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胡萝卜须》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胡萝卜须》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5 04: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胡萝卜须》的读后感10篇

  《胡萝卜须》是一本由儒勒•列那尔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胡萝卜须》读后感(一):小胡萝卜须的启示

  胡萝卜须是个不讨人喜欢小男孩。他长得不好看,性格也有点古怪。所以,他理所应当的被妈妈唾弃,被哥哥姐姐嘲笑,被爸爸忽视。 胡萝卜须觉得自己倒霉,我猜他一定这么想过:“长相是爸爸妈妈给的,长得不好看能怪我吗?性格古怪是因为家庭没有给我温暖,一家人总是逼我去做残忍可怕的事,天知道我多想当个可爱乖巧男孩,这一切能怪得了我吗?”

  为了改变现状,为了引起家庭成员足够关注尊重,小小的胡萝卜须做了很多不可思异的蠢事。比如承担哥哥姐姐都不爱做的工作,比如违背内心去做讨好妈妈、哥哥姐姐的事。当一切努力都没成了更多的冷嘲热讽,小胡萝卜须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路该怎么走。

  从一翻开这本书开始,我就没把《胡萝卜须》当做一本儿童文学来看。也许只有成人才理解其中的苦涩味道吧。也许我们每一个都有可能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变成小胡萝卜须。或因为自己、或因为外界不可抗力而变成一个异类。也许我们试图反抗,也许我们试图挣扎,也许我们选择屈从……但,当所有的一切到达我们底线时候原本非常在乎的事也就变得不重要了,原本非常迷茫的路也变得愈加清晰起来。

  选择并不困难。困难的是选择会面对的取舍。如果看开了,能舍得了,小胡萝卜须会有更广阔天地体会更加美丽精彩的人生。

  《胡萝卜须》读后感(二):喜欢:些许智慧与温暖的父子关系

  胡萝卜须给勒皮克先生的信和勒皮克先生给胡萝卜须的回信选辑

  胡萝卜须给勒皮克先生的信

  寄自圣玛克学舍

  我亲爱的爸爸:

  暑假里老是钓鱼,这可把我的身体搞坏了。我两条腿上都生了好多疮。现在,我躺在床上,护士在给我贴膏药。前些时疮还没有出头的时候,真痛。脓头出来之后我就不觉得了。可是这些疮正像小鸡似的蔓延开来。一个才好,又有两三个冒了出来。我希望不久会好起来。

  勒皮克先生的回信

  亲爱的胡萝卜须:

  现在你既然去准备参加初领圣体,去听教理问答,你应当知道人类遭受钉子痛苦并非从你开始。从前耶酥基督手脚都被钉上过钉子。那些钉子都是真的,但他却毫无怨言

  鼓起勇气来吧!

  胡萝卜须给勒皮克先生的信

  我亲爱的爸爸: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出了一个新牙齿。虽然我还没有到年龄,我想,这是一个早熟的智慧齿,我希望还会有新的长出来。我保证行为端正,奋发用功,使你得到安慰

  勒皮克先生的回信

  亲爱的胡萝卜须:

  正当你出牙齿的时候,我有颗牙齿活动了。昨天早上它才掉。因此你虽然多了一颗牙,你父亲却少了一颗。所以一切都没有变化家里人的牙齿总数,仍然无增无减。

  胡萝卜须给勒皮克先生的信

  我亲爱的爸爸:

  真想不到竟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昨天是我们拉丁文老师雅克先生的生日,班上一致推举我代表全体同学,向他致贺词。我受宠若惊,用了好长时间准备了一篇讲话,其中还引用了几句拉丁文,老实说,我对此挺满意。我把它抄在一张重磅笺纸上。这一天,同学们都鼓励我,悄声说着:“上去,快上去!”——我趁雅克先生目光注意我们的时候,朝讲台走去。想不到我刚刚展开笺纸,音节铿锵的念道:

  “尊敬的老师……”

  雅克先生气冲冲的突然站起来,大声叱叫:

  “快给我滚回到自己座位上去!”

  我只好一转身又溜回座位,同学们一个个把头都埋在书后面。这时雅克先生怒气还没有全消,命令我说:

  “你把这一段翻出来。”

  亲爱的爸爸,你对此有何看法

  勒皮克先生的回信

  亲爱的胡萝卜须:

  将来有一天你当上议员,你会懂得这类事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守。人家央请你的老师站上讲台,大概是要他讲话,而不是让他听你讲话。

  胡萝卜须给勒皮克先生的信

  我亲爱的爸爸:

  我刚刚把你带来的野兔给我们的历史老师送去,勒格里先生看来非常高兴,他十分感谢你。我走进他家的时候带着一把湿漉漉的雨伞,他亲自从我手里接过去,放在门堂里。随后我们谈了话。他说要是我努把力,学年终了准能获得史地第一名。不过,你知道,在我们谈话的时候我一直站着,他就是不请我坐下。除此以外,勒格里先生对我非常客气

  究竟是他忘记了,还是没有礼貌

  我不明白,但很想知道,亲爱的爸爸,我想听到你的意见

  勒皮克先生的回信

  亲爱的胡萝卜须:

  你什么都抗议。因为雅克先生叫你坐下,你抗议。勒格里先生让你站着,你又抗议。你这么小,就处处要求别人对你尊重,兴许太年轻了些吧。要是勒格里先生没有请你坐下,你该原谅他才是:这大概是因为你个头小,他误以为你坐着吧。

  胡萝卜须给勒皮克先生的信

  我亲爱的爸爸:

  听说你要去巴黎,让我分享你游览首都乐趣吧。——我也很想认识地方,我的心将跟你在一起。因为学校里还有功课,我不能跟你同去旅行,但是我想趁此机会请求你,不知能不能替我买一两本书。我现有这些书早已读熟了,请你随便挑几册书。实质上书的价值都是相等的。可是我最喜欢的是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德•伏尔泰[1]的《昂里阿德》和卢梭[2]的《新爱洛绮丝》。要是你把这些书带来(巴黎的书非常便宜),我敢保证监学先生不会没收它们。

  勒皮克先生的回信

  亲爱的胡萝卜须:

  你跟我讲的这些作家也是跟你我一样的人,他们所做的,你也能做到。你可以自己写几本书,自己去读。

  勒皮克先生给胡萝卜须的信

  亲爱的胡萝卜须:

  今天早上我收到你的信,这真叫我诧异。我白白的看了几遍,好是不明白。你平常文笔不是这样,而且这次信里你谈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物,我看,你不懂,我也不懂。

  平常你在来信中总是跟我们讲一些琐碎事情,告诉我你在学校里的名次,你在各个老师身上发现的优缺点,你的新同学的名字,你的衣服如何如何,饮食睡眠好不好等等。

  上面这些才是我所关心的事情。今天这封信却搞得我莫名其妙。请问你,现在正是冬天,你怎么讲起春天郊游的事呢?你究竟想谈什么?你是需要一条围脖儿马吗?信上连个日期都没有,简直不知道你这是写给我的呢,还是写给一条狗的。你的字体都好像变了,分行,大写款式都令人不知所云。总之,你像在嘲弄什么人似的。我猜你是在嘲弄自己吧。我现在并不是想说你犯了过错,我不过是提醒你罢了。

  胡萝卜须的回信

  我亲爱的爸爸:

  我现在功课很忙,为了跟你说明一下上一封信,我只想写一句话。你没有看出我那封信是用诗句写的吗?

  《胡萝卜须》读后感(三):暖暖泪含光

  如果你是抱着看童话心情翻开此书,我不得不说声抱歉

  遗憾的是,《胡萝卜须》是一本影射了自己最真实的关于成长故事集【1】,而非美好的童话,童话也许不都是骗人的,但还是哄小孩子的。

  从第一篇《鸡》开始翻至一半《像布鲁特斯一样》,满头红发、一脸雀斑的小男孩“胡萝卜须”的生活中,都充斥着家人的捉弄、漠视、欺负和取笑,而他或者选择逃跑免得挨打辱骂或者懦弱地做些讨好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事情免于挨打辱骂。直到《胡萝卜须给勒皮克先生的信和勒皮克先生给胡萝卜须的回信选辑》(P123)我才看到了些许温暖的迹象,我私下觉得也就是爸爸在信中鼓励他说“亲爱的胡萝卜须:你跟我讲的这些作家也是跟你我一样的人,他们所做的,你也能做到。你可以自己写几本书,自己去读。”才使得儒勒•列纳尔后来成为了作家和一名好父亲【1】。

  书中的《鼹鼠》(P36),恰如其分震撼表达作者所处的境遇,彰显了暗示了他后来的反抗和坚强

  胡萝卜须在路上碰到一只鼹鼠,那样子黑得就像个通烟囱似的。他拿来玩了半天,随后想弄死它。他把它抛向空中好多次次,巧妙地抛掷上去,但愿它掉在一块石头上。

  起初,进行得很好,很顺利。

  鼹鼠的脚全断了,脑袋开了花,脊背也碎了。它的生命似乎并不坚强。

  后来,胡萝卜须发现它还没有死,这真吓得他目怔口呆。他把它抛过屋顶,抛上天空,随便怎么抛鼹鼠还是不死。

  “该死!它不死。”他说。

  果然,在那块溅着鲜血的石头上,鼹鼠给砸得稀烂。它那满是油脂肚子像一块冻子似的颤动着;从这阵颤动中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幻象

  “该死!”胡萝卜须狂热地叫起来,“它还不死!”

  他把它捡起,辱骂着,于是又改变了方法

  满脸通红,眼睛里含着泪水,他在鼹鼠身上唾了几口,再提起来,用尽平生气力扔到石头上。可是那难看的肚字还是不住地颤动。

  胡萝卜须越是像发了疯似的拍打,鼹鼠越不像死的样子。

  是的,胡萝卜须哭了,这也是他第一次哭,因为,他真切感受到了他就是那只鼹鼠,一样无能为力受人欺凌,一样懦弱无法挣脱;可他终于哭出来了的这一刻,他也许懵懂中才有了“生活无论怎么摔打你,你却越不能像死的样子”这种信念,让他慢慢有反抗的意识勇敢力量经过了《风暴中的树叶》(P200)般地痛苦且漫长洗礼后,胡萝卜须终于《反抗》(P204)了母亲。而父亲在《最后的话》中说“而我,你以为我喜欢她?”,才让我明了,事情远远不像我们看起来那么简单和难以接受了。

  胡萝卜须终有长大的那一天,不管他童年如何不够美满,可他也会领悟“人生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吧,我想成年的胡萝卜须回望童年的时候,也许会暖暖泪含光。因为胡萝卜须曾经坐在肮脏破烂的兔屋内吃西瓜,儒勒•列纳尔这样写道:“他坐在一堆污粪和啃剩了的金光草、白菜头、锦葵叶子上,他把西瓜子兔子,而自己喝着瓜汁:甜得真像甜酒一样。……小小的兔屋的门是关着的。正午的太阳光懒洋洋地从瓦缝中间穿过来,把它的光线洒在清凉阴影中间。”

  嗯,一定是暖暖泪含光。

  【1】儒勒·列那尔的童年十分特殊,他是从小被父母拳脚打大的,父亲粗暴,母亲苛刻调皮捣蛋的他,频频地耳光招呼,就成了生活习惯。多年以后,他将童年的故事,用十分凝练的语言,记述下来,这就是著名小说《胡萝卜须》,他将这部小说给了他最宠爱儿子方泰克和女儿芭伊。

  《胡萝卜须》读后感(四):为什么我没有笑?

  拿到书后,看到封二上的介绍和书后名家的短评中均有“又好笑又流泪”的字样,然而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却没有笑。

  “胡萝卜须”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这个名字固然是一个绰号,但这个绰号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有谁能形容出胡萝卜上的根须是什么样的吗?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根本没有见过有谁正经八百地绘过胡萝卜的样子,更别提胡萝卜上的“胡子”了。讲究营养的人注重的是胡萝卜素,胡萝卜须当然可以完全忽略的,因为它没有价值。而本书的小主人公就被安上了这样的一个毫无价值的名字。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绰号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来他的家人!也就是说,他会随时被提醒自己的价值——而且无可逃避

  他要去杀鸡杀山鹑,他要在漆黑的夜中去关鸡舍的门,要在犬吠时外出打探消息,他是哥哥的小跟班儿,他是母亲眼中的蠢东西,他没有杯子,甚至没有一件属于自己的玩具

  他是全家人的苦役犯,他是撒气桶,是“小鬼”、“小野兽”和“畜生”。他只是一个孩子,他渴望得到母亲的宠爱,他渴望能够得到父亲的引导,他渴望得到兄弟情谊,然而,他得到却是母亲的虐待、父亲的忽视、哥姐的捉弄。

  他渴望被爱,然而,爱离开他太久了,以至于他受不了与他的亲近,受不了同学比他获得更多的关心。他孤独苦闷、迷茫、懊丧、自伤,然而,他却依然善良,依然保有那份渴望。他要靠过激的言行才能让父亲的手抓住自己不放,他要靠违心的言行才可能讨到母亲的欢心(但也可能是毒打)。他开始愤世疾俗,在弱小者的身上发泄怨气,但在同时他又满含热泪,顾影自伤。

  他的命运会怎样?有人说,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不,这是一段令人悲伤的成长。他有着闵子骞一般的心肠,但他不会有辛德瑞拉的命运,也不会像珂赛特的那样

  ——那些都不过是美好的想象,也许他最终会是另一个卖火柴小女孩,也许他会像阿Q那样麻木地成长。

  我要感谢作者,因为这才是现实模样

  《胡萝卜须》读后感(五):选择人生的权利,握在你自己手里

  如果准确的来说,很多人都曾经是“胡萝卜须”。

  为了多一点的关心而刻意去做很多事情;为了讨父母的欢心而去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为了讨好兄弟姐妹而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胡萝卜须的父母还算是一对比较善良的人,因为就算母亲不喜欢他,也没有在身体上给予过他伤害,最多也就支使他去做些跑腿儿的杂事。所以在胡萝卜须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卑微生活之后,他的心理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胡萝卜须的身上,能够看到一项最能逆转人命运的东西——做自己想干的事。他开始拒绝听她母亲的指令,开始对父亲阐述他自己的思想。于是,虽然不能算成功的逆袭了,但至少为自己展开了一个新的生活。

  能够遇到一双疼爱自己的父母,这件事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恩爱慈祥的。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样的父母,只能靠自己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你不用羡慕那些在老佛爷肆无忌惮地刷卡的孩子,你也不用鄙视那些夜夜笙歌的富二代,你更不用看不上那些靠着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上位的年轻人。因为谁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谁都想要生活的容易些,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如果有一天,给你一个成为富二代的机会,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的。骨气和生活是不一样的。

  你没有富裕的生活条件,但你有疼爱你的家人,你就应该知足。因为世界上有很多被抛弃的孤儿无家可归。

  你有衣食无忧、刷卡无限的生活条件,但没有家庭温暖,你也不要抱怨,人生就是这样的,没有那么多的两全之事。

  但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既没有家庭温暖,又没有富足生活,那么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你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改变命运。

  你看,胡萝卜须其实生活得不是很糟糕,他是生活在一个“一般”水平的男孩。但是他在最后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每个月都会去一次孤儿院,那里的孩子不光是孤儿,而且全部都是脑瘫患者。他们生活的很快乐。虽然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们感恩,他们知足,他们的豁达通透是我们很多人没有的。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发现他们简直是懂事的不行,不会任性的要求你去做什么,不会追着你要玩手机游戏,他们知道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来之不易。

  所以啊,人生哪儿有那么多如意?

  你不能选择降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你不能选择拥有什么样的父母,你只能选择成就什么样的人生。

  别抱怨,别灰心,别难过。眼泪换来的一定会是笑容。

  《胡萝卜须》读后感(六):鼹鼠

  胡萝卜须在路上碰到一只鼹鼠,那样子黑得就像个通烟囱似的。他拿来玩了半天,随后想弄死它。他把它抛向空中好多次次,巧妙地抛掷上去,但愿它掉在一块石头上。

  起初,进行得很好,很顺利。

  鼹鼠的脚全断了,脑袋开了花,脊背也碎了。它的生命似乎并不坚强。

  后来,胡萝卜须发现它还没有死,这真吓得他目怔口呆。他把它抛过屋顶,抛上天空,随便怎么抛鼹鼠还是不死。

  “该死!它不死。”他说。

  果然,在那块溅着鲜血的石头上,鼹鼠给砸得稀烂。它那满是油脂的肚子像一块冻子似的颤动着;从这阵颤动中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幻象。

  “该死!”胡萝卜须狂热地叫起来,“它还不死!”

  他把它捡起,辱骂着,于是又改变了方法。

  满脸通红,眼睛里含着泪水,他在鼹鼠身上唾了几口,再提起来,用尽平生气力扔到石头上。可是那难看的肚字还是不住地颤动。

  胡萝卜须越是像发了疯似的拍打,鼹鼠越不像死的样子。

  《胡萝卜须》读后感(七):悲壮的馈赠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这样的小孩,无论他们做什么,无论怎么做都得不到父母的爱。当然此时作为孩子的弱势一方,他并不能够完全想明白这个世界,他只是本能的依恋着父母,想要尽力地做个乖小孩,以为这样就可以讨得父母一点点的怜悯。但事实上,有些父母的爱伟大得令天地落泪,有些父母冰冷的心却令全世界都难以理解。

  胡萝卜须,那个长着赭红色头发,脸上有不少雀斑的小男孩,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却并不能得到母亲多一分一毫的爱,天知道这是为什么,在书中作者并没有为我们做出解释,但这原因并不重要,因为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发生,小胡萝卜须所经历的莫名其妙的人生,是太多孩子所不得不经受的考验。

  他总是能够准确猜出母亲的下一句话,能够在母亲让他做事情前做出预测,他总是千万分地小心不敢得罪哥哥姐姐,他总是努力说出令父母满意的话,但是无论他怎么样地不暴露自己的内心,父母看到的也总是他的缺点,说谎、懒惰、肮脏。他只能缩在可怜的角落里,躲避一时算一时。

  不得不说,我们喜欢的每一本书,其实都是自己生命的映照,我们总是尽力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好让自己过得不那么孤独。《胡萝卜须》打动着我,也许那个蜷缩在黑暗角落的小男孩便是曾经的自己。我不至过他那样悲惨的生活,但我在生活里学会了掩饰,从不表达真正的内心,这是不可忽视的结局。做为孩子,我们几乎总是敏感的,父母那一点点极为细微的差别,也会让我们很受伤。

  然而胡萝卜须的黑暗中也有那么一点点光芒,他的教父还算理解他,尽管这温暖是如此稀薄,几乎帮不到他,但至少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肯听他讲话的人。也许世界就是这样,无论你多么不可爱,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在等待着你。并且最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孩子会永远只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终归都要长大,去展开自己的翅膀,不被父母的世界所垄断一生,除非你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

  小胡萝卜须成为了少年,他听到了来自内心的风暴。第一次他对母亲大人说出了“不”字。“我不去,我不去,我不滚!”母亲的权威受到的挑战,但她终于明白自己在时间中败下阵来。而故事结局中,我们却意外地得到了一个隐隐地信息,那个总是毫无立场地帮着母亲的父亲,他烦躁地说“难道你以为我就喜欢你的母亲?”他几乎也是无可奈何地生活着,像是他的儿子,生活仿佛奔马只是向前,却没人有肯扭转。但这并不是谁的错,大家还不都是这么活着?

  本书作者法国作家儒勒·列那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并不美好的世界,他不夸大,不掩饰,只是自然地为我们展现着淋漓的现实,可是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作为读者,我们也的确需要这样的作品,生活并不全是美好,我们不能忽略阳光下的阴影。

  本书正如作家施蜇存先生所评价的:说是小说,却没有故事,说是散文,却有一个中心人物。整本书读下来,让人内心总是泛着淡淡的忧伤,一是与胡萝卜须的遭遇有关,另外也与作家的表达方式有着莫大关联,一种独特的忧伤气质充斥文字,并没有过分华丽的辞藻,只有平静而可叹的现实。不表白,可是你分明听到了情感,不流泪,可是你分明感到了悲伤。我想,《胡萝卜须》是你,也是我。假如全世界都不够爱你,至少你还是会独自长大,这便是生命最悲壮的馈赠吧。

  《胡萝卜须》读后感(八):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身为父母应该学会守护我们的天使,等有一天他长大离开了,我们想拥抱他也不能够了。然而看到这本《胡萝卜须》内心有点小沉重,那个名为胡萝卜须的小男孩,不仅他的父母不待见他,对他总是批评和责备,就连他的哥哥和姐姐也想办法捉弄他。

  这本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胡萝卜须》记载了他如何被父母和哥哥姐姐捉弄、羞辱和欺负的故事,就算是他和哥哥姐姐做一样的事情,被责备的总是他。我们无法追究他的父母和哥哥姐姐缘何对这样的小孩子这样不待见,但我们可以看到坚强的胡萝卜须在一次次从打击下,依然顽强地生存着,是什么一种力量让他可以舔舐自己的伤口,而不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对待他人?那个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他,你读懂了吗?

  从胡萝卜须父母对待胡萝卜须的方式中,你是否看到了你父母的影子?那个总是批评、唠叨的妈妈是否像极了勒皮克太太?你是否也是这样的父母而不自知呢?当胡萝卜须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呈现在我们面前时,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需要反思一下,该如何对待你的孩子。

  拥抱你的宝贝,拥抱你孩子的脆弱,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滋养他的身心健康成长,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胡萝卜须,都能自我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孩子坚强的背后需要父母的支持。

  《胡萝卜须》读后感(九):胡萝卜须--读后感

  养成一个习惯,每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先申明,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歌手许嵩的一首同名歌曲,这首歌刚出来的时候我也和很多人一样,觉得歌名好生奇怪,于是就去搜索了一下,得知如此.

  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因为长相问题,被起了一个叫胡萝卜须的外号,甚至他的家人平时在家里都已经习惯称他为胡萝卜须.有点可怜.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立体地描绘出胡萝卜须的日常生活.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母亲的刻薄,严厉,甚至是厌恶;大哥的戏弄;姐姐的无动于衷;父亲的高高在上(其实看到最后,还是能感觉到一点父亲那种不露声色的爱);可能最爱他的就是那个老教父了吧,因为胡萝卜须自己都说了:我们在一起挺对味儿~

  下面说一说给我印象很深的章节:

  鸡:这是第一个故事,就是到了晚上,发现鸡窝门没关,妈妈,大哥,姐姐都不敢去,最终反而是最小的胡萝卜须被迫去关的,他知道,以后这差事,都是他的了.感觉这章算是给全书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胡萝卜须在这个家庭里一直都是受欺负.

  钢笔:父亲去学校探望胡萝卜须和他的哥哥,他亲吻父亲时,父亲总是把脸转过去,让他只能亲到父亲的脸颊,后来得知是因为他的耳朵上别了一只钢笔时,他那种内心的喜悦反而让我对他很同情,是啊,只需要一点点的爱,不,一点点的公平待遇,他都会那样的高兴

  与教父有关的那几章:算是全书里最温暖的部分了.

  个人想法:这是发生在吃完饭,父亲,哥哥,姐姐以及胡萝卜须坐在一起聊天的故事.胡萝卜须大胆地说了一些个人想法:在他看来,家人都不是他的家人,只是他的朋友(当然,他那刻薄的母亲可不在列),他爱他的父亲,因为他觉得他和他父亲之前有存在友谊的,并且对于他父亲愿意和他保持友谊而感到感恩,还有他的哥哥,虽然经常戏弄他,但是在他看来,他哥哥还是愿意和他一起玩的,他也认同这种友谊.当然,再说一次,他的母亲绝对不是他的母亲,也不是朋友.说实话读到这章的时候,我真的很震撼,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生活能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完全感觉不到亲情啊!完全没有亲情啊!有点可怕

  最后的几章:我觉得是点睛之笔,我们可怜的胡萝卜须终于开始反抗了!用"风暴中的树叶"来暗示胡萝卜须那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历程,再到"反抗"写出胡萝卜须的实际行动,最后的"最后的话",把胡萝卜须的内心想法全部表达出来,当看到胡萝卜须说他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后面也确实有过实际行动),我真的动容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衣食无忧,可以上学,也没有家破人亡,到底是什么让他会有这种想法的?真是太可怕了,全身不寒而栗,生怕故事的结局是我不可接受的.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们终于看出一点父亲对胡萝卜须的爱.

  总结:

  没人爱自己,我们可以自己爱自己

  学会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有的时候,我们真该勇于表达,敢于反抗

  最后再对说一句:那些饱受生活苦难,不公,不幸的人,请坚强!

  《胡萝卜须》读后感(十):童年的委屈,尽书于此

  这本书只是归类为儿童文学作品,就像当初桑格格的《小时候》一样。我想,这本书的目的可能没有那么单纯,作者写这本书的用意也没有那么纯良。如果一本书可以出版,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多的,是得到读者的共鸣。只有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值得一读再读的。

  没有太多太深奥的文字,也只是平淡的素材。而真正重要的,是把一介草民的平素寡淡,摆出高堂之上的华丽富贵,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文罢有深意,欲辩已忘言。

  不长的一本书,对于我这种看书速度很快的人来说,不用40分钟轻松解决。只是读了以后,却发现要说的东西,并不是40分钟能倾诉完全的。

  之所以被定义为儿童文学作品,我想大概是因为它总是在写一个小孩子的生活而已,没有太多深意,却处处充斥这矛盾和徘徊,让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孩子去承担大人的想法,似乎有点过于沉重。而这个孩子,却不得不默默忍受这一切,束手就擒,无策。

  我想几乎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童年的自己,不管是委屈的小胡萝卜须,还是大哥费里克斯。我想大部分人找到的,一定是那个常常遭受委屈的胡萝卜须吧。毕竟,一个长得难看的小孩儿,总是要遭人嫌弃的。加之尿床这样的事情,总会出现问题的。

  或许,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被赋予了期待,不管是期待他成人,还是成蛇或者成狗。总之,总会有期待的,期待是什么,他总会长成别人期待的那样。因为当你培养一个品种或者说是物种,你期待它长成什么样,就会以什么样的模式去培养,它或多或少都会长成你想要的样子。就像当初在培养小学弟学妹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会随着你的期待,长成你想要的样子,而那些不被赋予期待的弟妹,最终真的没有太多你所期望的东西和价值。

  我想童话,或者说是儿童文学,其实更多的是给成人看的。因为只有成人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而小孩儿,只能看热闹。只有大人才会去相信童话,小孩儿只有对错。

  前段时间跟朋友交流,其实我很少会表露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很多的时候,只是倾听,然后看看别人,比较自己,不管是否进步。总能看到点什么,这不属于我的心机,我只是个听众和谋士。我说:哎呀,你才22岁,好年轻!人说:22 岁已经不太年轻,你看谁谁谁,才17岁,就有那么好的成就 …我只是默默丢了句:你没有那么好的教育条件。没想到一语激起千层浪,别人开始痛诉自己有多羡慕那些人……我无言,只是认真听了一下而已。却不觉得有多羡慕和嫉妒,人各有志,人各有命。

  另一个朋友,对于别人大学四年换3个单反,开100万的陆虎也同样觉得艳羡。其实我,貌似从来都没有对这种东西羡慕,我只是羡慕别人聪明和有才华,可能我这个人有点愚顽不敏吧!

  我想,无论有怎样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其实后天努力还是有成效的,至少可以改变一些愚昧无知,开阔自己的视野。不至于沦落红尘。

  我想童话本身,儿童文学本身,可能真的不是给小朋友看的,小朋友哪有心思揣摩大人的想法呢?他们只是懂得如何好玩,却不曾了解,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模式。

  童年的委屈和烙印,会在一个人身上留一辈子的,无论后期如何弥补,只是无济于事,好事来的太晚,不见得是好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