的在客厅的那口棺材,今天就要在伯特农场教堂墓地下葬。这个消息给豪尔福坦的心重重一击,他长时间无声地哭泣,泪水鼻子和眼睛里流下来,没被塑造好的身躯椅子上颤抖,好像秋风中的树叶,不知道是要离别寄居一夏的树枝,还是留下来——枯萎;虽然没有一个命运是好的。”看到这一段,不由自主地觉得很伤心

  还有收留阿芭的腓特烈也很喜欢她。当她死去之后,他说:阿芭值得拥有一个不同的灵魂伴侣,美丽的土地。这句话让我更加伤心,为什么不可以继续是人,是他呢?我不知道阿芭为什么会死,却为她的死非常伤心又遗憾。我现在已经不能够,也不想承受这样的分离了。我也不再认为激情是无法持久的,不认为了解之后就不再被吸引,那是因为本来被吸引的就不是那个人,而是自己的想象。如果是一个很有内涵,值得喜欢的人,就不存在这种风险,会越了解越觉得被吸引的。

  腓特烈在埋葬了阿芭之后,看着土地,脑海里出现阿芭的脸。他给她送了两首诗,第一手是乐观欢快的,他写的有关鸟儿的诗,阿芭喜欢鸟,认识很多鸟儿。第二首是一首古老民谣前奏,说的是所有生命终结时刻平等,不需要挣扎就存在的。“然后他吹了一段舒伯特的《夜莺》,把两首诗连接在一起。”“腓特烈的双眼终于噙满了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在中途蒸发了。外面很冷。他用哈佛蒂丝平日跟他告别的方式告别。”

  阿芭值得拥有一个不同的灵魂伴侣,美丽的土地。这是真的,她将解除一切的束缚苦难,获得解脱永远沉睡在美丽的梦境,和她喜爱的鸟儿们在一起。她的一生坎坷悲凉,但是有那样短暂幸福,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且有人关爱,有人理解。虽然短暂,但被腓特烈赞美以诗,却比其他一些人漫长人生有价值得多。但这依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蓝狐》读后感(四):西格勇•比尔基•西格松

  松,原名为西格勇•比尔基•西格松(Sigurjón Birgir Sigurðsson), 于1962年出生于冰岛,16岁的时候就已有了处女诗集,紧接着又有7部问世。他共著有5部小说,曾获得2005年北欧文学奖,2009年入围独立外国小说奖,2011年1月提名瑞士简米卡尔斯基文学奖。他以冰岛语创作,作品已经被译为 25种语言。

  A.S.拜厄特称他为“北方的大师”,她说“阅读他的作品改变了我整个的文学地图”。

  除了创作诗歌和小说,他在冰岛音乐圈里也颇有声誉,与音乐圈里最优秀艺术家保持着合作,比约克就是他常年的音乐好友。2000年他为《黑暗中的舞者主题曲作词,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提名。2010年,他们再次合作,为北欧的第一部3D动画《姆咪谷的彗星来袭》创作了主题曲。他本人则奉大卫•博伊为偶像

  《蓝狐》读后感(五):命运的图谱

  读完冰岛作家松的《蓝狐》。从篇幅来讲,这只是一部短篇小说,可给人的印象是包含了比较多的内容,比较深的情感,留下了独特的余味。松以波澜不惊不动声色、极其简洁、冷峻疏朗的文字进行讲述,其中隐含着不易察觉的悲悯与深情。

  故事的叙述打乱了时空顺序,还切入一个猎杀蓝狐的故事,这使人联想到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那种故意错乱情节;故事着力白描,很少内心描写,仅仅从外部对人物进行刻画,这又使人想起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以及汪曾祺、林斤澜那种笔法。运用这样的笔法,写下的每一句话,都不能进行铺陈、渲染,既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限制。此时要想传达出作者的意图,起关键作用的就只能是作者的情怀了。

  小说中一些看似淡然的语句,却有触动人心效果。例如,阿芭受到众人特别是博德牧师(其实是阿芭的生身父亲)排挤的那一节,作者最后写道:“阿芭值得拥有一个不同的灵魂伴侣,美丽的土地。”这既是抒情,又隐隐表达出腓特烈对阿芭的爱;阿芭死后,“他(腓特烈)如今还没有适应布莱卡新的生活格局,阿芭曾经是那个照料牲口的人。”在平淡无奇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腓特烈内心的思念与怆然;腓特烈亲手埋葬了阿芭,在她生前,腓特烈并未对这个特别女仆表白过什么,在最后时刻:

  “他吻了她的额头。

  他盖上了棺材。”

  这种凄怆,三言两语就传达出来。简单的语句,却让人感觉得到作者内心涌动的情感之流。作者是有着深沉的情怀的。

  至于小说中对博德牧师猎杀蓝狐的描写,可认为是突出表现这个冷血杀手的冷酷、狡猾、野蛮与残忍。博德牧师为一杆猎枪和一袋子弹卖掉亲生女儿(牧师手中猎杀蓝狐的猎枪与阿芭的悲惨命运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他卖掉女儿又牵扯到当时冰岛民间一个的恶劣风气:杀婴,杀掉那些长相像亚洲人、被认为是未发育好的、罹患唐氏综合症的婴儿,阿芭正是这样一个孩子;阿芭在母亲的庇护下成长到12岁,之后母亲去世),使女儿12岁时就沦为水手们的船上慰安妇。阿芭受尽折磨,直到船只被遗弃,人们上船发现她为止;而之后是腓特烈出于巨大的同情收留了她,一起生活了17年,最终阿芭在大约30岁时自然死亡。作为上帝的代理人,博德牧师有着如此的铁石心肠,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在猎杀了一只蓝狐后,像是遭受了报应一般,枪声引发了雪崩,牧师被埋在雪崩掩盖的洞里达数日之久。他突围之前对蓝狐恨恨然的肢解,突围时“用嘴咬,用手刨,他忘了自己叫什么,他又咬又抓,又抓又咬”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兽性,连作者也忍不住写道:“然而他越接近目标,他身体里的人性就越少,兽性就越多。”这既是一种痛斥,同时也可视为对后来的事的一个提示:在这部具有魔幻色彩的小说里,作者紧接着似乎暗示牧师变成了一只公狐狸:“气味是不会骗人的,是一只发情的母狐狸。他眼中闪着欲望的火,张开双臂向着美丽的山谷方向走去;他必须第一个到达她身边。”从而完成了从人到兽的彻底转变。

  在最后一节里,松用一封信的的形式补足了这部小说的一些必要的信息,让阿芭的悲凄身世完全显示了出来,还增加了牧师的一个性格特点:贪婪。至此,读者头脑中最终形成了故事的完整脉络。故事女主角阿芭凄楚命运的故事,永远留在了心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蓝狐》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