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间失格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间失格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15 04: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间失格读后感精选10篇

  《人间失格》是一本由[日] 太宰治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3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失格》读后感(一):Anne’s 人间失格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与杨绛的《我们仨》竟是接连读的,先读的《人间失格》,然后是《我们仨》。读完之后觉得很不像我的风格,总认为自己不会这样读,或者不会在这个时间接触这些作品的,至少之前是不敢接触太宰的,而对杨绛先生也仅是崇敬。若不是因为“官人”,或许我还是不敢触碰太宰作品的,而对杨绛先生作品的阅读好似也符合我近来的心绪。两部作品,一个极寒,一个至暖,细细想来,读过之后的感受却好像又颇符合自己的一贯风格,我总是看向阳光更多一些,却也承认极寒的暗流是一直涌动于心底的。两部作品结束,想说些什么,竟发现词穷,想想也是,好久没有对作品写些自己的感想了,于是,决定挑战下自己愚笨的大脑、遍寻下自己贫瘠的词库。

  身体不适,又逢暑假,故而清闲在家,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接触一些于我来讲不那么功利性的书(我总认为自己在学校读的是对自己心智发展可有直接影响的书,因为有明确的目的要从书中获得什么知识,所以我称为功利性的书,而文学类的书,影响更倾向潜移默化,所以我称为非功利性的书)。4天时间,读《人间失格》用去了3天,竟是因为自己好像接受不了叶藏,准确说是太宰治,那种状态存在,加上身体不适,故而读读停停。仅前沿部分就足以让我觉得奇怪,甚至于读至对“犯罪意识”一次的解释时,我怀疑叶藏的受虐倾向,以及,叶藏一再表示自己想死的时候,我仍觉得他是有自救能力的。

  “官人”告诉我,日本文学体系中国文学体系的审美倾向是不同的,我不甚明白,直想一问究竟,却也搁置了。不过,关于太宰的细腻敏感,我深表同意,“官人”说家族的没落对太宰的影响颇大,我不知道“对贫穷心怀恐惧”算不算是对这种说法一个解释,而我却倾向认为这些更多是那颗敏感细腻的心造成的。这种想法几乎让我中止阅读这部作品,因我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个敏感的人且易受影响的人,不想自己在这方面更进一步,但是,我承认这种暗流在心底涌动的必要性,由于它,多面性的人才能被刻画的更立体,于是也就继续阅读,借此更多了解悲伤的暗流在叶藏身上如何体现

  某阶段的叶藏好似以一种极其负面的思想过着一种极其正面生活,我曾一直在想为什么不让这种正面肆无忌惮的来临,或许拯救了叶藏,诞生一个阳光少年。叶藏也曾多次意识到自己的颓,而任其发展,我怀疑若加以控制,是否就不至有后来的极其阴郁痛苦。整部作品阅读中我始终在想,叶藏思想正面的或许是可以压倒负面的,当我看到某时叶藏的第一句梦呓是“回家”时,我甚至以为自己看到了他内心的阳光,故而觉得好像文中是有符合我正面思想战胜负面思想而心不再那么累。是的,我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就是怀有这样的拯救心态,或者至少希望阳光战胜阴暗的心态的。可到现在,作品读完的第二天,我不再想在叶藏身上有任何一缕多于文章中的阳光,正是那样的叶藏和那样的太宰,才可以带给人们机会观察许多藏在自己体内不敢碰触的暗情绪、不曾发现的暗力量

  对“每个人努力目标无非是个人,超越个人之后依旧是个人”的理解却让我从未怀疑这句话至于我和叶藏两人的正确性,暗嘲自己还未达到那种超越个人后非个人的水平;那句“也还是个像神一样好孩子呢”可能也恰好提醒了我换一种方式去解读这部作品或许可以会更自由……

  先生讲的没有错,夏季读太宰,解暑降温

  《我们仨》于我来讲是极暖的,虽然其中杨绛笔下阿圆去世的章节让我体会到了杨绛先生那撕裂般地痛楚,但三人的爱与欢乐,尤与太宰相较,给我以如沐春风舒心惬意

  季康与钟书因为小事争吵,季康觉得赢的和输的都不开心,不如各持异议,虽以后这各持异议并无用处,但季康这种思维方式和两人的相处之道,却让我青睐。很羡慕阿圆、季康、钟书三人的关系,互相亦长亦友、相互依赖,在如今也似是家庭楷模罢。至于生活中毛巾和作息时间这样的琐事,似乎很小,处理不当却也极易引发家庭矛盾,就像有些母亲父亲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强烈要求另一方或子女跟自己的习惯保持一致,若不得逞,常见表现就是唠叨抱怨,而季康却是很知足地道“我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不公反抗”,自愧没有这句“不严格要求”的智慧。“他向例早睡早起,我晚睡晚起,阿圆晚睡早起”,轻轻一句话,却有多少人为伴侣跟自己作息不一致而烦恼呢?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季康与钟书曾多次搬家,但无论什么地方,家里总会有两张书桌,阅读和写作两人各自伏案,间或抬起头相视一笑,继续工作。没有过度起腻,相互独立尊重对方应该做的。不过季康也不是毫无计较的付出,在牛津,由于房间拥挤,钟书来一位客人,季康就得牺牲三两个小时的阅读,会觉得苦,欲租房,虽钟书不以为然,最终也是为自己创造了自己想要的。浓浓情,淡淡流。季康待产,院长问钟书,要什么样的大夫,钟书说:“要最好的。”而钟书深信不疑的“不要紧”中,又是凝聚了多少季康的爱。情至浓时,唯有对方最重要。十分喜爱阿圆的性格,也是钱杨夫妇得意之作。“钟书住进城去,却嘱咐阿瑗好好照管妈妈”,季康虽一开始奇怪,后也承认,但是,我更倾向于是相互照顾,这也说明了该家庭成员地位互相平等,很欣赏一种家庭相处之道。现今所谓富养女,我更倾向于富在感情而非金钱,这样的阿圆才会与人虽交往不深却可在困难时得到别人真心相助。作品中并没有提及钟书去世时季康的痛楚,不知是否由于太痛而不再敢碰触,毕竟阿圆的去世,“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东西”这种痛,不愿杨绛先生高龄时再次忆起。

  有人说杨绛先生此种智慧之人,跟谁结婚了都会幸福,而钱钟书或许只有娶了杨绛才可有如此成就,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是说杨绛成就了钱钟书,我却会坚持是二者相互成就了彼此。

  太宰治让我初触了未曾意识到起一直存在的寒的可爱处,杨绛让我更细致地了解了始终在萦绕的暖的立体感,无意识的搭配有意思体验

  语言拙劣,聊以记叙所思所想。

  《人间失格》读后感(二):失格的是谁?

  当读到面对满眼绿色毫无触动的小叶时,我就知道我们不是同一种人,虽然我一度认为那面对人群和小叶一样表现是如此真实人类所创造的思维空间实在是令人咋舌,以为我们在此处重叠又在彼处交叉,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会经历太宰治的部分人生,只是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有不同的调节机制,让我们旧留在这人世间。太宰治也许错了,世上有那真实的人,真实的灵魂,真实的表达自己的人,世界这么大,为什么选择极端。终究还是太任性,总是觉得骨子中的高贵的,生而为人,对不起,人的定义不也是依人而变吗?也许世上便都是太宰治,你却不曾愿意俯首展现,你展现了,留下了《人间失格》。

  读完此书,倒是知道了一个道理。生与死,原来是不平等的,死似乎要更加值得歌颂一般,我们实在无法控制我们的到来,倒是,死来的轻而易举,并且我们无需再伤心于自杀的人,对他们来说,也许这是一种解脱,一种升华,他们对于我们所说的“去死吧”,其实是那么坦然接受狂喜实施。死,对于他们来说,是释放特别是太宰治,读完手札倒是希望他死去了。

  感触最深的还是那句话,不幸的人会对他们的不幸特别敏感,所以不是不平等,只是我们已然被种种因素区分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三):太宰治,一位五次自杀的日本作家

  《人间失格》是合集,我只看了《人间失格》、《鱼腹记》、《阴火》;主要是喜欢人间失格,以及太宰治的经历;当然这部小说是讲作者的亲身经历的,我很有共鸣,所以读了;刚开始想读他的文章是因为他五次自杀的经历吸引了我,我想怎么会有人这么想死,而且最后那真的成功了呢,在那样的年纪,也让我想到了三岛由纪夫。

  我感兴趣的是他对女人婚姻爱情看法,我读到的太宰治对待女人和爱情都是非随意愿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都是这样,在礼仪上,那个国度没的说,大多数时候很有礼貌;我想去理解他,想去知道他的想法,在我看来,他迷茫,他特别想要自由,他不能很好的宽容那个时代,他年轻的时候没有经历平淡苦难,他选择逃避,一再的逃避;他根本就不是个坚强男人,男人确实有时抗压力是弱于女性的。

  也许在某个角度上,他也是勇敢的,待以后的我去理解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四):太宰治式消糜的影射

  见身边读过此书的同学都陷入了一种深深郁闷的情绪,我忍到了高考后的暑假才读此书。

  出乎意料的是此书并没有为我增添新的郁结。我绝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黑洞一般的存在,也绝不认为自己如太宰治一般佯装的开朗能抵消一些负面的东西。

  书中主人公虽深自痛苦却时时为他人着想,体味不了生活的意义却要让自己演的开朗活泼只为博人一笑、不让他人为己忧虑,一边挣扎一边麻木偏离本应有的体面的生活而一步步踏入泥潭…这些切合了我的心声,而他过分深刻自卑自责却也让我不解。

  此书确也影射了自己。一个本来对在便利店售货员交流都深感恐惧的人用演技把自己逼到一个社交圈里谈笑风生位置,而每次社交活动之后也如同元气大伤一般昏睡个十多小时就差爆肝…

  我不愿再继续谈自己的dark side,因为对它的思索进行了不止3年却也时时碰壁一般畏畏怯怯。把这些付诸东流吧。毕竟月亦有其暗面。但此书影射出的那种太宰治式消糜的精神世界也确实能丰富你的审美体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