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碗孩子》是一本由范薇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碗孩子》读后感(一):你是那个幸运的人嘛?
你是那个幸运的人嘛?
——《碗孩子》
我想用三联绘本馆的新书,范薇的《碗孩子》来说明一下绘本的制作过程。
最早认识范薇,是因为她帮三联的书绘制了插画,那时候日历还是2010呢。她发给我平时写下的文字和故事,给我看一直创作的画儿:文字透着一股古灵精怪,画儿细致又温柔,有一种另一个世界的味道。
我觉得,可以做点儿什么,但似乎又少些什么。如此往复,当她把手里正在创作的一个故事发给我的时候,这个只有5页绘图和一些不完整文字的小故事吸引了我:挺有点儿意思的。她说这是基于她信仰的一个故事,是为一个小朋友创作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兴趣和信心——基于信仰的创作,是不会因为一些可笑或者突发的原因中止的。
然后范薇就开始了和我一起讨论故事的漫长过程。我看到最初的《碗孩子》时还是冬天,等我们编出成形的故事,确定选题之后,已经是春天了。时光荏苒啊。
从秋到冬,她不停画,中间我们也不断沟通,画儿的细节在不断改进。对于故事的结局,我们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所以《碗孩子》的最后结局是开放式的。
等时间再次前进到春天的时候,全部,所有的画儿总算是画完了,加起来共有84张。正式制作需要4个月的时间,最后我们还抓紧时间请专业文案润色了《碗孩子》的文字,现在的文本如果能让你有怦然心动的地方,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晶。
作为编辑在《碗孩子》的创作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最大一点是,画画儿真辛苦。范薇对于这句话的回应是,毕竟是自己的故事嘛。
坚持和用心甚至费劲的创作,让最初我看到这本书感受到的趣味和感动,丝毫未变动。这本小书,将故事分为七幕,让读者如同观赏舞台剧一般,透过页面之间的空间,看到了爱情和冒险、追求和梦想,是一个关于实现和自我拯救的故事。
你是那个幸运的人嘛?作为一个职业插画家,能出版自己的故事,范薇算是那个幸运的人嘛?——看了《碗孩子》再说吧,也许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人,只是能发掘到那份幸运的人少之又少。请相信,请坚持,这是作为编辑我能对作者给出的最持久的鼓励。
《碗孩子》读后感(二):中国版“小王子”
很快翻完了《碗孩子》,画面干净清爽,文字简洁温馨,是一本值得反复读的作品。刚好又读了一篇关于《小王子》的审美分析,才明白“碗孩子”给我的那种似曾相识之感何来,“碗孩子”就是中国版的“小王子”。
之前和阿刘聊天,谈到绘本中的图画也有机地参与到叙事中来,因此精简的文字更是句句关键,二者互相配合为我们讲述一个故事,甚至哲理。在《<小王子>的审美现象学分析》一文中,作者刘晓丽为我们阐释了孩子观看世界的方式更接近审美的观照,而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的审美的观照方式,却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淹没,甚至需要我们努力追寻才能再度获得。在《碗孩子》中我们也看到了孩子对世界的审美观照,“碗孩子”向往外面的世界、离家远走、最后回归这些情节都像极了“小王子”的情节。这部作品和《小王子》一样都是大人和孩子都能读的绘本,也是目前中国的绘本作者应该学习的优秀范本。
但是,这部作品还是很明显地流露出成人绘本的倾向,男主人公——长着会发光的尾巴的“我”,离开了爱人、家乡,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在看似光鲜、实则破败的世界转了一圈后,最后还是疲惫地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也是爱的所在。读到最后,不禁眼圈一湿,还好,她还在,还好,爱还在。感谢范薇,世上失而复得的事情并不多,幸运地是她还为人们保留了一则童话。
作为目前国内比较优秀的绘本作品,这部作品在图文制作上都呈现了非常高的水准。但我们亦明显地感觉到,在信息的含量上、在文字的哲理性上,都还有着提升空间,期待看到范薇的更多优秀作品。
《碗孩子》读后感(三):京华时报试读评论
绘画精细,充满想象力,可爱的精灵跃然纸间。微小的精灵世界扣问的却是生命的意义:一边是不断膨胀的欲望愿追寻整个世界,一边是孤寂的心灵因爱人的陪伴而温暖。是选择飞蛾扑火的壮烈,还是枯叶落木的悲凉?生命的轨迹在作者笔下变得清晰明朗——爱是一间牢房,自由是另一间牢房。其实人生只是努力走出一座围城,却又被另一座围城所围困。追求的圆满没有圆心,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浪迹天涯。主人公用尾光照亮了世界,恰如此书用坚定的光芒闪耀这需要光明的现实。(李胜)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碗孩子,都一直追寻着,在不断的迷茫与思考中寻找方向,回到那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 我们也许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有一寸土地需要我们的尾巴来照亮它。当我们翻山越岭看到了碗村外面的世界,甚至看到了世界外的世界,我们依然期待能有我们牵挂的人站在身边一起欣赏、分享。如果站在峰顶的只是一个人,那份荣耀也无法抵挡孤寂的侵蚀。看尽尘世,最终只寻那片温暖,只要碗村有个她。
(阿米娜的纸盒子)