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教父2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教父2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01: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教父2读后感10篇

  《教父2》是一本由(美)马里奥·普佐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父2》读后感(一):一场虚无的英雄主义,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写完《最后的教父》再来写《西西里人》。如果单看《西西里人》,那就会觉得迈克的存在非常的奇怪,所以你必须要看教父的第一部。然而迈克在这一部书里,有点像是旁白,本身并没有什么故事要讲,马里奥要说的是在美国之外,黑手党的故乡---西西里,原生黑手党的故事。有别于其他黑社会,故事的主人公图里·吉里安诺并不是一个家族的教父,而是被逼上梁山的草寇。凭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团结农民的中国式战术,与围剿他的人打游击战。由于各方势力都不太愿意拼命铲除他,而且各自打的算盘也给了他足够喘息的时间和空间,最后成为了西西里的一个传说。

  吉利安诺必然是一个悲剧人物,书中的结局已经把所有的出路堵死,即便他最忠诚的表弟最后没有背叛他,来到美国后也是无牙之狼,而且唐·维克多估计也会将他牢牢控制,甚至必要时将他除掉。哪怕是在吉利安诺最辉煌的时候, 敌对的各方也并没有真正把他当一回事,虽然都觉得掣肘,不过各个家族依然根基稳固,甚至还有人好好的利用了他这种鲁宾汉式的英雄主义。他只是西西里黑社会石缝里顽强的小草,带来了一点清新的绿色,并起不了什么大作用。显眼而弱小,最后政府终于出动军队的时候,他自己也知道走到了尽头。先把妻子和肚子里的孩子送到大洋彼岸的自由国度。而那些追随他的兄弟们, 难道不是他先放弃了他们吗。说到最后的叛变,倒是他先想到了撤退。

  英雄也是有血有肉,会害怕会自私。所以最终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还是以死亡得到永恒。从故事上来讲,《西西里人》不同于第一部和最后一部。教父1里基本还是用了顺叙的方式,这一部从第三者的口里引出,倒叙而成。最后一部则从主线中间说起,两头说。所以教父三部曲真的给了各种讲故事的模板,无论你想怎么来讲一个故事,宏大的或是简单的,马里奥都展示了他娴熟的技巧。

  我看到不少关于这一部的偏低评论,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迈克。喜欢第一部的,希望能看到迈克再次成为该书的主角,或者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吉利安诺的故事,一开始就显得不耐烦,以为是背景介绍,然而马里奥巨细靡遗的讲述吉利安诺的故事,让读者终于意识到,这里面没有迈克什么事了!再重新酝酿情绪, 这个心理就有落差。总的来看《西西里人》还算是中规中矩,风格统一的。

  吉利安诺在整个故事中像极了孙悟空,无所不能,战无不胜,大闹天宫,遇神杀神,遇鬼杀鬼,其他势力在他面前都愚蠢得可笑。 这种故事的阅读感受是很轻松的,你甚至不需要担心主人公有任何的危险。他随意的偷欢,所有女人都爱他, 所有男人都崇拜他,所有敌人都害怕他。最后被表弟身后一枪杀死,很突然,作者并没有试图铺垫或者渲染什么, 就好像已经走到了尽头,该请如来佛祖了。从吉利安诺传奇的故事一下再把镜头转回美国,转到唐·维克多和迈克。你甚至觉得这是唐和儿子说的一个故事,传授了一点经验罢了。也就是说,在黑手党的层面,吉利安诺是多么多么的渺小,他一直被操纵,他只是被用来转移目标的一个筹码。离开了赌桌,他什么也不是。不过他的孩子和妻子总算是到了自由的美国, 会得到唐的庇佑。不过马里奥似乎对后面的故事已经毫无兴趣了。

  如果我要自己写作,这是一个好的入手方式。写某个时代的英雄,叱咤风云,左右逢源,然后惨败,销声匿迹。就好像一阵狂风,带着树叶沙尘和隆隆不绝的声响呼啸而过,然后一切归于平静,清清爽爽的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 在他个人的世界里,何尝不就是这个样子呢?

  《教父2》读后感(二):教父,不是理想

  本以为本书是以迈克尔为主角,描写迈克尔在西西里避难时的故事,但看了一会就发现原来主角另有其人,但这一点都不遗憾。因为本书的主角吉里安诺,其光彩夺目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柯里昂家族的教父们。甚至,其英雄经历,相对于教父规则来说,更加让人着迷。以至,当看到吉里安诺的死讯时,读者情绪会十分低落。

  马里奥.普佐笔下的吉里安诺,是那么完美无缺,在作者眼里,应该只有吉里安诺,才配得上西西里这片美丽的热土。教父虽然在特定时代有其特定意义,但这并不是人们的理想。

  教父规则,看似合理,其实也只是相对合理。天衣无缝的说辞,也难掩其甚浓的铜臭味,所谓的公平实际是建立于普遍的不平等之上的。在成功塑造了众教父形象之余,作者本人另有其钟爱。因为,在本小说的末尾,他分明写到,在人们心中常留的是吉里安诺与其副手,而不是教父及其更随者们。

  人,终归,向往的是光明自由,而不是强加给自己的规则。

  《教父2》读后感(三):喧宾夺主的配角

  这本书断断续续的看了两个半月,期间经历了期末,六级考试,外出执勤,出去玩耍,心情实在很难收拾打理,这应该是我看得时间最长的书了。 一般来说看完一本都书是在一个礼拜之内,再长的小说像莫言的《生死疲劳》,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金庸那十几本厚如字典的武侠经典都没超过一个礼拜,三个原因:一是内容情节精彩,读起来手不释卷;二是语言方面遣词流畅,读起来爽得像手淫吸毒;三是所花的精力多,其实我看书节奏是比较慢的,我从来不习惯跳跃着看,很严重的强迫症,落了个标点符号都会胆战心惊坐立不安如丧考妣,看电影也是这样,剪了一秒都不行,虽然慢但花的精力确实多,一般除了吃饭睡觉走路全沉醉其中。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精读完一本书后映像是十分深刻清晰的,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初二暑假看的《天龙八部》里乔峰和段誉初次在酒馆见面的片段,就看过一遍,原句早记不太清,但那幕场景已深深刻在脑子里,这算好处吧,坏处就是影响眼睛和所谓的学习。

  这段时间一有空就会四处找电影,电影更容易让人代入,带上耳机,一两个小时享受一段故事,一段人生,一段历史。在我看来看电影比看书的要求低,看书的过程要完完全全的静心,通过纸上的字句来想象构造一个世界,而看电影就不需要了。所以零碎的时间会选择看一部电影。

  好了,说说这本《教父2》吧,老教父的儿子逃亡西西里的故事,我觉得主角不是迈克尔·科里昂,而是图里·吉里安诺。无论是从戏份上还是从情节上人物刻画上,唯一一点就是他最后挂了,这是我意料之外的,这么完美屌炸的人居然挂了,居然是倒在最好的兄弟手上!不过回想一下也是,毕竟图里不是科里昂家族的,教父还有第三部呢,图里都喧宾夺主了,还要迈克尔怎么混?所以他必死无疑,当然英雄怎么能随随便便的死,作者于是就让他死在最好的兄弟亲手上。

  我是冲着“男人的圣经”才来看这部系列的,我记得看第一部时总结了老教父的成功经验,这次也一样,

  图里屌炸的人格有:长得巨鸡儿帅(强行人格)、勇猛十足、智慧过人、深谋远虑、巨能影忍、心地善良帮助穷人、情商高善交朋友善读人心、干脆利落该手辣时就手辣绝不优柔寡断、讲义气(可悲的是,他居然死在了最好的兄弟手上)。

  找时间再看第三部吧。

  《教父2》读后感(四):教父2 西西里人

  教父二的主旨总体上感觉和一相同,反对不健全的体制,崇尚自由,揭露人性。最后的高潮非常精彩,前三分之二都在为最后的高潮蓄势,读到结尾时仿佛有一种一场等待已久的烟花终于在天空绚烂绽放的畅快感!

  1、 对叛徒的仁慈会让别人认为那是你的软弱。有时候必须要残忍,杀一儆百。

  2、任何时候都不能绝对的相信一个人,即便他与你从小玩到大,即便他是你最忠实的守护者和拥护者。也许有一天,他会因为信念的不同而背叛你。之所以起初二人合作亲密无间,彼此绝对信任,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积累的深厚情感,而在事态的逐渐发展过程中,能看出二人的价值取向其实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吉利安诺没有注意到皮销特的不满和他们的不同)这仿佛就是一枚定时炸弹,早晚会引爆。找合作伙伴,或者找结婚对象也是如此,如果二者信念,价值取向不同,结果不会太好。

  3、“他曾经发誓要保护她的儿子,现在却阴险的背叛了他,这时候他想到了杀死这个老人,也想到了自杀。”

  4、统治者绝不能具有独裁的权利,仅凭自己意愿处决他人的性命,这带给被统治者巨大的心理压迫将会导致其心生忌惮,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鱼死网破)。(皮肖塔害怕自己做错事被随意处决,被抽打也使他有些不满)

  5、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恐怕是最宝贵的东西了,但是绝对的信任,存在吗?只有建立在根本利益基础之上的信任才是最为牢固的。这样,如果被出卖了,你会懊悔与自己的考虑不周,而不是震撼于感情上的背叛。

  6、唐·柯里昂为了保护迈克尔选择与唐·克罗切做交易,直接导致了吉利安诺的死,对于教父来说,这只是一个老友的儿子,一个故土的人物,但谁知道他也是他的妻子,他的家人,以及西西里无数穷苦人家生命中的光。

  别人的事情,甚至是生命,对于与他不曾相识的人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每个人在乎的,只有自己,自己的利益,感受,和家人。

  7、吉利安诺被命运驱使,载着满腔的热血和情怀,踏上拯救西西里受压迫处于穷苦的人民的道路,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凭借对大山的熟悉,和自己的智谋勇气在一次次的对决中取胜,为无数的穷苦西西里人带来帮助,他可以被称为一个英雄,值得被称赞。但在他英勇形象的背后,从他的死亡能看出,他也许真的是太年轻了,如果能暂时放下对克洛西的仇恨,潜逃到美国静待时机也许就不会命丧黄泉了。不难看出,与克洛西,维拖这类黑手党头领相比,他在心性和经验方面都有不足,他更多的是借助地利和人和的因素才强大。单纯的劫富济贫是解决不了西西里人民的问题的,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革命注定会失败,况且这根本算不上革命,所以,他注定只是历史上的一朵浪花,当罗马政府,或者是黑手党真的打算让他的力量消失,他丝毫无反抗之力。所以,教父2可以说是一个西西里人的反抗政权故事,一部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西西里人的英雄史。

  事情往往都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

  《教父2》读后感(五):喂人枪弹,手握权杖

  不得不讲,读客版《教父》系列的封面设计独具匠心,有种气势叫杀气、有种流质叫滴血,而且要是盯看久了这套封面,会被右下角一直显得不伦不类的熊猫徽标提示:封面底下的都是故事,不要真当回事。

  如果把很早前的《西西里人》中译本封套翻出来,再跟读客版的比较,恐怕要呵呵了。虽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可舒服的凝视着高颜值的脸蛋同时又慢慢消化着有料有材的胃口,岂不是更快活?

  这次黑手党的白骨手握着的是一柄权杖,取代了前册《教父》的一枝红玫瑰,是不是这一季的传奇会来得铁血桀骜难驯的多?赠花留香的柯里昂式做派会不会像电影第二部里一样继续传承下去,并且升级?

  答案都是肯定的,甚至有些局部要比前册精彩,驰骋在西西里岛上的大气盖过局隅在柯里昂家族里的霸气。在这一册里,看不到纸醉金迷,满眼是穷山恶水,只有赤裸裸原生态的“西西里人立场“,世事本无绝对,所以忠诚也不讲是非,世事只为存活,所以复仇成家常便饭。还有马里奥·普佐最擅长最腐骨蚀心的元素:背叛。

  牵强一下,《西西里人》的主干线有点《爱尔兰往事》痕迹,吉里安诺身上也有康内尔的影子。不同的是——迈克尔·柯里昂站在一旁注视着各位的下场。

  《教父2》读后感(六):是什么让教父走上了神坛

  《教父》书籍作者是马里奥·普佐,电影三部曲编剧也是他,导演则是科波拉。这里我在看完书籍之后以为书籍的三部曲和电影一样,结果发现除了第一部和第二部部分内容在电影中有之外,电影的后面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先说一说书籍和电影本身,再来探讨内容吧。

  首先是书籍三部曲,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一和第三部,第二部是讲得唐·柯里昂得年轻时候的事情和一个西西里的民族英雄的故事。第二部耐读性不是很好,我只想要快点看完,并且故事本身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第三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故事,但是可读性要好一些,故事有趣一点,但是深度要比第一部差了少许。第一部则是最好的,据说当时马里奥·普佐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是在被赌债缠身,写作黑帮题材又比较敏感,还是一拍脑袋而写作的。我姑且半信半疑,去考究也没有什么意义,李白可以酒后写佳作,所以一切皆有可能的。

  电影来说,第一部则当然也是最好的,故事就不用多说了,导演的对故事的把控非常不错,用镜头把故事交代的非常清楚。比如第一场婚礼,人物的关系、性格、能力基本上都表达的很清楚了。第一部一炮而红,的确是里程碑的作品,当然离不开马龙·白兰度的神级演技。第二部两个时空剪辑,即交代了柯里昂得过去,这点和小说相同又写了家族在柯里昂死后的发展,在小儿子迈克·柯里昂得带领下。第三部的感觉明显是一个家族衰败的故事,老年的迈克·柯里昂在最后剧院的地方痛失爱女的那场戏,看的让人抓心,首先是刺杀行动的抓心,没有现代动作片的那种火爆的打斗,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场景就能让人手心出汗;二是爱女被杀的地方,感觉特别的凄惨,凄惨程度不下于乌江自刎。迈克·柯里昂,你拥有全世界又怎样,还不是一样的保护不了自己的女儿。表扬一下科波拉,确实厉害的导演。

  好了,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口水话,接下来进入正题,是什么让教父走上了神坛,同时我们也要探究是什么让教父又走下了神坛。

  问题一,是什么让第一代教父从一个非法移民成为一代教父的。

  刚开始的时候,维托·柯里昂只是一个从西西里来的难民,成年后在一家小店里当一名杂工,最后成长为了纽约的五大黑帮家族之一。

  首先是时代大背景。

  当时世界上正处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各国来说都是比较混乱一些,社会动荡是成为教父的大环境。当时政治的黑暗是黑手党形成的直接原因,政府的压迫促使人们被迫团结起来一起对抗政府,苦难的民众只好向他们心中的“政府”——黑手党来寻求公平正义,于是乎形成了一套西西里人的潜规则,包括“缄默规则”,而黑手党的党魁被民众称呼为“教父”。

  当时的美国是处于一个移民初期的阶段,可以说是美国发展刚起步的阶段,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各色各样的人来到美国这片土地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国梦。在这个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柯里昂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黑道之路。这是时势造英雄的大时代背景。也印证本书开宗明义的卷首语“在巨大的财富背后,都隐藏着罪恶。血腥、暴力、权力、说一不二、叱咤风云——巴尔扎克。”

  随着时代的变化,都想着是能够洗白上岸,这是历史的必然。仓秉而知廉耻,人类的需求逐步满足后,放眼到更高层次的需求,尊重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两项是走黑道无法满足的。这是想要洗白的内因动力。而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秩序更加的正规、法制更加的健全,生意难做了,这是外因动力。

  第二个原因是教父的个人魅力。

  “我会提出一个你(他)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教父的口头禅,也是个人魅力的体现。气场十足,也是一种个人自信的体现,其次也是一次威胁的手段,当然也有可能是真的有非常丰厚的利益回报。

  不被利益所迷惑,例如毒品生意,即使利益丰厚,也不会去碰,因为第一这是伤天害理并且从现实来讲,这样会失去政治保护伞。更多是对朋友和手下,不管是电影开头开始小说开头的时候,教父帮助西西里老乡解决困难,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一种尊重,或者是为了使对方欠自己一个人情,当然还有上述提到了黑手党的主持正义的原因在里面。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很是得人心,不管自己是否有钱了,人情债才是最珍贵的。

  不被感情所左右,或者说是不被情绪控制,反面例子就是教父的大儿子。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不能混为一谈。当教父失去大儿子,次子和三子被迫远走他乡,尤其是三子的离开,让教父的情绪到了谷底。但是在那次各路老大的会谈中,柯里昂让出利益,放下仇恨,迎接次子的回归。以退为进,最后大仇也报。迂回前进的下一盘大棋,很让人敬佩的手段和城府。

  当然狠辣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电影和小说似乎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描写手段的残忍上面,但这是不可忽视的。

  第三个方面。

  我认为是其组织模式。他们通常是以家族或者是血缘关系为纽带,打通各个关节。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故事古往今来比比皆是,当然我们的黑手段家族同样也不能避免。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有先天的缺陷,传承苦难、要维持制度也很难,很容易养闲人、废人甚至是白眼狼,这是造成了家族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家族开始走下坡路了。小说中这点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因为基本是三个独立的故事,但是最后也是想洗白。

  就电影的故事来讲,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去洗白,但是执行力度不够并且困难也是重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模式注定会被淘汰。要么彻彻底底洗白、要么是藏的很深很深,完全由代理人来操作。

  第二个原因,就是家庭关系的破裂,迈克尔维持的家族,兄弟情淡了,夫妻也缠着要离婚,这些现象都是迈克尔开始走下坡路的表现。影片最后,迈克尔的女儿也被人枪杀了,儿子则是期望投身于艺术,一个正常的事业。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如果迈克尔的儿子不愿接手或者不能接手,那么迈克尔也只能将位置传给他的侄子,其实影片已经这样在安排了。但是这个侄子继承了大兄弟的火爆,狠劲有余而进度无度,可以预见,家族的衰落是必然的。很像我们历史上的许多王朝一样。

  最后,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或者小说也许是被期望的太高了,反而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没有想象中的精彩。老一辈的唐·柯里昂不管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电影中有马龙·白兰度扮演,以超强的个人魅力支撑这个故事。但是故事本身并没有那么惊艳,勾心斗角令人拍案的计谋设计看一看《战国策》《三国演义》。

  ${���

  《教父2》读后感(七):《教父Ⅱ:西西里人》译者原注释

  《教父Ⅱ:西西里人》译者原注释

  共30处,这里是没有收录的22处。^_^

  1 . P 7宪兵小分队:c a r a b i n i e r i,即意大利“卡宾枪骑兵”( A r m a d e icarabinieri),十八世纪初建时是一支专业警察部队,后改组为意大利陆军的正规部队,二战结束后进行重组,继续作为国家的军事与警备力量,即国家宪兵,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军队及协同意大利警察维持社会治安。2003年3月31日后,它成为独立于海陆空三军之外的第四支武装部队,由意大利国防部直接管辖和指挥。

  2. P7查理大帝与罗兰:Charlemagne and Roland是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的人物查理大帝和英雄罗兰。

  3. P12蒙特莱普雷:Montelepre,意大利西西里岛巴勒莫省的小镇。

  4. P12特拉帕尼:Trapani,意大利西西里岛西北的港市。

  5. P41帕尔蒂尼科:Partinico,是蒙特莱普雷西南方向的一个小镇。

  6. P43《伊利亚特》:Iliad,是荷马描述特洛伊战争最后四天的诗史;维尔加(Giovanni Verga, 1840-1922)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与剧作家。

  8. P55海堡镇:Castellammare del Golfo(戈福尔海堡镇)的简称。

  9. P55柯里昂:Coleone,西西里北部小镇,位于巴勒莫正南方向。

  10. P66冲锋手枪:是体积和重量小于冲锋枪的武器,可使用肩托、可进行全自动、半自动射击、单发或点射,在数十米内有较强的杀伤火力。

  12. P106撒拉森人:Saracen,中世纪后期起,指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

  13. P115蒙雷阿莱:Monreale,巴勒莫西南的一座城市。

  14. P158皮亚尼-德格雷西:即皮亚纳-德利阿尔巴内西(Piana Degli

  Albanesi)的别称。

  15. P167坚信礼:又名“坚振礼”,是天主教的一种仪式。小孩子十三岁时受坚信礼,成为正式教徒。

  16. P169伊阿古:Iago,亦译埃古,是莎士比亚戏剧《奥瑟罗》中阴险狡诈的反面人物。

  17. P193两西西里王国:the Two Sicilians,指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意大利半岛南部与西西里岛统一起来的国家。

  18. P271博尔吉亚:Borgia,家族系西班牙裔意大利贵族世家,在15至16世纪的意大利宗教与政治中起过巨大作用,曾产生过两位教皇和多位宗教与政治领袖。

  21. P219译文:安多里尼那一声“神父”不是一个人称呼神父的语气,而是儿子称呼父亲的语气。

  注释:英语中“神父”和“父亲”是同一个单词father。

  2 2 . P 3 9 3弗雷多:F r e d o,即本书第一章提到的迈克尔的二哥弗雷迪(Freddie)。

  《教父2》读后感(八):一个浪漫主义悲情人物的传奇

  《教父2》读后感(九):一个理想主义者土匪的一生

  1940年代的西西里,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图里吉里安诺和皮肖塔到黑市上去卖奶酪,路上遇到意外,杀了一个宪兵,从此开始了土匪生涯。

  成为土匪后,他先后绑票了公爵夫人;杀了告密的理发匠;绑票了亲王还用人格魅力征服了亲王;杀了神父;与寡妇激情;收服了唐克罗切派出的杀手魔鬼修士;

  随着土匪事业的不断壮大,遇到的麻烦也越来越大,被出卖发生了山口惨案;社会党的首领被谋杀;杀了六位唐;

  后来,二战英雄和特种部队出来了,图里的命运被注定。这时候土匪遇到爱情并。然而终敌不过命运,被最信任的皮肖塔杀害。

  教父第二部的故事如果放到中国,就是国共内战的时候,某个占山土匪的一生:被迫落草为寇;虽然身为土匪却也坚持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成了人民心中的英雄,英雄也遇到美女;然而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在政治斗争中,成了牺牲品的故事。

  是黑手党故土的故事,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是土匪的爱情故事,是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斗争的故事,也是政治斗争的故事。作者最后说,皮肖塔头脑灵活,谁说教授讲历史故事的时候,他没有认真听,才决定走上另一条道路的?

  《教父2》读后感(十):何必当英雄

  何必当英雄

  ——教父的第二部西西里人读后感

  第二部以第一部故事的结尾迈克尔流亡西西里,安排其在西西里的停留与归来,而引出图里•吉里安诺跌宕起伏的短暂一生,也展现了黑手党首领唐•克罗切的阴险与狡诈。

  在西西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黑手党凭借一些手段称霸于此,鱼肉人民。而横空出世的图里•吉里安诺带领人员聚啸山林,成为了一支与黑手党分庭抗礼的势力,成为其他势力拉拢的对象。但是图里•吉里安诺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一个浪漫主义英雄,他有着自己惩恶扬善、劫富济贫的想法,不喜欢过多的钱财,会把金钱分给农民,也会杀掉黑手党首领,让农民获得贵族土地的政策得以实现。但浪漫主义英雄最后难免失败的下场,他的死也是一个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在那个环境里他不论如何必须得从西西里消失,而因为他想报复仇人,没有早离开,最后也难逃身死的结局。更具讽刺意义的是,他最终是被和他一起白手起家的人、他最最信任的人所背叛所杀害,两人决裂的原因就是后来理念的分歧,可见图里•吉里安诺的浪漫主义情节也不被他的手下所接受,仅凭人格魅力、不靠共同信念也很难将一支队伍牢牢的凝聚在一起。

  而唐•克罗切这位西西里真正的枭雄除了法西斯执政时期受到墨索里尼的打压,其余不论掌权者是谁都能够在西西里那片土地上称王称霸、如鱼得水,不得不钦佩这样一个人是手段与智谋。而他的成功与图里的失败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能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里唐•克罗切的理念更适合生存吧,何必当一个闪耀西西里上空的昙花一现的星星,他更加现实,不去当那种所谓的英雄,而是攫取最大的利益。

  当然我们读书是为了引人向善,而不是为了获得一些厚黑的想法。可是我们依旧不得不赞叹这句“活着不要当英雄,只要活着就行。时过境迁之后,英雄似乎就有点儿愚蠢了。”难免说人类也是一种利己主义的动物,活着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何必在意一些虚名,能够好好的活着,尽到照顾好家人的责任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能因为此书的主角并不是第一部中睿智的教父考利昂,而是一个初出茅庐最后身死的毛头小子,比第一部所展现的智慧性要逊色许多。读完没有看完第一部摄取的为人处世之道多,获得的收获也少些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教父2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