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增长的极限》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04 04:5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精选10篇

  《增长极限》是一本由(美)德内拉•梅多斯 / 乔根•兰德斯 / 丹尼斯•梅多斯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页数:3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一):《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

  1.本书只是大致翻阅了一遍,对于其中所使用系统模型不是很懂,虽然其中的系统反馈原理曾用于挑战杯中,而且还获得了不错名次。但毕竟没有系统学习过,倒是看着很亲切

  2.过冲(overshoot)的三个原因分别是:快速增长,极限和滞后反应

  3.理解整个世界发展有四个方法工具,分别是:理论数据,模型和世界观。显然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发展所要采取的价值观信念目标偏好等的选择需要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应当应用的是一种动态的系统观,而不是一种片面静止看法

  4.其中采取了源——汇的提法,也就是自然资源——材料燃料使用——废弃物。相比较以前所学的生态地理学的观念,更为具体全面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二):增长的极限,屌丝警钟

  以工程思维来理解人类社会,这是从上个世纪开始宏大工程,虽然最初的成就不那么令人满意,还有点耸人听闻感觉,但是随着各学科理论以及现实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逐渐有了成体系手段和方法。 实际上这正是严肃数学家物理学家开始步入我们社会舆论的一种主要方式,他们能够近乎精确研究外在物理世界的运行,他们也希望能够理解人类社会的规律和发展。利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的建模手段,法国的物理学家开始进行金融的量化投资并取得了让人惊叹的业绩,而且他们发布的预测拐点的报告,准确度之高让人咂舌。实际上,在这种动态系统中,有2个关键性的因素影响类似这种系统最后能被我们人类感受的呈现,一个被成为正反馈,一个倍成为负反馈。 正反馈与负反馈共同运行的机制,被一个伟大哲学家用于投资,他的名字叫做索罗斯,索罗斯擅长了解这种机制形成指数型增长,也就是泡沫,而且他也能技巧高超发现泡沫的极限,并及时抽身泡沫,并开始下注泡沫的破灭,他以反身性来描述哲学里面中的奇妙部分,然后这些在物理学家看来似乎更像是小儿科般的模式,因为他们可以量化。金融系统是人类社会的投射,如果系统动力学方面内容可以了解金融系统并从中赚到钱,为什么不能预测人类社会的走向呢? 这个预测的结果就是《增长的极限》,虽然早期过于悲观,不断的修正使得其看上去更为合理,但是书还是对人类社会的前景不那么看好。书中翔实的解释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介绍了西方工业化以来面临的种种恶果悲剧,其中提到的水污染处理空气污染的处理,一如当下的中国。所以当我们向往西方目前的山清水秀时候,不能不了解这些社会目前结果背后的巨大投资和翻过的错误。因此,对于中国社会,也可以保持乐观。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环保领域的投资还将以30年的长期来计算,那么这里面可以催生的上市公司资本回报,也将是巨大的,因为环保未来是更高的幸福模式的标配,也是人类修复工业发展带来的种种恶果的唯一方式。 书中当然还比较了,人类社会贫富发展的根源结论依然很悲观,无论是西方社会还是集权国家,任何的社会模式,企业制度,几乎都会变得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因为这也符合数学和物理学的动力系统的发展模式,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富人可以调用更多的资本进行投资,从而滚雪球般的用友更多的资本回报。而穷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储蓄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说,穷人摆脱贫困状况的唯一路径是,让储蓄逐渐的变成自己的投资,使得自己可以开始获得指数型的增长。不过悲剧的是,穷人的投资往往是血本无归的,缺乏必要教育知识真是穷人的原罪。另外,不要抱着一夜暴富的思想,应该去选择那些稳健的投资,依靠指数型增长的力量逐渐或者逐代积累,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指数型增长就是那些投资大师常说的,复利的力量。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三):你会怎么选?

  这本书的核心实现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导致发展呈指数级增长。发展的物质基础(“源”和“汇”)是有限的,指数级的发展终究会遭遇、挑战甚至突破极限。增长遇到极限,并且由于感知或反应上的滞后,将产生过冲。过冲的结果将反过来导致振荡或是崩溃。

  由于发展的指数型增长(和过冲的存在),导致做出改变时间越晚,源和汇的利用空间就更少,而世界增长的存量就更大,最终距离崩溃的时间就越短,而崩溃也可能越严重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无法想象的推论,许多已成为近在眼前问题。许多天方夜谭般的理论,部分已成为大多数人类的共识。只是与大众误解不同的是,崩溃并不等于人类的崩溃,更不等于地球的崩溃。崩溃在于总体的人类寿命福利水平的巨大倒退,迫使人类的生态足迹下降到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低于符合有限的物质条件能够供养的水平。

  但是道理谁都懂,未必就能让地球过好这一生。身处发展的不同阶段,看待发展的角度必然是不同的。

  书中推演了一个相对理想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人类最终避免了崩溃,虽然发生了一些过冲并带来振荡,但总体的社会可持续,人口生活在较高福利水平并产生较低的生态足迹水平。这个状态的条件是:约束人口增长,提升技术水平。更具体地说,在提升技术水平能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粮食产量、减少排放污染和土地侵蚀同时,人类必须接受在总体水平上平均家庭规模两个孩子(保持人口不过度增长)并且福利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增长。考虑到欠发达国家的人口福利水平,等于说发达国家的人口生活水平甚至是要低于此前的。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做出牺牲?谁在牺牲的同时为他人的发展买单?

  对于增长超过极限崩溃而言,许多崩溃是有区域性的,或是从区域性崩溃到影响全球需要较长时间的。除了臭氧破坏这样能够以“相对短”的时间造成全球性影响(但其实影响相对有限),土地侵蚀、资源耗竭等往往是区域性的,环境污染等虽然会逐渐扩散但也可能在区域就先产生崩溃。这就给发达国家 “独善其身”的侥幸心理提供了可能。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保持发展中的领先地位优势是巨大的。在历史上,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燃烧矿石燃料造成的污染和温室效应,现在要全世界共同承担;在当下,以第三产业为主,以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产业为主的发达国家,一方面更有能力购买资源,一方面也有机会将洋垃圾等输往国外,更有条件保持局部区域的生态足迹降低。

  对于发达国家的个人来说,控制发展速度,降低生态足迹,在意味着长期人类总体福利水平可以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自身和当前,生活质量是不会有明显提高甚至下降的。喊喊口号容易,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改变,可以很容易,也可以很难。

  以碳排放为例。发达国家来议定,我们要减少碳排放多少,制定多少指标给每个国家。如果看过丁仲礼院士接受柴静采访视频可能会记得,在视频中丁院士提到“根据G8的方案,27个发达国家取走的(排放指标)是多少?取走的是44%,他多少人口?他11亿人口。余下的55亿人,分56%的蛋糕,你说公平不公平?”如果让发达国家将人均碳排放的标准定为和发展中国家一样不行?不行。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做一个绿水青山低发展水平的农业国,还是边发展边治理甚至先发展后治理做一个发达程度较高的工业国,这个选择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容易。

  尽管书中反复强调模型并不能给出崩溃(或振荡)具体的时间,但是仅以书中的模型来看,崩溃很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就能看到。我们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技术进步和全人类认知努力转变,能否避免崩溃的到来。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将面临崩溃,你希望处在美国、欧洲,还是索马里、卢旺达?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四):有的人认为您是过分悲观,我认为您是先见之明

  既然,党国都已经说,可持续发展了。明白吧,他们是最顽固不化的,经济利益大于一切的集团,都认可了可持续这个问题。

  作者,一再强调从系统,从整体讨论问题。看到有的书评说到石油能源如何如何,然后核能如何如何。。作者不是跟我们讨论能源的可持续和代替。作者强调的是这颗星球的问题。我们与这个星球的共处问题。

  也看到有人说,有些看着晕晕的,比如WORD3这样的模型之类。我觉得,结合之前的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钢铁病菌》《崩溃》这两本书,看起来,更容易理解德内拉.梅多斯女士。尤其是《崩溃》这本,从生物多样性来说,也明白的说明人类的生态足迹的毁灭性

  ——————————¥——————————

  题外话,良药苦口利于病

  悲观的人,往往是最有善心的,相对无私的。谁也不会,没事找事的弄得自己忧心忡忡天天苦哈哈的心情

  ——————————¥——————————

  题外话,神州惊人雾霾很说明问题。

  我们还很多人,不明真相的,天天在微信里面天天谣传,反对转基因

  搞笑了,知道,我认识农民工,在家种地用了天量的农药,您还吃么?

  我们的地下水,土壤,已经是重度中毒了。没有反转农作物,就这个国家的农业水平,我们跟给自己用化学武器,好不了哪里去。

  ——————————¥——————————

  又想起了,蕾切尔·卡森写的《寂静春天》。

  我们人类这个最高等级食物链,体内的化学药物毒素是积累最多了。神州现在不孕不育这么厉害,还不明白么?我们正变成药物人,合成化学的受害者有钱,不移民,才怪。。

  可是,人类不共同努力,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慢慢放弃一些不合时宜的物质愉悦。我们最后无处可逃。中国的污染就是世界的。世界的污染就是中国的。我们只有这一个地球。

  手下留情,为了你自己的文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